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范例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范文1

一、对中学体育学科没有准确的定位与认知

当代的中学体育教育,从上到教育部门、学校,下到中学体育教育教师、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认知。首先说体育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各个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投入力度不够,对基层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不够高,检查不够细致,评估不严格不系统,从而使得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现阶段我国应试教育的这种体制,中学体育教育并不与中学升学直接挂钩,所以大多中学对体育教育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二、中学体育教育场地器材不足

现阶段,中学不断扩班,使得学校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却没有因为学校学生的增加去扩充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操场面积不变,但却有更多上课的中学生,使得体育课程的开展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体育资源不够用,场地受限无法进行一些体育项目以及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从而使得中学生在体育课上活动量减少。再者,很多中学并没有一些体育项目场馆,或者是有体育场馆但是有限的资源并不够中学生人人都能享受的这种资源。所以说,体育教育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学体育教育的进行与发展。

三、在中学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观念、思想陈旧

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至今仍然沿用以前的旧的教学理念。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更多的老师在其意识中仍然觉得文化课高于体育课,从而忽视了体育课对中学生的管理与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的灌输但是却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短期的教育成果但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学生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自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学的体育课堂越来越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选择锻炼,虽然这样能够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学生的个人体育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了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使得有的中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不科学、不系统,或者说并没有走到正确的体育锻炼的道路上来。再者,有的学生本身并不喜欢体育锻炼,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并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去锻炼,从而将体育课时间白白浪费,达不到中学体育课增强中学生体质的目的。

四、中学体育教育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育,大多只局限于体育课程的开设,而且因为各个层面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节数也很有限,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中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并不能够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除了体育课之外,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基本没有的,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每一个方面基本都需要老师的系统科学的指导,加之现阶段日益受到重视的安全问题,使得中学有组织的进行体育教育更为重要,所以,老师应该更多的担起责任,系统科学的指导学生进行有序的体育锻炼。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入更多的项目,使得中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系统的锻炼。而不是单一的就那么几个项目而且更加偏向于男生。中学的体育教育,应该在体育课之外,组织更多的体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实现体育教育的进步。

五、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趣味性不足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在方式基本以体育课为主。在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各类过去的体育锻炼项目单调、乏味,使得大多中学生都觉得很无趣,上体育课没有什么意思。而且体育课过程中一直都是那么几个项目,没有新意,从而不能使中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便产生了这么一个现象:有的学生选择不去上体育课而选择在教室里面继续学习文化课;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课,在自主锻炼的时间选择了找一个地方坐着等待下课。这些现象并不是个例,当然这也和学校人数多而场地有限等一些硬件条件不足有关,但是,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提升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应该是当下中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点。

六、中学体育教育不被部分中学生重视

在当下的中国中学校园中,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知识与锻炼身体之间大都会选择前者,而忽视了后着。在中学有限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往往有部分中学生表现的不积极,认识不到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本来就很少的体育锻炼时间变得少之又少。

七、结语

中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育;趣味性;竞赛模式;素质教育;体育精神

前言

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实现新的教育需求,同时也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所以,有关的专家学者在对中学体育教育不断探索体育教育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对此,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也有一些自己愚见,希望在某些方面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建立趣味性的中学体育教育

以前,教育界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时大多数采取的都是同学们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而同学们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的有趣性,而是它没有压力,没有束缚而且非常自由的授课方式。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深知这样的教学弊端。我希望中学体育教育能够具有真正的趣味性,学生也是真正的热爱体育这个科目。以下是我对如何增加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的几点薄见:第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在学校内统计学生对各项体育项目的热爱程度,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同时,增设像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设施和教学内容。体育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第二,激发身体对体育的热爱潜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长跑是没有几个学生会喜欢的,强制性的要求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现在中学生年龄偏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这时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用一些奖励的方法吸引学生跑步,并且补充一些跑步有益身体发展健康方面的知识时,学生会慢慢热爱上跑步的。

二、体育教育中引入竞赛模式

体育之所以变成其他如“语”“数”等科目之余的放松课程时间,是因为体育教育没有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压力。在体育教育中引入竞赛模式,一方面可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如何引入竞赛模式,以下是我的看法:第一,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相结合,将竞赛观念引入体育竞赛当中去。体育竞赛引入后,将体育成绩和学生总成绩联合。同时,教师授课时有意识的传授各种强身健体的方法,引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第二,中学的体育应该不断地将体育精神结合在体育课堂中。传统的体育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的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学生里面的体育是不能引起同学们对体育的高度重视的,所以,只有将一些竞赛的观念带入到教育中,让同学们产生荣誉感才能更好的激发同学们对体育的喜爱。

三、中学体育教育中引用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老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要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无论是对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看法还是对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取决于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所以,中学体育老师要先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等。第二,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对方面全能发展,体育教育不能简单的只关注于体育成绩、竞赛成绩的高低,更应该培养学生在体育竞赛的学习过程中的协同合作能力,团结友爱,善于合作也是必须有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们的素质,重视素质教育,让学生们自尊、自信、自强。

四、中学体育体现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在中学生的体育课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学生人格的形成,对学生未来的人格精神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带给学生们的东西。体育精神是一种竞争精神,竞争是人的天性更是体育的灵魂。培养中学生的这种体育精神也是对他们自身的一种自我挑战,可以激发中学生自身存在的潜能、实力、意志力、心理素质。这都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

五、结语

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体育老师必须发挥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要敢于进行改革,摆脱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中学生的素质和体育精神。让体育课堂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沈育章.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

中学教育范文3

(1)体育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

中学体育教学的整个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话,在整个的教学工作中就不能发挥出体育的作用。所有的教学工作都不能是表面上的,要真正地实施起来,如体育场地的布置、体育器械的安装、体育老师的选拔、体育课间及课外的活动方案等,都要制订一系列完整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2)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活跃性。

一直以来,我们都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通常都是在课上让一位老师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授课,学生们认真倾听,渐渐地就形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被动关系。这恰恰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更不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教学模式没有灵活性,既不能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给老师的教学带来难度,这样的课堂会显得非常单一,最终孩子们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不仅使学生们的身心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也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阻碍。

(3)学校的负责人不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使得体育的活动场所小以及设施不齐全等。

大部分的中学把教育重点放在语、数、外这类学科上,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而且校方往往不愿意在体育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认为购买体育用品的花费很大程度上高出其他学科的成本。所以,改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4)体育老师的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体育老师,要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职业道德,因为在整个体育教学中,老师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试想,一支整体素质偏低的教师队伍怎么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学生来?所以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整改措施

(1)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对老师、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只有大家真正地重视起体育教学,领导才会加大体育方面的投入;老师才能超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学生们才能真正对体育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将体育教学工作做好。

(2)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一切都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学生们觉得他们是体育课的主体。这样,既能带动学生们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也使老师们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比如,我们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我们要根据每一位孩子的情况制订不一样的教学计划,让所有的孩子不要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放弃体育;而且,老师要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孩子内心的需求,因为他们的情感在体育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切从孩子出发,也是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3)扩建体育场所,增设体育项目。

大部分的学校由于对体育不重视,导致没有体育场所和体育项目甚少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使中学生的体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应扩建体育场所,增设体育项目。我们可以向学校的负责人请示拨款来改善体育场地的环境,还可以寻求社会的帮助,或者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体育器材,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体育用品不会很快被损坏。所以,体育场所及用品的扩充也是体育改革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4)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作为体育老师,不光是带领孩子们跑一跑步这么简单,是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不仅品德要好,文化功底也要过关。对待每一节体育课,都要提前制订出计划,写出教案,而且教案要合理,要针对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教案还要出新,一成不变的课堂,会让学生们感觉枯燥,渐渐失去兴趣。作为老师,要带领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不仅放松心态,又增强体质。所以,我们要重视起老师队伍的培养,择优录用。这也是做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结语

中学教育范文4

中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从学生体质现状入手,提出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抓好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用爱教育等策略研究,旨在为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策略研究;教学效果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1]蔡元培先生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思想,2015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第十次深化改革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这些都道出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位置。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学体育是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良好个性和锻炼习惯的最佳载体,中学阶段是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学生今后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都很关键。因此,如何从学校体育入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体质现状

青少年时期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重要时期,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2]。对南京市城区中学生体质现状调研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总体情况良好,速度、柔韧素质逐渐提高,但是力量和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能保证足够的锻炼时间,没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必要的运动强度,部分身体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3]。为了改变这样的体质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如何促进体育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以下策略。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因为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路向,影响一生。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能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因此,抓思想教育是关键,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课余经常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对体育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积极开展体育与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做德才兼备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体育内涵修养。如在学生中开展“我锻炼我健康、我锻炼我幸福、我锻炼为祖国”的教育活动,结合南京在2014年青奥运上取得的辉煌成绩,在学生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重视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

不以体育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运动能力。同时,对后进生不急不躁,以一颗真诚的心感化他们、激励他们。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明白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创新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抓好课堂教学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每个学期初期,在课堂上成立学习互帮小组,锻炼分组时,注意将体质好的学生和体质偏弱的学生编在一起,让运动能力好的学生带领体质稍弱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浓郁的锻炼学风。其次,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练习。如耐力课一直是学生认为最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但耐力素质锻炼对学生心肺功能提高有很大作用,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了消除学生不喜欢上耐力课的心理,体育教师可以对这些耐力跑项目进行转换,设置一些很有趣的耐力性游戏项目或比赛项目,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完成耐力素质锻炼。最后,培养班级体育骨干的管理能力,在课堂上放手让他们管理,增强个人的独立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为了扭转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苦学”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及对自身今后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学习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其次,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即教学的深度、练习和考试的难度,课外作业量的适度,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真正研究学法,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学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法,同时明确“最好的方法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法”,避免生搬硬套,使学生产生“会学”的强烈愿望。再者,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经常收集大量与体育专业相关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向,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激发他们学习动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远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主动自觉地学习。

(五)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课外活动

在平时教育中,我十分重视对每个学生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每周至少和学生体育骨干联系两次,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各项活动,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磨炼意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在班级中举办各种小型体育活动,比如:举行全班男女生混合的跳绳比赛、立定跳远长龙接力比赛、不同距离跑的接力比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后,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王同学是一位性格很内向的学生,但参与了多次体育活动后,性格变得更外向,喜欢和学生一起参加比赛,就如他自己说的,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很有运动潜力的,自信心更强。

(六)用爱去教育

别林斯基说:“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我国现代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力量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我时刻牢记这些句言,要求自己诚实、公正,体贴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上课从不迟到早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同时我非常重视对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在精神等方面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和帮助,经常不定期组织他们锻炼,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用火热的心照亮每个学生前进的道路,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结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对体育教育工作持久的爱汇成优美的激荡人心的交响曲,一届届学生健康平安地毕业了,我感到无比欣慰。有什么事业比造就人的事业更伟大?体育教师工作给我的感受就是:爱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运动潜力,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王世银 单位: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体育之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中学教育范文5

从史前时代就已美轮美奂的陶器制作,到奴隶制时代已经十分成熟的造酒工艺;从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到春秋时期就已日臻完善的炼铁技术;从《黄帝内经》记载的金石入药,以至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四大发明,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在化学方面认知、发明与创造的智慧。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发明要比欧洲早了四个世纪;三国时代的马均发明的火药到了宋代广泛应用于焰火、火箭和火炮,而欧洲直到14世纪才从阿拉伯人那里有所接触;中国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烧制陶器,到了唐、宋、元、明,工艺已炉火纯青,而欧洲各国直到近代才开始研制并长期不得要领,他们把中国叫做“瓷器”。这些闪光的化学方面的发明与创造,说明我们中国有史以来一直走在世界化学发展史的前列,直到近代列强侵略才被超越。利用这些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让他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作为化学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实验中,还要注意不断通过对起步较晚的中国现代化学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状况的对比,通过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化学工业状况的前后对比等,逐步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化学科技发展仍然很落后的现实以及落后的原因;逐步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之后怎样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化学工业和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用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实现我们对学生进行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到“石油”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我国石油方面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进行有关的阐述。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早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发现和利用了石油,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明确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但自鸦片战争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我国长期处于被封锁、被挤压、被摧残的状态,石油工业基本空白,中国长期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倾销洋货的市场,以致在社会上出现了诸如“洋油”“洋蜡”“洋火”“洋丁”“洋碱”“洋车”等许多奇特的商品名词。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李四光的地质理论,敢想敢干的中国石油工人,先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找油勘探过程,首先发现并开发建成大庆油田,之后大港、胜利、任丘、中原等石油基地相继建成。如今,我国已逐步建立了资源勘探、石油开发、原油加工、设备制造、设计施工、科学研究等比较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有效地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能源供应。这些具体而生动的对比,对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明显而有力的导向作用。再者,化学中蕴含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理对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着良好的影响,这也应是中学化学教师开展素质教育的好素材。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发展变化总是受自然科学规律的支配,有许多化学知识或隐或显地蕴含着某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甚至包含着丰富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社会观,如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平衡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各种有机物醇、醛、酸、脂等的相互转化等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契合着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理,都有可能触动或改变着学生对自然、对世界甚至对人生的看法,化学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点到,并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处事方法,都大有裨益。

二、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

任何一门科学课程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化学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首先,加强化学知识的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化学知识同其他各门自然学科的知识一样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结晶,它由许多科技术语、定义概念、原则原理、发展规律等组成。它不仅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结晶和世代积累的宝贵遗产,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核心的作用。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多记课文,尤其在刚接触化学的初中阶段,甚至可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名称、概念、符号、方程式、定义、原理等,这些既是化学学习起步的基础,也是科学素养培养的基础。没有这些化学方面的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化学这个领域的科学素养以及科学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细心观察、探究思维等习惯的培养。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听课还是实验,都要注意让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注意对事物进行系统、周密和精确的观察,只有这种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的观察,才能使学生从自然现象中获得有意义的材料,并进一步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说,观察能力的高低就标志着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探究思维是借助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的思维方式,他强调严密的逻辑性,是一种通过已知求得未知的创新思维。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素养的生理基础和智力基础。在化学课上解答许多计算类应用题都会用到这种思维方式,只要教师悉心引导,启发思路,唤醒探究意识,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就会在润物无声中逐渐形成。再次,加强对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作风等方面的培养。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除了注意率先垂范,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还要学会借助榜样的力量。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就具有模仿性,社会上人们的大部分行为是有意或无意的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使人不断地对照、检查、修饰自己,从而实现人格的自我塑造与完善。在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一个好的榜样具有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示范等力量。在世界化学发展史上,曾经涌现出一大批态度严谨、情感浓厚、意志顽强、为科学献身的化学家,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波兰化学家居里夫人、瑞典化学家琼斯•柏齐利乌斯等等,他们杰出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化学的热情、执著和献身的精神曾经感染者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投身化学事业。在这些光彩照人的榜样身上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好材料。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适时注意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事业的情感,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工作意志,树立他们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首先,投身化学事业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高校招生中许多化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当苛刻,尤其是对眼睛是否色盲的要求。健全的身体才能保证有健全的五官感觉,敏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身体感觉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即使拥有渊博的化学知识,但若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五官感觉也无法很好地从事化学工作。化学课除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实验、实习、工厂见习等,实验的准备和善后、教具的制作、工厂见习时的劳动都需要在付出脑力的同时付出体力,这恰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不放过劳动锻炼的机会,既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了实际工作的劳动技能,又为自己练出一副好身板。其次,化学工作尤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由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经常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试剂,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因此,从事化学工作总是与危险相伴。无论是教学还是工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根本的原则。安全意识既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良好劳动技能的基础。作为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或工厂实习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求学生安全意识时刻在心中长鸣,从而培养他们身处危险而心境从容的良好心理状态,塑造他们既敢于面对危险,又具有献身精神,胆大心细,科学规范的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四、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中学教育范文6

中学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作者总结了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潮流下,美育教育的地位日显突出。中学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必须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美术课堂教育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予学生适当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个人想象力,各显其能。作者总结了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重视不够

当前,国家要求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然而,由于教育主管部分对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标准仍旧是中考的升学率。从而,导致学校仅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将来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另外,部分农村学校美术教师缺乏,往往有其他专业教师代替。由于该类教师没有经过相应的、系统学习,缺乏教学经验,把握不好授课重点,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深刻,课堂学习效率随之下降。

(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仅重视中考涉及的课程,对于美术等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将该类课程当成副科。教师上课准备不充分,教育方式单一、呆板,仅单纯将美术课程知识传授于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绘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另外,部分教师与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也有偏差,不讲究美术课堂学习,只关注期中、期末考核,导致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受课时量的限制,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时间较短,教学内容不断被删减,导致美术课堂内容量大,课堂活动繁重,这种现状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升入理想的高中、大学,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行,美术类学科没有必要花费功夫。做作业也是机械的完成,缺乏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缺乏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家长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就要把中考文化课程学好,美术课程可学可不学。画画往往是不爱学习的孩子所干的事。家长错误的认识,无形中影响孩子对美术课的看法,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对孩子审美观的培养。总之,由于众多因素的存在,导致美术教学在大多数农村中学中,只停留在形式上,形同虚设。所谓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道路还是很曲折和漫长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不容忽视,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农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进入创造的殿堂?

二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对策

(一)学校层面要积极转变观念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领导要积极转变观念,重视美术教育教学,及时引进和更新仪器设备和教学资源,优化升级教学管理系统,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进行的同时,积极协调落实学校美术展览室的筹建工作,为师生的美术展览和欣赏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落实相关的教学和奖励政策,推动美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学校领导要改变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可有可无的局面,在众多措施,如:制定政策措施、职称评定,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要尽全力为中学美术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始终铭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企业赞助、知名校友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力所能及的改善办学条件,依据农村的条件去创造相对较好的美术教育环境,为发展中学美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要适时引进美术类教师(师范专业),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形势下,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教师。也只有配备了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后,农村的美术教育才能长足发展,才能真正的步入正轨。

(二)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与语文、英语和数学等科目相比,该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任务量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因材施教。教师应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采用活泼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带领学生到田间或山水草地处写生,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拓展其美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邹东山区,在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风光的同时,把美术学习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发现生活、赞美生活,即竭尽全力的开发和挖掘农村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也可以安排学生体验农村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通过体验田间、小河边等,拓展了教学思路。通过不断拓展思路,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农村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尽力创造空间、自由翱翔。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力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要求中学美术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那些审美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可让其尽情的发挥自我想象进行创作;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则可根据个人所爱好的那部分进行改画:可更改色调,动作等。通过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看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作品,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自然界美的探索愿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力,突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得以交流和加深,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

(三)教师的魅力

依照“为人师表,身先示范”的至理名言,教师个人要注重个人形象。工作过程中,教师服装得体,具有较强的幽默细胞。在农村中学,美术课教师往往被学生理解为时尚、幽默的、眼光犀利的。因此,美术教师时时刻刻注重个人的言行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格。最重要的一点,务必要紧跟学生的步伐,如果学生最喜欢王菲的歌,那么教师就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王菲,甚至邀请其来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善于观察和寻求美。从而使其情操得以陶冶、兴趣得以激发。

(四)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

农村美术教学要适当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缩减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是目前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为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城市相比较,在农村民俗文化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亲临现场参加,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若不能到现场观摩,也可以通过观看活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应充分彰显农村特色和利用农村大量的自然教育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应多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农村广阔的田野、山间,去挖掘和开发农村具有特色的美术资源,把美术和生活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农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突显不同于城市学生的审美个性。因而,有效进行农村美术教学与美术教师敢想、敢干、敢于开拓进取和创新息息相关的。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有效结合和渗透

例如在开设美术欣赏课时,可以适当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达到图音并茂,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主题,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美术教育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多少个艺术家,不是取决于学生是否把握了绘画的技巧和技能。而实际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造性和欣赏性的高素质人才。在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约束学生的情况表达和个性彰显,应该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需求,因地制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美术教学,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和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全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赵靖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韩昶.综合素质提升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路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74-75.

[2]张晓莉.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及改革[J].教育科学,2012(5):207-207.

[3]廖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新探[J].成功(教育),2009(10):100-100.

[4]于尔成.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3(6):122-122.

[5]张亚前.美术教育路在何方——由西部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5(7):105-106.

[6]翁华华.谈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美术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49-49.

中学教育范文7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1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与实践性,尤其是以室外为主的体育教学,在宽阔的开放空间下中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态度、动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学生往往缺乏注意力、意志、自觉性和纪律性等,其心理活动与体育德育教育不符合,没有将身体活动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地结合,在思想品德锻炼的过程中的缺乏明确的过程磨炼,出现疲劳、疼痛时使得中学生怕苦、怕累等的问题暴露出来,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在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交往,学习氛围有待加强。

1.1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体育教学方法成千上万,其教学效果与影响也不同,根据调查中学体育教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说服法、讲解法、榜样法、奖惩法等为主,对改变学生思想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方法简单、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动性,“教师中心论”思想根深蒂固,单纯说教为主的德育教育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过于突出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能动性和参与性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成为了被动体,大大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落实体育德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1.2德育教育重视不足

一方面,是学校对体育德育教育的重视不足,不合理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导致体育德育教学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强调学生体育成绩与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方式忽略了体育教师的德育工作素质,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德育工作质量,甚至部分体育教师受体质教育思想的影响,关注和强调中学生在体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落实好德育教育的方案和德育要求,造成了体育德育教育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本身存在着问题,体育技能训练的重视使得体育教师和学生无法摆正心态,如果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科学制订体育德育教育方案,这对学生的品德发展,极其不利,在真正实施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足。

1.3体育观念与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不明确。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在操作层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深究其原因与体育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学都没有受到重视,轻视体育教学的行为、观念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来说,大学工作量相对来说太大,还需要负责一些比如课间操等一些体育课外的工作,缺乏机会出去交流,很难从根本上创新教学活动。再者,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非常单一,没有和终身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忽略了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没有将能力和习惯培养放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锻炼身体的方法,导致中学生缺乏相应的健身知识技能,整体的体育教学情境和氛围与学生体育运动的真正需要不符合,大大降低了学生体育课运动的乐趣和满足。

1.4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合理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主体性发挥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生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不合理,学生的人格与个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1)体育教学手段没有创新,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符合,教师过于干涉学生的体育运动,不仅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法设计也忽略了学生的特点,甚至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取“一刀切”,没有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而是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要求,学生的个性需求与运动结合不足。(2)统一的无差异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教学改革与实际情况还存在着差距,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个体基础运动水平的差异把握不足,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表现,对于他们的努力程度、课堂表现和进步一无所知,不仅导致评价体系缺乏激励性,也不是一场公平的检验。

2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思考

2.1体育教师的德育教育观念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自己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为德育教育的实施创造坚实的基础。当教师具有宽厚的心灵,与学生保持平等、民主的沟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良好的心理形态在教学活动中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萌发出善良、崇高的情感,这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基础和保证。

2.2尊重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望强烈,在参与体育比赛时都有好胜心,这些都是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并且理解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2.3让教学环境陶冶学生品德

环境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熏陶作用,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十分重要。自然环境中的严寒、酷暑、风水日晒都是对学生意志和品质的考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可以保持运动的热情,并且积极地克服不良环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这对于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2.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涉及到很多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内容的变化渗透德育教育。比如田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不懈、保持克服困难的毅力,才能完成运动,这个过程就是锻炼学生思想意志的过程。比如球类等集体运动,需要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队友之间主动沟通协调,通过集体的力量取胜,这些都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再如队形队列教学,这时需要的不仅是集体主义精神,更要遵守纪律、听从统一的命令,个人行为的变化就可能对整个队列造成影响,所以学生在参与此类运动时,必须要听从指挥,消除个人主义。

2.5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比赛等,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且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运动,2013(16).

中学教育范文8

 

中学音乐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打基础。   我国几十年的传统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课堂完全是老师说了算。所以中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音乐老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评判一堂的音乐课是否成功,标准就是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音乐理论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还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如何从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上好音乐课有如下体会:   一、转变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其好动、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比如,在教五线谱唱名时,为了使教学更形象、更有味,我请了几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充当音符的doremisou和la,按照高矮顺序排列,接着我提问:“谁最高?”,下面的学生回答:扮演“la”的学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最高,所以这个唱名也最高。   这种教学形象、直观,加之听觉与视觉的统一,学生不但加深了对“音高”的理解,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学音乐理论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   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   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   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而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   唱歌课要让学生不觉得识谱的枯燥,先让学生完整地听、感觉歌曲的美,引起他们的兴趣,再把歌曲中的难点拿出来先唱。   三、直观现场教学法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   比如用铅笔、小树枝等制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搭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这样,既可利用单个音符卡片进行教学、提问,又可以组成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乐句,使学生通过分解和组合,能很有兴趣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节奏。   四、利用指唱方法帮助学生唱好跨度较大的音程   教师可先出示音阶挂图,用唱级进音的方法用指挥棒领学生从低向高或者从高向低,让学生记住前一个音准后,从前到后反复进行训练,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到教材中去唱乐句里的音程或者重点乐句,学生就能很快突破这一难点。和声音程可以由低到高分解用上述方法练唱。如,低音声部记住,高音声部记住,放轻声音,保持住音高,再注意倾听和声效果,以求谐和。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