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建构

低碳生活与生态文明建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并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农业大国,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和保障,是“三农”科学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比较薄弱,形势严峻,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科学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发展推进。要强化农民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农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新农村文明乡风;积极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研发“低碳技术”,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更需要从生活小事做起,引导农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1低碳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经济的提出联系在一起。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最早见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10月英国政府又《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1]。之后,世界许多国家尽管围绕碳排放问题就其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竞相讨价还价,但却都在纷纷走上低碳经济之路。这不仅仅是为了要对保护世界环境作贡献,为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作出共同的努力,也是各国基于相互之间进行战略力量竞争的现实考虑。   我国对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也愈来愈重视。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能源和节能低碳被列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报告中提到资源21次,能源12次,节能低碳3次,环保3次。可见国家对这些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把“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自此,低碳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在逐渐地走向更多的城市和乡村。不少低碳网站开始流行一种有趣的计算个人排碳量的特殊计算器,如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的低碳计算器,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不但可以计算出日常生活的碳排放量,还能显示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住房结构以及新型科技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低碳生活方式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迫切地需要广大农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指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指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因此,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要求每一位从普通小事做起,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在农村推广低碳生活,有利于增强农民的节约意识,让人们认识到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2]。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长足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来说仍是薄弱环节。生活在农村的人口占我国大多数,他们的生存环境的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焦点,应当引起更多关注。因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还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节约农村资源,缓解我国能源紧张问题。   2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   “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程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多种措施,倡导以“低碳”为导向的消费结构低碳化、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共生型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2.1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激发农民环保节能意识   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最关键的是强化农民的环保节能意识。加强对农村广大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既要将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识生活化、通俗化,让农民看得懂,易接受。同时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横幅、标语和村务公开栏等各种载体,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低碳生活方式”观念,养成环保节能生活方式。   2.1.1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   网络媒体比传统媒体具有快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超容量、多媒体等优势,使得它成为“低碳生活方式”在农村推广的重要媒体。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指出: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稳步发展,包括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旅行预订在内的电子商务类应用在2011年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较上年底增长20.8%,网上支付用户和网上银行全年用户也增长了21.6%和19.2%,目前用户规模分别为1.67亿和1.66亿。通过互联网进行银行业务和账单操作,不仅能够挽救树木、避免在发薪日开车去银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该报告还指出:“微博快速崛起,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比例达到48.7%”;“网络视频用户增幅明显,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是中国网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这些数据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低碳生活方式”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微博”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低碳生活方式视频宣传也是必要的方式之一。#p#分页标题#e#   2.1.2广播、电视媒体的大力宣传   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针对当前农民缺乏低碳生活理念及低碳生活水平低的现实,通过适当途径,强化农民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据调查,广播、电视是目前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因此,利用广播、电视开展“低碳三农”特色栏目,通过介绍“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公益广告、生态村庄等方面题材,帮助农民解决“低碳农业”技术难题的同时,还能拓宽农民的视角,使农民意识到“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从若干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进而养成低碳思维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   2.1.3手机短信的适时提醒   当今社会手机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到村民的生活之中。手机短信作为手机的一种服务功能,已成为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短信传播凭借其信息传递便捷、广泛的交互性、内容形式丰富及资费相对低廉等优越性,成为开展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例如,村委会可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平台,抓住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纪念日这些最佳时段和机会,对村民开展环保节能教育;通过开展“低碳农业”、“低碳技术”等交流活动,使村民积极发展低碳农业、利用低碳技术;通过移动“飞信”对村民及时低碳农业的相关信息,进行节约、环保、“低碳”理念的引导。   2.1.4镇村干部的宣传   关注和了解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茶余饭后最为关心的话题,但目前只有近60%的农民通过电视、报刊等途径了解党的政策,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民了解党的政策还靠乡邻互相告知,说明我们镇村干部在政策宣传上还不到位。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提高各级干部为农民服务本领成为当务之急,而首当其冲的是要当好政策宣传员、讲解员。要通过采取发放资料、深入农户、建设宣传栏、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切实把党的一系列环保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知道最近一两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对于生态农业、低碳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切实焕发出广大农民开发低碳农业的热情。特别是要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他们精力充沛、接受新鲜事物快、方法多,可以起到“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领头羊作用。   2.2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低碳生活方式,需要相应的低碳技术提供技术支持。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4]。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特别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低碳技术研发,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生物质能源是以农林等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进行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因此,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1加强秸秆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   当前,中国生物质能利用的重点是沼气、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方面,沼气利用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等有较大突破。“十二五”规划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重点领域是秸秆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和燃料化利用等领域。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碳化和活化等方式[5]。因此,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通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强强联合,大力发展利用秸秆沼气、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等先进技术,提高秸秆清洁能源在农村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机械设备开发的同时,对于适合本地发展的国外相关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引进、改造、消化、吸收。   2.2.2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利用和推广   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利用模式。首先,通过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引导及典型样本、示范工程等活动,用技术指导农民,用示范带动农民,用效益吸引农民,帮助农民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模式新理念,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快秸秆生物质能的产业化和商品化,促进相关技术、机械设备在本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再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速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扩大其综合利用规模。   2.2.3建立完善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制度保障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在秸秆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投融资、税收、补贴、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制度措施还不完善[6]。因此,建立完善的秸秆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激励机制、市场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其健康发展、良性运行提供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