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当代城市个性分析

传统文化视域下当代城市个性分析

摘要:一个充满个性的城市,应该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城市,它既能“承古”,也能“扬今”,既是和谐的,也应该是包容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城市,应该是一个有文化和历史的城市,是一个绿色之城和生态之城,是一个情感之城和宜居之城,并且是一个能传承的、有传统的幸福之城。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合肥的城市个性;历史之城;文化之城;绿色之城;生态之城;情感之城

历史证明,能够传承下来的都是经典的,传统中能够被承继下来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也是被人们所接受的。以传统文脉为主体的当代城市,应当融合现代思维和特色,继承和发展原有的传统。但是当我们走进一座双一座城市,极少能感受到城市的传统、主题文化和特色,城市个性泯来在一众类似的建筑中。当今的城市规划大都在比拼规模,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内涵和文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对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的认识积淀不足,城市外形和产业雷同相当严重。尽管在不同的城市,人们过得基本上是同一的生活。那具有当代个性的城市文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面貌呢?

一、一个充满个性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文化之城、一个历史之城

我们不遗余力地大建设,有时以牺牲原有的格局为代价。建设和发展不应以毁灭历史和文化为代价,我们承认城市需要发展,但我们也认同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苍白的让人痛惜的城市。陈望衡先生这样谈及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风貌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古老的历史风貌与现代文明高度统一,从而使得历史文化名城既具有历史感又具有现代感。这样,我们既能感受到历史的苍桑,又能感受到现代的气息。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辉煌的文明,然而现代大多数文化古迹的处境堪忧。十三五规划中要把合肥建成区域性特大城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发展还是我们的主题。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打造精品街区,留住属于合肥这座城市的独有特色。大刀阔斧地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与城市的文脉相吻合和精神意蕴相吻合。像合肥这样的城市,它具有现代化的美感。但我们在创造新的文化美感的同时,不能与合肥本地的文化传统断裂,另一方面也要形成自已的城市个性。以合肥的城隍庙为例。合肥的城隍庙在合肥市的老城区,一条古韵轴贯穿其中,商业区围绕其设置。南部,有一处被保留的文庙古建筑和几栋宿舍楼,北部中轴线分布少数古建筑及一座文化展览院落。但在城隍庙的改建中,由于混乱加盖,建筑密度过大,原有的文脉与特色被部分掩盖。沿街广告牌杂乱无章,色彩更是五花八门,个别广告牌色彩丰富过度,使得城隍庙整体缺少统一和协调,原有文脉传承不足。现有商业杂乱无规划,餐饮也不能体现地方特色,传统与现代尚待融合。

二、一个充满个性的城市应该是一个绿色之城,一个生态之城

1、经典中的自然观

庄子有这样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的意思是大自然有浑然天成的,不加修饰的美,我们要顺应自然,不要违反自然规律。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专家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新传统的自然观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认为自然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随意地将自然引进我们的视线,也可以很无情地把它驱逐出去。我们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随意地把自然作为我们实现城市生态的手段,作为装饰、甚至作为工具。实际上自然才是自己的主人,它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人与自然应当是契合和共生的状态。

3、生态城市

加拿大美学家艾伦•卡尔松曾讲过“生态全美”的概念,他认为自然的美在于它的天然性和生态性,是不加雕饰的一种自然的和谐和稳定。在当代城市中,“并置的两种生活理想”具体呈现为:人既看重城市所蕴涵的历史人文底蕴的深厚,又依恋自然所孕育的天然与朴拙———既推崇城市中的科学技术美,又钟情自然所呈现的山水风光优美;人既追求城市中呈现的都市物欲,又渴求自然中那闲适无为的山林生活。还是以合肥滨湖为例来谈谈新传统的自然观吧。城市的外扩使得巢湖成为了合肥的内湖。巢湖蓝藻经常爆发,水面经常漂浮垃圾和污物。大量的人工景观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和地貌。房产开发商追求经济效益,楼群密集,人们的生活空间被无情挤压。滨湖岸上草原的建设,使得巢湖水体受到污染,湖体总磷浓度上升。由于建设的需要,填平了部分湿地,侵占了湖面,入湖污染量比较大。好在该项目现已停工并拆除,并开始种植草皮,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

三、一个充满个性的城市应该也是一个情感之城,宜居之城

在传统儒学中,就有着“仁爱万物”的思想,要求人们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天地万物,善待鸟兽、草木,形成环境友好的理念和态度。不得不说现代城市和建筑的高科技化、高度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泯灭了人们美好的情感。高楼大厦混凝土,阻挡着我们的交流。由于城市的外迁,原居民被打散,原有的文化体系被一扫而空。城市化的脚步使居民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居民的美学素质和审美能力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是常态,而怎样把人们的情感找回来,把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有人情味和特色,是我们作为城市人要努力的方向。在当代的中国,已经开始了“城市美化”的运动。这项运动在众多的城市中主要表现为城市外扩和旧城改造。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却也存在着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倡导建立一个宜居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城市。这类城市倡导除了城市功能上的和谐之外,居民要有高素质和,人与人之间要有温情。合肥作为一个科教城市,信息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我们可以用科技成果美化城市。把科技转化为经济效能,形成创意产业,在传统文脉基础上重塑个性文化。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徽”字牌,打好“徽”文章。

四、一个充满个性的城市应该也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幸福之城

传统文脉影响下的当代城市应该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幸福之城。对于传统和现代,我们要有清醒的认知。对于一些古建筑,我们要修旧如旧,挖掘其传统文化精髓。而对于周边新型商业与建筑,以不影响和遮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并且以能体现和延续这种文脉为基础。旧与新不是完全的割裂,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整合和共融。普利兹克评委会在补充声明中特别提醒:“中国既要保持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又应关注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王澍也说过整个城市没有回忆很可怕。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历史,我们要注重应用所属城市的传统元素,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和传统屋顶的细节、艺术雕刻的技巧和材料,都能体现和传承传统建筑的精髓。元素是传统的,手法是现代的,这样就能很好的融合到一起,体现属于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以民居为例,合肥传统民居既不同于老北京的四合院,又不同于皖南的天井式住宅。代表性的有李府的“青砖灰瓦”、包公祠的“粉墙黛瓦”等,这类建筑的屋顶大多是双坡马头墙和双坡硬山顶为主。但现有建筑大多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高楼大厦,大大的玻璃幕墙,西式的几何形体,从柱式到造型,从材料到表达,无不充斥着合肥的主要街区和巷道。国际化路线、同一化路线一目了然。传统与现代之间没有过渡,没有衔接与传承,更谈不上有城市的主题文化。一个充满个性的城市,应该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城市,它既能“承古”,也能“扬今”,既是和谐的,也应该是包容的。报告在对城市的分析中指出城市应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向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合肥作为一个中部城市,应该找准城市切入点,继承传统,把握现代。要做到既有传承,又有发展,要做到城市规划中不一味的贪大贪新,不一味的走所谓的国际化路线,抓住城市主要特色,凝炼属于自己的个性和城市主题。

参考文献:

[1]陈望衡著.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学思考,城市发展研究,1997,(4):37

[2]周小兵著.城市美学漫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3]陈李波著.城市美学四题[M].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席田鹿著.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对中国建筑、园木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美苑第四期.

[5]《论当代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兼论王澍获普利兹克奖的思考[6]周膺吴晶著.生态城市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马娣子 单位: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