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育范例

中学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教育范文1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中学德育途径中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德育途径进行阐述,探讨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以及实施德育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德育途径

道德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的历史悠久,我国人民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探究数学教学中渗入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据数学历史的德育教育。

数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数学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中西数学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数学的图案或圆点,西周出现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现了数学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教学史的介绍,并与西方数学发展历程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我国数学发展灿烂文明的文化财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

2.根据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与有关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出数学发展也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

3.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教材是针对学生知识传承和思维培养编写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思维和知识的教育。德育教学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但是教学中要保证主要部分的实施,又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渗透。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得到知识、培养思维,又能适当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课前合理引导。

数学教学在课前学生预习掌握住课程知识点。教师有意识引导数学知识的历史,学生了解数学课外的知识,意识到数学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德育教育。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适应数学教学,也不能促进数学的德育实施。课前备课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合理预习和规划,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

2.课堂中随机寓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中。

高中数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主,培养学生的辩证的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课堂教学包括知识教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并运用到德育观念。例如,通过两个圆之间位置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得到:物质时刻能够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

3.课后小结的德育途径。

课后对数学的总结和练习,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现实。例如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有时会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选择最方便合理的方法。这和高中生对人生的选择一样,人生之路多样,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坚定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三、教师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发挥着教授知识和引导学生人生观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教学知识和德育教育具有关键作用。例如,课堂教学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讲知识要准确详细,用词要简洁准确,解答问题要态度认真。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对师德的理解,展现出职业道德情操。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力量,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培养,促进学生道德的积极发展。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和外在表现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又能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德育途径中要注意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多种德育教育的途径,但是数学的教学作用决定了德育只是其中的较少的部分。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要注意下列问题:

1.注意数学教学和德育的主次之分。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课堂中重视知识教学和思维培养,德育只是在合理的时间和情况下渗透。毕竟数学教学是知识的课堂,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

2.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要求学科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只是学科教学的附加成分,不能成为主体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保持合理性,不要牵强地加入德育教育,使数学教学出现形式超越内容、繁琐复杂的现象。

3.长期合理德育教学渗透,不能一蹴而就。

中学数学教育范文2

(一)教学方法不同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的重要因素。相比大学数学教育,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显得十分落后、刻板,这是由于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理论知识,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际是要求学生在高考时能够拿到优异的分数,因此,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数学教育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仍然沿用过去的题海战术,忽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体性地位。而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大都是点拨式、问题导入式等,大学教师将知识点和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研究获得答案。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很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很好地适应大学数学教育,给他们的数学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二)教育内容存在脱节和重叠的现象

在教育内容上,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着脱节和重叠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中学数学教育在知识体系结构与内容设置方面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大学数学教育的内容却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不对称的发展趋势使得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在教育内容的衔接上出现较多问题。首先,两者之间的重复内容较多,中学数学对函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等相关概念和内容都有所涉及,但是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数学教师仍然从最基础的内容进行数学教学,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内容的学习,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其次,大学数学教育内容与中学数学教育内容存在脱节现象,例如“傅里叶级数”“线性回归”等内容。中学生的知识构架不完善,只对相关基础性内容进行学习,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在大学教育阶段,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内容也没有相应涉及,导致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一知半解,无法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

(三)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

首先,在学习观念方面,学生在中学数学学习阶段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方案的制定、学习进程甚至是学习方法都是由教师包办的,但是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大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往往提出问题后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对学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从“服从”到“自主”转变,因而无法开展有效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在脱离中学阶段的束缚式学习后,容易产生自我放纵的心态,这都对大学数学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在学习方法方面,“听课—练习”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多数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在课后认真练习、复习,就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成绩。但是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骤减,面对内容繁杂的数学知识,学生只能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方法的不同也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策略

(一)教育方法的衔接策略

首先,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微型探究”数学教学,这样既可以满足中学数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快地适应大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大学数学的学习步骤。其次,大学教师应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尽量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大学数学教育不再像中学数学一样,追求数学成绩,应当将一些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要注重大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性。

(二)教育内容的衔接策略

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主要依赖于大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这是由中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决定的。中学数学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因此,为了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衔接的问题上应当履行主要职责,要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应删改、增添的教学内容,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避免重复和脱节的问题出现,在编写数学教学大纲时要注重参考中学数学的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三)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策略

要想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取得优异的成果,学生就必须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上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要中学数学教师、大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首先,在中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不时地向学生介绍大学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大学数学教学有一个前期的认识。其次,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要将大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与学生进行分享,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地适应大学数学教学。最后,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在养成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总结,要注重对自己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要学会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努力的构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数学教育。

三、结语

中学数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数学教育;过程性评价;数学

一、教育大数据概述

教育大数据是指贯穿于教育活动中的所有行为表现,如教育管理中的学生家庭情况、教学设备资源;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活动、师生互动;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科研材料购置以及校园生活中的借书、餐饮消费、校园卡操作等数据。在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信息化软件工具与资源被运用,数据的采集渠道和方式将会更加多样。大数据在不同的行业里,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就教育领域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优点:1.实时提供信息。与传统教育信息的记录相比,教育大数据的采集是通过移动通信、传感设备、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对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持续追踪,以此捕获学生各个活动时间段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实时性。2.提供真实的信息。传统模式中收集信息主要以问卷等主观填表获取,而大数据基础下的教育信息搜集,可以在学生比较自然真实的状态下进行,更具真实性。3.提供多维的信息。教育是一项多维、立体、随时发生发展的事业,有不确定因素是我们“预备”不到的,大数据可以随时记录这些多方面的信息。4.可以根据信息进行预测。大数据的核心是根据现在,“预测”未来。寻找事物的相关性。“学习记录系统”通过对来自不同平台的海量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以此判断可能发生的教学结果,为教育者的教学计划调整提供了有效根据。

二、中学数学对教育大数据的应用需求

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对评估的要求是:“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应将评价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2]”大数据应用于教育中,可以在教学开始前提供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提供形成性评价,在教学结束后,给出总结性评价,以便教师评估教学成果、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教育大数据的这些技术优势,符合了数学教学评估的要求。

三、数学学习数据捕获、分析和储存平台举例

根据目前各个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建设方案,笔者针对中学数学教学特点,设计相应大数据应用平台须满足以下需求[3]:

(一)能够随时采集数据:该平台可以跟踪采集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数据,能对学生学习记录进行动态采集和汇聚。

(二)能够及时处理数据:该平台可以对采集到的相关教学数据进行降噪储存和关联分析,能相对有效地评估和指导教学,做出合理预测。

(三)能够将数据可视化展现:能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数学分析结果,合理利用表格、各种图形(折线图、雷达图、柱状图等)和可视树,方便非专业人士快速明了地了解学生状况、教学效果。

(四)能够将数据沉淀,积累资源:能够将中学数学教育的资源,如教师备课、教学视频、教学文档、教学图库、学生学习交流等积累下来。系统采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记录各类语文资源的访问量、下载量等,以此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预测。

(五)能够将数据在不同范围能共享:能实现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家长等多种角色在平台自由交流,有权限共享搜集整理来自各方教学经验和建议。

(六)能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切实的帮助:每个教学日,每个教学环节(如备课、教学、练习、测试等等)都能够用上,提供智能统计分析平台。

(七)能够较好地根据数据进行评价和预测。能够提供发展的数据、活动的可持续的数据,能够最大可能寻求数据中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本文设计已经参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一般课题《大数据与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的应用研究》的具体实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数学教育范文4

一、从教学目标上进行创新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归宿,就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跳出数学教材这个框框,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教学目标,重点放在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上,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和难题就算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完成过程,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在新课标改革的推动下,教学目标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以教材基本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挖掘题目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而建立起严密的逻辑思维框架,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创新,不仅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点出发,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改进,以此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着眼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进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教学“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可运用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逐步引导,让学生了解函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回答;或者采取教师学生互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学生为了完成讲解任务,就会认真思考,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从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

要想实现中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增强数学教学效果,真正将“创新”与中学数学教育完美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创设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学校,实现了对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使得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浅显易懂,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通过事先制作的视频、音频等,将一些重点、难点部分有针对性地播放,让学生在看听、模仿、参与、讨论等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要强调的是:教学形式很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选用最恰当的教学形式。

四、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中学数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育原则;教育策略

中学数学教育是教学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教育的全面性,中学数学教育发展为应试教育,学校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分数为标准,这样的教育不仅忽视了教学的规律和教育的原则,同时也对中学的师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中学数学教育无法培养出全面的数学人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无法获得创新的意识。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我国的教育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传统的中学数学应试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中学数学教育要在践行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的同时,分析中学数学教育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特点,不断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和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中学数学教育要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将中学数学基础教育发展为素质教育,在提高中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一、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中学数学教育包含两个重要的主体,一是数学教育的教授方,即数学教师,二是数学教育的学习方,即中学生。中学数学教育需要既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我国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问题影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不利于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中学生由于刚刚由小学升入中学,在阅读上往往还保有小学的阅读方式,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应用。二是中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中学生听课的方法不对造成的。中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在上课时无法抓住重点,加之数学课堂中容易精力分散,造成许多知识点不清晰,影响了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三是中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中学生大多数比较爱动脑,但是由于中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阅历少,思维往往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缺乏逻辑性和变通性。四是中学生的记忆方法单一,大多数中学生都是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这种记忆方式不利于对数学的概念公式的记忆,同时也不利于数学公式的灵活应用。中学数学教育亟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通过素质教育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中学数学教育的原则

中学数学是一门集合了抽象性、严谨性、广泛性及明确性等特点的学科。因此,在进行中学数学教学时应当充分结合它的特点,一方面要重视数学教学的规律,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中学数学教育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个性原则

中学数学教育有一定的共性,都是需要教育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公式、理论、方法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学生个体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因此,中学数学教育不可以针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种教育方法,而需要根据中学生自身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学,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促进所有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2.民主性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的民主性原则,主要是指要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营造一种自由放松的环境。一方面,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学生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主性,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发言,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激励性原则

中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好激励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学习的动力。中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他评,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多肯定学生的成就,促进中学生的反思,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4.渐进的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中学数学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阶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5.发展性原则

中学数学教育是教学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中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为以后学习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中学数学教育要遵循发展性的原则,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策略

1.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中学数学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中学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要做一个自我奉献的教师。其次,要提高教师的能力。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能力,一方面,要不断地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要不断地加深数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拓展自身的知识层面,要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和分析学等新学科的知识,用强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武装自己。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教育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最后,要提高教师的身心素质。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中学数学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2.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加强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我国数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学数学教育要在教学知识的同时,寻找素材渗入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其次,要加强对中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引导,中学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学科,在数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学会学以致用,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能力

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制定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要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合力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雷东林.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

[2]柴和.浅析中学数学教学的逻辑特点及解题思维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

中学数学教育范文6

据统计,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居于世界第一,但一方面,其超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却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实际作用、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坦率地说,学生们没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这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除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外,还可能与中国公司里的处事方式、公司文化以及人际关系相关。这种数学的学以致用,最大的好处是优化与效率,但是决定优化与效率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其他的因素可能是决定性的。这并不代表我国的数学教育没有改进的空间,在维持优秀的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如何拓展学生们的研究能力更为根本,数学是一种工具科学,它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科研之中,鼓励优秀的数学学习者运用数学这个工具进一步进行科研,也是数学教育的一种初衷。

2我国传统数学教育的弊端和不足

由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过于偏重于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构造、学习能力以及经验兴趣等方面的关注。教师通常缺乏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性和研究性,只是一味的强调知识的结果,而对于知识产生的过程不能为学生更为深切的解剖原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盲目的认知知识概念和知识构架。特别是每当考试临近的时候,学生的书桌上会堆积着很多的试卷,放学回家做试卷、课堂上讲解试卷,反复的进行着填鸭式的数学习题讲解。在那个时候,更不要谈及什么学习数学的兴趣了,只有麻木的重复的死记硬背。然而题海式的数学教学方式忽略了这种延续性,掐头去尾的将数学文化、数学知识背景忽略,将数学的实践与应用一笔带过,而中间只剩下枯燥乏味的运算。尽管学生经常做过的类型数学题是考试中必然会出现的一道题,可是部分学生仍然出现答错的事情不再少下。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当时并未真正地没有彻底对它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学生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来强硬的记住,但是当诸如此类的问题发生一点点的变动时,学生就难以招架,只能望洋兴叹。

3新课改理念下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目标

在当今社会,数学教学课堂最大限度的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趣味性为研究方向,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自主创新模式以及个体差异模式等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学生其自身的独特功能,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进而使得课堂教学得以最好的呈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对数学教育提出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主动者”,而教师由传统的传教者转向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以及引导者。正所谓“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数学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数学学习下降的原因,方能对症下药,如何科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找到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趣味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昂,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场所中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张扬个性以及塑造良好心理素质的最直接的途径。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取决于高效的教学课堂,因此,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

4结束语

中学数学教育范文7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科;数学;核心素养

一、引言

在众多基础学科当中,数学学科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重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学科的改革也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课程教学能够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这也是当代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基于此类思想,一种“数学核心素养”的观点被提出,这被称作是数学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近代教育界的破题之作。因此,如何充分理解教学的核心素养,如何通过教学以提高受教者的核心素养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本文将基于此思路进行以下几点探讨。

二、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若只是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数学知识学习的一种良好学习品质。当然,其真实内涵并不仅仅只是这些,想要真正地理解数学教学核心素养问题,那么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一地针对某方面的数学知识学习,也不能只是单纯理解为数学运用能力水平。这种核心素养应当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而成的,是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及长期性的综合性素养,这种素养会伴随人的一生,是一种必须基于长期学习而形成的学习品质。在涉及具体的数学学科中,核心素养可以指数学逻辑学、运算学、几何学、数学分析等具体方面,但必须明白的是这这些部分既是相互统一,也是相互交叉影响的,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学学科内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中对素养的分类主要有三种: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从这可以明显看出数学素养是极其重要的,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1]。“项目”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不断进行学习阅读就可称之为终身学习,从而获得一生中所需的知识以适应外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而中学生难以做到只依靠在校时间中就能够完成终生所需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学就应当考虑更多地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及学习素养,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自主性,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形成特点,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规律,培养更高的学习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够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性人才。而要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任务具体化,笔者认为应当要切实地做好基础性教育,将现代化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并尝试以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立实际生活情境以联系现实教学,让学生能够以数学思考的思路去解决分析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品性[2]。

三、素养的特点与价值

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应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书本知识;教师也不应只是一味地依据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授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真正全面地学习数学知识,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也不利于现代化数学人才的培养。现代数学教学提倡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而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是一种极具重要性的学习思想品质。核心素养的形成对学生一生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学习中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从而更高效、快速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符合自身发展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学习能力的养成对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有深远影响的。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将不同数学框架间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建立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程序化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务实的思考品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有助于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用更深远的眼光看待世界。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升具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用图形及空间思维模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找到事情发展的本质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学习热情,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处理能力,从而能够让学生养成基于数据事实说话的严谨的科学思辨意识,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上这些核心素养的形成,让学生能够更加接近解决问题的本质思维,从而能够更快地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加快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所在[3]。

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

如上文所述,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对学生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应当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呢?首先,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必须基于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在平时的数学内容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的学习,才会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渐渐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能力,并能够一定程度地应用数学知识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这些数学思维能力应当要包括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数学逻辑判断能力、数学模型建立能力、计算能力及处理数据能力等。教师应当明白学生的这些数学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直接传授,而是应当基于学生的长期数学学习经历而逐步养成的。最后,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日常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应当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以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来综合提升数学思维及应用能力,从而逐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4]。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将数学思想与实际的解题过程具体联系起来。例如,在实际求解y=(x3-x2)/(x2-3);y=(2-cosx)/(3+x)类似的函数值域问题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对函数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研究,然后再采取有界性原理及逆向思维原理等对函数的特点进行归类总结,最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求解。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最终以自身思维模式完成了该函数的求解,这便算是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个问题:这样一般只能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但难以让学生形成数学思路的领悟感。有界性方法及逆向求解法的最终本质是什么,教师没有将最终的领悟传递给学生。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函数的本质是什么?方程思想的来源是什么?可将函数视同为x(定义域)的方程,假设该方程能够解出,那么y应当符合什么样的条件,便能够获得值域的求解。函数与方程的思维便能够涵盖此类型数学问题的求解[5]。因此,教师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应当穿插实际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界定意识。首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采用数学眼光对问题进行观察,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其次,基于第一点,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概括实际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深化问题的理解,便于使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最后,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热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的本质,达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设立情境及引导学习的作用,并采取设定情境下的数学任务方法,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数学思考的能力,最终达到数学素养培养的目的[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以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第一,将学生兴趣的培养作为首要考虑方面。从具体的教学而言,学生应当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这样才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进行积极引导,不仅仅只是满足教学任务要求,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数学教学的课程设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思想重心放在课程内容的创设方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来。教师通过采取新式穿插手段来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地感受到所学内容的新鲜感及学习的必要性,通过采取悬念设定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活,这样便能够预先进入到设定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可以采取先猜后思考的方式参与到具体教学内容当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达到更高的教学境界。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多想一想,最终达到多学知识的目的。第三,“一万种思考,不如实际亲自动手做一做。”一直以来,实践都是实现想法最好的导师,只有亲自动手去做,才会明白自身的不足及需要改正之处。教师应当提供足够的外部条件,让学生自己进行数学知识方面的践行,让学生能够在践行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知和思维方式有效统一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意义,从而为数学素养的培养创设基础,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达到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结语

在众多的基础学科当中,数学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重视,其地位不可动摇,这主要是因为数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通过进行数学抽象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学会抽象思考,形成独特的抽象思维感知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感知世界;通过数学几何学的学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创新性能力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能够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通过数学运算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程序化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在处理复杂事物时能够更具严密性及逻辑性。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不断地刷新自身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应当以切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宗旨,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从数学的核心概念出发,打破传统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践行教育创新的理念,牢牢抓住尽可能的机会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最终目的[7]。

参考文献:

[1]《数学辞海》编辑委员会.数学辞海(第六卷)[K]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丁尔升.中学百科全书(数学卷)[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高隆昌.数学及其认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顾怜沉,易凌峰,聂必凯.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阳凌云.数学素质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中学数学教育范文8

中学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教书育人的良心工程,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关键基础。初一、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好与坏,它直接关系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小升初,初升高,数学思维,有理数,正负整数,感知认识,理性认识,改进探讨,数学运算式,创新思维,恶性循环,创新实践,数学语言,教学设计,扎实稳妥,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等。进入初中阶段,绝大部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成绩好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较好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较差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一般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薄弱的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学校决策出现偏差,轻视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从事差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予以支持、鼓励、褒奖、包容等;就会给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推进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负出巨大损失。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恶性循环,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埋下“死节”。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低的教师得不到提高;成绩差的学生的成绩得不显著的提升。初中一年级,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关键基础。

初一、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好与坏,它直接关系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实现。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的改变,使得大多初一学生措手不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转折点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小学生教学思维模式、教学方法,融入贯穿于初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去。针对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把小学要的基础知识讲授好,与之与初中所讲授的新的知识,灵活有机地街接起来,既要兼顾好小学知识教学,又处理好初中新知识教学,保证初中教学工作计划及目标的实现,精心搞好教学设计,用数学语言,上好每一节课,尤其是初一年级的第一节,实现开门红。比如,我在上这两个考试成绩差的初一班的数学科目和第一节时,一步入课堂,我将小学的“十”、“一”、“X”,“÷”符号,板书在黑板上,提问2至3名数学小升初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某某学生起立!黑板上这些符号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加”、“减”、“乘”、“除”符号。接着我叫第二个某某学生起立!10个苹果你吃了1个,还剩余几个?吃了2个,还剩余几个?……学生回答:吃1个、还有9个,吃2个还有8个……。接差我叫第三某某学生起立!100个、1000个、10000个苹果你吃了1个,还剩余几个?该生回答:还剩余99个、999个、9999个。三位学生回答正确,很好!请前位学生座下,最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请到老师讲台上来!请把你刚才回答问题,在黑板上列出数学运算式演示讲解一下,并口述:100个、1000个、10000个减1个,剩余99个、999个、9999个理由原因是什么?该生认真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并按照我的要求,列数学运算式进行演示和讲解。我分别对这三位学生进行赞赏和表扬。然后,开始讲解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知识。在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时,着重强调了小学的“十”、“一”加减符号与初一有理数加减符号的区别。有理数加减符号既表示小学加减内容,更进一层表示,“十”数是正数、“一”是负数。

两个数都是正数和都是负数、可以相加;两个数一个数是正数、另一个数是负数,就要看这两个数,那个大、那个小?如果,正数大、负数小,就应用小学的减法计算,正数减去负数所得值即为正有理数;如果,负数大、正数小,就应用小学的减法计算,负数减去正数所得值即为负有理数。如果两个数都是正数、或者都是负数,只能应用小学的加法计算,两个正数相加所得的值即为正有理数;两个负数相加所得的值即为负有理数。这样将小学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的完全融合起来实施教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我记忆犹新,那第一节课下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强化了全班学生对我教学的肯定和极大信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定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往后上好数学课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增加了上课自信心和幸福感,丰富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理论、能力和水平。付出终就得到了回报。通过我不断地加强学习,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挖掘个人极限潜力,积极推行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扎实稳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这两成绩差班的学生,2011年第一学期结束,期未数学考试成绩平均为65分。据我统计,两个共计120人,其中30人小升初数学考试成绩30分以下。此次期未考试,100分的考试题,80分以上有6人,60分以上有21人,余下3人没有考及格。没考及格的3位学生,据我查实,小升初的数学考试成绩,其中1个学生为7分,另1个学生为11分,再另一个学生为20分。但通过此次期未考试,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45分、52分和58分。同2008年我所上的那两个小升初考试成绩差班相当相比,第一学期期未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分提升一倍,及格率达到97%。以上我对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改进和探讨,从表面上看来,很简单肤浅,没有什么创新和可以借鉴推行的?与我教育教学工作类似的教师,不妨敬请你认真仔细地反思你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品尝一下以上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改进和探讨,也许你会悟出这样一个哲理,简单的、不起眼的东西,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恰恰正是这些简单的、不起眼的东西,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