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构的重要性

生态建构的重要性

 

朝阳市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林业生产的主攻方向是生态建设,即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山河,以改变荒山秃岭的自然面貌,这是正确的,但在林种树种结构上存在“四多五少”问题,即用材林、乔木、针叶树、纯林过多,经济林、薪炭林、灌木林、阔叶林、混交林过少,因而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得不够好。   1朝阳市进行生态建设的意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意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解决“四多五少”问题,使经济林、薪炭林、灌木林、阔叶林、混交林面积逐年增加,从而促进森林的三大效益日益提高。但是,有些地方把林业生产的主攻方向渐渐由生态建设转向以物质需求为主,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只强调营造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忽视荒山造林,忽视防护林,这种忽视生态建设的现象必须纠正,其理由是:   一是森林的生态效益要比经济效益大得多,重要得多。营造生态林,即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林,也就是以非商品生产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它以社会生态效益为主,具有全民意义,这种林业生产不仅在当年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而且在若干年之后也不会有多少经济收入,但是,其生态效益却远比经济效益大得多。专家指出,森林的生态效益要比经济效益大4~10倍。朝阳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区,水、旱、风、雹、虫等灾害连年发生,战胜这些灾害都要靠森林,森林是抵御这些灾害的法宝。没有足够的森林,人民就不会安宁,决不能用牺牲生态效益的办法来换取经济效益。就是说,决不能只为眼前利益而丢掉长远利益;决不能只顾自己而不管子孙后代。   二是朝阳市属于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区域,这就决定了它的林业建设必须以防护林建设为主,即以生态建设为主攻方向。否则就会偏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大方向,这是不能允许的。   三是1981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朝阳地区的农业建设,尽快改变贫困面貌的指示》中指出:“朝阳地区要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造林种草为重点,实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山、水、田综合治理。”这一建设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朝阳地区的实际情况的。   四是朝阳地形复杂,山多坡陡,沟壑纵横,流水侵蚀作用大。以大凌河为例,据南大桥水文站观测证明,最大流量为15600m3•s-1,含沙量达64.9kg•m-3。每年流域内流失泥沙1338t•km-2,最多时7610t•km-2。每年冲走表土4000多万t。全地区平均年侵蚀量为3000~5000t•km-2。每年冲走表土4256万t,其中折纯氮4.8万多t,纯磷12万多t,纯钾90万t左右。大量表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作物低产量。这是贫穷落后的一大根源。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加强生态建设,搞好植树造林,增加植被。   五是朝阳市的降雨量分布不均匀,6、7、8三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2%左右。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落到地面,迅速产生地表径流,径流量大,年降雨量的87.5%流失了,每年流失水资源24亿m3。辽宁省的辽西和辽东都是山区,面积相仿佛,辽西的降雨量比辽东少一半,而每年流入大海的水却比辽东多,其主要原因就是辽西荒山秃岭多于辽东,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差。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绿化荒山秃岭。据测算,封山区每公顷每年流失的泥沙比未治理的坡耕地小5~12倍;在枯枝落叶层5cm厚的山坡林地,可减少流量60.1%,减少冲刷80.6%。建平县孤山子乡留沟村,从1957年开始大搞水土保持,封山育林,植树造林1600hm2,绿化面积达90%,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1981年8月21日1h降雨81mm,水未下山。   六是环境美而人才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人民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是息息相关的。环境优美,才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生产发展快、经济易繁荣,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舒适幸福。而环境美离不开森林。良好的森林环境,具有优美的景观。这是令人向往的。谁能不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森林景观是美好富庶的象征,而光山秃岭则是贫穷的标志。   七是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野生动物的多少。据史料记载和老年人回忆,古代(200年前)的朝阳山多树密,草木昌盛,生态环境良好,禽兽繁多,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故有“棒打袍子瓢舀鱼,野鸡飞掉饭锅里”之说。野生动物,不仅可以食其肉,而且可以用其皮毛,有些还是珍贵的中药材,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大笔财富。可后来,随着大面积森林的消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批野生动物随之消亡,人们失去了这笔财富。但事实说明,森林一经恢复,有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便会随之增加,如北票市的大黑山、建平县的罗福沟等地,由于森林植被的增加,有了一个优美的森林环境,野生动物迅速繁衍起来,袍子、獾子、兔子、狐狸、野鸡等各种禽兽逐年增多。可见,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就是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条件和丰富的食物,这是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的基础。上述事实说明,朝阳人民只有加强生态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秃岭,实现山青水秀,经济才能繁荣,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2进行生态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2.1要摆正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朝阳市是一个丘陵山区,山地占70%以上,如果不把山治理好,没有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平原地区生态就没有安全保障,农牧业后劲就无从谈起,各行各业都不可能兴旺发达。因为生态建设是发挥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把生态建设好,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谁都知道,茺山秃岭不会有什么经济效益。如果山上长满了树和草,经济效益便在其中了,这是自然的。但是,不注意抓经济效益,生态建设也难以发展和巩固,甚至会遭到破坏。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互为作用的。但生态是主导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始终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其他方面才容易解决。   2.2生态建设要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p#分页标题#e#   水土流失是朝阳人民贫穷落后的自然根源,可以说,四大河流流走的不是水,而是朝阳人民的血汗。控制水土流失是治穷致富、振兴朝阳最根本的长治久安之计。控制水土流失,必须顺应水土流失的自然规律。水土流失是由分水岭到坡面,由坡面汇集到支毛沟,然后集流于干沟至河道,形成一个小流域,也就是一个水土流失单元。因此,必须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先治上后治下,先治坡后治沟,沟坡兼治,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如群众所说的:水是一条龙,从上往下行,治下不治上,早晚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生态建设必须首先在山上做文章,加速荒山绿化。除人工造林外,要逐年增加封山育林面积。它比人工造林经济有效,是恢复植被,加速生态建设的一个好途径。要解决好生态建设与牧业的关系,要把牧场从山的中上腹移到中下腹,将中上腹严格封起来。凡是封山区严禁放牧,以尽快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   2.3增加对生态建设的经济扶持   从林业方面来看,营造生态林,即以环境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林,也就是以非商品生产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如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护岸林、风景林等。它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全民意义,这种林业生产不仅在当年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而且在若干年以后,也不会有多少经济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其生产支出,只能由国家无偿投资来解决。否则,乡镇集体和农民个人,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投资于劳而无获的林业建设,而放弃生态建设,使荒山秃岭不得绿化,自然面貌难以改观。而以生产木材和林产品为主的商品林的建设,如用材林、经济林等,这种林业生产是以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其生产支出可以从几年后的产品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不予无偿投资,所需资金应由国家借款有偿使用,或生产单位自行投资来解决。总之,要把国家无偿投资的主要部分用于生态林建设。地方财力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也应重点用于生态林建设,这样,才能把生态林建设搞好。   2.4把生态建设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   要把生态建设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在任期内不抓生态建设,山河依旧,面貌未改,那就不是一位合格的领导者。对生态建设成绩卓著者及有功人员,要予以表彰,或树碑立传,永记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