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识教育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识教育论文

1通识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1.1应用型人才和通识教育

应用型人才是指比学术型、研究型人才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对应性”,更加强调社会适应能力与岗位服务意识,注重贴近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突出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的人才类型。在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多种素质中,人文素质是基础,发挥着重要的融合与内化作用。而通识教育就是一种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内核,关注学生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谐发展,强调知识学习的广涉博采和融会贯通,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及务实品格的培养,使之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能担当的现代文明人的教育。培养人文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亟须建构现代通识教育大视野,以此统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改革探索,从人才目标设定、办学条件配置和教育管理创新、培养手段与方法的“落地”以及育人环境创造等构成要素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

1.2通识教育的具体延伸过程

众所周知,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都是本科院校普遍建立的培训目标。通识教育的发展以来,一直都是坚持大学教育不仅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情,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够谈论做好事。通识教育应该尊重和满足人性的需求,促进人们能够长远发展,其哲学就是基于“自由”的理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识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义为“受过教育的人”,对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们应该尊重和敬畏生活,对生活进行品味,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造能力,通识教育强调知识的集成,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1.3实践教育模式的开展

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社会上更加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应该着重进行人才实践课程的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课程设计就是各大学校实行实践课程的主要实践安排。但是很多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尤其是女同学,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分组,将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与较薄弱的同学进行匹配,保证每个组都有一名以上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其他同学作为辅助作用。每个同学之间保证互相合作,达到最终的实践意义。

2应用型人才的通识教育培养模式的分析

2.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不仅强调数量,应该重点强调质量。通识教育的课程必须拥有相应数量作为保证,但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很简单,学生就不会有太多收获,也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不断进行挖掘,甚至在进行数学和物理的教学上,教师还能够使学生对自然科学进行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科课程,这样的通识教育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即使只有设置10多个课程,但只要老师能够专注于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还要积极进行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可以让通识教育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效果。在通识教育中,其实知识内容并不是盲目在于多。也就是说,课程应该合理进行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还要设立很多不同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能够一步一步深入研究和掌握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将学习知识进行消化,并且有效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

在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教师力量相对缺乏是高校培养和发展复合人才的另一个瓶颈。可以说,缺乏复合型的专业教师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高校教师的通识教育教师数量较少,所以,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工作。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往往依赖于高质量的教师。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是一个行家,还应该有广阔的视野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这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高等院校应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给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尽力给教师创造和重点大学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使得他们成长为优秀教师。高校的教师应该有勇气跨越阈值,获得一些其他专业的学位。同时,学校应该打破学术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各个学科之间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各个专业教师之间的交叉,合力培养应用和创新人才。

2.3规范教学过程

通识教育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对于教学过程的要求十分规范和科学,虽然其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其基本观点都是相同的,如强调做好阅读和理解工作,所有课程都是由教授进行授课,采取小班制的教学方式,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得教与学进行有机结合。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我们应该合理设置教学课程,给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还需要有效地杜绝一些投机现象的发生,有效保障教育教学的公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的教育,使通识教育在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的工作得到有效的协调,并且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1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为同学们传授更多的知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们要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不能满足于自己当前的现状,要时刻了解当前的社会动向以及自己所授课专业更新的内容。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每时每刻知识内容都在更新,所以教师每天及时关注相关动向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该订阅相关的期刊,定期进行教师素质考核等,为同学们在更好的环境下学习做好保障。

3.2环境氛围熏陶

目前的同学中独生子女数目较大,作为新世纪的继承者,他们不闻窗外事,对于社会上的事情不甚关心,所以作为教育基地大学,教育是首要的,而学生的情商培养更是非常关键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素质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所以对于目前的教学考核来说,学生的考核不能单纯拘泥于一张试卷,还要有口语考核部分,对于应变能力的考核、对于处理问题事情的考核等都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学校可以定期为同学们播放一些对于提高情商培养的视频,定期邀请影响力较大的人物进行演讲,让同学们培养一种意识。只有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够为社会上提供更多的有用人才。

3.3校企合作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了大众化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提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案就是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就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可以派员工对同学进行相关的技术培养与相关工作的安排,提前给同学们一个工作环境的熏陶,让同学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可以与企业签订相关的合同,企业也可以与自己印象较好的同学进行定向培养,毕业之后便可直接进入单位进行工作。

4人才需求即社会需求的价值体现

4.1人才培养趋势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应该考虑“个性自由与制度约束的统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统一、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以体现自身的教育质量与特色,保障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人才的培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只有定向的培养专项人才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学校共同的努力,要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目标。目前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学习意识并不高,没有社会压力,从小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对于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此时就要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危机教育。

4.2从本质上解决同学们的思想问题

对于同学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定期选取《变形记》让同学们观看。其中就有很多对学习非常厌恶的同学在经过变形之后,改变了不少。对于同学们而言,他们只是缺少一个了解社会的平台与媒介,需要学校与家长们的合作,让同学们对外界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同学们真正想要学习的决心与意识。

4.3心理问题

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如何让同学们在健康的环境之下茁壮成长就需要教师们的及时关注。学校可以通过网路媒介定期对同学们进行网络调查,调查内容可以是心理测试以及对课堂教育的一些意见,同学们想要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等,校方可以通过不断完善教育模式来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另外,家长也要与校方多多交流,现在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业,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心理问题都彰显出来,所以无论家长方面工作如何忙碌,还是要对自己的子女负责任,只有经济上的满足往往是不够的,还要在精神上进行关爱。

5结语

高校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进行高等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通识教育的教学。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为后续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应用型人才是社会上主流需要的人才,对于当今的社会而言只有情商、智商实践能力较好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所以,学校要把以上的问题处理好,其次还要对同学们的思想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与处理,这样才能够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有用人才。时代在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不被社会所抛弃,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授课教师乃至校方领导都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者:石志民 牛熠 王卫平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