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范例

中学教育学

中学教育学范文1

个性是学生参与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经常性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当中,注意观察学生心理特征与他人的区别。刚刚走入新的学习环境的新生,对一切都感觉良好,对未来充满希望,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因此,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心理过渡,更多地将运动技术融入到体育游戏当中,采取游戏与练习相结合的形式。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普遍具有思想单纯,活泼好动但耐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特征。但是不同的学生又往往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的学生聪明伶俐,反应敏捷,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体育技巧;有的学生性情开朗,关于交际,似乎没有忧愁;有的学生性发表稳重,踏实肯学,但又显得胆小怕事……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必须对其个性差异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三年前,我担任新生体育课时,有一个学生总是喜欢跟着教师喊口令,于是我不假思索地对他提出了批评。但是,课后我了解到,该学生在其他教师的课上也是这种表现。于是,我与他进行了单独谈心,肯定了他表现自己的欲望和胆量,提醒他注意场合、注意影响,否则只是“乱搅和”,引起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反感。后来,与班主任沟通,我让他当了班里的体育委员,使其名正言顺地在同学面前高喊口令,显示才华。三年来,他处处以身作则,注意团结同学,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由此来看,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个性,并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当中实现“双赢”。

二、保持平衡,及时疏导由体育竞赛活动所带来的不良情绪

易冲动,好争强,乐于表现自己是青春期学生的共性。中学时代的男生多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而女生更热衷于踢毽子、打乒乓球。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又往往三五成群地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体育运动为青年学生创造了交流和发展的平台。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是以竞技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对成功与失败的反馈非常及时,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心态调整能力,这也正是体育学科的优势所在。在体育课堂的竞赛活动当中,教师同时兼任着导演、参与者和裁判的三重角色。作为导演,教师应该做好情境创设,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体育活动的方法和规则,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判,告知学生活动的难点和要点。作为裁判,教师要把握好评判标准,既要使学生感受到规则的严格,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参加体育比赛所带来的快乐,要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烦恼、愤懑、泄气等心理倾向,对给予耐心、正确地疏导。作为参与者,教师就应该放平心态,与学生处于同一起点,共同玩耍,而不以教师自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竞赛对于学生的心理和成长都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必须注意,体育竞赛活动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也会给学生形成打击和心理摧残。作为竞赛,有胜者就必然要有失败者。胜利者自然欣喜若狂,失败者难免沮丧,甚至心存不满。如果教师只是在比赛结束时简单地宣布结果,极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如果在胜利者加以激励和肯定的同时,注意引导失败者正视失败,找出问题与不足,重拾信心与勇气,则会赢得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

三、预留时空,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自由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较之于文化知识,自学能力更加重要。具体到体育学科来说,自学能力集中体现为自锻能力。因此,体育教学当中,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中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压力,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给予的压力,学习时间紧、节奏快。这使得他们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个性、能力和体育基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形式。而且,随着其年龄的成长,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会更强,个性也会更趋于成熟和稳定。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之后,我们应该给他们一定的活动空间,在每一节课当中有意识地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使之在宽松、自由和富于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当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体育爱好,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加有意义的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和帮助。这样一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沉闷和被动的状况,更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并非由学生决定一切,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放任自流,而是围绕既定的目标,按照课堂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自主性学习。

四、结语

中学教育学范文2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中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提高中学音乐教育水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学音乐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世界,领悟生活中的美好,使中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得到提高,综合全面发展中学生的素质。但是现阶段,中学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师资教育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中学音乐教育还有许多弊端没有解决。我们应当探寻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来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进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育;激发;兴趣;培养

一、中学音乐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一)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改非常重视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推动素质教育,实现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小学音乐在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弊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影响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1.忽视了学习的主体中学生的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教育方式中,中学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绝对的主体地位,但是现在的中学音乐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来播放和音乐课程相关的歌曲,讲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介绍音乐背景相关的内涵,无法使学生也积极参加到课堂中,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中学习对音乐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十分乏味,上课的效率也不高。

2.中学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和落后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中学音乐老师不够重视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在学习中思考,创新的能力。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来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中学音乐教育一般只进行简单的歌曲播放,教学和介绍音乐知识,无法将音乐的内涵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缺乏趣味性和启发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和相对来说不够先进的教育理念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的激发。

3.改革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完成

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尤其是相对于别的课程来说,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是因为目前大家都习惯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法,导致课堂上的教育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改革的方法和途径应也还存在缺陷,不够完善。导致了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在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改革来说速度更加缓慢。

二、中学音乐教育应该如何提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活动,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

中学音乐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对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得作用。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供机会让教师之间可以相互经交流经验,开展专题讲座,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这对提高中学音乐教育,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二)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通过特定的情境介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音乐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主要情感和传达的价值观及生活中的真善美,促进课堂学习氛围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高,结合音乐的主题内容、风格和类型等的不同,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和兴趣爱好营造出适合小学生自身特色和年龄特点的情景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设置情境创设的不同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改变师生关系,打造新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在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中,应当注重发挥孩子们童心和天性,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从中学生年龄阶段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行为出发,制定新的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用歌声和语言共同抒发自己对世界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情感传递,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不从自己的审美和认知水平来评价中学生的音乐世界,鼓励学生积极的表达自我世界,展现自我思维能力。在不断加强学生创造力的音乐教育改革中,教师不再是评价的权威,而是引路人,帮助学生发挥出他们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创造。教师也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意识,给学生留下最为宽广的想象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热情。

(四)课堂的评价体系应该以鼓励为主

中学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来说还属于起步阶段和启蒙阶段,中学音乐是学生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课程之一,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生活的真谛,学会以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在中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方法和所激发的对学习的兴趣,还关乎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的鼓励中调整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心。而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和某些语言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生所展现的学习热情,从不同的角度以鼓励为主、鞭策为辅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孩子的表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和好胜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积极的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兴趣的养成。

结论

中学音乐教育的改革,有关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确立。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丰富多样的上课方式激发中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为中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建立启发性和艺术性的课堂,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才。

作者:徐珊珊 单位: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高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13(11):234-237.

中学教育学范文3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愉快的、顺利的学习,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人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为主要因素。为了避免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教育应当从这些因素入手,消除不良影响,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果。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效果;研究

如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学生学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成长过程中犯下错误、题酿出苦果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报道让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不能够只是单单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真正的学有所成。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为中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学生的情感细腻而丰富,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因此教师在批评或者处罚学生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育,绝对不可以使用辱骂、体罚等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因羞耻感产生的自卑、自暴自弃等消极的情绪。

2.同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学校,同学是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陪伴他们最多的大群体。同学之间的相互友爱的情绪可以帮助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反之学生之间的霸凌现象则会导致被欺辱同学自闭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欺凌他人的同学和被欺凌的同学同时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都需要外界力量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二)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父母的文化素养、家庭的教育方向以及家庭是否和睦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有较高素质的父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都有助于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父母、片面的甚至负面的家庭导向和经常发生争吵、暴力的家庭,会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推入深渊。

(三)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包括新闻、影视、综艺、教育等方方面面。这些信息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这些网络信息中,有的对于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帮助,例如新闻可以扩大见闻、增长知识面,好的影视作品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成功的教育频道可以引导孩子勤奋努力;但是也存在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的暴力、拜金、色情等不良信息。中学生意志力相对薄弱,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从而步入歧途[2]。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一)学校的心理教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取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期的引导者,最为了解学生日常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比较准确得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日常的观察和其他学生的反馈也使得教师较为容易的掌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的核心[3]。此外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待学生的评价、周围同学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因此学校的心理教育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长久的,来自于学校的心理教育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氛围、学习环境,是否具有学习兴趣、能否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的深远程度不言而喻。

(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情感的归属地,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感觉到温暖、安全,这种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家庭对于中学生的情感影响可以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指导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来自于不同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投入度不同,因而学习效果不同。

(三)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社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环境,从影视、新闻、舆论等各个方向影响学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媒体对于勤奋者的赞许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消极的影响例如宣传金钱、色情、权利等影视作品则会歪曲学生们的价值观,扭曲学生学习的初衷,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来讲,是无形的,利弊共存的,对于接收到不同影响的学生来讲,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学习效果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被忽略,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将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将成绩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事实上,只有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困境,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健康的生活,快乐的学习,才能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的学有所成,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与辉煌。

作者:白杰 单位:北京一零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朝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中学教育学范文4

关键词:当代;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整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提升、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不断加强等,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本文展开了分析,首先分析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具体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和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等策略,希望对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1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在中学教学工作中,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体育是一项多方面的运动,在其体育运动中往往包括智慧、体质和意志以及精神等要素,对于整体的人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涉及终身体育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学阶段进行体育课堂教育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在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其主要包含多种特征,不仅仅是要进行体质教学,同时要进行心理教学,同时还要进行情感教学工作。如果想要将整个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更加高效,那么就必须要综合把握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特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迎来了重大的改革,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观念和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整个体育教学取得了重大进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有一定不足和局限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主要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对整个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有一定不良影响,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定下降,影响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往往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不仅仅包括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相关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将整个体育理论学习与整个体育运动实践结合在一起,才有助于将整个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所实现。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身体运动的培养,同时要将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在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基础,借助体育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不仅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针对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德育教学工作要能够考虑到现代社会阶段的院校的办学条件和能力,对于整个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相关的办学支持力等因素,另外还要能够将其中的体育教育德育渗透与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联系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能够采取先进性的教学方式,尽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考虑在内,对于整个德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策略,进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行教育功能定位。

3.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老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但是其中整个学生的思想意识活动对整个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时,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3.2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

教师的自我教学能力和德育意识是对教学工作开展有着最为直接影响的因素,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加强对中学教师的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也能够提高整个中学体育德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培训方面,可以聘请相关的技术前辈和学术教授为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指导,一心一意地去加强德育教学能力。以达到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效果,最终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3.3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

现阶段,在中学校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强对团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教学分组的方式对整个班级或其他形式的群体进行划分,设置小组任务,对学生个体进行分配任务,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循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自律能力,以提高自主能动力,为以后在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倡导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健康意识教育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知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时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突出的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都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尤其是比赛时,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中去争取。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加强教育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许多心理反应,在此情况下需要坚强意志克服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3.5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体育教学常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妥、服从裁判、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挑战自我,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前进的过程。随着人类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文化正在形成。在强烈的运动竞争中经常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这往往会妨碍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受伤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损失。所以在激烈的竞争和训练中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应当引起每个体育老师的重视。

4结语

总体来说,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整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提升、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不断加强等。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德育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和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等措施,不断提升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兰洪亮.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半月),2016(10):93.

[2]纪红军.论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4(13):89.

中学教育学范文5

[关键词]审美;教育;价值;策略

1什么是美、审美及审美教育

美,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最初是由18世纪德国著名学者席勒提出的。具体地说,美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学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审美活动及其他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可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如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也就是说,美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在更深入的层次更高级的境界塑造和把握人的灵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明确指出:“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人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美育对于智能教育、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价值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据统计,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至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之多就不言而喻了。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可见非同寻常了。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凡艺术都可按照美的法则来创作,由此可见,美育与英语教学关系之密切,是水乳交融结合在一起的。

2.1美育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指出:要使“小学生”有“爱美的情趣”,中学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课程,理应承担起审美的教育任务。它通过英语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教育,从而塑造学生完整的审美素质,成为内心世界丰富高尚的人;同时,这也是由英语课自身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英语课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为适应社会化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健全的人格,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等,因此,英语课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而且还具有思想性、文学性,充满美学的感染力。从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来看,中学英语教材吸收了英语国家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全人类追求和平、友爱、美好的高尚心灵,给学生提供了了解国外文化的机会,具有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教材中介绍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交际性语言活动,如问候、道歉、建议、邀请等等,这些元素无不表现出人类语言美、心灵美和行为美的统一;教材还介绍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如KarlMarx,AlbertEinstein,Gandhi等等,表现了人类的精神美、真理的理性美;教材插图上的自然景观,表现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摧残的科学技术、艺术作品,表现了叹为观止的艺术美。通过英语教学,学生在外化英语教材的审美活动中内化了人类的知识经验,获得的是一种深层心理活动的宣泄和升华,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一种深层的情感反应。由此可见,英语课是一座美的大观园,是美的海洋,它超越了学生直接接触的生活范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语言长廊里欣赏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各种美景。

2.2美育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爱英语,并能得到最大乐趣当然是学好英语的动力。要使学生成为英语的“乐之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真正地认识到美的感受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爱好的源泉。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使学生热爱、追求对美的感受,同时与英语的兴趣爱好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感到通过英语学习可以在心理、精神上获得一种特殊的愉悦,学生便会乐此不疲,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学习英语。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英语教师,大都善于捕捉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同时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技能的成功喜悦,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

3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

美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情感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心灵,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审美教育中由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完成,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3.1因文而异——确定英语教学中审美重点

英语课要完成三大功能,即智育功能、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以及四大任务,即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基本技能、进行思想教育和美育教育。一节英语课,只有短短45分钟,要圆满完成这些功能和任务,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常有教师报以顾此失彼的遗憾。这样一来,在英语教学的审美教育实施中,就要做到少而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审美重点的确定,因文而异,如有的课文着重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有的着重让学生感受社会美,有的着重让学生鉴赏艺术美,具体到每一课,就要进一步研究课文本身所存在的诸种美的因素,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去分析,确定审美的重点。如Unit17LifeintheFuture(fromse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2B)一文就主要通过对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的描绘,勾画出了一幅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蓝图,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美、科学美和生活美。再比如Unit23TheFindoftheCentury(fromse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3B)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育因素。因此,可以列出如下的审美重点:一是通过对原始人类生活的描述及主人公与自然界艰难斗争的欣赏,感受自然美和人类的精神美;二是通过主人公对在原始山洞里发现的雕刻与绘画的描写,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璀璨文化的艺术美,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生活内涵和社会意义,了解原始人爱美的信赖,增长关于美的知识,激励他们去热爱美、热爱生活、追求美、追求真理。

3.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塑造具有审美的语言形象

语言既是记录知识的载体,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我国目前的物质技术条件下,英语语言教学仍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直观手段,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传述,关系着对学生积极思考、认真体验的启发和引导,关系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水平,确定英语语言教学要做到形象性和理性的统一,要塑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形象。美的生命在于显现,美是与具体生动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以美感人就是以形象感人。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必须借助英语语言的感染力,强调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的语音变化,调动各种教学手段,着力塑造生动具体的语言形象,引起学生的注意,调节学生情绪的紧张度和快感度,实现师生情感共鸣。如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诗歌、游戏、猜谜、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用直观形象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边听边看,生动活泼地学习英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感受美的熏陶。可见,运用色彩、图像、动作表演等“无声语言”辅助英语教学,从事美的创造,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融为一体,具有综合的艺术性,能使学生从教师语言表现的心灵美、知识美、教法美、情感美中去获得审美的愉悦;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变成美的化身,取得崇高地位,产生光环效应;使课堂洋溢着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4结语

英语课是一座大观园,是美的海洋,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探索和运用美育因素、美的规律,更有成效地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启迪下,动情知理,驰骋在美的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崔刚.英语教学十六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迟.外语阅读教学与策略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3]李如密.教学美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

[4]林立等著.英语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殷勤.现代外语教学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王笃勤.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中学教育学范文6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礼仪教育;互联网技术

党的提出,加强践行、培育礼仪教育,贯彻党的政策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而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礼仪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中学教育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教师可发挥语文教育特性,实现语文课程知识与礼仪教育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礼仪的培育,进而为祖国繁荣昌盛培育接班人。因此,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渗透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也能够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更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语文是中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一门人文性课程,对促进学生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然而,受到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部分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以“灌输式”“一言堂”教学方法为主要教学形式,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影响到人才培育质量。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方针、顺应素质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礼仪教育,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缺失

受到传统教育弊端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在授课中重视智育培育,忽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讲述课本内容,并没有挖掘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内容,虽然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但礼仪教育培育存在缺失。与此同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大都立足于书本知识,很少拓展书本之外的礼仪教育知识,导致语文教育过于局限,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缺失

多数家长在教育中重视学生分数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缺失。父母是学生第一任教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素养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2]。然而,部分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缺失,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道德教育与礼仪教育。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渗透的路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观念支配行动,在培育学生礼仪中,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一同转变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意识到礼仪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礼仪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发挥语文教育得根本性成效,将礼仪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进而彰显中学语文教育育人特性。首先,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在学校科研中,教师应深入了解礼仪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方法、路径等,转变以往教育观念,发挥语文人文性教育特点,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容量,更能促进礼仪教育的开展。其次,家庭转变教育观念。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能够影响学生教育效度,因此在此方面,教师应发挥引领作用,普及礼仪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增强自身认知,改变以往只注重分数忽视学生道德教育的教育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电话交流,或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交流会,将礼仪教育渗透家长思想意识中。最后,社会转变教育观念。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以理服人是我国文化内涵的展现。社会应加强礼仪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人们思想认识,增强人们文化自信与自觉,营造良好的社会礼仪风气。

(二)深挖教材,加强礼仪教育

语文教材是引领中学语文教学的向导,更是中学语文教学任务完成的有力支撑。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文教材,深挖其中的礼仪教育因素。中学语文教材收录有古诗、文言文、散文等多个类型的课文,教师可以遵循中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中筛选出与个人礼仪、民俗礼仪、人生礼仪等相关的课文,并对礼仪文化进行充分的讲解,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使其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传承古人诚信待人,懂礼识仪的优秀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重点讲解“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这类句子时,让学生学会区分敬称、谦称,借此向学生讲解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由此,教师利用语文教材,实施礼仪教育。

(三)以历史故事为导向,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立足于书本知识内容,更要借助书本知识内容向外延伸与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内涵,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礼仪知识[3]。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教师应重视课程以外知识的渗透,创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不免会涉及一些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为此,在具体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单元的语文教学内容,从报纸、书籍、杂志或其他渠道搜集与礼仪相关的历史故事,作为延伸学习板块,纳入语文教学。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将鲁迅先生如何待人及其事迹以故事形式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知晓鲁迅先生是一个知礼之人,帮助学生树立楷模,进而教育学生。由此,以历史故事中最为常见的礼仪知识感染、教育学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礼仪知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教学知识,做一个遵守礼仪的新一代青年。

(四)依托互联网技术,拓展礼仪教育板块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渗透提供契机。为了增强礼仪教育,培育学生成为一个知礼守礼的青年,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拓展礼仪教育板块,满足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同时,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学习礼仪知识,较为符合当前学生学习需要。首先,教师整合礼仪教育知识,如礼仪知识、礼仪相关的故事等,将这些知识纳入互联网礼仪教育板块,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礼仪知识。其次,基于学生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中获取的礼仪知识,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礼仪教学活动、礼仪实训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礼仪知识的真谛。最后,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加强师生交流,教师以主题为导向,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家各抒己见,从而增强师生对礼仪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理解。综上所述,以培育学生礼仪为导向开展的中学语文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理论讲解,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礼仪教育内涵,进而突显语文教学育人成效。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礼仪教育的渗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承梦姣.“礼”不远人,学求有君子之德:浅谈如何在职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9):51-52.

[2]冉超.从《论语》看语文与礼仪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42-43.

中学教育学范文7

(一)教学方法不同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的重要因素。相比大学数学教育,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显得十分落后、刻板,这是由于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理论知识,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际是要求学生在高考时能够拿到优异的分数,因此,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数学教育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仍然沿用过去的题海战术,忽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体性地位。而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大都是点拨式、问题导入式等,大学教师将知识点和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研究获得答案。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很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很好地适应大学数学教育,给他们的数学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二)教育内容存在脱节和重叠的现象

在教育内容上,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存在着脱节和重叠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中学数学教育在知识体系结构与内容设置方面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大学数学教育的内容却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不对称的发展趋势使得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在教育内容的衔接上出现较多问题。首先,两者之间的重复内容较多,中学数学对函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等相关概念和内容都有所涉及,但是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数学教师仍然从最基础的内容进行数学教学,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内容的学习,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其次,大学数学教育内容与中学数学教育内容存在脱节现象,例如“傅里叶级数”“线性回归”等内容。中学生的知识构架不完善,只对相关基础性内容进行学习,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在大学教育阶段,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内容也没有相应涉及,导致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一知半解,无法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

(三)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有所不同

首先,在学习观念方面,学生在中学数学学习阶段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方案的制定、学习进程甚至是学习方法都是由教师包办的,但是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大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往往提出问题后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对学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很多学生无法完成从“服从”到“自主”转变,因而无法开展有效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在脱离中学阶段的束缚式学习后,容易产生自我放纵的心态,这都对大学数学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在学习方法方面,“听课—练习”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多数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在课后认真练习、复习,就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成绩。但是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骤减,面对内容繁杂的数学知识,学生只能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方法的不同也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策略

(一)教育方法的衔接策略

首先,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微型探究”数学教学,这样既可以满足中学数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快地适应大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大学数学的学习步骤。其次,大学教师应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尽量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大学数学教育不再像中学数学一样,追求数学成绩,应当将一些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要注重大学数学教学的实用性。

(二)教育内容的衔接策略

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主要依赖于大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这是由中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决定的。中学数学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因此,为了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内容衔接的问题上应当履行主要职责,要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应删改、增添的教学内容,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避免重复和脱节的问题出现,在编写数学教学大纲时要注重参考中学数学的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三)引导学生数学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策略

要想在大学数学学习阶段取得优异的成果,学生就必须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上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要中学数学教师、大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首先,在中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不时地向学生介绍大学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大学数学教学有一个前期的认识。其次,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要将大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与学生进行分享,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地适应大学数学教学。最后,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在养成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总结,要注重对自己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要学会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努力的构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数学教育。

三、结语

中学教育学范文8

(一)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常以“君子”作为德育发展的方向与目的,并将伦理道德放置核心地位,形成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重大影响。首先,在人的自我认识上,传统道德主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追求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其次,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传统道德文化推崇仁爱,注重整体和个体的观念。第三,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关系上,传统道德文化强调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其提倡积极参与到社会中来、关爱社会,把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人们就将家与国,个人和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教育有传递和发展的功能,它是一种文化行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实施呢?首先,在课程改革中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尽量多增加传统伦理道德的经典美文,立足于人的发展需求,从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磨砺意志的角度去选编教材,可适当选择相当数量的名家名篇作为中学生语文阅读和背诵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功底,而且有利于高尚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格的培养,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传统道德精神。

(二)个人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最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也是老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中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以语文中人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文章感情中体会出个人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教育学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如同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早年时期的孔子便已意识到它的存在价值。语文教学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教育,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情理并重,并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朱小曼曾说过:“情感可能是生命最内核的东西,它是最率真、最个性的品性,是极不易伪装的东西。可以设想用情感作为生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不合格、不热爱祖国、不关爱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再好,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令人担忧的,甚至可用可怕至极来形容。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个人情感教育。

二、语文教育中的因素存在意义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