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管理范例

中学教育管理

中学教育管理范文1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教育;管理模式

中学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阶段,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过程的实施效果和后续步骤,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和素质教育的实践开展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这一课题的开展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在素质教育下推进中学教育管理模式革新,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参加自我管理,注重发挥自我管理。

一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建设是符合国家人才战略要求的。教育投资和经济投资相比,具有投资回馈慢、投资周期长、投资成本高等特点,但是教育投资的成效也相当巨大,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相当长的一个周期中持续稳定地为社会做出贡献。素质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全体适龄青少年为受众,密切关注其潜能开发和素质拓展,通过增大普及面积和实施广度,从源头提升国民素质。

(一)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素质教育中,讲求“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智力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在中学学习期间,这些品质刚刚萌芽或者初步形成,有着较大的空间改变和提升,因此采取恰当的方法是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新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同学习成绩的培养相比难度更大,并且培养周期也相对较长,其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但是对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以及日后个人发展而言也有着较大的裨益,因此培养综合素质需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下。

(二)发挥“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教育环节围绕学生展开,发挥学生的本位作用和核心作用,这一方面是要求学校坚持重视中学生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在教学环节中要坚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既要将个人教育上升到素质教育的整体,又要将素质教育这一大课题落实到个人教育的细微环节之上。以人为本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教师要认识到在管理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价值,学生更要在管理过程中认识到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从而调动自己的主观积极性。

二当下中学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在国内的改革已经推行了近二十年,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发现,我国素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缺失的地方,特别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还不够先进,培养过程缺乏一定的耐心,还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管理僵硬死板

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职责下了精准的定义,即“传道授业解惑”,可见授业只是教师的职责的一个部分,而在现代的中学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被狭隘化,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教学行为全部围绕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展开,教学管理看似严格理性,但是却缺少了一些弹性的空间和人性的温情,这样的教育管理有可能导致学生个性和活力的丧失,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缺乏和学生的互动

教学本身是一个师生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过程,而教学管理更是一个师生互相沟通、互相磨合的过程,即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调整管理方法,学生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学习教师的理念和特质,但是这一过程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沟通,只有及时沟通互动,才能深化彼此的共识,消除彼此的误会,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和学生开展互动。

(三)教师缺乏自身特色

从中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都比较强,教师的优良品质则会直接的影响他们的最初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但是很多中学的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是严肃刻板的管理者形象,缺乏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人格魅力,教师建立起自己的人格魅力或是活泼积极,或是仁慈温和,或者稳重敦厚,或是热情洋溢,这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推进中学管理改革要坚持两方面,一是要贯彻素质教学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要考虑到中学的现状,考虑到中学生以及家长的实际接收状况,实践策略一定要坚持动态化、弹性化,同时要不断的在实践中调整,防止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

(一)坚持发挥教师的管理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重在引导,既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加强素质建设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教师投身于素质教育当中不断学习。因此素质教育要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一方面要注重对教师的激励,即鼓励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进行创新,对待思想先进、方法科学、成效突出的教师要予以奖励,同时也要推广他们的教学方法[1]。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采取定期反馈教学报告,按时组织理论知识学习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和个人教技进步,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同步成长。一个需要值得区分的概念是“主体”与“管理主体”,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学生是受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开展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但是“管理主体”则是教师,因为学生的世界观还处于养成阶段,同时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还不强,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疏导。在教师发挥主体管理作用时,要坚持“一碗水端平”即处理问题“公平、公正、公开”,这既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威信和管理模式的执行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管理的稳定开展,利于其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模式。

(二)坚持课堂教学为管理的实践

课堂教学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沟通和双向交流的一个契机,教师应该坚持以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并行的实践方法,在课堂上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采用情景激励法、小组学习法、探究实践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发掘出学生的优势所在。只有把握住学生的优势和性格,才能在管理中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进行疏导式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个人能力[2]。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学习方法决定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高年级学习成绩的上限,因此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学习方法和管理方法的渗透应该坚持双管齐下,协调促进。

(三)尝试推进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管理实践活动中延伸,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切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应该注重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学生干部同学校应该开展紧密的合作,既能够及时沟通反馈问题,协助教师工作,另一方面也能独当一面,成为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得力帮手[3]。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和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被重视的快乐,同时营造出和谐公平的氛围。

四结语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素质教育是推进教育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强化,在这一背景下推进中学管理模式改革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中学阶段的教学效果和中学实践,另一方面也为初高中素质教学和人本管理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是符合我国当下教育现状的积极尝试。素质教育的推进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该戒骄戒躁,不断尝试,勇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这有助于推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践的推进,从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有利于人民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雪.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管理[J].商业故事,2015,23:58-59.

[2]王燕.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J].教学世界(学术版),2016,11:162.

中学教育管理范文2

在学校中所谓量化的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一切的事物包括信息的收集、分析、比较都是以数量来衡量优劣。一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好坏、教师教学成绩的成果、师生获奖数目的多少都要进行数量化的管理与评估。然而,一味地追求量化管理,不仅会给老师带来教学理念的误差,如,只追求学生成绩的好坏,学习好的就经常得到表扬鼓励,学习不好的就会受到歧视,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质量就强行灌输理论知识给学生,而不去花费更多的心思来研究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它们,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及身心的个性化发展。还使得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为了考取好的分数,不惜作弊来提高自己的成绩,也不积极全方位发展自身,从而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发展。更使得学校为了拼升学率,用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从而使得学校在教育上不再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综上,我们能够看出,这样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不但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消极的作用,还会使得校方本身失去人心,这种校方的量化管理所培养出的人才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还危害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2中学教育中人本化管理的现状

目前,中学教育所谓的人本管理方式还存在很多弊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教育理念发生扭曲,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校方制定的“量”为主体,他们的管理模式落后,教学思想更是僵化。例如,从中学教育管理体系上来看,由于长时期的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学的约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看重的是知识传授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反馈,从而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其次,所谓的人性化管理仍然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实际运用到教学管理中,体制的强硬、刻板、具体,都大大增加了其强制性,而并没有有效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这种扭曲的管理方式很不利于中学教育管理方式的工作开展。最后,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在现实的中学教育管理体制上仍然受到了约束,无法发挥其根本思想,从而无法适应新型的教学管理,进而产生了相互扯皮的现象。

3实现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的途径

3.1尊重教师,发挥教师主人翁作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与此同时,更期盼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与肯定。在教职人员看来,精神上的饱满要比物质上的需求更令他们欣慰。假如物质上不能得到满意的回报,他们也许只是抱怨几句,仍旧不会改变他们教学育人的心,倘若精神上得不到安慰,如,学生的不理解、家长的不信任、领导的不重视,这会很深地伤害到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所以,身为领导,他们首先要了解教师内心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其次,要理解并尊重教师,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提交他们潜在的能力并给予肯定;再者,要适当予以表扬和奖励,催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充分配合教师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需求,让他们更好地施展教学水平。

3.2建立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在教育理念上要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面的、标准化的、可行性的学校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的道路上,建立并通过定期的情感互动与沟通、业务学习、思想交流,与教职人员广泛亲切地接触,融入到师生的团队中去,拉近管理者和教师的情感距离,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的关心和重视。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中,应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严明,却充满着人情味地去管理,软硬兼施、刚柔并济。要重视工作的成效,将学生和教职人员看做主体,进而形成了和谐、欢乐、轻松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与此同时,建立完善、严明、公平、合理的评估体系,进而对日常的教学和期末的成果来进行总结和归纳,将评估结果连同奖惩一起实施到管理工作中,进而会督促教职人员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3.3完善校长的知识结构和人格

人本管理在中学的教学管理中是占主导地位的,校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人格魅力、基本素养和管理手段等都直接影响到人本管理能否有效实施。作为中学校方的管理者,他的地位毋庸置疑是管理方向的主导者,他们的知识水平、道德品质、自身修养以及教学经验都直接影响着在校的教职员工,教师是以领导作为标杆来向前行进的,所以校长应该内外兼修、善于处理繁杂的行政工作,并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努力进取进而丰富视野。此外,作为引导者的校长还应该有素养、展现人格魅力,在教职员工面前树立威信。就领导者而言,校长还需将校方利益和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不徇私舞弊,学会换位思考,体谅手下的员工,真正做到严肃与亲切并济。

3.4建构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科目的安排影响了学校工作的质量,安排不得当的课程会影响教师教学的水平,还会制约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因此从人本管理的教育角度出发,校方应安排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规划来安排新的课程,尤其是在平时并不被广大学生所重视的,但又会对他们将来的自身发展有帮助的学科,例如开展综合性的英语实验室,这不仅会让同学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加强对其的重视度,还会实际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水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课外练习,并且这一科目的开设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成功。其次,留意学生的潜力,并挖掘它们进而来配合开设有助于潜力施展的课程,多方位、科学利用相应课程来辅助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我们开展英语实验室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教学,要主、副并济地发展,教师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来配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来调整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来挖掘学生的能动力与求知欲。综上看来,合理地按照年级及人群来进行课程的规划和安排可以给学生带来最佳学习环境的人本课程是急需发扬的。

3.5以学生为本,倡导尊重教育

尊重教育理念的宗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简单的归纳。首先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进行尊重、对教育体系发展进行尊重、对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进行尊重,进而才能形成一个和谐充满生机的教育环境。尊重教育就教师角度而言,就是尊重、关爱、鼓励和教育学生,把学生作为人本的主体,并谨记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将尊重教育落实到现实中而不仅仅是口头剖白。我们要做到:第一,教师应该遵守教学规则,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的各种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化发展。变被动为主动,使得学生主动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来进行自我监督和提高,师生的亲密配合才是和谐教育环境的根本。第二,提倡尊重教育管理理念,反对因学生犯的过失而进行体罚或是进行人格的贬低,这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违背了学生为本的宗旨。第三,尊重教育要落到实处,不能纸上谈兵,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精神。第四,尊重教育的实施还离不开教师的配合,他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忽视他们的家庭和经济、忽视他们先天的知识能力、忽视他们的品性是否优秀,而只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第五,尊重教育应抛开生硬刻板的统一教育思想,应该尊重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接受能力快慢不等的学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责,耐心的根据不同的学生来用不同的方式传授知识。第六,尊重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对老师教学成果和付出辛劳的尊重,让得到尊重的学生反过来也去尊重每一位老师,这样良好的互尊互重教育环境才是人本教育的理想环境。第七,我们所提倡的尊重教育,并非是对学生进行放松、放纵的管理,而是通过尊重来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心里接受学校用心良苦的教育方式,进而做到自律、自觉地完善自己,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尊重教育还要求作为主体的教师做到自尊自爱,互相关心,互相合作,共同进取,树立良好的园丁形象。综上我们可以看得出,尊重教育的主体是以教师和学生为首,宗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3.6建构以人为本的指标评价体系

学校办学的模式形成离不开评价。在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体系上,难免要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首先,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反对以分数评论师生的好坏,转而侧重对人格形成的关注。其次,要加强多元化的管理评估体系,数量与质量的有效结合,以及知识能力与人格塑造的配合发展。最后,我们要将过程评估与最终评估进行有效结合,不能单纯地重过程不看结果,或者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估方式来进行不合理的评估,我们要集群众、学生、教师本人和领导的评价来做最终的评判。真正做到学生和教师配合的完美结合,进而形成了和谐校园。

4总结

中学教育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中学教育管理;人性化理念;管理方法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中学教育管理工作,并对其提出更为全面的管理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应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创新,转化传统行政化管理模式为服务型管理模式,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教育管理缺失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管理理念存在功利色彩

人性化教育强调重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帮助初中阶段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与美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完成知识探索与学习。但就目前中学教育管理现状来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较为困难。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刻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中学时期学生应将全部学习精力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这种教育管理思想弱化了学生生活世界的价值,学生处在具有功利色彩的教育环境中,无法体会到学习的魅力和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在教师僵硬的管理制度下失去自我,并迷失未来发展的方向,甚至逐渐成为满足教师与家长欲望的学习工具,无法实现思维的发展与创造能力的产生,最终失去个体生命的活力。

(二)教育管理方法过于僵硬

部分初中院校为完成规范化建设,在校园内部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要求教师依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教育管理。这种教育管理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但过于僵硬的方法会将学生训化为学习的工具,违背事实教育管理工作的初衷。传统教育管理方法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认为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系统化学习,只有学生完全遵守学校规定和教师的安排,才能体现出教师自身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更好地完成教育管理任务,展现自己的教育成果,会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表现出反人性的行为。这样不但使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处在紧张状态中,还限制学生人性的发展,导致学生产生对学习厌烦的心理,无法实现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中学教育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方法的策略

(一)建立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

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实施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初中院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领地,要充分认识到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保持制度的合理与公正,为教师实施教育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参考。首先,管理制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权益,不仅包含学生作为合法公民的权益,还包括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所享有的权益。其次,学校应对所制定的管理制度进行审查,一方面确保所制定的制度不违背现行法规法律,另一反面还要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在出现不适当的制度时,院校要做到及时更改与废除,确保管理制度能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最后,学校应建立开放性的管理体系,在具体工作中扩大学生与家长参与教育权利的权利,尊重学生父母的教育参与权和知情权,实现家校共同管理与培养,创设出更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更好地完成人性化教育管理的目标。

(二)突出教育方式的人性化

为改善中学教育管理僵化的问题,解决学生在接受管理过程中存在抗拒的心理问题,院校需要利用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不被动摇。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在学生出现思想和行为问题时,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批评学生,应利用缓和的语气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进行思考,找到自身问题所在。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系和照顾,了解学生内心的诉求与愿望,利用情理交融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例如在学生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问题时,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以说教为主,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教师说教的教育方法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加重学生的错误行为。而在教育管理中应用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这样能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实现自为能力的完善。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管理过程中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从而产生体谅教师的心情,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去规范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教育管理工作只有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基础,不断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创新。这样才能有效改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手段僵化的问题,为学生营造更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炎珺.论如何提高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133.

[2]赵平良.刍议人本化管理模式在中学管理中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7(16):268-269.

中学教育管理范文4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伴随中国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很多农村务工人员都到城市打工,其中留守的中学生则成了教育的重要关注点,因为学生的父母不能在身边,所以都是由其祖父母看管照顾,并且进行相应的教育,但是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祖辈对孙辈的那种宠溺,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行为上更加注重自我,有的学生并不听从父母祖辈的管教,从而致使成绩下降,或者心里健康出现一定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供教学参考。

1留守中学生心里健康问题的现状

1.1性格上过分要求自我,独断专行:留守中学生因为长期不跟父母在一起,在性格上难免会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因素,特别是现在很多祖父母对孩子的宠溺很严重,在很多问题上能够让步就会对孩子进行让步,导致孩子在处理问题上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独断专行,过分要求自我。而其父母由于无法长期监管孩子的行为,只能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进行教育,孩子是否会听从教育也是一个问题。留守中学生在心理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的祖父母又无法实行有效的管教,父母鞭长莫及,这些问题无法即时改善,长期下来留守中学生的性格上就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长期下来会造成学生的自闭心里或者形成社会上的一些无业人员,给社会治安造成危害。1.2存在学习焦虑心里,过度迷恋网络:据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学习上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焦虑心里,这一现象在留守中学生中更加严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焦虑心里,而留守中学生又不能及时的得到父母的开导,长时间的焦虑心里导致留守中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会沉迷于网络,因为留守中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在网络上会认为自己被认可,从网络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和游戏网络给自己带来的存在感,使得留守中学生更加的沉迷于网络,经常会在周末通宵达旦的在网吧,甚至会夜不归宿,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心里健康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在网络中追寻刺激寻找慰藉,却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这对于留守中学生的心里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1.3缺乏意志力,做事不能集中心思:由于留守中学生于父母长期不能在一起,父母对于留守中学生存在一定的愧疚心里,所以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都会尽量满足,以此达到满足孩子愿望的心愿,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导致留守中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会得到满足,因此致使他们做事的时候缺乏意志力的锻炼,所以很多时候在处理事情上都会有那种一分钟热度的感觉,上一秒还是信心满满的去做事,下一秒就会放弃,所以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一种愧疚心里也是教育当中的以一种弊病。这将会导致留守中学生的心里存在偏差。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出格的举动,这对于社会和家庭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潜在危害影响。

2教育管理上的策略

2.1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下引导留守中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现代的教学手段有很多,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对于新式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兴趣,自然会在学习上更加用心,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一定的心里健康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慢慢潜意识的接受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通过新式的教学方法让留守中学生保持一个学习的能动性,主动要求学习并且要保证在学习上能够积极要求上进,这对于学生的教学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2.2互助关爱的教育方式:每一个学生在家庭或者学校都会渴望的到关注和关爱,这对于留守中学生来说更是。所以在教学上要对留守中学生更加留意,因为他们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长大,他们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更加渴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他们一个平等的概念,例如在学校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同样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保证让留守中学生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进行表扬,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存在感,和被认同的感受,会让他们认为每一个人在学校都是一样的对待,并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存在不同。同时要对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进行相关教育,保证学生之间不会出现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的类似问题,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很必要的。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在班级中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成为班级里的优秀代表,这对于留守学生的心里是一个有效的关爱方式。2.3加强社会礼仪教育:中国一直被称之为礼仪之邦,所以对于留守中学生的礼仪教育要更加重视,在礼仪教育中能够保证学生的心里健康的到更好的发展和保护。礼仪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礼仪却在逐步淡化,所以在留守中学生的教育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利益的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保证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符合道德标准的要求和行为习惯的规范。由于留守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对祖父母的不尊重,对同学的欺凌和一些反社会的行为,都是自身心里状态的一个体现,所以对于他们这样的人群要以实际行动和言传身教教之以礼仪。在各种活动或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礼仪的深入学习,保证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良好发展。

3结语

总之,在留守中学生的教育上一定要更加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在教学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每个学生受到同等的对待。在教学方法上保证对学生一视同仁,并且要对学生多一些关爱,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里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宗发,冉汇真.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教育评论,2012,03:63-65.

[2]仲磊,杨映萍,罗永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1:76-79.

中学教育管理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突破

中学在开展学校工作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严重制约学校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这一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理念,结合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认知规律等,精心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不断提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最终保障学生在有效的管理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困境分析

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当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理念陈旧、滞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相对比较滞后,难以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需求。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中学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时,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结果上,而对这一过程并未重视。同时,中学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致使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逐渐缺失了现代教育的特点,使得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阻碍。另外,部分中学在当前的现代教育管理中,依然沿用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模式,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厌倦情绪,影响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效果。第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合理、不科学。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强调,更加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作为标准,对学生的学情况进行判断,并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依据进行管理。这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针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依然是一种隐性的束缚。另外,教师依然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管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管理需求[1]。第三,教学管理中以章为本。中学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时候,为了强化管理效果,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一定的管理章程,并以此为标准实施教育教学管理。但是在调查和研究中发现,部分中学由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以至于规章制度仅仅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秩序、保障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当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章程中,还存在明显的规章化、标准化、形式化的现状,致使学生和教师都受到束缚。在这何种情况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效果不佳,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需求[2]。

二、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一)明确管理新方向,创新工作路径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明确教学管理方向。首先,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向。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时,应结合中学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对传统的教学管理体系进行不断改良、优化,最终促使教育化教学管理价值的凸显。其次,对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时候,应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思路、教学管理渠道进行创新,使得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管理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为了真正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学校应积极开展在职培训、岗位指导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当前的教学教育管理需求。

(二)更新教学管理理念,适应新课改发展要求

中学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学管理理念直接制约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要想真正完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必须要及时更新教学教育管理理念,以更加先进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进而在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面,能够逐渐形成新的管理制度。首先,应对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具体要求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对其形成理性的认识。其次,还要在此基础上,从现代教育作为出发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定位,并据此形成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式。最后,在更新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的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增加一些具有创新性、人性化的理念,紧紧围绕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原则,借助有效的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和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具体来说,中学在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时,可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努力借助新型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效果,使其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人才培养需求[3]。

(三)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在优化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制订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础,也是保障其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中学在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时,必须要对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并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改变具体的教学行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具体来说,中学在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应关注并加强教师专业的发展,因为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其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落伍,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管理需求。基于此,必须要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目标,重视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并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教学评价方式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最后,重建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了强化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效果,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与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在制订规章制度的时候,还应将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促使学生在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4]。

(四)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中学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使得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掌握大量的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明白人生道理、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的时候,应做好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健全常规管理的制度,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加高效化。首先,中学应全面加强学校的物质环境建设,包括购置相关的教学设备、美化学校的校园,制订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其次,应全面加强文化环境、精神环境创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实施民族化的管理方式,并引导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最后,还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定期、不定期开展演讲比赛、唱歌比赛、书法大赛、诗词大会、篮球比赛等,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学习生活,并陶冶自身的情操。另外,教师还应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中,强化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

(五)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学改革处于核心和关键,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集中点就是教学工作,旨在提升中学的教学效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中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因此,为了有效推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应以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放手,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因为在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师处于核心地位,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更好的学生。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方法,才能保障教学改革的高效开展。二是关注学生综合能力、人格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在推进教学管理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文化、科学知识的获得,还要立足于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基于此,必须要立足于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全面提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冰.浅议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优化与改革[J].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10):160.

[2]刘国华.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6(32):131.

[3]张秀琴.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9(9):208.

中学教育管理范文6

将人本管理理念渗透到中小学管理工作中,对教学事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针对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将人本管理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具体途径,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中小学管理;人本管理;措施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在进行持续的调整。管理本身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从时展的层面来看,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其是有效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所以,如何将人本管理应用于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就成为教育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人本管理理念在中小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人本管理理念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的渗透,能够在校园环境中体现出和谐的人本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凝聚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得校园能够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关心、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提高教师的主体性

正如上文所述,人本管理是有效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发展趋势。人本管理极为注重激励作用,而这个激励是多个层面的,使得教师为追求自身价值提供了可能,教师能够在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发挥自身的才能,同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并且能够得到信任与尊重,促使教师的自信心与归属感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主体性。

(三)帮助实现中小学管理目标

人本管理理念更为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思想,能够将人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人本管理在中小学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一)将人本管理渗透到管理理念中

一方面,全面认知人本管理理念,针对人本管理的表现以及内涵进行把控的基础上,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关心人、依靠人,反复强调针对人的尊重、推动人发展的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工作,中小学领导层应当与教师群体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协调,使得学校上下能够在人本管理层面形成一致的认知,并且要让上述的交流与协调应当在中小学管理组织工作中经常性存在,使得人本管理理念能够在中小学各项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构建人本管理制度

1.建立民主化的决策制度。

这就需要中小学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形式的管理模式,使得教职工、家长以及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切实提升各项决策的透明度,真正建立民主化的决策制度。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通过构建人本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彰显灵活性、标准型、创新性以及规范性,有效发挥制度为人服务的重要特点,能够为人的创造性、主动性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就需要在人本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制度要避免局限于针对教师方面的规范,还应当综合参考新形势下教师的新要求,针对教师研究、学习、发展以及创新等各个方面制定制度,并将这些制度归纳到常规管理工作中,真正为教师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构建基于人本管理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模式

1.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

针对新形势下的教师特点,在制定激励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基于物质激励为基础、侧重精神激励的基本原则。教师队伍作为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群体,其本身对外界活动的感知、对自身内心的认知以及在追求工作的创新方面都十分敏感;注重形象、重视名誉,期望自身的劳动成果可以获得对等的评价与认同;有不断充实与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以及谋求发展的需要;有主动参与民主决策与学校管理的需求。人本管理强调针对不同的个体与情境采用不同的激励模式。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针对教师的激励模式应当在满足教师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培训与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模式,给予每个教师更多的关怀,真正尊重教师,帮助教师制定适应其需求与特征的发展规划,以此来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能动性,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2.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式。

教师的工作成绩本身具有隐性化、滞后性以及迟缓性的特征,所以针对教师工作成绩所进行的评价应当充分考虑评价进程中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定性与定量的关系、显性工作成绩与隐性工作成绩的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外在因素方面的影响,相应的评价指标应当兼具灵活性与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将人本就管理应用于教师管理评价工作中,应当建立一种具有发展性的评价体系:①从中小学教师未来发展层面着手,将教师发展进程中可以促进其专业深化与全面发展的全部内容纳入到评价标准中;②鼓励教师群体主动参与到评价工作中,使得教师既是评价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的客体,使得教师能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③采用纵向的、动态的,能够有效遵循教师客观发展规律的评价模式,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结语

中小学教育管理本身是一项漫长、系统的工程,这就需要学校从教育管理理念着手,将人本管理渗透到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得学校上下都能够意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充分参考社会发展形式,采用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方式,通过在学校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构建民主化的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以及构建适合教师群体特征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模式,从而有效推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张卫斌 单位:余姚市高校招生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杨爱君.构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29):165-166.

[2]何秀,谢丹,王宁.“以人为本”的中学教师管理探析———以S中学为例[J].河南农业,2015,(12):40-41.

中学教育管理范文7

【关键词】服务型理念;中职学生;教育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生活条件的优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中职院校的生源大量减少,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大部分上中职院校的学生出于家境困难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希望在中职院校能够学习一门技术从而改变命运。由于这些客观原因,许多学生存在着自卑、自制力差的现象。如何在中职院校的管理中应用服务型理念,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学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1中职学生管理出现的问题

1.1教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很多青年教师缺乏管理经验,不知道面对问题学生如何进行管理。而青年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时往往缺乏耐心,只是单纯的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任由学生自由发展。

1.2管理方式单一

许多中职教师在日常的管理中,采用的方式简单粗暴,对于问题学生多采用强制和惩罚性措施。许多学生处于青春期,原本就比较自卑、敏感、自制力差很容易做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教师的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不能起到效果,反而引起师生关系的对立,影响了日后管理工作的开展。

1.3管理理念落后

许多中职院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从其自身发展需求出发。这种只用校规校纪严厉要求学生的管理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人身心素质的发展。

2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服务型理念管理的意义

在中职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必须因材施教,将服务型管理理念应用到日常的管理中,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得到健康发展。服务型理念的管理教育方式,以学生为核心,尊重、理解学生,从学生的个人需求出发,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帮助学生走向成熟独立。在中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应用服务型理念符合学校的发展需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内心发生改变,尊重、热爱自己的学校。

3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服务型管理理念的具体应用

3.1教师要树立服务型教育管理理念

教师在中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中是最接近学生的管理者,教师要树立服务型理念,不要总是强调学生的个人素质有多差,如何不服从学校的管理,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有潜力的,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学生为本。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要多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关心学生的个人需求,帮助学生切实解决问题,帮助问题学生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让其自信自爱,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接受中职教育管理的学生大多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这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学校要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关爱,在温暖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掌握技术及拥有健康身心,以便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找到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3.2建立服务型管理制度

中职院校在制定校规校纪时要体现服务型理念,将落后于时代的管理规定去除,例如学生不能上网。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各行各业都应经离不开网络,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在工作中也必须应用到网络。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不但要允许学生上网,学校还应该设立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学生也有自身的娱乐需求,学校不能一味的压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娱乐环境。许多中职院校只是注重学校硬件建设,却忽略了学生娱乐设施的建立,导致学生在学校缺乏娱乐活动。这就要求管理者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型理念,建立相配套的娱乐设施,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娱乐活动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把控。

3.3用服务型理念进行管理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中,教师常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服务型理念应用到日常的管理中。如学生在校园中穿着奇装异服,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有些学生是由于自卑想以此博取大家的关注,有些学生是由于没有建立健康的审美的观念。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自卑的学生帮助其挖掘自身的优点,改掉坏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对于审美观念不成熟的学生,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的探讨,利用学生之间的影响力帮助其建立健全的审美观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常常会遇到自暴自弃的学生,针对这一类的学生教师要从学生的个人情况出发,拉近师生关系,找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查看问题的根源具体是哪方面。如果是自信心方面要发动同学帮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如果是经济方面的因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校的经济问题,如奖学金、银行贷款或假期打工等多种方式。

4总结

正如那句口号一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中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中,要坚持服务型理念,从学生的个人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和建立正确的人生三观,让学生在日后走入社会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建华.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服务型理念探讨[J].才智,2018(18):82.

[2]黄晓强.浅析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服务型理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85.

中学教育管理范文8

一、初中英语的教学管理的职能和意义

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全世界通用,随着我国逐渐走向国际化,英语的教学管理就被重视起来,管理一词,字面意思就是对工作负责管理,对他人的管理和对物品的保管。职能主要表现为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每一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给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初中的英语教学管理与学生的自立自尊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两者之间互相促进。

二、初中英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管理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学生学习的水平决定于老师教育的水平,然后就产生了“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就能好”这种观念,他们觉得如果老师的水平高,学生的学习就一定会好,不用对学生进行管理,觉得教学管理又费心思又没必要,完全否定了在英语的教学中管理的功能。另一些人觉得,英语的教学管理不是老师的工作,应该由学校的各个部门分别进行管理,否定了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管理作用。这些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管理都有着错误的认知,他们都忽略了在英语教学中管理的重要地位,这说明还有很多人对教学管理认知非常不充分。很多老师都过于注重学生笔试部分的成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我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这种情况,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的分数,忽略了他们能力的发展,只是死板地教学,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就能让学生形成麻木的学习习惯,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学生更多的会跟随老师,老师怎样交给学生,学生就会怎样学,所以老师在为同学传授知识的时候,如果忽略培养学生的能力,只要求学生会写能得分就可以的话,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创新思想。通过我国教育部的调查,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情况都不容乐观,问题更多的出现在教学的模式太过单一,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跟不上当代多样化的社会发展脚步,老师不应把学生的阅读书籍局限在课本上,应该鼓励学生多接触课外读物,收集更多的课外资料,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文化素养。老师也应该对教学的方法多加研究,教学的方法如果太过于传统化,总是不更新方法,教学的质量就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这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英语教学的管理策略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要想提高同学各方各面的能力,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要改变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公,以学生为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进行单词记忆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通过各自的方法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单词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来源,这样可以让同学对这些单词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阅读英文名著也是很好的方法。所以,通过改变教学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在初中的英语教学管理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建立英语教学管理小组,这个小组可以为教学管理的进行打下非常好的基础,所以,监督英语教学管理的质量,非常有利于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顺利学习英语。在初中的英语教学管理中,学生与教职工应该在管理的措施上达成共识。比如,在类似期中或者期末这种大型考试中,有很多的人都认为,这类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很有效,也有人会认为频繁的考试会阻碍老师进行素质教育,阻碍学生的全面进步,而这两方的说法都有着自己的道理。所以,应该加强教学管理,让大部分人达成共识,进而实现管理的目标。在教学当中,沟通很重要,不仅仅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高效的良好沟通,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使整个学校的各个部门的人员都可以积极地配合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保持良好的师生间的沟通在教学中非常重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老师知道学生的想法,了解怎样的教学更适合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则是互相沟通,彼此进步的过程。学校可以组织多样的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英语才能的机会。班级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型活动,让课堂的气氛更活跃,带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