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医学科研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科研论文

基层专科医院小论文产出现状

[摘要]目的:了解某基层专科医院近五年情况,分析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对策。方法:通过检索该医院2013—2017年发表的论文,从期刊及科室分布、论文被引情况和核心作者群等方面分析该院论文的产出情况。结果:近五年共437篇,其中科技核心以上期刊98篇,占22.43%;被中国知网收录192篇论文,总被引频次365次,篇平均被引1.9次;专科和学科论文产出质量高;科技核心以上论文已形成核心作者群,但核心作者数仅占卫技人员的2%。结论:目前尚存在论文产出质量不高、核心作者群比例低等问题,建议加强营造科研氛围,注重论文书写和投稿方面的培训,以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推动论文产出,同时培育核心作者群,合理制定论文指标,以促进高水平论文和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基层医院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基层医院;论文产出;对策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而医学论文则是医学实践过程中的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医学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名医务人员医学成就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1,2]。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目前已成为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发现影响论文写作的瓶颈,从而找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论文产出的方法和对策是放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某基层专科医院的最近五年论文产出的相关因素和特点,并提出相关对策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维普咨询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作为检索源,检索某基层专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时间为2013—2017年,同时结合该院科教科登记发表的论文,该院人员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共437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是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两者都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优质期刊目录。后文分别简称为北大核心、科技核心。

2结果

统计得近5年该院共发表文献437篇,其中中文429篇,外文8篇。

阅读全文

技术专业建设医学检验论文

1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较年轻的临床医学专业,相比其他临床医学教育体系,存在较多需规范和完善之处。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课程设置

①课程体系设置中注重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相对薄弱。②检验医学相关临床课程设置求广求全、培养重点不突出。③专业必修课程过多,学科交叉、岗位需要的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极少。④课本教学、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教学网络化与数字化水平低下。⑤课程体系由5年制“医学士”改为4年制“理学士”,原有课程体系明显不适合现教学需要。

1.2实验教学

①检验专业实验课程存在设备陈旧、利用率低,管理水平差。②注重理论课程学习,对临床实验教学和管理关注不足。③实验课教学偏重教材知识讲授,科研精神与科研能力等创新性能力培养不足。④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与现代医学检验发展现状脱节。

1.3实践教学

阅读全文

专业建设医学检验论文

1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

①课程体系设置中注重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相对薄弱。②检验医学相关临床课程设置求广求全、培养重点不突出。③专业必修课程过多,学科交叉、岗位需要的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极少。④课本教学、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教学网络化与数字化水平低下。⑤课程体系由5年制“医学士”改为4年制“理学士”,原有课程体系明显不适合现教学需要。

1.2实验教学

①检验专业实验课程存在设备陈旧、利用率低,管理水平差。②注重理论课程学习,对临床实验教学和管理关注不足。③实验课教学偏重教材知识讲授,科研精神与科研能力等创新性能力培养不足。④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与现代医学检验发展现状脱节。

1.3实践教学

①实践教学管理松散,专业技能培养方式落后。②未及时与实践教育基地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实习同学思想动态。③因为实习基地师资、管理水平不同,实践教学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阅读全文

国外医学教育状况思索

作者:李亚敏 陈俊国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一、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学制

(一)6年一贯制的德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6年,实现以大学为基础,学科为中心,理论教学、实验室训练和临床实践的渐进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这一学制[1],如芬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

(二)6年一贯制的俄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3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3年进行专业教育,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独联体国家如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妇、乌克兰等实行这种学制[1-2]。

(三)4+4年制的美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学士学位的文理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前4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4年为医学院教育,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自由选课制度。学生完成课程,修完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授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加拿大、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实行这一学制[1-2]。

(四)5+3年制的英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4年为理论教育,最后1年为临床实习,毕业授医学学士学位,英联邦国家实行这一学制,如英国、新加坡、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获得学士学位以后经过考试和推荐就读医学硕士学位,时间是1-3年。在实行多学制的世界各国中,学制为6年制的国家或地区最多,为90个国家,占56.6%;居于第二位的是7年制,为53个国家,占33.3%;排在第三位的是8年制,为15个国家,各占9.4%;排在最后的是9年制,为1个国家,占0.7%。

二、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模式[2](附表)

阅读全文

医学期刊统计学错误思考

本文作者:张巧莲 郑玉建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正确使用能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并使科研成果更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反之,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误用,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质量,反而会使读者产生误解,甚至有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近年来,医学统计学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统计分析结果表达已成为医学论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是评价医学科技论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然而从近年发表的论文来看,有不少作者对统计方法的使用还不熟悉,实际应用中统计方法滥用、错用和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1]。据国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不同医学期刊的调查,有统计学错误的论文比例最高者达66%,最低者也有20%[2-4]。国内有学者对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985年统计错误的论文比例为24%,1995年为36%[5]。这些调查研究均说明统计方法误用的严重性以及正确应用的紧迫性。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针对医学论文的科研设计与统计方法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6]。这种研究有助于及时了解医学科研论文中统计方法的应用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医学科研工作者应用统计方法的水平。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已发表的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共识与重视,促进我国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

1 统计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统计设计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研究工作应遵循的依据。常见的统计设计问题有:忽视组间均衡性,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例数不足,未设置对照组,未随机分组,未提出统计分析方法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科研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四大原则即“随机、对照、均衡、重复”的原则[6]。

1.1不遵循或不重视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原则,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随机化既要随机抽样,还要随机分组,并有足够的样本量作前提。然而,在医学论文中许多作者对此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论文中统计处理随机化不突出,随机化缺失情况比较常见,有的论文甚至将随机误解为随意、随便,不采用随机化处理方法,导致结果缺乏可靠性。还有些文章中没有提出“随机”抽样的设计与方法,没有排除标准,给人随意选择病例之感,且病例数少,因此没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结论不可靠。部分文章虽然注明了“随机”,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随机化研究或两组间的例数相差甚远,不符合随机化的一般规律,没有临床参考价值[7]。

1.2缺少对照研究或对照组设计不合理

阅读全文

医学期刊编辑提升统计学素养难点

随着论文作者科研素质与医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学期刊编辑辨析统计学错误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医学期刊编辑依然存在统计学知识水平低的现象,虽然现在编辑部为了提高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也采取很多措施,但是实际掌握的统计学知识却不高,不仅说明提升统计学素养的难度非常大,也体现了医学编辑在统计学知识方面的欠缺。对此,相关人员要做好难点分析,不断地深入研究提升统计学策略,从而让医学期刊编辑的统计学素养得以提升。

一、医学期刊编辑提升统计学素养的意义

(一)满足作者群体提升统计学水平的要求

在医学科研事业与医学人员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在统计学方法的误用上,作者群体在低水平计量与计数资料的误用上升到违反实验设计原则与多因素多水平资料的误用上。虽然很多误用从表面上看貌似合理,但要是按照统计学的严谨性去解析与衡量,就会突显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医学期刊编辑拥有非常高的统计学素养来辨识这些错误问题。所以,不断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的统计学素养,能够对医学论文中不易辨析或较为隐蔽的统计学误用更为准确地发现出来。

(二)发挥医学期刊服务科研的作用,提高医学科研水平

医学期刊编辑通过对论文作者在科研中的实验设计、统计学方法与创新性进行评析,将科研中一些不足的地方标注出来反馈给作者,以便作者更好地完善科研方法,最终获得准确、严密的科研成果,这对作者以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医学编辑的统计学素养不高,在审查论文时就很难发现统计中错误的地方,一旦发表就会造成学术的不严谨性,还会对期刊的声誉与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这就发挥不出服务科研的功能,作者群体的统计学水平也难以提高。

二、提升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素养的难点

阅读全文

高等中医院校临床医学

一、明确选题标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在学位论文选题上,专业学位论文有与科学学位论文相混淆的趋势,有部分论文学术性有余,实践性、应用性不足。按要求,专业学位论文是要重点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6号文件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要求是: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由于各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导师对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认识不统一,甚至不清楚,导致了专业学位论文选题仍存在科学化倾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基础知识为依据,要培养出从事医学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临床“专家”人才,从而体现“知行统一”的特点。因此,我校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明确了对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并不断探索、完善其质量保障体系。我校通过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原则》,加强导师及研究生管理人员培训;通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答辩过程管理等途径,更好地引导研究生立足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恰当的临床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避免为了盲目追求高、精、尖的科研项目而脱离临床去从事单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事实上,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要遵循创新与实用的原则,根据所在医院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及研究方向,选题可以包括调查研究、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研究及临床新技术革新等方面。在整个课题设计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导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多渠道、联合培养的模式,为研究生课题的完成及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最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明确选题标准的同时,我们从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狠抓学位论文全程管理、创建各种激励机制等环节入手,通过建章立制,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不断探索并完善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行逐级管理

截止2013年6月,我校统招研究生已达1234人。为切实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大力推行“三级四导”管理体制,即实行“研究生处—院部—学科”三级管理体制;具体培养过程中,以导师为主导,学科为辅导,院部为指导,研究生处为向导。通过这种逐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保证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保障了学位论文质量稳中有升。我校近八年来,先后制定学位相关管理制度近20项,并应用于日常管理中,经过反复实践再行修订,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学位管理,促进了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质量的提高。如我校实行了年度院部考核制度,更好地推进逐级管理体制。从修订导师遴选条件、定期进行导师培训、制定导师考核制度、制定兼职导师管理办法及优秀导师评选等办法入手,制约与激励制度相辅相成,从而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突出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地位。落实学位论文期中检查,跟踪检查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实行学位论文科研原始资料审核及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严把论文评审关。建立优秀论文评选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及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工作,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新与创优热情。修订学位论文答辩相关规定,举行观摩答辩,严格规范整个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实行制度,对研究生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质量实现了公开检验。制定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办法,加强了学术道德规范,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鼓励研究生申报创新基金项目,提高我校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支持研究生管理队伍、导师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临床培养单位管理与合作,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我校通过以上举措,全方位健全管理制度,进行多环节、综合管理,有效保障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提倡研究生“自我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其培养目标和作为学习者的身份特征决定他的学习特点在于自我教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尤其在科研学习方面更显不足,限制了研究生学习成长和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是研究生为完善、发展自己而自觉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我们认为研究生自我审视、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科研学习、论文写作等各种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应是最后一年才提上日程的任务,而应该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自入学伊始,一个循序渐进筹备的过程。经过三年的自主学习,不断积累,最终将所见、所学、所想、所做汇总,提炼成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此外,我们把学术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各阶段,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临床教学等过程对研究生进行引导、管理。通过各类培训,告知研究生、导师、各院部及学科管理人员相关管理办法,不断强化学术道德规范,逐级管理,努力引导研究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防止少数研究生和导师不求质量,以求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从根本上杜绝了学位论文造假现象。

四、结语

阅读全文

科研能力论文:七年制临床儿科科研能力探析

本文作者:胡瑜 杨妮 尚云晓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工作现状

目前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双语测试、滚动淘汰的专业教学特色。连续十届七年制毕业的医学生都呈供不应求的状态。因其工作后各方面表现突出、成绩斐然,目前大部分成长为本学科的青年骨干,其中一些已成为专家级学术带头人,或成为专业和领导能力兼备的新一代管理人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2]。从1998年开始,七年制的招生规模开始扩大一倍。2001年以后招生规模更是比最初增加了十倍。2005年开始,为体现我校的儿科优势,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出儿科方向,专业培养从事儿科疾病防治和儿童保健工作及医学研究的儿科医学专门人才。目前,第一届毕业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已经毕业走向临床工作岗位。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大批同年毕业的七年制学生与统招的硕士研究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虽然七年制学生基础条件好,阅读外文文献能力强、速度快、理解好,但由于学制的限制,在其培养的最后2年才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且注重在临床各科室的轮转,科研水平反而不高[1]。因此,如何让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及早建立科研平台,让他们及早进入科研角色,将对日后科研思维的形成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加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国内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医学生是参照统招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目标进行培养。在五年级的下半年开始进入生产实习第一阶段,六年级开学时开始选择专业,即自己的硕士研究方向,进入生产实习第二阶段。目前七年制医学生在选择专业后撰写综述及科研设计的能力普遍不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由于毕业仅剩不到两年时间,倘若进入状态较晚,势必影响选题的难度和最终的科研质量。多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习惯于临床回顾性总结发表低质量的文章,很少进行前瞻性科研管理设计。鉴于此,学校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学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生产实习第一阶段即为他们选择一名“临时导师”,进行“一对一”训练,及早提供查阅文献、综述写作、科研设计的平台,大大提高其选择专业后的科研思维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3]。让学生在进入研究生临床培养阶段前,即已了解所属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自己的科研方向,从而有目的地学习及研究,更早转化为成果[4]。随着本校医院诊疗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必须充分利用附属医院有大量患者来源和日益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以及目前国内外的信息网,加大对七年制研究生的培养力度,争取在国际上发表高素质的文章。

为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中国医科大学的七年制(儿科方向)医学生提前半年进入科研状态后,每月定期安排1~2次科研方面的讲座。重点邀请本专业杰出的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讲授科研能力对每个医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临床科研思维、如何选题、如何立题、如何书写科研设计等;邀请图书馆工作人员讲授国外电子文献全文的查找与获取、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的应用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等;并定期邀请国外学者进行讲座[5-6]。同时医院图书馆配备有42台电脑,每天早8点至晚9点均免费开放。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全文[7]。学校要求学生在“临时导师”的指导下,每人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及科研设计。要求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4500字,参考文献应当在25篇左右,中文参考文献不多于2篇,近5年文献不少于80%,且通读原文。通过查阅文献和书写综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掌握了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动态,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同领域中其他研究人员的科研思路与方法,为其今后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最后,学校会组织专家对学生上交的文献综述及科研设计进行量化评定,评选出优秀者若干,对学生及其“临时导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七年制医学生正式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后,学校会加强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首先会组织专家进行开题报告,对学生课题的选题、文献查询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及潜在创新点提出意见,以保证论文选题方向的正确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使论文工作顺利实施。教育部规定七年制医学生毕业时需要提交1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这就要求七年制学生必须具备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在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中,由导师对其论文中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把关,对其文字表达进行指导,对学位论文的格式进行规范,通过认真的修改、再修改,直到学生写出合格的论文为止[8]。七年制毕业生只有通过学校基础医学院专家组织的论文初审后,才可以参加正式的学位论文答辩。科研训练的最终呈现是学位论文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的公开发表是对学生科研综合实力认可的标志性成果。为鼓励学生,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发表在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citationindex,SC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或有突出成果的学生给予重奖,对其导师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在国内3类以上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有相应的物质奖励及毕业留校政策倾斜。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文章的版面费,科研处给予全额报销。良好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