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学风建设解析

大学生宿舍学风建设解析

摘要:通过对72个“学霸寝室”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发现“学霸寝室”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出“学霸寝室”形成的秘诀。“学霸寝室”的相关研究对加强宿舍学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主要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建立导师联系宿舍制,创建宿舍学习共同体,发挥“学霸寝室”的榜样示范作用等。

关键词:学霸寝室;宿舍学风;学习动机;宿舍文化;学习共同体

学风是“学习风气”的简称,它反映了一个学校或群体的学习认知、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及学习习惯等。学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宿舍是高校的“细胞”,是学生生活、学习及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宿舍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阵地,学生一天中有大量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舍风”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学霸寝室”是高校大学生宿舍的优秀代表,集中展示了“和谐、求知、上进”的精神风貌,为建设优良宿舍学风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学霸寝室”案例基本情况

笔者研究了2013至2019年涌现出的72个大学生“学霸寝室”典型。其中,男生寝室32个,女生寝室40个;大三年级寝室3个,大四年级寝室69个;理工类专业寝室52个,社会科学类专业寝室16个,医学类专业寝室4个;2~3人寝室7个,4人寝室36个,6人寝室21个,7~8人寝室8个;100%考上研究生的寝室有64个,占大四寝室的92.8%。

二、“学霸寝室”的共同特点

笔者通过对上述72个“学霸寝室”的案例分析,发现这些“学霸寝室”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一)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目标明确

“学霸寝室”的学霸们始终坚持“学习是第一要务”的态度。他们平时学习非常认真,上课专心听讲,甚至有的寝室成员连续几年保持上课集体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习惯,他们很少玩游戏,极少逃课,对待作业精益求精。“学霸寝室”成员有着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或要求自己学习成绩排在班级前列,或立志考研。有的寝室成员早在大二就确立了集体考研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激励着他们不断努力,发奋学习。

(二)学业优秀

在研究的72个“学霸寝室”中,除了3个大三寝室,其余都是毕业生寝室。在69个毕业生寝室中,18个寝室的成员100%保送研究生,46个寝室不管成员人数多少均100%上研(有的考取,有的保送),4个寝室的上研率在90%以上,1个寝室的成员全部通过司法考试。从被录取的学校来看,这些寝室的成员被名校录取的比例很高,有35个寝室的80%以上的成员被985、211高校及国内著名科研院校录取。“学霸寝室”成员100%的保研、考研成功率是以名列前茅的专业成绩为基础的,有的寝室所有成员连续几年专业成绩均保持在班级前5名,获奖很多。比如,大连理工大学的“学霸寝室”,成员4人3年间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人次,其他专项奖学金4人次,各类奖学金金额累计58000余元。

(三)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

优秀的学习成绩并非学霸们的唯一追求,他们追求全面发展,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待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学习之外,“学霸寝室”成员有的热衷于参加各类大赛并频频获奖,如江西理工大学的“学霸寝室”,4人获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4年获得各类奖项114项;有的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主持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能力强,如河海大学的“学霸寝室”;有的积极参与导师的部级科研项目,在CSSCI拓展版来源期刊,主持创新创业和科技基金项目;有的是学生干部,身兼数职,如东北农业大学的“学霸寝室”,成员6人都是学院、班级骨干,并且都身兼数职;有的热心于支教、义工等各类公益活动;有的则到处实践,是“实践达人”。

(四)爱好广泛,能学能玩

大学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精彩。“学霸寝室”成员并非整天学习,学霸们也并非书呆子,兴趣爱好多样的他们课余活动也不比别人少。学习之余,学霸们总是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他们喜欢运动、唱歌、旅游,参加各种社团、协会,有的“学霸寝室”成员热衷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三、“学霸寝室”形成的原因

一个寝室有一两个学霸不足为奇,但如果一个寝室的所有人都是学霸就很难得了。通过对“学霸寝室”的案例研究,笔者发现“学霸寝室”形成的秘诀主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浓厚的宿舍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勤奋努力等方面。

(一)目标一致、团结奋斗

“学霸寝室”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或者“同考研”或者“齐优秀”。学霸们一般在大二或者大三就确立了共同保研或者考研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目标使寝室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了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实行团队作战。在备考的日子里,学霸们同起床、同看书,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分享备考资料,互相交流。当室友复习遇到瓶颈甚至想放弃时,其他人则会鼎力相助,帮助其克服困难,重树信心。河南科技大学“学霸寝室”成员认为,“我们是一个集体,谁都不能掉队”。共同的目标指引着学霸们努力的方向,团结奋斗则让他们美梦成真。

(二)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

宿舍是一个小天地,是大学生相互联系最密切、交往最频繁的场所。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会带给学生正能量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有学者研究认为,宿舍人际关系不良会使大学生出现自卑、厌恶、漠视、懒散等心理,由此影响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率。研究发现,“学霸寝室”的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学霸们在朝夕相处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深厚的感情又推动着他们不断进步。他们彼此关心,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享书籍、资料。学霸们认为,“寝室就像一个家,家和万事兴。团结的力量大于一切,和谐的关系让我们更好地发展。正因为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寝室,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我们”。

(三)浓厚的宿舍学习氛围

“寝室学习氛围好,你要是不好好学习都觉得不好意思。”与大学里很多寝室成员抱团玩游戏不同,“学霸寝室”成员们是抱团学习,图书馆、自习室及宿舍都是学霸们学习的主要阵地。学霸们每天早出晚归,不是上课就是上自习。晚上回到寝室,他们还会就学习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青岛科技大学的“学霸寝室”成员李同学说:“我们5个考中科院的舍友考的专业课都是一样的,专业课复习经常遇到瓶颈,很多问题都是在‘卧谈会’上讨论出来的。”浓厚的宿舍学习氛围影响着其他成员,使本不上自习的同学的学习劲头也增强了,让本没考研打算的同学也加入考研的队伍中。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最终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分析发现,“学霸寝室”成员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学霸寝室”每天起床时间相对固定,基本上都是6点多,然后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晚上差不多十一二点休息,他们不睡懒觉也不熬夜。他们认为,“良好的作息习惯是保持高效学习的前提”。二是上课认真、踏实。学霸们保持着高中时的学习劲头,对待课堂非常认真,“上课要坐在前几排,并且不碰手机,能在课堂上完成的绝对不要拖到课后来做”。三是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合作让学习更加高效,讨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视野。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霸寝室”成员表示,“这三年多来,不论其他事务多么繁忙,每周全寝室至少进行一次集体自习活动,交流一周来所学习的内容,并针对一周自己所获得的感悟进行交流”。四是合理安排放松时间。和其他同学一样,学霸们也喜欢上网、看电视、逛街等,但他们能够控制自己,一般只在周末上上网、看看电视剧,让身心得以放松。

(五)勤奋努力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霸们傲人的学业成就来源于不懈地努力。学霸们平时学习很刻苦,强调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去学。“越努力越幸运,成功得益于平时积累”。四川大学“学霸寝室”4位同学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一直学到晚上11点半熄灯才回寝室。他们经常在图书馆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尤其在考研期间,学霸们更是全力投入,他们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他们是早上食堂开门的第一批食客,是自习室第一批进门的学生,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四、“学霸寝室”对大学生宿舍学风建设的启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宿舍学风建设的根本

“任何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个人行动管理的核心是动机和激励”。“学霸寝室”成就的根源就在于成员个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宿舍学风建设必须解决的源头问题。高校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认知教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大学生学习的意义不在于通过考试、获得物质奖励,而在于通过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大学生入学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本质意义,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二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高校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尊重、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都是有用的。同时重视教学,培养一支认真负责、教学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并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是以宿舍为单位,建立评比竞争机制。学校应打破以学生个人为单位进行评优评先评奖的一贯做法,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学校可以制定评比细则、评分标准及奖惩机制,评出“优秀学风寝室”“创新之星寝室”“十佳寝室”等,并给予相应的鼓励,以此激励宿舍成员为集体荣誉而团结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宿舍学习氛围。

(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宿舍学风建设的重要依托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霸寝室”成员取得骄人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良好品德修养、习惯养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大学生宿舍文化是一种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主要活动空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价值观为核心、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由宿舍物质文化、宿舍制度文化、宿舍行为文化和宿舍精神文化四部分组成。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建设良好的宿舍物质文化。打造一个宽敞明亮、硬件设备齐全且充满文化气息的宿舍环境,让大学生乐于在其中学习。二是健全宿舍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各项制度,鼓励各宿舍创建文明公约,并自觉遵守和维护。用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三是弘扬健康的宿舍行为文化。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如“优良学风宿舍评比”“温馨之家”“寝室文化节”等,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宿舍凝聚力,营造团结、友爱、信任、融洽的宿舍人际关系。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宿舍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鼓舞斗志,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创建宿舍学习共同体是宿舍学风建设的有效手段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霸寝室”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其成员一起学习,有着共同的目标,资源共享,强调沟通、交流,相互鼓励和帮助。这说明创建宿舍学习共同体是建设宿舍优良学风的有效、可行的手段。宿舍学习共同体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以宿舍成员为主体,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二是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的目标把宿舍成员凝聚在一起,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相互帮助,从而营造整个宿舍的良好学习氛围。三是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宿舍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团体。宿舍成员自己确定目标,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相互监督和鼓励,学什么、怎么学都由他们自己做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四是相互沟通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宿舍成员间在学习内容、方法、经验、信息资源等方面相互沟通、交流,相互支持,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现共同进步。五是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宿舍成员对共同体有着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人格和价值观方面相互尊重,既团结协作又存在竞争,采用平等、民主协商的方式开展活动,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建立导师联系宿舍制是宿舍学风建设的有益探索

高校可以建立导师联系宿舍制,每位专业教师负责联系一个或几个专业宿舍,明确规定导师的工作内容、标准及考核方法。导师要定期深入宿舍,关心学生,负责学生学业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握专业特点和专业前景,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制定学业规划,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师也可吸纳学生参与自己主持的课题,或者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项目或科技竞赛等,以项目驱动学生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这种机制有利于师生沟通感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学习观,有利于促进宿舍良好学风的形成。

(五)发挥“学霸寝室”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宿舍学风建设的重要动力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强调的是榜样示范对个体良好品行养成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学霸寝室”是所有学生寝室的标杆,发挥“学霸寝室”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激励其他宿舍大学生向其学习,促使优良学风的形成。向榜样学习是一种间接的学习方式,即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从而习得某个行为。班杜拉进一步指出,观察学习过程主要经历四个阶段:注意、保持、动作再生、强化动机。“学霸寝室”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受到以上四个过程的影响。“注意”即个体观察到榜样行为,并且以自己的想法去解读。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内的、大学生身边的“学霸寝室”典型,其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真实也最具有说服力,更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即将榜样的示范行为转换成认知表象并能在头脑中存储下来。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榜样的宣传示范,并力求长期和持久,可利用校园网、广播、校内宣传栏、宿舍文化长廊等媒介大力宣传“学霸寝室”先进事迹,邀请“学霸寝室”开展经验交流、演讲、报告等活动,让“学霸寝室”榜样行为在大学生心中长存。“动作再生”指的是个体将记忆中的榜样行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当大学生表现出某一个榜样行为时,学校和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增强其自信心。个体习得榜样行为只是偶尔表现出来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坚持并最终形成习惯。这就需要“强化动机”过程。要让大学生真正表现出“学霸寝室”的榜样行为,并转化为自觉行动,需要强化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大学生的专业认知,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及职业发展方向,鼓励他们通过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成就自我,促成他们将头脑中潜在的榜样行为转变为行动。

作者:周小花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