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保护及财政发展综述

资源保护及财政发展综述

作者:孙景玉 单位:甘肃酒泉市财政局

一、酒泉市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端,境内南北祁连、北山两条全球性的规模成矿带贯穿其中,全区有较大规模矿带5条,矿点572处,矿种48个。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锰、铬、金、煤、石棉等,一些矿种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据有关部门测算,各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965亿元。80年代以来,矿产资源开发如火如荼,全市已开发利用31个矿种,形成了有色、黑色、煤炭、化工、建材五大工业部门,各类矿山企业600多家。矿山企业年采矿量450万吨,矿业年产值达4.5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量的36%,上交利税占到全区财政总收入的32%,成为市县经济和财政的主要支柱。但是,随着市县经济建设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形势十分严峻。

(一)矿产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从80年代初至今,矿产资源开采盲目无度。省上和市县没有形成地方性管理法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个人一哄而上,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现象大量发生。企业只讲经济效益,不讲资源社会效益,造成矿产资源的大量损失浪费。旧有体制形成的矿产资源管理条块分割,缺乏同一开发利用规划,加剧了资源整体和综合利用矛盾,国有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护。

(二)管理混乱。全市近644个矿产企业单位和个人,采矿没有科学规范和相应的制约措施。64%的矿山企业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采矿方法、选矿工艺、“三率”指标均达不到国家规定和要求。相当部分中小矿山企业达不到安全生产技术条件。80%的矿井事故隐患多。多年来,地勘部门与地方政府协作力度不足,近万份详查资料和深部勘探成果受资金、地勘商品化转让体制等因素影响,造成探采分家,开采缺乏依据和基础论证,短期行为和决策失误严重。客观上形成科技工作与矿业结合不紧密,缺少激励机制。勘探开发科研投入普遍不足,资源项目和企业技术含量较低。

(三)矿产资源利用程度差。现有矿产探明储量中,矿量成分好,易选得矿产少,难选、难利用得多,造成大量的采矿遗漏,弃贫不能综合利用,矿产利用程度差。如金庙沟、紫山子煤矿,塔尔沟钨矿,阿克塞石棉矿等,储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开采条件很差,加上市县达不到相应的技术和建设投入要求,矿产资源被零星分割,不能规模开采。相当规模矿产受区域自然条件限制,保证程度低。如铅、锌、锰、黄金等,大部分可利用储量只有设计规模的5一10年,伴生矿产综合开发、综合利用不够。诸此种种,矿业开发显示不出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优势难以形成经济优势。

二、矿产资源问题对财政经济的影响

在酒泉市,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矿产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县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市县财政收入增长,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市仅资源损失和开发利用程度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2.36亿元,相当于年度财政总收入的205%。而全市7个县(市)中,有5个县(市)的矿产资源开发收入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5%以上。

(一)矿产资源破坏性开采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以贵金属资源为例,酒泉市是全省黄金大市,据银行部门统计,由于过渡滥采乱开,黄金资源储量近年发生了结构性的危机。从80年代初以来的20多年间,区内探明的黄金储量和矿点开采了近30%和70%。2005年全市矿山企业和个人生产黄金保有量3.25吨,而同期交售国库的黄金只有2.01吨,流失近30%。而同时,区内敦煌、瓜州、肃北三个产金大县的骨干生产企业,生产储量却以每年20—30%的幅度递减,辉铜山、花牛山、南金山等国有骨干矿山由于探采和缺少延深勘探资料,资源频于枯竭。仅以同期上交县(市)财政的资源税、矿产资源管理费和其他收入计,每年直接减少收入近3200万元。矿产资源储量的减少和盲目开采,使许多矿山企业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效益大幅度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县(市)的财源基础。

(二)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因暴雨、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使许多矿山企业停产、减产、恢复维修,人员伤亡,造成大量直接和潜在经济损失。如金庙沟煤矿连续3年发生4次特大伤亡事故,停产整顿时间超过1年,北山煤矿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停产维修,白山堂铜矿雨陷坑塌造成矿山无法开采,设备毁损等,给县(市)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初步统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此外,每年还有沙尘暴、冰雪、泥土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上千万元。

(三)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力损失。粗略预测,按低于国家规定的“三率标准”计算的资源损失,尾矿和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损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造成的能耗损失、技术改造、治理“三废”的经济投入,以及矿山安全事故赔偿等,保守估算每年也在1.2亿元以上。

三、矿产资源饱和和科学利用是各级财政的重要职责之一

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国家把能源、原辅材料等基础产业提高到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把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瞄准点放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去年省上、市上已将矿产资源作为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三大优势依托资源,列入了2006年“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了相关措施和办法,以期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促进市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这对酒泉市矿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机遇。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充分运行财税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地县基础财源。

(一)加大矿产资源税费征管力度。矿产资源属国家权益,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国家依据《矿产资源法》征收资源税,目的在于保护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反对资源浪费,促进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弥补矿产资源的耗竭和开发替代资源。加大资源税费征管力度,一方面可增加国家财政有效财力,促进地勘成果商品化和地勘市场的规范化;另一方面可限制资源开采高能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区域结构优化。现阶段,市县矿业发展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对能耗高、污染大、耕地和可开发利用荒地占用较多的产业和企业课以重税,应用倒逼机制,促其节能降耗,减少和限期处理污染,科学合理布局开采;二是对部分重点矿山和资源制定同一开发规划,强化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合理有效培植,实现矿产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化;三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一些资源利用领域中限制乡镇和个体进入,依法管理,形成相应的开发规模和利用优势,减少资源的有形和无形流失。与此同时,依法全面足额征收资源税,用经济手段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国家权益不受侵害。此外,要结合当前推进的“费改税”工作,清理各种矿山企业和资源的收费项目,对属于国家和地县财政收入的部分,依照国家规定,坚决予以征收,形成固定的税收。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费,草原补偿费、耕地占用费等各种地方性收费的管理,切实把保护矿产资源开采和支持地县财源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p#分页标题#e#

(二)从政策上鼓励企业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要进一步研究财税政策,促进企业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税收入。对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前期,要多与地勘部门和科研部门联系,加大可行性研究和风险投入的论证力度,财政部门要参与项目评估,防止盲目上马,减少投资风险;对资源开发企业的综合利用和“三废”处理,在利用好国家各种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市县财政要制定具体的鼓励办法,适当拿出部分资金,予以帮扶和奖励;对于采用高新技术开发矿产,促进资源合理科学利用,增加效益明显的,可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和资金奖励;市县政府和财政可将拟开发利用的优势矿产资源与企业扭亏增盈、下岗再就业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政策激励,市县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对企业自身投入与地勘部门、科研单位搞矿产资源开发和项目拼盘的,地县财政可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和项目贷款贴息。

(三)从预算上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市县财政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安排一定的资金,研究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增强地县经济增长的潜在后劲。资源开发前期投入多,效果不明显,但从长远看,得到的必然要比付出得多,这是实践证明的事实。酒泉市“七五”、“八五”两个时期财政扭亏,237项扭补项目,75%是矿产资源开发项目。3年时间先后有3个县(市)甩掉了吃财政补贴的帽子。“分税制”以来,2个民族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财政收入80%来自矿山企业。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产值42%来自于乡镇、个体矿业开发。初步统计,两个时期以来近14年间,市县乡三级财政投入矿业开发的资金2.4亿元,矿业收益达12.5亿元以上。近年来,全市成功地举办了两次“敦煌、酒泉”大型招商会,14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和60多个资源深加工开发项目备受海外和国内企业青睐,不仅扩大了市县知名度,宣传了开放开发政策,也为市县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预算内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和县、乡设立的资源开发基金配套使用,立足长远解决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是稳固市县基础财源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长期措施。

(四)组织社会财力共同保护、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以资源吸引资金,以矿业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建立稳固、平衡、有后劲的市县财政,实现公共财政扶持基础产业职能,必须长期、持续和合理投入资金。根据酒泉市实际,现阶段除了财政安排,企业自筹外,还要广扩筹资渠道。如立项争取国家的地勘投入;立项争取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地勘专项基金投入;与地勘部门横向联合,搞拼盘项目,联合投入;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投入;股份制和其他形式广泛吸纳社会个人资金等。只有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和资金,才能使我区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走向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市县财政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