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在线教育范例

医学在线教育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1

关键词:病毒肺炎;线上教学;医学

新春伊始,一场病肺炎疫情的肆虐打断了2020春季学期开学的脚步。国务院办公厅通知指示“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具体时间由教育部门另行通知”[1]。为贯彻落实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根据教育部和武汉大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相关精神,中南医院教师在抗击疫情的重压下,仍坚持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我院本学期在为我院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约510名学生(包括157名留学生)进行本科授课的同时,还承担了来自基础医学院、健康学院与口腔医学院共计164名学生的本科教学任务。本学期第一周开启网络教学的本科课程共计33门(包括留学生3门课程,给来自13个不同国家的157名留学生进行网络教学),涉及23个教研室,70余名教师[2]。根据第一周线上教学的总体反馈,我们总结了一些线上教学的经验,同时对疫情下线上教学的优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线上教学活动的流程设计

高等医学教育相比于其他科目课程来说,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需要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需更加注重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融会贯通等。教师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知识点切分,设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目标和提出问题。在课堂学习前,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基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并为课程学习做好准备。课堂学习中,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授,并按照计划开展分组课堂讨论或开展自学实践;学生积极在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完成课堂任务;最后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布置后面的学习任务。课后,通过在线测试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1.1线上教学活动的课前准备

在线上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理论目标和实践技能目标,合理划分自学和课堂讲授内容。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设置明确的教学任务和学习要求,制作学生自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程课件、预习题、思考题等,并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微信群等形式通知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3]。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1.2线上教学课堂

线上教学课堂与普通教学课堂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对教学视频的预习及课前在线调查问卷对学习效果的反馈,梳理出需要进行重点教学的部分。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了解,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这种小组间的沟通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等实现,在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可能更加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再次,在技能操作课上,可以灵活运用网上教学资源,例如3D教学模型、在线模拟诊断软件或在线影像学、心电图模拟软件等,可以即时通过在线集体练习得知学生学习效果,根据疏漏之处有的放矢。最后,适时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总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知识内化的巩固试题,并通过线上课堂的一些内置问卷或测验等布置给学生,并可根据测试结果在线上收到即时反馈,包括试题错误率、错误原因、薄弱环节等,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总结,并为学生提供在线难题解答,帮助其完成学习目标。

1.3线上教学后的总结及反思

课堂后的教学总结及反思是线上课堂教学活动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种课后的总结反思可使线上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地得到回顾、不断地得到更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在线调查问卷、课中小组讨论互动和在线集体练习、课后随堂线上测试题的成绩,对学生的这一章节的学习作出综合性分析评价,同时也对线上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进行系统性总结,修改流程中不合理的部分,使线上课堂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总结和反思能够为线上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活动研究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撑,也能够使教师持续改进教学过程。

2肺炎疫情下开展线上医学教育的优势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教育部于2月4日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4],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上线的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目前,各大慕课平台及原来许多收费项目均响应国家号召免费开放,为在线授课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我院作为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承担巨大的抗击疫情重压,分管5400张病床的同时,仍然保质保量为学生提供线上教学,据统计,第一周我院共计开展网络授课课程33门,网络授课54次,参与授课教师70余名,涉及学生人数约680人,其中通过腾讯会议直播方式开课15次,斗鱼直播1次,录播课程37次,PPT结合MOOC课程1次,互动答疑达1000余次[10]。这种特殊的方式在疫情严重的当前也有特殊的优势。

2.1线上教学是控制人群聚集,阻断传染病蔓延的重要手段

高校具有人员高度聚集、社会联系广泛、以集体活动为主的特殊性,集中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内人群聚集的重要形式,寒假结束后,因学生返校高校即将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5]。一旦疫情在学校蔓延,将会影响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有研究显示2009年A/H1N1流感在日本高校广泛流行,发病率高达5.0%~14.3%[6]。1个纳入的31个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显示,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停课时间平均为14天(1~140天),能平均推迟流行高峰11天,减少流行高峰峰值29.65%,停课时长与流行高峰延迟密切相关(r=0.51)[7]。而且本次病毒肺炎相比以往流感疫情传染性更强、更严重,且中小学停课造成家长误工的成本不适用于高校学生。有效实现线上教学,造成课程延误的风险相对可控。潜在疫情传播风险可能损害学生健康及生命安全应作为比学业损失更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

2.2线上教学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重要保证

线上教学倾向于不同软件、不同方式、不同工具的融合、转化、嫁接,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它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学目的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段、以实现传播最优、效果最大的结果。并且有助于实现分散各地学习的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具体来讲,线上教学以图、文、声、光、像等多种表现手段全方位、立体式表征,通过互联网络传播,实现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终端接收[8]。这样,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想要的教学信息,并且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符合自己接收条件、认知需求甚至学习偏好的资源。这种个性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实现分散式学习的全覆盖。对于医学高等院校而言,线上课堂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医学是一门更加偏重于实践的学科,所以理论知识最终都必须转化为临床应用。因此,除在线上接收教师的理论讲解,课前问卷和随堂测验检测薄弱环节和学习效果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多种软件来实现模拟训练,如3D教学模型可以用于人体解剖学以及体格检查,在线模拟诊断软件可以通过虚拟病人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资料等判定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在线影像学、心电图模拟软件更是可以直接线上进行影像和心电图资料的判读,只要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线上各种教学工具,在此特殊时期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3线上课堂是疫情特殊时期“言传身教”的重要媒介

截至2月19日,随着中南医院本部2000张肺炎隔离病床投入使用,我院通过接管的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1+3”模式,使收治病床数达到5400余张,成为武汉最大规模肺炎定点医院,也是武汉市唯一一家“1+3”模式收治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9]。医院几乎所有科室都投入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因此,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教师们在肩负抗击疫情重任之余还要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进行备课、线上教学、答疑解惑、巩固知识点等,这对年轻的未来医务工作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在来自我院第一周线上教学反馈中,有临床五年制学生这样写道:“看到前辈们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工作,为他们担忧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壮举鼓舞。思及学医的初心,觉得身为武大医学生,未来当有如是担当,更应该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全力以赴,打好基础。希望我们的学习,可以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负学校和教师的栽培和求学武大的初心。”[10]看到教师们以身作则,在国家危难之际迎难而上,不怕吃苦不怕累,学生在感动于教师们投身国家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也更加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这个特殊时期,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负责任、有担当、有本事的大国未来医务工作者,而我们的学生也将会是未来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中流砥柱。

3结语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2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医学影像教学;融合教育;现状

伴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人们的关注点由疾病为中心转化成患者为中心及健康为中心[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预示着医学领域人文精神的强力回归。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医学影像学包涵了多种影像检查、治疗手段,已成为临床最大的证源,在临床工作、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医学人文教育在影像学中的发展却略显滞后。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某医学高校师生医学人文教育程度和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研,探究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规律,为提升医学影像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基础与依据。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1、调研对象

于2018年9月-2018年12月对陕西省某综合性大学附属教学医院的师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调研对象包括医学影像医师、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及实习医师、在校医学生。

2、调研方法

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编制“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研问卷”,调研内容涉及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知程度、学校开设医学人文课程现状和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开展情况,共四部分内容。采用微信调研问卷的方式,调研所得数据从表单大师软件中直接导出,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医学人文教育的四个方面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

二、调研结果

共调研387人,收回问卷387份,全部符合填写要求,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人员50人,占12.9%;医学影像专业实习医师41人,占10.6%;医学影像医生52人,占13.4%,医学生244人,占63%。

1、医学人文教育的认知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在对医学人文教育的了解程度方面,该医学院校师生中有近一半的被调研者对医学人文教育不了解(13.18%)或只是偶尔听说(27.91%);有56.07%的被调研者对医学人文教育一般了解;仅有2.84%的被调研者对医学人文教育非常了解;不同群体对医学人文教育的了解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x2=31.59,P<0.001)。在接受医学人文教育情况方面,21.71%的被调研者从来没有接受过医学人文教育;70.54%的被调研者接受过医学人文教育,但较少;仅有7.75%的被调研者经常接受医学人文教育;不同群体在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x2=7.14,P>0.05)。在周围人医学人文教育的了解方面,22.74%的被调研者周围的人不知道医学人文教育;36.46%的被调研者周围的人不了解医学人文教育;40.83%的被调研者周围的人了解医学人文教育;不同群体周围人对医学人文的了解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x2=11.48,P>0.05)。

2、学校开设医学人文课程的现状

在学校开设的人文教育情况方面,有5.94%的被调研者认为学校没有必要开设人文教育课程;64.34%的人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种类单一,不能满足需求;仅有29.72%的被调研者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种类丰富,能满足需求;不同群体之间的认识程度无统计学差异(x2=6.95,P>0.05)。在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重要性对比方面,1.55%的被调研者认为人文教育一点不重要;13.44%的被调研者认为人文教育远没有专业知识教育重要;32.56%的被调研者认为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都很重要,但是专业知识教育更重要些;52.45%的被调研者认为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一样重要、一样需要重视;不同群体之间的认识程度无统计学差异(x2=13.71,P>0.05)。在医学人文对处理医患关系的作用调研中,有1.29%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对处理医患关系没有任何帮助;21.96%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对处理医患关系的作用一般;76.74%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对处理医患关系非常有帮助;不同群体之间的认识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x2=15.79,P<0.05)(见表2)。

3、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开展情况

调研发现,在医学人文书籍阅读情况方面,8.27%的被调研者从不阅读医学人文书籍;67.44%的被调研者偶尔阅读医学人文书籍,认为可以缓解精神压力;24.29%的被调研者经常阅读医学人文书籍,认为是精神上的享受;不同群体之间的认识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x2=27.47,P<0.05)。在医学人文教育培训参加方面,1.03%的被调研者认为不会参加医学人文教育培训;11.89%的被调研者认为可能会参加医学人文教育培训;73.39%的被调研者认为如果有时间会参加医学人文教育培训;13.7%的被调研者一定会参加医学人文教育培训;不同群体之间的认识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x2=20.93,P<0.05)。关于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中的需求调研中,3.62%的被调研者认为在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中不需要医学人文教育;40.31%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中作用一般;56.07%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中应用非常重要;不同群体之间的认识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x2=37.64,P<0.05)。关于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实习过程中的需求调研中,3.1%的被调研者认为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不需要医学人文教育;39.02%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作用一般;57.88%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应用非常重要;不同群体之间的认识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x2=35.86,P<0.05)。

三、讨论与建议

1、提高医学院校师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知程度

调研显示,仅有2.84%的被调研者对医学人文教育非常了解,仅有7.75%的被调研者经常接受医学人文教育,不同群体人员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的情况没有差异,这些数据均反映出目前医学院校师生对医学人文知识了解不够,接受医学人文教育程度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我国高中阶段分文理科,而医学高校学生基本都是理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先天不足;第二,我国医学院校办学模式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导致许多医学生人文素质欠缺。[2]此外,不同群体人员的比较结果显示,虽然不同群体人员接受人文教育程度没有差异,但是医学影像技术和医生岗位的被调研者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了解程度均较高,这是由于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在与患者长期的诊疗过程中,发现了医学人文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会激发他们主动了解和学习医学人文知识。要提高医学院校师生的人文素养,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首先,在教育理念上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做到敬畏生命、尊重他人、对人行善,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以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其次,在教育内容上着力培育医生职业道德,落实人文素质教育,即培养有教养的医生。最后,在教育环境上要有良好的人文氛围,紧抓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育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教育的根本。[3]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医学人文修养、医患沟通、文史哲等系列讲座,营造医学人文气氛,为医学生成才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重点建造一些人文景观,如中外杰出校友长廊、知名医学家艺术雕像等,[4]加强榜样力量的塑造,触动医学生的心灵,培养医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保持学校独特文化的生命力。

2、课程设置上要将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相融合

研究发现,仅有29.72%的被调研者认为学校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种类丰富,能满足需求。52.45%的被调研者认为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一样重要、一样需要重视。这组数据不仅反映出本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相对薄弱,种类单一,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也反映出本校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教育。由于人文教育的缺失,导致不同群体的人员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均认识不够。但是统计结果显示,从事临床工作的影像科技术人员和医生认为医学人文对医患关系的帮助非常大。现阶段我国的医患关系突出,医疗纠纷频发,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影像科医生更要在临床医生和患者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6]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将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相融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教训,确定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第二,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结合专业特点,有效引入行业热点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效果。[7]第三,在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医学发展史,将一些在医学发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的人生经历以及为医学发展所做贡献进行弘扬,鼓励医学生向这些人物学习,树立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医学人文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3、加强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

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超过半数的被调研者认为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加入医学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不同群体的分析结果显示,影像科技术人员和医生阅读人文书籍和参加医学人文培训的医院均高于医学生和实习医生,这就更加肯定了在医学教育阶段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两类人员也都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和实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挖掘专业课中的人文内涵,还要提升自身的人文内涵,教师的精神风貌、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广泛的影响。加强医学影像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PBL教学方式,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日常理论教学中,创设融入医学人文素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置于案例中,从而加强医学影像理论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通过PBL教学方式,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医学职业人格,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8]第二,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创设人文关怀教育的情景,带教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患者的关心、安慰、同情等人文关怀教育,将关爱生命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培训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良好职业素养。在操作中,要求学生能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权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四、结语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3

中国古人讲究“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侠士们更是追求“有恩必报,言出必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的意志。而荆轲的选择,也是因为一个“义”字,“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的信念,成为允朋友一诺乃大丈夫的标准!而如今人文主义的缺失,拜金主义的泛滥成灾,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在当今已经是屡见不鲜、见惯不怪的事了。因此教材中出现这样一个重义、诚信、轻生的荆轲,对走向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历朝历代都不乏侠客,而这些侠客也正是鲁迅所推崇的“中国的脊梁”。人民对侠义也是喜闻乐见的,这也说明了为何武侠小说如此的流行。但武侠小说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只侧重“武”了,却忘了“侠”、忘了“义”。纵使把武功吹的天花乱坠,没有侠义的存在,那武侠小说又对人有何启发?顶多让人记住几个招式的名字,又有何趣味?更怕有些所谓武侠小说,追求低级趣味,以杀人越货,滥杀无辜来表现高超武艺,毫无侠义的思想内涵,看了只能说是误人子弟,害人匪浅。无论武侠小说,还是古文选段,实际上也是在反映社会,反映人生。武侠只是其载体,侠义的精神才是其真正的内涵。当然,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涉及侠义精神的不止这些,但每学习一篇古诗文,得到的绝不仅仅是文言的知识,更应是一种精神的共鸣、净化与升华。

二、教学过程分析

如果说中学语文教材对侠义文化的文本选择是静态上的话,那么语文教学过程中侠义文化的渗透则是动态上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侠义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教师可以从这些课文的故事情节入手,挖掘并向学生渗透《水浒传》的侠义文化内涵,不仅是就课文而讲课文。我们在看鲁提辖为何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中,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开始,到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主动赠送银两,再到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后,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等行为可以看到,鲁达虽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嫉恶如仇、除暴安良”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尤为欠缺。侠士们身上那种不畏强暴,蔑视强权,反抗强权的精神,及其体现的锄强扶弱、除暴安良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法制尚不健全,“强权横行无忌,弱者求告无门”还时有所见的情况下,尤其需要那种正气凛然,面对强权敢于拍案而起,“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气概和果敢行为,而不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蝇营狗苟之徒。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4

关键词:增强现实;医学教育;仿真

临床医学是一类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能力提升依赖于大量系统化、标准化的训练和实践。但与之相对,传统训练会增加医源性损伤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医学教育与患者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成为热点。仿真学习借助于多媒体、仿真、传感、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多种技术,允许学生在可控的环境下培养临床思维、训练复杂临床技巧,允许犯错而避免对真实患者造成损伤。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仿真学习中重要手段及临床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1]。AR技术的核心是将计算机虚拟、生成的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对现实信息进行增强,提高用户对现实场景的感知以及和虚拟场景的交互。本篇文章将简要介绍AR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优势与局限性。

1增强现实系统的概念

AR系统强调虚拟-现实连续体。与虚拟现实相比,AR利用虚拟信息对真实场景进行增强,用户能够保有身处真实场景的客观感受,更加适合解决实际问题。AR系统具有3个特点:虚实结合;三维匹配:通过实时跟踪及计算影像获得位置与虚拟影像叠加于真实场景的注册位置,实现虚拟影像与真实场景的融合;实时交互:真实场景信息可以实时反馈给AR系统[2]。

2增强现实系统的关键技术

基于上文所述AR系统的3个特点,该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可分为跟踪注册技术、显示技术和智能交互技术。这些技术决定一个AR系统的精确度。

2.1跟踪注册技术

跟踪注册技术是实现三维匹配的基础。首先需检测客体的特征点及轮廓,并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的坐标,最终在正确位置实时显示,完成三维注册、匹配。跟踪注册技术依据跟踪对象可分为两类[2]:跟踪对象为摄像设备:又可进一步分为基于硬件传感器、基于计算机视觉。后者的精确度相对较高,也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例如通过体层扫描相机对牙列外形视觉捕捉,并对此信息进行跟踪、注册[3]。跟踪对象为人:把用户及用户周边信息作为跟踪对象。而实际上,为保证系统的精确度和更广泛的使用范围,避免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干扰,一个AR系统中往往会用到多种跟踪注册技术。

2.2显示技术

AR系统所采用的显示技术,根据成像原理的不同可分为视频式、光学透视式和投影仪式。视频式的优点为叠加场景的图像质量高,但缺点为复杂的处理过程可导致最终呈现的叠加场景较真实场景延迟。光学透视式真实和虚拟场景在镜片上进行融合。投影式技术成本较低,但易受环境干扰[4]。显示设备则可分成:头戴式显示器,有文章报道AR眼镜在中心静脉穿刺的仿真教学中的应用[1]。投影显示器可将虚拟场景投射到大范围环境中,且投射焦点与用户视角无关。其他还包括手持式移动显示器、计算机屏幕显示器。

2.3智能交互技术

常见的人机交互方式包括:基于传统硬件设备的交互方式,鼠标、手柄等硬件,对应虚拟场景中某一坐标,真实场景中的硬件操作反映于虚拟场景中该点的行为,手势交互系统以及投影互动技术。

3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AR技术能够将影像结果、器官3D模型等虚拟场景注册到真实环境中,提供更加可视化、三维、可互动的效果。因此在实践类、场景识别类的医学教学内容中应用更广泛。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文字讲授、模型展示、现场观摩、动物实验甚至是直接操作于患者。

3.1解剖

研究发现,应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Virtuali-TeeT恤衫的学生在学习心脏解剖后测试的结果中优秀率更高[5]。另有研究提示MagicBook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解剖知识掌握水平[6]。

3.2有创操作、外科手术

AR技术在有创操作、外科手术的教学中已有较多探索。由于AR的核心技术为虚拟、真实场景的精准叠加,因此在不易移动、变形的器官操作中应用效果较好。目前AR技术的临床及教学应用多集中于神经外科、颌面外科和普外科等[4,13]。比如通过虚拟腹腔镜技术培训医学生阑尾切除术,可显著减少医学生不必要的腔内器械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7];LungPoint系统是一种虚拟导航支气管镜,根据患者胸部CT予以三维重建仿真支气管,并智能规划操作路径,该系统可缩短呼吸内镜医师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成效[8];中心静脉穿刺术培训中引用AR眼镜,教学结果提示该方式灵活、有效[1]。

3.3超声影像学

有文章报道,心内科、超声科学生通过超声仿真仪器学习经胸廓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大部分被试者认为该系统仿真性较好。EchoCom是一个三维跟踪注册系统,通过超声信息,帮助医学生训练及早识别先天性心脏疾病。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医学生的诊断率[9]。

4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AR技术在医学教育方面拥有以下优势。

4.1安全性

基于仿真技术的医学教学方式目标是在避免患者医源性损伤的同时仍达到对医学生的培训要求。AR技术可以通过虚拟系统,代替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训练和实践。医学生减少对患者直接实行有创操作,可明确减少患者出现操作并发症,也避免医学生职业暴露。AR技术能够保证医患双方的安全性。

4.2自主性、趣味性

AR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虚拟图像、模型资源,将知识呈现变得更加真实、形象和有趣。它的应用让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有研究对比基于AR技术的教学方式与传统课本的效果,发现使用移动AR技术的学生知识获取程度远高于传统对照组,其益处主要在于激发了学习的参与度[10]。

4.3可重复性

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临床医师需要多次重复的训练。但现实环境中难以保证同一临床场景反复出现。AR技术通过提取大量临床资料,并进行模拟、叠加,允许相同场景不断重复,供学生反复训练,至强化记忆、熟练掌握该场景。

4.4规划与反馈

AR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建模图像与真实场景之间的直接叠加,可以减少学生主观想象,与操作视野之间建立直接、连续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的建立是智能操作路径规划的基础。例如正颌外科的数字手术规划将虚拟的截骨线和真实的颌骨叠加融合[11]。以及在血管外科手术中,定位血管和规划手术入路[12]。除了操作前的规划,AR系统还能够对学生的操作过程通过人机交互系统进行评价,甚至于操作过程中实时反馈,并模拟操作导致的相应后果,便于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4.5多人协作

多人协作、配合的训练在医学教育中也极为关键。AR系统可通过多个计算机硬件设备相互关联,分享同一虚拟-现实叠加模型,允许多人在同一系统中学习、协作。且学习及演练过程中可随时暂停、重复,为师生提供讨论时间。

5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局限性

5.1场景相对单一

AR系统所提供的临床场景需要前期人为虚拟场景设计,因此,场景较临床现实相对单一、固定。单独使用无法取代真正的临床实践,学习如何应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因社会心理问题导致的临床变异。

5.2技术缺陷

临床教学中对跟踪、注册精准程度、对场景模拟的真实性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的AR技术处于发展初期,尚不能完全达到临床要求。更加先进、全面的技术需要引入AR临床医学教育系统。

5.3硬件与经济成本

AR系统对硬件要求较高、价格昂贵,因此无法在所有医学教学机构普及。虽然不断有低成本AR系统问世,但这些系统存在自身局限性:比如为降低成本,显示方式多选择投影式,导致场景叠加位置相对固定等;以及不包含实时反馈及校正系统等。目前,AR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仍为小范围、试验性。未来,性能与成本之间平衡的系统设计将成为研发重点。

6总结与展望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规模线上教育;急诊医学;教学方法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多地蔓延,由于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政府要求群众尽量减少出行和避免聚集。与此同时,各大高校延迟开学,在此期间,如何做好停课不停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3]。21世纪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人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伴随着信息技术逐渐深入课堂,新环境激发了大众对学校教学过程中方方面面的思考,助推了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创新[4-6]。本研究通过探讨小规模线上教育联合翻转课堂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急诊医学教育模式改进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1至2020年11月选取蚌埠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100人作为教学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两组学生均为相同教师带教,并且入科时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理论测试。观察组中男28人,女22人;平均年龄(22.30±3.50)岁;入科平均理论测试成绩为(60.53±11.66)分。对照组中男26人,女24人;平均年龄(21.80±4.10)岁;入科平均理论测试成绩为(62.53±12.76)分。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科理论测试成绩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带教教师依据教材大纲、典型案例,将全部理论内容制成PPT展示,示教室内结合教材现场教学,由带教教师讲授完成。观察组采用小规模线上教育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建立班级微信群,带教教师、急诊医学科主任、副主任等建立临床教学小组、临床教学督导小组,临床教学督导小组监督考核临床教学小组教学计划实施情况。(1)课前:临床教学小组组长将教学计划、急诊科及医院基本规章制度通过微信群发放给学生,并在微信群内对学生的疑问一一解答。然后依据教学计划,带教教师分批次将收集临床诊疗过程中有教学价值的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手术图解及视频等教学素材,借助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时长20min内,线上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网络视频先进行自行学习,并提出重点关注的问题。视频中的内容包括急诊科常见的临床操作,如清创缝合基本操作、换药术、拆线,急诊如何接诊患者,如何对急诊患者进行系统查体,遇到危重症患者如何处理等。部分视频为临床诊疗过程中实际录制。(2)课中:教师在线上课堂集中为学生进行指导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答疑,课堂上学生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互动,直接聚焦知识盲点。最后进行课程总结,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点评、分析及指导。同时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3)课后:学生在进行所有课程学习后进入临床,由带教教师指导下,对部分患者进行接诊、查体,并完成基本临床操作。由带教教师点评其中的不足,并进行指导更正。学生课后2~3人为一组,针对临床学习中的不足反复进行训练。

1.2.2教学效果评价

(1)出科时进行急诊科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考核。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考核满分均为100分,考核内容参考急诊医学教学大纲,包括入院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书写、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诊科临床基本操作等。(2)评价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评价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及专注度、是否能提升自学的能力、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急诊科的学习兴趣及继续接受该种教学模式的意愿。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在提高学习效率及专注度、提升自学的能力、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急诊科的学习兴趣及继续接受该种教学模式的意愿5个方面,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6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高等艺术设计教育

1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沿革

现代艺术设计其实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从工业革命发展开始,艺术设计就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展现出了其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艺术设计在工业革命中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逐渐地从传统的技艺训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了现如今的艺术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往专业的设计人才往往都是为制造行业服务的,因此更多的是交由传统的美术院校来进行专业教学的开展,但是现如今的艺术设计师不再单纯地依靠美术设计来进行艺术设计,而更多的是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各种软件进行艺术设计,因此现如今的设计师培养需要的是综合性的高校来进行,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美术基础培养,还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的设计软件以及对于各个领域的设计相关知识的了解。因此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设上各个国家以及各个高校都是十分重视的,现代艺术设计所囊括的领域很多,学生需要了解的是诸如建筑、美术以及工业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艺术设计不再简单地拘泥于美术知识体系,而是逐渐地将工艺美术跟设计进行整合统一。基于这一点,我国也逐渐地将设计教学引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第一所工艺美术和设计为主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设,到后来的工艺美术系在各个高校中的成立,我国的艺术设计也在这个时期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工艺设计专业人才开始走出院校,走向工作岗位。室内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以及工业设计等各个领域也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而后我国也将工艺美术和设计学科正式改名为:艺术设计学科。现如今在我国,有上千家高校已经全面地开设了艺术设计教育这个专业,也都建立了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体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地因为高校扩招等原因出现了教育教学上的诸多问题,面对这一点,高校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改革措施,促进艺术设计专业跟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以信息技术来推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所发挥的优势

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两次重大的变革,而这两次变革都跟科技革命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上一次的设计方式变革这主要跟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普及有着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计算机逐渐取代了人力,成了现代信息处理的主要手段,而电子计算机的推出以及逐渐的普及对于艺术设计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设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也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元的、更直观的设计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掌握了快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当信息技术跟设计发展结合之后,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信息整合的强大平台,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普及情况下教育服务方式的转变,因此其本身极大地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

2.1教师从单向灌输式课堂教学向现代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转变

当投影仪、幻灯片以及网络技术走进高校课堂的时候,当手机、电脑以及平板等无线设备走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时候,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也就真正地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辅助设备。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辅助教学对于艺术设计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发展,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艺术设计本身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同时运用网络以及计算机所连接的各种软件,对于设计制作本身就有很大的促进和改革的价值,在现如今Powerpoint、Flash等设计软件已经成为工艺设计的必学软件之后,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更加地灵活和多元,通过软件教学来引导学生形成对于工艺设计的直观以及形象的感受,学生可以在电脑等网络设备上下载设计软件,然后进行自主的设计,将工艺设计本身的抽象化知识点以自我学习和自我操作的方式形象化和清晰化,学生能够亲自参与,达到感官协同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精细化的讲解来达到对重难点知识的层层剖析,这样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都能够真正地参与进去,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增加教学的密度。

2.2改变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转换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在以往的高校教学中,即便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教师往往也是基于课堂以自身为主体开展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体的教学开展,但是信息技术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是颠覆式的变革,因此信息技术带给教师的多元信息渠道,因此教师不再简单地拘泥于课本教材,而是可以基于网络信息所带来的众多教学资源,而将课堂的主体放到学生的身上,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引导工作,以设计者或者引导者的方式去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以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去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方式,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僵硬固定的教学模式,创造出适合于双方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的限制。教师结合网络资源,重点在于进行教学的引导以及教学的设计,实现师生双方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交互,以课堂合作者的方式去开展艺术设计教学。同时高校可以就艺术设计专业搭建网络教学的平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创设适合的多维信息空间,不再简单地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灵活教学方式,这更符合现代网络信息所带来的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更容易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学生终身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如今,计算机已经全面普及,网络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现如今的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对于高校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有了完善的技术保障。而网络信息本身的资源丰富,信息传递速度快,这对于高校开展网络教学在资源和内容的来源上是多样化的。艺术设计专业本身需要注重的是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自身应该要掌握从网络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在掌握课本知识之外多从网络中找到专业的设计网站,多进行设计资源、设计文献、作品赏析等等,特别是一些具有十分专业的设计水平以及独特的设计风格的网站,比如:哈佛设计、设计中国等等,多看多学,多从这些网络资源中找到超出自己认知的专业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能够从这些网络平台的资源中展开联想,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终身教育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潮流的理解,只有学生真正地把握了世界前沿的设计资讯,了解世界前沿的设计思想,才能够紧跟潮流,甚至推动潮流的发展。

2.4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达到取长补短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其本身是十分丰富且多元的,这对于高校开展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个性化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创造力,而艺术设计跟网络的结合则是给高校专业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全新体验。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可以使自身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这是十分有助于高校个性化教学的开展的。同时基于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网络教学可以通过集成大规模的相关资源来实现教学精品课程的设计和开展。比如设计概论、广告设计、景观设计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等相关艺术设计类的精品课程的开展,这些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都可以从网络资源中整合编写出来,同时对于这些专业所涉及的教学计划、教学教材、辅导资料甚至是教学录像等等都可以基于网络平台来实现内容的整合,从而帮助师生基于高校自身的网络教学平台去进行相关教学资源的检索,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研究或者自行设计等等方式来找到对于艺术设计知识点的学习型模式。教师则可以通过检索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料来结合传统课本教材的相关知识,将设计制作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真正给学生授业解惑。例如教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先从基本的手绘入手,有了思路之后再将自己用纸和笔手绘的设计构思通过扫描仪进行数据的转换,上传到电脑中相关的设计软件中进行填色修改,逐渐地完善,最终形成完美的设计方案,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地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也才真正地将艺术设计教学跟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了起来,有效地推动了设计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2.5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强调艺术设计的多变性,这是因为艺术设计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因此需要的是多学科的交叉知识集结,因此在当前这个社会下,单纯依靠课堂短时间的教学实际的价值不大,只有基于专业本身去开展社会性的实践教学才能够帮助高校学生真正地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高校基于信息网络平台为媒介开展艺术设计教学的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进行实践教学的落实。基于网络信息技术,高校应该加强跟校外企业、科研机构进行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时高校还应该带着学生以设计实习人员、工程技术实习员等身份走进企业,跟着企业相关项目,全程参与做到实题实做,让学生亲自进行设计课题,满足艺术设计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从而推动高校在现代艺术设计上的时代化、特色化以及个性化的课程结构体系建设,帮助高校去打造一个具有学科特色且与时俱进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平台。

3总结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7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急诊医学;本科教育;教育技术;探索;实践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而新兴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生成逼真的视、听及触觉一体化的三维虚拟世界[1-2]。用户借助头戴式立体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辅助传感设备,切身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产生沉浸感和带入感。VR技术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自主性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3]。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完善的急诊医学生培养体系和提高急诊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急诊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已是当今急诊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4]。本文总结分析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急诊医学本科生教育的教学效果,探索VR技术应用于急诊医学教育的可行性,以期为急诊医学教育提供一种好的教育技术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徐州某高校48名2014级急诊医学专业本科生,其中,对照组男生13人,女生11人,年龄范围19~23岁之间,平均年龄(21.4±2.4)岁;VR教学组男生13人,女生11人,年龄范围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20.8±2.2)岁,两组学生一般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将48名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组,n=24人)和VR教学组(n=24人)。对照组采用借助多媒体等开展传统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模式,而VR教学组则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期末统计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难医学等急诊医学三门专业课的成绩。

1.3评价方法

两组学生均按照课程表的进度要求,相同章节的授课老师确保为同一个人,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教学。两组学生的成绩均采用形成性评价,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同时包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用GraphPadPrism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对照组学生创伤医学、急救医学和灾害医学的考试成绩分别为:(73.6±8.3)分、(76.2±9.5)分、(73.8±8.1)分;而虚拟现实教学组的成绩分别为:(85.3±5.2)分、(87.4±6.2)分、(9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灾害医学的考试成绩,较对照组有了明显提高,两组考试成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现阶段急诊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急诊医学是近20年来迅猛发展的一个涵盖面广泛的新兴学科,其涉及面广、涵盖内容多,主要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病医学、创伤医学、灾难医学、中毒医学、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和管理等诸多内容[5]。随着当今急诊医学的发展和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涌现,现阶段急诊医学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1)理论教学任务繁重,传统教学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急诊医学涵盖范围广,知识点多,常涉及临床各个专业的急危重症处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书面、幻灯片或视频等进行讲解,往往造成概念抽象,缺乏立体感,加之急诊专业学习任务繁重,学习难度大,极大地影响了急诊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2)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传统教学无法满足高素质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急诊医学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量的急诊救治技术,如心肺复苏术、环甲膜穿刺术、外伤急救(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胸膜腔穿刺减压术、心包穿刺术等多项急救技术,而上述技术的培训需要反复、多次强化训练,才能让同学们真正掌握。反复的急救技能的培训需要多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严重制约了急诊医学教学任务的实施。灾难医学救援培训过程中,由于灾难事件的不可复制性以及现阶段教学手段无法全仿真模拟灾难现场环境,急诊医学生无法熟练掌握在不同灾难环境下的救援技能,这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灾难医学救援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随着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急诊临床实习特别是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严重制约着急诊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因此,亟需探索出适应当今急诊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急诊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3.2VR技术在急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医学在线教育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在线教育平台;使用现状

1引言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作为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学也逐渐开始应用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然而,在对相关权威网站的信息咨询进行梳理与总结后,发现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高校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现状,进而提出一系列解决策略,对加强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

2.1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展示

在高校体育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技术动作要领主要是采取亲身示范及对动作进行分析讲解的方式,但在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很多高难度的技术动作是在极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的,导致学生无法深刻领悟和掌握技术动作。而体育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可使用摄影器材将技术动作讲解进行摄像记录,并将其上传至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应用各种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影像的慢放和分解,能够将技术动作要领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2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多以班级作为单位,受到教学时间和学生数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体育在线教育平台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师生间的在线交流,让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远程的“面对面”交流互动,有助于加强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进而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3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体育在线教育平台为高校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有效渠道。体育在线教育平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体育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以及体育教育统计数据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庞大数据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去体育在线教育平台中查找资源,这对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围绕教师、教材以及课堂进行,教学时间以及学生数量等因素使得体育教师难以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与指导。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时空限制。总体而言,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个人的PC设备登录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所带来的局限性。

3“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在线教育平台使用现状

3.1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缺乏吸引力

目前,我国有许多体育高校的在线网络课程主要以精品课程为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使用文本幻灯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训练为主的课程,在设计在线教学课程时需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使用动画、视频、图像及解说等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课程,而不是按照以往传统教学的线性方式设计教学课程。另外,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缺乏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设计等应用功能。而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设计等功能对于体育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功能能够帮助体育教师编辑相关教学资源和课程学习单元,进而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教学课程。

3.2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只具有技术支持以及教学课件点播等功能,相较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具有运行管理、交流互动以及课程设计等多种功能的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尚有较大差距。除此之外,针对学生所设定的网络活动追踪功能同样非常重要,其不但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3重视度不够

尽管有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建设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重要性,并逐步开始建设本校的体育在线教育平台,但总体而言,许多高校对体育在线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并未真正认识到体育在线教育的良好发展前景,且建设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小,制约着体育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甚至有少数教师对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存在一定的偏见,仍坚持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要优于体育在线教育。

3.4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国始终高度重视高校的网络信息化教学工作,教育部也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构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此背景下,许多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搭建了本校的体育在线学习平台,然而,部分高校在建设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过程中,不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从精品课程申报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出发,导致建立的体育在线学习平台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和设计古板等问题,甚至少数高校的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只是一个摆设,形同虚设,没有学生加以利用。

4“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的对策

4.1强化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基础建设

加强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加强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另一方面,硬件建设是加强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各大高校应不断加大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拓展以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为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营造良好的资金和政策环境。除了正常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体育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而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让师生共同参与到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中来,能够更为人性化的对体育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完善。

4.2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伴随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喜欢从互联网渠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新闻与信息,这不但展示出了大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还能够反映出以互联网渠道展示信息资源具有更为生动、直观的优势,而这些优势的实现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因此,在建设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基于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和直观的教学内容展示,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具有较强的交互性,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中的实时通讯技术,借助摄像头的功能,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展示。此外利用新媒体技术还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远程“面对面”交流,及时高效地帮助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3加强高校之间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受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高校之间存在体育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之间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当前各大高校基本上都有本校的体育在线教育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能够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独立运行,还可以作为一个公共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近年来,教育部门始终在强调各大高校之间要加强教学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而在线教育平台能够很好地响应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各大高校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可以在体育在线教育平台上上传教学资源,还可以与其他院校进行连接,进而获取其他院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另外,高校还能够在体育在线教育平台中的信息交流模块中利用电子公告板论坛等方式加强高校间的交流,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能够有效推动不同地区体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4.4提升教师对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应用能力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而高校的教学技术部门则扮演着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建设者的角色,需要对体育在线教育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还承担着对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应用的培训和指导任务。各大高校应逐步转变体育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在线教育平台应用中的作用。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培训会等方式,加强对体育教师应用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培训,向体育教师讲解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应用方法、网络教学的理论知识以及网络教学课程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此外,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引导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中来,进而为体育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4.5培养高校学生体育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体育在线教育平台来向学生讲解运动健身等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另外,体育教师还需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在体育在线教育平台自主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资源和体育资讯,提升他们进行信息检索和处理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互联网+”背景下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针。

参考文献:

[1]董海军.简述普通高校体育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J].运动,2018(15):95-96.

[2]刘建刚.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线课程实践现状研究——对MOOC热潮的审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02):119-121.

[3]杨改红,赵冬,邓豪,等.基于WEB的远程体育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8(22):10-13,18.

[4]李华.信息化时代体育远程教育框架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