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心理学应用

科学教学心理学应用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素质教育被推上新高度。科学教学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能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小学又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应从小学科学教育着手,通过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心理;科学教学;教学质量

引言

科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充分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科学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补充,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摇篮,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学教学实践的有效落实,能帮助学生提升各项能力,同时能帮助其塑造健康的心理。

一、科学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的联系

科学教学能体现心理学的规律理论,促进对心理学的研究,而心理学理论亦可以被应用到科学教学中去,促进科学教学实践。

1.科学教学中可以体现心理学的规律理论

科学教学有个人的项目,也有集体的项目。科学教学的开展过程透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可以体现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参与科学教学的动机,以及在活动中体现的个人特质和在群体中的态度,这都是心理学中对象研究的重要方面。链接教学活动,其实也是心理学的真人实验场景,体现很多心理学的规律和理论。

2.心理学理论可以被运用到科学教学中去

优秀的科学教学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学生的消极、懒惰、恐惧、自卑等心理往往会限制科学教学的开展。将心理学运用到科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改善负面情绪,积极参加到科学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学生与老师才能形成良好互动,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1.科学教育方面

(1)培养动手习惯,树立终身受益的实践观。学生一旦离开教师、课堂、学校,在没有约束和引导以及缺少开展科学活动时间和场所的情况下,他们既无参加科学活动的意识,也无单独参加科学活动的能力,很难坚持实践活动。这也是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教学与社会存在着脱节现象。在现代化的社会、家庭中,对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偏好越来越强,而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要求越来越弱,所以出现了很多“书呆子”。坚持科学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就给学生灌输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充分认识科学课程的意义和必要性。课上引导,课后监督,通过多种多样的科学教学活动,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端正其对待劳动的态度,提高其自觉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树立终身受益的实践观。

(2)充分展示个人特质,培养多样化兴趣。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基础和个人爱好点不一样,小学生好奇心特强,有强烈的探索欲望,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教学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人特质,借此培养多样化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帮助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给予积极的暗示引导,激发与巩固其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2.心理素质方面

(1)克服自卑心理,促进自我认知。小学是思想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处在对世界、对自我认知的构建时期。有些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身体素质差等原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不仅影响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他们整体的心理情绪,降低对学习的热情。而学生的消极情绪又会影响到课程的开展,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的作用,由此造成恶性循环。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心理学干预,找到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鼓励学生多去尝试,并给予其示范性指导,让其学习、掌握技巧,加强自我认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塑自信心。科学教学正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项目帮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促进自信心的构建,克服自卑心理,促进自我认知。

(2)树立团队意识,避免个人主义。小学生最害怕脱离集体,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性的科学教学活动,将学生纳入一个个团队中去,加强团队建设,树立一个团队目标并为之共同努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加强对合作的引导,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使学生融入到团队中去。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团队与个人的关系。团队是由个人组成的,正是个人的差异性为团队增添了色彩,个人的努力又促进了团队目标的实现;而个人又是属于团队的,必须承担团队的责任、遵守集体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才能使团队有序地为了目标而努力。

(3)化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科学教学活动可以化解小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除了在校的学习,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心理压力巨大。在科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起到刺激神经的作用,神经兴奋在大脑和肌肉之间传导,肌肉的活动刺激能向大脑传递更多的冲动波,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己的心理、生理障碍,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过程。

三、科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对科学教育的心理偏见

(1)社会。虽然现在政策上已经将科学教育纳入小学素质教学体系中,但是整个社会对科学仍然存在偏见。年龄越小的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越大,长期生活在这种偏见中,会使他们从心理上对科学产生偏见,对参与科学活动存在消极的态度。

(2)学校。科学课在中小学是一个有些尴尬的存在,学校往往会优先安排文化课程,而将科学课视为副科。虽然大多数小学生很喜欢上科学课,但是他们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听从老师的安排。

(3)家长。家长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很高,会带孩子参加各种奥数班、英语班等课外辅导课,很少有家长专门带小孩参加科学类的课外课程。

2.科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缺乏

在教学改革中,科学处于弱势地位,无法积极主导改革。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科学老师一般为其他的任课教师兼职,对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本身不够了解,缺乏科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具备的心理学知识,在对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过程中缺乏心理上的积极引导,限制了小学科学教学作用的发挥。

四、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建议

1.从心理角度改善对科学教育的偏见

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都要从心理角度改变对科学教学的偏见,重视它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家长,要从小重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后作业,形成课上与课下科学教学的无缝对接,全面提高科学教学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2.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心理学培训

小学生的心理极其单纯、脆弱,科学教学涉及个人创造,也涉及集体合作,很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一旦发生负面情绪,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小学科学教师更要加强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应用心理学,帮助其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塑造其健康积极的心理态度,发挥科学教学的正面、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丽媚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然.小学科学教育的人文视界[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许雯.小学科学教科书插图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