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继续教育策略讨论

国内继续教育策略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和科学技术的日益现代化,继续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国都越来越来越重视全民性的继续教育。我国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中已蕴含继续教育的萌芽,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继续教育才正式被我国承认为一种真正的教育形式。[1]   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提出,促进了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我国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巩固了继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我国加快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手段。在继续教育作用日益凸显,备受各国政府重视的背景下,我国也应切合国际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努力探寻继续教育科学、稳步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继续教育的涵义   (一)国外对继续教育的概念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认为“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2]可见,在这个定义中,广义的继续教育泛指在正规教育后,对在职成人实施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美国认为,“继续教育指在正规教育后所进行的教育,使成人不断获得个人职业所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加深对临近职业的了解”。[3]由定义可知,美国的继续教育虽然对成人的职业知识、技能有所侧重,但总体来说,其所包含范围还是很广泛的,指正规教育后的一切教育。联邦德国认为,继续教育是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大学教育后的第四个教育期。[3]很明显,德国的继续教育仅限于大学后教育。可见,世界各国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一,根据本国特点,对其概念的界定各有侧重,但均强调继续教育的受教育者应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接受正规教育的经历。   (二)中国继续教育概念的发展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等六个部委联合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指出:“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重点是中青年骨干,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扩展、加深和提高,使其结构趋于合理,水平保持先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1988年,国家经委等部委联合的《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89年农业部办公厅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文件,均将教育对象放宽为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在职人员。[2]   可见,随着对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继续教育实践的发展,我国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我国继续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直接接轨和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日益丰富多样,办学形式和服务对象更加多元,为了满足各行业、各层次培养人才的需要,我国继续教育的外延更加扩大,内容更加丰富,从狭义的专业技术教育拓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界定的广义的继续教育,并同正规的学历教育一起,构成完整的成人教育体系。[4]   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策略探析   (一)类型多元化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继续教育对象职业的多元化和年龄的多元化必然导致继续教育类型的多元化。继续教育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层次结构。层次结构可有两种划分法:一是按培养目标划分,可分为大学后继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成人休闲教育等层次。二是按照成人的年龄段划分,可分为成人早期继续教育、成人中期继续教育、成人后期继续教育等层次。(2)类型分类。按照类型分类,继续教育可分为学位与文凭教育和非学位、非文凭教育。(3)专业结构。我国在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上应该形成一个门类齐全(包括理、工、医、农、文、史、教、哲、经、法、管等科类),比例合理的专业结构。(4)形式结构。按教学手段划分,继续教育可分为以广播电视为主的教育、以函授为主的教育和以夜大为主的教育;按教学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函授教育,完全靠自学的自学考试教育和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为主的广播电视教育;按整个教学活动所占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全脱产继续教育、半脱产继续教育、业余继续教育、自学教育等。我国继续教育在类型上应努力创设“桃李满园春似锦,姹紫嫣红芳满门”的繁华景象,力争办学类型的多元化,这必将是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二)办学个性化是继续教育走向繁荣的必然选择   个性是体现一事物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属性,是一种独有的、特别的风格,是“人无我有、独一无二”的。继续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魅力和吸引力。办学个性是植根于继续教育载体发展的历史之中的,必须比较、筛选和提炼出其最值得发扬的长处和优势,并在以后的办学中加以积累、沉淀和升华。这样的个性才是真正的个性,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长期保持的个性,是不易被竞争者模仿的个性。个性化是继续教育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是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结果。继续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长,社会需求、办学规格、学科门类、学生个性是多样的,继续教育在投资主体、办学模式、体系结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方面,愈来愈向多元、多层次发展。如,现代继续教育内容十分宽泛,涉及范围从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卫生保健、岗位培训至绘画、歌舞、烹饪等休闲教育。继续教育的内容应照顾到国民的不同职业背景和专业背景;考虑到国民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婚姻背景;体察到国民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所长;重视国民的年龄阶段和社会角色;注重国民的不同个性及发展愿望;强调国民的独特经验和成长历程。所以,各层次、各类别的继续教育应注意办学的个性化,这是继续教育走向繁荣的必然选择。#p#分页标题#e#   (三)突出职业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继续教育定位的基点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人员岗位发生变化,致使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报告,我国目前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已经达到1.2亿人。另外,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附生产物,每年有大批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这种严重的失业、转业和再就业形势给继续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继续教育理当顺应社会形势,以提高成人职业素质为中心,既重视改善与提高在职成人的职业能力,更着眼成人的转岗培训和下岗待岗人员的教育,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武装成人,使他们重新获得应对岗位竞争和新技术挑战的能力。目前,中国急需大批高水平的、将现代科技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成果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员。党和政府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更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国际趋势,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的职界英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员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既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也给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将网络、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为直观教学提供必备条件;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为学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必要条件;建立校内实习基地或模拟车间,为学员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与企业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企业在设备设施上的优势,为学员校外实习提供各种便利,为学员创造较多的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走产教结合的路子,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实验、实习、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四)面向市场,创设专业品牌是继续教育走向辉煌的战略   诺尔斯说:“成人教育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实用为中心、问题为中心、生活为中心”。[5]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理应指向社会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应以实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为主,注重行业、工种、岗位的具体需要,注重学科的行业针对性、岗位实用性。如今,有些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因循守旧,死抱传统学科,固守过时专业,忽视市场趋势,脱离成人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致于渐处败落边缘,将被时代抛弃。继续教育若想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必须跳出窠臼,面向市场,具有前瞻的眼光、灵活的头脑和雷厉风行的实干意识。如,在学科建设上,能随时把握时代形势,及时了解政府教育政策倾向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积极调研国内、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和成人发展实际需要,立足当前又兼顾发展,在巩固已有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开办前沿学科,创设潮流专业,抢占市场先机,占据竞争主动。继续教育培养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分析和科学预测,积极开发新课程,既使学员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又为学员长远发展打好基础。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既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具有实用性;又要依据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超前意识;还要根据本地实际,优化课程资源,以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经济与技术不断发展,必将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要求的变化,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面向市场、灵活调整,对社会需求作出迅速反应,适时适度开发新专业,改造和淘汰旧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继续教育事业的辉煌。   (五)以区域为依托,办出本土特色是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基础   任何事物,如果不考虑其本土特色,都将无法生存。继续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教育,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继续教育也应在充分考虑国家教育政策趋向的前提下,将本土特色纳入其发展规划,充分配合地方经济建设,眼光要远,思路应宽,意识超前,不随大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经济周期和社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灵活设置、适时调整,使学习者能从中学其所需,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继续教育本土特色的核心就是立足其所在区域,课程设置、专业开发以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为准绳,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了解所属区域民众的切实需要,开办特色教育。如饮食文化深厚醇重的地区应当大力开展烹饪专业,使地方特色美食在祖国大江南北生根开花;手工技艺娴熟纯美的地方应当大力举办“工艺学校”,为本地人民寻求、开创致富新路径;以盛产果蔬闻名的区域应积极开设培训农民科学加工、贮藏农副产品的专门课程,帮助农民搞好计划种植和规模经营……。继续教育若能成功实现本土化,就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很好适应环境差异,岿然于激烈的竞争冲击;并且能将各地特色文化发扬光大,有利于同质文化的融合、异质文化的交流和中国多元文化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