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健康知识范例

婴幼儿健康知识

婴幼儿健康知识范文1

【关键词】婴幼儿;湿疹;家属健康教育

婴幼儿湿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因与外因导致的变态性皮肤炎症反应。疾病早期头面部出现皮疹,然后逐渐蔓延到全身,出现渗液、糜烂甚至感染,给患儿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1]。另外,该病容易反复出现,加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不足,容易出现治疗不依从、过度焦虑等问题。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促进该问题的改善。本次研究将探究家属健康教育在婴幼儿湿疹护理中的临床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婴幼儿湿疹患儿中抽取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入选患儿符合《杨国亮皮肤病学》中关于婴幼儿湿疹的诊断标准[2],面部、四肢、躯干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浆痂,伴有瘙痒,排除心脏、脑部、肺部等疾病。对照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1~12)个月,平均(5.6±1.2)个月,病程10天~3个月,平均(1.5±0.4)个月,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分别35例、10例、7例;观察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1~13)个月,平均(5.7±1.3)个月,病程7天~3个月,平均(1.5±0.3)个月,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分别34例、10例、8例。两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根据患儿皮损情况、医嘱、科室规章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①情绪教育:患儿出现湿疹会导致家属的紧张、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影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行。护理中注意家属情绪的疏导,告知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效果的促进作用。②湿疹知识教育:将湿疹病机、临床表现、日常生活中注意的事项讲解给家属,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着重讲解湿疹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饮食因素、吸入过敏原、生活习惯改变、精神因素等,注意在生活中规避。③饮食教育:将母乳喂养对患儿免疫力提升的重要作用讲解给家属,提倡有条件的进行母乳喂养;针对高危患儿建议将添加辅食的时间推迟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时遵照由少至多、从稀到稠的原则,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过敏。④洗护教育:使用温水给患儿清洁皮肤,为保护皮肤天然保护黏膜,禁止使用去脂性强的碱性洗浴剂;使用含有抗敏制剂物质的护肤用品。⑤用药教育:由于激素类药物会被皮肤过多吸收,副作用较多,叮嘱家属禁止给患儿使用此类药物或药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痒、消炎、抗组胺类药物。护理时间为2个月。

1.3研究指标

①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儿皮损改善情况,根据皮损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定,总分为(0~36)分,分数越高,患儿皮损情况越严重。②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将《婴幼儿湿疹知识调查表》发放给患儿家属,总分100分,优:评分在85分及以上;良:在61至84分;及格:60分;不及格:评分低于6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患儿皮损改善情况

护理前不同组别患儿EAS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优20例,良27例,及格5例,优良率90.38%;对照组优18例,良20例,及格11例,不及格3例,优良率73.08%。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P<0.05)。

3讨论

现阶段婴幼儿湿疹诱因并不明确,过敏体质、皮肤清洁不足、衣物材质不洁等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3]。临床处理时不仅需要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科学的生活护理也是疾病恢复的关键因素[4]。常规护理更加关注疾病本身与患儿护理,对家属疾病相关知识与家庭护理技术教育重视力度不足,难以满足患儿疾病护理与后期恢复需要。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EA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属健康教育可促进患儿皮损情况的改善;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属健康教育可促进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改善。健康教育是指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或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健康意识,纠正不良生活行为,自觉规避影响疾病恢复的危险风险,达到疾病恢复速度加快、生活质量提升的目的。情绪教育可缓解家属紧张情绪,增强治疗信心;饮食教育促使家属认识到母乳对湿疹治疗的意义,改变喂养方式[5];洗护教育可维持患儿皮肤清洁度,阻滞疾病发展;用药教育通过针对性指导,避免出现滥用药物的问题。与仅对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相比,通过家属健康教育可增加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提升日常护理技能,形成治疗的辅助作用,满足疾病恢复需要,具有全面性、经济性。

参考文献:

[1]郭纯全,佟小龙,武一萍.婴儿早期湿疹发病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7,28(2):144-146.

[2]王侠生.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9-20.

[3]刘茹,黄鸣剑.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联合酪酸梭菌对改善婴儿湿疹的作用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2):198-199.

[4]李晓瑞,朱丽红,李萍.早期母婴干预对预防婴儿湿疹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9):56-57.

婴幼儿健康知识范文2

【关键词】小儿肺炎;健康教育;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肺炎发生率逐年上升。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小儿肺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小儿肺部炎症,目前是我国五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提起小儿肺炎,许多家长都头痛不已[1]。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小儿肺炎容易反复发作,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本文根据实例研究,探讨了护理小儿肺炎患儿,时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14±0.97)岁,平均体重(7.24±2.42)kg。健康教育组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1±1.03)岁,平均体重(8.05±1.52)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儿入院后,遵医嘱为患儿实施吸痰、雾化吸入、用药指导等措施,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病情观察方式,达到对患儿病情实时监护的目的。对患儿家属进行必要叮嘱,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12]。健康教育组: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回答患儿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使患儿家属明白积极配合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多方面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①首先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病房不是患儿日常熟悉的环境,患儿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故事书、卡通图片或播放动画片等手段吸引患儿注意力,拉近与患儿的心理距离。可以将疾病相关知识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患儿绘声绘色的讲解,让患儿在自己认知能力范围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对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使其了解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提高患儿家长的配合度。在患儿家长主诉过程中,应适当给予安慰和鼓励,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进行缓解[3]。②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拍背方式,在患儿咳痰时帮助其将痰液顺利排出,避免痰液积聚、堵塞,对患儿健康情况造成影响。③护理人员可为患儿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鼓励患儿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身体锻炼。④对患儿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嘱患儿家属尽量给患儿食用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据患儿口味,为患儿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加强食物新鲜程度和卫生方面的管理,避免病菌入侵造成再次感染。⑤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家属了解疾病预防措施和日常注意事项等,叮嘱患儿家属,尽量不要带患儿出入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肺炎的诱发,还要注意家庭卫生的管理,减少疾病诱因[4]。

1.3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定:向患儿家属发放自制健康知识问卷,患儿家属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百分制问卷,得分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健康知识掌握率的计算方法为,优秀与良好之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患儿家属根据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专业性、护理质量三个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评分。10分制,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8分以上为十分满意,5-7分为较为满意,4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计算方法为,十分满意与较为满意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文中研究数据予以分析,计量资料以(_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差异以t和χ2进行检验,显著差异以P<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常规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6.51±2.52)d,健康教育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3.75±1.28)d,(t=5.3484,P=0.0000)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差异显著,健康教育组显著优于常规组。

2.2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常规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为60%,健康教育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87%,健康教育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2.3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77%,健康教育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7%,两组相比,健康教育组满意度更高(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是让许多父母头痛的常见性小儿疾病,感染小儿肺炎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母体内细菌感染、出生后携带病菌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很容易反复发作,对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6]。此病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较多,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治疗小儿肺炎十分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孩子生病父母更容易焦虑。另外,患儿住院时对病房环境不熟悉易产生哭闹、抵抗等情绪。必要的健康教育在护理小儿肺炎患儿时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主要是对人们讲解相关疾病知识,让人们提高日常我们保护意识,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通过对小儿肺炎患儿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让患儿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促进患儿康复。小儿肺炎是我国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所以在治疗、护理和预防等方面必须提起足够的重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临床死亡率。护理人员通过幼儿喜爱的图片、动画等形式,展开与患儿的沟通,拉近心理上的距离,让患儿更容易接受护理人员。然后,护理人员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患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让幼儿对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另外,护理人员还会对患儿家长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并指导患儿家属关于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措施,让患儿家属了解正确的拍背和预防感染方法,避免患儿病情的反复[7]。综上所述,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对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及家属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振飞,徐美艳.小儿急性肠炎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282-283.

[2]张婷.针对性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98-100.

[3]王玉青.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护理应用中的效果研究[J].科学养生,2019,22(11):237-238.

[4]荆华,武丽英.小儿癫痫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20(48):83.

[5]周云.强化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7(22):79.

[6]张萌.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重症心肌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健康必读,2019(36):149.

婴幼儿健康知识范文3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长。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德育课程,并规定该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其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特殊性,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女性,心理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她们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来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幼儿的成长。据了解,随着国家近年来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应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而且自身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实践课程附属理论课程上的传统教学,同时课程设置又过于单一且交叉重复,职业技能培养不够。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注重开设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以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课程为主,而对于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课时设置比例不多,使得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和设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更是无法把握到位。此外,大多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行2+1模式,所以,在目前中职的教学计划中,另外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困难较大,并且效益不高,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我们认为应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系;2)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增加而课时有限的问题。而在幼儿心理学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能全面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确定为: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能进行自我心理矫治,以适应校园生活,为参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对于课时紧张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应用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精讲、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涉及到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结构的各方面,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采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即结合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章节教学,侧重解决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结合认知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情绪教学中,学生了解觉察情绪的方法和理解“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技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压力;结合社会化教学,讲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评价;结合个性心理阐明,重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强化“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感;在讲授婴幼儿心理健康时,重点讲授心理健康的调节,注重“适应社会,职业心理”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人生选择。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结合章节教学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在《绪论》中学习心理的实质,同时使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以获得健康的心理。例如,本校面积比较小且教学楼宿舍比较老旧,外观不美,新生到校后心理反差很大,难以适应新环境。鉴于此现状,笔者结合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质量高、艰苦的住宿环境可以锻炼和提高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降低学生的心理落差,以尽快适应新环境。2)结合幼儿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多通道感知,学生学会使用多通道来学习技能和知识;以茱莉?安德鲁斯和罗琳等名人为例学习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实验理解记忆的规律,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学会学习。3)结合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学生能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掌握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方法。4)结合幼儿社会化的学习,通过分析自身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学生懂得与父母和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并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结合幼儿个性的学习,通过问卷测验和案例分析学习性格和气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并采用取长补短的方法,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提高人格魅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准备。例如,通过设置“一顶帽子”的问题情境和分析《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影视作品人物的个性特征,尝试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中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并谈今后该如何取长补短,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6)结合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学习,通过制作心理健康手抄报,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课外知识,争做健康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规划职业人生道路。

四、小结

婴幼儿健康知识范文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接受腹泻治疗的患儿160例,并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费用为(996.72±184.50)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522.7±302.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采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有利于患儿早发现并进行及时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儿治疗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小儿腹泻;整体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肠胃道紊乱疾病,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1]。患儿因缺乏多种维生素、营养不良等引起鹅口疮、消化道外感染及中毒性肝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小儿腹泻得到及时治疗和良好护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反,治疗不及时和护理不周则会导致患儿窒息及水电解质出现严重紊乱,危机患儿生命[2]。为此,该院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160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来该院接受腹泻治疗的患儿160例,并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80例。观察组中男45例,女35例,患儿年龄在0~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1.8±0.6)岁,患儿病程在1~6d之间,平均病程是(2.6±0.5)d;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患儿年龄在0~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1.6±0.5)岁,患儿病程在1~5d之间,平均病程是(2.5±0.5)d。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符合该院对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3]。排除患儿:①肝肾等功能性障碍患儿;②心脏疾病患儿;③药敏反应患儿。此次研究治疗均在患儿及家属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补液、退烧、水电解质纠正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护理。①消毒隔离:患儿入院以后应做好隔离,待大便镜检显示正常后方可解除隔离。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护理用具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房间地面及物体表面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溶液擦拭,患儿衣服、床单被套每天采用紫外线灯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患儿入口的奶瓶、餐具应高温彻底消毒。患儿尿布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溶液进行消毒浸泡,时长为1h。②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对患儿尿量、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态进行动态监测,注意观察患儿有无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等,患儿若出现呼吸深大而快、精神萎靡、嗜睡、口唇表现为樱桃红等,则应考虑是否为酸中毒。③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轻度呕吐及无呕吐患儿,或者轻、中度脱水患儿,应多次少量的进行ORS口服补液。重度脱水患儿先建立静脉通路,使液体按照计划输入患儿体内,并在30min之内及时补充血容量。输液原则按照“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进行。④饮食护理:患儿一般会出现消化道紊乱现象,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安排合理饮食。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需暂时禁食外;有母乳喂养者,可继续母乳,辅食暂停;人工喂养者,应暂停牛奶及其他食物6h,后继续进食,少量多餐,由米汤、粥、面条等食物逐渐向正常饮食过度。⑤口腔护理:由于患儿经常呕吐,口腔中容易有细菌繁殖。应多喝温水以保持口腔湿润清洁。含碳酸氢钠的水可有效防止鹅口疮,若鹅口疮已经发生,遵医嘱应用制霉菌素。⑥臀部护理:患儿皮肤比较嫩,长期腹泻需勤换尿布。皮肤应保持干爽清洁,大便后温水洗净臀、阴部,擦干,这样可有效防止尿布疹、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及臀部感染等。出现发红的局部皮肤,采用40%氧化锌油或5%鞣酸软膏涂抹,可促进患儿局部的血液循环。⑦健康教育:加强对患儿家庭的健康教育宣传,严格管理食品及水源安全,增加患儿家长对小儿腹泻病的了解,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护理知识学习。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所花费的费用等,以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治疗结果比较,显效:无并发症出现;有效:有轻微并发症出现;无效:患儿明显不适,情况无改善。

1.4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n(%)]表示,应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应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达97.5%,较对照组77.5%的总有效率而言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病因主要有3个方面[4]:①感染;②患儿消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③个人体质较弱引起的。研究显示,国内该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式还是以药物为主。近年来,根据临床实践证明[5],小儿腹泻得到合理、科学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通过该次研究可显示,其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有效率(77.5%)。整体护理管理主要有:消毒隔离、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饮食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健康教育。常规护理不能很好的了解患儿病情,使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且患儿退烧效果不明显,有研究显示[6],常规护理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超过80%,而通过整体护理治疗的患儿,不仅护理周全,还能从患儿心理及身体或者家庭因素等多方面进行辅导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5%以上;此外,婴幼儿体质因素主要表现为不成熟的胃肠道,但婴幼儿大量的营养需求又加重了胃肠道负担,从而降低了患儿的抵抗能力和免疫功能,且婴幼儿体液分布和成人有差异,更易水电解质紊乱,常规护理基本忽略了这点[7],但整体护理对患儿肠胃道有较详细的护理治疗,可有效减少患儿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结果表明,整体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患儿的及住院费用,且住院时间(4.25±1.03)d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儿(6.27±1.50)d。现在的生活环境复杂,婴幼儿可通过手足口或食物等引起感染,而抗生素滥用会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导致腹泻。所以,家长应加强健康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最主要的是注意婴幼儿的个人卫生和护理质量[8-9],饭前、便后勤洗手,餐具、食品、玩具、便器等日常生活用品勤消毒。避免过热或受凉,夏天多喝水,冬天保暖,尽可能的减少幼儿腹泻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杜绝抗生素的滥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监测患儿的实际情况,正确指导家做好环境整理,提高患儿的恢复效果。整体护理可有效减少感染,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为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家长应做好饮食营养的分配,结合适量运动,防范措施到位。

综上,小儿腹泻采用整体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儿腹泻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升了患儿生命质量。整体护理管理可有效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情况,减少患儿及其家属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彭荣华 单位: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5,13(1):39-40.

[2]程海英,汪祝萍,尹燕丹,等.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6):2618-2620.

[3]路桃影,郭兰中,郭伟,等.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1):5507-5510.

[4]秦海军,马玲,张毅,等.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小儿腹泻凝胶膏经皮渗透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3):39-41.

[5]温旺启,秦亮.针刺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针灸,2013,33(9):773.

[6]刘慧敏,刘莉,刘强.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399-2402.

[7]张丽学.宝儿康散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8):1605-1609..

婴幼儿健康知识范文5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提升,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儿童健康。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儿童保健是重要的内容,通过儿童保健,可给予儿童更具有计划性、科学性的综合服务,同时,也是提高儿童免疫及抵抗力,降低疾病传播率的关键。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社区服务中心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家属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常规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对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研究组男19名,女15名;年龄14~30个月,平均年龄(22.17±3.19)个月。常规组男18名,女16名;年龄15~29个月,平均年龄(22.14±3.52)岁。两组儿童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主要工作内容依据社区服务中心常规儿童保健工作模式进行,如电话通知、粘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家属定期带儿童到社区服务中心接受保健。指导儿童家属合理为其补充营养,每天进行适宜活动,宣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发放健康成长手册。研究组采取社区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2.1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小组。选择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均通过一致培训及考核,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人为社区护士长,负责组织每次健康教育,同时,评价和分析工作效果,选择其中2名妇幼护士实施上门随访教育,1名儿保医师负责幼儿健康督导与教育,同时,邀请儿童专家义诊,定期展开健康知识讲座。1.2.2健康教育方式及内容。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所展开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包括①新生儿(<3个月)。新生儿保健方式主要是信息传播,由专职护士实施入户家庭健康教育,访视新生儿各种情况,如睡眠、排便、喂养、大小便、预防接种等,同时,实施全面检查,尤其重视黄疸、脐部情况,并询问母亲心理及生理康复状况。全面评估新生儿发育状况,将月增长体质量<0.5kg的新生儿列为高危情况,并转入儿童保健科进行管理,重点指导喂养、休息等[1]。②婴儿(3~12个月)。婴儿保健方式主要为示范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为家属课堂教育或面授,幼儿为生长发育的最快阶段,对于营养和热量的需求很高,但由于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发育并不完善,极易发生喂养问题和营养失衡。因此,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教育,主要以营养为主,每年至少实施4次的营养随访,指导家属正确添加辅食,避免喂养不当发生多种营养性疾病[2]。③幼儿(1~3岁)。幼儿阶段,神经发育较快,此阶段应注意培养动作、语言等能力,以互动式游戏教育实施运动、感知、语言等训练。间隔6个月评估一次幼儿的发育状况,了解发育情况,可举办幼儿讲座实施教育,创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④学龄前儿童(6~7岁)。学龄前的儿童体格发育基本趋于平稳,同时,与社会的接触也有所增加,因而,此阶段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为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儿童正确进行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家属学会配置消毒剂,正确使用红外线进行消毒等[3]。1.2.3评价效果。小组负责人收集每次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寻找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评估与分析影响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儿童保健工作,提升社区健康教育质量[4]。

1.3观察指标。①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社区服务中心依据儿童保健知识情况制定家属问卷表,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各项内容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越好。②保健知识覆盖情况:包括完全覆盖(家长完全掌握保健知识)、覆盖(家长基本掌握健康知识)及未覆盖(家长保健知识掌握度较差)。总覆盖率=(完全覆盖+覆盖)/总例数×100%。③家属满意度:社区服务中心以健康教育原则及内容为依据共同商讨制定满意度问卷表,满分为100分,健康教育结束后为家属进行发放,本研究问卷表发放及回收均为68份(100.0%),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一般满意,<64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研究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保健知识覆盖情况比较。研究组保健知识覆盖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婴幼儿健康知识范文6

关键词:疝气;优质护理

当人体内某个组织或脏器离开了它的正确解剖位置,就会导致人发生疝气。疝气的产生原因一般是喷嚏、咳嗽、排便等用力过度。因小儿啼哭过度、老年腹壁退行性病变,疝气在老年及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1]。临床上将手术作为治疗疝气的主要措施,除手术治疗外,术后的护理方式也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疝气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方式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疝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奇偶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共有患者18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例,年龄在45岁-7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53.15±2.42)岁。对照组(18例)中共有男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45岁-75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55.73±3.34)岁。本次研究已经获得本院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经过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检测与记录,异常情况报告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三个方面。

1.2.1术前护理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困惑与疑虑[2]。将与疝气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手术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使患者有更好的状态面对手术,提高治疗效果。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果患者出现咳嗽等症状,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禁止吸烟或喝酒。对手术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器械与设备等向患者进行提前讲解,包括约束带等[3]。

1.2.2术中护理

指导患者处于正确的体位上,便于麻醉等操作的顺利实施,及时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重视血压、心率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问题。

1.2.3术后护理

做好对手术患者的术后饮食监督工作,包括术后6h内禁止患者饮水饮食,6h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饮用少量水及清淡的流食。建议患者饮食健康,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的食物,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对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告知与讲解,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如患者出现异常症状,比如肺部感染、呕吐等,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处理和清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规定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用百分比与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分别行χ2检验与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所有临床疾病中,疝气虽不属于危急疾病,但是其病程进展较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所以临床上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至关重要[4]。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优质护理能够同时解决患者身体与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有应对手术和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工作当中,护理者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因人而异,保证病患可以真正了解到疾病的出现过程,保证患者获得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针对患者需要利用不同的方式的健康指导,保证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将手术成功率有效提高。优质护理可以将护理质量有效改善,同时保证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并且,针对疝气手术患者的优质临床护理工作,还能丰富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以后的治疗和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疝气手术患者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红云.优质护理在疝气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49-150.

2曾芬.优质护理用于疝气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校医,2018,32(2):145,147.

3许敏,邢丽萍.优质护理干预在疝气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80-181.

婴幼儿健康知识范文7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关于“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突出“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围绕“促进家庭文明,守护家庭健康,帮扶家庭致富,引领家庭奉献”等主要任务,加强宣传倡导、公共服务和资源整合,强化社会责任,创建一批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我镇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二)工作目标。

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通过深入推进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健全有利于支持家庭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完善家庭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宣传倡导和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家庭文明,守护家庭健康,帮扶家庭致富,引领家庭奉献,全面提高家庭的发展能力、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工作内容。

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五个方面展开。

——文明倡导。文明是幸福家庭的道德追求。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倡导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珍惜家庭的良好氛围,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家庭与自然的友爱、和谐、共生。

——健康促进。健康是幸福家庭的基础条件。发挥各级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经常性、长期性的宣传引导和生殖保健服务,提高生活保健和生殖健康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培养家庭成员科学文明、低碳环保、健康绿色的工作方式与生活习惯,促进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不断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幸福感。

——优生优育。优生是幸福家庭的希望所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引导家庭成员有计划、负责任科学生育,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注重婴幼儿早期发展教育和素质提升,重视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致富发展。致富是幸福家庭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完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通过多种帮扶救助方式,支持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实现收入增加、生活宽裕、富足祥和、安居乐业,实实在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幸福。

——奉献社会。奉献是幸福家庭的价值体现。着力培养家庭成员的公民意识和感恩情怀,通过“亲帮亲、户帮户”“一帮一、结对扶”等形式,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形成人人乐于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养老助残、邻里互助、回报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二、重点任务

推进幸福家庭建设,文明是道德追求,健康是基础条件,优生是希望所在,致富是重要保障,奉献是价值体现。关键是落实“五大行动”。

(一)人口素质提升行动。

1.推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组织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倡导建设学习型家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倡导家长带头、父母表率、知识睦家。发动家庭广泛参与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主题阅读活动。继续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使之成为全民阅读宣传和推广阵地。

3.实施青春健康促进工程。推进青春健康项目工作常态化,建立完善青春健康家长学校建设,组织开展“青春健康社区行”活动。

(二)家庭健康促进行动。

4.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做好应急、防病、残疾预防等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提升健康素养行动计划”,提高健康意识,传播健康知识,弘扬健康文化,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全镇人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

5.促进健康管理。推进居民健康卡的普及应用,逐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充分利用基层卫生计生服务资源,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合理确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落实签约服务履约职责。

6.实施健康项目。继续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大力推进村级卫生和计生服务室建设。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推进优生优育优教“三优”工程,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免费基因检测健康筛查民生工程,指导0-3岁婴幼儿家长掌握科学喂养、习惯养成、亲子教育等知识和方法。

(三)家庭发展扶助行动。

7.关爱老年人家庭。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建立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居家老年人就近便可以享受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健康养生等养老服务。

8.帮扶计生困难家庭。努力解决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尤其是特殊家庭在生活照料、养老保障、大病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问题。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暖心活动。

9.关爱流动人口家庭。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实施留守儿童健康促进项目。

10.扶助困难家庭发展致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采取多种帮扶救助方式,支持困难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

(四)温馨家园推进行动。

11.实施人文提升工程。组织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新农村点建设,引导文明礼貌、诚信守法、保护环境、热心公益、邻里互助,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强化家庭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增强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责任感。

12.加强家庭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家庭公共服务阵地建设。针对家庭服务需求,重点开展增强家庭功能和促进家庭发展的服务项目。

13.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四关爱”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发动社区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以关爱困难家庭,帮扶空巢家庭为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卫生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咨询、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

(五)家庭文化建设行动。

14.促进文化服务惠及百姓人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立足基层社区,搭建公益性文化共建平台,以家庭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有利于家庭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家庭成员文明素养和文化素质。

15.开展家庭人口文化系列活动。借助“5.15国际家庭日”“7.11世界人口日”“5.29计生协活动日”“母亲节”“父亲节”等重大纪念日和传统节日,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家庭观、婚恋观和幸福观,增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等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制定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幸福家庭活动领导小组,落实联络员,召开创建工作部署会,分解任务,明确责任。

(二)组织推进阶段。镇人民政府和镇直有关单位根据本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对标对表制定细则,明确责任,切实推进工作任务逐项落实,每月4日由联络员前向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推进情况,接受中期督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镇人民政府和镇直有关单位形成工作总结报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级的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卫计办、卫生院、中小学、镇工会、妇联、团委、民政所、人社所、扶贫办、农技中心、司法所、文广站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幸福家庭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卫计办。创建幸福家庭活动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协调解决工作难题。要将幸福家庭建设列入改善民生实事项目,制定促进成员健康、增进福利保障、减少家庭贫困、促进性别平等、支持妇女儿童发展的家庭发展政策,积极构建良性互动、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培育典型,发挥示范效应,扩大建设主体,提高群众对幸福家庭建设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

(二)加强舆论宣传。要把幸福家庭建设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改善民生和卫生计生工作的全过程,充分运用宣传阵地,采取有效形式,进行灵活多样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关爱关怀计划生育家庭的浓厚氛围,使开展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婴幼儿健康知识范文8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和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对心脏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儿对心脏病及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整体护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常见的疾病,由于患儿在胚胎阶段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其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1%左右,故临床主张对患儿施行手术治疗以矫正畸形外,还应通过临床健康教育纠正患儿和家属对心脏病的认知误区,从而达到治疗最佳效果[1]。为了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本院选取104例患儿进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4例,男66例,女38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8.6±3.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8.5±3.2)岁;观察组患儿中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8.7±3.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包括医护人员带领患儿及家属详细了解病房环境和作息时间等,熟悉患儿个人病情,耐心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取得患儿及家属信任;术前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家属以正确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监督效果和力度;术后详细向患儿家属讲解饮食结构的调整,以清淡易消化和高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详细地说明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和禁忌事项等,避免剧烈运动或触碰伤口[2]。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具体如下: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干预,以温和的语言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帮助患儿建立积极乐观接受护理的心态;将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内容做成宣传册发放给患儿家属,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术前,对患儿家属讲解检查项目及实施措施,包括手术治疗的意义等;临床治疗全过程中,及时向家属提供治疗费用明细,讲解治疗步骤及预期效果,以安抚改善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同时,安排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陪伴,耐心地教育家属术后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解答家属的所有疑问;术后,仔细地讲解所有药物使用方法和伤口护理方法,一旦伤口发生感染,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救治;患儿出院后,积极做好延续性护理工作,请家属协同调整患儿饮食结构,注意预防感染和疾病复发,并及时进行复诊[3];在恢复期内,叮嘱家属做好监督护理,避免患儿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每日以散步和适度锻炼为主,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以改善体质和增强免疫能力。

1.3评价方法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儿对心脏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和饮食知识等四个方面,每项25分为满分,四项总评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了解情况越好。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水平,临床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1.2.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对心脏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3.1由表1可见,术前医护人员带领家属和患儿熟悉病房环境,一方面能够增加患儿对于治疗环境的熟悉感,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患儿和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加互动的频率[4];术后,耐心讲解护理知识,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能够帮助患儿通过食疗快速恢复生理健康,同时降低由于饮食不当产生的伤口感染和病情加重等情况。定期复诊能够第一时间检测患儿的生理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调整护理模式,保持患儿生理健康;同时根据患儿的个人情况,缓慢地增加床上运动量,避免过于激烈的活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措施的施行,能够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增加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3.2由表2可知,细致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科普,能够提高患儿和家属对于疾病治疗的认知度,避免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从而提高对护理的依从性。同时,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及时察觉患儿的情绪变化,减少因沟通不当产生的误会。一旦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或突发事件,应立即由家属陪伴送至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切不可心存侥幸耽误治疗。同时,家属应牢记医嘱,不得随意更换或增减药物,以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5]。本文研究表明,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对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用药情况和饮食搭配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全面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的施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情况,避免了临床不良事件和风险的发生。

4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儿对心脏病及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整体护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汤文秀,梁秀兼.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4(20):740-741.

[2]朱卫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3(1):7-8.

[3]谢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67-68.

[4]张楠楠.低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