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范例

物业管理专业

物业管理专业范文1

首先,物业管理的行业管理部门将不再是以政府管理为主,而是逐渐的过渡到由行业的管理协会进行统一的管理,政府部门应重点负责行业相关的司法和立法工作,而物业管理行业的协会则应重点负责资质评审,投诉处理、培养教育、行业行为规范以及考评创优等工作;其次,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物业管理企业也不再是单纯的自主管理的模式,也应逐步的向社会的各个专业化的公司过渡。比如说,房屋维修、绿化、清洁以及机电等工作都属于物业管理企业的日常工作,今后这些工作就会分包给各个专业化的公司去做,而物业管理企业则是要对这些工作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监督;最后,社区事务从原来的物业管理将向社会或是政府过渡。在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住宅区内物业管理所负责的社区文化、计划生育、治安以及装修税收等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将回归到政府部门,而如果哪一部分的工作确实还是要有物业管理企业负责的,也将以的形式进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

2新时期下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策略

通常情况下,物业管理行业的目标市场以及服务种类都是定位在保安清洁和劳动密集型房屋管理权等内容上,而这对企业所采取的营销手段、市场渠道的拓展以及企业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等都是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的,并且也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能力产生影响。在物业管理行业向着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服务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以及科技含量水平的高低将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1建立更加专业的物业维修部门

在物业管理企业中,所涉及到的维修和服务项目是非常多的,相关的专业也很广,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精神生活水平和居住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所以住户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大到住行,小到衣食,都有着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物业需求,因此,要想满足这些种类繁多的需求,并且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必须成立专业化的物业维修部门,同时组建一支更加专业的物业维修团队。要有专业的房屋等建筑物的维护部门,要有物业附属设备、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部门,要有相关的场地的维护和管理的部门,要有消防设施的更新、维护和保养的部门,同时治安保卫、车辆管理、庭院护花以及清扫保洁等都要配有专业的服务人员或是服务机构,这样才能真正的组建一个专业的物业维修部门,每一个机构或是个人在各自领域上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物业维修服务,只有这样,得到了所服务住户和业主的信赖和支持,物业管理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2提高物业维修人员专业的技术水平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物业管理企业的维修人员大多是从原来各个单位所分离出来的后勤服务人员,这些人员的年纪普遍偏大,并且存在着专业不对口以及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应用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也十分匮乏。未解决以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首先应大力的实施减员增效的措施,认真研究和分析目前物业维修人员数量过多、用人成本过高并且专业素质较差的实际情况,减员就是实现物业维修部门自立生存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尽可能的精简管理层,同时大胆的放开作业层,对维修岗位以为的剩余人员应坚决的执行减员的措施。在实行减员增效策略的过程中,要利用好相关的政策措施,减下来的人员,可以替代现在由外来雇工所占据的岗位,这样对降低整个企业的工资水平也是十分有利的。对于留下来的物业维修人员,应定期的对其进行物业维修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充分提高物业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快物业维修高级人才的培养步伐,可以适当的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的物业维修人员,这样才能真正的打造出一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物业维修的人才团队。

3专业化发展是新时期物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新时期下,物业管理企业竞争策略的制高点就是物业管理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物业管理不再是传统的大一统的管理模式,而逐渐转变成为全新运作的专业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优势才能得到强化,市场特有的竞争力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所以,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的趋势。

3.1专业化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物业管理企业在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模式

也更加有利于企业共享资源和降低成本,通过向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和更加优质的服务,物业管理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规模化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通过建立专业的物业维修部门以及提升物业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措施

才能不断满足业主对高品质服务和新生活的需求,提升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形象力、生产力和扩展力,在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中,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活动将更加完美、专业和精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中找到更多的商机。并且借助于这类物业专业化的服务,也能够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3.3在物业管理企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下,将建立更加专业的服务管理机构,比如说清洁、绿化、保安以及工程维修等物业管理活动都要配备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而这也更加有利于统一物业管理行业的服务标准,物业管理专业的服务安排得到进一步的统筹和规划,无论是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是资金的配置,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4结束语

物业管理专业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逐渐应用于现代物业企业管理中,促使物业服务行业升级转型。现代物业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从多角度、多维度,乃至智能互动进行品质和效能管理,对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对于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进行可行性、思路、内容和成效分析。

一、基于“互联网+”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可行性

(一)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建设现状分析

我院物业管理专业依托重庆市市级骨干专业建设,于2015年已构建完成真实性的物业管理实训中心,包括物业消防、物业应急照明、物业安防实作、停车场管理和明源信息软件等,2018年又开发特色课程—智慧社区管理,建立了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居实训中心。我院实训教学使用设备与企业相同,学生实训操作流程是企业工作流程的真实再现,这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短期内就可以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二)市级资源库建设情况分析

我院物业管理专业于2017年12月承担重庆市物业管理资源库建设项目,该项目一共包括《现代物业管理实务》《智慧社区管理》《物业设施设备管理》《现代物业经营管理》《房屋维修预算与管理》《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等六门课程在线资源库建设,建设周期为三年。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现代物业管理实务》和《智慧社区管理》两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已经完善,并于2018年11月通过结题验收,共建16个实训技能鉴定标准(其中《现代物业管理实务》7个、《智慧社区管理》9个),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建立了完善的课程标准库。通过团队教师的收集、整理、制作,完成了教学资源库,包含了大量文本、图片、视频、录屏、课件、动画、电子教案、试题库、习题与案例库等海量在线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容量,全面支持教学活动中的资源内容需要。极大地便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为学生远程学习和课后自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实行基于“互联网+”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基于“互联网+”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思路

“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包括设计目标体系、设计实训项目、实施实训项目与评价实训成果四个方面(图1),由于采用了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与传统实训体系相比,“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和各种方法、策略的组合。

三、基于“互联网+”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内容

(一)实训体系的构建目的

有效就业和提高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是衡量专业培养的硬指标,物业管理专业要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借助互联网,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让学生能更早更近地接触物业企业岗位,以便更快地适应真实的就业环境。

(二)实训体系的结构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我们将物业管理实训体系内容分成三大模块,包括专业认知实习模块、专业实务模块和顶岗实习模块,这三大模块呈现出阶梯状,让学生通过实践由新手到能手和熟手的过渡,见图2。

1.认知实习模块

认知实习主要在入学初期,经过专业介绍后,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和企业观摩,对物业信息管理、物业应急照明、物业消防、安防、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和知名物业企业进行初步了解,了解物业企业核心岗位和工作流程,初步接触物业管理的实践活动。

2.专业实务模块

专业实务模块又包括现代物业管理、智慧社区管理、现代物业经营管理、房屋维修和预算、物业设施设备管理和商业物业经营管理等6个核心子模块。其主要实训内容见表1。

3.顶岗实习模块

通过到知名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全面熟悉物业企业运营流程和服务流程。懂得网络技术的使用和维护,利用智能化物业服务模式,提高物业服务效率。能利用O2O、B2C等先进互联网平台有效整合互联网技术和物业资源,全方位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三)实训体系的实施与评价

在实训教训中,需要充分凸显学生的能力本位,克服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借助“互联网+”所带来的教育信息化,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院物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以及专业顶岗实习正在尝试着将微课、动画、翻转课堂等引入实训中。通过对重难知识点录制,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种新型的实训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实训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急需优化,以促进物业管理专业建设发展和转型升级。我院基于“互联网+”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是从新的视角对本专业实训体系进行界定,拓展了实训教学的方式。虽然在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于加强,但建设思路、运行模式、评价体系等都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左文进,余家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研究与实践[J].商贸人才,2017(21):185-186.

[2]朱艳.物业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管理,2016(3):75-78.

[3]孙龙虎.互联网思维与物业管理整合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8):264.

[4]杨云.高职院校互联网+实训课程建设研究——以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17(12):37+39.

物业管理专业范文3

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应该同时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是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能顺利就业的保障。要培养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兼备的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敬业精神及服务意识;(2)学生应掌握现代物业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如:组织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专业能力;(3)学生要有扎实的物业管理知识和相应的管理经验,如:房屋维修管理、物业的保洁、小区内的车辆交通维护、保安岗哨、安全设备设置,以及园林绿化、水暖施工、通气通电等;(4)学生要熟悉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物业管理法律制度及其原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增强学生的懂法、守法和用法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5)学生要具备相应的工程设备管理知识,对机电设备系统有较清晰的概念,懂得高端物业管理中的自动化控制,如:通风、排气、消防、排污、排烟、电梯、中央空调、高低压配电等方面的知识;(6)学生应具有全新的物业管理理念,以服务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培养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的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强调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教师不仅是课堂教授理论的高手,也要是实战的高手,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贯穿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既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从两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内实行教师培训,对外引进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物业管理人才。

一方面可以鼓励专职教师到物业管理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参加物业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及参与物业管理横纵向课题、实地走访进行社会调查等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重视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这种引进,可以是从物业管理企业引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也可以是定期请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物业管理企业经理、管理处主任参作为兼职教师,让其参与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把物业管理行业的最新动态、物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介绍给学生,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教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校企合作的才培养模式是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首先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利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提前完成角色转化。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有机会到物业管理企业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尽快适应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其次,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物业管理企业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了解、考核学生,缩短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招聘时间和提前完成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达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总之,校企合作的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形成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有利于把学生打造成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途径。物业管理专业可以依托地方物业管理行业,积极主动地与地方的物业管理企业联系,邀请物业管理企业负责人和行业知名人士参与组建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方寻求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围绕物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特点,征询物业管理企业的意见。另外还可以根据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需求,邀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参加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途径。

4结语

物业管理专业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的概念最早由麦克唐纳(1965)提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外理论界形成了德国的双元制课程结构、美国的社区学院课程结构及澳大利亚代表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课程结构等。国内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在20世纪末,在充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形成了基于“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和“订单式”等模式的课程体系。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理论研究成果不多,王军(2006)通过行业调研确定了目标岗位群,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李春波(2008)针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培养规格、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实践中形成了以服务理念为中心的深圳模式、以技能为中心的上海模式和复合型的北京模式三种类型。总的来说,基于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成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广泛共识。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现有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能支撑实践发展的需要,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不能适应行业需求的局面。

1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物业服务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从而对物业服务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的角度而言,教材建设落后导致课程体系的改革。以装修管理课程为例,装修管理工作在物业管理实践中非常重要,尤其在新项目入驻阶段,物业管理员大部分时间在处理装修管理相关工作,但是目前各大出版社却没有相应的教材。原因在于,物业管理属于小众专业,教材编撰成本高、收益低,限制了出版商组织相关教材编写的积极性。从主观的角度来说,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下面具体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

1.1课程目标模糊

课程目标从属于人才培养目标,当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大多将培养定位为“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从高职教育整体来说,这没有问题。但是,具体到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而言,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定位过于抽象,不能反应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特征。物业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更多的是沟通、协调、文案撰写等能力,这显然与理工类专业的技能有很大的区别。二是规格偏低,不能适应行业需求。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浙江全省物业管理人员年均需求超过1万,而同期全省每年毕业生人数不足300人。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毕业生从基层岗位到中层的时间在3~5年。需求与供给的巨大缺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人才培养仅仅定位为服务“一线”,这样势必不利于毕业生长远的发展。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的新旧是相对于行业现状而言的,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传统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近五年来,物业服务行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资本市场开始青睐物业服务行业,先后有彩生活、中海及绿城等物业公司先后上市,物业服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机遇,物业服务行业亟待转型升级,对于物业管理人员来说,必须适应物业服务行业对人才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传统物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大而全,涉及建筑、工程、管理等学科,试图涵盖物业服务公司涉及的全部业务范围,在新形势下,物业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设置与毕业生的能力结构相对应,传统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筑及制图、物业设备设施、园林绿化等技能方面的课程偏多,而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管理、房屋智能化、电子商务等课程偏少。

1.3课程内容陈旧

与课程设置相对应,课程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课程设置的更新。计算机通信技术及电子商务对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物业管理员的工作越来越多依赖于微信、QQ、APP等手段来完成,电子巡更、网络夜查、网络分配维修单等业务逐步推广,具备保洁和保安功能的机器人开始应用,业主的物业服务体验正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给物业公司带来了开展增值服务的机会,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求物业服务行业有相应的对策。这些变化对物业从业人员的思维、能力,乃至物业公司管理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专业常规教学应全面及时关注行业的变化,根据物业服务行业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1.4课程评价单一

课程评价包括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比例等。传统的考核主体以教师为主,缺少学生互评和企业评价,学生互评在考察学生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企业评价则在实训实习环节具备无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考核方式以卷面考核的方式为主,这种方式难以考察学生运用现代管理的手段和技术,可以尝试增加项目实施和网络作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传统考核内容以物业管理理论和知识为主,缺少反应人员素质的内容,适应物业服务行业的新要求,合理调整考核内容及其比例,以达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的要求。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实施

2.1课程体系的设计目标

课程体系设计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体现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就业岗位及其发展。下面从这三个方面阐述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目标。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高端物业管理与服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领域,掌握现代物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从事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及其相近工作,且具有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须包括: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信息和专业交流的基本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与专业活动信息资料处理的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网络及现代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本专业主要面向浙江各主要城市物业管理行业,重点是物业服务企业、政府系统及其他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中心、大型企业后勤部门、街道与社区、业主委员会等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服务管理行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课程体系的结构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本文以专业课程为讨论对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专业实务和素质拓展三个模块,包括18门理论课程和3次顶岗实训实习。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设置了电子商务实务、智能建筑概论、物业信息管理和智慧社区管理4门课程,相应的实训项目在顶岗实习中分别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课程结构如表2所示。

2.3课程体系的实施

物业管理专业“三进三出”交替培养模式是对于三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先后三次进入学校学习,三次走出校门参与企业实训实习,从而形成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次专业认知实训安排在第4学期;第二次专业综合实训安排在第5学期;第三次毕业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如图1所示。从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来看,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主要在第1、2学期,此阶段还需完成公共课教学,专业实务模块的课程主要在第3、4学期,此阶段还需完成考证培训,素质拓展模块的课程则安排在第5学期,新生始业教育、短期课程实训、专业认知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按照课程进度分别作相应的制度性安排。

3结语

本文是从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的角度,思考物业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立足于课程体系优化,推进专业自身建设,提升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竞争力的角度展开的。招生冷与就业热并存是影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多年来生存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可以探讨从职业形象、社会认知和专业建设等多方面展开讨论。因此,后续还需要从多方面探讨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问题,从而促进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捷.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体系建设探析[J].育与职业,2007(03).

[2]李春波.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09).

[3]罗纪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重庆大学,2008.

[4]左文进.现代服务业视角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代经济,2014(22).

物业管理专业范文5

1.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成熟合格的物业服务人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学生在学习物业礼仪的过程中,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不断训练,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不但充满自信、心态平和,而且举止优雅,从容面对困难得失,保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对学生仪态美的培养。

物业企业是服务性行业,这决定服务人员必须举止得体、体态优美、气质高雅。通过物业礼仪课程的学习及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坐、站、行、蹲、微笑、手势等基本仪态,纠正错误及不规范体态,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的认同感,懂得在物业服务中如何欣赏形体美、表现形体美,塑造学生优美的仪态和形体,为学生将来走进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形体基础。

二、物业礼仪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通过物业礼仪的系统学习,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美的情感教育,增加学生对职业形象的情感、责任心和热爱程度,这也符合物业行业的职业需求,符合社会的审美特点。启迪学生对于美的情感意识,使学生意识到美的职业道德、美的仪容仪表、美的体态、美的举止、美的待人接物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作用。

2.对学生职业品质的培养。

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主动了解客户所求是物业服务人员的职责。物业服务人员在每天的工作岗位上,要认真对待业主提出的细微、琐碎的事情,把客户的每件事当成大事来做。通过物业礼仪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宽容、真诚、坦诚、镇定、吃苦耐劳等的职业品质,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较大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礼仪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突发事件,从而树立自己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对学生职业行为素养的培养。

物业礼仪是物业服务人员向交往对象表达尊重、友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息息相关,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物业服务人员良好的礼仪素养和职业行为,不仅使自己充满信心,也能更好的促进与客户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提高业主的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

三、物业礼仪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物业企业的服务特点决定了物业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与物业工作环境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素养,即整洁、得体、端庄、优雅、敏捷、亲切、成熟。服务人员除亲切的笑容外,还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处理矛盾纠纷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物业服务人员内在的修养,外在的优雅举止、优美的仪态、亲切的微笑能给客户留下很美好的感受。通过礼仪学习,运用于社会实践,是服务人员多种能力发展的通行证。

物业管理专业范文6

【关键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1引言

校企合作指的是高职同企业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有效手段。当前,在高职办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物业管理专业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学校与企业在多方观念上存在差异,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也并非一帆风顺,只有及时化解合作困境,才能更好地助力校企合作发展,实现双赢。

2现行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历史不长,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合作方式、内容及主体存在差异,因此,模式也有所不同。对于物业管理专业来说,其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引企进校模式,即学校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场地建在校园内,这样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知识的学习。该模式具有的突出优势在于,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问题,同时,也能够为学校引进更多的实训设备,有效地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的共享。第二,工学交替模式,该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合作企业中进行跟岗或者顶岗实习,按照课程模块要求,合作企业负责现场教学实习。但是学生在工作结束之后返校进行理论学习,使得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三,校企互动模式,即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等,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前往学校负责教学工作。学校安排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到企业中挂职学习,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技能。第四,订单式合作模式,即招生即招工。学生入学之后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毕业后即就业。在合作期间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进行。在招生的过程中,学生与学校以及企业签订合同,学生毕业之后就进入合作物业管理企业中工作。

3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困境

当前,随着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模式实施期间所取得的成绩虽然越来越突出,但是不可否认,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比较多,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校企合作没有有效的机制进行保障。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所发起的校企合作模式基本上都属于民间组织,教育部门对相关工作的推行并无明确要求和规划,如教育部门虽然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但实际上有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合作组织上管理比较松散,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合作双方的步调也并不是十分的协调和一致。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负责人对于校企合作高度重视,积极与当地物业企业接洽,但是物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关注度却并不是很高,认为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自身的用人标准要求,或者物业企业只对用人感兴趣,对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投入不积极。因此,物业企业合作积极性比较低,虽然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用于校企合作,但是对于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不是十分关心,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同时,由于受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企业人员变动等因素影响,双方合作关系破裂所需要承担的损失比较小,因此,在物业专业校企合作在没有发挥作用和价值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企业或者学校退出,而这种情况下受到影响最大的势必是学生[1]。第二,物业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当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在实施校企合作时,还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就在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学校与企业的经营特点不同,学校可以说是在不求回报地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而企业对于优质人才的关注度虽然也比较高,但是企业更为关注的依然是经济效益。学校在培养人才时虽然始终是以社会需要为基准的,但是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也不可能始终如一。企业作出改变时,高职院校却未能及时跟上改变步伐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高职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满足大众化的需求,但是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第三,校企合作的定位不够清晰。课程设计不符合现代物业管理发展需要,学生的企业实践容易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深入地参与到物业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实践操作少。高端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其在获取优质人才资源时途径多、成本低,因此,对于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兴趣并不是十分的浓厚,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2]。

4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困境的化解策略

4.1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如企业需要更多高级应用型、技艺型的人才,其对于职工的职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作用,应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尝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价值取向,在人才培养时,坚持面向整个工作过程,将职业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等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现有的教学课程内涵,既要让学生掌握做事的能力,同时,又学会做人的本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契合企业的发展需求。

4.2关注学生、企业、学校三个层面的需求

校企合作虽然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但是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生,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也是影响合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提供的优质平台对于自身综合能力提升的积极帮助,不珍惜实践学习机会,那么即便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学生可能也无法变得优秀。因此,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关注学生、企业以及学校三个层面的需求。办学时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职业诉求、目标以及对薪资和工作平台等方面的需求。其次,要了解企业的需要,学校可以深入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查研究,做好职业岗位分析工作,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争取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价值最大化。

4.3专业课程应围绕职业需求进行科学设计

职业和课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在校企合作教育中,二者的联系却是极为紧密的。教学中所设置的一系列课程必须与职业建立紧密的关系,这样才能达到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校企课程设计时,要深入具体的工作岗位以及企业之中,了解其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是什么,然后通过专业的行业分析,将职业的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开发出更加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3]。

4.4提高参与度,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努力,因此,在未来的合作中,要进一步深化彼此在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价值,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例如,物业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过程中,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关注学校或者企业的诉求,而是要做到双方共同协商,以便开发出科学的教材,提高合作质量。

5结语

总之,校企合作是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培养优质人才的有效渠道,其能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但是当前由于该模式还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还比较多,因此,在实施校企合作时,学校和企业还应当尽可能地慎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丰富合作内容。校企合作应该更加深入,不能简单停留在学校输送人力资源或者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层次上,而是要在课程建设、校企互派师资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培养出优质物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超.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3(02):85-87.

【2】安静.基于校企合作的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7):256-257.

物业管理专业范文7

关键词: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工作能力;职业教育

引言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物业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根据调查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人才缺口非常大,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院校必须要立足于本区域物业行业的现实需求,加快高素质物业人才的培养。然而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属于“朝阳专业”,是基于物业岗位要求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因此基于新时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以提升学生工作能力的教学体系。

一、新时代物业行业对高职学生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的要求

基于物业行业的新时展,物业公司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更加的严格,结合实践调查物业行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硬的业务专业素养。物业管理工作岗位直接面对的是客户,属于专业的服务行业,因此基于高标准的物业服务要求,高职学生必须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尤其是要具备扎实的实践动手技能,能够快速的适应物业管理岗位的要求;(2)身体心理素质。物业管理岗位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强魄的体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面对困境时始终对客户保持热情的服务;(3)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物业管理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行业,作为物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树立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维护客户的切身利益;(4)创新能力。物业管理岗位必须要学生要具备创新的能力,能够结合日常的工作实践不断创新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以此为客户、员工打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二、提升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及管理水平的路径对策

物业管理专业属于朝阳专业之一,随着物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暴露出的高端物业管理人才匮乏的现象,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然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实践岗位之间的差距导致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相对不高,因此为切实解决该问题,必须要构建以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教学体系:

1.明确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设计职业能力结构

提高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关键就是要结合物业岗位的要求为学生量身打造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人才目标培养的具体表现,是企业衡量学生的重要指标因素。因此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结合实践岗位要求设计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结构:首先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前必须要深入到本区域市场中进行深入的调研,结合本区域物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准确的把握物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例如高职院校在设定物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深入到物业协会等机构,了解当前物业管理岗位的具体要求,以此物业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以此提高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其次科学设计职业能力结构。物业管理岗位种类比较多,例如包括维修管理部门、安保管理部门以及保洁管理部门等等,繁杂的工作赋予物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懂得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建筑知识、消防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知识等等。所以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设计上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岗位,将素质、技能、心理素质等知识融入到教学中。

2.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观念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管理水平基础在于完善的教学体系。传统的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例如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思维开展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基于新时代赋予物业行业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及时结合物业行业的新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首先高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要围绕学生的实际学情而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例如由于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因此他们对于物业管理知识的实践能力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其次教师要创新教学观念,由过去重视理论教学转化为侧重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教学理念。就业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锻炼获取,以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肯定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要为学生创建多元化的实践动手机会。

3.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物业管理岗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打造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教学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例如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新时代赋予物业管理岗位新的要求,然而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属于“朝阳专业”,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还比较匮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通过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可以搭建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将其他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引入进来,以此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料;其次物业管理专业必须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内容的实效性。例如针对物业管理岗位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及时将国家组织的物业技能大赛的相关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物业管理岗位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就是物业管理,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要将物业企业引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发挥企业的管理优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为了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与物业公司用工荒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采取主动姿态与本区域物业管理公司合作,共建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例如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要组建物业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物业协会专家、物业企业、高校以及实践教师组成,通过该组织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进行统一的指导,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加大实践锻炼基地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课时。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克服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更多的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基于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企业要为学生创建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物业企业可以利用学生放假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物业管理的一线工作中,通过学生的实践锻炼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让学生可以及时知道自己的缺陷,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物业管理专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通过校外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相对而言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还要依赖于健全的校内教学体系,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学生提供高标准的实训设备。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对课程进行调整,例如为紧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高职院校要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加以整合内化创建“物业设施设备管理、物业服务咨询、物业资产经营、物业新技术应用”四模块有机构成的课程体系,分别对应现代物业服务对人才所要求的相关能力。这样能够较好地体现物业管理作为综合性新型管理学科的特色,贴近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使毕业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基于物业管理行业的新常态发展,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管理水平是当前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所必须要面临与解决的问题。基于新时代对高职学生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物业管理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内容,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雪玉.物业管理专业“三三三五制”订单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

[2]李卓娅.《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

[3]黄文.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2(9).

物业管理专业范文8

【关键词】旅游管理;物业管理;课程优势;知识体系;教学方法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物业管理课程的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是专业发展方向之一,其中课程设置是关键。我系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于2004年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事实上国外旅游酒店物业管理专业院校非常重视物业管理,如全球服务业管理领域的最顶尖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已将物业设施运行课程(HospitalityFacilitiesOperations)列入了核心课程的首位。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物业管理课程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同属于管理类专业。物业管理与旅游管理均属于是管理类专业,两者的课程设置虽然有所不同,但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把旅游管理与物业管理融合会有较强的协同效果,通过提高物业管理意识、丰富物业管理教学内容、加强物业服务学习,令学生们的管理知识更加丰富和扎实,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对客服务工作更具优势。2.对客服务是物管客服核心。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有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许多都涉及到对客服务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部分同学更是有做兼职导游员的工作经验,通过带团工作磨练对客沟通与服务更加得心应手,在物业管理企业做客服工作有较大优势,而客服工作正是现代物业发展重要方向之一。3.有利于拓宽就业面。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学生对专业选择更加人性化,但部分学生在学习旅游专业相关课程,对专业发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之后,会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旅游行业。在此情况下,通过物业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拓宽了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面。

二、物业管理课程教学知识体系

1.物业管理教材名称各有不同

“美好前程”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系统,负责我校所有专业教材的征订工作,以“物业管理”作为关键词在美好前程搜索的结果为例:共有54本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教材,还有一些是案例类、法律法规类、培训类、分部门系列教材等。不同作者而教材名称完全相同的只有三本教材,其中《物业管理概论》、《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各有五本不同作者同名教材并列第一,排第二位的是《物业管理实务》有四本不同作者同名教材。可见,物业管理类教材名称五花八门,也反映不同教材关注教学重点内容不一样。

2.物业管理传统教学内容

正如上述所言,不同教材其内容有所不同,象《物业管理概论》这类教材的内容比较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这类教材则能够关注物业管理操作(实务)内容,并做到以上岗的职业适应性为导向,教材内容包括物业管理导论(物业产权、物业管理内涵)、物业管理主体与物业管理市场(物业业主、业主自治、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市场)、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前期物业管理、物业日常管理、物业服务质量、物业财务、物业管理纠纷)、经营性物业管理、物业智能化管理等内容,即多数教材内容包括物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物业管理实务的基本专项业务管理知识、物业管理实务知识的综合运用三大模块内容。

3.物业管理创新教学内容探索

随着物业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业内涌现了一些物业管理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同时产生了众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管理类问题。而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和更新的周期性,即使不断改版教材内容也往往无法紧跟时代步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敏锐眼光,及时捕捉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不断探索物业管理新理论、新观念和新体系。例如,目前物业管理教材中都强调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督作用,但在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没有固定专职人员、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三无”情况下,业委员许多工作是无法正常开展,再加上小区业主来源多样性,许多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是难以成立,在此背景下许多小区的物业管理实质上是由社区来代管,这就是物业管理新业态;广州海珠区祈乐小区苑小区业委会自行管理小区物业,并创造了降低物业管理费同时还有较多利润的“业界神话”,这些实践中的新业态,必然要求教师对现代物业管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对业界新理念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物业管理发展新方向。可见,无论是社区代管物业、业委会管理物业,还是互联网+物业管理的新思维、新营销等内容,在传统教材中根本无法接触得到这些业界发展的前瞻内容,很需要任课教师及时搜集整理带进课堂,使课堂教学内容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

三、物业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物业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们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可以掌握操作业务的实务能力,这是物业管理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强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教学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授的手段和方式,深入分析和解读其内容,通过共同讨论和实践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案例分析法最初被哈佛商学院用作培养高级经理人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中,并一直沿用至今。案例分析法教学的优点:一是就是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课堂上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现实案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开展讨论,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提高学生们的课程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们理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把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工作中。二是在物业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从第三者角度介绍物业管理企业所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案例,通过理性思考、全面分析和讨论,深刻理解和总结管理类案例内容,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更加紧密,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三是搜集案例的途径多样且便捷,无论是物业管理企业编写的培训案例,还是日常生活当中新闻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教师都可以把身边的、最近发生的、最引人关注、最典型相关事例作为教学案例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和课堂教学效果。

2.专题讲座法教学

所谓专题讲座教学法就是首先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定为若干个学术专题,然后老师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将相关专题的基本知识点和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与今后发展趋势引入课堂。笔者认为在物业管理课程中开展专题讲座,特别是通过引入物业管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企业培训师,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课本外专题知识讲座,或者是物业管理经验分享专题讲座,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物业管理企业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学生与企业管理者直接对话交流,可以弥补任课教师缺乏在物业实践经验的问题,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项目导向法教学

项目导向法是以实践为前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媒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系统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向同学们提供一个自组项目团队并演示相关内容的教学环境,通过分工协作完成团队角色扮演,不断探索与创新项目的教育意义与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同学们理解和解决物业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技能。项目导向法缺点是教学内容体系不完整,教学内容的理解必须依赖项目成员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演绎,还取决于观摩同学们对项目演绎的理解程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过程信息损漏及不确定性比较大,所以本人认为只适合一些简单工作岗位教学使用。教要有法但无定法,物业管理课堂教学同样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其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包括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专题讲座法、分组讨论法等。

【参考文献】

[1]王艳双.案例分析法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大理工,2018(3)68-69+75.

[2]王贵成.专题讲座研讨式教学法及其应用[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8(0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