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方法通识教育探讨

大学教学方法通识教育探讨

摘要:

教学方法不仅是一种传授课程内容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不同的通识教育作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社会态度,养成公民所应有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协作性。自主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养成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这两种类型的教学方法都要以提示型的教学方法为支撑,因为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好基础;不仅如此,提示型教学方法运用娴熟的教师起着人格垂范和学术示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学术规范的掌握。

关键词:

教学方法;通识教育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佐藤正夫归纳为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自主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三种类型[1]。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提示活动讲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理解、内化教师所提示的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教学对话、课堂讨论、协作研究等教学形式,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生存智慧的教学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地、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自我的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社会态度,自主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都具有重要的通识教育作用。但这两种类型的教学方法都要以提示型的教学方法为支撑,因为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好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可能共同解决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

一、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社会态度

首先,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民主性。张华认为,“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民主交往的过程,这反映了教学的本质,也体现了教育中时代精神的要求。”[2]为什么说这种方法反映了教学的本质呢?当代教学论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是平等的主体,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谁也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谁也不能主宰谁,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这显然是一种现代的民主思想。把交往的对象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社会态度。民主的制度建立在平等的信念和态度之上。不要以为民主是一种可以随便引进的制度,如果我们没有平等地对待他人、充分尊重他人意见的社会态度,即使引进了民主的制度,这种制度也必然会遭到破坏。民主是一种能力,它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培养。建立民主制度是我们国家迫切的需要,但更为迫切的是培养学生实行民主的能力。这大概就是张华说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理由。其次,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只有当教学过程中出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情境时,教学才得以真正展开。提示型教学方法总是教师在讲解知识,学生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教师并不很清楚,因此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则不同,它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教师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课堂上,谁积极主动,谁消极被动,教师和学生都清清楚楚。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要解决问题———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往往能更快地解决问题;也不单纯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法往往更适合于达到这样的目的;采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一种个性特征,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我们的大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师管得多,理论基础并不比欧美国家的学生差。到了三四年级,课程少了,没人管了,需要自己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索问题,这时我们的学生则明显不如欧美学生。从教学方法上找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喜欢用讲授法,很少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以为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很少有人把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当作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执行,也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社会态度。如果每一个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官僚主义和专制主义就没有生存的空间。第三,这种方法具有协作性。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和学生各抒己见、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发现他人的意见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修正他人的意见,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包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如何根据他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意见。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这样一些理性的态度,还需要陶冶一种有利于协作的道德情感。当他人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时,应当表示赞许和钦佩而不是嫉妒和嘲讽;当自己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时,应当表现出谦虚和谨慎而不是骄傲和轻率;当他人出现错误和困难时,应当表示同情和扶助;当自己出现错误和困难时,应当表示羞愧和坚韧。我们的学生缺少协作精神,这并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教育的错。协作精神是在协作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味听教师讲授,学生没有参与,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协作精神。没有协作精神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现代社会与传统的农业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而是大规模协作的商品经济社会。学会协作才能在相互协作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找到个人恰当的位置。

二、自主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

首先,自主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独立自主是长大成人的心理标志,是大学之道的第一个目标,也是达到自由自在的终极目标的起点。听老师讲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问题,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地、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必须采用的教学方法。提示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养成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的行为习惯,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仍然未能彻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在碰到困难时会退缩,会依赖教师。当学生明白必须自己独立解决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没有谁会帮他的时候,最初的情形是心慌,没信心,仍然想寻求帮助,但当他们有了多次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之后,自主性和独立性就形成了。人天生是要过独立生活的,独立自主是人性的内在要求,之所以有依赖感是因为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也是在这一过程中被证明的。被证明是重要的,被证明了就有了信心。有信心又有能力,独立性就形成了。依赖常常是因为没有信心,而不是没有能力。鼓励只能让人放弃依赖,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证明有能力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增强人的信心。其次,自主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是相对于被动而言的,对于学生来说,被动是一种未成熟性,对于成年人来说,被动是一种奴性。大学生既是学生又是成年人,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一些被动性,我们既应该认为这是通过教育可以改变的,也应该更加予以重视,把它当成一种奴性去改变。大学生了,还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品质,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孔子教人必待其愤悱而启发之,扣则鸣,不扣不鸣,并不主动施教。大学生与小学生不一样,对于大学生来说,教师不主动,学生就会更主动;教师管得少,学生自己就管得多;教师给予的越少,学生自己得到的就越多。大学是一个自学的地方,学生主要通过自学获取所需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只有当他们反复思考后仍有疑问并且主动求教时,教师才给予指导和点拨。这样进行大学教育,学生才能摆脱被动性和奴性,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基础较差、学习条件更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拿到自考文凭,而考上了大学的学生却要天天听老师讲课而不是自学。欧美国家的大学生所修的学时大约只有我们的一半,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学。古代大学主要是自学、西方大学主要是自学、自考生主要是自学,为什么偏偏现在中国的统招大学生主要是听讲呢?第三,自主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严格地说,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完成的创造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创造性。在他人的协助下完成的创造活动包含了他人的创造力。被动完成的活动从本质上违背了创造的规律,不可能是创造性活动。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展现,它从本质上要求是独立自主的、积极主动的。希望通过金钱、地位、名誉引诱人去创造是无益的,通过高压的政策迫使人去创造更是徒劳的。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规定研究生一定要发表多少数量的文章才能毕业,文章也确实如所规定的发表了。但仅此而已,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相反地,这一规定严重损害了研究生的学术诚信;不但没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反而损害了他们人格的健康成长。其实学校和教师所要做是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创造力是人的生命力,生命因创造而精彩,条件具备了,学生一定会主动去创造。

三、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完善人格掌握学术规范

提示型教学方法有诸多的缺点,似乎既不利于形成学生的社会态度,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所遭受的批评也是最多的,但它始终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提示型教学方法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好知识基础,而打好基础是运用共同解决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不仅如此,提示型教学方法运用娴熟的教师起着人格垂范和学术示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学术规范的掌握。首先,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讲授法。大学教师是具备了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的系统知识,并在相应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内作出了一定贡献的学者和专家。有的大学教师还是品德高尚、堪为师表的大师。他们对所教课程的重点、难点、热点、研究方法、系统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性都了然于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所教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深入研究,这种经验具有个体性,存在于教材以外,为授课的教师所独有。这些优势和优点的存在决定了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由教师系统地讲授一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重点、难点、前沿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教师的个人经验非常重要,它决定着课程的优劣。教材没有差别,我们有条件选择同样好的教材。课程却是千差万别的,课程的差别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具有与课程相关的丰富的个人经验的教师讲授的课程才是优秀的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让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他们的与课程相关的个人经验。个人经验应由教师个人来宣讲,也只能由教师个人来宣讲。讲授法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大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理解教材。照本宣科地提示教材内容仅仅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没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学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就要对所教的课程有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贡献。越是优秀的教师越能通过讲授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并真正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如果你是真正的大师,学生不会怕你讲得多,而是怕你讲得不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它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范式。其次,提示型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的信息。在这一点上,这种方法是一种省时的方法。这是提示型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讲授法和班级授课制是近代教育的两大发明。二者的显著特点是高效率。效率观是近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的价值观。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大量的信息,效率高,必然会成为近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从学科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角度看,提示型教学方法也是必要的。学科的发展需要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创新又是在已有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讲授法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好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在讨论问题,致使学科知识的传授不够系统和全面,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所期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也不可能出现。学生自我发展首先要求读过大学后能做一个自主的人。做一个独立于世,自主自立的人必须掌握好已有的、传统的知识,自由与自在必须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之上。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已有的传统知识,一个人就能更早地独立于世,并为谋求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创造条件。提示型教学方法如此重要,是不能轻易否定的。其实,提示型教学方法同样能激发学生的理智和情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们批评提示型教学方法,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非常主动,而学生是被动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提示的内容。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教师提示的内容只有在能够激励、鼓舞学生的自我活动时,才能被学生接受。为什么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什么说“高山流水有知音”?就因为人从来就不是被动的听众,大学生更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讲。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听讲,问题主要不在于讲授法本身,而在于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态度。有深度、有内涵的讲授总是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积极思考。理解能力强,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总是能积极聆听有深度的讲解。人本来就是运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讲授无非是在运用有声的语言在思考,只要这样的思考是有深度的,作为特定思维之外在形式的有声语言,一定能通过声音的媒介激发具有相近思维能力的听讲者作相近深度的思考。有智慧的讲授激发有智慧的听讲。大学教师的学问和人格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他们打动学生、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课堂上具有个性的讲授。讲授不仅能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积极思考课程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独有的创造力。现代接受理论认为,人们从来就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接受信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听讲者有一千门课程。

作者:姜国钧 单位:中南大学

参考文献:

[1]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89.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