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听课总结范例

语文听课总结

语文听课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

课堂主体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新课改中“新”的主要表现部分。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语文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通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长期有效地进步和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绝对的主导,大部分时间都是针对文章内容的讲解,课堂提问的机会少,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更少,这就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对于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方面,大部分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学”的单一模式,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符合。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探究

1.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魅力课堂

教师利用语文课堂将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和发展。第一: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升华,优化教学模式。这样的转变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只根据课本进行教学,不能只注重教材内容的局限教学,要从自身出发,从更加深层的角度认识语文,认识语文的教学课堂。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督促自己像他人学习语文教学优秀的方法,对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学习,总结和学习课外的知识来丰富教学的课堂和内容,为给学生营造更加优秀的课堂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技术支撑。第二: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成为课堂的“教师”,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传统的教学的模式深入人心,教师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学习思维僵化,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懂得思考和分析,单纯地享受教学的结论和结果。例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逐渐让学生参与进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表现的机会,提升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2.优化教学的评价系统,构建良好的课后反馈体系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知识分析。但是一般一节课的时间是40-45分钟,时间跨度对于人的注意力集中度的时间来讲是比较长的,人是很难做到40分钟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和学习知识的。所以这就导致学生在注意力不集中时错过语文知识点,导致学习缺口的产生。另一方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教师自己在讲课时,可能意识不到知识讲解的不足和漏讲的知识,这时就需要教学的评价和听课团队的构建。因此建立良好完善的课后反馈体系和教学评价系统是促进语文教学进步的关键。第一:课后反馈体系的构建,增强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虽然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的学习,但是对于课后的复习以及课后问题的总结也能促进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对《桃花源记》进行讲解时,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重点词句,给予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机会;在课后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关的作业,使得学生能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总结出5个问题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解答,接触学生的疑惑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创建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和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体验,能在课堂中劳逸结合地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第一:创建丰富的课堂情景,用情景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对教材内容情景的构建,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例如,在对《皇帝的新装》的讲解中,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然后安排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文章主要的情感表达和中心思想。通过这样的情景再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教材内容,对知识点的把握更加细致。第二:丰富语文教学的工具,促进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只依靠课本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是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的,因而通过利用现代科技的教学工具使得学生知识获得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结束语:基于对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探索和建议,初中语文的教学能够有显著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中慢慢喜欢上语文课堂,从而再逐渐喜欢上语文学习,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长期有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建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研究[J].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5.

语文听课总结范文2

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语文学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样关系到到小学生待人处事的行为规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领域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如何更好的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成为所有小学老师都关注的问题,这篇文章就是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教学;多媒体;阅读;创新

俗话说三岁定终身,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高于三岁孩童,但是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非常的不成熟,小学语文不仅能让小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多的是让小学生知道如何为人,用阅读中的人物来启发自己。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把多媒体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听课更为认真,一举多得。

1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事情能成功与兴趣一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更好的在小学的语文课堂可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小学的阅读创新能力,就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知道小学生的喜好,只有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才能知道如何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在讲解阅读时为学生播放一些有趣的图片,有趣的动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容易养成也容易消失,小学生的思维形式还没有完全定格,对待一些事情也只有三分钟的热情,语文老师就要学会充分的利用学生这三分钟的热情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老师在为学生讲解《桂林山水》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美妙之处,就可以在网上搜集桂林上水的图片或者是视频等,这写都会大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应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小学课本中的阅读文章是有限的,这些文章的数量远远不足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要想更好的在小学的语文课堂可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小学的阅读创新能力,小学的语文老师就要学会应用多媒体来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让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单单局限于小学课本,而是广泛的涉猎,各种类型的文章都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阅读创新能力自然会上一层楼。比如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完《草船借箭》时学生肯定会对诸葛亮的绝世才华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时候,小学的语文老师完全可以在为学生讲解与诸葛亮计谋有关的文章,比如《空城计》、《借东风》等,也可以为学生讲解“既生瑜何生亮”这一谚语的由来,不仅能让对课本中的课文理解的更好,还能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3创设教学场景,让学生理解阅读更为通透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很多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要想更好的在小学的语文课堂可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小学的阅读创新能力,小学的语文老师就要学会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景,让学生对这一阅读理解的更为通透。老师在讲解一篇阅读时,要充分的掌握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阅读主要讲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在网上找寻与阅读相关的材料,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老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知道阅读所讲的主要内容。比如老师在讲解小学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没有概念,只知道小兴安岭美,却不知道小兴安岭是怎么样个美法。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图片之后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在小兴安岭中,学生就会对小兴安岭的美理解的更加的明白。

4适当灵活的使用多媒体

要想更好的在小学的语文课堂可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小学的阅读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老师要学会适当灵活的使用多媒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做的太过取得的效果往往是相反的,老师如果一味的使用多媒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没有多媒体就听不进去课,小学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听课,如果应为多媒体造成听课质量下降反而得不偿失。长久的使用多媒体,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完全放在多媒体上,不会对阅读的内容有更仔细的关注。如果使用多媒体的次数过少,学生又会出现不理解文章,对阅读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使用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要有一定的度,这个度由小学的语文老师自行掌握,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5总结

要想把多媒体更好的应用在小学的语文的课堂上看起来是件简单的事情,实际应用起来却并非一件易事,牵扯到的知识也有很多,不仅需要小学语文老师的努力,更是需要小学生的配合。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共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努力。最终找到最适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更好的把多媒体应用到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王奎香 单位:沂南县大庄镇杨家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语文听课总结范文3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提高了对小学教育的要求,而对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能够反应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发展中逐渐显露出不足,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的研究,针对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有效的对策,从而为作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创新途径;作文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作文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而教学方法的不足阻碍了作文教学效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作用。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1.1忽视了作文的情境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范文的文字内容方面的讲解过于重视,没有引导学生感受范文中所构造的情境,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模仿范文,自己创造句子、写作情境能力得不到训练,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主要是分析范文的中心思想、内容分析、段落大意、写作背景、作者等方面,并没有整体分析文章的架构等方面。对作者描述的情境也没有深切的感受,对学生想象力的拓展起到了限制作用[1]。

1.2忽视了作文的内容选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讲解作文布局的时间占据教学的大部分,作文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样写,都教师讲解的重点,而对一些经典型句子(如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等)在作文中的合理应用也是教师教师时的重点。作文的本质是将学生对事物持有的看法、主观上的思维活动的反应,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就开始编故事,然后写入文章中,对作文内容的忽视往往造成千篇一律的作文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

1.3忽视了作文的练说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写作上的培养,要求学生每周,甚至每天都要进行作文的写作练习。而新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学习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出现厌学心理。教师对作文教学中说的忽视,造成学生不能够说作文,只是麻木的写,缺乏说作文的逻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2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策略

2.1营造课堂情境:

小学生在生活方面的经验较少,如何将生活中的东西写入作文中,并不知道该如何入手。针对情况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熟悉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进行写作指导,同时结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到作文中,有条理、贴近生活的写作。例如,在某班举办作文公开课的时候,当响起上课铃声的时候所有的听课教师、学生都已坐在教室里,而讲公开课的教师却迟迟没有路面,听课教师、学生就这样等着,当时间过去一分钟,讲课教师没有出现,大家没有什么表现。当时间过去五分钟的时候,讲课教师还没有出现,这时听课教师坐立不安,一会看看这、看看那,学生也表现出焦急的情绪。甚至开始交头接耳。不一会教师进来了。针对教师的这种迟到表现,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假设当时学生也是其中的一员,会怎样想、怎样做。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3]。

2.2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进,有助于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单一性的局限。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他们不能够理解的内容,通过视频、音乐、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关于“冬天”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冬天人们在穿着上的变化、可以进行的娱乐活动等,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关于雪景、雪雕、雪人等图片,使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冬天的感受,从而发挥其想象力,写出更好的文章[4]。

2.3综合运用教学手段:

作文写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当综合运用写、读、说、听的方法。对名作者写作的文章、学生中的优秀作文应当多听,对他人的文章要学会欣赏。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对作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演说,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选取自己觉得精彩的文章进行朗读,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美感。另外写的训练也要重视,但是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大量的写,要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创造个性化的写作方向,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可以得知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创新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全面发展。

作者:焦得国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八角学区

参考文献

[1]仲丹.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读书文摘,2015,06:139.

[2]沈维萍.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4:22.

语文听课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问题;策略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各种行为、学习环境等进行的组织及协调。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只有对课堂中的各种有利因素进行高效应用,而将那些不利因素给予引导或瓦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传统的课堂管理是学生对老师的指令唯命是从,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是问题的施令者,学生是执行者。学生较少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的指令,这样的指令是为了什么,学生只管机械地去完成任务,将原本属于自己发问的机会留给了老师,老师代替学生思考。学习这件事本应该是学生走在老师前面,遇到不懂的问题回过头来再向老师请教,而事实却是老师想学生所想,老师走在了学生学习的前面,主动包揽学生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同时也抢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人本心理学认为“大多数学习是从做中觉得,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直接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问题等等时,学习才会有效得多,若是学生认识到这是他自己的学习时,他就会投入全部的情感与理智自主地学习,而不是权威来决定”。[1]28因此要让学生自主、乐学,而不是教师用权威去逼迫学生、命令学生。随着近些年教改的兴起与发展,学生越来越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由原来的施令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课堂管理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进行民主、和谐的管理。教学模式也由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转变为现在以合作、探究型为主要模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广阔的能动空间,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认同感得到有效的保证,这本应该是令人激动的时刻,然而在现阶段的课堂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阻碍课堂教学高效完成的因素。

一、中学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一门覆盖面较广的课程。从内容来说,它囊括了中国所有的汉语言文字,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从情感来说,它将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愁怨等等感情融合到每一个字符中;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来说,它将所有的人生奥秘揭示得淋漓尽致。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它词语的丰富多彩,话语的妙趣横生。语文又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在教学时它本身所呈现出的灵活性,教师是难以用一种思维将其把握并传授给学生。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一篇课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来聆听学生的发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转变老师在上课时“一言堂”的局面,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合作、探究型”学习模式,老师上课时应逐渐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成为课堂的主讲者,老师听取学生合作学习成果后,对未涉及的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和引导,这虽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一部同学浑水摸鱼的现象。而对于教读课文,部分老师在上课时不注重创新,难免课堂乏味枯燥,学生抓耳挠腮,教学过程模式化、程序化。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会遇到的问题。具体原因列举如下:

(一)教师对“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把握不到位

2011版课语文课程标准为扭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主动,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懒散,学习缺乏积极性、自主性的症结,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此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上课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每位小组成员都会就自己疑难困惑、感想体悟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这一学习方式的提出,恰恰迎合了那些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学习的学生。在心理学中,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称作“场独立型”学生。拥有场独立型认知方法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时,常常从自身的体验出发,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类学生往往表现自信,对自己的想法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敢于大胆地向他人展示自己。当然还存在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无法适应“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学生在心理学中称为“场依存型”。拥有场依存型认知方法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的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前提,难以独立思考问题。如果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他们往往会是最后发言的学生,因为他要将听来的全部信息进行排列、整合,最后在此基础上摆出自己的观点。这部分学生是不会主动争取发言的机会,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只有在被老师点名的情况下,才会回答问题。然而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时,他们往往会忽略这一问题,只要课堂有讨论学习的声音,教师将会忽略这些隐性的问题。在另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用到课后练习、同步练习、试卷的讲解上面。众所周知,上练习课、讲习题是及其枯燥又无味的学习,老师与学生在上练习课时都感到疲惫,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学习。即每一小组负责一道题,组内进行讨论,之后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对于那些基础的练习可以交给学生合作学习,但是那些有难度的习题,即使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教师在提出进行合作学习时,没有将学生的学情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考虑清楚,就匆忙地展开合作探究学习,这导致练习课很难精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降低学习效率的同时,学生也会更加排斥上练习课。

(二)教师教学过程模式化、程序化

教师在备课、准备教案时,其教学过程都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课前导入。第二,初读课文。第三,细读课文。第四,完成课后练习。第五,课堂小结。第一,课前导入,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引入新课文学习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作者以及文章写作背景,使学生对所学课文有一些潜在了解,不至于在上课时,学生一头雾水,茫然而不知所措。第二,初读课文,是为了帮助学生扫除在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只有在读通课文的前提下,才能对文章做进一步的赏析与感悟。第三,细读课文,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一节课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会分布在这一环节。细读课文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文体,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理论知识,例如学习散文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欣赏散文写作所应用的语言文字魅力,在对字词句的赏析中逐步深入作者内心的所思所想,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明白和初步掌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技巧。故而对每一节语文课来说,细读课文都是重中之重。第四,课后练习,即是完成与课文相匹配的习题。练习一方面是对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的有形巩固,另一方面它为教师评价学生在本节课掌握知识程度如何,听课效率是否高效提供了可参考的量化。第五,课堂小结,是教师对本节课所做的一次高度凝念的总结。教师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简洁的话进行概括,同时对学生的学情、听课效率、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简短的点评。教师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备课,同样在上课时,也是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授课,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模式了然于心,在这样固定的模式里进行学习,学生可能逐渐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固化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没有突破性的提问,没有创新性的师生交流方式,学生在上课期间很容易失去听课的兴趣,注意力也难以高度集中。即使我们会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负起责任来,但是课堂是由学生、教师双方构成,课堂管理是生生、师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互动,无论哪一方在课堂中表现不理想,都会对课堂造成整体性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如果教师单方面失去对教学的兴趣、探索,失去开发新的学习方向的激情,最后受影响的还是学生。教师面对的是正待全面发掘的学生,如果教师失去激情,那么学生则会失去涌动的活力,课堂将会成为一潭死水,任凭外界如何想尽办法进行推动,它也很难再起涟漪,活泛起来。

(三)青年教师缺乏用理性的态度与学生沟通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张扬个性,青春期叛逆的阶段。他们想要摆脱小学时期对家长、教师的绝对服从,他们想要解放自己,想办法摆脱他们周身的束缚,努力找时机舒展身枝,长成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上课期间,有时会不认真听讲,做各种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只为得到教师的注意,挑衅教师权威,以此来在其他同学面前彰显自己的锋芒。我相信这些学生的小把戏在教龄较年长的教师眼里,一眼就可以识破,并且轻而易举就可将问题解决,但对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则是一次挑战。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用理性思维来思考问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自我怀疑,自我诘难,用感性思维来回答自己的疑难困惑,往往会听到学生用否定的声音来评价自己,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积极的肯定。笔者在实习时,有一次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而这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流利,答案不切问题重心。我打断学生的发言,并且严厉地说,“上课认真听讲,不要思想抛锚”,这名学生则无地自容,他无精打采地在课桌上趴了一节课。对于这样类似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下课期间将学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温和地与学生近距离进行沟通,而不是直接否定。教师只有与学生融洽相处,给予心灵的温暖,才可以正常开展育人工作。

二、提升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策略思考

针对教师在课堂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并提升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

(一)教师用专业的态度把握课堂管理的教学过程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费时过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容易产生盲目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时,首先,明确要讨论的问题,将讨论的问题用简洁、概括性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其次,引导学生深入问题本身进行分析、探究,挖掘文字背后所传递的人生感悟,端正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洛克在他的《教育漫画》中也提到“在多数情况下做事态度的影响较之所做的事情本身还要大”[2]89,教师切莫让小组讨论变成了课堂聊天。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走入他们的群体中,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加以纠正或补充。最后,请学生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汇报,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提问平时不怎么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主动给这些学生提供机会,锻炼他们在众多人面前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给予明确性的评价,例如一位胆小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问题答案的表述比较清晰,但声音唯唯诺诺,教师在评价时就可指出“某某同学,你在答问题时,逻辑组织较清晰,对本段话的认识也很深刻,特别是对某一字词的理解把握很到位,但唯一稍许遗憾就是声音有点小,老师希望你下一次能主动声音洪亮的回答问题,大胆与同学分享你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要在自主、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方式中寻找切合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隐形的力量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在职培训

从总体上看,虽然近些年我国的教师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若做具体而深入地考察与分析,教师在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短板,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在职培训。在大学期间,虽然师范专业的学生接受了系统地、科学地培养,但缺乏实践,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教学中实践需要进一步的磨合。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校本培训,与年长的教师结对子,形成传帮带互助模式,入职的新教师要常常去听公开课,或者在自己上课时,请导师来听课,课后认真听取导师的评价,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自己储备力量,厚积薄发。

(三)课堂管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相处。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个体发展和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己任,承认每一位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与具体性,对每一位性格相异的学生有适合他们的沟通、管理方法。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转变管理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尊重学生人格,学会宽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强烈要求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要求独立处理问题,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特点,要针对学生的积极奋进、自我完善、独立自主的特点,给予充分的信任,在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同时,又要看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片面性、不稳定性以及幼稚、天真的弱点,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在上课期间,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机会,在与他们的对话、交流中,将双方的思想认知进行交换。最后,教师不仅要平等待人,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提意见,勇敢展现自己,同时教师也要耐心地指出他们的缺点。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约翰•洛克.教育漫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语文听课总结范文5

1.优化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

教学目标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方向,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弄清楚自己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还要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围绕重难点展开教学。这样教学就有了针对性,从而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备课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古人云:“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等。这样可以使教师设计的课堂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恰当运用语言艺术,创造轻松的氛围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激情就不会让人感动,没有趣味就不能吸引人。教师要想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就要在讲课时讲究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是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的,应把抽象、深奥、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浅显和风趣,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可以消除教师和学生的疲劳感,活跃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活而不乱、趣而不庸。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语言艺术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深入研究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多掌握一些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并把这些知识适当地引入课堂,创造轻松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新奇多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学生在高兴的时候和愁眉苦脸时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师要想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要不断创新知识传授的方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思维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位语文教师,如果讲课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甚至是令学生感到厌烦,那会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让学生一直保持新鲜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一篇课文时,我就没有采用传统的古文串讲的方式,而是采用逐步提问的方法环环相扣,引发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课文描绘了岳阳楼的那些景色?这些景色是借助哪些具体事物来表现的?作者写景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准确答案,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还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把学习方法融入到课文教学中,在学新课文时,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教师要教给学生合理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要鼓励学生预习,学会列预习提要,并做好笔记,写出自己在听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讲课时,注意提醒学生认真听讲,把预习时的难点作为听课的重点。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经常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提高。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自然就比较容易,也就会对学习产生自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语

语文听课总结范文6

自卑心理、畏难心理严重,学习动力不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时期,心理非常敏感。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畏手畏脚,破罐子破摔,慢慢地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想学习。同时,由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缺少学习的信心,就会觉得语文特别难,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根本无从下手,畏难心理十分严重。

学困生是语文学习中的弱势群体,语文教师要多加关心,从他们的学习需要出发,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成功地转化学困生,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学困生之所以语文成绩不好,根本而言,就是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不想学语文。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导入法导入新课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向学困生提问一些简单的基础性问题,多给他们鼓励、肯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更好地去学习,课下作业时多给学困生进行指导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困生就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补习语文基础知识,夯实语文基础学困生学习基础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想转化学困生,就必须帮助他们补习语文知识,夯实语文基础,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调查分析。教师必须要对学困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然后认真分析,学生到底是哪里学习有困难,是字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是阅读水平较低,还是写作能力不强?找到学困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上残缺的部分,以便提高补习基础知识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分类结组,强化补习,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将有同样问题的学困生组织在一起,分成不同的小组,如字词小组、阅读小组、写作小组等,在制定整体补习方案的同时,相对地突出这些小组的特点,以此来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学习根基。同时,教师要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子,一对一地开展帮扶工作,这样也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负担,很好地提高转化成效。再次,教师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在每一次的检测之后,教师都要总结分析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以便提高补习效率。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要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才能让学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提高听课的效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以便提高预习质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的课堂讲授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听讲中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记好要点,形成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方法与习惯。再次,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巩固复习是消化、吸收知识的重要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要点及时整理、分析、巩固,从而更好地打好基础。最后,引导学生在平时做好阅读和积累的工作,为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语文听课总结范文7

实施新教材以来,很多英语教师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难以深入开展。或者知识局限于教材而只能照本宣科,或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或因知识面太过狭窄造成传递信息不当,或只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久而久之,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一知半解,这不仅会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同时使学生将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割裂开来而认识不到英语与各科知识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效果。⑤⑥

2中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2.1跨学科听课

传统的听课,都是教什么听什么,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在教学上很少交流,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注重自我观念的更新,努力地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注重本学科的同时,关注到各个不同的学科。跨学科听课需要关注到不同学科之间许多互为联系的内容,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取他山之石而来攻玉,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更是要了解和掌握多学科知识,尤其是语文、地理、美术等。语文句式准确、简洁,我们在进行英译汉的时候就很有必要加强语文语句的修炼。英语教材中较多地涉及到国外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地理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准确无误。美术中的简笔画等往往能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使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2.2跨学科教学

2.2.1英语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英语中的写作水平的高低,与语文学科文字功底的好坏息息相关。美国作家德尔文舒伯特在其Readingiswriting文章中说:“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因此,我们不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同时对写作能力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句式上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

2.2.2英语与地理学科相融合

例如,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地理学科进行整合。这个单元会涉及到大量地理知识,各国的建筑物,各地的名胜古迹以及相应的人文知识等,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等,渗透地理学科知识,开拓学生视野。这会对学生今后做相关的阅读理解也会大有裨益。

2.2.3英语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时态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的英语语法中,都举足轻重。它涵盖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时态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当教师把几种时态放在一起时,学生容易将其混淆。这时,就需要与数学学科相整合。学生们对数学学科中数轴已经相当熟悉了,如果我们把其中几个较难分辨的时态用直观的数轴图形表示出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时态的理解和掌握。

2.2.4与美育相整合

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美育能够为智育的发展添砖加瓦,它也同样是素质教育中培养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的一环。对于我们所教授的中学生而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不可少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渗透美育,通过英语本身所作为的这种优雅的语言,动听的各种英文歌,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油画、布景优美的国外电影等,不断地将美育渗透,并向学生展示英语自身的美丽。

2.3跨学科作业

在英语教师布置Homework时,往往只是本学科内部习题,我们不妨打破这种模式,进行跨学科的作业。例如,学完人教版新目标八上Unit4What’sthebestmovietheater?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用英语制作一张宣传你心目中thebestmovietheater的海报,让学生亲自收集素材来进行设计,自己编写各种广告,完成后贴在教室里,供大家相互欣赏。这就很好地与美术学科进行了整合。在学完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后,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撰写对景点的评论,评论前,教师设计几个必须写到的点,或者提几个供学生参考的问题,写完后在课堂上交流、评价,这就很好地与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

2.4跨学科教研

所谓跨学科教研活动,即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大大小小的教研组,针对某一特定的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和课后反思研究。在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英语学科和其他各学科打破了泾渭分明的老路,做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对话和交流中不断地加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主题可以宽泛亦或精细,在“求异思维”中获得自己教育教学的主题和灵感。

3总结

语文听课总结范文8

1.进修功能被弱化。

作为培训基地,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各个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进修学校仅仅只发挥了其培训功能,在教育决策、教师发展、教学研究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则是有心无力,无法发挥其衍生作用和功能,以致使人们有“教师进修学校,是老师听听课甚至是休息的地方”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存在,源于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模式僵硬、保守,缺乏创新和活力。

2.学校地位被边缘化。

当下存在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一面倡导注重教师队伍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一面则是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着尴尬的境界,其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个学校所聘用的教师人才学历、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不断增高,与此同时,一些教师进修学校则成了“养老院”,大部分是一些不愿意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退居进修学校,加上进修学校本身的发展存在缺陷,导致其地位被边缘化。二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内容仅限于中小幼教师、新上岗教师等培训,存在培训内容单一的问题。

3.培训形式化。

当前由于教师群体对学分的需求一再提升到要紧地位,为了满足老师们对于学分的需求,于是很多的语文骨干教师综合培训班应运而生。老师们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提升,是教学技能?还是课改新理念的认识?抑或转变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等等。没有经过充分的训前调查就排班开课,培训模式单一化,上课教师一言堂讲座居多。培训完后的跟踪调查也因为人数的众多而付诸于走过场。这样的培训短时间内看是满足了学分登记的要求,提高了参培教师的数量,但是对于语文教师们的专业提升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完善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强培训环节的管理。

①强化制度管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学校领导及培训处关心、爱护学员,通过跟班听课,深入学员寝室,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反映和要求,以融洽关系,增强友谊;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严格管理,以保证培训质量。②强化班集体建设。根据以往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要在短时间内将学员凝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培训学校和培训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交流活动,增强班集体建设。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交流活动和文艺活动;开展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形式,以更好共享班级优质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MSN、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对学员的学生和生活情况进行反映。这样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形式,容易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2.创新模式,科学评价,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应注重学员参与式培训,辅导教师根据学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研训期间对他们进行教学示范,帮助学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对学员的整个培训过程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另外,为了考察培训的真实效果,评选出优秀学员,进修学校培训处还应将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亲自到学员所在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调研。

3.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教师与参训学员结对,培养学员课堂执教能力。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更多能思考、有创见、愿改变、乐实践的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应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内容包括“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实训进程、实训考核、辅导教师安排”,等等。另外从全市教学一线选拔高水平、善培训的优秀教师组成专家培训团队,落实辅导教师职责,明确学员研训要求,辅导教师根据学员特点,在研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并实行全程指导。培训期间可把学员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发扬“赶、超、帮”的精神,做到“互评、互鉴、互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