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论文范例

住宅工程论文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1

积极与县政府沟通,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城乡建设局、物价局、开发商、供电公司负责人任成员的住宅小区配套电力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电力设施建设协议的签订,指导、监督开发商按国家标准采购所需电力物资和施工,以及隐蔽工程的中间检查、竣工后的设备验收。城乡建设局是住宅小区建设的主管单位,负责做好政策的宣传贯彻、指导执行工作,并将供电公司出具的住宅小区配套电力设施验收报告作为小区整体验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加强建设管理

2.1项目管理

为确保住宅小区配套电力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定要求,业主入住后用电及时实现“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供电企业应责成专业部门,对住宅小区配套电力工程进行统一监督、管理,依据行业规范、规定,制定高低压供电方案、审核设计方案、工程验收标准、设备材料质量检验标准,并做好住宅小区整体竣工验收合格后的电力设施资产接管及运行维护工作。

2.2设计要求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电力设施按照有关建设技术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配套电力设施设计,应由具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并经供电公司审核批准,经审核批准的设计图纸(书),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更,需征得供电公司同意。配备有电梯、消防系统等重要设施的高层住宅小区,配备双电源或应急电源;公共设施、经营性用房及其他特殊设施,由开发商与供电公司双方协商确定。设计、施工、监理按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有关条款执行,鼓励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相结合。新建住宅小区内建设永久性供配电设施,并与建设项目同设计、同施工、同投入使用。

2.3供电方案确定

开发商在办理住宅小区基建临时用电申请时,要提交小区项目批准相关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小区建设规划图(书)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就工程建设规模、标准、用电负荷、配电工程设计、物资检验、工程质量管理、中间检查、竣工验收、资产交接及运行维护、“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供用电合同签订、电费收缴等内容签订《小区电力设施建设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标准要求。然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地方经济及电网发展规划确定供电方案。

2.4工程施工及验收

住宅小区配套电力设施施工,必须由具备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和省级以上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颁发的建筑企业资质证书(送变电工程类)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过程中,供电公司要做好现场中间检查,收到小区验收申请后及时组织验收,对不符合国家和电气行业标准、规程、规范要求的,依据有关规定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隐蔽工程因开发商原因造成未中间检验的,供电公司有权要求开挖检查或返工。电气设备验收时,按高压、低压、计量等分单元进行,并出具相关验收报告。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电气设备,一律不准接入电网运行。

3规范资产划转及运行维护管理

3.1资产划转

验收合格后的小区配套电力设施,供电公司和开发商就划转资产、运行维护、电费收缴、供用电合同签订等事宜,签订《居民小区电力设施无偿划转协议》,办理划转手续。在进行资产划转时,开发商应提供以下资料:电力设施设计图及竣工图、设备参数记录;增减工程变更有关手续和其他洽商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中间检验记录;工程竣工、决算资料;业主集中入住个人信息及申请表等。小区配套电力设施划转后,由供电公司负责运行维护、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与业主签订供用电合同。没有售出的房屋按开发商名称入户,与开发商签订供用电合同,待房屋售出后到供电公司营业厅办理过户手续,期间发生的电费由开发商承担。

3.2运行维护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2

住宅小区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实现无人值守、负荷控制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自动化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小区供配电规划中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故障的隔离,并发出报警信号,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

2综合住宅区供配电要求

新建小区的用电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功能,包括了基建用电、竣工验收、装表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进度,因此供电系统的制定需要与小区的规划结合在一起,做到同步施工,避免出现返工的情况。综合住宅区功能建设比较完善,包括了商场、超市、银行以及娱乐设置等,同时还要求包括相关的教育机构,配置相应的给排水、消防以及停车场等基础设置,因此在电气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2.1用电负荷配置

依照相关的要求,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用电负荷方案设计采用单位指标法确定负荷,初步设计和施工阶段可以采用系数法来进行确定。用电负荷方案设计中采用公式Pc=P/eN/1000计算,在公式中Pc、P/e、N分别代表有功功率、单位用电指标、单位数量。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面积小于60m2,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4kW/套,建筑面积在60~90m2住宅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6kW/套,建筑面积在90~144m2住宅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8kW/套,建筑面积在144~180m2住宅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11kW/套,套建筑面积在180m2高档住宅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60W/m2。给排水供热建筑需要系数为0.85,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30W/人,负荷密度在10~11.5MW/km2;商用建筑如旅馆等需要系数为0.7~0.85,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50~120W/人,负荷密度在4~12MW/km2;公用建筑如学校等需要系数为0.7~0.85,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4.5~6.5W/人,负荷密度在5~11MW/km2;道路建筑需要系数为1,单位面积用电功率在4.5~6.5W/人,负荷密度在5~7MW/km2。初步设计和施工阶段采用公式P=(∑ni=1PiSi)Kx,式中A=P×Tmax,P、Pi、Si、Kx分别代表小区建筑最大用电负荷、负荷密度、建筑用地面积、需要系数。

2.2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依照小区突然停电可能导致的影响程度,将负荷分为三个等级负荷,其中一级负荷最高,依照我国住宅相关设计规范,要求中断供电将造成人员伤亡或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损失或造成严重混乱的建筑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影响或造成正常工作混乱等建筑用电负荷属于二级负荷;其他建筑用电负荷属于三级负荷。要求一级负荷建筑具有两个电源供电,并保证在设计中两个电源不会出现同时出现故障;二级负荷建筑在设计施工中要求具有两个供电回路;三级负荷建筑可以依照相关约定进行供电,需要指出的是一级负荷供电需要自备电源供电。在供电中,线路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压降和损失,另外,不同的电压线路的送电能力都是有上限的,因此在考虑输电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级电压线路的输电能力。一般供电电压在0.38kV情况下,可以采用架空和电缆两种线路,其中架空线路供电距离要求小于0.25km,电缆线路供电距离要求小于0.35km;供电电压在10kV情况下,可以采用架空和电缆两种线路,其中架空线路供电距离要求小于20~6km,送电容量在0.2~2MW,电缆线路供电距离要求小于6km,配电变压器总容量在250~6300kVA;供电电压在35.0kV情况下,配电变压器容量在6300~40000kVA,可以采用架空和电缆两种线路,其中架空线路供电距离要求在20~50km,送电容量在2~8MW,电缆线路供电距离要求小于20km,送电容量在15MW;供电电压在110kV情况下,就需要采用架空线路,供电距离要求限制在150~50km,配电变压器总容量大于40000kVA。一般送电容量在5MW范围内,仅需要10kV线路就能满足要求,若是送电容量在5~15MW,就需要设置变电站。综合住宅小区在接线中,需要根据系统的性能、费用等进行考虑,当前的接线方式主要包括放射式、树干式等,住宅小区出于安全性以及小区环境考虑一般采用电缆供电,在小区开发初期可以先考虑采用单环网供电,在负荷比较集中时,可以考虑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2.3变配电房设置

若是住宅区变配电房出线走廊受限限制,可以考虑设计开闭所,在开闭所的设计中,需要依照负荷分布,要求交通便利,具有消防、防尘等设置。变配电房的位置依照容量小、密布的原则,深入负荷中心。变压器方式有很多种选择,可以根据小区具体的设计情况,采用合适的变压器形式,一般采用美式箱变,安全性高、美观、方便维护。用电设置建设完毕后,不会轻易改变相关建筑,因此需要设置配电室,配电室、变压器等在配置中按照满负荷计算。考虑到综合住宅在前期1~3年时间内入住率会非常低,因此小区的变压器会出现空载损耗大的情况,考虑到这个情况可以在每个配电室设置两台变压器,保证负荷低的变压器单独运行,这种设计也能提高供电可靠性。

3综合住宅区供配电系统自动化设计

综合住宅区小区配电系统比较复杂,非常适合配网自动化,小区配网系统自动化主要实现无人值班、负荷控制管理以及自动无功补偿等。目前在配网系统自动化设计中已经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预付费计量装置、电缆结构故障预警监测装置等。预付费计量装置是为满足用电管理需求而进行设计的具有预付费、监控负荷功能的装置,适合使用在高压计量用户中,带起常规设计的变压器保护,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减少用地面积,维护方便。当前很多住宅区都是采用电缆供电,但是电缆接头的故障也在不断的增加,主要原因包括负荷超载以及材料老化等,电缆接头故障预警监测系统是为监测故障而出现的一种装置,能够实现故障的报警。该设置核心为GSM网络模块和单片机,能够实现与上位机之间的交换,将数据传输到处理器中,装置的安装和维护都非常方便,通过设置预警值,能够实现故障的检测并报警,若是在报警后,故障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能够实现自动切断电路。

4结语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3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住宅小区逐渐智能化管理,相应地对建筑电气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工程作为现行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对设计技术高度重视,才能够保证小区的建筑质量。本论文针对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要求,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倍加关注。电气工程属于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住宅环境的不同,就需要对电气工程不断完善。面对目前住宅小区建筑的电气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设计技术以高度重视,以提高住宅小区的建筑使用质量。

1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

1.1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设计

目前的住宅小区运行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用电负荷在不断增加,这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量增加,就必然会增加用电负荷。这就需要住宅小区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小区居民的用电负荷充分考虑,对科学合理地设计变压器[1]。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倡导节约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在对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用电负荷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节约能源问题,对变压器的型号、安装数量都要从建筑的运行实际出发进行配置,以使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量,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也不会受到影响。

1.2配电系统中的其它设计

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面对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就需要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对居民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电能的使用做好分类,使得所采用的节约能源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配电系统设计也更为科学合理。在为建筑配置低电压设备时,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以使低电压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保证为住宅小区居民持续稳定地供电。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供电长时间持续供电,特别是维持机房供电的持续稳定,机房供电往往是一级消防动力负荷,居民的家庭用电会采用三级负荷。通过对负荷划定级别控制用电负荷,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住宅小区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监控系统中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

住宅小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也是各种电气设计集中安装的区域,因此,保证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关键。要提高消防安全质量,很多的城市住宅小区都安装了消防监控系统,对火灾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从目前的住宅小区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来看,是将系统划分为局部监控区域和中央监控区域,在消防控制模块中设置有消防指挥运行流程,如果住宅小区中有火灾发生,在消防监控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就会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测,同时发出消防警报[2]。在火灾现场,消防监控系统的控制模块还会以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自动操作的方式指挥火灾现场,对火灾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在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安装中,为了保证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安全运行而不会遭到破坏,就要对系统予以电磁干扰,并做好防护工作。对于系统中的线路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以使得消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2监控系统中消防探侧器的设计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消防探测器是重要的装置,不仅可以对火灾予以探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启动报警装置,随之火灾监控模块启动。安装消防探侧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消防探侧器的型号,还要考虑到安装的位置以及运行环境,保证消防探侧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虽然现行的住宅小区中所安装的消防探侧器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不会受到安装位置的局限,具有良好的火灾报警效果,但也要从其应用范围出发对其安装区域加以明确。

3住宅小区防雷设施的设计

住宅小区的建筑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就要做好防雷涉及工作。通常而言,住宅小区会安装基础性的防雷装置,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化防雷设计,就要将电气防雷系统构建起来,保证防雷系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对住宅小区的规模以及防雷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充分考虑。在安装直击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所发挥的作用是避免直击雷对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造成破坏。这就需要从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接地工作,之后根据需要安装各种避雷设施,诸如避雷针等等,以避免建筑被雷击。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其高度国家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建筑高度超过了规定范围,就要每间隔5米至8米的高度就要设置避雷带,还要连接地下线,以防止金属构件被雷击。当雷电的强度较高,防雷装置就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安装雷电反击设置[4]。防雷装置接闪器会影响到建筑物中的金属物,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建筑物中的钢筋和其他的金属物之间的距离都要符合规定,还要与防雷引下线进行连接。建筑中所安装的各种电气设备都要做好接地工作,还要连接防雷接地,以避免电气设备遭到雷击。住宅小区建筑安装有大量的电气设备,有必要将综合布线系统构建起来,合理设计通讯网络,以保证各项信息有效传输而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是为小区居民塑造舒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关乎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目前各种新的电气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以应用,就更需要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设计质量,以确保建筑电气运行稳定,更好地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电气使用需求。

作者:余翔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引用:

[1]田建红.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周元.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6.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4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住宅小区逐渐智能化管理,相应地对建筑电气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工程作为现行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对设计技术高度重视,才能够保证小区的建筑质量。本论文针对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要求,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倍加关注。电气工程属于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住宅环境的不同,就需要对电气工程不断完善。面对目前住宅小区建筑的电气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设计技术以高度重视,以提高住宅小区的建筑使用质量。

1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

1.1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设计

目前的住宅小区运行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用电负荷在不断增加,这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量增加,就必然会增加用电负荷。这就需要住宅小区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小区居民的用电负荷充分考虑,对科学合理地设计变压器[1]。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倡导节约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在对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用电负荷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节约能源问题,对变压器的型号、安装数量都要从建筑的运行实际出发进行配置,以使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量,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也不会受到影响。

1.2配电系统中的其它设计

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面对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就需要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对居民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电能的使用做好分类,使得所采用的节约能源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配电系统设计也更为科学合理。在为建筑配置低电压设备时,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以使低电压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保证为住宅小区居民持续稳定地供电。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供电长时间持续供电,特别是维持机房供电的持续稳定,机房供电往往是一级消防动力负荷,居民的家庭用电会采用三级负荷。通过对负荷划定级别控制用电负荷,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住宅小区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监控系统中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

住宅小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也是各种电气设计集中安装的区域,因此,保证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关键。要提高消防安全质量,很多的城市住宅小区都安装了消防监控系统,对火灾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从目前的住宅小区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来看,是将系统划分为局部监控区域和中央监控区域,在消防控制模块中设置有消防指挥运行流程,如果住宅小区中有火灾发生,在消防监控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就会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测,同时发出消防警报[2]。在火灾现场,消防监控系统的控制模块还会以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自动操作的方式指挥火灾现场,对火灾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在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安装中,为了保证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安全运行而不会遭到破坏,就要对系统予以电磁干扰,并做好防护工作。对于系统中的线路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以使得消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2监控系统中消防探侧器的设计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消防探测器是重要的装置,不仅可以对火灾予以探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启动报警装置,随之火灾监控模块启动。安装消防探侧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消防探侧器的型号,还要考虑到安装的位置以及运行环境,保证消防探侧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虽然现行的住宅小区中所安装的消防探侧器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不会受到安装位置的局限,具有良好的火灾报警效果,但也要从其应用范围出发对其安装区域加以明确。

3住宅小区防雷设施的设计

住宅小区的建筑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就要做好防雷涉及工作。通常而言,住宅小区会安装基础性的防雷装置,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化防雷设计,就要将电气防雷系统构建起来,保证防雷系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对住宅小区的规模以及防雷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充分考虑。在安装直击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所发挥的作用是避免直击雷对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造成破坏。这就需要从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接地工作,之后根据需要安装各种避雷设施,诸如避雷针等等,以避免建筑被雷击。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其高度国家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建筑高度超过了规定范围,就要每间隔5米至8米的高度就要设置避雷带,还要连接地下线,以防止金属构件被雷击。当雷电的强度较高,防雷装置就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安装雷电反击设置[4]。防雷装置接闪器会影响到建筑物中的金属物,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建筑物中的钢筋和其他的金属物之间的距离都要符合规定,还要与防雷引下线进行连接。建筑中所安装的各种电气设备都要做好接地工作,还要连接防雷接地,以避免电气设备遭到雷击。住宅小区建筑安装有大量的电气设备,有必要将综合布线系统构建起来,合理设计通讯网络,以保证各项信息有效传输而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是为小区居民塑造舒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关乎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目前各种新的电气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以应用,就更需要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设计质量,以确保建筑电气运行稳定,更好地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电气使用需求。

作者:余翔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引用:

[1]田建红.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周元.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J]山东工业技术,2016.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全装修住宅;应用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质量要求以及生活品质的要求在不断提升,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住宅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时,全装修住宅理念应运而生。在全装修住宅施工中,穿插施工是重要的施工方式之一,对于全装修住宅施工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但是在穿插施工的过程中,高效管理工作的落实对于全装修住宅穿插施工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全装修住宅施工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施工质量。

2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在全装修住宅施工中的应用意义

穿插施工是全装修住宅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方式之一,是指施工过程中多项施工内容同时进行,以提升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时间。但是在穿插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施工规划安排极为重要,影响穿插施工的科学性建设,尤其是穿插施工应用在全装修住宅施工中时,高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在全装修住宅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效管理落实,能够对穿插施工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安排[1]。穿插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施工安排极为重要,是穿插施工科学化应用的基础所在,一旦穿插施工开展中施工安排合理性不足,就会导致全装修住宅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混乱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施工效率,更会造成施工质量受到冲击,不利于住宅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而通过高效管理工作的落实,则能够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合理化的施工安排,保证穿插施工中施工程序的科学性和流畅性,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优化施工流程。其次,高效管理的落实,能够提升穿插施工的质量。穿插施工中涉及不同施工内容之间的交叉施工,虽然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但同时施工难度也会上升,这就需要对全装修住宅穿插施工应用中的施工流程进行严格的监管,落实施工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推动全装修住宅施工行业的发展。

3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在全装修住宅施工中的应用原则

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在全装修住宅中的应用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穿插施工高效管理的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建筑施工行业的首要原则要求,更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求[2]。尤其是在全装修住宅的穿插施工开展中,由于施工内容交叉的复杂性,施工安全隐患更多,因此,高效管理工作开展就必须立足于安全之上,将安全作为高效管理工作开展的第一要务,以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保证全装修住宅穿插施工得以顺利进行。2)穿插施工高效管理的科学性原则。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工作开展中科学性要求极为严格,关系穿插施工开展中施工交叉安排的合理性,也决定了全装修住宅施工的效率。因此,在穿插施工高效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对交叉施工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全装修住宅施工的效率和质量。3)穿插施工高效管理的规划性原则。在全装修住宅施工中进行穿插施工应用时,高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体现就是对施工内容的科学化规划,为穿插施工提供明确的施工规划指导,以保证全装修住宅施工开展的科学性,这也是保证穿插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全装修住宅的发展使穿插施工逐渐成为建筑住宅施工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穿插施工在全装修住宅施工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高效管理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给全装修住宅装修带来了不利影响。针对现阶段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在全装修住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必须对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应用进行优化,以提升管理实效,为全装修住宅施工中穿插施工的应用提供保障[4]。

4结语

穿插施工是新时期全装修住宅施工的主要方式,而高效管理工作的落实是保证穿插施工科学开展的重要基础。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在全装修建筑中应用时,必须立足应用原则,对现有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提升管理实效,为穿插施工的科学化开展提供指导,推动我国住宅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正军.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在全装修住宅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8(4):104-105.

【2】叶初汀.穿插施工高效管理在全装修住宅中的应用[J].居舍,2018(21):41-42.

【3】王怀策.建筑工程施工穿插提效管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28(19):7-8.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控;高层住宅

0引言

我国的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在管理层面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其发展势头很好,正快速稳步地发展,而管理问题始终是建筑施工中必须关心的重点[1]。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全方面关注施工进程,实事求是,了解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及时作出有效解决的对策,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程。

1建筑工程与高层住宅管控现状分析

在土木工程管理中,高层住宅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且高层住宅施工又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贯穿整个过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成功与否,对于整个的开发进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稳健发展,带动建筑业也发展迅猛,特别是在提速增效方面,建筑施工管理的水平提升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下降,特别是资金成本的下降;反之,随着开发的提速,留给工程施工的周期被进一步压缩,一些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从战略的角度展开,更没有提升到观念意识层面,特别是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导致施工人员团队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于是出现施工现场纯粹的抢工,资源安排不合理、配套分包穿插不合理、管理人员不足及安全问题受到忽视等等情况。在建筑施工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没有统筹考虑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相互促进,相互合理制约,必然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良性发展。目前房地产住宅市场招标方式多为总承包管理模式,对总承包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挑战,总承包管理单位在统筹现场各专业分包过程中,施工资料管理是重要的内容,由于资料管理不到位,必然会对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实施管理,对于各个管理环节要系统化展开,将资料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技术管理等等要素都纳入,其中资料管理是重要要素。从当前的施工资料管理情况来看,日常的施工中几乎没有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往往是上级检查的时候才能展开突击性工作,甚至会存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补资料,从而导致施工管理工作不能严格按照计划展开,而是过于经验化,没有科学实施,资料管理成为一种形式,没有从实践出发展开,导致资料管理不具有现实性。随着建筑业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建筑业在产业化、科技化、环保化等各个领域皆有较大突破,随着铝膜爬架的应用、PC工程的推广,精装修交付的普及,社会发展带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进一步挑战;如何跟上房地产高周转模式的速度情况下而不伤害建筑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最基本保障,如何在众多专业分包管理过程中仍然保证总分包单位间有序移交工作面、有序穿插施工;科学的组织工程管理策划,详细对工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合理排布资源,合理安排穿插,降低等待及返工损失,提高人均效能的同时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整体水平。

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实施管控。通常情况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化运行,就要对与项目管理相关的内容全面掌握,并从施工实际出发将计划制定出来,做到目标明确,定位精准,工作流程清晰明确,开发商与施工单位都要按照计划展开工作,发挥计划的指导作用才能最终实现管理目标,保证建筑项目正常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一方面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计划之外的变动,没有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展开施工,常常会为了追求所谓意义上的先进而盲目地更改装置,对于这些情况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施工进程无法按期完成。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管理,就会导致施工的盲目性,整个的施工管理缺乏规范。

2.2建筑工程进程中没有重视施工精细化管控。任何企业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管理者能否认真履行职责关系到整个的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也需要一个管理部门来控制。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管理的作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因为有了管理,可以将施工中的各方面因素建立关联性,甚至可以建立管理控制系统,建筑工程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施工管理做到位,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建筑管理体系虽然建立起来,但是不够细化,仅仅从宏观的角度发挥管理作用,落实到施工的细节问题就无法发挥作用,由于施工管理没有做到精细化,导致建筑工程发展缓慢,控制不到位,存在诸多的不足,企业建设项目管理者也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不能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不能将管理做到细致入微,导致工程施工水平不能快速提高。

3高层住宅施工的特点和问题分析

高层住宅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同时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与传统城市的生活环境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不仅体现在建筑格局上,整个的建筑形象也有所不同。现在,城市中的高层住宅建筑增多,也提高了开发强度,为了更好地适应“高层时代”,在高层住宅施工中就要强化管理工作,保证管理质量。学术理论界对于高层住宅进行深入研究,并从当前的形式出发对此展开讨论,存在不同意见之处是高层住宅自身所存在的特点。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中需要面临诸多的问题,其在多层住宅建筑的基础上继续增强,楼层增多,实现了空间的延伸,“高”是重要的特点,这样就会影响居民的生活,也会影响城市环境。在高层逐渐建筑发展中也需要面临诸多的问题,这也是住宅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共有问题,是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中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具体如下。其一,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存在很大的难度。高层住宅建筑需要设置公共交通,各种设备和管道都要安装在井中,这就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每个住户需要摊很大的面积,这样,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就不多了,所以,与多层住宅建筑相比较,得房率比较低。高层住宅在户型设计上存在很大的难度,要让每个套型朝向都很好是很难做到的,通常北边住宅各项指标不是很高,包括窗户的朝向、室内的采光以及通风效果等等,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对于竖向交通要充分考虑,还要考虑到消防疏散的问题,所以需要设置消防楼梯和消防通道,还要采取防止高空坠物的措施[2]。其二,高层住宅建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高层住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消耗量也大,诸如混凝土、钢材等等都是主要的材料,与多层建筑相比,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同时还要安装、配置高压水泵,还有公共走道以及疏散楼梯等等,所以,高层住宅建筑的层数多,建筑结构复杂,而且面积很大,施工是存在较高的技术难度,而且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资金要超出多层住宅很多,不仅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地投入,而且建设的周期很长。其三,高层住宅建筑各类节点与房地产开发节奏息息相关。当前的土地市场出让条件往往在合同内约定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在有限的周期内完成施工,且因为房地产高周转的特点,设计、报建、招标、施工各个环节都一定程度上压缩调整;施工过程涉及资金相关节点众多:预售节点——涉及预售、封顶节点——涉及贷款回款、地库封闭——涉及保证金退还、竣备——涉及结转等;合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与房地产开发节奏相匹配,才能最大化争取到建设单位的资金投入,协调参建方资源匹配等相关条件,最终实现双赢局面。

4土木建筑工程住宅工程施工管控的注意事项

4.1实行分阶段工程策划引导施工管控全过程。为了更好实现住宅项目施工各个阶段资源匹配与房地产开发节奏高度协调,提前开展工程策划,并分阶段实施,一般在开工前分为基础阶段、主体阶段、装饰装修阶段进行策划;基础阶段策划的核心主要为推进工程开工为主要目的,重点关注临水临电、排水排污、工地开口、临时道路、大型机械设备、基础施工、土石方与基坑支护等核心条件,这个阶段往往总包单位暂未定标,需要建设单位自行完成基础阶段的工程策划;建设单位仍需主导主体阶段工程策划,制定合理工期、合理质量与安全目标、初步拟定主要施工方案(如模板是采用铝模还是木模、外架是采用满搭脚手架还是爬架等等)、销售分批顺序、穿插流水节奏、专业分包出图及定标节奏等策划与推演,策划深度直接影响总包等主要单位的定标合理性,总包单位进场后进一步合理深化策划方案;装饰装修阶段工程策划,主要关心室内与外立面装饰、室外场平布置、流水穿插节奏等,主要围绕竣工验收备案相关工作进行提前策划。

4.2实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目标责任制。土木建筑施工是系统化的工程,其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这就需要土木建筑施工单位要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将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对于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衔接工作,保证工程全面推进。土木建筑施工要顺利展开,要做好目标责任管理工作,使得项目指标完成,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因此对于管理工作要严格要求[3]。土木建筑施工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各个环节责任落实到细节,包括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等,都要考虑到施工的难易程度,做到施工管理与技术相结合,请技术人员也参与到管理中,施工人员也要发挥管理作用,做到人人管理,对于职责要明确,虽然各有职责,但是相互之间要合作,对于工程质量合理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4.3建立健全土木建筑工程的监督监管机制。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将监督监管机制建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当前一些土木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企业的社会信誉,还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其中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将监督管理做到位。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将监督监管机制建立起来,施工管理全过程引入社会第三方咨询机构,每个固定周期内不定期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合同奖罚条款进行关联,做到全面监督,对于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发挥监督的实效性。此外,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实施监督监管,需要长期实施,对于各项工作积极落实,才能有效地控制质量。

5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式逐渐多样化,特别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住宅工程的工程管理模式也需要进一步革新与发展,甚至部分不合理的要求根本不符合工程实际,导致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隐患,特别是高层住宅施工,如果没有予以关注与调整,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必须要能够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对于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分析,能够从根本上予以妥善地解决,以此来提高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西坡.基于现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31):204-204.

[2]唐彩艳.浅谈如何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J].地产,2019(03):78-79.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社区;准物业管理;保障机制;路径

一、社区准物业管理的产生背景

近年来,“社区准物业管理”成为一个十分火热的新词汇。我国大力推行住房改革,促进房地产事业发展的蒸蒸日上,不仅建立起了大面积的住宅小区,也在物业管理方面不断完善,使得其日趋规模化与专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舒适度。但是,这种情况仅限于新型小区,一些建成时间较长的旧区因为在设计方面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备,管理模式老化等原因,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包括:居住环境混乱、日常维修滞后、私搭乱建问题频出等。怎样推进物业管理的科学化,促进老区环境的优化,这是未来社区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社区准物业管理的基本内涵

目前,我国十分注重推进旧小区的物业改革,使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与持续化。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相关方面的研究论文十分有限,即便是现有的研究也大多是一些期刊论文,篇幅有限。此外,关于什么是社区准物业管理,人们尚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一词汇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2007年,《宁波日报》对其内涵进行了明确定义:社区准物业管理,指的就是由相关部门组织成立物业公司,按照小区内不同家庭收入的不同,确定差异化的物业收费,实施层级化管理。从目的而言,物业管理不是为了盈利,即便在运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也是由政府财政补贴。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进社区管理向着福利化方向发展。结合上述分析,本文对其进行了界定:所谓社区准物业管理,是针对老旧小区而言的,它有别于之前的管理机制,是老旧小区从非专业向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个特定的过渡时期。

三、老旧小区推广社区准物业管理的优势体现

(一)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也不到位、环境基础较差,因而民众要求优化管理模式,改善居住环境。社区准物业不能随意入驻小区,它需要经过层层审核,然后再由政府投资,推进环境整治,这样才能保证物业管理的有序与高效。社区准物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社区环境大大改善,社区秩序更加井然,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安全保障措施做得越来越好。

(二)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形象

对于政府而言,良好形象的树立是它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这对于政府的良好运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老旧小区的建设情况来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包括:居住环境混乱、日常维修滞后、私搭乱建问题频出等。物业在这些问题上的管理缺失直接导致了居民自行承担这些问题,如果地方政府能够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保证监管到位,就能够切实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社区准物业管理如果能够顺利开展,群众的难题就能被解决,他们就会更加信赖政府,对政府工作更加满意。这有利于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确保政府在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如果没政府各方面的支持,社区准物业管理也不可能高效运转。

四、社区准物业管理的操作策略

(一)提升硬件设施

社区准物业管理的顺利开展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性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面考虑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善配套设施,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整治策略,以确保准物业管理的高效科学,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治理成效。部分城市相继推进旧房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严格各项工作,大力开展“穿新衣”“戴新帽”,完善监控设施,配备消防设施,增加设备资金投入,增设专门化的管理用房,此外,还要建立更多的宣传窗口,增设照明设施,推进绿化的完善,大力建设排水系统,进行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这样才能保证准物业管理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使硬件设备的更新能够适应发现实的发展需求。

(二)资金保障

要想推进准物业服务的完备化,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设立足够多的管理用房,对所有的物业管理工作者进行适当补贴,对于特殊的住户适度减免费用。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必须大力支持社区准物业发展,在资金方面予以支持。只有先引导民众明白物业服务的众多好处,才能推进其市场运作步入正轨。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要推进财政制度的完善化,将物管资金纳入财政拨款的比例之中,进行合理的预算。此外,还要确保配套设施到位,严格设计流程,核实资金流向等。

参考文献:

[1]葛红刚.城市住宅小区日常物业管理现实困境与破解之策[J].现代物业,2017(08):77-78.

[2]徐潜宇.城市老旧小区“微自治”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基于武汉市YZ小区的实践[J].才智,2017(06):51-52.

[3]许丽霞.资源型工业城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困境与对策——以抚顺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04):7-11.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灾后重建;羌族聚居地;传统民居;地域特色;艺术价值

5.12大地震后羌族聚居地区受到全国上下甚至全世界的关注,相关行业、部门、专家对羌族地域文化的探讨和研究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迫不及待地前往羌族地区参观,一睹羌族特色文化的风貌。受此影响,原来封闭的羌族聚居地区不再封闭,当地人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认识到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是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开始有意识地重视起羌族特色文化的继承。在中央作出的把北川新县城建设成“川西旅游服务基地”的规划指导下,目前的居民住宅重建和修复工作也以发展羌族特色文化景观价值为目标来进行建设,并已初见成效、初具规模。

一、羌族聚居地灾后特色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

从理论研究上看,5.12大地震前多位专家学者合著的《四川古代史稿》中、冉光荣教授等合著的《羌族史》中、徐中舒教授所著《论巴蜀文化》中、王康等学者所著《神秘的白石崇拜》中,都对羌族建筑作了一定的介绍,但都只是从羌族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叙述,没有专门从建筑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2000年季富政教授出版的专著《中国羌族建筑》,是目前唯一一部系统性、专业性的研究羌族建筑的专门著作。5.12大地震后,羌族地区和羌族文化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作为羌族文化物质见证的羌族建筑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全国对其展开了广泛的考察研究。但遗憾的是,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对于羌族建筑遗迹的保护研究已逐渐升温并进入到一个高潮,然而,对于如何建设现代新民居、如何借鉴传统民居形式、如何汲取传统民居建筑的优点、如何传承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以及针对震后羌族地区新城镇建设的建筑创作方法的系统性分析总结,几乎无人提及。从目前大量的重建实例中,我们发现了将羌族传统民居进行适应性转型不当和不合理的很多问题。比如安县永安镇至北川任家坪一线的震后农村住宅及新居民点的建设,基本只是粗陋的模仿,形态非常混杂,有的住宅在一栋之中竟混杂了现代、传统汉民居和传统羌民居等多种元素,羌族传统民居中很多精髓的东西却缺失了。另外,在已重建的新村寨中,建造形式非常单一,多处重建的居民点建筑只有石砌屋类型。而石砌屋类型只是羌族传统民居类型中的一种,另外还有板屋、土夯屋、碉房民居等多种类型。重建的设计规划应充分考虑这些类型的应用,新羌寨层次丰富、造型多样,才更有长久的回味性、耐看性和吸引力,否则会让人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失去新鲜感和参观兴致。而有的村寨细节元素过于杂乱,现代化的设施细节没有很好地作归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羌寨传统特色的风貌。在羌族地区地域性建设的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参考,避免盲目的开发和重建,探索和总结出羌族传统民居适应现代民居建设的策略和传承之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好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迫而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羌族聚居地灾后特色重建之环境设计原则与方法

(一)现代化特色重建原则

1.对羌族先民们因地就势的建造理念进行传承

羌族先民们在村落与住宅的建设活动中,表现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力求与自然融合协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选择适合生存发展与有利自身的环境。传统羌寨的布局不仅顺应环境,还表现出对自然的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珍惜。羌族先民尽量根据土地资源状况来合理安排生活居住用地和生产用地,因此,为顺应地势地形,传统羌寨内部建筑密度非常大,巷道狭窄,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关系。而新居民点的建址,有的处于坡地,有的处于平坦开阔之地,有的居民点住户较密集,有的较分散。对此,要考虑实际建址情况,因地制宜,以多种途径诠释羌寨的层次风貌。

2.对传统羌寨聚落关系进行现代演绎

传统羌寨的聚落形态受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政治因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但随着现代环境的变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早已变迁,原来的聚落形态可能已不适应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塑造具有传统特色的羌寨时,原来的很多聚落构成已不再适用,这就需要结合现代的功能布局对传统羌寨聚落形态进行全新演绎。新居民点的聚落关系要根据休闲旅游和村民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进行规划布局,因此对传统羌寨中极高密度建房、极狭窄街巷的模式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同时,对整个居民点中的不同区位,如东端、西端、前端、后端及中部的不同位置的功能要进行不同的适应的聚落关系的调整,以符合新村寨的使用功能和要求。

3.对羌族传统民居的空间结构和比例尺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现代民居起居生活要求的变化、建造技术的进步和建筑材料的替更,使现代民居的结构和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建造的场地环境也大不一样。对此,传统的结构和空间以及比例和尺度己经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传统民居结构和空间的必然转换、比例和尺度的必然调整。根据现代民居的建造结构、功能要求、空间组成关系等,应调整传统民居语言的现代表述,以适应现代生活要求与方式。比如,在震后的新民居建设中,羌族传统民居原有的三层空间的功能中,下层畜养、中层居住、顶层储藏晾晒的结构作用早已不适合现代民居生活的要求,于是在新民居建设中,将三层空间的功能作用作了新的调整:一层设客厅、饭厅、厨房、卫生间,有的还设了商铺,做起了生意;同时,根据住户的需求,对每户住宅的体量大小、长宽高的比例关系作出了多样选择,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

4.对传统羌寨民居形态进行概括提取

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提取,是当代国内设计师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这一设计手法着眼于建筑表面的特色构成,用传统建筑的形态和符号去装饰现代的功能空间,并使用现代施工工艺进行转换表现。通常的程序是剖析传统建筑聚落或单体,找到其特色表征和文化内涵,然后提取典型的能体现其特色表征和文化内涵的元素或符号,将这些元素和符号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比如,在新居民点中将羌族传统民居的石砌屋形态、人字斜面屋顶的板屋形态,以及局部的羊图腾装饰、白石装饰、花窗等进行提取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羌族传统民居的风貌。

5.对传统建造材料进行替代转换

传统建筑上所体现出来的很多艺术特征,如色彩、质感、肌理等,都要依附材料传达出来,采用传统建造材料作为环境设计的饰面材料,是现代建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手法之一。将传统建筑材料使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从其肌理、质感、色调等形式的角度去刻意模仿传统建筑的表征形式,这种表意明了直接。虽然,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材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建筑语汇的表述,但现代的民居建设不可能完全采用传统的建造方法来完成,因此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转换,在适应现代化的同时又要取得良好的传统视觉效果。羌族先民们从自然环境中甄选出来的石料、木料、泥料等建筑材料,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已经成为一条建造定律,深深地表达着羌族人民的审美文化,在震后重建的居民点建设中,就用现代的页岩砖和青云石进行了视觉上的转换,并与钢筋混凝土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6.修新如旧

新民居建筑虽然源自传统建筑,但最后形成的建筑必须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必须是属于现代化的,同时设计师在新民居建筑设计中还要大量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以增强建筑的可操作性,而这一切都有可能在新民居建设中偏离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对此,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修新如旧的效果。设计师需要在深刻理解本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的基础上,从形式、空间、材料、技术上结合自然和文脉传承等各个方面去分析传统建筑遗迹的特点,从分析中挖掘其多方面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后,再对现代建筑的整体形态、细部构件、饰面装饰等进行传统化的艺术处理,使其功能、结构、材料和艺术可以实现和谐统一。

(二)现代化特色重建方法

1.对传统空间的整体借用

整体借用就是对传统聚落的组合关系、形式结构、形态特征,按照原样“照搬”的一种手法。这种“照搬”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搬”,而是要对传统聚落的特征进行调研考察、分析总结,进行系统详实的研究,提取出其原型后,根据建设用地的地势地貌现状、使用功能需求的变化,对传统聚落内部空间组合的大小关系、疏密关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后再应用,这样的整体借用才是对传统聚落的艺术内涵、历史文化的科学再现。这种方法是重现传统聚落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小,比较适用于当地范围内,因为当地具有和传统聚落相似的地形地貌,整体借用后,可以非常自然地融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风貌中,并且在修建的过程中,对现有自然环境风貌的破坏也最小。这种方法也是重建历史人文遗迹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在地震、战争等天灾人祸中被损坏或摧毁的历史人文遗迹,在重建或修复中采用这种方法,都是较为成功的。以5.12地震后垮毁村寨修复重建为例。在5.12大地震中,理县的若达寨、汶川的萝卜寨、北川的小寨子等寨全部垮毁,在这些村寨的重建规划工作中,就可以运用这一手法。在分析灾后的破坏情况、原址重建的可行性以及村寨未来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应从安全保证、宜居环境创造及文化保留等层面对其进行恢复建设。单就聚落空间重建上来说,可以有两项具体措施。第一,环境特征的重建,包括坡耕地和台地两方面。为保持原有村寨台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将原来的连续坡面改建成断续坡面,经过这样的小改良后,既能保持原有坡耕地环境特征,又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冲蚀,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可以增大雨水入渗量,提高作物的抗旱保水能力。这样的措施既能保持原有环境又利于生产,同时,广建于台地之上,也是羌族村寨聚落的重要特征。5.12大地震中造成台地或地质疏松,或堆积大量垮塌岩石、泥沙、动植物残体,或台地坍塌,根据各村寨台地损坏情况的不同,或就近抑制易居台地,或清理台地,或加固台地,保持台地风貌。第二,空间特征的重建。遵照原有聚落的平面肌理和原有村寨建筑组团模式,可将建筑重新排布于台地之上。原村寨村民们的文化活动区域主要位于大量内部公共开放空间和以宗教祭坛为核心的广场内,重建时可保留其文化活动区域基址,以尊重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羌族民俗文化活动,同时为利于现代生活设施系统的运作,可对这些空间进行适当的扩建,增设并加宽通道,以保持各内部空间的联系性,这样不仅保留了原有村寨空间的特征,又大大加强了对现代生活、生产的适应性。

2.对传统空间的模拟与升华

模拟与升华就是指在提取传统聚落空间原型后,对原型在形式上、材质上或组合关系上用现代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进行模拟,或者对原型进行再加工提炼,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使原型得到符合创作要求的升华。这种创作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又在视觉上给人以新意,再现了传统的精神和传统的文化,同时从整体形态来看,又具有地域建设特征。另外,再加工后的创作也比较容易和建设地块状况及使用要求保持一致,较容易做到传统与现代的传承。以九寨沟国际大酒店为例。该酒店地处九寨沟一段地势平坦、面积较宽广的河谷上,四周皆被高山环绕,自然环境的地域气势已经具备,但地块过于宽阔平坦,很难形成建筑单体随坡地层层拔高之势。所以,要再现传统聚落的气韵,就必须对原型进行分解重构,运用模拟与升华的手法,通过升华其组合方式、空间关系,来模拟传统聚落的气韵。仔细分析该酒店,建筑的各个部分既有独立的空间功能,又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独立的空间或前后连接或上下连接或左右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体。此建筑群因错落有致的组合关系,颇有传统聚落之势,营造出了传统聚落层层叠叠的韵味。

3.对传统空间意境的追求

意境的追求是指在设计创作中,不直接借用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组合关系等,而是以传达表现传统聚落的气韵为诉求,使现代创作既有地域文化的神韵,在视觉感受上又俨然是现代建筑群体,体现个性与时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的技术性,使人们在空间中获得能联想到和感受到传统气息的体验。这一设计方法需要创作者深入细致地挖掘传统聚落的文化内涵,包括其产生、演变的整个历史,深刻理解其精髓,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与传统聚落空间形成的相互关系,系统解读地域民族的演变发展历史与传统聚落空间形成的相互关系,进而重新组织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重新调整传统聚落的比例尺度,抓住传统聚落的精神气质,揉合进自己的理解,保证实际的空间感受具有视觉心理上的相似性,这样才能使创作既找不到表面的借用,又有传统聚落的神韵。例如北川擂鼓镇重建的擂鼓八一中学,就是运用该方法的一个典型。擂鼓八一中学建筑群没有直接复制传统聚落和传统空间的形式,也没有直接复制羌族文化中的图形符号和装饰细节,而是在深切地体味和理解传统羌寨的艺术魅力后,从现代建筑的角度出发,有机地、自然地将所要表现的羌族文化内涵有机地揉合到建筑创作中去,通过空间、形体、细部、色彩、材质的处理,利用隐喻与象征的手法,表现其特有的空间意象和场所精神,产生“可识别”“可印象”的环境。擂鼓八一中学从整体看,绝对属于现代建筑,但细加揣摩,却能发现它骨子里还是透出一股羌族传统村寨的风韵和内涵。

三、结语

在灾后重建的重要时刻,我们面对诸多复杂且系统的问题:如何体现传统民居的特色,如何合理运用传统民居原型,如何让传统民居的特色在适应现代审美的基础上得到传承和发扬等。这需要我们在借鉴传统民居原型和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同时,从正反两面分析总结传统民居建设的得失。在特色新民居的建设中完善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还要保留传统民居中的精华,保留传统民居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将羌族传统民居进行现代化转型是一件实在而又迫切的任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深入基层,通过参与大量的民居建设工作总结出实际的经验和教训,仅凭理论性的研究是无法实现的。同时,羌族地区地域建筑创作的研究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复杂课题,涉及的学科广泛、知识庞杂,本文希望通过对羌族传统民居的特质与现代传承和运用的初步探索,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鹏羽.关中民居的地域特质与现代传承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正.关中民居的现代适应性转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葛少恩.丽江传统民居营造艺术及其现代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