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自我总结范例

中职自我总结

中职自我总结范文1

驱动任务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驱动任务教学法的意义出发,分析与探讨了驱动任务教学法应用存在问题,并为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驱动任务;中职;计算机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阶段,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一方面给社会与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另外一方面给现代就业市场带来严峻的压力。许多用人单位更加青睐中职学生,与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具有更加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能力方面更胜一筹。中职教育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中职教学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纵观现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很多教师采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为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就要加大力度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驱动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将学生安排成若干个小组,学生以小组的名义去完成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学生的任务,任务结束之后,小组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并进行简要点评。驱动任务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重点探讨了驱动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并为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本课题进一步丰富了驱动任务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并为中职教学提出实践性的参考价值。

二、驱动任务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就要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经常采用填鸭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充满活力的中职学生来说,十分枯燥无味。通过驱动任务教学法,教师布置相关任务,学生以小组方式去完成任务,课堂上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讨论,与呆板的课堂相比,充满挑战与快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今就业压力非常巨大,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历上具有一定的劣势。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通过日常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以及通用能力的提升。通过驱动任务教学法,给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名义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通过驱动任务教学法,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驱动任务教学法有助于降低中职计算机教师的压力

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年轻教师的生存压力依然非常巨大,特别是房价、物价的持续上涨。不少民办中职教师,待遇比较差,工作压力较大,一些中职计算机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有承担机房的维护工作,甚至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的教学任务让计算机教师非常疲惫不堪。驱动任务教学法,能够减少教师课堂的授课时间,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加强师生感情交流,有助于教师组织课堂纪律。

三、加强驱动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措施

(一)布置合理科学的任务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有尝试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法辅助教学,但是效果不明显。出现很普遍的现象,刚开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后面就逐步失去兴趣,甚至有学生感觉到课程乏味,没有意思。深入了解,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难度不合理。例如有教师给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布置编程等任务,很多学生都没有计算机基础,因此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感觉难度较大,容易失去信心。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教学,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布置的制作节日贺卡等任务,很多学生觉得任务比较简单,缺乏挑战性,不需要怎么进行讨论即可完成。

(二)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与组织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而且纪律性不强,比较难以管理,这个群体的学生通常不爱学习,比较贪玩,课堂中甚至喜欢捣乱。部分教师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法的时候,一些好动的学生经常趁讨论的机会讲话,甚至有逃离课室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一些计算机教师,形式上采用驱动任务教学法,实质上直接放任课堂不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好,长时间下去并未学习到专业知识。因此,计算机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及课堂纪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严格的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三)加强对学习任务的总结与评价

驱动任务教学法的运用,有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同时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简要的点评。首先,教师要鼓励各小组要派代表主动对本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其他组员的表现也进行点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例如让A组同学对B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辅相成。最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俗话说“英雄是赞美出来的”,对于学生做的好的要给以肯定,做的不足的教师应该以婉转的方式进行点评。

四、总结

总的来说,驱动任务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驱动任务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激发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要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教师还要布置科学合理的任务,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与组织以及加强对学习任务的总结与评价。

作者:张宁宁 单位:淄博市职工教育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斯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中职自我总结范文2

在制订课堂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案时,教师首先要考虑清楚执行课堂评价的主体是谁。在确定了评价系统的纵向模块后,横向的评价主体设置就必须与此衔接上。评价主体由过去的教师单层次,发展至今时的教师与学生双层次情况,甚至在一些任务驱动型的课程设计中还会出现将学生层次划分为自评与他评,从而形成评价主体三层次的情况。多层次主体能够弥补教师一人独断,观察力有限的问题,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多层次评价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学整体性达到高达统一。而评价主体层次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活动的内容来确定。课程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的情况下,最好至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双层次评价的模式。学生为了能对自己的评价更细致具体,会将精力集中在自身的操作上,教师的即时评价在构建师生互动的同时,也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课程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团体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双层次评价或教师与学生三层次评价模式都可以采用。

课程分组活动内容的重复性较高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1-2次活动观察后,抽出时间关注其它组别的操作活动,甚至思考活动深层的德育方向目标,这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他评的横向三层次结合,不但使评价角度更立体,评价的内容更充实,也约束了学生在课堂活动间歇的行为。如果课程分组活动内容彼此相关度不大,或重复性低的情况下,最好采用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他评的双层次模式。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向定义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上,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大胆尝试,多总结经验。因此去除掉学生自评模式,可以将学生从课上教学自我反省中节省时间,更加集中精力在活动完成的操作上,在收获教师与同学的客观评价后,在课后设置的自我总结环节,重新定位和调整自己的操作标准,从而使三层次立体式评价的效果延伸到课外,扩大了评价效果的影响性。

二、评价标准内容的设置

经过教师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评价设置后,进入到实施阶段后,很多教师面临了最大难题:评价内容的可执行性。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群体整体素质较差(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心理水平等很多方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五花八门﹑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教师实施评价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去观察评价。2﹑每项评价多维度,各项考察方向数量庞大,对评价者素质能力要求高。3﹑各层次的评价人员根据自身技术技能情况,评价标准会有偏差,评价的结果差别过大,可参考性降低。这些问题会导致课堂评价活动开展缓慢或无法进行,甚至流于形式,失去了设置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如何设计评价内容的细则,就成为课堂评价环节的成败关键。仍以《物流电子单据实训》中“函数输入练习”这一章节为例,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比较薄弱,多数教师会将大部分课堂时间设计给学生进行重复多层次上机实训的操作,留给课堂评价的时间很有限,有些教师设计的评价表如表1:这份教学评价设计已经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为达到有限时间内得到评价结果,教师在评价内容上压缩了内容容量,缩小了评价主体范围,但在执行时仍然碰到:“教师评价花费时间较长”“学生评价难以务实求真”等执行难的问题。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评价标准的模糊和不统一。

设计评价内容是为了表现课程内容的中心主体,而配套的评价标准则是评价学生技术操作效果的层次,让学生在明确操作内容的基础上,向“高要求﹑高标准”努力进取。因此统一的评价标准,细致定量的评价内容,能为评价主体降低完成评价工作的难度,从而提高评价的效果。以上面实例的第1点内容“实训练习中的2张单据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操作完成”为例,将评价标准修改为(表2):这样的评价标准细则的制定,既说明了技术技能的层次性,又让学生自评简单易行,同时让评价结果更为切近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在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内容上,很多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都同步进行评价。中职学生的整体情况是基础薄弱,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多维度多层次的开展自我评价是不现实的。即使提供了细致执行力较好的评价标准,学生由于个性上的差异﹑选取参照物的不同等,可能会造成对操作内容的误判或偏差。因此,建议对一些关键评价内容,或行业规定的硬性规则等,只设置教师评价以提供和规范官方认证的标准,增强评价体系的指导性。

三、评价实施的效率性

中职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应用研究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中职学生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选择放弃步入高中校门的机会,从而选择中职学校进入学习,进入中职的校门之后,大部分学生的都对其很陌生,进入校门有很多不熟悉的新面孔,不了解其脾气性格,心里至少有着几分害怕,并且这个年纪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成年,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尽管学校的管理和安全还是很好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学习上需要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在生活上需要不断培养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经验不足,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基础,由于学生刚刚从初中步入中职院校,对教师的教学模式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在新的学习环境成长。2、计算机教学现状。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势比较单一,没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就算教师无论知识点讲解的多透彻,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依然没有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成绩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好的学习兴趣,就不会认真的学习,在课堂上也不会认真听教师讲课,因此就会影响教学效率。

二、中职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影响

计算机在中职学生发展教学中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在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授课,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方便快捷,利于操作,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储存记忆功能,学生如果没学会,或者学的不扎实,不用再去请教老师,直接通过上次存储的记忆继续学习。劣势就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太快,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无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导致学生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出现。

三、学习环模式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而且教学方法比较繁琐,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比较麻烦,而且没有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接受新知识时比较困难。而学习环模式是现阶段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刚开始实施时学生会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甚至会有排斥心理,因此中职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中职学校研究一套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新型的学习环模式。在计算机教学刚开始实施学习环模式时,要求学生要严于律己,学生从心里接受的同时,学习环模式的应用就此展开。

四、学习环的应用

1、计算机学习环模式的优点。学习环模式主要突出的就是“环”,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圆形物体,简单的来讲,是把所学的知识环环相扣,就是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打下基础,这样学生就不会偷懒,而且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上一节课没有学习扎实或者没听懂的知识点,下一堂课通过教师的复习讲解,就能记忆深刻的将所学知识牢牢印在脑海里。学习环模式的优点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占有主导作用,把以往教师主导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导,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学习环模式的应用。学习环模式的主导是学生,在计算机上实施学习环模式,让学生在有了问题之后,不是第一时间想到请教教师,而是自己打开计算机进行搜索查询,自己搜索查询出的问题答案比从别人那里直接获取的结果印象要更加深刻,因此学习环模式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分析能力以及自我总结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能力,而且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环模式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同时是教育界的一个重大的改革,学习环模式也是能够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中职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不深刻,且按照计算机教学模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会跟不上进度,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学习效率急剧下降,所以学习环模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学习环模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的效果,学习环模式的实施,为未来教育的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玉洁.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14):101.

[2]甘甜.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2):96-97.

中职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翻转课堂;平面设计;中职院校

翻转课堂是指课堂的翻转,通过课堂内外时间的调整,让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互换,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种教育模式,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是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进行自主的学习,依靠视频、微课等方式,借助网络同同学和教师讨论。课堂时间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的进行学习。现阶段,翻转课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改革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研究翻转课堂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平面设计教学效果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

一、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对比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方式,巩固自身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努力地进行知识传授,但是学生缺乏学习意愿,导致效果不佳。翻转课堂则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逐渐被使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课堂灌输教学,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节奏。这样学生和教师发生角色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升。传统的平面设计教学,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不透彻,教师讲解知识内容复杂,许多操作步骤,课堂的讲解和演示实践比较长。这种教学方法有着自己的优点,可以让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缺点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抑制,创新能力不足,课堂同学生的沟通较少。相较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则更加的灵活,从其形式来看,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比较高。教师课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学生通过预习的方式,学习课件内容,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课后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反思。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佳。平面设计教学,教师教学讲解,学生被动学习,对于上机操作,更是采用演示的方式实现,如何进行操作,各项的操作步骤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失去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度偏低。

2.课堂教学效率偏低

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包括制作和引发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进行学习内容的观看,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内容和教材,还有大量的练习题和作业,一环扣一环地安排教学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异常疲惫。除此之外,教师准备这些内容,例如,素材、习题、任务单等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导致教学的效率不高。

三、翻转课堂在中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制定学习的课件、视频、任务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收集相关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通过分享的方式,分享到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以此构成学生学习的大数据,方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生评价。其次,学生课前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成为主体,也就是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学习的进度和节奏。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网络、电脑、平板等设备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实现了跨媒体、跨时空、交互性和实时性的学习,这些都为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学生自主安排和学习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在线同教师和同学交流,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交流、写作和任务的方式,帮助学生让其将知识内化。课堂阶段,教师同学生进行交流,主要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并表扬和鼓励那些勇于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同学。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拓展性的任务,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图层蒙版的应用,学生经常会出现画面布局问题、画笔的设置问题以及对于蒙版的理解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相互点评学生的作品,讨论怎样进行画布布局的改良,怎样进行画面比例的分配以及颜色分配等,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交流能力等。

3.课后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结,包括学生学习遇到的常见问题,易出错点;教学视频和课件存在的不足,如何改进等。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学到的知识,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反思,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等。综上所述,平面设计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在于演示和讲解教学,学生偏被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佳。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则很好地改变了这种情况,课前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后进行总结和巩固,这种模式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平面设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连春霞.翻转课堂在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速读,2017,(02).

[2]卢冰玲.浅谈翻转课堂在中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7,(09):128.

[3]张楠.翻转课堂在中职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

[4]陆文婷.“翻转课堂”在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7,(04).

中职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相对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开展,在各类特殊情况的处置、解决上,保持有效的调整,不能总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操作,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学的局限性思维,产生的各项缺失、不足等,都无法良好的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要坚持在新的方案上,做出有效的编制,促使学生在职业的认知上,以及具体的就业选择上,能够通过正确的路线和方法来实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在职业规划上良好的落实,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进步,采用正确的理念和标准来完成,各项特殊问题的处置,不会出现严重的缺失、漏洞现象,而且在未来的综合发展方面,能够得到良好的巩固效果。第二,该项教学措施的长久开展,能够促使中职教育体系,取得良好的革新,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并且在各项教育任务的完成上,能够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模式

(一)完善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短期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在就业导向上良好的渗透。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促使他们在就业和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利用职业的短期规划和目标,可以对学生的理论思维开展更好的纠正,而且在多项不足的弥补上,能够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就。第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长期目标做出良好的规划。例如,有些同学在计算机的认知上、特长上表现的非常明显,此时可以教育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方法,不断的巩固自身的成就。

(二)提高教学实践

第一,教师需要结合职业规划和当下的企业特点,设置针对性教育内容。第二,教学实践的开展,还必须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内涵,进行良好的增加。例如,针对职业化的案例分析、对比,可以让学生在工作的眼界上,取得更好的拓展,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较多的新思路,帮助师生沟通、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从全新的角度来拓展。为了提升实践效果,教师可以引入较多先进的教学策略,包括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软件引导法、开放作业法、成果激励法等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掌握具体的计算机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必备技能和知识,需要为学生提供基本学习资源,包括实验训练环境、模拟实验设施、实践场所、计算机软件以及必要参考资料等等。

(三)优化教学评价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适应能力、职业初期表现情况等,做出有效的评价。很多中职学生对于就业,还是表现出模糊的概念,对于理论和职业的结合,并没有办法取得良好的成效,此时应该帮助学生在职业的锻炼过程中,按照多元化的方式来体验,充分指出学生的不足和劣势,引导学生在个人的训练上,做出良好的转变,这样可以促使将来的教育工作安排,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二,教学评价的开展,要持续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

(四)加强就业锻炼

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在就业锻炼模式上,开展良好的强化。例如,在院校以内的计算机操作岗位上,或者是需要计算机技能的岗位上,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实习锻炼,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和原则,而且增加职业经验,减少理论操作的不足。第二,职业锻炼层面上,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分析、进步,并且对自身的特长和未来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不断的在职业竞争力方面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中实践,利用企业的岗位测试法开展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岗位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具体岗位,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测试和图像处理工作等等,安排学生到摄影公司或者广告公司进行计算机实践。这些难度适中同时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岗位,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企业中锻炼自己的计算机能力水准,为后续的就业上岗做好铺垫。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发展趋势

教师一方面需要重视理论教育,同时要在实践操作上有所巩固,最大限度的对各类职业需求和行业发展,更加真实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够对教学体系,做出良好的丰富。与此同时,必须从学生群体中,搜集较多的反馈,了解到他们的心中所想,在具体的干预力度上,进行更好的巩固。

四、总结

我国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方面,保持高度的关注和认可,很多地方的有效落实,都能够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后续的教育中,需要帮助学生在个人的综合发展上,努力的按照正确思路来完善,从而在综合成长上,得到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郑立平.大数据时代应用型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19(14):50.

[2]李璞,张志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视角[J].才智,2019(15):47-48.

中职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为学生长久稳定的发展提供能力基础,增添优秀的道德品质,对学习技能的掌握有着深层次的要求,比起知识体系的构建更注重处理问题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中职院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度与高中教学存在差异,前者的教学目标更接近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与普通高中的教学目标是有区别的,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前提下,积极探索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一、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输出情感,维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习历史的方法,了解历史中的优秀理念,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确定现阶段的行为准则。历史涉及各朝代的重大事件、领土疆域范围以及演变进程,掌握此方面的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对于形成三维的逻辑认证体系有重要作用。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一大特色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符合科学史实的历史沿革发展,了解不同时期社会的形态[1]。历史的研究是基于对史料的考证,具有真实意义的史实才能扩充历史内容,研究方式带有严谨的特征,并且史料是表达真实的历史事件的文字内容,是重现当时社会现状的前提。此过程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研究的标准为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引方向,给学生表达出确定的理论,要在经过真实的研究之后,具有可靠性的历史素材,才能作为引入历史长河发展的内容[2]。通过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出,历史学科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的重任。结合历史演变的规律,学会历史学科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个体发展更加健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好准备。

二、当前中职历史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经过数年学习,到达工作岗位继续锻炼的学生类型,区别于普通高中生,有着文化水平较低、兴趣缺失的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情绪,身心尚未成熟。学生的发展状态是不稳定的,成绩忽高忽低,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职业基本技能,就能够在社会上很好生存。这种思想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简单的历史常识性知识都无法保证准确性,教学形势严峻。学生在中学阶段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过程感觉有些乏味,学习需要教师推着走,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并且由于时间累积,知识结构混乱,对核心素养的构建起着制约作用。面对当前稍显严峻的教学背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迫在眉睫[3]。

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教材是《中国历史》,这本教材涵盖了近现代国家发展的轨迹,符合人类进程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历史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抛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为建设国家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历史中饱含中国优秀的文化,透过文字传递的精神力量让学生拥有拼搏奋进的决心,谨记中国经历的创伤,感受经济水平的提升为大国地位的建立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认识到自身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差距,明确所学职业内容的价值,在理性思考的层面上,接受新技术和新思路的洗礼,最终形成五大核心素养,承担起壮大中国的责任[4]。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是接下来重点研讨的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一)增加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信息化工具

历史事件是复杂的,包含较多的知识点,仅通过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是无法使学生掌握知识细节性内容的,学生抵触情绪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心理,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添加到教学中,转变已有的教学思路,为教学手段的扩充提供可行性思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信息化的全面普及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前提,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构建事件跃然纸上的生动感,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历史内容,从互联网中搜索有关内容的资料,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整理清楚,改变依靠语言讲授的乏味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在课堂上,结合内容播放符合历史基调的音乐,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或者播放史实纪录片,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形象化地传递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改变对历史学科的片面认知,从而重新建立起学习历史的乐趣[5]。例如,在讲解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特点时,在课前搜集该时期各家学派的中心思想,每个学说的积极意义,并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政治方向以及文化特点,比对其中的不同之处,做好对比表格,方便在学生自我总结后优化其内容。部分学生觉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涉及的学说内容过于复杂,人物和重点理论搭配不上。面对学生学习的困惑,教师可采用与其他教师提前录制人物表演视频的方式,每位教师分别扮演不同学说代表,以某一事件的处理办法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充分表现自己学说的特点,让学生在观看戏剧化任务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每种学说的中心思想,使他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内容的过程中,逐渐缩短记忆的提取时间,保证知识点记忆的准确性,帮助他们使用现代化的语言了解历史。

(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爱国情怀的深度

历史学科设置的作用是以史为鉴,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树立起爱国爱党的情怀。教师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讲解中,充分把握家国情怀这一主要思路,在对中国的屈辱历史做详尽了解之后,深入探究为了中华崛起而奉献一生的历史人物,对其所拥有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大家情怀充分剖析,引导学生在面对分裂国家领土和割裂民族主权的事件上端正态度,做合格的新时期的中国公民。学生在历史中找到国家的认同感,体味民族精神的博大,结合今后的职业发展情况,将对国家、社会、职业的认同沉淀在内心深处。例如,在讲解近代历史内容时,首先串联起整个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形成流程图的形式,或者以表格(见下表)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完整的近展趋势,然后对每个改变社会大方向和人民思想的事件着重体现,这属于历史变革的节点,为之后的社会形态形成起到思维萌芽的作用,最后教师运用视频和音乐,给学生营造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教师在近代史的整理中,要分清每个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包括对社会形态的改变和人们思想的转变等,找到科技进步与国家地位发展的联系,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和时期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树立起科教兴国的理念,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发挥优势项目。

(三)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训力度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水平,需要具备提升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能力,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动态关注学生的发展后,为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因此须加强教师素质的培训力度,教师知识体系要紧随时代的脚步,了解学生在新形势下缺少的知识内容,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将历史核心素养内容内化。加强与其他教师研讨教学内容的频率,帮助教师整体把控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将符合他们发展的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去,为优化历史教学模式积累教学实践活动内容。教师素养的培训不仅包括基本的教学素养,更要重视对学生职业与历史之间联系的渗透,加强教学反思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分享反思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综上所述,如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要结合当今社会需要的现实情怀,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制造历史重现的真实感,拉近与历史事件的距离。

参考文献:

[1]郭易琅.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湖北师范大学,2019.

[2]蔡平凡.如何增强中职历史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融合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67,69.

[3]杨敏.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中职历史教学模式设计[J].基础教育论坛,2019(23):38-39.

[4]王玉玲.中职学校开展有效历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学周刊,2018(9):23-24.

中职自我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0引言

中专作为初中毕业生入学的主要入学途径,它在我国教育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育人作用。为了确保中职生在学测中获得优异表现,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利用结合学测方针与学情,重调专业课程教学结构,确保改革后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堂,能够符合新时代教学要求,促进中职生的全方位发展。

1中职院校的学测内容

中职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实践人才,教授实践技巧的教育场所。在开展学测活动时,理应遵从“以测促学”、“测学结合”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测内容。而就当前学测内容来分析,它具体包含专业基本技能以及专业基础理论、公共基础知识等内容。由于中职院校常设有多样专业,故而在中职院校进行学测时,应根据专业类别有针对性开展学测考试。其中还可以计算机+实操+笔试一体化考试形式,促使学生的学测水平有所提高。据了解:中职院校学测时间常定在每年11月中旬左右,且每年一次。中职生在参加学测考试时,既要掌握语数外基础课程知识,又要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产生深度理解,由此确保学生在教学与学测结合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学习能力,为后期中职生的顺利毕业创造有利条件。

2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习现状

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当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下述四项:

2.1学习思路不清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由于日常学习的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包括机械制图、电工基础、PLC控制、机电安装等,故而造成他们在面对多样性课程内容,常表现出学习效率低、专注度差等问题。同时,他们在学习中还无法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尤其在较为抽象且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很难取得预期学习成果。

2.2学习兴趣不浓厚

学生学习兴趣常影响其学习动机。当前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由于对于教师应用的教学模式可接受度较低,造成中职生在课堂上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且受心理因素使然,中职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正面临着逐步削弱,致使学生无法从课程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与新鲜感。

2.3课程设计不科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项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而当前在课时安排以及教案设计上都缺乏可行性,甚至忽视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单纯从理论学习中,无法获得充分的实践训练机会,长此以往势必降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其毕业后也很难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突显出优势。对此,理应加强课程的合理设计,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1]。

2.4考试缺少针对性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常作为中职院校的核心专业,受到院校领导的重视,并积极组织教学考试,伴随着学测要求,教师也较为看重学生的书面成绩。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职业素养的提升,不能局限于理论考试,更需要学生在多元化考试方法下,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据此,中职院校应在学测课程教育结合背景下重新确定考试方式。

3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优化策略

3.1明晰教学目标

在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先行明晰教学目标,便于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教学指导,使其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获得明确的学习思路,以免影响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成效。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课程内容与市场发展动态的关联。由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涉及的机电技术具有时代特征,且能够跟随着市场变化而出现新型技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随时始终围绕市场导向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加强情感目标的实现。在学生参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活动时,还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便于中专生日后真正进入到专业领域时,能够表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如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许多新型制图软件的成功研发,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向。教师不宜完全按照传统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述专业知识,否则将引发教学局限性。好比教师可为学生适当普及“AutoCAD”、“Pho-toshop”、“3D-Max”等最新版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免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度。因此,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原则逐步落实教学内容,也需要在学生遇到学习阻力时,及时提供辅助服务,充分展现出教师在中职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3.2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还需要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以免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形成不良情绪,削弱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信息化教学模式为主,经由信息技术重新开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强烈的学习热情。以“机械基础”课程中的“机械传动”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传动规律,深刻理解机器零件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并且还应精准分析机器与机构差异。同时,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还将具有良好的机器操作与零件维修能力。为了确保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达成既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借助电子交互白板,细致的为学生讲述机器运动的具体步骤。从教学实践经验中可知:此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师生保持协调关系,而且还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排斥感,使其从充满新鲜感的电子交互白板中学习专业知识。由于电子交互白板具有回放功能,故而可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实现“连贯性教学”,避免教师在频繁擦抹板书时,影响学生的视觉体验。所以,教师应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由此提升教学质量。

3.3改善课程设置

3.3.1优化教案。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当结合最新学测要求与教育方针,为学生提供最优化教学方案,便于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实现良性成长,也能有机会增强自身机电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由于在学测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从多样性上为学生讲解传感器的含义、用途等专业知识,并且有方向性的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教师可借助“讨论法”,以“平面连杆机构的特征与应用实例”为讨论主题,在小组内进行探究,由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我总结能力,使其在进入到学测考试后,也能借此积极应对学测考试科目,最终促使中职生顺利通过学测考试。另外,教师也可利用“提问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自主思考中具备问题处理能力,尤其在学生参与学测考试时,也能善于灵活运用问题分析方法,妥善处理学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这期间,教师还应当从能力培养与德育渗透两个层面上调整教案结构,改善学生的核心素养。3.3.2注重实践。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本身作为一项实践性突出的课程,若在教学中过多开展理论教学,而减少实操课程,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不利于学生深度理解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需从课时调整上予以重视,并根据每个课程内容,设定充足的实践课时。如在“机械制图”中,原定该课程的课时为80课时,其中三视图形成与投影规律、尺规绘图等课时各为4个课时。为了确保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机械制图技巧,对机电制图软件产生较高的熟悉度,还应在4课时基础上,增加尺规绘图实验课时,或者直接采用“穿插式”课时安排的方式,在完成理论课授课任务后,为学生提供5分钟左右的“随堂实验”时间,由此产生显著的知识巩固作用,也能由此避免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发生知识混淆问题[2]。尤其在轴测图基础知识、草图绘制、组合体尺寸标注、组合体读取方法上,也应当适当给予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知识认知度。此外,教师还可结合中职学测对学生专业基础提出的要求,不断实施教学优化,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获得更大的进步,也能在学测中取得良好的测试结果。3.3.3丰富考试方法。在中职教育中,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中职生也应当定期参加学测考试,在保证专业课程学习质量的基础上,也能从德育哲学、职业规划等学科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避免发生偏科现象,致使学生脱离全方位发展目标。另外,为了积极配合学测考试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也应当为其提供多样性考试方式,以便在不同的考试环境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增加学生在学测中的适应力[3]。传统意义上的考试,即“试卷考试”,这与学测考试中的机考模式差异明显。以往教师常将试卷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而认定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不好,进而违背了我国新课标内容中的公平公正原则。部分学生虽然在理论知识的回答上表现不佳,但他们的实操能力更加优良。所以,为了保证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考试找到自己的优劣势,教师可按照学测考试机考要求设置“理论+实践”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层次分析。此外,还可在考试评价条目中增添随堂表现、随堂测试等内容,利用累积的方式,可给予学生一个涉及面更加广泛的评价结果,也能提升专业考试的可行性。如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中,教师可在60个课时中设置多次理论与实践考试模块。好比学生在“气动系统图”分析中,若能够给出完整的分析依据,教师可在该章节测试中评为“优等”。在此种考试模式下,既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又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多科目学测考试时也能保持放松状态,由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结语

综上所述,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关于专业课程的设置,若能积极予以优化,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便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对此,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考试方法等方面着手,经由教改后,促使中职生在优质的课程教学环境下获得较大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小敬.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J].祖国,2019(20):155-156.

[2]段卫辉.中职机电技术采用专业电工实习课程教学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1):23+30.

中职自我总结范文8

英语课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工具课,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学科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师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转变观念,打破固有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开口,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说的自信心,从平时做起,从平常做起,要坚持不懈。

关键词:

开口说英语;转变观念;兴趣;自信;坚持不懈

1前言

英语课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工具课,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学科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要是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用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师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中等职业学院英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让学生有基本的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要想让学生有主动想获取这项能力,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再以老师为中心,打破以往的以语法结构为中心,重视语法结构分析、机器化的练习句型这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背叛了在当今素质教育全面实行中的“把学生作为重心”的原则,还偏离了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所以,把学生当做中心,增强对学生的辅导,多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2转变观念,打破固有的学习模式

学生在初中阶段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课的教学也多以传统方法为主,对英语的学习过于强化单词、短语、语法等概念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口语训练。中职是职业教育,就可以多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语言运用过程中英语口语更为重要,学生就会自主地改变学习英语的观念和学习模式。从另一个角度说,学生也能慢慢意识到初中阶段已经掌握的那些词汇和语法能够让他们的口语表达更加的灵活、准确、游刃有余。学生有了动力,教师也要积极地配合学生,改变课堂结构,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聘请外籍教师,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3兴趣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主动说英语

3.1首先是养成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学英语。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思维探索知识的直接源头,所以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知道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从话题中加以指导,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培养出学习英语的热情,最终达到让学生主动的正确的表达英语。

3.2灵活运用教材,正确引导学生热爱英语。教材就是比较优良的口语课本,因此在使用教科书时,一定要让学生都多开口多练习说英语。读听力的时候学生应该模仿听力轻声默念,不求能够倒背如流,只要求能够认识课本上所有单词,学生学习负担较轻,多次重复跟着一起读,每个人都能慢慢的读出单词来,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因为没读正确时产生的一些紧张、害羞心理,有时候在读完一两遍的时候还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带领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陌生单词,最终人人开口,也就有了说的习惯。

3.3打造情景对话,学生之间互动。人与人之间主要是用语言进行交流,在场景设置时,一定要让学生获取真实的感知,学习新知识并且多加练习,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能够对答如流。

3.4多渠道学习英语,学生多方面练英语。我的习惯就是在每天英语课前用几分钟时间简单的进行一些口语练习,比如直接点名值日生表达出当天的天气状况、日期等情况,也可以说一些其它想说的方面,每天如此,因此每位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都能够开口,在课堂中我哦还会运用多媒体进行口语训练。

4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障碍问题,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心理害怕,老师要教会学生先把心态调整好,先要有感觉的去说一些容易的单词,慢慢的学术说短语,最后再说一些长一点的句子。每个人的能力强弱程度不同,智商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在英语口语中对表达总会出现错误的学生,老师不应过多指责批评,应该有耐心的去辅导纠正,多多关心与激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对这些长处以及优点进行适当的点赞,就算是很小的优点也不能忽略,正是这些优点能让学生找回自信,简历健康的心态,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且不断向前,重塑新的自我,逐渐走向成功的巅峰。对于学好英语口语,尽可能多给他们提供口语交流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多用英语沟通交流。当前的英语教学,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英语口语表达,因此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时大多都不准确,表达语法乱用,不具备逻辑能力,这也让学生失去对英语的使用信心。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组织一些英语口语对话课程以及开设一些英语广角。英语口语对话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且是具备这些能力的标志性教学方式。开设的对话课大多具备趣味性,课堂生动活泼,对话中基本都是一些熟悉的用词,陌生单词较少,学生在课堂中较为活跃,而且在对话课堂中老师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打造较为真实的交流场景,实战练习对话,让学生进行逼真的交际情景,运用书本上面的知识,现学现用。进行口语训练,从平时做起,从平常做起,要坚持不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可以在早读,平时的交流,班会各个时段,给学生创造机会,毕竟上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中职的学生活泼、好奇、善模仿、喜欢交际,鉴于此,还要把英语口语的训练加入到学生的各项活动当中,多创设一些吸引学生的话题和情景。在练习过程中,特别是口语活动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情景中能够帮助大家理解说话学生的意思,相互帮助指正错误,远比老师的纠正来的更容易接受一些。

综上所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我总结出打破哑巴式英语教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主要的还是在老师身上,教师要做当时刻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无限制的投入教育事业。与此同时,在教学课堂中注意传业授课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技能,不要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

作者:邓尧 单位: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