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工程范例

地基工程

地基工程范文1

关键词: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

1引言

在岩溶地区内部,由于长时间受到相应作用的干扰,使得地质土层发生一定改变,随着土洞、岩溶洞的出现,导致岩土强度大幅下降。我国的岩溶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在土地中占据较大比例,如果施工区域位于该地区,容易对项目安全造成影响。为此,在施工之前需要细致勘查岩体强度、硬度,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2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概述与优势

地质勘探工作是岩土工程中的首要环节,需制定方案作为工程施工的数据支撑。对于部分规模覆盖范围较广的工程,由于涉及的地域面积过大,岩溶数量随之增加,如果在勘察过程中,不能制定出适宜的加固方法,会增加工程承担的风险。为此,施工单位不仅要重视工程开展前的勘察工作,还需要合理使用先进设备、技术手段,保证任务完成质量。当前,对岩溶开展勘察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施工人员需要依据真实的工作情况,挑选合适的方法。例如:施工区域因岩溶的存在,让地形情况变得相对复杂,若采取以往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减缓勘察进度,还会使结果与日后的施工计划出现偏差,无法为后期工作提供信息指导。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岩溶探查技术也不断进步,当前使用效果最好的便是立体勘察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不受地形约束。由于岩溶地貌起伏程度较大,内部还分布着一些石笋、石柱林等,若采取以往的勘察方法,会大幅增加工作难度。合理使用立体勘察技术,不仅能解决以上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2)获取地址信息。使用以往的地质勘察技术,只能简单了解水温特点、地下岩溶发育状况。采取立体勘察技术,不仅能获取地质信息,还能够获取日后的发育趋势、分布情况等重要信息,为提前开展地基处理工作提供信息基础。

3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确认方式

3.1确认地基承载力

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目标的角度来讲,工作中必须细致了解其能承载的程度。由于岩溶区域地质情况相对复杂,主要涉及石灰岩、黏土等物质,在确认承载能力时,一定要注重岩石地基、土层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具体确认方法如下。3.1.1岩石地基如将可熔岩作为持力层,会对后期工程施工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工程勘察人员必须得出清晰准确的数据结果。确认时,可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较为坚硬的岩石承载力取值,但如果某一区域内存在大量石灰岩,便不能再利用该方式,因为石灰岩会在承载力取值上大于坚硬岩石。此条件下,需要相应工作人员开展实地情况的调查与取值工作,并细致了解其发育状况、岩体顶板厚度、岩石完整程度等信息,并进行采集工作,通过合理取样,再根据相应文件中的内容确定承载数值。3.1.2土层地基岩溶内的黏土、粉质土壤可采用原位测试、区域试验等多种手段获取最终结果,但是,得出的数据容易发生误差。为使其更加精准,需要对土体的取样分析方法进行深层次的验证。

3.2地基的变形计算

在岩溶区域内,岩石、土壤在承载能力上都相对较弱,极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形变。在使用方法上,可以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但是,如果该区域内存在地下水,便不能使用此方法来得出最终结果。在地下水长期干扰下,会随着水位的升高,改变内部有效应力,从而改变地基自重力、附加应力,导致地基产生沉降现象。对其进行计算时,需要将应力值范围固定在100~200kPa之间。

4岩溶地基岩土地基处理原则

4.1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在拟定岩溶地基施工方案时,需将技术手段作为前提,开展大范围、专业性的验证,以保障现实中设计的效果。

(2)经济可行性。在拟定地基的施工方案内容时,需要在成本预算数值范围内,制定出最佳方案,保障其可行性。

4.2适用性

岩溶地区内部环境复杂,地基的处理方案、技术手段较多。不同的处理手段在使用条件、完成效果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为达到预期效果,相应工作人员要结合地质勘察数据,进行多次验证,保证处理方案具备一定适用性。

4.3安全性

在对岩溶区域进行处理时,必须遵守安全性原则,不仅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还要通过强化施工环节的管控,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5岩溶地基岩土地基处理措施

5.1制定施工方案

从所在地理位置、特征、深浅程度、面积等方面考察,并结合当地情况做到因地制宜,确定真实、可行的方案内容。

5.2具体分析现存问题

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时,施工过程必须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在处理岩溶区域时,由于部分地区会受到岩溶影响形成溶洞,增加工程难度,从而引发各种类型的安全事故。为此,需要具体分析已经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5.3经济安全统一

在岩溶地基处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施工安全性,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因素,并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由于我国岩溶地区面积宽广,在该地区施工时,难度与成本都要高于常规项目建设,所以,施工中必须注重成本管控,降低非成本资金的投入,节省辅助资源,保障公司效益最大化。5.4案例分析某高层住宅建筑项目周边场地较为宽阔平坦,场地内部存在一定岩溶区域,浅层区内有溶沟槽的发育表现,深层存在溶洞、暗河,整体条件相对复杂。内部溶洞分布不均匀,且基岩面起伏程度较大,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考虑到溶洞内部强大附加应力,若只靠较筏板法不能解决工程中的不均问题,必须采用复合地基方法,通过夯扩桩与冲孔桩结合,合理控制沉降问题,防止出现坍塌的情况。

5.5填垫法施工

在岩溶区域地基勘察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法提升地基稳定性,能够为日后工程打下良好基础。填垫法是在岩溶地基处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在实际工程中还被分为:充填、换填、挖填等多种方法。(1)充填法。用于露出的土洞中,不仅能让两侧围岩发挥支撑作用,还能防止岩石出现移位的情况,以此达到地基加固的效果。(2)换填法。通过挖除地基内部一定范围的软土,再填入强硬度高、压缩性低、侵蚀抵抗性高的原料,提升地基稳固程度。例如:选择块状石、片状石、混凝土等材料用于回填。该方法具有承载能力高、刚硬度大、变形量小的特点,可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工作。(3)挖填法。主要用于浅埋的土洞中,预防地下水活动将地基掏空。

5.6加固法施工

加固法作为岩溶区域地基处理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溶洞灌浆、压力注浆、强夯法等。(1)溶洞灌浆。普遍应用于多溶洞、柔弱土层中,不仅处理范围广,造价成本还相对较低。通过对各个溶洞进行填充,保障其内部处于密实状态,加强土体内部结构稳定性,切断溶洞、土层、地下水之间的联系,防止因进一步发展对地基稳固性产生干扰。(2)压力注浆法。应用于深度较大的溶洞填埋工作中,使用压浆泵将浆液注入到土层内部,利用填充、挤密的方法去除内部存在的水、空气,在填充物硬化后,形成全新的坚硬岩体,以此来优化地基的稳定性、抗渗漏性等(见图1)。(3)强夯法。主要应用于覆盖类型的岩溶地带内部,用以处理面积较大的土洞、塌陷区域。使用重锤在高空自由下落冲击土地,使其能够迅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值(如图2所示)。

5.7跨越法施工

跨越法在岩溶区域的地基处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板跨、梁跨、拱跨等方法。(1)板跨方法。主要应用在深度大、直径小、不方便进入的岩溶地基施工中。在现实工作中,施工人员需要考虑建筑整体性质、地基承受能力等因素,挑选出适宜使用的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用于封顶、加固工作,有效提升整体稳定性。(2)梁跨法。应用于埋藏深度大、处于地基持力层的土洞,在解决时可以选择使用梁跨土洞、塌陷区域的形式加固地基,从而提升整体稳固程度。(3)拱跨法。应用在溶洞深度大、直径宽、形状复杂、有水流的岩溶地基处理中,尤其是工程中的边墙、堑式挡墙。

5.8桩基法施工

采用桩基法开展地基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冲孔灌注桩、钻孔桩、预应力管桩等方法。(1)冲孔灌注桩方法。主要应用在地基下方的多层溶洞,适用于面积较小、顶板薄弱的地基中。施工前,需要先在桩位安置超前钻,并用该设备探查洞中的真实情况,使用冲击钻设备进入到设计位置。(2)钻孔桩方法。大多应用在地下存在孤石、有夹层但表面凹凸不平的状况中。合理使用钻孔桩,能轻易穿过石块、夹层等物质的阻挡,确保嵌岩的效果优秀。但该方法不适用于裂缝、溶沟较多的岩石,极容易出现倾斜、卡钻的情况。(3)预应力管桩。通常被应用于施工范围内存在土洞、地下河、淤泥的情况,预制桩不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在特殊环境难以保证成桩质量。

6结语

综上所述,对岩溶地区进行勘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项目竣工质量。通过分析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优势、确认方式,为日后地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撑。通过阐述岩溶地基岩土地基处理措施,为施工人员面对不同情况时提供适宜的方法,全面保障地基稳定。

参考文献:

[1]熊耀邦.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20(1):291.

[2]张道玲.岩溶地质特征下的溶洞地基处治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64-167.

[3]李国胜.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探讨[J].建筑结构,2020,50(3):119-128.

地基工程范文2

关键词:岩溶地基;工程勘察;地基处理;质量管理

岩溶发育带,由于岩溶作用土地结构的情况会发生较大程度改变,通常会形成一些尺寸不一的土洞,而且会形成岩溶洞,这会影响岩体的实际强度,在这种地质环境下进行建筑工程建设,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也会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对岩土的勘察,认识到岩土勘察工作对于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影响,加强对勘察和地基处理的研究,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1贵州岩溶概况

我国贵州地区岩溶分布十分广泛,在岩溶作用下,将会形成暗河、溶洞等不同类型的空洞,这些空洞会岩土的完整性造成破坏,导致岩土强度被削弱,地面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出现破裂、变形,对建筑的稳定性以及应用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此外,空洞的存在会对地基整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导致建筑物在应用过程中发生连续倒塌,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伤亡。可见,做好岩溶地区地质勘察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意义重大,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工作人员要全面、准确掌握岩溶地区的具体发育情况、洞穴的具体规模大小、洞穴延伸方向等[1]。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钻探、物探等不同方式勘察岩溶洞穴、地下水,完成对地下场地岩溶洞穴情况的合理评估,对岩溶洞穴的发生阶段能够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识,能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更加合理的指导,更好的规避掉岩溶发育段,如果因为工程,以及岩溶地区的具体情况影响,工程无法规避掉岩溶地段,具体施工时,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岩溶地基进行合理处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达到工程建设的预期。

2勘察岩溶地基的具体情况

勘察岩溶过程中,为了确保岩溶勘察效率以及质量,在具体勘察工作开展前,要对勘察的目的与要求各项内容加以明确,明确勘察期间采用的方面,确保最终勘察结果的合理性。

2.1勘察目的与要求

在勘察岩溶地基期间,为了保证最终勘察结果的质量,提升勘察效率,对勘察目的和要求进行明确。通过合理的勘察方式,掌握岩溶地基的具体岩溶发育情况、空间分布、形态、规模等,完成对地基稳定性的合理评估,从而为岩土工程后续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2.2勘察方法及要点

现阶段,勘察岩溶地基的方法种类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种类有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等。在勘察作业期间,应在具体勘察目标进行明确的基础上,掌握勘察作业中采用的不同的方法,与岩土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结合,完成相应的勘察,确保最终勘察结果准确。在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期间,应当加强对岩溶形态、地形地貌、烟筒地下水等各项内容的勘察,保证各项勘察内容准确无误,特别是要对岩溶形成的原因,具体填充情况、分布规律等各项内容进行明确,准确掌握岩溶形态间的相互联系,及组合规律。进行钻探勘察时,要保证勘察点布置的合理性,适当加大勘察点目的,保证勘察作业的顺利进行[2]。例如,地下水活动频繁、地面坍塌、地下水小时地段等。此外,钻探点的具体深度要可以满足岩土工程在实际勘察上的需求,例如,存在对地基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溶洞,钻探空应当从溶洞中穿越,或者深度到岩基3~5m,如果岩土工程的重要级别较高,要适当加深地基。岩溶地基勘察过程中常用的物探法有地质雷达、重力勘探等,在具体勘察作业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取更加理想的勘察效果,要对不同勘察方法的在实际作业期间适合的应用条件进行分析,找到一个理想的物探法。例如,地质雷达天然发射率在80~120MHz,穿透范围5~9m,通过对该勘探方法进行应用,能够完成对溶洞、石灰岩等不同结构的识别。此外,针对建筑要求相对较高的岩石工程来说,要对岩溶地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测试,通过试验的方式对压水和抽水方式,更加准确的掌握可溶性单层在具体应用时的单位吸水量,以及相应的渗透性。同时,为了对地面的坍塌情况进行预测,充分掌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具体关联情况,要对水位、水质、流水等各项内容进行长期观察。

3处理岩溶地基的原则和方法

3.1处理原则

地基评定若无法满足在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地基进行适当处理。一般来说,地基稳定性会对岩溶洞隙产生一定影响,在实际作业时,工作人员要对查明其位置、深度、规模,再综合分析岩面的稳定性,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针对洞口较小的洞隙,应当利用填塞、镶补等手段,完成相应的处理。(2)洞口较大东西,在实际处理时,最好采用板、梁、拱等结构完成相应的跨越。需要注意的是,跨越结构应当具有一个稳固的支撑面[3]。(3)如果岩土围岩不稳定,并且遭受到了风化,存在裂隙破碎,在处理时,可以利用灌浆加固方式进行处理。(4)对于规模较小的缝隙,利用洞底支撑,或者对柱距进行调整,完成相应的处理。一般来说,针对会对地基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土洞,应当防止地表水深入到土层中,阻止土洞继续发育,在地质环境较好的区域,可以利用改道或截留等措施完成对地下水的处理,避免土洞持续发育。如果无法利用改道或截留方式处理地下水,可与通过桩基方式对土洞的发展情况加以阻止,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3.2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处理岩溶地基应当充分结合水文地质,依据岩土覆盖的土质、厚度、稳定性等各项因素。具体处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如下:(1)钻孔灌浆法钻孔,然后向孔内灌入适量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在基地洞隙进行深埋处理。(2)开挖换算法针对空口规模不大,基底下潜部位岩溶洞穴,在实际处理时,应先挖除洞内软填充物,再进行碎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3)强化上部结构法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柱距和基础尺寸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4处理岩溶地基的质量管理

处理岩溶地基是一项隐蔽工程,具体施工期间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处理期间出现了质量问题,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失,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进行管理,保证工的最终质量可以满足工程的具体要求。在处理岩溶地基前,要针对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施工该方案,施工期间,要依据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完成相应的质量监督工作,实现对岩溶地基的高质量处理。针对具体施工中有可能会的突发性问题,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针对安全隐患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相应的工作负责人要及时跟进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要避免出现欠挖、超挖等不良情况。

5结束语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内容,其对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拟建工程主体,以及地基基层的具体情况,通过合理分析,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提供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学娟.岩土工程勘察在岩溶地区的注意事项[J].建材与装饰,2018(24):210~211.

[2]梁振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2):108.

地基工程范文3

地基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岩土工程的质量安全,在岩土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通过开展地质勘测,明确工程区域的土体结构,以便于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避免后期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威胁岩土工程的安全。岩溶地貌在我国多地均有分布,可溶性岩石受流水冲击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冲蚀、孔洞和沟壑,岩土的承重能力较弱。在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周密的勘察和处理工作,确保岩土工程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

前言

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是建筑单位施工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更需要施工单位进行重点关注,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的安全性,维护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商业形象。文章首先对岩溶地基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进行了介绍,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概述岩溶地基处理原则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岩溶地区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说明。

1岩溶地基下的岩土工程勘察

地质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后期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具体开展施工作业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岩土工程来说,由于占地面积大,因此工程覆盖的岩溶面积也会相应增加,如果不能通过勘察找出地基加固处理的可行性对策,往往会导致岩土工程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并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勘察工作保质保量的进行。目前来说,较为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主要有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需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具体选择。例如,考虑到岩溶地区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勘察,一方面是勘察工作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工期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是勘察结果的进度不足,也不能为后期地基处理和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指导。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得到了与时俱进的优化,目前来说应用效果较好的是立体勘察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勘察过程中不会受地形影响。岩溶地貌中,由于岩面起伏较大,加上石笋、石柱林立分布,给传统的地质勘察造成很大困难。而立体勘察技术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勘察的效率。(2)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地质信息。传统的地质勘察,往往只能获取地下岩溶发育情况、水文特点等基本信息。而借助于立体勘察技术,除了获取基本的地质信息外,还能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岩溶地质的发育趋势、分布规律,从而为提前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2岩溶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受岩溶地区地形地貌以及地质结构复杂的影响,在具体选择岩溶地基处理方法时,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地基处理的效果,需要结合工程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遵循一定的地基处理原则。第一,对于洞口面积不大、深度在1m以内的溶洞,主要以填塞、跨盖等处理方式为主;第二,对于洞口面积较大,或是深度较深的溶洞,应当在洞口表面加盖一层梁、板结构,作为洞口支撑面;第三,对于溶洞周边岩体破碎或存在明显裂隙的岩体,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可以使用混凝土灌浆方式,修补破碎的缝隙和孔洞;第四,对于流水侵蚀较为严重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要充分考虑地下渗水对地基稳定性所造成的影响。可以采取地下截流或河道改道的方式,避免地下水对地基造成侵蚀影响。

3岩溶地基的地基处理措施

3.1冲孔灌注桩施工

该种地基处理措施主要适用于具有多层溶洞的岩土工程中。首先,根据岩土工程的施工需要,合理确定钻孔的位置,随后利用钻井进行钻孔;其次,将钻孔内的碎石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配置好的泥浆灌入到钻孔内;最后,观察钻孔是否存在泥浆渗漏现象,如果有,则向孔内回填粘土,达到堵漏的效果。重复上述工作,直至所有钻孔全部施工结束。利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处理岩溶地基的优势在于施工方便,成本较低,不需要大型的作业设备,对于地形复杂的岩溶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3.2挖空桩施工

由于岩溶地基往往伴随暗河或较高的地下水位,因此开挖地基过程中需要抽取地下水。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施工成本,可以采取分散施工的形式,将岩土工程地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开挖5个左右的桩孔,然后以桩孔为基点,进行抽水作业。待达到灌注条件后,向桩孔中灌注混凝土,一方面能够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渗透。

3.3加固法

该法通常包括溶洞灌浆、压力注浆法、顶柱法、强夯法、挤密法、浆砌法等。溶洞灌浆主要针对众多的小型设备基础及辅助用房下的浅层多溶洞及软弱土,处理范围广,但造价低。其加固机理主要是使溶洞填充密实,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稳定体,其次尽量切断溶洞与土层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防止溶洞的发展危害建筑物的安全。由于场地溶洞多为软塑状黏性土或夹有砂砾充填,存在严重漏水现象,有的则与上部土洞相通,为了保证加固效果,采用联合灌浆方法,对洞内无充填物则不进行旋喷洗孔。高压旋喷清水及注浆是为了保证灌注水泥混合浆液前溶洞内浆液的稳定,也保证了加固处理后形成的灌浆体性质均匀稳定,不存在软弱“灶”,并使溶洞没有继续发育的条件及空间。施工中应注意地层情况,准确控制及处理溶洞的规模、深度、范围及充填情况。

3.4填垫法

该法可分为充填法、换填法、挖填法、垫褥法等几类。充填法适用于裸露岩溶土洞,其上部附加荷载不大的情况;换填法适用于充填法中充填物物理力学性质不好的情况(洞中原先充填物全部用块石、片石、砂、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换填);挖填法适用于在浅埋的岩溶土洞上建设轻型建筑物,并且要估计到地下水活动再度掏空的可能性;垫褥法适用于有岩溶洞、隙、沟、槽、石芽等岩溶凸出物。

4岩溶地基处理的质量监管

岩溶地基施工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加上岩溶地貌本身环境较为特殊,因此做好岩溶地基处理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极为必要。从施工单位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质量监管工作:第一,要结合岩溶地基处理工作规程,制定详细和合理的质量监管条例,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切实履行好岗位责任,保证地基处理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第二,要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由于地基处理属于地下施工,因此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为了尽可能降低这些不可控因素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需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第三,要实施地基处理质量评价机制。在地基处理过程中,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评价,对于评价不合格的要进行整改,及时消除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地基质量。

5结束语

在岩溶地区进行岩土工程施工时,必须要进行地质勘察,以明确该区域的地质情况,从而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保证岩土工程的整体安全。同时,也要重视地基处理工作,根据具体的岩溶发育情况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措施,消除地基处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确保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袁俊军,周志华.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111-113.

[2]丁坚平,高均昭,周丕康,等.岩溶地区不整合地层系统地基评价———以贵州省天柱碳酸钡工程场地为例[C].“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2015:430-434.

地基工程范文4

关键词: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

1引言

在岩溶地区内部,由于长时间受到相应作用的干扰,使得地质土层发生一定改变,随着土洞、岩溶洞的出现,导致岩土强度大幅下降。我国的岩溶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在土地中占据较大比例,如果施工区域位于该地区,容易对项目安全造成影响。为此,在施工之前需要细致勘查岩体强度、硬度,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

2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概述与优势

地质勘探工作是岩土工程中的首要环节,需制定方案作为工程施工的数据支撑。对于部分规模覆盖范围较广的工程,由于涉及的地域面积过大,岩溶数量随之增加,如果在勘察过程中,不能制定出适宜的加固方法,会增加工程承担的风险。为此,施工单位不仅要重视工程开展前的勘察工作,还需要合理使用先进设备、技术手段,保证任务完成质量。当前,对岩溶开展勘察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施工人员需要依据真实的工作情况,挑选合适的方法。例如:施工区域因岩溶的存在,让地形情况变得相对复杂,若采取以往的人工操作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减缓勘察进度,还会使结果与日后的施工计划出现偏差,无法为后期工作提供信息指导。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岩溶探查技术也不断进步,当前使用效果最好的便是立体勘察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不受地形约束。由于岩溶地貌起伏程度较大,内部还分布着一些石笋、石柱林等,若采取以往的勘察方法,会大幅增加工作难度。合理使用立体勘察技术,不仅能解决以上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2)获取地址信息。使用以往的地质勘察技术,只能简单了解水温特点、地下岩溶发育状况。采取立体勘察技术,不仅能获取地质信息,还能够获取日后的发育趋势、分布情况等重要信息,为提前开展地基处理工作提供信息基础。

3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确认方式

3.1确认地基承载力。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目标的角度来讲,工作中必须细致了解其能承载的程度。由于岩溶区域地质情况相对复杂,主要涉及石灰岩、黏土等物质,在确认承载能力时,一定要注重岩石地基、土层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具体确认方法如下。

3.1.1岩石地基,如将可熔岩作为持力层,会对后期工程施工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工程勘察人员必须得出清晰准确的数据结果。确认时,可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较为坚硬的岩石承载力取值,但如果某一区域内存在大量石灰岩,便不能再利用该方式,因为石灰岩会在承载力取值上大于坚硬岩石。此条件下,需要相应工作人员开展实地情况的调查与取值工作,并细致了解其发育状况、岩体顶板厚度、岩石完整程度等信息,并进行采集工作,通过合理取样,再根据相应文件中的内容确定承载数值。

3.1.2土层地基,岩溶内的黏土、粉质土壤可采用原位测试、区域试验等多种手段获取最终结果,但是,得出的数据容易发生误差。为使其更加精准,需要对土体的取样分析方法进行深层次的验证。

3.2地基的变形计算。在岩溶区域内,岩石、土壤在承载能力上都相对较弱,极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形变。在使用方法上,可以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但是,如果该区域内存在地下水,便不能使用此方法来得出最终结果。在地下水长期干扰下,会随着水位的升高,改变内部有效应力,从而改变地基自重力、附加应力,导致地基产生沉降现象。对其进行计算时,需要将应力值范围固定在100~200kPa之间。

4岩溶地基岩土地基处理原则

4.1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在拟定岩溶地基施工方案时,需将技术手段作为前提,开展大范围、专业性的验证,以保障现实中设计的效果。

(2)经济可行性。在拟定地基的施工方案内容时,需要在成本预算数值范围内,制定出最佳方案,保障其可行性。

4.2适用性。岩溶地区内部环境复杂,地基的处理方案、技术手段较多。不同的处理手段在使用条件、完成效果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为达到预期效果,相应工作人员要结合地质勘察数据,进行多次验证,保证处理方案具备一定适用性。

4.3安全性。在对岩溶区域进行处理时,必须遵守安全性原则,不仅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还要通过强化施工环节的管控,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5岩溶地基岩土地基处理措施

5.1制定施工方案。从所在地理位置、特征、深浅程度、面积等方面考察,并结合当地情况做到因地制宜,确定真实、可行的方案内容。

5.2具体分析现存问题。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时,施工过程必须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在处理岩溶区域时,由于部分地区会受到岩溶影响形成溶洞,增加工程难度,从而引发各种类型的安全事故。为此,需要具体分析已经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5.3经济安全统一。在岩溶地基处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施工安全性,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因素,并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由于我国岩溶地区面积宽广,在该地区施工时,难度与成本都要高于常规项目建设,所以,施工中必须注重成本管控,降低非成本资金的投入,节省辅助资源,保障公司效益最大化。

5.4案例分析。某高层住宅建筑项目周边场地较为宽阔平坦,场地内部存在一定岩溶区域,浅层区内有溶沟槽的发育表现,深层存在溶洞、暗河,整体条件相对复杂。内部溶洞分布不均匀,且基岩面起伏程度较大,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考虑到溶洞内部强大附加应力,若只靠较筏板法不能解决工程中的不均问题,必须采用复合地基方法,通过夯扩桩与冲孔桩结合,合理控制沉降问题,防止出现坍塌的情况。

5.5填垫法施工。在岩溶区域地基勘察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法提升地基稳定性,能够为日后工程打下良好基础。填垫法是在岩溶地基处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在实际工程中还被分为:充填、换填、挖填等多种方法。

(1)充填法。用于露出的土洞中,不仅能让两侧围岩发挥支撑作用,还能防止岩石出现移位的情况,以此达到地基加固的效果。

(2)换填法。通过挖除地基内部一定范围的软土,再填入强硬度高、压缩性低、侵蚀抵抗性高的原料,提升地基稳固程度。例如:选择块状石、片状石、混凝土等材料用于回填。该方法具有承载能力高、刚硬度大、变形量小的特点,可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工作。

(3)挖填法。主要用于浅埋的土洞中,预防地下水活动将地基掏空。

5.6加固法施工。加固法作为岩溶区域地基处理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溶洞灌浆、压力注浆、强夯法等。

(1)溶洞灌浆。普遍应用于多溶洞、柔弱土层中,不仅处理范围广,造价成本还相对较低。通过对各个溶洞进行填充,保障其内部处于密实状态,加强土体内部结构稳定性,切断溶洞、土层、地下水之间的联系,防止因进一步发展对地基稳固性产生干扰。

(2)压力注浆法。应用于深度较大的溶洞填埋工作中,使用压浆泵将浆液注入到土层内部,利用填充、挤密的方法去除内部存在的水、空气,在填充物硬化后,形成全新的坚硬岩体,以此来优化地基的稳定性、抗渗漏性等(见图1)。

(3)强夯法。主要应用于覆盖类型的岩溶地带内部,用以处理面积较大的土洞、塌陷区域。使用重锤在高空自由下落冲击土地,使其能够迅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值(如图2所示)。

5.7跨越法施工。跨越法在岩溶区域的地基处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板跨、梁跨、拱跨等方法。

(1)板跨方法。主要应用在深度大、直径小、不方便进入的岩溶地基施工中。在现实工作中,施工人员需要考虑建筑整体性质、地基承受能力等因素,挑选出适宜使用的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用于封顶、加固工作,有效提升整体稳定性。

(2)梁跨法。应用于埋藏深度大、处于地基持力层的土洞,在解决时可以选择使用梁跨土洞、塌陷区域的形式加固地基,从而提升整体稳固程度。

(3)拱跨法。应用在溶洞深度大、直径宽、形状复杂、有水流的岩溶地基处理中,尤其是工程中的边墙、堑式挡墙。

5.8桩基法施工。采用桩基法开展地基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冲孔灌注桩、钻孔桩、预应力管桩等方法。

(1)冲孔灌注桩方法。主要应用在地基下方的多层溶洞,适用于面积较小、顶板薄弱的地基中。施工前,需要先在桩位安置超前钻,并用该设备探查洞中的真实情况,使用冲击钻设备进入到设计位置。

(2)钻孔桩方法。大多应用在地下存在孤石、有夹层但表面凹凸不平的状况中。合理使用钻孔桩,能轻易穿过石块、夹层等物质的阻挡,确保嵌岩的效果优秀。但该方法不适用于裂缝、溶沟较多的岩石,极容易出现倾斜、卡钻的情况。

(3)预应力管桩。通常被应用于施工范围内存在土洞、地下河、淤泥的情况,预制桩不会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但在特殊环境难以保证成桩质量。

6结语

综上所述,对岩溶地区进行勘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项目竣工质量。通过分析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优势、确认方式,为日后地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撑。通过阐述岩溶地基岩土地基处理措施,为施工人员面对不同情况时提供适宜的方法,全面保障地基稳定。

参考文献:

[1]熊耀邦.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20(1):291.

[2]张道玲.岩溶地质特征下的溶洞地基处治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164-167.

[3]李国胜.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探讨[J].建筑结构,2020,50(3):119-128.

地基工程范文5

公路分布范围广泛,为带状结构体、承受着动静两种荷载作用,其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对地基有较高的要求。公路由于线性等技术要求,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软土地质地区,对软基处理不当,路基容易产生剪切变形,引起沉降过大,导致路堤失稳,路面开裂;桥台与路基沉降不同步,产生错台引起桥头跳车;路的中心沉降过大,引发涵管弯曲、路基路面横坡变小等问题。因此,从高标准、高质量的使用要求出发,合理、可行地处理好软土地基,已成为公路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软土地基处治方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较多,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归纳和分类,本文从加固机理、施工工艺、所用材料方面将目前公路工程中常采用的一些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如下。

2.1置换法

该法也称做换填法,首先挖除基础下部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然后分层换填强度和模量相对较高的灰土、碎石、砂等材料,并充分压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度,最终形成一个较好的持力结构层,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和减少路基变形的目的。换填法处理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但也不应小于0.5m,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

2.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是对原始地基,或者在地基中设置有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排水体,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或其他竖向荷载作用加压,排出土体孔隙水,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对于排水固结法,土体的密度与预压荷载的大小以及时间紧密相关。若不考虑预压周期,土体密度只决定于预压荷载的大小。

2.2.1真空预压法

该方法是以大气压力做为预压荷载,在拟处理场地表面铺设厚度均匀的砂垫层,上覆一层不透气的密封薄膜,通过真空抽气装置,在密封膜内产生一定真空度,在内外压力差作用下,土体产生负的空隙水压力,从而达到土体固结。

2.2.2堆载预压方法

堆载预压是使用砂石、素土或者其它重物为荷载,对地基加载,排出土体孔隙水,达到土体固结的目的。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取决于上部堆积荷载的大小。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的加固原理不同,前者通常将荷载一次加到最大值,而土体却不产生增量剪应力,故不需考虑地基产生剪切破坏。后者必须考虑加载时增量剪应力对土体的影响,控制加载速率,采用分级加载。

2.2.3深层密实法

深层密实是指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等方法,对松软地基土进行振密和挤密。(1)强夯法。强夯法顾名可理解为动力压实法或者动力固结法,通常以几十吨的重锤,从6—40m落距的高处自由落下,将土体夯击密实。该法适用于处理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碎石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土质地基,能够改善砂土抗振动液化的能力、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土体压缩性、消除土的湿陷性。(2)复合地基法。复合地基法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桩体(增强结构体),桩和土体共同承担荷载,并使地基具有置换法和密实法后形成的效应。通常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一般为3%—25%,其中碎石桩的面积置换率可以达到40%。公路工程中常采用的状体有碎石桩、石灰桩、土桩、水泥搅拌桩、其他刚性桩(PHC管桩、CFG桩、PCC管桩、素混凝土桩等)等。高速公路工程中,深度20m以内的软土处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得到了大量应用;深度超过20m的深厚软土地基处理多采用刚性桩进行处理。

2.2.4加筋法

加筋法常见主要有两种:一是土工织物法,二是加筋土法。其中土工织物法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的公路工程中,并已广泛用于软基处理、边坡稳定、结构支护、道路翻浆防治、路基路面综合排水及沥青路面裂缝处理等诸多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

2.2.5胶结法

胶结法是将水泥、水泥砂浆、石灰或其他具有充填性、胶结性特点的材料,渗入或者注入到各种介质之间的裂缝和孔隙之中,形成加固体,提高地基的强度与抗渗性。胶结法主要包括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搅拌法。

2.2.6其他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还可使用抛石挤淤法、反压护道法、冻结法、烧结法等方法。

3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选用

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均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条件,公路工程中,应根据公路等级、技术要求、建设周期、经济分析综合考虑来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根据工程经验,总结了如下不同软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

4结语

地基工程范文6

地基处理是工程技术措施中的一项,一般用于对支撑物建筑地质的承受能力和抗渗能力进行改善。它的处理方法大多分为两种:岩土加固措施和基础工程措施,对于在工程中不改变地基的一般采用基础工程措施,而需要加固地基和岩石来改变工程性质的一般采用岩土加固措施。地基处理技术和建筑物的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地基技术的处理不当很容易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严格的对地基进行处理,并且需要做好验收工作,充分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2基处理技术的方法

2.1旋喷桩处理方法

首先需要对桩区域场地进行全面的清洁,并且挖好排浆沟、检查好高压浆、旋喷钻井、泥浆泵等主要设备,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还需要检查测量仪器、计量设备、测量仪器,以免施工时出现故障;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方面的培训;检查好水泥的合格证,查看是否合格;对厂家的材料、数量和规格进行抽样检验,待合格够再运往施工现场。在施工前时,对施工的图纸进行严格的对照,对各个桩位的位置用醒目的方式的进行标示,出现的平面误差不得大于50厘米,并由质检员对其进行改良,一直改良至监理工程师认可为止,并由监理工程师对其进度计划进行合理的改编。在施工前段时间对各个机具进行逐一的检查,例如:钻机螺丝是否有松动、变速箱和减速箱的完好度、卷扬机的制动装置是否能用、传动机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转、旋喷注浆管是否清洗干净及螺丝是否完好、高压泵内是否残有残渣、各类密封圈是否完好等等,在检查好并确认完毕之后对钻杆的长度进行衡量和标记,以此来方便把握钻杆的深度。在钻孔完成之后,将喷射注浆管插入孔底,以此来进行由下往上的喷灌,再喷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来对照参数,控制喷灌的速度、风速、流量和压力。第一次喷灌完成后发现没有达到目标,应当进行第二次的喷灌,直到达到标准。达到标准后拔出注浆管,并对其进行清洗,然后对下一个钻孔进行作业。

2.2强夯法

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就是旋喷桩。当然也包括其他许多的处理方法,例如:强夯法,适用强夯法的地基多为地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杂填土、素填土、碎石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强夯法比较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流塑性土,这两种土质在变性控制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不高,因此,强夯法更适合。强夯法主要是对土质的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进行改变,使其强度得到提高,减少其压缩性,从而使得土质的质量得到提高。柱锤冲扩桩法一般适用的地基土质为黄土、素填土、粉土、杂填土等等,其是利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来进行确定其是否适用。综合比较法是在确定了地基处理技术后,与其他的方法进行对比,观看哪种方法更加适合,在选择方案的时候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与桥梁整套模具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3结束语

地基工程范文7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基础;基础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察设计工作对岩土工程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岩土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地基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想保证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应该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和地基基础设计工作。尽管在勘察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任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我国岩土工程的顺利施工。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概述

地质勘查对于土木工程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也就是分析土木工程所建设区域的地质情况,同时对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进行预估,防止岩土工程在地质灾害中受到影响。对岩土工程中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测的主要工作是分析研究岩石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到岩土在该地质区域内的性质,然后再根据此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必须严格要求相关的勘察技术人员,对勘察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有关勘察的手段和技巧,对施工处的地质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

2岩土工程以及地基基础勘查的重要性

不论是岩土工程还是其他工程的施工,都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地质勘查工作。同时,地基质量的好坏也和建筑质量存有莫大的关系,如果在工程施工中忽略了这些工作以及要点,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在地质勘查工作和地基基础设计工作中需要将工程地质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进来,勘察时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流程以及科学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的问题并解决。另外,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仔细地对岩土的成分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渗透性以及流变性,并做出相关的建设评价。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难点

3.1受力较为复杂

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要知道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掌握勘测地区的岩土情况,尽管这项工作很艰辛,但相关人员也应该继续努力。在勘测过程中,刚开始还不了解岩土的一些内在状况,勉强利用勘察到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推测,从而间接了解到岩土层的结构特点,但是这样使受力情况的分析难度大大提高了。岩土结构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而且又受到其他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就变得更加的复杂。所以在对岩土进行勘察工作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要求并不低,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行,以至于影响到勘察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复杂的受力情况是其中需要进行突破的一个重点难点。

3.2流程数量较多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并不是单一的工作,在其中还包含了多个其他项目,而且工作的步骤也极为繁琐。如此多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增加了勘察工作的难度,其难度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繁琐复杂的流程需要更多的监管,但同时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使其质量得不到保证。第二,导致勘察的时间变得紧张,进而干扰到了整体进展。第三,大量的数据分析也减缓了工程的进度。

3.3限制因素较多

勘察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要清楚地知道它并不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还涉及一些其他的影响,比如带来的经济上的效益、安全性能的测试等,把勘察工作把握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好一切准备,预防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变故而不知道如何解决,同时还应该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的提高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勘察工作难度提高的原因。

3.4抗震要求较高

岩土工程同其他的建筑工程有很大的条件限制,而且岩土工程的施工条件也更加严峻,要求也更加严格所以在进行岩土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的时候,要提高对抗震的要求。要做好有关抗震的工作,就应该在勘察的时候认真分析岩层能否达到抗震的要求,在选择方案的时候也要把抗震的标准考虑进去。在面对一些地质情况不太乐观的地区时,还要考虑地下水和溶洞的影响。要做好这些处理,前期的勘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4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地基基础设计分析

4.1载荷组合与抗力限值的规定

第一,先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仔细的了解,进而深入分析基础底面,得出埋藏的深浅度,并且确定单桩承载力桩数,承台底面的载荷应该按照抗力的限值和有关的荷载组合标准进行研究,保证载荷的系数为1.0则说明为正常状态。第二,变形沉降计算。基础底面在对荷载的极限能力进行计算分析之后还需要对准永久性进行分析。第三,基础承台高度计算。对钢筋以及其他材料的强度进行统计分析,要知道处于最上方的结构的荷载力以及基底反力都应该按照承载力的极限状态进行荷载效应的组合分析。当对地基的裂缝的宽度进行计算的时候,也需要按照正常的极限状态以及荷载标准以及相关系数进行技术。

4.2岩土勘查报告中的载荷预估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荷载预估分析表示,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当中,从地面开始计算,如果上升一层,荷载就为12~15kN/m2;如果是在地面以下的话,每一层的荷载则为20kN/m2,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基础的自重需要另行计算。在不同的框架中荷载能力是不同的,在多层框架中时,地面以上的每一层的荷载都在10~12kN/m2。而多层砌体结构的建筑承重则为线性载荷,一般来说载荷都比较大,主要在30~35kN/m2。

4.3钻孔灌注桩的压浆分析

在钻孔灌注桩工作中应该做好压浆工作,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的质量以及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建筑的承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注桩来说,桩身中应用到砼的强度一定要达到使用的标准,另外,在预埋桩的桩身中也可以安装导管,用来传送水泥砂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砂浆和虚土之间的密实性,而且还应该沿着桩身做抬升处理,直至到地面,这样也就提高了桩的承载力。后压浆技术是能够提高桩的承载力的另一种方式,同时还有较好的经济效果以及降低桩的沉降。后压浆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预留的桩身进行质量检测,从而进一步保证工程的质量。

5结束语

通过对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和地基基础设计的分析与深入探讨可知,只有先做好岩土工程的地质勘查工作才能保证地基基础设计工作能够有效地完成,同时,地基基础设计工作作为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其能够按质按量地完成,岩土工程的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和地基基础设计工作,需要不断地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具有丰富的经验,确保所提交的勘察报告准确有效,从而促进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文贵,袁青松,胡卫东.临坡矩形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上限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3(11):86-94.

[2]石中平.垂直均布荷载矩形基础地基任意点附加应力系数公式推导[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2):244-256.

[3]徐祥,戴自航.框架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11(2):46-53.

[4]李龙,刘薇.岩土工程勘察在地基基础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130.

地基工程范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基础设计;应用

好的建筑,离不开好的根基,地基是一项工程的源头与根本,若想要工程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与高度,就必须保证地基的稳固与合理[1]。只有做好了最基础性的工作,才有可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质量不受非议,人们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而打好基础的前提便是进行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为地基的建设提供完整的参数,根据不同的勘察数据,制定出不同的地基设计方案,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基础设计结合起来,更好地将勘察的结果应用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1.1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之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建设施工以前,要选择合适的勘察单位,对工程建设附近的土质、地形等进行合理的分析、检查[2-3]。在进行地质勘察之前,工程施工单位与设计工程建设的单位必须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下达进行地质勘察的命令,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与实施计划,对前期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将勘察的结果落到实处,进行收集与整理,制定出勘察大纲。对工程建设施工地点勘察以前,首先要细致了解建设用地附近的各种地质情况、土层的结构、地下岩层、水质等分布情况,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在不同的地质作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不良情况及现象,并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选择出适合当地的勘察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勘察方案,为以后勘察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利的支持。

1.2充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的真实与准确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工作内容复杂、勘察程序繁多,但是时间却很有限。所以,进行勘察工作最基本的前提与原则便是保证所收集到数据的有效与准确,只有有效真实的数据支持,才能更好地为勘察工作提供保证,避免因误判所带来的不良的后果。在进行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地划分不同地域的地层,根据其湿度及颜色等,通过不同地域的勘察记录出不同的结果,为勘察资料的整理和记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在勘察过程中,如果有多个钻机同时工作的时候,应该选择合适的几个钻孔统一记录,避免数据统计出现不真实、不统一的不利情况,为更好地整理资料提供保证[4]。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地质勘察的时候就不能忽视地下水位的高低。要充分了解当地周围影响地下水开采的各种因素,将钻孔的水位回测与地下水的观测结合起来,为更好地进行数据收集提供有利的支持。

2地基基础设计的应用

一项好的工程,其地基的建设就必须要结合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选择施工材料与方法。要充分利用地质勘察的资料,结合实际,在不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开展适当的工程建设,规划工程的结构,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地基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抗震的效果

在我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对地基抗震效果的曲解。波速值及工程地基的类型,会随着对地基建设的处理而发生变化,同时随之变化的还有施工现场的类别。然而,在进行勘察时,往往会因为工作人员的知识及技术水平的限制,而随意估计施工现场的波速,会对整个工程的造价产生错误的分析与判断,对工程的抗震效果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地基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专业的知识、数据的支持作出理性判断,拿出真正适用于施工现场的建造方案,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不受影响。

2.2合理确定复合的人工地基的各项基本系数

我国有关的地基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建设时,其承载力的底面宽度系数为零,埋藏的深度系数为一。然而,在特殊的地区,特殊土质的作用下,在对基础地基进行处理后,其地基的承载程度却不能够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还会低于该地区原有土质的承载能力,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方法,制定适用的方案,为打造更好的工程质量而奠定基础。

2.3因地制宜选择适用于工程建设的地基形式

在地基建造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项可能影响地基质量乃至整个工程质量的因素,由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土质,甚至气候的不同都将直接作用于工程的建设。因此,在建造的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选择自己熟悉的方法与材料,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于施工当地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选择适用于施工现场的建筑结构。在现今社会中,往往会有很多的不良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采用不合理的手段与方法,对工程建设偷工减料,建造豆腐渣工程,以此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要想建造出质量合格的好的工程,就一定要杜绝此种情况,以更好的品质赢得更多的市场,采用合法的手段赚得更多的利益。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随之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岩土勘察与地基的基本建设已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充分做好前期的勘察工作,为后续的地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与保障,才能够打造出更好、质量更高的不同类型的根基,为进一步的工程建设事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龙佰维.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228-229.

[2]任启磊.基础地质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8(3):142+145.

[3]吴娱.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建筑地基基础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地产,2016(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