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研究

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准确划分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管理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旅游管理专业即使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也没有将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三是部分院校盲目开办旅游管理专业,没有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而且还增加了旅游服务业的就业竞争压力。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旅游行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课程设置不足,一些院校忽视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主干课程设置,使学生过早地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未能为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极容易出现知识面过窄的现象。二是旅游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占据较大比重,专业课、实践课、选修课的比重较小,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三是理论课程远远超过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得到良好发展。

(三)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各大院校不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得实践教学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学校缺少与旅游部门的联系,在实训内容设置上脱离实际,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变化。有些学校在实习环节将学生直接交给实习单位,没有给予适当的理论指导,使得学生没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加之部分实习单位也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学习到的东西十分有限。

(四)师资力量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习,他们多数由历史、经济、外语、社会学等学科转行而来,虽然他们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在讲授基础理论课时,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无法联系实践经验进行讲解,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确立培养适用型人才的目标

各大院校应当根据本院校的性质与办学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合理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规模,加大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避免盲目扩大旅游管理专业招生规模而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其次,认真分析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适用型人才,使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设置具有一定前瞻性和适用性。再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要重视旅游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旅游业的工作。

(二)优化课程结构

旅游管理专业要优化课程设置,使其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首先,学校要开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课程,及时删减过时的课程,确保课程内容具备超前性,使学生在毕业后也能够用到所学知识,保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优势。其次,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增强课程体系对旅游市场的适应性,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和潜能。再次,增加非英语类的外语专业教学,使学生掌握外语技能,以满足国际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三)加快实践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首先,建设实践基地。学校既可以开办自己的酒店和旅行社,为学生提供固定的实习基地,也可以与旅游管理专业对口的行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旅行社、酒店进行实习,为其毕业后胜任本职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应与企业联合起来,构建订单培养模式,为旅游企业输送人才。同时,学校还要及时从合作企业中了解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动态,并针对这一方面加强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岗位,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旅游管理专业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理论素养,为教师创造专业研究条件,使教师向旅游管理专业“名师”的方向发展。同时,旅游管理专业还要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调整和充实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便在专业教学中能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适用型人才。随着旅游业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旅游管理专业要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快师资力量建设,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成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易瑜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