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棕色地带成因研究

城市棕色地带成因研究

 

中国瓷都景德镇,这一赣东北中心城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占有重要地位,除了以陶瓷享誉海内外,还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航空产业基地和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随着景德镇的城市化和郊区化,大量企业迁往郊区和十大国有瓷厂的相继关闭,造成市区工业的空洞化和人员的外流,在市区存在大量的棕色地带,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景德镇大多数国有瓷厂由于连年亏损,都根据市场形势进行了改制,结果这些企业大多关闭或者转给私人承包,这些国有瓷厂的关闭导致在市中心存在不少的棕色地带。而且这些瓷厂的长期存在,使得景德镇市中心烟囱林立,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空气和水质。景德镇另一家当地企业华意集团,这一曾经景德镇市的当地电器巨头,还是上市公司,然而也由于经营不善,其厂房也大量关闭,留下不少棕色地带。乐平市(景德镇下属县级市)的母亲河乐安江由于其上流存在德兴铜矿集团大量污水直接排入,导致此河流严重污染,并且严重污染河流两岸耕地,两岸居民饮水困难。乐平塔山工业园区由于大量医药、化工企业的入驻,更是加重了这一趋势。因此景德镇虽然城市不大,建市历史不长,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该市存在大量的棕色地带,必须引起重视。   棕色地带问题是景德镇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所引发的城市社会问题之一。该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从工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变迁、郊区化的兴起、交通的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由于景德镇过去长期以陶瓷工业为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景德镇也逐步走日趋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过去的传统陶瓷工业不断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传统陶瓷企业的关闭及其造成的污染促使景德镇棕色地带问题的产生,这是任何一个老工业城市都会遇见的问题。放眼全国,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以煤炭、钢铁、石油等为支柱产业,曾给东北地区带来无比的荣耀,然随着这些产业的衰退,加重这些产业给当地带来的污染,使得东北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东北那些著名沈阳、长春、大庆、吉林等工业城市在全国的地位一落千丈。从全国区域经济结构变迁来看,随着中国东部地区的日益发展,服务业日趋繁荣,而那些会产生大量污染的化工企业、医药企业已经无法在当地生存,地处中部地区的景德镇仍处于工业欠发达地区,为了更好的引进外资,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就把这些企业引进,那些无法在东部沿海地区生存的企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城市,这一政策又给景德镇增添了新的棕色地带。随着交通的便利和城市的日趋扩大,郊区化日益兴起,这一趋势促使中心城市的“空洞化”,发展后劲不足,也会增加工业用地、废弃库房、废弃的可能含有铅或石棉的居住建筑物。   这些棕色地带的改造和再开发符合“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这一战略要求,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强对棕色地带的治理和再开发尤为重要。当前,景德镇对棕色地带的再开发和利用也存在,例如民间商人租用雕塑瓷厂的部分车间成立的“乐天陶社”,他们利用“乐天陶社”这一个平台,为陶艺爱好者进行陶瓷研究和创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乐天陶社”在国内外陶艺圈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这就是对棕色地带再开发的一个成功案例。但这是市场自发的、零散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因此也就没有影响力。相比市民自发行为,政府力量要强大些,如政府将华意旧厂房区域拍卖给房地产公司做成住宅小区;加强了对昌江两岸的整治和量化工程;实施景德镇市老城区下水道改造工程,建设广场北路、南路、新桥至西瓜洲污水处理厂主排污管;建设为民瓷厂生活区、瓷校至西瓜洲污水处理厂主排污管等。   但对棕色地带的再开发和利用并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指导,统一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好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居民社区和中小学校布局,促进人口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增强特色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引起社会的广发参与,提高市民意识,广泛发动,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同时进行,使景德镇的棕色地带既能够获得有效的再开发,又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