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论文范例

自主探究论文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1

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节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南京条约》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南京条约》的四条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开埠”和“议税”四个词语进行记忆,然后让学生们思考这四个条款对中国分别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和危害。通过总结,学生可以更轻松记住《南京条约》的几条内容,而且在讲解了《南京条约》之后便让学生思考其影响,也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养成挖掘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马关条约》后,学生也会主动思考《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新的影响。教会学生在面对相似的历史知识时如何进行类比,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熟练利用总结归纳、类比分析等学习方法。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努力打破常规,利用初中生爱听故事、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通过创作小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并将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知识学习,帮助教师将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实现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维度。例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些清朝的大官员们都是谁么?”学生大都表示不认识,教师继续说:“其实啊,这几位是当时倡导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同学们不认识他们,但一定认识下面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能出现在中国都跟他们有关系哦。”然后教师向同学们展示报刊、京师同文馆、电报、铁路等图片。有的学生看后说道:“原来这些都是他们发明的啊!”马上有学生反驳说:“不可能,我记得这些都是外国人发明的。“”说的没错,这些东西的确是外国人发明的,他们几位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把这些技术引入中国的。”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快看看课本,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洋务运动会引进这些外国人的东西呢?”这样一来,教师很好地将洋务运动这一章节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消除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恐惧感。

三、加强讨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交流和讨论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实现对同一历史知识的思考方式、认知角度的互换,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而且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互动,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每节课完成课堂内容的讲解后,向学生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探究性课题,并留出专门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组织主题辩论的活动,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学习的某一章节的知识进行辩论。这样,不仅营造出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完《秦朝的建立与灭亡》后,教师组织了一次辩论活动课,提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两个观点。在辩论开始后,教师并不参与到双方的辩论中去,而是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错和引导。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特别是出现学生在辩论时偏离课堂内容,扰乱课堂秩序时,老师能够及时地制止和控制。例如,在辩论时谈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时,“过大于功”的一方学生对这一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这对我国的文学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研究古文学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而“功大于过”一方有位同学接到:“没有焚书坑儒的话,我们现在要学的书就更多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教师这时站了出来,及时制止了这位同学,才没有使场面失去控制。这种交流和辩论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四、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自主探究性学习而言,疑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所谓“学贵存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质疑,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特别是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在面对很多历史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对历史中很多人和事提出质疑。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时,不能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否定和打压,要鼓励学生的质疑,并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还要对历史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找出自己存有疑问的地方,帮助学生确定探究主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实现自主探究学习。长征是红一方面军在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时而实行的战略大转移。当时在学习这一内容时,部分同学对这一决策提出了质疑,认为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牺牲了这么多优秀的干部和士兵完成的长征付出的代价太惨重,所以长征这个决策犯了重大错误。教师耐心听完后并不忙于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表扬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以此为主题,要求学生对进行长征的背景、评价、意义等进行探究。学生通过积极查阅资料、与长辈交流等途径,了解了当时红军所处的危险境地,明白了作出长征这一决策的被迫性,理解了长征对于保全革命基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的重要意义,改变了自己最初的看法。这样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完全源自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质疑,相比于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显然更有帮助。

五、结语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2

一、师生要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动力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实验可有可无,大多教师以讲实验来代替了做实验,即使让学生做实验也只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实验成为化学课的摆设,并没有从根本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学生对实验更是谈不上什么兴趣与动力。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实验探究首先就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意识到实验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研究手段,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走进化学殿堂的重要方法,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激情与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个化学的发展史入手来收集一些化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而发现真理的史实,让学生意识到正是通过实验打开了化学科学的大门。同时对于一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实验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直观认知,这样自然就可以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实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给予学生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实验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生本课堂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实验也必须要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之上,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双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活动。如果教师对实验管理得过宽过死,那么就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条框与模式内,使得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将实验思路与实验方案向标准答案上靠拢。这样的实验并不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只是学生在教师所限定的范围内所展开的机械执行指令的被动实验,学生能真正理解的又有多少呢?为此要实现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教师就要充分放手放权,将实验的自主权与探究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化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大胆提出猜想,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以实验为手段来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实验的桥梁作用,让学生以实验为手段来展开积极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再现真理,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知识的获取以及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网络数字化实验室,引导学生展开有深度与广度的探究

新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现代技术日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网络数字化实验室是科技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计算机的虚拟现实功能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整个实验全部由计算机的仿真系统来完成,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完成传统教学中一些难以完成的实验,有危险的实验或根本无法完成的实验,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一而封闭的实验教学,开创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全新局面,更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深度与广度的实验探究活动,更加利于学生化学知识视野的开阔与见闻的增长,更加利于学生化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如关于“分子与原子的结构”,如果只是采用挂图讲解,虽然直观但不动态,学生理解并不深刻,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动态而直观地模拟实验,从而让学生更为直接地观察,这样自然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深刻理解。

四、做好实验后的总结与反思,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我们不仅要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还要重视实验后的总结与反思。许多教师认为实验完成了就代表着学习的结束,其实不然,实验不管是成功抑或是失败,通过总结与反思,都可以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再次提升。通过总结成功经验可以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展开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样失败经验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找到失败的根源,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样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回忆实验的全过程,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再次回顾,让学生以旁观者与评价者的身份来再次审视实验全过程,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总结出实验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这些都将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学习的重要积累。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现代教学更加关注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倡导生活化教学,提出要将教学置向宽广的生活空间,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知识,局限于课堂上,而是将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与展现舞台,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展开更丰富的探究活动,在实验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化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便于就地取材的简单实验来让学生进行操作,如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自制酸碱指示剂、灭火的原理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地取材来展开积极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来深化认知,这样更能增强化学的实用性,更加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更加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六、结语

总之,我们要重视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实验中来,在实验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化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学生成为一代创新型人才。

作者:李春和 单位:河北省临西县河西镇河西初级中学

第二篇

一、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这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自身的形象与能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初中生具有很强的亲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而重大的影响。为此教师要重视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要做内有修养,外有形象的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以赢得学生的好感,更为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具有专业修养与高尚道德的教师。教师对化学的热爱、对教学的激情、对学生的关心这些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高大形象,从而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将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转移到化学学习中来。

2.形成化学有用论。

许多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觉得化学没有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引入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与运用中真切地感受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形成化学有用的观点,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推动着学生不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提问艺术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与探究者。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化学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根基。因此,教师不要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化学素材,为化学教学注入生活这股活水,自然可以换来化学教学的生动活泼,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究热情。如刚刚买回来的食盐为什么是干燥的,而过段时间后又变得潮湿?这些现象非常常见,但学生对于其中原因却不甚了解,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运用故事、多媒体以及实验操作等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以问题来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实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全面展开。

三、设计探究性实验,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对未知世界的积极探究与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传统教学时,师生处于教与学的对立面上,教师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对等的,没有师生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是在对教师的畏惧与恐慌下展开的消极认知行为。长此以往,学生不想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一味地接受,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的火花湮没。要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就必须要建立和谐而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愉悦而民主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与动机,实现学生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在平时,教师要俯下身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展开平等对话,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爱好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与心理动态,与学生交朋友,展开心与心的对话,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近,自然可以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言,体现教学的民主性,营造创新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在自主探究中将产生的不同见解与看法发表出来,才能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展现学生的个性,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有深度,取得成功。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推动着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究。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入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成为可能。

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探究的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提出趣味性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如收集生物学家的真理发现过程中的小插曲来引出问题,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提出的枯燥性,更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探究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思考的基础之上,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开放性的问题,以将学生从教材的固定模式中解脱出来,引导展开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与思维,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性地运用,这样更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探究的广度,更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成为探究的主人,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

3.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通过疑惑陷阱来引发学生的不同观点与见解,并就此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与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表象达到对知识本质性理解,规律性认知。

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手段,是探索未知的研究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剥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权利,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定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还要重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引导学生以实验为手段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走进生物殿堂。教师要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实验。要突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主体性,教师不要做过多干涉,而是要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来引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提出各种猜想,并依此来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中不断验证,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来完成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全程参与到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中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第一手感性资料,利于学生上升为理性认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非常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与鼓励。因此,教师要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机制,不能单纯地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等。当学生基于自身基础有进步时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当学生失败甚至是退步时,也不因此而盲目地否定学生,而是要坚信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取得成功,教师要运用适度适量的批评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并运用语言激励、情感激励等手段给予学生巨大的精神鼓励与心理支持,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以更大的探究热情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

五、结语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4

所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作为主体,采取合适的教学对策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最终促进课程教学效率与效果的不断提升。应该来说,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教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归纳,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需要,是一种能够切实提升教与学效率的方法。那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教师只是他们的指导者与辅助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1.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投入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去。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通过问题探究来锻炼相关的思维与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地理知识来指导地理实践。

2.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与能力,让他们的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开阔,还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它可以有效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基本上都是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限性的教学方法,转而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动力所在,积极主动的探究地理知识,从而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从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这就是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选取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亲切,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也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只有地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才可以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去,才可以直接解决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

2.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材料。初中地理教学中采取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教学材料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那么,地理教师就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设置一些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取得成果,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与探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获得学习成功的快感。

3.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探究素材。初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比如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把一些自然地质灾害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深入其中进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讨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自主讨论教学模式,是顺应小学生学习兴趣特点的个体性诉求,也是有利开发小学生内在语言学习潜力的高标准教育需求,更是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内在客观规律必要性要求,只有小学语文教师采用自主讨论的教学模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小学生的综合语言学习能力和技能才能够有效地被挖掘出来,进而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得以培育。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自主讨论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自主讨论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关注,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领导的,表现为单一化特点,促使学生的成绩统一、能力统一、态度统一,造成了较多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以及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讨论”的必要性,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主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展现个人能力,由此来平衡讨论小组的整体水平,实现学生之间的良好互补。其次,该种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教育界、学术界、家长等多方认可,开展后可以帮助学生在言行举止上有所进步,学生之间也比较容易沟通,能够在阅读教学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自由讨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在讨论方法和形式上却比较多元化,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讨论”向前发展,而不是依据传统观点支撑,帮助学生的思维实现创新。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用自主讨论的措施

2.1培养学生树立自主讨论意识

传统教学多采用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阅读水平无法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兴趣教学法等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小组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主讨论意识,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建立起自主讨论的意识,将有助于后续的语文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真正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2.2教师找准定位

从年龄上讲,小学生的阅读量并不大,自身能力也不是很健全,想要在自主讨论方面获得较理想的成绩,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建议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每一名语文教师,都要找准自身的定位,要认识到自己是引导者,并非决定者。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人差异,选择多个文章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也可以进行选择,实现多元化的教学。其次,自由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帮助学生明确讨论的重点,要在论点、论据等方面进行教育,减少错误的观点和混乱的思维,推动学生的讨论能力提升。再者,小学生的自主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情绪激动、行为激动的情况,教师要对此进行把控。无论是在课上讨论,还是在课下讨论,都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氛围与和谐的态度来完成,否则将有可能造成恶劣后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要找准阅读教学的定位所在,能够采取玉箫措施,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知识的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2.3运用科学的讨论技巧

自主讨论就是在无领导状态下,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是思想传递和碰撞的过程,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讨论技巧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讨论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丰富多样、科学有效地讨论技巧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讨论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讨论的积极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由教师担任主席,八名学生组成正反双方,其余学生担任评委,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探讨。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使用灵活使用多样化的讨论方法,还要针对讨论的实际情况,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实际解决问题,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4建立合适的讨论规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自主讨论的应用,固然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是想要在最终的结果上取得突出成绩,讨论的规则设定必须要详细。例如,讨论小组的划分,应以3~5人最佳,不可单纯的执行“前后桌”讨论。同时,讨论的时间也要得到把控,小学语文课程的时间安排并不宽松,一节课程的时间有限,倘若完全的放任讨论,最终的课堂纪律难以保证。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讨论的规则,一方面达到阅读教学的标准,另一方面不与学生的心理产生冲突。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讨论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落实当中,仍然要保持“因人而异”的态度,选择多元化的方法,避免在方向上出现偏差。

3结语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6

关键词:国际IB课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实验

一、课内必做实验涵盖多学科的交叉,注重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关联

IB课程化学实验分为标准水平(standardlevel简称为SL)和高水平(highlevel简称为HL)两个不同级别,每个级别由三部分实验内容组成:Practicalactivi⁃ties(实践活动即课内必做实验)、Individualinvestiga⁃tion(课外自主探究实验)和Group4project(课外小组合作实验)。在IB课程化学实验标准中对每部分实验的所需时长作出了明确规定,详见表1中所示。在“Practicalactivities”(课内必做实验)中,以教师为主体,一共设置了11个实验内容,涵盖了化学的四大分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经典基础性实验,比如: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包含测定化学常数,如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常数R;焰色反应观察;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探究元素周期律,探究化学键及其结构,如用计算机模拟分子的VESPER模型等。有机化学实验包含鉴别烷烃和烯烃;肥皂的制作;固体熔点的测定;蒸馏、分流有机混合物;有机化合物(如阿司匹林)的合成;用计算机模拟有机分子的三维模型等等。实验内容的设置,不仅涉及了物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联,还涉及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进行探究,充分体现出学科知识点之间的交叉性与关联性,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基于不同层次、多角度地认识物质,从化学学科的高度,甚至从整个科学学科的角度去认识化学的本质。同时,在“课内必做实验”中虽然明确了以教师为主体,但并没有规定严格的实验教学顺序列表,教学大纲的顺序并不一定是教师的实际教学顺序,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实验顺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还可根据需要在更高层次的课程中选取内容来开展实验,这种方式给予了教师相对较大的自主权,在实验教学中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二、课内必做实验明确定量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基于对定性、定量实验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在IB化学实验中设置了有关物理化学中反应焓的测定;探究催化剂、温度、压强、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以及原电池的制作等内容;基于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相应设置了酸碱滴定(包括采用交互式软件对强酸弱酸,强碱弱碱不同性质的探究);氧化还原滴定法分析过渡金属离子,用分光分度计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等内容;同时,还专门设置了正确处理数据及其相关误差分析的章节,以及运用专业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并制作图谱表格、撰写科研论文报告等内容,比如:分析实验中用spreadsheet电子制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绘制标准曲线等。在强调定量实验重要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了实验数据和纯粹数学计算之间的不同,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认识化学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及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的限度是可以进行调控的;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利用实验数据探究并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相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关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要求。

三、课内课外注重信息技术与实验的深度融合,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的认知

关于信息技术与实验的融合,在“新课标”实施建议的第三部分有所提及“注重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深度融合、合理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然后与之相对应的实验教学内容中予以明确的规定。在IB实验中对运用计算机软件及模型进行实验的内容作了明确设置,比如:用Chem-sketch软件模拟无机分子的VESPER模型、有机分子的三维模型,采用互联网架构的交互式软件对强酸弱酸,强碱弱碱的不同性质及酸碱反应进行探究等等。在模拟有机分子的三维模型实验中,设计了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证伪的实验内容,同时在酸碱交互式软件中嵌入spread⁃sheet电子制表软件,要求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并绘制标准曲线。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运用软件及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四、课外自拟实验以学生为主体,明确主客体的分离,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课外实验包含自主探究(Individualinvestigation)与小组合作实验(Group4project)。其中,“Individualinvestigation”(课外自主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基于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自身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实验课题,根据假设来确定变量、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施,在实验过程中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客观真实地评价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案并撰写一篇6-12页长度(A4篇幅)的英文论文/实验报告,内容包含研究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原始数据、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共六个部分。自主探究实验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还应具有严谨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及科学批判精神,这基本与国内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相一致。“Group4project”(课外小组合作实验)由来自不同科学学科(物理、生物)的学生共同组成短期的科研小组,经过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等形式共同讨论并形成实验题目,经与任课老师沟通并最终确定后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式实验、比较式研究、数据收集及分析、模型构建与验证等相关探究内容。遵循科学的探究教学方式,IB化学实验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完整地呈现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概念、理论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往直前而是循环往复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总结、从反思记录中走出来的。这种教学理念使得IB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第一手的观察能力提升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外自主探究实验”及“课外小组合作实验”中,经教师和学生沟通确定实验课题后,教师除了强调实验安全并不会过多参与实验过程,更不会进行操作示范,实验过程完全靠学生自行探究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研究方法,如计算机模拟、使用辅助模型、问卷调查、用户体验、数据采集及现场实地考察等。在此过程中,资料信息的获取、实验原理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体现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形式探究活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五、实验过程的试错纳入评价与考核体系,强调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

IB课程化学科目的考试总成绩由80%笔试和20%内部评价构成,其中占据20%的内部评价就是化学实验考试,分数根据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究实验”中完成的6-12页英文论文/实验报告给出,分别从独立性、背景调研、实验设计、数据搜集及处理、误差分析、结果讨论、论文格式及文献引用等方面来考察,归纳为五个评分因子:PersonalEngagement(个人参与)、Exploration(探究)、Analysis(分析)、Evaluation(评价)与Communication(沟通)。其中,PersonalEngagement(个人参与)因子用于评价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程度,包括能否选出自己的兴趣点,能否在选题上表现自己的独立思考性,能否在实验的设计、操作中表现出积极的创造性和主动性;Exploration(探究)因子用于评价学生研究内容的科学性,选题是否明了准确,所选课题是否具有研究意义,研究的主题是否阐释清楚且重点清晰,所使用的概念和技术是否超出学习范围,实验研究方法是否恰当,论文报告是否体现出基于实验的拓展与思考,是否体现出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和道德规范;Analysis(分析)因子则用于评价学生实验报告中所记录的原始实验数据与实验主题的相关程度,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包括数据的相关性与完整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经处理后的数据是否真实有效并足以支撑所得出的结论;Evaluation(评价)因子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自我总结能力,包括对实验现象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结论性的总结,对实验方法进行思想上的凝练与概括,对实验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实验报告的研究价值和科学内涵进行展望性总结;Com⁃munication(沟通)因子则评价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实验报告表达是否准确,论文结构是否清晰,科学术语的使用是否规范等。学生提交最终英文论文/实验报告后,教师会在每一因子分数下给出相应的评分理由,重点测评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实验整体设计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而并非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如果在论文报告中未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但如果学生能找到问题,分析出合理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也能得到较好的分数。由此可见,IB化学实验评分细则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知识层面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在应用层面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在发展层面体会并尽可能去设计适合自己的“科学探究”途径;使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切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认识科学思维和研究的本质,积累实验经验,为以后从事科研项目设计、搜集数据、分析结果、提升操作技能、开展项目合作及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实验课程对探究、科研实践能力的对等要求。

六、结束语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7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应该能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也可以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如何能够有效的对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资源展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很值得探究的一个教学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还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发散与延伸。在这样的前提下首先无法吸引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也很难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也并不深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并且加深对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透过小组合作,挖掘有效教学资源

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让学生透过有效的合作交流来对于很多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极大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任务,并且给予学生充裕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己来组织与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这首先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很好的挖掘教学内容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发现很多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同时,学生们在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时,也会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并且会对于很多问题有更透彻的研究。这不仅极大的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维度,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如:在讲“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大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来探讨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课前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提纲和主要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考虑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上课时,由小组推荐四位同学演讲,角色分别为厂长、工会主席、党委书记、企业职工,内容分别为厂长、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功能。然后可以进一步创设相应的情境,若某企业因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企业亏损,职工因拿不到工资情绪低落等,请四名演员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并处理好以上问题。这个教学过程首先会很有趣,学生将自己放在具体的位置中时,对于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的具体地位会有更直观的认知。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对于教学资源展开挖掘的过程,并且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领会与吸收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发有效教学资源

教师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这同样是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的一个切入点。课本中讲到的很多内容都和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社会中的一些时事热点新闻等,这些通常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究内容。教师要透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形成一定认知,并且要透过这种教学资源的挖掘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将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拓宽与延伸,并且会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增设一些好的教学环节,例如,每节政治课的前五分钟,让一个学生就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进行学科分析,或者像新闻主持人那样播报一些当下的重大新闻。这将会让学生不仅“读圣贤书”,还“闻窗外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政治课堂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这种学习方式一般适合于有争论、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如:讲“正确对待货币”时,我用“金钱是众善之门,还是万恶之源”来引发学生讨论。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时,以郑培民的先进事迹为背景,用“郑培民这样做值不值得”为辩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的挖掘方式。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保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成长与收获。

三、鼓励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来撰写政治小论文,这同样是教学资源挖掘的一种方式。当学生在撰写小论文的时候,必然需要对于很多问题有更为深入的探究。这就使得学生在课下必须做深入的研究调查,并且了解更多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能够让学生慢慢领会如何找寻正确的资料、信息来论述与支撑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初步了解问题探析与学术研究的一般方式。教师要给学生的研究过程确立一些合适的主题与方向,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撰写小论文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可以让学生结合十二届人大会议修宪开展小论文征集,结果学生交来了《我看私有财产权》《浅谈人权入宪》《从上虞实际看土地征用制度》等小论文。撰写小论文加强了学生对观点的理解与论述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有些论文中的某些观点还很有新意,对教师也是一种启发。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展开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这样才能够真正给学生们打造高质量课堂。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挖掘可以从很多方面展开。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小组合作或者问题探究,这些都是让学生有效的挖掘教学资源的积极过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来撰写政治小论文,这同样是教学资源挖掘的一种方式。

作者:刘艮梅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凤霞.漫画课程资源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陈全明.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红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2

[3]王子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自主探究论文范文8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倡导的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师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合作、对话、探究等教学理念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还强调研究性学习要回归生活、注重实践。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文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和语言环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贴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应树立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能力。此外,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提升了自身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

3.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使高中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1)张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领悟文本内涵

语文课文的作者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都和学生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做到知其人、论其世。这样通过与作家、作品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对文本的再造想象和自身的理解能力,对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文本、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已有的语文知识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性解读。

(2)语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进行创造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贵在创新,而语文和创造都离不开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放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积累的语文知识,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融入语文课文的学习中,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以及文中的生活场景进行创造性解读,在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产生共鸣、同悟人生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使学生的理解文本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拓展研究方向和方法

①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是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的见解撰写成文。高中学生有能力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小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注重语言表达技巧,最好有一定文采。因此,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和表达论述能力,以提高其探究学习能力和语文写作水平。②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拓展研究方向和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方向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拓展研究方法,在布置专题作业时,要对每一个专题做详细说明,比如对专题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和需要查找的资料等做出初步的解题释疑,以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目标明确,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及撰写论文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③语文知识梳理规律化。梳理复习语文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并记忆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也不乏语文学习的研究性。如学生在梳理中国古典诗词知识时,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是语文诗词阅读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词的基本分类及其规律,然后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找出其中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举一反三、对语文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效率。(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