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景观设计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景观设计教学内容

摘要: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更为关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希望能够促进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景观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景观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景观设计教学;教学内容

景观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如植物学、美学、工程学和建筑学以及艺术设计等等,在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基本教学目标后,景观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相应的凸显,受到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对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的整合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促进景观设计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1当前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我国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极大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专业局限性相对较为明显,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设计思维不强,在开展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过渡,设计效果不理想[1]。其次,教学内容相对较为传统,教学资料一般来源于国外相关专业教育的发展资料,课程设置特色不够明显,无法结合当前我国市场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调整。最后,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度偏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景观设计专业能力的强化。

2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景观设计教学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

景观设计类专业教学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其理论知识面相对较为广泛,并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训能力都表现出较高的要求,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强化和实训经验的积累,切实保证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相应的保障。

2.1强化基础理论教学

基础理论是景观设计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要保证基础理论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景观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在对学生实施基础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专题教学模块,将古典园林景观、景观设计程序和表现、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以及景观实际设计案例解读等部分内容设计成相关教学专题,以专题的形式指导学生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全面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为学生后期参与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提供相应的支持。

2.2突出实践指导课程

在景观设计教学活动中,要想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全面加强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并且积极探索优化开展实践课程的措施,保证实践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景观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教师应该在明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实践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公园、居民区等景观设计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能够真正完成整套设计方案的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切实保证具体的实践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2]。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以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指导,促进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2.3积极探索景观设计实训教学内容

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实训教学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只有学生参与实训学习才能够逐步积累专业经验,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教师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布置单项设计任务,如道路铺装、山石造景、建筑形体设计等,促进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实训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完整的设计方案,如居住区公园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等,让学生能够真正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开展设计工作,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型问题,增强自身整体设计效果[3]。这样,借助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有机整合,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对学生个人专业发展以及未来职业成长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也能促使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工作要求,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且突出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摆脱专业局限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切实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瑞.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4):53-54.

[2]阎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景观设计教学内容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2):56.

[3]王立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7):343.

作者:王金凤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