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教育范例

医学伦理教育

医学伦理教育范文1

1.医学生行为存在严重的失范,影响和干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比如缺乏公德、论文造假、不尊师重教或者考试作弊等,这些问题和现象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医学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以及伦理规范意识的形成、培养,继而进一步影响其今后上岗操作。

2.教学和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技术忽略了伦理教育

很多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简单地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术即可,对于医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不够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当医学生进入到实践工作岗位以后,若缺失良好职业人文素养,很容易迷失在价值困惑或者道德困惑中,影响和干扰其人生道路。

3.缺失无私奉献的意识和竞争,同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单纯经济主义等现象严重。

因受利己主义的干扰以及影响,部分医学生以及医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多做一点就会抱怨,遇到困难或者加班等退缩,再加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部分医学生和医生过于追求个人经济利益,而使得医疗服务逐渐商品化,自愿奉献的人逐渐减少,一味追求个人利益以及经济指标,而缺失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素养以及道德。

二、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分析

1.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医学伦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为医学道德,经医德现象研究,将其所表现于医德关系中各种问题矛盾和其发展规律揭示出来,医学伦理学着重从三个方面对医务人员提出了要求,即医德伦理、医德实践以及医德规范。目前就国内医患关系来看,普遍都比较紧张,医患纠纷事故频发,所以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技术精湛以及具有良好医德的医生应变得尤为重要。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必然性与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和其他行业工作者相比,医疗工作自身的特殊性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要更为严格地按照职业伦理要求和规范操作

在工作中不仅要及时缓解患者疼痛,同时还应保护好患者隐,尊重其人身权利,若忽略了这些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对此,只有医务工作者具备良好职业伦理素养和规范意识,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才可更好地担负起自身工作使命,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因医疗工作自身比较繁杂

一旦出错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严重时还会引起医疗事故,在这种形势下对医务工作者的伦理规范意识和技术水平所提要求也就更高。只有具有良好伦理规范意识以及道德操守,同时具备高水准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才可更好担任起作为医师的责任,本着对患者负责这一态度,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操作,且甘于奉献,能够和他人进行密切配合,以此最大程度避免和降低错误、医疗事故的发生。

2.对策

基于上述医学生伦理教育所存问题和加强伦理教育必然性的分析,下面就如何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提出相关对策:

(1)改变以往陈旧教育观念,加大伦理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正确引导。

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均应改变其以往的陈旧教育观念,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人文素养的学习与培养有机结合,强化医学生人文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媒体技术宣传医学伦理教育重要性,比如网络、报纸以及电视等。同时树立先进榜样和典型,正确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其提升自我修养,使其伦理规范意识得到增强。

(2)合理且有效地应用各种教育方式和培养方法。

在教学中应避免照本宣教和教条主义,综合考虑学生自身情况和当前医学行业的需求,和临床实例有机结合,经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伦理教育重要性。或者设定相应的医疗工作场景,要求学生来扮演病人,以此实现换位思考。构建合理且有效的课程体系,大力实施课外教育,比如讲座、心理咨询、卫生服务、知识竞赛以及社会时间等,充分利用网络实施现代化教育,加强学生人际协调交往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应对突发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相关法律法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的培养。此外,还应健全医学伦理教育方面的评价体系,综合考核与评价学生各项素养和能力。

三、小结

医学伦理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文;医学伦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现代化问题被不断具体化,医学的人文价值观念和内在自然科学属性的矛盾也更加尖锐。高校伦理教育深刻影响着“医科”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决定着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性质和成败。高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医学生在医疗实践及其相关医学活动中提供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超越了单一的技术视角,从多角度面对科学需要和伦理原则,向现代医学模式提出新的展望和要求。构建高校医学伦理教育体系,不仅是对医学伦理教育形态的一次内涵丰富的探索性研究,也为促进医学科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高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价值向度

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任务是反映社会对医学的需求,为医学的发展导向、为符合道德的医学行为辩护。医学伦理学的科学发展观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培养医学生具有相应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缺失人文关怀内涵的生物医学模式会使医学渐渐失去对人本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初心,演变成技术之上的临床实践活动。“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的运用让人类不断体验着生命的神奇和奇迹,但过度崇尚医学高新技术对人类生命体的主宰和干预程度,就会产生技术的异化问题。”[1]人文教育内容在医学教育中被边缘性弱化,致使人文价值对医学生物发展模式引导作用尽失。以技术为主导的医学教育,会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塑造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和功利化的行为逻辑,让强势的医学科技遮蔽医学内在固有的价值逻辑,使最终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偏离医学实践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守护的本真诉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知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同时要迫切地对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机制进行批判以及症结的诊治,聚焦矛盾解决和强化人文价值认同是激活医学走出科学主义迷失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二、高等院校提升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实指归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双引擎”,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理模式转向社会———生理模式,这说明医学正向着尊重生命的方向发展。医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理念,践行医学伦理学的规范行为,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影响着医疗卫生事业全局发展的方向。[2]无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都迫切需要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素养的培养。

(一)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

医学伦理素养是指医学主体在医学实践中做人的伦理素养和品格修养,是医者在医德生活中认识和把握自我,认识和把握自我同患者、同事、事业及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医德认知、理念、情操、智慧、能力、品质的有机统一体,体现医学职业人员的全面职业伦理修养。[3]这种全面的职业伦理素养是当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不可少的基础。在人类发展史上,医学伦理学是伴随着人类的医疗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群体多元认知的内在精神力量是实现医疗人性化的深层动机和推动力。

(二)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着重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人际关系道德调解的问题,医学伦理包含了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特殊的职业道德,既具有一般社会道德共性,又有着与医疗卫生工作直接联系的职业道德特点。在经济主宰社会,文化商品化趋势严重,高科技变成当代人类图腾的压迫局面下,变革缓慢的人文阵营步步退却,强化自身的专利特征和自治能力。[4]这意味着缺失医学伦理教育,将导致高科技引导下的“医学科学主义”畸形扩张,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促使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深化对生命价值模式的认知追求,有利于推动医学人文突破技术思维限域的制约。

(三)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现代医学伦理价值的内在支撑,是构成未来医学发展内涵的重要维度,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逻辑主线,将医学从唯技术论的据囿之中解放出来。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大背景之下,医疗服务商品化、诊疗手段物质化、医患关系经济化等趋势日益明显,资本增值运行逻辑导致医学科技进步的异化,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激励医学工作者、医学研究者的精神内驱力,是涵养道德自觉的本质核心,是提升医疗整体质量的保障。随着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前进,人类的医疗实践将面临更多挑战和考验,唯有塑造健康人性化的医学生态,才能有效地促进未来医学的良性发展。

三、高等院校提升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践途径

如何提升医学生伦理素养,是当前高校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新时代医学的特征,积极回应高校伦理教育的新诉求,密切关注困扰医学伦理的教育发展的焦点问题,遵循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科学供给的基本原则,既需要集聚多方主体力量,也需要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以前瞻性的视野探索其发展路径,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方向,协同推进高校医学伦理思想的构建。

(一)教学理念更新

医学伦理学课程目标是以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培养为主,教师应重视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关心学生的医疗感情,从伦理知识和伦理问题的获得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主,到把伦理原则应用到日常的临床和科研实践,进一步明晰“教学感知”,努力创新话语方式,把民主、平等、协作意识贯穿到师生双主体教学互动中,这是一种指向教学质量话语乃至质量观的转变,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规范具有完整体系上的引领性,教学情境上的感知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正确的导向可以使得伦理知识得以不断内化。

(二)教学内容创新

当前,高校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供给主体单一。对于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医学生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伦理学内容仍然偏重课堂文本教育,对于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的伦理判断和伦理选择,对于科技化带来的伦理困惑和伦理问题解读不多。激活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内在动力应着眼于释放教学内容的丰富因子,优化教育要素和内容供给。学科内容能够引导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方向,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促使医学生在应对未来医学实践中的复杂问题做出具有道德感的判断。

(三)教学实践设计

实践是教学的归宿,服务于社会需要是学习的最终旨归。而现行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体系设置统一具有抽象与可操作性不强的特点,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并对此进行有效的评价。学科的固化特性致使其发展缺乏持续力,推进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由传统的书面教育转向实践教育是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高校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提高医疗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内涵支撑,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是新时代我国医学领域全方面改革与能力升级的齿轮,实践能加快融合,促进医学技术和人文内涵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应该消除专业知识和课内实践环节的过度分离,加强对伦理原则的运用技能,构建有机统一、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设计体系,将内涵理解外化为德行一致引导医学生解决现实的医德实践问题,从而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学习和实践赋予真正的价值感和使命感。四、总结“医学教育应该追求伦理价值第一位。追求伦理价值第一位并没有否定医学的工具价值,因为只有在伦理价值的范导下,工具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6]医学伦理是现代医学学科内涵研究的重要维度和价值立意。当前,医疗实践人员既要加强医疗技术水平又要兼顾由公共需求为导向的公众获得感,努力构建民众本位、多元互动的医学科学生态,在此过程中,医学伦理的科学性和内涵势必得以不断审视和重构。高等院校提升医学伦理思想教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学伦理学不能囿于一般学科建设议题,而应立足医学自身对“人的价值”议题的审度和探寻,加强多元主体的统筹协作,调动医学伦理学科文明发展的积极属性,从社会现实问题和现实需求协同攻关,加强医学伦理前瞻性理论研究以及指导实践,构建动态的医学教育文化形态,从而有效驱动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现代化改革。

参考文献:

[1]黄照权,马明霞,蓝秀华.医学与人文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1.

[2]刘学文,刘馨,康丽勇,医学生医学伦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2016,37(6):72.

[3]贾雪梅,朱俊勇,雷宏博等.我国全科医学培养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5):6-7.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06.

医学伦理教育范文3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护理伦理学的课程地位与性质、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标准与形式、师资构成等方面对我国护理伦理学教育现状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与分析。然而,我国现有的护理伦理学教育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1]。笔者以可行性、有效性为原则,提出改革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护理伦理学在校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护理伦理学概述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学科体系中伦理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关注的重点是护士应当如何处理他们在护理实践中遇到的伦理困境[2-3]。护理伦理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护士在跨学科环境下工作的伦理知识体系[4]。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欧美国家就已经非常重视护理专业教育中伦理学的教育,在英国,护士接受的职业伦理教育甚至比医生还多[5-7]。然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护理伦理教育才刚刚起步。如今,我国的医学护理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发展存在失衡,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相对欠缺[8]。改革护理伦理学教育,使之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符合临床护理实践需要,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护理伦理学教育改革建议

2.1学校应重视护理伦理学教育医疗改革的发展及护理学科的进步,对新型护理人才的护理伦理学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9-10]。因此,学校应重视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让他们在学生时期全面系统地接受护理伦理学教育,培养良好的伦理素质[11]。将护理伦理学与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等课程一样,作为高等护理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课程[12-13]。

2.2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实践需求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护生希望授课教师多讲授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伦理学知识[1]。说明目前护理伦理学教育的重点是伦理学基础与理论知识,对于培养护生具有敏锐的伦理意识和判断解决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使教学内容符合临床实践需求。对于无医学、护理学知识背景,或无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向临床资深医护人员请教,使授课内容倾向于临床实践需求;也可以开展实习护生座谈会,询问护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以及对伦理学知识或教学的需求重点,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非实习护生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活动。

2.3整合教学途径与方法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时代,教学方法也具有多样性,一种教学方法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的学习阶段及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师本身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按“最优”原则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热点/经典伦理事件的讨论分析,护生可以掌握事件中所涉及的伦理知识及问题,学会正确处理这些伦理问题的方法;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可以邀请患者及临床医护人员观看,并对表演事件发表各自的观点,使护生学会从护患双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PBL教学,教师可以用案例及提出的问题,吸引护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学习,积极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撰写影片观后感,可以使护生将所学的伦理知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系统学习及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社区服务等,可以让护生从护理实践中认识到伦理知识的重要性;此外,成立护理伦理学学习小组或相关社团,搭建网络沟通平台,开展主题班会等,都有助于护生护理伦理学的学习。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需始终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及护生的主体性,形成“互动式”、“参与型”的教学环境。

2.4体现循序渐进和学科渗透护理道德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某一学期几十个学时的护理伦理学课堂教学不可能使护生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护生需要通过“感悟、体验、接收、内化与应用”5个阶段来提升自身的伦理素质。因此,在护生的基础课程学习期、专业课程学习期、实习期及走进工作岗位后,都应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其内容根据护生的学习阶段及学习环境进行调整,做到“因时因地制宜”。除单独开设护理伦理学课程外,还应把护理伦理学内容融入到整个护理学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的作用。如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等课程教学中,教师均应适当教授本学科知识相关的伦理学知识。实践证明,学科渗透所收到的实际效果远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有说服力[14]。

2.5组建协助教学团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高等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教育的道德要求和科学知识的要求能否按计划转化为护生的品德、智慧和技能,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高等教育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要求的顺利传递并最终在培养出的人才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实现[15]。真正实施护理伦理学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而且对护理学理论、护理实践和科研也要十分熟悉[16]。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出身的伦理学教师,由于缺乏医护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难免重伦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轻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相关知识;护理学专业出身的伦理学教师,由于缺乏伦理专业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难以系统地阐述伦理学知识;其他护理学科教师,同样因为伦理学专业知识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甚至从不涉及学科相关伦理知识的教授。因此,伦理学教师应该与其他护理学科教师组成一个协助教学团队,在教学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另一方面,培养既具有医护专业知识背景,又具有伦理学专业知识的护理伦理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是解决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师“专业偏科”的根本措施。

2.6科学化考核方式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不但可以达到以教育教学的要求为目的,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促进学风建设,以利于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能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7]。护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考核方式应体现护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从课堂表现、论文、考试及实践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课堂表现主要包括护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角色扮演等;论文可以是影片观后感、主题论文、对别人论文的评价等;考试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运用相结合,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洞察与正确处理伦理问题的能力应纳入临床实习考核之中。#p#分页标题#e#

2.7注重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伦理学教师应特别注重第一堂课的重要性。第一堂课首先要让护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护理事业,其次才是教授护生护理伦理学知识。因为护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认识和情感选择,也就有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倾向,这个基本倾向决定了他们在日后实际工作中对患者的态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情感和态度[18]。

医学伦理教育范文4

CBI教学,即内容依托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用目的语言授于某一领域的学科知识,从而确保学生既可以习得目的语言,又可以掌握学科知识的教学。CBI教学通过运用目标语教授学科内容,旨在把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相结合,通过对学科的学习来获取语言能力。CBI抛弃了将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分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促进学习者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的同步发展。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需依靠“足量的、可理解的、趣味性的”输入。CBI教学让学生更注重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围绕专业内容进行有意义输入,逐步掌握目标语言。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结构。CBI教学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交际活动,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发展。CBI教学理念有4个主要特征:1)语言教学需围绕学科专业知识展开;2)语言教学中需使用真实的目标语言材料,即本族人所用的材料;3)强调新信息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使用目标语言获取、评估和解读新信息的能力;4)语言教学需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注意学生在认知能力、语言水平和情感需求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

2CBI教学理念下的主要教学模式

语言和专业教学背景、目标和性质等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CBI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主要的CBI教学模式包括以下3种。2.1主题模式(theme-basedapproach)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设计主题和话题,选择相关的专业教学材料,并通过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对目标语的实际应用。主题模式主要由语言教师进行授课,适合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2.2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course)根据学生的语言和专业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目标语专业教学材料。目标语成为获取专业知识的工具。该模式的教学任务主要由专业教师承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语言知识储备,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学生和有科研、学术需要的人群。2.3辅助模式(adjunctcourse)在辅助模式中,同时开设专业课和语言课,语言课为专业课服务,学生借助语言知识掌握专业内容。授课任务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完成,分别进行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学生。

3CBI教学理念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启示及应用

英语教学总的来说可以分为2大类: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和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医学英语属于ESP教学。目前我国许多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CBI教学模式将枯燥的语言学习变为符合学生职业需求、个人兴趣的趣味学习,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3.1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医学英语教学需分2个步骤进行:即医学英语基础课程和医学英语专业课程。第一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主要是词汇学习和专业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消除专业词汇对医学英语学习的障碍,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英语交际能力和科研能力。根据本阶段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和专业教学要求,可以选择CBI教学的主题模式。教师围绕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主题、话题进行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带给学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高年级学生大都具有了较为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第二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应以专业课程为主。主要是采用适合学生水平、需求的原版教材,用英语或双语讲解专业课程。本阶段可以选择CBI的课程模式或辅助模式。学生在已有的英语、专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掌握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3.2教材选择

CBI模式和医学英语教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即为语言和内容,而教材是教学内容和目标语言的重要体现,因此,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对CBI能否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其中,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CBI教学的特征之一。至今,已有大量原版教材引入,许多优秀新版教材也在陆续出版,这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广泛的教材来源。但是,教材的使用需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及其理解力和接受力进行合理取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国外原版教材难度较高,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和挫败感;而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过于简单的教材则容易使其产生厌烦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只有当语言材料的难度略高于学生水平时,语言习得效果最好。因此,教材的选择要注意学生语言水平与内容难度之间的平衡,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在采用原版教材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的部分,可以弃之不用;同时,可针对我国国情,选取相应的章节。各个医学院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利用自己的教材。这种做法将课文作为信息的实体而不是语言学习的实体,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另外,在教材选择中还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以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注重语言的趣味性和文化性,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启发学生对医学道德、情感和伦理的思考。

3.3师资培养

师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CBI教学理念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医学英语教师主要包括2类:英语专业并具备医学知识的教师,以及医学专业且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然而我国目前非常缺乏既具备精通的英语水平又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影响了CBI教学的进行。针对师资匮乏的情况,各医学院校应积极应对,拓宽医学英语教师来源渠道,应对困难。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采取合作式教学(coop-erativeteaching),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紧密配合,共同完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资料的开发,全面提升业务素质,使双方的语言能力和医学知识都有所提高。其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各自的经验、做法、提出个人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思路的拓展。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聘请专家学者、外籍教师进行专业和语言的培训,或者聘请医学翻译从业者及其他有医学英语背景的人员兼职教学;同时,可为医学英语教师创造出国进修和培训机会。此外,医学英语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发挥自主精神,积极利用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3.4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应试能力强,但是实际应用能力差。CBI教学理念强调目标语言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沉浸在医学场景当中,培养目标语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能力的训练,如:设计真实的模拟情景,强化学生在各种医学交际场合中语言有效输出的能力;围绕话题设定场景,赋予学生特定角色,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设定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等等。此外,CBI教学还应提倡合作性学习。利用小组讨论、辩论、集体学习、同学之间相互纠正等学习方法,安排学生一起学习、交流观点,共同完成任务。CBI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更注重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医学英语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变单一的知识评价为多元的综合能力评价,全面考核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体系应该结合笔试和口试,综合考察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交流,以及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同时,将终结性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反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

4结语

医学伦理教育范文5

1.普通词语的特定医学词义

这些词语经常出现在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中,医学涵义是普通词义的引申。如下面两组例子:比较positive和vessel的普通词义和医学词义。Trytobemorepositiveindealingwiththeproblem.(正面的,积极的)Theathletereceivedatwo-yearsuspensionfollowingapositivedrugtest.(阳性)TheBritishnavyboardedthevesselandtowedittoNewYork.(船,舰)Thecirculatorysystemisdividedintothreemajorparts:heart,bloodandbloodvessels.(血管)

2.专有医学名词

这类词并非由医学词素合成的,它们只出现在医学类文章中,并且词义单一。如insomnia(失眠)、gallbladder(胆囊)、platelet(血小板)、jaundice(黄疸)、embryo(胚胎)。许多药品名、疾病名、医学技术名称是以发现者、开发者的名字命名,如Parkinson's(帕金森氏综合征)。

3.医学派生词

医学英语词汇吸纳了大量外来语,其中大部分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丰富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语素构成浩瀚庞大的医学术语。虽然这些词晦涩难懂、发音难,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即由词根、前缀、后缀、连接元音按一定的构词规律合成的。前缀改变词义而不改变词性,如anti-(反、抗)、endo-(内)、peri-(周围)、hyper-(多的)、trans(超越)等。词根通常代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pulmon-(肺)、rect-(直肠)、cardi-(心)、gastric(胃)等。与普通词语后缀不同,医学词语后缀通常改变词义,如-ectomy(切除)、-itis(炎症)、-stasis(抑制)、-algia(疼痛)等。连接元音是连接两个词根、词根和后缀的元音,多数用“o”,有时也用“e”或“a”。连接元音只起到连接作用,没有改变词义。据统计只要掌握500个医学语素,就能通过分析构成部分的意思推测大量派生词词义。如cardi-(心脏的)分别和后缀-logy(学科)、前缀tachy-(快的)、brady-(慢)构成三个意思完全不同的派生词cardiology(心脏学)、tachycardia(心动过速)、bradycardia(心动过缓)。Cardi-与词根pulmon(肺)和后缀-ary(有……相关的)共同组成cardiopulmonary(心肺的,与心肺有关的)。cardi-与词根myo-(肌肉的)、后缀-itis(炎症)共同组成myocarditis(心肌炎)。

二、高职高专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生源来源多元化,含普通高考考生、高职单招考生、自主招生考生,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缺乏词汇学习策略,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核心单词都无法牢固记忆,更不用说掌握难度更大的医学英语词汇了,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受到打击,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生如果无法掌握基本的医学英语词汇,将无法获取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资讯,直接制约着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医学词汇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医学词汇,能够理解较为专业的医学类文章,为今后参加工作进修学习打好英语基础。国内众多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做了广泛的研究,但多从“建构主义理论”、CBI(内容型教学理念)、TBI(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上探讨。由于词汇量过大,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还是讲解生词表或课文中遇到的生词,按照英汉对译解析和构词法分析。学生大都是机械性地记忆单词,这种孤立式地强化记忆不仅使语言学习枯燥无味,而且学习效率低下。

三、语义场理论的内涵

语义场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结构语义学最有价值的研究方法之一。1934年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Trier)进一步确立和发展了语义场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的词汇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在这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中,各个词项可以按意义聚合成若干语义场。小词语义场又是大词语义场的子系统,从而构成整个词汇系统。根据这一理论,学者分析划分了亲属语义场、植物语义场、动物语义场等等,并详细分析了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反义、多义、上义、下义等多种语义关。同一个语义场里的词项意义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每个词的意义取决于同一个语义场中其他词的意义;词只有在语义场里与其他词汇形成一定的关系时才有“意义”。当某个词的语义发生变化后,与之相关的词在语义上也会随之调整和变化。位于上位关系能起到概括意义的词叫做上义词,居于下位的词叫下义词。同时,语义场中的上下义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某个词是一个语义场中的下义词,又是另一个语义场的上义词。如doctor(医生)与teacher(老师)、soldier(士兵)、editor(编辑)等词组成occupation(职业)这个语义场,又是physician(内科医生)、surgeon(外科医生)、dentis(t牙医)等构成的“医生”语义场的上义词。

四、语义场理论在高职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语义场理论,医学英语词汇并非杂乱无章,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医学英语词汇划分为不同的语义场,使原本孤立、复杂的词汇产生某种联系。

1.设立上下义义场(hyponymy)

上义义场是语义场中最常见的一类,由表示共同概念的“上义词”和一组受“上义词”支配的表示具体概念的“下义词”组成。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归类、分析、整理所讲授的单词,课堂上借助板书、多媒体等辅助设备展示不同的语义场。如以下几个例子:①结合化学元素周期表掌握常用化学元素及化学物质。②借助语音视频材料中医患关系的情景对话学习关于疼痛不适的各类词汇。③结合常用词根记忆医学常见病。如关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各类流行病。④借助语音视频材料中医患关系的情景对话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医院常用术语。如“医务工作者”这个语义场下医院各种工作人员的称谓、各机构名称及常见医学技术的专有名词。

2.设立同义关系语义场(synonymy)

同义场是指一种词义基本相同,并在一定程度可以替换,而在发音、拼写、内涵、搭配等方面不同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如onset、attack、paroxysm、morbidity、invasion、pathogeny等词语同属于“疾病发作”这个语义聚合体。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外来语,医学英语词汇量非常大,对同义事物有多种语言表达形式,如表示“皮下”的医学词汇有endermic,hypodermic,hypodermal,subdermic,subcutaneous。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需求,不需要把所有的同义词都列入语义场内,可以仅列出常用的核心词汇。部分同义词在中心意义上相近,但在感情色彩、语言风格、搭配关系上存在细微差别,加强这类同义词之间的辨析有助于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如seam、suture、raphe作名词都有“缝合”的意思。seam是普通常用词;suture侧重指手术后伤口的缝线、缝口;rephe是解剖学通用术语,指各种对称部分的两半结合线。

3.设立反义关系语义场(antonymy)

反义义场是按意思相反、相对或相矛盾的属于同一词性和同一范畴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如aerobic(有氧的)和anaerobic(无氧的),acute(急性的)和chronic(慢性的)。学习常用的前缀及其所组成的医学派生词,可以引出相应的反义前缀及其组成的医学派生词。如hyper-(超过的)、hypertension(高血压)就可以联想到hype-(低于)、hypetension(低血压)。再如学到anto-(前)、antepartum(产前)就可以顺带讲授post-(后)、postpartum(产后)

4.整体/部分语义场(part/wholerelationship)

医学伦理教育范文6

 

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从通常的意义上来概括,主要有三点:   第一,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具有哲学分析性质的理论医学学科,因为医学伦理学主要是应.用哲学上的一些理论分析方法对医学领域里的各种医德现象及本质作出分析,从而制成一定的系统理论,并反过来指导实践。   第二,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伦理学与医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边缘学科,要学好医学伦理学,必须具备必要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社会知识,以及具备将这两方面的知识加以整合的必要的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第三,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职业伦理学科,因为医学伦理学要对所有医.学领域里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相应的指导与调节,所以必须紧紧围绕医疗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道德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通过适当的讨论与辨析,促成问题的解决或探索出解决的途径。   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的观点、原理、方法来解决医学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一门科学,是医学实践与伦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具体的医学职业道德科学,医学道德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伴随着医学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医学伦理学与法律的联系   道德和法是社会两大基本规范,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都用于调整医学领域的人际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律包括卫生立法,要有良好的道德和医德为基础,道德和医德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把人们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这本身就是对道德和医德的支持,某些重要的道德和医德要求,本身就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二者在实践上互相转化,医务人员如果坚持医德基本原则是不会违反法律的;当医务人员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应有的制裁。因此,医德的教育作用和法律的制裁威力,对广大医务人员道德观念和道德风尚的促进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有利于正确医德舆论的形成和巩固,使正气战胜邪气,善战胜恶,树立更好的医德风气。   三、《医学伦理学》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在各行各业上逐渐完善法律、法规,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也提出新的要求一一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艺术,增加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与此相关的内容如《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02年9月l日起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9日起施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2004年9月1日起施行)等,就现有教材而言,没有及时补充也是无可厚非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应该不断了解、熟悉相关内容,在相关章节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使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加强法律意识,使医疗行为更加法制化、规范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复合实用型人才。   四、《医学伦理学》课程加强法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医疗服务的风险性   患者已把自己看成是医疗服务上的“消费者”,故此要严格管理和规范医疗行为,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各种职业都面临法律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民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对医学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提高,更加关注医疗工作的情况,从而也会发现一些问题,从原来信任的关系转到由法律来调整的关系上。   就医行为虽是消费行为,但它是特殊消费,就要特殊对待。人体是千差万别的,有的药用在一个人身上好,用在另一个人身上就不好。有人用青霉素滴眼就死了,有人做阑尾炎手术,局麻就死了、医疗本身的高风险决定了医疗服务的高风险,高风险就可能有失败。但不是有风险就允许出错,从医学本身来说,疾病的诊断、治疗,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是避免差错的环节所以,正如医学名家张孝蓦所言,医生对病人,应当时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风险下的法律保证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将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此规定是根据医疗纠纷中,医患双方当事人接触并提供证据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在这一点上,由医院提供患者病历、手术记录、检查结果和诊断过程,更为简单直接,也较为容易。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也是考虑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能力而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现在规定由医疗机构举证,经鉴定如出现“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及存在医疗过错”时也要承担刑事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不仅对医患双方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使属学和法律产生了碰撞。在医患关系中,患者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医疗机构在举证时,有比患者更多的便利条件,在取得证据的能力上优于患者,所以法律是向弱势的患者倾斜。这样做,符合司法实践的发展,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让医与法协调起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医学生都要学法、懂法,不能只强调医学的利益。法律应当为医学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这最终将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医学科学发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其明确指出—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章程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按照有关医疗法规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和要求复印门诊病历、住院志、化验单、医嘱单、病理报告单等病历资料;实行法医参加鉴定委员会,组成鉴定委员会专家库,当事人可以随机抽取专家参加鉴定;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鉴定委员会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滥用职权、询私舞弊,构成犯罪的可判刑;在医疗事故争议问题上,当事人可以不需经过医疗事故鉴定而直接向法院起诉;大大提高实际赔偿标准等。医生、患者本该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疾病#p#分页标题#e#   3、避免风险从医学生开始   当前我国医疗纠纷中,通过诉讼解决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在医院工作中,医疗纠纷很难完全杜绝,一旦形成医疗纠纷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道德和法律责任问题。   防范医疗纠纷就要转变既往家长制的医疗作风,而“尊重病人的权利”转变较慢与医务人员既往所受教育有关,现在要转变为平等契约的关系,医疗行为将受到各方面的监督。防范医疗纠纷就要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医疗工作中有服务特征,即满足患者需要,患者有享受良好的治疗、享受良好服务的权利防范医疗纠纷还要增强风险意识,目前医疗服务的高风险性社会不理解,而许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风险意识不强;如果把其风险告诉患者,若患者认可、同意那么你的风险就小,不要擅自替患者决定。法律上强调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也就是说,医生的权益通过患者来实现,患者的权益就是医生的义务;加强法律意识,医疗有风险有损害,而你有证据证明你把这种风险或损害告知患者。   因医生失误,一位接受阑尾炎手术的女孩被切除了卵巢。一个女孩的卵巢没有了,这对她的一生是个怎样的打击?因为这起医疗事故,一位本来有着美好前程的医疗骨干从此告别了医生生涯。医疗事故,是一把悬在医患双方头上的利剑。   从伦理视角分析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有:(1)缺乏责任心,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医疗后果甚至差错事故.酿成纠纷;(2)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及语言生硬,酿成纠纷;(3)缺乏负责精神,在病人面前议论以前的诊疗过程,诱发纠纷;(4)对病人缺乏耐心解释,病人不了解医疗过程,发生误解,酿成纠纷;(5)医德医风不正,引发纠纷;(6)寻隙要挟医务人员,挑起纠纷;(7)社会因素引发的纠纷。   没有一个患者不希望在医院得到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没有一个医生希望自己在医疗服务中出事故,更没有一家医院希望因医疗卒故声名扫地。那么,怎样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防范”两个字最重要。“防范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向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是否有“一念之差”和“一技之差”;你是否有不合法的“习惯”;你是否知道患者享有的权利;你是否懂得依法管理。医疗是高风险行业,每个规章制度都是防风险的.医疗事故重在预防,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培养这种防范意识、恰守职业道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保证医疗安全。   二十一世纪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竟争比以往更加激烈、更加残酷,世界各国把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人才的培养上,培养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为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扩充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伦理学》课程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伦理教育范文7

(1)第一步,信赖(Trust)

虽然在斯坦纳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这一步骤看似是一种短暂的、潜意识的行为,但是却隐藏着极其重要的因素,这种因素与译者自身接受的源语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才使得译者选择了该译本作为他翻译的对象。作为20世纪广受欢迎的汉学家,在传播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方面,韦利是一位杰出的代表。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其文化身份的探讨来了解译者是怎样对该译作产生了信赖。

韦利是有着德国血统的英国人。在剑桥学习的三年中,他师从著名教授迪肯森(G.L.Dickin)和摩尔(G.E.Moore),这两位教授都非常仰慕东方文化,他们的这种思想也渐渐地熏陶着酷爱文学的韦利。离开剑桥后,他放弃父业选择在大英博物馆东方部工作,开始接触中国文化并对此有极大的兴趣,从此他便进入了坚持不懈地研究东方学与中国学的漫长生涯。二战期间,他对世界形式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从他当时翻译的中国作品以及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声援和后来放弃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来看,他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来分析这场战争。这不但表现了他对受害民族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博爱的一面。后来他开始翻译中国的经典文学,以此向西方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和伟大思想。在他翻译的著作中,《论语》便是其中之一。

(2)第二步,侵入(Aggression)

侵入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之所以有侵入这一步骤,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冲突,如译者与作者、译作与原作、译者所受文化与源语文化等。要达到翻译目的,必然存在这些冲突之间的碰撞。

从整体上看,韦利对第一篇的理解整体上是比较准确的。如“学而时习之”中“时”理解为“atduetimes”,“人不知而不愠”中“不知”理解为“unrecognized”,“道千乘之国”中“道”理解为“administrated”,“不患人之不己知”中“患”理解为“grieve”。对这些关键词的准确把握,表现出了韦利作为汉学家深厚的功底。对于某些两国文化间没有对应的词语,韦利也尝试着寻找最接近其含义的词汇。如“君子”一词,所谓“君子”即有才有德的人,属于在人格上、品性上较完美的人。到孔子时代,在儒家思想里,君子一词具有德性上的意义。可以说这个词更偏向道德层面,对它的理解,许多译者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如理雅各理解为“superior”、“accomplishedscholar”等,苏希尔理解为“manofthehighertype”,史华兹理解为“nobleman”这些译者的理解所包含的意思都在某一方面对应着“君子”一词,但韦利理解为“gentleman”,它的英文解释之一是“amanwhoispoliteandwelleducated,whohasexcellentmannersandalwaysbehaveswell”,虽然该词缺少“神圣”、“崇高”的意味,但从道德方面讲,它更加符合君子的含义。又如“仁”一词,它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韦利将其理解为“theGood”、“Goodness”虽然两个词并不完全对等,但两个不同文化的词各自所包含的意义都十分广泛,“Good”其中之一的解释有“behavinginawaythatismorallyright”这应该是比较接近“仁”的思想了。但韦利也有理解出现偏差之处,如将“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理解为“threepoints”,而其本意是“多次”;将“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中的“三年”理解为“threeyears”,而其本意表示很长的期间。除此之外,韦利在第一篇中还有一处没有译,即“贤贤易色”中“易色”没有译出,或许是未得其解,因为这两个字的汉语解释就不止一种,可见确有其难解之处。

(3)第三步,吸收(Incorporation)

通过对第一章的分析,我们来看一下译者是怎样吸收原作的。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成排比式,句末都用同样句式的反问,再看译文“Tolearnandatduetimestorepeatwhatonehaslearnt,isthatnotafterallapleasure?Thatfriendsshouldcometoonefromafar,isthisnotafteralldelightful?Toremainunsouredeventhoughone’smeritsareunrecognizedbyothers,isthatnotafterallwhatisexpectedofagentleman?”同样是三句排比句式和三句反问结尾。三个排比,一气呵成,再现了古汉语的音韵特征。这不仅在句意上忠实于原作,在结构和风格上与原作也达到了最大的统一。这样的处理在本章中其它地方同样可以欣赏到。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ClevertalkandapretentiousmannerareseldomfoundintheGood”前半部分搭配一致,都用一个形容词加名词结构,后半部分对“鲜”的翻译用了一个简洁明了的词“seldom”,可谓匠心独运,译文与原文同样简洁、流畅、意味深远。同样的处理在下面的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中也可以看到。其译文“poorwithoutcadging,richwithoutswagger,whatofthat?”这种译法毫无疑问给译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吸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如前文中提到的将“三省”、“三年”中的数字翻译错了,除此之外,还有“礼之用,和为贵”中“和”译作“harmony”并对其给出注释“harmonybetweenmanandnature”根据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解释应为“恰当”。除了误译,还存在着漏译,如“贤贤易色”中“易色”没有在译文中出现。误译和漏译的原因出现在侵入阶段,因文化差异,译者在这个阶段没能正确理解原作,导致吸收阶段出现失误。

(4)第四步,补偿(Compensation)

二千年前的《论语》,虽说是一本语录,但用古汉语写成的言简文字却包含了大智慧,大哲理。如果完全直译,译文读者可能不容易理解。怎样将其简短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传达给译文读者,译者在很多地方做了补偿。如:“学而时习之”中“之”是代词,在翻译中为了让译文读者理解,译者将其所指内容补充出来,译为“whatonehaslearnt”。同样“人不知而不愠”这句中省略了宾语,译者将其补充为“one’smerits”,这种补充宾语的情况还有一处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把“患”的宾语译了出来,即“hismerits”这样使译作更加准确地再现了原文。

二、结语

医学伦理教育范文8

PBL教学法的应用

借着处理问题的过程,自行搜寻资讯,从而学到必要的知识。“以这种方法所取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良久,将来面临类似的现实问题时,旧知识即时涌现。即使旧知识不足以解决当时的问题,学生所拥有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仍然终生受用”。[2]因此,PBL教学方法最适合“终生学习”的需要,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课堂讨论是手段。“PBL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问题提出之后,按照“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指导原则,成立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分组发言。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上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发表讨论的结果;之后在进行小组间的辩论,促使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探究和交流,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中选择最佳答案,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们使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例如在讲当代医学伦理中的热点问题时,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的医学伦理思想形成冲击,引发一些医学伦理问题的争论。如器官移植、安乐死等,可以设计小型的课堂辩论,在课前留下作业,要求每位同学通过查找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思考怎样看待器官移植、安乐死及人们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的伦理争论。在讨论与辩论中,使学生们认识到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冲突,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珍惜作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责。

教师积极参与和适度点评是润滑剂。国外的PBL教学法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积极而有效的教学支持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有帮助。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复研究,要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适度活跃一下课堂的讨论气氛,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每次课结束前,教师要对各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内容等做出全面的评价,尽量做到评价中肯、适度,多激励和表扬学生,确有不当之处也应用婉转的语气指出,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PBL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PBL教学法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愉快、自主学习的气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畅所欲言,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轻松地获取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学习资源。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师生间构建良好的双向沟通关系,既可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PBL教学法使医学伦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暴露出来,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正确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深刻领会教学内容,逐渐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医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具有个体发展优势的全面发展德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