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探析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探析

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美术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也是儿童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通过脑、眼、手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小朋友初步认识造型美、色块美和其中的乐趣,从而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恰当的引导与教育对于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孩子的早期美术教育主要是启发孩子们对美术的热爱,拓宽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性情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为孩子们早期的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在进行学龄儿童早期美术教育时要重视和掌握以下几点:

一、掌握幼儿心理特点是提高美术教育的前提条件

在孩子“呱呱”坠地的最初几个月里,对鲜明的色彩有了反应,对形体有了感受,如果在他们的床前挂着红、绿、黄色的气球,就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稍大一点的孩子则喜欢玩彩球和积木一类颜色鲜明的玩具。而在他们刚开始绘画时,鲜明的色彩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起初使用蜡笔绘画时,不会考虑被画物体的本色,而改用鲜明的红、黄来绘画。如果问这是为什么?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这样好看。”这说明鲜明的色彩能刺激孩子的兴奋点。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喜欢兴趣性强、有玩有乐的活动形式已成为了幼教美术的前提条件。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取材也应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形象,经过提炼用故事化的美术形象来教学更富有吸引力。例如“:晒被子”是冬季常见的生活内容,如果直接让幼儿画一床被子,对幼儿就不会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先向幼儿介绍晒被子的简单常识,然后让他们欣赏儿歌“太阳下,晒被子,爸爸妈妈大被子,爷爷奶奶厚被子,娃娃的花被子也要晒,晒死细菌小虫子”。这样就让幼儿过渡到欣赏美丽的被面,接着让幼儿自制一床玩具小被子,挂在绳子上晒一晒。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也不由自主被有趣的情节所吸引,很快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二、学龄前儿童早期美术教育的原则:幼儿美术教育必须注意浅显易懂,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性,启发性和鼓励性相结合在幼儿早期的美术教育中,为了使孩子多侧面、多角度的了解美术知识,在教学中不能单一程式化。将线条画、色彩画、布饰画等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用脑动手的积极性。在讲课中,老师要根据小孩子的不同特点,把语言尽量简化些,故事化一点,这样小孩子更容易接受。由于学龄前儿童只懂得一些简单的语言,对外界事物感到新鲜,这个阶段的教学往往需要老师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重复你所讲过的知识。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趣味性而忽略了上述原则。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认识问题还很肤浅,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孩子热爱美术,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学会正确的坐立姿势,了解执笔、用色、用线、用点及其他简单的造型能力。

在教幼儿绘画时要由线到面,再到基本单个物象。有了这方面的基础后,再到物体的简单组合,最后才发展到有主题意义的情节绘画。而到中大班后,就要运用各种几何图形来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某些细节,并会简单的描绘出人物和动物的不同姿态。幼儿大多数喜欢有颜色的玩具和用具。这是因为鲜艳的色彩对幼儿刺激性强,吸引力大。如教幼儿绘画时,幼儿就喜欢用色彩鲜艳的蜡笔或水彩笔画他们所熟悉的物体。关于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在教幼儿绘画时不妨用讲故事的方式,用幼儿所熟悉的故事加上小动物的叫声引起幼儿的注意,再引入主题。如:在上中班的手指点画课时,我先给幼儿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几天前,老师路过一个苹果园,看见树上结了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看完后画了一棵结满大苹果的苹果树。今天拿来给小朋友欣赏,从而引入主题。我还告诉幼儿,这幅画是用手指点画的,这样的开头语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点画的过程中,幼儿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作画时很认真,很投入。

三、引导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美术活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指孩子利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重新组合材料,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能力不仅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还从制作过程中显示出来,表现在孩子美术作品中,孩子常常打破成人有关美术创造的条条款款,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感受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观察周围环境中事物的结构、特征、运动模式,并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幼儿把通过感知所把握的整体艺术形式和自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当幼儿开始用色彩、形状创造想象时,教师又启发幼儿思考,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加入大脑的想象,形成全新的形象,运用艺术语言在画面上或手工作品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使得幼儿的美术作品显示出稚拙的情趣和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幼儿对美术创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作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思维从总体来看属具体形象思维,由于年龄发育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年龄小的幼儿往往出现幼儿前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较大的幼儿则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当幼儿所遇到的问题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其知识经验所能解决的范围时,进行正确的思维教育,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指导他们解决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本质属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这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应遵循以上规律来开发幼儿的思维。孩子的思维得到开发后,往往在他们自己作画时积极性十分高涨,想象力开始丰富起来。比如:有的孩子把平时所看到或想到的许多童话形象和卡通、鬼神形象或生活中的形象巧妙地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画。这段时间,孩子们的思维形式是想怎么样就怎么做,在他们的绘画形式上,往往不顾时空透视比例和虚空界线。由于有了这些认识,有的在老师教的简单画面上开始注意添加景物,而我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注意给孩子留点想象的余地,留点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他们会觉得很轻松,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阶段对孩子的行为要多加鼓励,对他们的作品不求形似、不求逼真,只要他们的画有儿童味、有情节,色彩明快,画面清洁,构图饱满就是一幅好画,从而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绘画的积极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时代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全面人才,美术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们,用积极的态度激励着孩子们,并尊重儿童以游戏为主的天性,在美术活动中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儿童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幼儿才可以受到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这对于幼儿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对于增强他们对事物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大有帮助。由此可见,学龄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是尤为重要的。#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