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对景观设计专业拓展思考

摄影艺术对景观设计专业拓展思考

摘要:摄影艺术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然而将摄影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则需要拍摄者经过长时间,系统化的学习与思考,需要对美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有所进修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景观设计师与摄影师的培养有许多相通之处。而当一名景观设计师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摄影技能后,对自身专业涵养的积累也有提升。本文将尝试以构图、色彩、动态把握等角度分析摄影对景观专业能力的促进与拓展作用。许多(景观专业的)高校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开设有摄影课程;然而也有许多高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是否需要将摄影纳入景观设计师的培养课程体系中,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摄影;景观设计;构图

摄影是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艺术行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其附带的高清摄影功能让摄影艺术的门槛更为普及,无论男女老幼皆喜爱之。但要将摄影上升到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则需要拍摄者经过长时间经验的积累,技术的学习,以及对美的构成的思考。因此从很多方面来看待,景观设计与摄影之间具有相当高的关联性:都是艺术的创作,都是对美的追求,都想表达给观者某种信息——或是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或是表达出创作对象的情感。那么一名景观设计师,尤其是刚接触本专业的大学学子,在学习运用摄影的过程中,能否对自身专业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答案是肯定的,本文将从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动态的捕捉等多个方面,尝试分析摄影艺术对一名景观设计师思维的开拓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并且根据笔者的了解,国内大多数工科类型的高等院校,其所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如风景园林、城市设计),院系里没有开设与摄影相关的课程。但不少艺术类型的高等院校,其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如环境艺术设计)则开设有摄影相关的课程。那么,是否应将摄影纳入景观设计师的培养课程体系中,使其成为像手绘、电脑绘图一样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本文所想探讨的。这样的思考也使本篇文章具有了一定专业实践与专业教学工作建设上的实际意义。

1构图的艺术

如果说摄影中拍摄的对象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在摄影作品的构图上,则需要摄影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做出“美”的选择:要表现的元素、远景与近景的比例、色彩与光影的关系等。

1.1近景拍神,远景拍势

构图是摄影艺术的骨架,“骨架”完整而优美,才能撑得起一幅好的内容。良好的构图更能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近景拍神,远景拍势”是摄影艺术中关于构图思考的金玉良言。近景拍神指的是在拍摄近景构图时,着重突出“反映事物神态”的部分。比如拍摄人物时,对拍摄对象眼神,神情的突显。又如,在一叠枯黄的落叶中,画面中心一枝嫩芽破土而出,这种构图能够第一时间让观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远景拍势则是在构图上突出所拍摄景物的势头,如山河湖海,天空,峡谷等。这类远景拍摄作品不用在画面中包含太多的信息,将拍摄主题大面积展示在构图上即可。

1.2构图的美学

黑格尔曾在其著作《美学》中谈到: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放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分。大师对雕塑美学的描述,便是讲的一幅场景中构图的重要性。周边环境对主体构图的影响,需优先于主体本身的塑造而考虑。而这句对构图美学的评判,正好也是一种对于景观造景的评判:在一个场景中,放置怎样的景观,需要优先考虑被放置景观与其周边环境间构图的关系。在平坦的场景中,或许需要放置大体量的景观,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向心性,引发观者心中的敬畏或感慨。比如意大利图拉真广场上直冲云霄的皇帝纪功柱,让参观者不禁联想起千年前古罗马帝国盛极一时的恢弘气势。又比如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于辽阔广场的南北中轴线上,庄严而肃穆,向天而立,展现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悲壮英勇气概。又譬如金字塔,方尖碑等纪念性景观建筑,也都是在大尺度的平坦空间中拔地而起,形成视觉上强烈的纵向与横向的对比,这样的构图能营造出强烈的“势”。如果在广场这类大尺度的空间场景内摆放过小过多的景观元素,如普通的雕塑、小体量的喷泉等,则可能在构图上显得凌乱而琐碎。

1.3构图的三项基本原则

专业领域中,颇具权威的纽约摄影学院提出了构图的三项基本原则:(1)一幅好照片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能表达普遍性寓意的主题。(2)一幅好照片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趣味中心——被拍摄主体上。(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也就是说只摄入必要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分散注意力的内容(美国纽约摄影学院,2009)。这三句话虽简洁,但仔细品味令人深思。如果对景观行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那么会发现这三句原则主旨几乎可以完美移植至景观设计之中。好的景观往往有鲜明的主题,为使用而设计的景观作品,要让受众群体能够“看得懂”,一些景观作品却仿佛是意识流现代艺术的展馆现场,令众多“非艺术工作者”们摸不着头脑。好的景观要把使用者的注意力吸引至景观节点之上。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就讲究在园中设立庭院主景、对景等,使游览者逐步步入造园师精心打造的景观高潮中。如果缺乏景观节点的营造及其趣味性的突显,那么整个景观游览起来将会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第三点,优秀的景观作品也应是简洁大方的。先不论极简主义这一字面上便完全吻合的流派,就算是其他风格的景观设计,也应是简洁明了,突出主题而不用包含太多冗繁的元素。如果场景之中的次要元素过多、过大、过杂,则会使游人感觉空间序列与视觉上的紊乱。

2色彩的运用

在摄影艺术中,色彩的表现手段包含色彩、色调、明暗关系的运用等。色彩是画面中的情感元素,在摄影作品中,色彩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情绪、细节的描写,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甚至单靠色彩本身便能表现出场景的寓意。比如,在西式婚礼现场,白色的运用成为了摄影师画面中捕捉的主旋律,因为白色在西方象征着纯洁、高雅。摄影师镜头下的新娘婚纱、花童花环、典雅场景,都会围绕着白色这一主题。如果表现的是复古风潮,则棕、黄色会成为摄影师偏好的滤镜。将所拍事物的历史感,年代感,通过老照片一般的古色,完美诠释出来。在东方,我国尤其钟爱红色,过年时的喜庆,花烛夜的浪漫,金榜题名时的春风得意,都是通过红色阐释出来。因此要创作一组中国风的照片,红色则不可能缺席。过年时的红灯笼,红炮竹;婚礼上的红花轿,红盖头;象征着祥瑞的红窗花,红色中国结,都是摄影师镜头下的主角。由此可见,色彩是摄影师主要的艺术手段之一,色彩的运用不单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记录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讯息的媒介。色彩是画面中的抒情符,只要摄影师把握得当,就具有强大的艺术造型能力与渲染能力。在景观设计里,对色彩的运用与摄影中类似,并且设计师可以更为自由的进行颜色上的设计。上述案例中,婚礼现场的布置,复古场景的营造,广义上来讲都已经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景观设计师同样也是借由颜色来表现出场地的氛围与个性。绿色生机盎然,红色热闹喜庆,紫色高贵典雅,黄色端庄温暖。景观设计师在对颜色的运用上,也需要学习吸纳来自于社会学,环境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对色彩所引发的人的反应与情感的解读。很多时候,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蕴含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西方象征着纯洁的白色(婚礼、天使等形象),在东方则是截然不同的含义——代表的是哀思,传统丧葬习俗里的披麻戴孝,为英雄先烈献上的白花等,都是白色基调。而中国象征着祥瑞的大红色,在西方传统文化里代表的却是鲜血,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争斗、牺牲、愤怒等含义(比如纹章学中,象征着中世纪浪漫骑士精神的红玫瑰,实际暗示的是骑士不惧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又比如著名的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其封面角色小鸟就是通体红色的羽毛)。因此对于颜色的运用一方面要有美的造诣,另一方面也需要尊重设计对象本身所处的文化环境。

3动态的把握

除了特定镜头的摆拍外,很多时候摄影工作需要摄影师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快速完成,摄影师需要对动态对象的行为进行“瞬间”的捕捉。这种动态的把控需要摄影师具有预先判断的能力——心中要预判出大致自己所需要的画面与场景,然后等待对象在时间上触发该场景,当场景与心中的预判大致一致时,果断地拍摄记录下来。举一个简单的案例,如果摄影师要拍摄某个地方的日出,如果真正等到太阳升起那一刻再进行构思创作,往往错过最佳的拍摄机会,因为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因此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手,拍摄日出的行为实际上在“日出”前就早已开始了。摄影师会先行选择合适的拍摄地点,对地段的选择可能便会花上数天的时间。优秀的拍摄场景不仅需要良好通透的视野,日出时的背景也需要有精心的考究。然后在日出前一天,便“潜伏”在所挑选出的地点,静静等待日出。当太阳升到心目中画面构图的高度,进行瞬间的捕捉。景观设计师的创作过程也是动态的,设计中运用到的元素,材料会老化、磨损,植物会生长、繁衍,场景里的观览者也是川流不息。这都需要设计师对于动态的场景在心里做出足够的“预判”。

4结语

景观与摄影都属于艺术的创作行为。摄影艺术在进行过程中,从其思维,到形式,到结果,对于一名景观设计师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对摄影艺术的涉猎,或许会成为设计师除了纸笔与电脑外,另一项“称手的武器”。

参考文献

[1]靳泉.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解读郎静山的集锦摄影[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03).

[2]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

作者:陈斌卿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