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探讨

区域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扶持,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居中国首位。而区域物流作为连接文化与市场的纽带,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是为了获得双赢的结果,一方面,区域物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底层支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优质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区域物流高效发展,推动文化成果转化成高质量的社会资源。基于此,文章通过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物流现状展开研究,探讨二者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初步提出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为其他地域物流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上海;区域物流;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

0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和强渗透力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而区域物流作为连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的桥梁,通过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环境作为底层动力,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贡献力量。其中上海市作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最早的地区,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具有领先优势,并逐渐向全国范围内蔓延,不仅使文化创意产业呈现聚集发展,而且还向周围地区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准确剖析上海区域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不仅是分析上海区域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探究二者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发展机制,对进一步推动上海区域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上海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上海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物流产业作为推动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其发展水平处全国中上等水平,上海市作为中国内陆地区绝大多数公路的起始点,同时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多个火车站、机场,多线并行发展产生的上海城市交通网推动上海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是中国地区主要的物流中心之一。而提升上海市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首先需要对上海市区域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增加值来反映区域物流发展现状,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全国人均物流产业增加值和上海市人均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变化曲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市的人均物流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761.13元上升到2019年的6797.14元,而全国人均物流产业增加值则由2012年的1754.99元上升到2019年的3048.91元,远低于上海人均水平,表明上海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领先水平,其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2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上海是我国率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和地区之一,自2009年我国出台“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后,上海迅速响应指示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小组及办公室,专门负责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成为我国第一个成立专门文创办公室的城市。在政府提供的大力政策扶持下,如2018年上海市启动《“上海文化”三年计划》,激发上海文化创新、创造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加强集聚区建设,提升整体影响力;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不仅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带动上海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提升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首先需要对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本文采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来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全国人均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和上海市人均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变化曲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市的人均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变化曲线上升趋势更为明显,人均差距由2012年的3903.95元上升到2019年的6200.93元,远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表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领先水平,其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是本文选取上海市作为研究样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1.3上海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上海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不断进行协同发展,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磨合,逐渐走向双赢。但是,目前,二者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协同发展深度不够,具体体现在二者虽然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文化物流”的概念,但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物流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融合,文化物流以文化产业为依托,对文化产品进行一系列物流活动。相比于传统的物流行业,文化物流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流通,为文化传播带来动力。但目前仅部分学者开始对文化物流展开研究,没有引起绝大部分学者的重视,未来上海区域物流与文化产业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加大二者的融合广度和深度,推动区域物流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上海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作用机理分析

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二者作为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是为了获得“1+1>2”的双赢结果。具体来看,一方面,区域物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底层支撑,主要通过独特的交通运输、仓储等实现文化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优质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为区域物流高效发展,带动当地物流产业运作,推动文化成果转化成高质量的社会资源。

2.1区域物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优质发展。物流作为不同地域之间的连接纽带,为不同地域间的文化资源进行资源互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作为魔都的上海,拥有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民,进而带动上海经济发展。上海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正是因为他将当地的地域文化转化为便携的文创产品,使得世界各地游客在感受魔都文化的同时,可以将魔都文化带回家,这依靠的就是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企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保证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无后顾之忧的生产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帮助企业和市场之间形成闭环,同时物流产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轻销售压力、降低产品售价、推动产品销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物流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应深入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文化物流的概念,推动文创产品走出地域限制,帮助地域文化传播,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2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区域物流高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其成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方式,力图寻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如在2021年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科委等联合公布的《上海市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通过文化与科技深入融合助推上海经济发展,文化与物流的协同发展虽未出台明确的文件,但不失为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视角。目前,上海的物流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连接,已经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销售、运输等在中国居领先地位。上海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在2019年达到149个,在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要素的协调配合下,衍生出的文创产品和品牌文化必须依靠区域物流向外输送,在带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传播的同时,推动上海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商品对内、对外的流通数量和速度。

3上海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对策分析

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为了实现两个行业间的共同进步。文化创意产业想要优质发展,不能像过去一样仅依靠单一的发展就能实现,而是必须依托物流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间的联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充分发挥上海文化资源优势的同时,带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帮助地域文化传播。

3.1政府层面: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鉴于目前上海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建议上海市政府在结合各地实际和尊重产业自主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手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在宏观层面上,上海市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主导作用,引领区域物流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深入展开。在微观层面,以各城市为主体充分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通过优化空间结构,促成协同发展由无意识的自发集聚向有目的的一体化发展过渡。未来上海必须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域上的邻近性,从区域协同和产业融合视角出发,促成文化资源和物流体系之间的有机关联,助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特别是随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推进,协同发展机制会推动上海区域范围内各文化资源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播。

3.2产业层面: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与外界的流通依靠区域物流的支持。建议对物流产企业,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物流技术处于综合发展的宏观环境中,生物技术、标准化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技术、循环利用技术、保鲜技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物流网络平台,多终端间能够实现自有资源的共同分享,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时间,减少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为实施绿色物流铺平道路。长沙市绿色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模型如图2所示。

4结论

长沙作为新的一线城市,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新时代是信息技术、能源更新不断发展的时期,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低碳经济下的绿色物流协同发展便显得更加重要,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紧跟时代的号召,不仅在理论上要深入探讨,而且在实际中要付于行动。发展长沙市绿色物流,不仅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而且起到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作用。在确保物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扎实落实相关政策,加快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在物流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基础上,进行物流的优化整合,减少物流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不仅加快我国绿色物流步伐,跟进全球的速度,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长沙市的低碳经济下绿色物流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其他城市的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对于区域经济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心茹 熊鸿军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