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技教育范例

幼儿科技教育

幼儿科技教育范文1

[关键词]钢琴;集体课;幼儿教育;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钢琴多以儿歌弹唱为主,这个教学特点并不需要幼儿园老师及在校的幼师学生掌握很高很难的钢琴演奏技巧。所以,如何通过在技校短短两年系统的学习培养幼师学生既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又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唱能力是我们技校钢琴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我根据自己几年来幼师钢琴教学的经验,逐步研究摸索出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想就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一、集体课教学特点

由于我校场地有限、班级人数较多,所以采用的是电子琴集体课,分组教学十分必要。同一个班的学生分为AB两组,A组上琴课,B组上舞蹈课,下一节课反之。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较好地满足了当前音乐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节约了场地和大量的时间及人力资源,缩小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学效率,舍去了重复的授课内容,更是改变了钢琴老师一对一的传统单向的授课模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独奏又有重奏、齐奏、轮奏等形式,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相互配合交流,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音乐并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相互协助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二、合理选择教材

既然是培养幼儿教师,首先需要选择适合技校幼师学生的教材,一套合适的教材既能缩短学习周期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钢琴演奏员,而是具备高素质能力的幼儿教师,所以教材的选择更应突出实用性和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为其今后的音乐教育及艺术实践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因此,我选用星海音乐学院辛笛教授编写的系列钢琴教材。此教材轻理论讲解、重实践过程,运用最简单的文字、最简单的方法、最音乐化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儿歌弹唱学习钢琴,使学习变得更有趣。1.从无升降号开始导入,有利于学生快速建立调和调式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弹奏大量耳熟能详的儿歌,增强了他们的兴趣,为后面的移调做铺垫。2.左手伴奏采用音型化,有规律可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弹奏能力,扩展弹奏范围。3.字母和弦标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和弦识别与弹奏能力,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和弦标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首调概念和调性调式感,对移调起到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设置

第一学期选用《弹儿歌学钢琴》第一册和《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第二学期选用《弹儿歌学钢琴》第二册和《边学边唱学钢琴》第一册,第三学期选用《弹儿歌学钢琴》第三册和《边学边唱学钢琴》第二册,第四学期选用《轻松学钢琴即兴伴奏》和《弹钢琴学和声》第一册。我在编写授课计划时按照乐曲、练习曲、基本练习、节奏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安排了课程内容。首先,在选曲上挑选不同风格的中外儿歌,易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产生共鸣。选择分解、柱式、扩大分解、扩大柱式和弦、流动低音这五种常用伴奏音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运用不同伴奏的音响效果,从而学会选择更适合的伴奏来演绎作品。其次,通过五种伴奏音型,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个基本和弦的连接弹奏规律,建立和声听觉。最后,通过背奏训练和大量耳熟能详的儿歌弹奏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键盘,从而达到速成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的思路方法

幼儿科技教育范文2

一、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相关概述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指对相关现象或者事物观察、质疑、探索的技能,在幼儿阶段,此能力实际属于一种萌芽式的研究能力,对幼儿日后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包含多方面,具体如下:其一,在对周围事物观察过程中所产生的质疑。其二,通过自身感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其三,以行动为基础对事物的探索能力。其四,结合观察的特征,对事物的分类、描述等。在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人们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幼儿科学研究能力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一)材料的直观化

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通常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因此,要想促使科学探究活动良好开展,教师应该结合其特点进行材料的投放,明确材料呈现直观形象的特征。在实际活动中,尽可能运用真实的材料,以降低其理解难度。

(二)过程的操作化

在幼儿探究活动中,操作化是比较显著的特点,幼儿比较喜欢动手操作,操作过程可使其体会到快乐,感知世界,全面观察与了解相关事物,有助于促使其科学探究能力发展。

三、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不断丰富并提升指导方法和技巧

首先,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了解幼儿活动整体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促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索。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与幼儿的互动,与幼儿相处应该做到平易近人,有效融入幼儿活动中,以便近距离和幼儿接触,了解其真正的需求,促使科学教育活动高效进行。再次,教师需要主动和幼儿交流,以促使幼儿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充分锻炼其科学探究能力,增强活动开展效果。最后,教师需要明确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应该不断总结指导技巧,注重指导方法的优化,做好相关反思工作,以促使活动目标早日实现。

(二)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学前教育中,为了使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产生兴趣,可将其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并引导其将科学和技术应用到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可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并调动起积极性,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增强其对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视度。科学教育活动既促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密切交流,增进感情,又可让幼儿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在与其他幼儿分享中体会喜悦,并从中发现创造的乐趣,点燃幼儿热爱科学的火种,为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三)保护好好奇心,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欲望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对身边新鲜事物都充满着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有效发现并把握相关的科学现象,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开放式的环境,使其能够在相关的科技活动探索中放飞自我,自由翱翔在科学的世界中,从而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趣味性,树立探究意识。

(四)寻找切入点,做好导入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活动的导入是初始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对后续的活动开展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了解科学教育活动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寻找切入点,进行有趣的导入,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对科学活动探索的兴趣。这就需要把握导入契机,并使导入活动形式多元化,如情景导入、音乐导入、故事导入等,以促使幼儿快速进入活动探究状态,使活动有序开展,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全面锻炼其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导入环节,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的科学活动内容和特点进行选择,为接下来活动的开展打造良好环境。

(五)将故事渗透于科学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

为了确保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良好运行,活动设计方案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符。幼儿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运用故事将相关科学知识渗入其中,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其探索兴趣,优化活动开展的效果。幼儿年龄较小,对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形式可激发幼儿的热情,使科学探究氛围更加浓厚,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深入探讨和研究,从整体上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

(六)打造创新性的探索环境,鼓励幼儿探索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将科学教育活动作用最大化,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优化,营造创新性的探索氛围,可促进幼儿创新意识形成。例如,可设置科学活动区,粘贴形象的科技挂图,并放置相关的科学设备与工具,如温度计、量杯、放大镜等,可让幼儿逐渐形成探索意识,使其在充满浓浓科技气息的环境中,主动发现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知识。幼儿在喜欢的环境中,更有助于发挥潜力,获得收获,实现进步和成长。另外,教师还需要做好相关的鼓励工作,使幼儿能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以便不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如可以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小玩具的奖励,并在全班对其进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感受到探究的收获,并继续努力。

(七)精心设计探究材料,引导幼儿探究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探究材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在确保探究材料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材料的直观性、安全性、环保性和多样性,为科学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主动构建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在整体上提升幼儿认知水平,使其进行有效的探究。另外,在探究材料方面,教师还应该了解材料的投放主题,确保其能够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将材料投放给幼儿。为了促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可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材料投放,提升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八)鼓励幼儿大胆质疑

1.创设质疑氛围,确保幼儿敢于提问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了促使幼儿做到多思考、多提问,教师需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其发现问题,并鼓励其多提问,在长期的指导与激励中,使得幼儿形成主动提问的意识,使其多动脑思考,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进而培养其积极探究的精神。此外,还需要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使其能够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提出质疑,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幼儿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对于幼儿而言,质疑也是探究的起点,当幼儿有了质疑时,其探究的主动性也会随之提高。2.加强科学训练,让幼儿善于提出问题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职责要求更加全面,教师不仅要到“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重视激励幼儿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培养其质疑的精神。为了促使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应该做好相关的科学训练工作,对幼儿进行启发,使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探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促使幼儿的质疑由易到难,逐渐增强幼儿提出问题的质量,使其能够由浅入深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要想促使幼儿勇敢提出问题,教师应该为其打造开放、轻松的环境。当幼儿有质疑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回应,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九)及时做好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开展中,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对最终的活动开展成果具有直接影响。及时有效的活动总结与反思能够对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应该对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工作加以重视。每次科学教育活动之后,教师都需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并明确活动开展的问题和优势,以正确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改进,制订完善的策略,为以后的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问题,早日实现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

四、结语

在学前教育中,科学教育活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最佳路径,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将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作为目标,并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策略,如合理安排探究时间,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打造创新性的探索环境,鼓励幼儿探索;借助科学现象设置悬念,丰富幼儿科学知识;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等,促进科学教育活动持续性进行,发展幼儿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妍.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黄朋.基于STEM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党爱娣.基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实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

[4]沈欣.从“方案”到“实践”:幼儿园科学集教活动的现实与反思[D].四川师范大学,2018.

幼儿科技教育范文3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幼儿教师;科学启蒙

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对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的任务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给受教者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教师的素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核心素养能否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幼儿科学启蒙阶段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为方向的教学改革,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未来,真正对教育产生最核心影响的,将是老师的综合素养。近年来,幼儿科学启蒙的完整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过去在幼儿科学启蒙教学中化学学科知识缺失的情况,很多的推进化学知识融入幼儿科学启蒙教学的工作迅速开展[1-2]。基于此,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开展了针对幼儿教师的真实课堂情景导向的“幼儿魔幻化学”课程培训,旨在探索提升幼儿教师化学核心素养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化学科学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真正落实。

1幼儿教师化学科学素养现状

随着我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水平的提高,全面和正确的幼儿科学启蒙课程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给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发展变化,体现出多层次、多结构的特征。来自不同层次院校的幼儿教师由于培养的偏重不同,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能力也差异明显,不过共同特征就是吹拉弹唱能力较强,但整体科学素养欠缺。另外,在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化学科学素养又最为欠缺,这也导致目前的幼儿科学启蒙课程中化学领域知识的涉及极少[3]。因此,整体上看,我国幼儿教师化学科学素养亟待提升,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幼儿教师的化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其次,幼儿教师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协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第一位教师,更应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但是化学类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使得很多幼儿科学教师有畏难情绪。再有,幼儿教师缺乏主动提高自身化学素养的意识。良好的发展意识能够有效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就幼儿教师而言,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促进自身的其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教师还应该在学习中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最后,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幼儿教师提高化学素养的培养教育体系。我们推出“幼儿魔幻化学”培训课程,也是为了探索新路,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教师化学科学素养提升培训的最优模式

第一,积极对幼儿教师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充实。知识、技能、能力是核心素养不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知识。一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优秀教学设计简历的基础就是学习内容,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才可能完成从内容选择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培训的基础部分就是对幼儿教师的化学理论知识的充实。需要强调的是,选择与幼儿科学启蒙密切相关的内容极其重要,“幼儿魔幻化学”培训课程正是系列教学选题的针对性化学知识充实型培训,目的就是适应幼儿科学启蒙教学的实践。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师化学素养提升培训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在我们对幼儿教师化学素养培训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在我们培训中,有一些需要深度解释的化学原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也更易于基础差的幼儿教师学员理解培训内容,为日后的教育实践打下良好基础。第三,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幼儿教师化学科学启蒙课堂的真实情景。“幼儿魔幻化学”课程培训的最大特色就是为学员提供真实课堂情景下的教学培训。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阶段的科学启蒙更注重课程对幼儿的关注力的持续吸引,维持幼儿的新鲜感、兴趣感和探究欲是化学科学启蒙课堂的教学关键所在,因此针对不同主题的课程内容,提出对应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另外,由于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幼儿操作的不确定性,课程实践过程中必须做好预案,保障幼儿安全和课程的顺利实施,这些工作更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只有真实情景框架下的针对性培训,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搭建内容丰富的学前化学启蒙课程教育网络共享平台。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门都建立了学前教育网站,很多幼儿园也有自己的独立网页、班级博客、家园互动平台、幼教主题论坛等一系列的网络资源平台。学前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幼儿教师提供学前教育资源,展示最新的学前教育研究动态和教学理念。在学前专业网络平台共享免费的精品学前化学教育课程、最新的学前化学科研成果及学前化学教育热点,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幼儿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缩小农村幼儿教师和城市幼儿教师之间专业化水平的差距。学前专业网络共享平台旨在打造一个打破时间、地点及距离的空间,以期提高幼儿教师的化学专业化水平。

3结语

随着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真实课堂情景导向与问题设计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幼儿参与课堂的新鲜感、兴趣感、探究欲。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化学素养提升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勇于创新,合理高效的利用各种最新的方式手段提升幼儿教师的化学核心素养,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科学启蒙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梁艺乔,陈优,高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J].学周刊,2016(35):217-218.

[2]董迎春.浅析我国幼儿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J].学周刊,2013(26):207.

幼儿科技教育范文4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我们应从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社会支持等渠道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会影响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质量,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影响国家潜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意义

1.1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客观要求

科学素养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2015年最新报告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6.2%,虽然提升率接近90%,但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年龄差异,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我国“21世纪国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中发挥奠基作用,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初步的科学概念,更关键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能否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和发挥应有作用,关键还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纠正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错误认识,把教育的视野转移到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上。这不仅有利于作为公众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的提升,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

1.2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前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不断地处在好奇、好问和好探索中。随着人们对科学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深化,当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科学知识,而转变为“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然而,反观实践会发现幼儿科学教育的情况令人担忧,有些幼儿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资源的认识还受到传统常识教育的影响,存在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认识窄化、方法运用单一、教师主导控制强、对科学核心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通过“科学”这一领域获得身体、认知、生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来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亟待加强。

1.3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

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然途径,也是幼儿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在于科学知识的夯实,更重要的在于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和锻炼扎实的科学教育能力。正确的科学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看法,这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前提。扎实的科学教育能力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核心支柱,如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能力、选用科学探究材料的能力、指导幼儿进行记录的能力等。总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能直接提高幼儿教师驾驭科学活动的能力,还能提高教师进行多领域整合教学的能力,还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基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意义和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培养、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社会支持等渠道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2.1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

学历是教师素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全面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必须以科学知识的夯实、科学方法的获得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中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职前教育的培训中,应注重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应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除了开设必修课程,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外,还要开设自然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等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加强文理渗透。另外,还需要改革师范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和方法,在接触科学课程时就能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托科研方法的相关课程,指导大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查阅文献、制订科研计划、运用研究方法收集事实资料等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反思批判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在职后教育中,主要针对在职幼儿教师开展培训。首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科学素养的培训,避免培训工作形式化,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监控评价,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其次,幼儿园自身应承担起教师培训的重任。如,以教师个人兴趣和承担的教学任务为依据建立科学小组,以小组为中心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分别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现代科学技术等相关科学知识的学术沙龙,鼓励教师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借鉴情境教学的形式,围绕生活中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还可以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案例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积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能力;还可以开展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专题研讨和实践,加强教师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教师发现幼儿探究的兴趣点,主动开展科学探究教育活动。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科技制作的活动,如,运用废旧材料制作降落伞、风车、陀螺、不倒翁等,深化教师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总之,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自我反思和学习交流中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

2.2通过专家引领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与能力

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是整个科学素养中亟待提高的方面,尤其是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提升,而理念和能力的提升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以专家为引领,在探究性的教育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首先,幼儿园和高校应形成教研共同体。高校相关专家或研究者需要积极主动地走进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和案例研讨,帮助幼儿教师从活动设计到活动开展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鼓励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在实践中帮助教师澄清教育困惑,提高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技巧。还可以邀请专家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专项专题报告,依托教学案例提升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改变原有错误的科学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其次,鼓励教师开展关于科学教育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基于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的反思与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检验教师是否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该研究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活动,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事实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得出结论与记录等,这个过程可以加深教师对幼儿探究性科学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幼儿更好地实践科学探究活动。

2.3教师应注重自我学习,夯实科学知识和能力

基于幼儿教师科学知识不均衡、科学教育能力欠缺等问题,在短时间内补上科学素养,这并非易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自身什么也做不了。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科学简史》的引论中说到:“我们需要本生灯和解剖针去完成复杂、高深的科学实验。可是普通人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欣赏科学、欣赏科学的思维产生的奇迹和科学观点的发展历史。科学是神奇而美妙的,更充满诗意。”当幼儿教师学会欣赏科学时,就一定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幼儿教师应积极进行自主科学阅读。阅读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科学阅读是指教师花费个人时间学习有关科学领域的文本或材料,从而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主要包括科普读物、科学故事、科学文章、科学绘本、科学童话等。科学领域包含的知识浩瀚如烟,幼儿教师的科学阅读需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可以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阅读,可以围绕自然科学现象、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人体等方面的科学材料进行阅读,也可以阅读一些儿童读物,了解幼儿学习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广度和深度。总之,通过科学阅读能够帮助教师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习能力。网络等现代媒体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幼儿教师应具备收集资料、加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类信息素材,并运用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

2.4社会应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加强与社区中的科学工作者合作。”这也是有效开展科学活动,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一,地方或社区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大学院校中的理科大学生、幼儿教师共同商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依托幼儿园课程内容,开发生成性的科学活动内容,尤其应注重地方资源或社区资源的呈现。如,可以邀请其他人员为幼儿开展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其二,教师应积极参与地方或社区的各类科普活动,提高自身的科学认识。其三,教师应带着幼儿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科普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总之,幼儿教师可以在这种多向互动中开阔视野,提升对科学教育的理解。

作者:王月莲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幼儿科技教育范文5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幼儿;科学教育

STEAM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由高等教育转变为基本教育的改革,通过STEAM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STEAM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能够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全面的转化,使得科学教育实现综合化发展。为此要高度注重实际的教育,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确保科学教育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STEAM教育理念的主要特点

STEAM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能够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通过STEAM教育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能够促进跨学科的整合,建立真实的探究情境。对学生开放自由的实践,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完成学习,在传统幼儿教育中,不同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以分科教学为主,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局限,而在实际教育中,不再关注学科的具体界限,而是通过多个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实情境创建需要对生活中具有趣味性或挑战性的情境进行完善,以探究科学为主题,帮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增强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在实际探究中通过对种子培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地观测和记录,了解不同植物特性、生长特点,真正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经验,提高对知识的探究水平,强化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STEAM教育包括正式教学和非正式教学两部分,在科学化的教学中,也需要相应地设置正式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既可以有效拓宽教学的空间和范围,同样也能够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确保课堂教学的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统一的主题和思想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目标,提高教学的效果,增强整个STEAM教学的水平。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各种游戏活动,激励幼儿进行深入地探索与实践,提高学习的整体质量。STEAM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倡导五个科目的学习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灵活使用和思考各种主题和跨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侧重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完整性、五大领域和目标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可见STEAM教育哲学和幼儿教育哲学有共同之处。

二、STEAM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对学生的探究引导

STEAM教育属于新型的教育方式,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探究引导,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中的各种问题,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通过预设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对生活进行深刻的认知,增强学习的整体效果。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对幼儿的科学引导,帮助幼儿对生活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例如,在开展造纸术的教学活动中,目前幼儿使用的纸张大部分都以白色为主。利用废旧报纸制成纸浆之后,颜色会变成黄色或黑色。教师可以引领幼儿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讨论,帮助幼儿对脱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通过引导幼儿不断提问,寻找最合适的策略,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根据实际的现象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经验提高科学的认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态度。在真实的项目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STEAM教育在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目前在幼儿科学活动课程中,需要帮助幼儿掌握探究相关步骤,但受到分科教学的影响,这样也就使得科学探究存在明显的割裂问题,对幼儿的科学素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STEAM教育理念,加强对幼儿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幼儿从小形成复合型思维,增强对学科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手工课程中,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小沙包,在传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步骤,首先裁剪布料,学习针线缝制的方式。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帮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的策略。为此,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将分布式科学探究转变为综合式探究活动。在游戏的场景中让幼儿产生制作沙包的想法。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去玩丢沙包的活动吧。”很多幼儿听到开展游戏活动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紧接着提出:“那手上没有沙包怎么办呢?”很多幼儿纷纷拿出各种各样的物品代替沙包,但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明确沙包的具体用途和功能。沙包作为相互玩耍时击打对方的物品,如果重量过大,极易导致疼痛、伤害等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帮助幼儿正确思考相关的材料,动手制作沙包。教师需要让幼儿自主选择沙包的材质,然后教幼儿沙包的制作方式,可以使幼儿正确掌握科学实践活动的策略,增强幼儿学习的效果。

(三)优化教学引导,提高教学品质

在STEAM教学理念中要真正促进学科与知识之间的紧密融合,提高幼儿的正确认知,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为幼儿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例如通过教学资源优化和教学策略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实际观察、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能够针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灵活探究。只有从小树立科学探究思索理念,才能够真正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科学教育中,通过对土壤中有什么问题的探究,让幼儿对土壤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土壤中的沙子、落叶、草根、蚯蚓、垃圾等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增强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幼儿明确环境土壤的重要性。

(四)利用模拟实验创新

STEAM教育目标在幼儿科学活动开展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学科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活动探究中必须要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增强对科学的正确认知与判断。在实验操作中还要积极引导幼儿做好实验讨论和观察记录,对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与把握,增强幼儿的科研能力,还能够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帮助幼儿获得更良好的学习体验。幼儿科学教育也被认为是知识教育,所以一直以来受主观教育的影响,导致幼儿教育忽视了对幼儿科学实验的培育,这样也就使得广大幼儿教师对知识灌输过于注重,忽视了对幼儿的能力培养。由于受到知识本位理念的影响,很多幼儿园在教育活动开展中,过早地接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甚至不顾国家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早日适应小学教学,往往会过度强调科学知识的内容,忽视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违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本质,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由于缺乏技术素养和工程素养的培育,没有探究科学的本质,也没有对科学概念、理论态度、价值观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不利于教师培育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STEAM教育中需要高度关注科学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STEAM教学的素养,充分运用STEAM思维和现有的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幼儿教育进行全面分析,自觉地将领域整合,对各种新技术培养幼儿的跨学科思维。幼儿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开展跨学科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在科学教育中包括生命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工程、空间领域等多个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不同的领域进行整合能够为幼儿提供许多合理化的思考空间,增强幼儿的思维品质。科技活动开展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平板电脑、黑板、磁铁、打印机等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营造真实的场景,促进幼儿深入学习。教师还要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为幼儿教育的发展作出强有力的指导,增强对幼儿园的教育能力。通过合理布局,各种活动空间和探究设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要重点借鉴STEAM教学培养策略,强化对科学教育学科融合特点的正确认知,不断拓展科学教育的实施途径。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探究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在STEAM教育开展中,需要对传统的幼儿科学教育进行反思,帮助幼儿克服各种不良问题,积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分析,增强游戏活动的教学能力,要高度重视科学活动的参与感和满足感,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激发幼儿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科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书,范国睿.基于STEAM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变革策略[J].教育科学,2020(01).

[2]吴彦彰.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科学素养的培育路径[J].教育观察,2019(38).

幼儿科技教育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有效途径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一旦孩子们对某事或活动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试图去理解和探索它,也会促使他们勇于探索事物的真相。而幼儿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活动,自然而然地让幼儿进入到探索的世界,从而不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在进行整个幼儿科学教育时,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寻找到适合孩子的教学资源,打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体系。

一、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

“教什么”是目前幼儿教师普遍面对的问题。科学教育的内容又从何而来,如何制定教育目标,又怎样选择合理的教育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和收集最近几年的科学教育理论、教育成果以及实践文章。深入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文章、研究成果,切实提升自身科学修养。学习借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分类整理出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知识内容。通过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如动植物、自然现象、生活现象等。建议幼儿教师在研究本班级之前可以初步的进行测查,测查内容涵盖了知识经验、好奇心、兴趣、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分类。可以充分利用问答法和观察法进行测查。

二、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学教育观念滞后

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招生压力的影响,很多幼儿园在开设课程时,往往只关注传统科目的设置,如常识、识字、算术等,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一些家长错误的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应该主要学习算术和汉字,而大部分幼儿园也迫于家长的压力,只好将工作重心放在幼儿的识字和计算上面。甚至个别幼师并未接受过科学教育,对科学活动的价值不够了解,认识不够,认为科学活动只是让孩子们简单地了解一些常识。甚至一些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适合开设科学活动课。尽管一些示范园,表面上开设了科学活动,只是机械地向孩子传授知识,内容常常是幼儿熟知的环境,并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进而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地提升。

2.科技活动的材料准备不足

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时,在观察、探究、制作时都离不开必备的活动材料和科技活动环境。农村幼儿园具备的条件,城市幼儿园往往不具备,城市幼儿园具备的条件,农村幼儿园又不具备。城市幼儿园往往院子狭小,种养角开辟往往没有地方。农村幼儿园对于现代科技技术的运用较晚,也严重阻碍了科技活动的推进。再加上组织科学活动对老师活动前的准备要求较高,如组织小实验,往往需要大量的材料,幼儿园科学发现室配备不充分,这些都限制了幼儿园科技活动的开展。

3.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幼儿园活动材料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好多民营幼儿园为了创建特色园,不断提高知名度,为了扩大招生,往往选用能突出某个领域的活动材料,如绘本教材、操作数学、奥尔夫音乐等。很多幼儿园虽然建设了科学发现室,可是一个园所那么多孩子,往往是僧多粥少,生均参加活动的次数很少。部分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活动往往远离幼儿生活,选择的内容不易于理解,让幼儿对科学知识丧失了兴趣。也有不少幼儿园虽然也有意识的开展科学活动,但是活动内容不系统,小中大班没有层次。此外,由于教师自身的科学知识有限,所诠释的科学知识不够准确。

三、科学教育的方法

1.构建科学活动区域

科学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比较自主、放松,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操作、去观察、去思考,活动体验比较深刻,独立思考能力也越容易养成。

2.激发幼儿兴趣的实验操作

如果操作材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可以极大调动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在具体科学活动中,幼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材料。当我们为幼儿提供材料时,特别要注意选择哪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的材料,此外,还要具备实用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在操作材料时,幼师需要尽可能地简化程序,使得操作更为简单易行,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极大兴趣,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思考,寻找答案,使用实验,设置悬念,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并引起孩子们的期待。在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心不断受到刺激,不断得到满足,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利用。

3.使用游戏方法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最能够调动幼儿兴趣的方式,如果能够把科学知识融合到游戏中,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身体里的魔术师”就是通过和幼儿一起做一些与身体相关的游戏来从中获取科学知识。

4.以问题情境法激趣

幼儿的活跃思维常常从产生疑问开始,如果有疑问,他们可以激励孩子探索和创造联想寻求答案的愿望。幼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需要注重质量,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使幼儿切身体会到活动的挑战性,进而极大的增加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首先,教师应提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问题;其次,应启发和激发儿童的积极思维;最后,问题应从浅到深,简单而系统,使儿童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师生互动要有策略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差异对孩子们提出不同的观察、探索要求。这样可以减少难度,更能吸引幼儿参与教育活动中。切忌一刀切或拔高要求,让幼儿产生为难情绪。充分利用随机经验为科学兴趣的培养打下基础。“花儿长高了”“垃圾在哪里”“你的影子长了,我的影子短了”“食物在哪里?”老师抓住机会,利用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学会推理、思考和关注周围的世界。老师按照知识点来分配任务,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答案,第二天分享、展示、交流。制作游戏玩具以满足探索的需要。因为在操纵材料的活动中,儿童不仅能够满足动手操作的愿望,还能够发现或获得成功的结果。他们加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并成为他们学科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6.目标观察法,让科学教育无处不在

《学前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亲近自然。大自然是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开展种养观察活动,组织幼儿观察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观察一年四季的植物叶子的变化。双休日安排一定的亲子观察活动,充分依靠家长的作用。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多元化的活动。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游戏活动、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及问题情境法来不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科学教育在社会与人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研究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03):73

幼儿科技教育范文7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开展是时展和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中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应在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选择适合儿童的教学内容,这意味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儿童的学习活动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五个领域,但笔者在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老师选择科学领域的观摩课,同时也很少有实习生在汇报课时会选择科学领域的内容。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幼儿园教师在科学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对于幼儿的提问有时不知如何回答,或者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的困难反映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不足,而要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要了解他们科学素养的现状,因此,笔者开展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笔者所在学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有145名学生参加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45份。问卷的第一部分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就读初中区域、兴趣爱好4个方面。第二部分调查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包括:科学基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观念、科学意识、科学兴趣、科学活动的参与度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的状况分析

笔者就幼儿园中常见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0.3%的学生对幼儿的零食如棒棒糖、饼干等的成分较为了解,56.6%的学生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61.4%的学生知道不倒翁的原理,62.8%的学生知道潜水艇的工作原理,65.5%的学生知道红薯不是植物的种子,36.6%的学生知道土豆不是植物的根,72.4%的学生知道碳酸饮料会带走儿童体内大量的钙,91%的学生知道84消毒液可以用于幼儿园的环境消毒。研究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一些科学知识仍存在概念不清的情况,比如对于“土豆是植物的茎,不是植物的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笔者将“土豆是植物的根吗”中的选项A“是”赋值1分,选项B“不是”赋值2份,对一、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该问题的认识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一年级的学生和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土豆不是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年级的学生更能清晰地知道“土豆不是植物的根,而是植物的茎”。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了基础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课程,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研究结果启示我们,自然科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力度,在课程设置上加大科学教育类课程的比重,除了开始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课程外,还可以通过选修的形式加强自然科学类的教学。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才能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领域做到游刃有余。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状况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幼儿教师在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1]。”可见,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幼儿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笔者就科学探究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69%的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是“提出问题”,还有很多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存在偏差,不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选择上,以“种子发芽了”这一活动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35.9%的学生选择用“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展开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应试教育和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只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师范院校类自然科学课程的教材与幼儿园的科学内容联系不大,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已不能满足幼儿科学教育的需求。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各种类型的科学教育课程,加大实验探究的力度,可以设置探究课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也可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可以作为校本课程让学生积极开展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科学知识与幼儿科学教育的紧密结合。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建构科学观念的状况分析

吴俊明教授指出:一个只具有具体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没有正确科学观念的人,科学素质必定不会高[2]。笔者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科学的态度和看法、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关系(STS)三个维度对学生的科学观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3.5%的学生对科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但仅37.9%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62.1%的学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并不了解。60.7%的学生认为科学技术提高了生活质量,33.8%的学生认为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技术有着积极的看法。但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时,48.3%的学生选择学习感兴趣的部分,26.9%的学生愿意学习比较困难的部分,24.8%的学生甚至不愿意学习相关内容。81.4%的学生不了解STS教育的内容和宗旨。结果表明,虽然学生已经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有很大的畏难情绪,这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有很大的联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95%以上是女生,入学时理科分数较低,对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学习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另外,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环节都对弹唱、舞蹈等艺术类课程的考核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学生比较注重技能类科目的训练,忽视了文化课尤其是科学课程的学习。研究结果启示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去幼儿园见实习的机会,多向幼儿园老师请教,充分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要求和方法;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积极主动关注现代科技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利用超星图书馆这一平台及时关注学前教育类杂志中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论文、案例,学会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认识科学,形成科学观念。另外,教师在科学教育教材的使用上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减少复杂的理论知识的纯粹讲解,利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技产品引入课题,加强科学小实验的探究、科学教具的制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状况分析

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笔者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假期参与科学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9.7%的学生对科普类节目较为关注,78.6%的学生经常阅读科普类出版物,86.9%的学生会关注网络上的科技信息,81.4%的学生会利用假期参观科技馆或自然历史博物馆,88.9%的学生会利用假期参观动物园、水族馆或植物园。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有着强烈的科学意识,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主动参与各类科学活动。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学校教育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资源的整合,这样学生到了幼儿园,也能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结合幼儿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等进行科学教育。

四结语

笔者的研究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仍有待提高。尽管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科学活动的参与性较好,但科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和科学观念的建构情况还不太理想。虽然自然科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仍要加大探究教学的力度;在课程内容方面要选择与幼儿园科学教育联系更为密切的内容,加大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全方位、多视角关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时代的要求和学前教育的需要,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1.

[2]吴俊明,吴敏.为什么要关注科学观念———关于科学观念和科学观念教育的思考之一[J].化学教学,2014(4):3-6.

[3]王崇丽.试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50-53.

[4]曹爱娟.培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素养的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60-63.

幼儿科技教育范文8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多元化符合幼儿认知系统培养特点。

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认知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并不会均衡发展。很多理性和感性认识需要外部刺激和引导,何种刺激和引导要素作用较强,何种认知系统就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从以往的幼儿教育模式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本应在幼儿阶段培养起来的认知习惯和能力被忽视或推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幼儿的感统失调等问题。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幼儿的认知系统将会得到全面均衡的培养,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2.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多元化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本的教育政策,应当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始终,幼儿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起点。素质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幼儿园主题活动实质上就是实践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多元化的模式更加有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这无疑从本质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多元化有助于充分利用社会优势教育资源。

以往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都在园内进行,幼儿很难深入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界。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开始利用博物馆、生态园、展览馆、科学宫等等社会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并且要求家长全面参与到活动之中,这样既能够避免传统主题活动中场所单一化的问题,而且社会上众多的优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在多元化主题活动中体现幼儿教师能力的发展

当前,各种展示展览活动、主题劳动、参观活动以及亲子活动等等都是幼儿园主题活动多元化的体现。笔者认为,在多元化的主题活动之中,幼儿教师的下列三方面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1.幼儿园主题活动与幼儿教师即兴创编能力的发展。

在很多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为了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幼儿教师往往都会现场创作一些主题性非常强的小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即兴创作的故事要紧密围绕主题活动,富有吸引力,成为贯穿和引领主题活动的主线。一些幼儿教师在组织主题劳动活动之前,都会给幼儿讲述一个故事。为了契合劳动主题的需要,幼儿教师讲述的故事往往都是即兴创作或编排的。例如某幼儿园的李老师在组织班级同学参加苹果采摘活动之前,她收集了一套图片卡,卡片内容就是小兔子摘苹果。为了向全班同学介绍摘苹果的过程,她即兴编排了一个“小兔子摘苹果”的故事。小朋友在听到这个故事以后,劳动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整个主题活动也得以顺利完成。

2.幼儿园主题活动与幼儿教师歌曲创作能力的发展。

幼儿教师在组织主体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还要带领幼儿演唱一些歌曲,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适应主题活动的氛围,教师还需要现场即兴改编一些歌曲或重新创作一段歌曲,这就对教师的歌曲创作改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幼儿园组织的一次趣味运动会上,两个班级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拔河比赛。为了给参加比赛的小朋友加油鼓励,幼儿教师王老师现场改编了《拔萝卜》这首儿歌,将拔河的内容放入曲调之中,这引发了全体小朋友的合唱,运动会的趣味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3.幼儿园主题活动与幼儿教师探索观察能力的发展。

在组织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幼儿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特质。很多幼儿还会展示出在组织管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潜力的发现和培养有赖于幼儿教师的敏锐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在多元化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之中,幼儿教师的这部分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在某实验幼儿园的一次参观科技馆的主题活动中,张老师发现班级的一名平时比较内向和沉默寡言的孩子,对科技馆中展示的新型机器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站在展示台附近久久不愿离开。主题活动结束后,张老师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拥有的才能和兴趣,并侧重加以培养,先后参加了各种少儿科技班和辅导课,他的性格开始逐步开朗起来,并在最近参加的全省少儿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