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范例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范文1

如果说硬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骨架,那么软件便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血肉,教师的运用能力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

1.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全员培训:电教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教师队伍,使成为农村教育教学战线上掌握现代化教育的尖兵,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加快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工作———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电教设备使用的全面培训。骨干培训:教师虽然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但如果不经常使用,同样不能熟练运用。因此,要求教师平时尽可能地多使用电教设备,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设备使用能力的提高。学校要对骨干教师进行最新、最前沿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骨干教师当“二传手”传授带动其他教师大胆尝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全面推进微机辅助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

2.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建立得是否适用、能否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资源,关键在于系统的管理。资料的收集和材料的组织更新甚至比技术更重要。多媒体信息资源库的资源只有不断充实、更新,满足教师及广大学生的需求,使信息资源库不断保持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信息资源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支撑,直接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效能,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信息资源库要逐步建立。

3.管理制度化。昂贵的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要管好、用好,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求设备和教材分类编号登记造册,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进出清楚。在使用管理上下工夫,为使设备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使用好的奖励,人为损坏的要写书面报告,必要时要赔偿。

二、重点应用

电教的广泛使用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趣味性,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

1.明确服务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这并不是说用媒体来找教学需要,用方法来找问题。而教学实际的需要才是选用电教媒体的前提。例如:教师用一句话或一个板书就能说明的问题,就不必牵强附会地运用电教媒体。如果教学内容与媒体不相符,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更谈不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课堂上不论投影、播录音、放录像,还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是为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绝不能为放录像而放录像,为播录音而播录音。如为说明物体形状、色彩的概念,用静止的图像符号辅助教学,效果最佳。

2.强调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校所能提供的电教媒体、班级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在选择电教媒体时,要尽量避免单纯呆板的静止图像和文字或图表幻灯,提供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电教媒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之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促进观察发展思维。

3.加强指导性:在电教媒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对它进行必要的交代与解释。如在听录音时教师事先要交代注意或思考的有关问题,在看录像时适当地插入解说和点拨,看电影后的必要评述等,这些都是“点铁成金”的手段。

4.注意适度性:电教媒体再好,也是课堂教材的辅助或配套教材,不可能完全取代教材,只有当非用电教媒体不可而用了电教媒体又能取得更好效果时,我们才适时地运用它,并且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多种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又要注意一堂课中不可用得太多、太滥,否则变换频繁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总结

信息技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Moodle平台;信息技术;中职

1引言

对于我国的教育来说,为了为社会输出综合型人才需要不断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更为重要。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已经全球化,学生们的学习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功能强大的工具。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带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也会大大提高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目前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中的一门必修课,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Moodle平台的优势

在Moodle平台上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各种学习资料进行上传和下载,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设立了各种讨论区版块,以供各位学者进行讨论交流。Moodle平台既可以为教师提供课堂资料,也可以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因此Moodle平台在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在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多用幻灯片讲解知识点,或者是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对学生的电脑进行控制,进行讲课,然后演示操作步骤,待讲解演示完毕后,随即释放对学生电脑的控制,让学生们开始实际操作,再针对学生独自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这种普遍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成果也不是十分理想,而且个别学生还会在此期间乘机玩游戏。因此Moodle平台的采用与引进将会大大帮助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成果育教学质量。Moodle网络平台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Moodle平台提供的讨论区或者E-Mail等平台上进行交流,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增强同学们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问题在哪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它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因此需要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Moodle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它让教师讲解的课堂变为了教师引导的课堂。同时老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一些小测试上传到Moodle平台上,以供学生们进行下载学习。

3Moodle平台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

Moodle平台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是以理论的学习为基础,不会受到传统网络简单演示的约束,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课堂活动的设计性。再具体的实施运用过程中还应符合以下原则:总体性、开放性、引导性、协作性、目标性、交互性、开放性、真实性等多个原则。安装Moodle平台软件是简单的,而且支持多个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XP,软件兼容性很好。而且Moodle平台为学生开设了界面,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开设了学习区版块和讨论区版块,以供大家交流学习,针对讨论区又分了普通讨论区和学习讨论区;还设立了通知区,方便老师和学校通知学生一些事情;还有资源共享区,供大家分享下载资源节省查阅大量文献的时间。当然教师也有自己的页面,方便学生对进行管理。教学方法的改变也要求教师做出一些变化。中职信息技术教育采用了Moodle平台,所以针对此课程一种相应的软件被设计开发出来,即Authorware程序。该多媒体工具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是每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都应该掌握的。我们在这里可以借鉴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计算机专业二年级的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方法,该学校就采用了Authorware软件进行教学。在上课前期老师可以先将自己的课堂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板”等上传至平台,让同学们提前预习讨论,上课时在进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讲解一些具体案例等帮助学生学习,随后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课件也要保证简单清楚,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以“主板”为例,该课件分片头、主体、片尾,片头主要是显示、擦除及等待等图标;主体主要是热对象交互的使用;片尾是退出对象,显示、交互及声音等通过二级流程线做的字幕效果。该课件十分简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在他们自己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有很好的范例,以便学生能够容易的做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通过上传的教学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与预习,巩固学习知识。

4结语

Moodle平台在国际上十分流行,广泛用于教育课程,其优势明显,具有操作简单,交互功能优异,交流方式多样等优势。将其应用于中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明智之举,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树涛.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34.

信息技术教育范文3

1.1现代教育改革需要引入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我们教育事业服务。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1.2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廉价的、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时的、准确的传输信息,使学生和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及时的反馈。

1.3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输入自己的学号进入评价系统,对各个科目的教师进行评价,书写评价意见和建议。计算机自动的整合相关信息,并将相应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要求及时改正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4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和物质的消耗

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随之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物质消耗严重等问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和物质的消耗。比如传统的学生入学信息的采集,大多是采用教育管理部门的人员到各个院系登记书写学生信息,收集回来之后,再统一的整合在一起的方法。

2教育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由于学校和地方的差异,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学校相关部门的信息化认识程度上,许多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认识不足。其次,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应用软件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这个问题。最后是教师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2.1对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教学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否顺利进行,我们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可是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校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办公室内有几台电脑,平时用于统计学生信息和处理日常文件等等。

2.2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发展不平衡,导致效益欠佳

目前,学校的信息化投入主要是在教师教学上面,一般教室都配有计算机多媒体。学校里面的计算机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接触信息技术主要是在信息课上面,使学生不能独立的利用信息化技术。

2.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现在学校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差异很大,有的教师以为信息化技术只需要会用电脑,教学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上,对于学生和教师的相关信息,仍然是通过手工采集和整理,对于复杂的信息符号、表格和文档等更是一筹莫展。

3教育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3.1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认识水平,树立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

学校各级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加强信息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氛围,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例如,学校图书管理部门,可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时刻强调信息化管理,每个月组织部门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技能比赛。定期总结自己的工作内容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需要哪些配套设施和软件,之后学校管理部门再开会讨论,确定可行性方案。

3.2加大经费投入,更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

采用多渠道筹备基金,通过地方政府拨款,学校自身努力和社会资助来积极筹备资金。相比国外学校的发展模式,我国中学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如可以借鉴国外的资金筹备方式——联系本中学杰出校友,制作杰出校友录,组织相关人员和他们保持联系,希望他们为母校做贡献。

3.3对管理岗位的教师进行专项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主体是广大的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者信息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进行程度,所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信息化得以广泛应用的前提。

3.4引进专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发优质软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扎实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学习之外,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也是必要的。通过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可以对学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5学校、社会和家庭资源融合

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内部,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作用也是值得关注的。现代的教学管理体系不仅会方便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同时也会方便社会和家庭了解学校动态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首要条件是信息互通,例如学校网页上的“校园每日资讯”、“学子风采”和“校长信箱”等校园管理项目,都能够向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反映学校生活。

4结语

信息技术教育范文4

目前,虽然国家已经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在基层和学校的关注程度仍不能让人满意,虽然大多数学校现在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多数学校只是局限于国家政策和法规下,只有在形式。在学习压力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在加上家长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使得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中国一直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关注的一个课题取决于中学入学考试,其学位的入学比例,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不包括在基本学科考试的范围,谁都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应该怎么走,谁都不是特别关注。他们关注的是“未来”,而不是“质量”,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受思想局限性影响,多数学校领导并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有足够的认识,从而间接导致学校计算机硬件落后,另外对相关信息教育老师的教学设计也没有真正重视,造成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学校领导要提高信息教育认识。学校领导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师教学环境的部署,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等方面,充分调动教学和学习中的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质量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得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健康。

2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组成比较复杂。人员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计算机本科,计算机专科,电(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数学或物理老师改行,也包括少量其他学科的转行和少量的教育技术或计算机科学。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是在小学开设,所以每个学校的教师少,相对分散。特别偏远地区的小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更是少之又少。总之复杂的人员构成造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参差不齐,对于新课程内涵的理解,对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缺陷。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显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育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尽管这是对学生的要求,但是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力军一一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则需要更高层次的信息素养。

3学生的主动性差

Roxy曾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做老师的。”由于教学评价和人才选拔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迫于学习的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的学习任务,从而学习与升学考试关联程度不高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愿玩(喜欢玩游戏和上网)而不愿学,可以玩(喜欢玩游戏),而不愿意学习。由于信息素养的缺失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很少关心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他们关心的是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课程考核和考试,所以在实际上机时,是用很多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而不是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信息的获取,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提高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来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来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所有的教育形式中,要创造一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学习环节和营造相关学习环境,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化学习环境包括硬件系统,支持系统,学习工具和学习和教学信息资源系统,环境应该支持“创设情景,启发思维,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自主探究的实施,对教学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4总结

信息技术教育范文5

信息技术在当前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模式,而且也提升了信息传输的速度,更好地满足了当前社会中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加快对信息技术的推广力度,使职业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人们带来便利。基于此,文中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职业技术教育;网络

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多数学生在文化课方面都比较薄弱。如何在提升学生文化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技能是当前教育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期望能够对突破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难题起到借鉴意义。

一、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突破教育的局限性。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这是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转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经过教育教学实践可以得知,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较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然后根据实践需要再积极选择最优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方式[1],更好地服务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最后,教师在开展实践教育中,需要学会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

二、教师与学生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教育中,不仅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学生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一方面,教师要确立自己的位置,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组织,同时组织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中要积极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尽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及活动带来更好地服务,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2],但是教师要把握一个关键点,即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时,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取代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料也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

三、制定良好的评估制度

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可以引入评估制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课件的内容。需要坚持精确性,同时保证内容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在选择、制作教学课件时,需要注重对内容的提炼。其次是教学质量的评估。需要做到目标明确、符合逻辑以及确立合理性。再次是掌握学生对教育知识接收的能力,保证教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难度适当。最后是技术质量,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适当的学习材料提供科学的材料补充,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适当的美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工具

信息技术为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工作。在当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利于网络工具来开展教育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从而使得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3]。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目前学生应用比较广泛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把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和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再受到环境、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浏览网上的教学资源,增强对同一内容以及问题的了解,切实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把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中,从四个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育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较好地提升教育效果,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而言,也是很大的改革与进步。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教育教学工作都可以在信息技术系统中找到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而实现职业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广泛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中。

作者:杨晓琴 单位:甘肃省迭部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姜玉莲,刘莉.第七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真正的魔术师:信息技术在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5-10.

信息技术教育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就培养他们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认识

过去,说到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目标往往是先从培养学生掌握编程语言入手,再到培养其计算机应用能力,最后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而信息素养则是指信息能力。那么,何谓信息能力呢?信息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等能力。新时代下,新的课程观应运而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需要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学校阶段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转变了以往的以设备为中心的理念,开始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展。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具备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引领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主流,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这一点,许多教师存在着误区,认为教师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实际上,教师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就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亦是如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会经常涉及上机操作,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这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欲望强的特点,是信息技术课独有的优势,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的巧妙结合,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三、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以内容为中心,这样的中心设置,往往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积极度较低。基于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目标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此使信息技术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囿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采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欲望。在众多教学法中,情境教学法对营造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例如我在教授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图像信息的获取和浏览》一课时,就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在上课之初,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新疆美丽的风景照片。在学生的啧啧赞叹声中,我这样来进行情境创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照片,谁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美景?”这个问题抛出后,有的学生说宁夏,有的学生说内蒙古……此时,我开心地说:“其实,这是在我们的家乡新疆拍摄的照片。同学们,还想不想浏览更多的关于新疆美景的图片?”在得到学生的一致回答之后,我说:“那么,就跟随老师的步伐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图像信息的获取和浏览。”在我说完之后,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期待着后面的课程。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重视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诚如此言,疑问是思考的开始,学问的开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重视他们的探究心理,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其创新能力。基于此,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勇敢探究,在他们出错时,不说风凉话,不说丧气话,而是以宽容和鼓励的态度来引导他们,使学生通过质疑、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在新时代下,教师应牢牢把握新课程理念,以此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课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春艳.信息技术与教育[J].职业,2012(35).

信息技术教育范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就培养他们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认识

过去,说到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目标往往是先从培养学生掌握编程语言入手,再到培养其计算机应用能力,最后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而信息素养则是指信息能力。那么,何谓信息能力呢?信息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等能力。新时代下,新的课程观应运而生。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需要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学校阶段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转变了以往的以设备为中心的理念,开始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展。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具备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引领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主流,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这一点,许多教师存在着误区,认为教师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实际上,教师是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就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亦是如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会经常涉及上机操作,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这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欲望强的特点,是信息技术课独有的优势,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的巧妙结合,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三、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以内容为中心,这样的中心设置,往往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积极度较低。基于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目标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此使信息技术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囿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采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欲望。在众多教学法中,情境教学法对营造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例如我在教授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图像信息的获取和浏览》一课时,就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在上课之初,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新疆美丽的风景照片。在学生的啧啧赞叹声中,我这样来进行情境创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照片,谁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美景?”这个问题抛出后,有的学生说宁夏,有的学生说内蒙古……此时,我开心地说:“其实,这是在我们的家乡新疆拍摄的照片。同学们,还想不想浏览更多的关于新疆美景的图片?”在得到学生的一致回答之后,我说:“那么,就跟随老师的步伐一起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图像信息的获取和浏览。”在我说完之后,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期待着后面的课程。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重视学生的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诚如此言,疑问是思考的开始,学问的开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重视他们的探究心理,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其创新能力。基于此,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勇敢探究,在他们出错时,不说风凉话,不说丧气话,而是以宽容和鼓励的态度来引导他们,使学生通过质疑、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在新时代下,教师应牢牢把握新课程理念,以此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课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春艳.信息技术与教育[J].职业,2012(35).

信息技术教育范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标改革的深化,德育核心素养已经成功渗透到一些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如语文、历史科目等。但是在信息化这一时代背景下,做好学生信息技术德育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就现阶段信息技术而言,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中进行德育核心素养渗透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到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也同样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

一、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在其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现阶段教育改革对于这一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培养是实现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基础。而德育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做好相应培养工作,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

(二)有利于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提升

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教育,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提升。简单来说,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将德育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核心素养培养,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对于德育核心素养的正确认知,待学生对于德育有了充分的认知后,教师再对其行为进行规范[2],这样一来,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有利于规范学生信息化时代的相关行为

在信息化时代,各类网络犯罪现象时有出现,对社会治安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尤为严重的影响,很多人走向网络犯罪这条道路就是因为道德缺失或对于相关法律法规认知不足所致。而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举措,如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其中,并以此为基础来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对于规范其在信息化时代的相关行为产生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师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尽管教师在其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具有极强的教学能力,但是其整体素质相对偏低的现状却严重制约了德育核心素养在其教育过程中的渗透。具体来讲,很多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仅仅是对学生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其对于德育核心素养培养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意识,有的教师尽管会对学生德育素养有着正确的认知,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现阶段很难真正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其中。

(二)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教育方法选择不当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教育部主导的数次教育改革均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新课改的深化,现阶段很多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并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其他一些科目,比如语文、思想品德、政治、历史等文史类科目,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德育核心素养渗透过程中,往往会面对一个教学方法选择问题,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选择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往往会出现教学方法选择不当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地制约德育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渗透。总之,分数论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还是占得一席之地。

三、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德育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分析

(一)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其整体素质的高低不仅会对整体教学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德育核心素养渗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提升其整体素质的方法有很多,基于德育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类问题,教师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应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简单来说,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水平应与其相关技术相匹配,教师应及时地对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并以此来保证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其次,应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修养,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以此来提升教师德育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出发,通过学习、反思等多个途径来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并以此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榜样,然后在此基础上来保证德育核心素养的渗透。最后,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信息时代德育观,所谓的信息时代德育观,指的就是在信息化时代应具有的一些新的道德及行为准则,其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只有养成正确的道德观,才能更好地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其中。

(二)做好对于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一直都是长期存在且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技术因素外,道德行为规范也同样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信息化时代,很多人会为了一己私利,去做一些违背道德行为规范的事,这样也就必然会对网络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要想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其中,做好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网络安全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相关课程中,有意识地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其中,将网络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这样就可以实现德育素养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提升。在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具体的事例以及德育素养的具体内容[3],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核心素养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

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是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非常有效的一项措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特点,结合德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德育核心素养有效地渗透到信息技术教育过程当中。其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专门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理论课程与德育核心素养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核心素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两者渗透结合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于在教育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应继续保持,对于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4]。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渗透德育核心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就信息技术教育而言,也同样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教师应督促学生养成爱护教学环境的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其中。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督促学生爱护机房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扩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来,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对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其次,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故事教育法、游戏教学法等等[4],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将德育核心素养更好地渗透其中,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于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应积极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然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其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德育核心素养,对于保证德育核心素养的实际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背景下,做好学生德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核心素养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基于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在渗透德育核心素养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有对其相关问题及积极作用进行正确的认知,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真正将德育核心素养渗透到实际的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简惠莲.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6):37.

[2]曾子权.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核心素养[J].电脑迷,2018(8):179.

[3]宫卫强.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