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范例

中学教育教学

中学教育教学范文1

中学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是教书育人的良心工程,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关键基础。初一、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好与坏,它直接关系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小升初,初升高,数学思维,有理数,正负整数,感知认识,理性认识,改进探讨,数学运算式,创新思维,恶性循环,创新实践,数学语言,教学设计,扎实稳妥,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等。进入初中阶段,绝大部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将成绩好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较好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较差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一般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相应地配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薄弱的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学校决策出现偏差,轻视学生考试成绩好的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从事差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予以支持、鼓励、褒奖、包容等;就会给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推进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负出巨大损失。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恶性循环,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埋下“死节”。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低的教师得不到提高;成绩差的学生的成绩得不显著的提升。初中一年级,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关键基础。

初一、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好与坏,它直接关系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的实现。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的改变,使得大多初一学生措手不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转折点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小学生教学思维模式、教学方法,融入贯穿于初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去。针对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把小学要的基础知识讲授好,与之与初中所讲授的新的知识,灵活有机地街接起来,既要兼顾好小学知识教学,又处理好初中新知识教学,保证初中教学工作计划及目标的实现,精心搞好教学设计,用数学语言,上好每一节课,尤其是初一年级的第一节,实现开门红。比如,我在上这两个考试成绩差的初一班的数学科目和第一节时,一步入课堂,我将小学的“十”、“一”、“X”,“÷”符号,板书在黑板上,提问2至3名数学小升初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某某学生起立!黑板上这些符号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加”、“减”、“乘”、“除”符号。接着我叫第二个某某学生起立!10个苹果你吃了1个,还剩余几个?吃了2个,还剩余几个?……学生回答:吃1个、还有9个,吃2个还有8个……。接差我叫第三某某学生起立!100个、1000个、10000个苹果你吃了1个,还剩余几个?该生回答:还剩余99个、999个、9999个。三位学生回答正确,很好!请前位学生座下,最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请到老师讲台上来!请把你刚才回答问题,在黑板上列出数学运算式演示讲解一下,并口述:100个、1000个、10000个减1个,剩余99个、999个、9999个理由原因是什么?该生认真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并按照我的要求,列数学运算式进行演示和讲解。我分别对这三位学生进行赞赏和表扬。然后,开始讲解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知识。在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时,着重强调了小学的“十”、“一”加减符号与初一有理数加减符号的区别。有理数加减符号既表示小学加减内容,更进一层表示,“十”数是正数、“一”是负数。

两个数都是正数和都是负数、可以相加;两个数一个数是正数、另一个数是负数,就要看这两个数,那个大、那个小?如果,正数大、负数小,就应用小学的减法计算,正数减去负数所得值即为正有理数;如果,负数大、正数小,就应用小学的减法计算,负数减去正数所得值即为负有理数。如果两个数都是正数、或者都是负数,只能应用小学的加法计算,两个正数相加所得的值即为正有理数;两个负数相加所得的值即为负有理数。这样将小学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的完全融合起来实施教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我记忆犹新,那第一节课下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强化了全班学生对我教学的肯定和极大信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定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往后上好数学课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增加了上课自信心和幸福感,丰富提升自我教育教学理论、能力和水平。付出终就得到了回报。通过我不断地加强学习,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挖掘个人极限潜力,积极推行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扎实稳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这两成绩差班的学生,2011年第一学期结束,期未数学考试成绩平均为65分。据我统计,两个共计120人,其中30人小升初数学考试成绩30分以下。此次期未考试,100分的考试题,80分以上有6人,60分以上有21人,余下3人没有考及格。没考及格的3位学生,据我查实,小升初的数学考试成绩,其中1个学生为7分,另1个学生为11分,再另一个学生为20分。但通过此次期未考试,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45分、52分和58分。同2008年我所上的那两个小升初考试成绩差班相当相比,第一学期期未数学考试成绩,平均分提升一倍,及格率达到97%。以上我对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改进和探讨,从表面上看来,很简单肤浅,没有什么创新和可以借鉴推行的?与我教育教学工作类似的教师,不妨敬请你认真仔细地反思你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品尝一下以上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改进和探讨,也许你会悟出这样一个哲理,简单的、不起眼的东西,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恰恰正是这些简单的、不起眼的东西,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中学教育教学范文2

(1)体育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

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个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话,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就不能发挥出体育的作用。所有的教学工作都不能是表面上的,要真正地实施起来,如体育场地的布置、体育器械的安装、体育老师的选拔、体育课间及课外的活动方案等,都要制订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2)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活跃性。

一直以来,我们都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通常都是在课上让一位老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授课,学生们认真倾听,渐渐地就形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被动关系。这恰恰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更不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教学模式没有灵活性,既不能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难度,这样的课堂会显得非常单一,最终孩子们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不仅使学生们的身心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也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阻碍。

(3)学校的负责人不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使得体育的活动场所小以及设施不齐全等。

大部分的中学把教育重点放在语、数、外这类学科上,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而且校方往往不愿意在体育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认为购买体育用品的花费很大程度上高出其他学科的成本。所以,改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4)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体育老师,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职业道德,因为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老师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试想,一支整体素质偏低的教师队伍怎么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学生来?所以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整改措施

(1)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对老师、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家真正地重视起体育教学,领导才会加大体育方面的投入;老师才能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们才能真正对体育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将体育教学工作做好。

(2)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一切都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们觉得他们是体育课的主体。这样,既能带动学生们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也使老师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比如,我们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我们要根据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制订不一样的教学计划,让所有的孩子不要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放弃体育;而且,老师要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孩子内心的需求,因为他们的情感在体育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切从孩子出发,也是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3)扩建体育场所,增设体育项目。

大部分的学校由于对体育不重视,导致没有体育场所和体育项目甚少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使中学生的体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应扩建体育场所,增设体育项目。我们可以向学校的负责人请示拨款来改善体育场地的环境,还可以寻求社会的帮助,或者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体育器材,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体育用品不会很快被损坏。所以,体育场所及用品的扩充也是体育改革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4)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作为体育老师,不光是带领孩子们跑一跑步这么简单,是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不仅品德要好,文化功底也要过关。对待每一节体育课,都要提前制订出计划,写出教案,而且教案要合理,要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教案还要出新,一成不变的课堂,会让学生们感觉枯燥,渐渐失去兴趣。作为老师,要带领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不仅放松心态,又增强体质。所以,我们要重视起老师队伍的培养,择优录用。这也是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结语

中学教育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目标;教科书;全面发展

一、初高中历史的不同之处

(一)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不同。初中的历史教科书是以通史的形式进行编写的,一般按照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顺序,有一定的时序性,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进行编排。初中历史教科书一般都是以必修课程为主,少数地方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和特色编撰了一些乡土课程或校本课程。高中的历史教科书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进行编写的,高中历史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二)教科书的的内容不同。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每课内容不多,内容比较浅显。在课文的辅助系统部分,多选取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读性很强,图片一般选取颜色比较鲜艳,容易引起注意力的素材,在史料的选取和应用上,选取了一些比较简单,便于理解的史料。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从每课的文字数量来看,远远多于初中历史教科书。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部分从种类上来看,比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课文辅助系统的种类多,形式更加多样。高中历史教科书,选取了很多典型的素材展现历史,在趣味性方面逊色于初中的历史教科书,在史料的选择上,更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难度大大增加。

(三)考察标准不同。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考试确实是中学阶段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服务于中考,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服务于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高考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考察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难度较大。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一)换位思考,了解学情。作为一名高中的历史教师,在初中生进入高中之后,对学生的性格秉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历史知识储备等基本情况要有所了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在开学初,让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家长会和家长们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利用学校的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和掌握学生最真实的情况,是开展历史教育教学的前提,为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观念。当前,高中学生及学生的家长普遍存在着观念滞后的问题,学生历史学习的认知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认为历史的学习关键是记忆,多看几遍书,多背一些历史人物、事件和史实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仍然采用初中的方法来学习高中的历史。大多数学生的家长认为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主要是死记硬背,只要下功夫背诵,成绩就会提升。针对以上学生及家长观念滞后的问题,学生的观念问题可以在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在课堂上适时介绍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和学习方法。学生家长的观念问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解决,建立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在群里向家长们介绍高中历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通过上面的这些方法,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的历史。

(三)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地位的争论,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师中心说”,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体,美国的杜威和法国的卢梭则主张“学生中心说”,认为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可取之处,但都存在着缺陷,笔者认为,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高中历史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科书,除了历史教科书还有很多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资源、博物馆资源、历史遗迹遗址资源、历史亲历者资源、网络资源等。不同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利用,如果有的地区连校图书馆也没有,可以引导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来弥补。历史亲历者资源常常被忽视,通过走访历史的亲历者,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历史,体会不一样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网络十分发达的时代,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信息,感知历史。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往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以笔试作答的形式为主,试卷的形式单一且不够全面科学。为了更好地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应该采用多种评价的方法。观察法。学生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和长处是笔试无法体现出来的,可以采用观察法,观察法分为课堂观察法和课后观察法。课堂上,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表现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课后,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和行为,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言语法。言语法可以分为谈话法、讨论法、演讲法。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以个别谈话聊天的形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教师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可以找一些论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以此来检测学生的探究能力。活动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准备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手包办,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锻炼学生。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检测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本地区学校的特点和学情,针对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衔接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教育教学范文4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方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师,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好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义不容辞,通过培养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等教学途径,全面提升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探究

中学的信息技术学科是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常识、常用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教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这关系到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发展,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途径谈谈我的想法。

一、遵循中学生兴趣发展的规律,努力培养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无论学习任何的一门学科,兴趣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所在。兴趣是中学生对事物认知的有效助推力,它是促进中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中学生兴趣发展的规律,努力培养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使得我们的学生有百分百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来,轻松、团结、有效、愉悦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任务。

二、依据时代飞速发展,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信息变化转眼之间,知识的变化与更新更是高速。在近几年前,人们还不知道使用Excel,Internet,Baidu……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才可以让我们的中学生学以致用。

三、创设适合中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采用情境互动的方式,激起中学生参与的兴致

中学教育教学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体育;健康教育;方法

体育这门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与学生健康息息相关。新课程改革后,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但是怎样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关联,成为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

1科学规划体育与健康教育形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教育;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立足于理论与实践、过程与形式、情感与价值3方面作为教学目标。而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设计入手,科学规划体育与健康教学形式作为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教师教学规划过程中突破传统、双向教学,引导学生多样化发展,进而展开教学设计、系统规划教学内容。

1.1教学内容规划

在设计体育教学时,教师结合新课程教育内容要求,将提纲教材作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提升上,注重体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某些体育项目历史发展阶段、成就、今后发展形势等,甚至延伸至其他学科内容中;在过程与形式上,教师将体育与健康项目研究作用、方法、途径、问题解决思路等列入体育教学中;在情感与价值上,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倡导和谐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体育竞赛等,健康发展,将其作为教学内容。

1.2教学活动规划

在理论与实践上,根据体育概念中的内在联系与动作掌握程度,同时结合学生当下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融入教学活动中。过程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展示空间,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可以小组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同学间相互改正错误;在交流、互动中掌握动作技能。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体育教学,谈一谈怎样自主学习;在情感与价值上,以学生兴趣激发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体育教学中,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自己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创新、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和思想意识;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机会。例如,到社区内普及体育知识、服务群众、宣传体育精神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笔者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凸显新课程目标具有统一性、协调性。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活动与三个目标相连接。因为,三个目标包涵了新课程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关键部分以及重点内容;打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基于中学学生角度看,完善的人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基础,完善的人格是一项综合体。但如果中学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是不可行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立足于三个目标与教学融合,科学规划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实现教学创新

2.1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前,学生就被分为优、良、差3个级别。一些观点认为:学生之所以学习能力不同,主要由于自身天赋的不同进而导致结果的不同,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影响力是微弱的。在这样的观点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也只能根据正态划分,取班级平均成绩为标准,进而展开体育教学,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只会导致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将学生个体差异抛之脑后,将考试内容中的知识灌输至学生脑中,与新课程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学生健康发展。中学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成长阶段所需要素,进而实施针对性教学引导、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开展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原有能力上得到知识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它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特点,关键在于怎样挖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特点,挖掘潜力,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将学生潜在力量挖掘出来得到能力的提升,健康发展、协调发展。

2.2创新教学评价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制度中通常将日常测试、模拟考试、期末考试等各种考试形式作为教学评价的方法之一,其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作为教学评价,应该考虑怎样考试才能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综合性;怎样考试才能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传统考试内容主要对学生体育概念、理论知识进行考察,但是这样的考试形式并不能代表学生整体发展状态。对此,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指出了教学评价对学生健康发展、技能提升的意义,要求学校不要只立足于理论知识,也对从三个目标进行评价,并且这种评价是双向的。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标准等,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进而保证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综合性、公平性,使之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发挥多媒体优势

3.1立足于学生培养兴趣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兴趣对人具有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调动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根据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形势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动作技能等一些实践性的提升缺少融入,进而让学生感到体育教学缺少趣味性、枯燥单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消除这一弊端,发挥多媒体特点,结合动画、影音、图形等形式,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运用声音特点形成听觉刺激,进而营造轻松、多样化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学好动作要领,提升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实现教学目标。

3.2突破体育知识难点

体育与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具有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想要完全掌握动作要领具有一定难度。而我国中学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有着较多动作技术,如跳高、跨栏、跳远中助跑、起跳、落地等动作要领。在教学中这些动作需要学生不断地反复练习,否则他们在脑海中很难形成完整的结构动作,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完成连贯动作,这已成为中学教学中的教学难点。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展示,将抽象的动作变得形象化,进而让学生在短时间中形成连贯的动作想象,稍加练习,进而突破教学难点,得到技能提升。

3.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体育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性;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进而能够充分研究动作技巧,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多听学生建议,让学生各抒己见,掌握学生思想特点而有针对性教学,这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具有帮助性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合作学习、进行任务研究等,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4结语

体育与健康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人格、实践技能的提升具有帮助性作用,对学生今后发展影响深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还需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教学活动、创新形式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笔者分别从科学规划体育与健康教育形式、实现教学创新、发挥多媒体优势3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所帮助,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勤慧.德育融合,促使中学体育课堂流光溢彩[J].现代教育,2015(11).

[2]李吉松,葛卫忠.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探析——以四川绵阳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6).

[3]刘雨.简论中学体育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实践[J].现代交际,2016(11).

[4]许军.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6(8).

[5]张振宇.运动参与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践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点滴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中学教育教学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学

伴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推进,拓展训练在当代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广泛程度不断提升。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讲,拓展训练的充分融入能够完善并丰富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有助于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拓展训练和中学体育教学的充分融合,将教育性、挑战性以及实用性有效地融为一个整体,不仅能实现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善,还能够对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进行提升。

一、拓展训练综述

(一)拓展训练的产生及发展

最早的拓展训练发生在二战时期,在频繁的战争中,有人发现,海上战役中生存下来的往往是那些具备着强烈求生意志的战士。在该发现的支持下,德国的哈恩博士首次建立了一所培训学员的学校,即阿德伯威海上培训学校。该学校建立最先的宗旨是对海上作战战士的生存能力进行训练,激发其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皮赫在该前提下又建立了以教育为目标的生理拓展训练计划,该计划的合理运用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关键性指导。九十年代中期,研究学者刘力将其引入中国,随着拓展训练在现代教育中运用程度的逐步提升,其为当代的企业及国家事业机关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

(二)拓展训练的涵义

从全局角度来看,拓展训练不仅能够实现对个体身心的良好塑造,还能够促进团队教育的顺利进行。拓展训练把体育活动作为关键载体,结合特定情境下的社会、自然因素,对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加强,其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和课堂教学、户外运动紧密相关。拓展训练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叫法,在广东区域其被称为“教练”,在香港区域其被称作“外展训练”,而在日本其又被称为“集体心理疗法”。拓展训练在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建出或简或繁的情境,依据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开展一些极限运动,其将情感全过程作为侧重点,实现对学生潜能的合理激发和学生思想品质水平的提升,进而创造出有效的相互协作关系及人际关系。

(三)拓展训练功能分析

拓展训练的功能主要分为三方面内容,即教育学功能、心理学功能以及社会学功能。首先,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发展自身的体力、智力,促使其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知行并进”在该种教育模式中的有效渗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教学模式及观念的改变。其次,拓展训练在充分融入教学理念、形式、内容以及训练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人所在的特有环境,对人的心理压力进行合理减轻。最后,拓展训练可以使学生明白,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需要的是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把控情绪,积极乐观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拓展训练的社会学功能也体现在能够实现对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综合型人才。

二、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前景

(一)青少年强健的身体是促进国家、民族发展的动力基础

将拓展训练合理地融入到现代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身体素质作为心理素质的基础,身体强健的有效实现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拓展训练和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高效融合符合九年义务教育法草案中的相关规定,即义务教育过程中教学工作应切实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每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高效开展将为增强中学生的身心素质提供关键支持。

(二)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高效开展是新课改的强烈要求

在新课改进程逐步推进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已经逐渐开始实施。体育课程标准中确切地指出,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快乐感及成就感,促使其养成勤锻炼的好习惯;确保其对自身心理品质、交往、合作能力的友好发展。拓展训练的作用有很多,其以学生为真正的课堂主体,使得传统的将教师作为重要主体的陈旧模式被打破,不仅能够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加强,还能够对学生的精神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满足。学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之下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运动的技能、知识以及方法进行获知。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自身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促使学生养成顽强拼搏、自信果敢以及积极自信的优秀品质。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形式的运用,促使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高效推进,对于促进青少年素质的整体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拓展训练与中学体育教学的关联性

(一)目的相同

拓展训练的关键目的是对中学生的身心素质进行提高,为中学生实现超越自我、团结协作目的提供合理支持。而体育教学的关键目的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以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行合理提升。所以,拓展训练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这一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目标是相同的,并且,拓展训练实施中所追求的学生超越自我、团结协作的目标同样和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目标是相通的。

(二)训练手段、方法大致相同

拓展训练将丰富多样的训练内容逐渐渗透到参加者的活动体验中,从中学生于面对挑战时本能的反应以及最为现实的思维、行动方式表现入手,凭借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指导,对学生的观念进行转变,从而使其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在最快时间内选取最佳的处理方案。体育教学也是一种凭借重复练习方法,进而实现对技能动作的完成及相关体育品质意志的培养的方式。当代的体育课程标准确切地指出,以健康为首要目的,将学生作为重心,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训练是一项综合参与性、团队性以及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其凭借丰富多样的特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积极加入训练,对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行合理激发,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加入到拓展训练中,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对运动所引发的快乐进行尽情享受,并在快乐中促使自身身体的健康成长。

(三)运用原理及途径极为相似

在开展拓展训练时,往往需要对场景进行设定,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意识。该种体验方式和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比赛、模仿练习极为相似。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都能够对学生身心进行持续刺激,从而使其养成较强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这一方面,两者的运用原理及途径是相似的。拓展训练的优势在于其实现了对体育课堂教学封闭性的打破,其将体育课程范围逐渐拓展到自然、社会中,从空间、内容上对体育课堂范围进行扩展,这是体育课程多功能、价值的体现,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快速提升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

四、拓展项目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拓展训练在当代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高效开展能够对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行有效促进。当前大多数中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其心理方面容易出现自我、脆弱现象,在面对问题时常常陷入两个极端,在与人交际时,往往以自我为重心,忽视对方的感受,对待拥有的东西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往往将自身得失迁怒于他人,缺乏感恩、敬畏之心,对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至关重要。为了促使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的合理融合,中学应适当地对拓展训练活动进行安排,确保其训练方法、内容与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相适应,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人际交流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能力的目的。课堂氛围的宽松和和谐、教师合理的情感激励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都能够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供安全、融洽以及舒适的氛围。在该氛围中,群体、共生效应将快速产生,这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的动机进行合理激发,确保其心理向着健康、友好的方向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场地训练主要是指在专门设定的训练场上,凭借多种训练设备有效进行多样性的团队组合课题、跳跃、疾跑等身体训练活动。场地训练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即个人训练项目、集体训练项目。个人训练项目要求每一个体发挥出最大的体能、心理潜力,在经受较高难度的训练之后,尽可能以最优的成绩对活动指标进行完成;集体项目主要要求集体成员相互之间培养信任、理解情感,从而建立起温馨的团队气氛,进而为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事件进行有效克服,最终达到目的。拓展训练是一个在思维、体力活动相互紧密结合的前提下,经过各项练习,达到对体育基础知识、技能以及技术有效掌握的过程,其以有效促进身心的健康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的。在该过程中,教师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正确了解自身对体育技能、知识以及技术的掌握现状,进而对自身现状进行评估,这有利于学生合理调整学习步调、克服性格方面的缺陷,并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容应对,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心理、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促使学生锻炼习惯、生活习惯的有效养成,激发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总的来讲,拓展训练在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高效开展,符合现代新型体育教学模式需求、中学体育发展方向及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因此,拓展训练和当代中学体育教学的高效融合必然能够促进当代体育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总之,拓展训练和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合理融合对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发挥体育教学的真实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重要组织者,其应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案。在实际中,拓展训练的方法、手段和体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一般都具有同性,教师应积极利用两者的同性,从而实现对两者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沈晔,张瑛秋.拓展训练育人经验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7(5):156-160.

[2]邵建华.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3):174-176.

中学教育教学范文7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英语教学;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是一种跨文化载体的教育[1]。从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育看来,边远少数民族地域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并且少数民族地域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语言等方面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域独特的语言发音、语言思维等给该地域的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中学英语的教育理念、面临教学挑战、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思。

一、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的理念再认知

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是民族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少数民族地域的生活习俗、文化特色、语言特点,中学英语教育中,应该如何秉承何种理念来引领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针对当下的地区英语教学的实然境遇,莫非中学英语教育的就是为了英语考试?又莫非英语教育仅仅交给学生另一门语言?多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一批又批的毕业生送走后,民族地域中学生的英语考试不是足够优秀,也未能掌握外语语言基本交流的技能,不禁要问,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曾与多位同行进行交流探讨,或许是需要一线教师针对落后地区、复杂英语教育问题进行再审视。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是具体实操的引领。中学英语教育中,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其理念不外乎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的理念,其中“教”便是教育、教师、教学的理念,设计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二是针对“学”的理念,“学”是指学生、学习、学校几个方面,对待学生的态度如何?教育系统中学生是主体,而主导因素便是教师,就目前民族地域来说,“教”与“学”两方面理解的深度都不够,具体为民族地域的英语教师再教育的不足,多数教师秉承刻板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待学生未能着实“以生为本”,很多学生都“畏惧”与教师交流,整体看来,多数英语教师未能真正做到“真琢磨、做实事”的教学态度,作为民族地域一线教师,深感“任重道远”。加强对民族地域一线英语教师的再教育,理念需先行,其次是条件辅助,助力民族地域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交流和沟通的工具[2]。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英语依然作为重要的一项技能,因此英语教育在较长时间内还是比较重要。现就一线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经验交流总结出当下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1.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师关于“教”理念的认识问题;2.少数民族地域任课教师关于“学”理念的认识问题;3.少数民族地域少数民族语言思维、语言发音、语言习惯等挑战;4.家庭教育意识薄弱的挑战;5.少数民族地域教育本身存在问题的挑战。其中,教师对英语教育中的“教”与“学”的认识问题是挑战的核心。对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挑战进行剖析,具体如下:一是:关于“教”的认识问题,外语教学教师该如何正确的认识“教”的理念,“教”在学校中学英语中,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是基层教师急需理清楚的,未能思考、深刻反思什么而“教”?“教”给谁?又怎么“教”?教师对“教”认知的深度,决定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学”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指向,因为“教”指向“学”,教材指向“学”,教法亦是指向“学”,学校管理亦指向“学”,显而易见,“学”当是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关于“学”的认知问题,“教”与“学”的关系本是互动互构,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但身边的同事更多只是关注“教”,未能认识到“教”的对象的是学生的学习,或许该说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域教育具体实践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三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厘清之后,最需要的是“环境平台”的支持,具体是需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特别是与沿海城市中学的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对具体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共性等方面的探究,提供更多的平台供教师进行再教育,教师的在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域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少数民族地域中学英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线中学英语教师更多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未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从内部因素看来,对于基层教育教学的困境主要是自身理论支撑与理论认识不足,而导致具体实践时的尴尬境遇,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域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切实衔接,这不仅英语教育科目的问题,也更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问题。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具体衔接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论的针对性。研究性的理论专家们到一线基层进行教学实践、调研,以研究出针对性的理论,从根源上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理论;2.实践的协同性。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再教育,着实深化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再认知,让一线教师成为能教学也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3.理论与实践的贯通性。健全交流平台,“上下联通”,一线教育工作者与理论、政策制定者保持紧密联系。这些思考或许只是“应然”的状态,希望能一步步趋近,通过这些审思,使“实然”的具体实践更加明晰。

参考文献:

[1]蒲莹晖.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民族认知因素研究——兼论潜在课程的介入必要[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03):206-209.

中学教育教学范文8

(1)体育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

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个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话,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就不能发挥出体育的作用。所有的教学工作都不能是表面上的,要真正地实施起来,如体育场地的布置、体育器械的安装、体育老师的选拔、体育课间及课外的活动方案等,都要制订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2)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活跃性。

一直以来,我们都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通常都是在课上让一位老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授课,学生们认真倾听,渐渐地就形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被动关系。这恰恰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更不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教学模式没有灵活性,既不能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难度,这样的课堂会显得非常单一,最终孩子们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不仅使学生们的身心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也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阻碍。

(3)学校的负责人不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使得体育的活动场所小以及设施不齐全等。

大部分的中学把教育重点放在语、数、外这类学科上,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而且校方往往不愿意在体育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认为购买体育用品的花费很大程度上高出其他学科的成本。所以,改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4)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体育老师,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职业道德,因为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老师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试想,一支整体素质偏低的教师队伍怎么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学生来?所以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整改措施

(1)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对老师、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家真正地重视起体育教学,领导才会加大体育方面的投入;老师才能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们才能真正对体育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将体育教学工作做好。

(2)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一切都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们觉得他们是体育课的主体。这样,既能带动学生们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也使老师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比如,我们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我们要根据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制订不一样的教学计划,让所有的孩子不要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放弃体育;而且,老师要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孩子内心的需求,因为他们的情感在体育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切从孩子出发,也是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3)扩建体育场所,增设体育项目。

大部分的学校由于对体育不重视,导致没有体育场所和体育项目甚少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使中学生的体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应扩建体育场所,增设体育项目。我们可以向学校的负责人请示拨款来改善体育场地的环境,还可以寻求社会的帮助,或者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体育器材,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体育用品不会很快被损坏。所以,体育场所及用品的扩充也是体育改革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4)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作为体育老师,不光是带领孩子们跑一跑步这么简单,是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不仅品德要好,文化功底也要过关。对待每一节体育课,都要提前制订出计划,写出教案,而且教案要合理,要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教案还要出新,一成不变的课堂,会让学生们感觉枯燥,渐渐失去兴趣。作为老师,要带领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不仅放松心态,又增强体质。所以,我们要重视起老师队伍的培养,择优录用。这也是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