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援助对传统文化传承探究

对外援助对传统文化传承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发生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况下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历史角度、社会角度、互补角度,将中国对外援助行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的关联性进行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再次出现全球性事件时,中国对外援助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转化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对外援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

(一)对全球的作用

无论其他国家是否在出现重大严重国际事件的紧张时刻,主动地为中国提供了以帮助中国为目的的援助之手,但当他们受到该事件无情的侵袭时,中国都毫不犹豫地积极主动地对他们施以援助之手。中国官方就最近发生的系列国际重大事件下中方对外援助合作行为做出官方表示,中国愿继续承担一切大国责任,愿继续做世界的温暖及时雨,愿继续做朋友危难时同舟共济的忠诚合作伙伴。中国非常愿意继续并且一直竭尽所能地向世界所有处在该国际事件上需要帮助的国家施以援助之手,也愿意深入开展各项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打赢需要全球合作奋战的国际“战争”,赢取最终胜利。在全球遭遇COVID-19这项重大国际事件的特殊时刻,中国以道义为先的行动、“天下大同”的情怀,进一步的彰显了大国担当、大国风范。在COVID-19期间,在共同推动全球各国人民齐心合作共同努力复苏全球经济和发展全球繁荣经济的国际舆论主流中,中国举国上下的主动对外援助行为与个别发达国家抛弃公平正义,搞污名化、和“脱钩”“去全球化”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就是坚持全年集中精力扎实做好中国该做的事,统筹推进国内疫情防控部署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竭尽所能地向国际间和社会各界提供援助,积极努力推动世界各国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繁荣、兴旺、安全、幸福的美好世界。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中国在处理COVID-19国际事件下所采取的国际对外医疗援助合作行为,该行为积极有效地倡导了各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健康丝绸之路。中国通过多边机制在国际援助、医疗技术研发与医疗物资国际使用等方面促进各国间的团结合作,与众多相关国家采取共同经济举措——减免进出口关税、取消贸易壁垒、畅通国际贸易,以此持续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尽力维护当前全球主要产业链、市场需求链、市场供应链稳定通畅,为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发展注入不可或缺的动力。

(二)对中国的作用

在发生COVID-19这样的重大国际事件时,中国通过扩大与深化与各国间的抗疫合作,积极促进所受影响严重、危害大且经济落后的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其抗击该事件的能力。中国的这些努力已经得到众多饱受COVID-19折磨的国家的一致认同。这种认同不仅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伟大胸怀与责任担当,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要给世界人民带来和平的期望,并且希望整个地球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

二、中国对外援助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最先宣布爆发有关人民健康问题的事件的时候,众多国家人民向中国伸出热情援手,为中国人民真诚祈祷。同时,巴基斯坦、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都对中国进行了物资或资金等紧急援助。当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球爆发的关键时候,中国不忘初心、主动积极地对这些曾经大力援助过我国的国家予以我们所能尽到的一切帮助,无论是派遣救护人员还是援以医护物资,抑或者是对外提供紧急抗疫资金,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传统文化美德。当各国之间产生医疗方面的国际化事件的时候,中国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驱使下,积极履行自己的大国责任,主要以三种方式向其他国家提供各种援助。第一,在公用医药设备医药物资提供方面,中国向其他国家政府提供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和便携式呼吸机等医用物资;第二,在抗疫卫生技术与医疗经验交流分享方面,中国和其他各个国家举办了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毫无保留地与这些国家分享中国总结出的成熟诊疗经验和防控方案,向有紧急需求的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面对面地交流和指导;第三,在资金援助方面,中国通过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三种方式针对各国不同情况提供不同形式的资金援助。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对中化传统文化的展示与转化,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前者是灯光后者就是灯,前者是对后者的一种实际行动形式下的阐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体现。

三、中国对外援助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

两者之间的关联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历史角度、社会角度、互补角度。历史角度根源于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所流传下来的对外援助的实例,社会角度来源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下,中国在各种国际事件种对外援助所得到的各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肯定。互补角度完善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传统文化反作用于国际事件产生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援助来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史上第一次对外援助战争的唐朝援助新罗之战,还是和平年代下的中国第一个援助巴基斯坦项目“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的成立,抑或者是其他各种各样的重大对外援助事件,无一不展示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传统文化美德。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自始至终都谨遵“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传统文化美德。中国始终保持着“天下一家”的情怀、道义为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动指南。特别是在推动全世界合作复苏经济的舆论主流中,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其他方面,都积极统筹推进经济“重生”战略部署和促进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各国人民感受以及肯定中国对外援助行为所转化出的传统文化美德。从互补角度来看,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国人的熏陶,在全球遭受重大国际事件影响的时候,中国能不顾一切,尽我所能地去援助所有陷入其中的国家。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墨家文化还是其他大家文化,都熏陶着中国人要时刻记住“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文化美德,这些美德让中国人在面对全球性的国际事件危机时,能竭尽全力地走出国门去对外援助。从对经济、政治、再到国际上的发言与立场,无一不尽最大努力,彰显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美德熏陶下的中国勇敢担当与中国大家风范。

四、重大国际事件下中国对外援助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路径

(一)重大国际事件下中国对外援助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重大国际事件爆发的时候,中国积极努力的以身作则,用对外援助的行为展示了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风范。作为在中华传统文化哺育下的中华儿女,不仅仅应该秉承“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传统美德,更应该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古训,通过网络等其他方式积极主动向世界各国人民加油打气,传播正气;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呼吁大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事件,避免情况恶化等等。共同为解决国际事件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重大国际事件下中国对外援助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转化

1.以对外援助为桥梁,大方主动展示我国传统文化虽然中国自古以来是个谦逊的民族,在国际外交中,中国一直是个彬彬有礼的绅士形象,但是也需要适当外向起来,在中国对外援助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被援助的国家人民面前,无论是基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还是“一方有难,八分支援”的目的,让世界人民从中窥探到中国的文化内涵,明白中国竭尽全力援助的背后,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大国责任,更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此让各国人民从心中去接收、去感受,去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2.以对外援助为桥梁,增强国外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两个试图交流的个人必须积累有相当的共同经验,即在信源和目的地之间,因为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真正有所谓的交流。而且只有这个范围的信号才能为信源和目的地所共享”。由此推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文化重叠的国外人民更能得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要事先了解该国文化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似之处,进而制定策略去缩小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不理解程度和对中国援助行为下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认知困难度。

参考文献:

[1]张杨.疫情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与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研究[J].教书育人,2020,(28):6-7.

[2]许默焓.新形势下中国对外援助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公关世界,2020,(12):72-73.

[3]罗建波.中国对外援助模式:理论、经验与世界意义[J].国际论坛,2020,22(06):39-63

[4]刘方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研究[D].武汉大学,2017.

[5]张郁慧.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对外援助[J].新远见,2011,(04):29-34.

作者:邹华 宿向前 袁唯人 单位:西昌民族幼儿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