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监管范例

网络经济监管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1

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上,交易双方无需见面就可完成货物交换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在计划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接轨中,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网上经营者的身份确认和户口监管是必然的,而且对于守法经营的企业来说,并不会给它们增加负担。工商行政管理引导网络经济均衡发展。网络经济是以一体化的模式为基准,各个组成部分都随着覆盖面大小和参与者多少而不断变化的信息交换过程,也就是说,谁的信息交换手段越高,谁越具有占领市场的优势。政府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对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完善和优惠措施,改变网络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从而使网络经济的影响范围更广。

工商行政管理造成的网络经济阻碍。我国的国情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特有的权利,由于在管理中存在着利益定位不准确、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有的部门为了地方利益忽略了全局利益,不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相关部门凭借自己的权利进行“圈地”,为了使这块地域更具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造成了资源和市场的分割,形成了行业垄断。加上市场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全权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阻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造成的手续复杂造成的网络经营者困扰。网络经济与我们有形经济的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差异,由于工商行政机关对网络经济的管理史上是空前的,很多都是依据对有形经济的管理至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套用和规定,是非常之行不通的。

网络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势力,它漂亮的完成了三跳跃,突破了市场经济的各项经济指标。由于影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断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网络经济的发展将给工商部门或多或少的带来诸多的机遇。但是由于市场管理机制的种种缺憾和不足,使得我们在看到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接受着其带来的挑战。网络经济给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带来了机遇。网络经济促使工商行政管理规模化和信息化。建国之初至今,由国家商业局下面的一个小小科室发展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些转变,都是因国家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在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经济逐渐的接手了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计划指标,网络经济的介入,使得工商行政管理有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同时,网络经济给工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转变,以各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网管网的新型管理方式,这种信息化的管理,也将促进长传下达机制的形成,使得行政管理的过程进一步简化。网络经济使得工商行政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在进行工商行政管理的同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和弊端的存在,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当中,必然不断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以适应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网络经济给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带来了挑战。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之间的市场经济发展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工商行政管理的最大难度在于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体制特征。如何将体制监管从内容上和手段上向国际通行规则不断靠拢,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网络经济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经济的模式,具有跨行业、跨时空的特点,要求从更全面的角度实行管理,使工商行政管理承受着适应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压力。另外,对网络经济的监管,所面向的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它包含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网上购物问题,而是其他涉嫌不正当竞争等在有形市场中都很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中存在的病毒传播,黑客侵入等这一系列问题始终是网络的一大弊端,而电子商务的介入形成的网络经济也无法逃脱这些魔掌,在这样一个更复杂更广泛的监管空间中,工商行政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独自探索着前进的道路。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络;监管质量;监管职权境

一、网络监管的困境和成因

我国虽然在互联网领域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目前可能达不到发达国家的高度,但是我国网络发展速度很快。网络的发展导致其中鱼龙混杂,产生了诸如网络违规行为不断的难题。如何治理和监管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网络尖端科技,才能够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并通过比较找出问题的原因。

(一)网络监管主体条件缺陷

1.监管机构之间职能重叠交叉。由于各监管部门职能不够明确,各部门的监管任务和权力不够精细,故在监管时造成一定程度的职能交叉。能够加入网络监管的部门较多,各网络监管部门缺少统一协同的配合意识和协调机制。可能出现对无利可取的问题没人处理,有利可图时大家都争,在出现问题时踢皮球式的相互推脱的状况。同时,现阶段网络监管的法规体制尚有待更加完善和建设。2.监管主体素质限制网络监管效果。首先,由于网络监管岗位编制有限,故不能有效地调整人员结构和职位的配置,从而导致目前在网络监管领域高素质、专业性的监管人员有所缺乏,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由于一些网络监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网络监管,从而使网络监管的效果不好或者效率不高。最后,公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民间监管这两种监督主体自律性差,而且没有对网监人员设置相应的奖惩机制。网络监管准入门槛低,监管主体素质差降低了网络监管效果,从而导致网络发展运行的混乱和社会问题的加重,没有呈现出较好的监管效果。

(二)网络监管客体环境纷乱

因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环境自身的复杂性,在网络中主体对象由于网络虚拟化的特点很难确认,网络的发展使法律关系的确定更加复杂。同时,对网络主体身份的查询途径单一,现在的查询方式主要是利用工信部的个案信息公开查询系统来获取个人的个案信息。但是这只是限于有注册备案的用户,网络的灵活性使网络用户也变得活络,使一些网络黑户存在其中,容易导致网络犯罪的产生。同时,由于参与网络活动的准入机制非常低,任何一个个体,只要拥有智能网络平台就可以参与到网络中,智能网络平台对于今日的发展来说已经非常廉价,个体可以通过多开网络户头的方法在网络中出现多个身份,网民价值观不同,对网络环境的构建没有责任意识,使整个网络环境变得复杂多样。网民参与网络环境的准入门槛低,而法律法规对网络监管对象还存在监管漏洞。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对象的行为界定上不是太明确,对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不够精细。网络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互通的平台,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此碰撞与融合,文化的多样性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文化都能够在网络上体现出来。一些公民不能配合网络监管工作,是受到负面文化和自己整体素质的影响,单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网上散发不利于整体社会和谐的信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网络上的问题,从而导致网络出现违反社会导向的怪象引发网络监管问题。

(三)网络监管方式欠完善

1.对民间网络监管认识不足。首先,我国实行的是以机构为主导的网络监管方式,主要依靠管理力量而忽视了庞大的民间力量,民间网络监管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其次,由于网络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方式还不够先进,一些先进的监管方法的运用有待吸收和利用。最后,由于我国民间网监组织监管实力水平不够高,手段方法不够先进,技术体系不够完善,所以民间网络监管不能很好地承担网络监管的任务。2.网络监管缺乏核心科技。首先,监管技术不成熟的首要原因是研发实力和水平不够。一些技术手段的研发水平赶不上发达国家水平,不能全面应对网络中出现的危机问题。其次,没有充分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在监管技术和人才管理方面有所欠缺。专业人才和专项资金的不足,使国际交流合作比较少。最后,发达国家对于该领域的核心监管技术进行封锁,不愿意完全教授和传播给其他国家。诸如美国这样的国家对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严守秘密,对外只是公布一部分知识。虽然我国正在此领域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监管能力,但是其中的一些阻碍和困难导致我国还不能完全学习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所以还需要不断努力通过自我研发进行技术创新。

二、加强网络监管的对策

(一)网络监管主体优化改善

首先,要明确监管机构职能。将能够汇集的监管机构统一起来,厘清监管职责,根据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针对网络信息市场建立独立的综合性监管机构,实施融合监管。其次,各司其职,注重配合。第三,监管主体成员要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网监事业取得巨大进展不断奋斗。网监部门应重新定义职能,在明确了各个网监部门的新职责后,切实落实其职能。通过媒体舆论监督,引导网民关注网监部门的工作,杜绝消极怠工、无利不往的现象,以加速和谐网络社会的建设。第四,要提高主体监管素质。对网络监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网络监管客体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提高网络大众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对监管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执法素质与技术研发能力,配合好主管部门的工作。最后,鼓励执法人员与监管人员共同努力,协同配合,各尽其责,尽其所能地维护好互联网发展利益。

(二)网络监管客体发展建设

首先,严格把控网民信息,大力施行网络用户实名制。针对网络具有的开放特性,为避免网络成为犯罪工具,应对网络用户大力进行实名认证。其次,严格保密网民身份信息,适时监控网络动态。不管网络用户通过什么媒介和平台,只要参与到网络中来就必须落实到真实的个体,进而在监管后台的大数据中能够实时对用户进行观察监督,大力保护用户的隐私。最后,设立事后监管部门,建立事后监管处理规章。如果用户的权益受到侵犯,也应有相应的机关对事件的始作俑者进行处理,并对网监人员和部门进行监督,从而达到双重监管的目的。明确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可依法界定网络用户表达范围,做到有法可依。

(三)推进网络监管方式创新

积极发展民间网络监管组织是方式创新的重要一环。首先,建设规范化的网络民间监管组织。根据目前发展情况和未来前景,应该支持网民参与监管。民间组织有先进的技术,可以达到相关部门和民间组织共同治理与监管的新局面。其次,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先进创新的民间网络监管组织,这些组织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乱象。网络监管关乎国家兴旺和人民安定,所以民间网络监管组织必须要有过硬的资质条件,对社会和人民负责,受社会和人民监督,维护好互联网领域的安全和利益。最后,各网络监管组织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为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繁荣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石敦良.关于网络监管的制度建设的思考[D].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学院,2008.

[2](美)N•尼葛洛庞帝.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59-68.

[3]戚建庄.制定国家互联网管理法,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9,(1):37.

[4]姚尚建.网络行政与行政监管[J].行政与法,2002,(10):15-16.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3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不断进步,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普及及技术进步一跃而成为新媒体代表。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传媒生态,重塑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方式。   一、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畅达民意,建立沟通桥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利益群体分化严重,利益博弈规则却不够透明、公正,常常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通道不畅。而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广大民众通过网络就可以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通过网络参与相关事件的评论和讨论,真实、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使社情民意得以充分表达,甚至实现了民意直达。互联网成为民众利益顺畅表达的通道,更成为不同利益群体进行利益表达,特别是弱势群体维护基本权益的发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也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发生利益摩擦和冲突的“社会缓冲带”。可以说,互联网不仅是传统媒体和生活方式的补充,而且已成为民意凸显地带,在基层群众与各级党和政府之间架设起直接沟通的桥梁。   2.有利于政民互动,实现网络问政   网络媒体以其公开性、透明性、快捷性、广泛性的突出特点,拓展了广大民众的公共空间和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给予所有人以发表意见、参与相关事件的评论讨论及参议政事的便利。在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网络媒体常常反映出许多在其他媒体上很难见到的、来自社会基层的各种消息、独特见解,可最快地、最大限度地使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了解到真实民意,倾听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国务院总理曾说:“我们现在有4亿多网民,他们代表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群体,而且也包含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倾听网民们的意见,开创了网络问政的新风。”互联网搭建了人民群众与政府及领导者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成为“民心沟通的平台,领导决策的参谋”。   3.有利于舆论监督,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官僚主义、体制缺陷等因素,各级政府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以及重大事故和社会事件常常反映滞后。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网络监督以其无比优越的特点逐步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社会监督形式。首先,网络监督以其方便快捷、参与率高、影响力大、成本较低等优势和特点,为我国行政监督提供了一条崭新而有效的途径。其次,网络具有虚拟性,利用网络举报、监督无需实名,“安全系数”较高,可以使相关人员得到保护。再次,在互联网上的有效言论也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形成很大的社会舆论场,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施加于决策和决策者。“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监督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激烈辩论,形成了若干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对于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公共权力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政府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监督,厉行官员问责制,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意义十分重大。   4.有利于管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由于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各种利益关系纠结,各种思潮涌现,这给国家社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网络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效率高、信息保真,而且覆盖面全,这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启示与创新。首先,在日常舆情管理中,互联网还原了社会真实意见的构成,有利于政府及时、真实了解社会情况,准确判断官民隔阂和对峙情况,以坦诚的姿态促进官民之间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为有针对性进行社会治理提供依据。其次,在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中,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有识之士认识到,舆论危机的实质是民意通道淤塞、政府应答机制缺失所致的瞬间决堤、垮坝效应。政府要从高发的舆论危机和突发公共事件中警醒,总结、制定并创新出一系列危机管理之策,及时疏浚民意通道、理顺应答机制,以和谐而不是高压来缔造稳定。同时,互联网提醒政府如何面对“意见领袖”,发展“网上统一战线”,习惯与社会“自组织”力量共处与合作。可以说,互联网激发了政府的神经机能,使政府变得耳聪目明,提高了决策速度和公共治理水平。   5.有利于舆论引导,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已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传媒,已形成了一块强大的舆论宣传新阵地,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不重视或引导不力、不当,就可能会通过网络的催化和放大,使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性问题,使一般问题演变成政治性问题,使个人的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损害政府形象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在视察人民网时的讲话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网络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制高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高应对能力   面对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网络言论也复杂多样,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对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并参照国际通行的互联网管理做法,结合国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监管模式。#p#分页标题#e#   1.重视网络舆情,调整管理思路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6.2%,网民数量达到4.85亿,网络舆情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全球性、交互性和海量信息等新媒体特征,这导致采取传统媒体的管制方法在互联网上往往失效。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及时调整管理思路。首先,要重视网络舆情,力避一些部门对于网络舆情采取“不理、不用、不管”的漠视状态。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互联网基本政策,充分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好网络舆情。其次,调整管理思路,力避强硬监管的传统管理模式。对于出现的网络舆情,一味地禁止既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易导致网民的抵触情绪。适当调整管理思路,恰当引导舆论,积极疏导信息才是对互联网信息有效管理的选择。因此,政府需要摒弃传统媒介控制下的防民意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宽容对待网络时代的公民权利,积极和正确引导互联网言论,形成公共辩论的良好氛围。同时,可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发挥技术手段的防范作用,遏制违法信息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未成年人的危害。   2.完善法律规制,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与传统媒体以政策管理为主不同,网络媒体由于主体的多元化,依法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就网络立法而言,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动态发展,我国不断出台了互联网管理法规,至今已有40多个。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2000年制定的“一法两规两条例”,它们是构成我国网络内容管理的重要依据。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称《侵权责任法》),其中被业界称为“互联网专条”的第三十六条,首次明确了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律责任。2010年10月1日起,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多个条款涉及互联网管理,其中打击互联网、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和保护网上知识产权是持续治理的两大重点领域。但整体而言,我国网络立法仍然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大多法规的出台显得仓促应付。当前,亟须制定一部强调政府保障传播义务以及网络传播媒介与公民分享传播权利的网络传播法,以保障言论自由和限制有害信息传播。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处理好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国家机密、合理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诸多关系,实现网络监督与管理的规范化。   3.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网络行为   互联网自始就是一个高度自由、高度自治的领域,决定网络行为规范的最初力量并不是国家机关,而是那些信息产业的从业者。与政府管制相比,行业自律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管理与发展、规范与自由之间的平衡。自2001年5月,全国性互联网行业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该协会先后制定并了一系列自律规范,促进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政府应该给行业组织更大空间,支持其工作,为行业组织发挥服务、自律、协调作用提供帮助。同时,政府对互联网行业组织及行业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管,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方式手段引导互联网行业发展,达到防范有害信息、预防打击犯罪、纯洁网络的目的。   4.提高网民网络知识和道德标准,培养自主治理能力   网络治理完全依靠政府管制和技术手段是不能达到目的。网民的网络意识和道德对于互联网的自主治理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加强网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网络的认知是关系到网络自主治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要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培训。网络安全培训能提高用户对网络安全的意识以及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虚假信息、诈骗信息等对自身造成危害;能够使网民了解网络并不是一个法律空白区,个人的网络行为,例如信息与传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网民的网络意识和安全教育并不应当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所主导的行政强制行为,而应是自主自发的学习和合理引导过程。互联网的自主治理是网民自发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一个持续互动过程。其次,要对网民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虽然由于网络的虚拟空间使道德压力降低了,但是真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逐渐融合趋势证明,加强网民的现实道德教育同样也能积极影响其在网络中的行为表现。网络言论自治离不开网民自律,要强化“人人是秩序的享有者,也都是秩序的创造者”理念,对网民加强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促使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网上文化环境,依法合理开展网上活动。   5.强化政府管理,提高应对网络舆情能力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是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一部分,在新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格局下,政府必须学会在各种网音中执政,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首先,搭建平台,保障信息公开透明。公开透明是增强群众信任感、避免谣言散布的关键。政府要积极搭建沟通平台,积极发展、合理利用本地网络媒体,广开网络问政言路,有效疏通民意,坚决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各级政府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其次,发挥“意见领袖”作用,整合疏导网络舆论。针对网络舆论分散性的特点,“在分散中求集中”是可行之策。具体来说,就是在分散无序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建立权威和信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主流意见(包括媒介意见、政府态度以及专家和专业组织的见解),从而实现对舆论的引导。因而,需要培养一批有号召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网络舆论“意见领袖”,让他们响应民意,情系民生,给网民讲解政府公共治理的复杂性,促进官民沟通,呼唤官场的党性、良知和改革热情。同时,可适当设置实名注册的网评员,引导网络言论,创造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网络环境。再次,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反应速度,树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大局意识。纸媒体时代有黄金24小时原则,而新媒体出现后,一件事从事发到全国皆知只需要40分钟左右。因此对于政府机关来说,必须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反应速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对于一些公共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有错误的要敢于道歉,有误解的要积极澄清,有问题的要敢于问责,纯粹情绪性的东西要以冷处理为主。真诚地让权力为民众服务,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打造一个“法治政府”。同时,部门之间要妥善协调,不要因相互推诿而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还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应急机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问题。#p#分页标题#e#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4

【关键词】网络直播平台;市场失灵;政府监管;合作监管

0引言

当前,快捷方便的直播方式将我们带入互联网普及的时代,门槛低、互动参与性强的娱乐直播已成为多数人减压娱乐的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从直播网络广播的内容类别来看,直播游戏和真人秀的网络用户占总用户的比率很高。而在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下,整个行业必然会充满泥泞和挑战。本文从经济法的视域下,运用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理论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通过对网络直播平台的历史发展与传统媒体行业和同类平台企业的发展进行比较,深入探讨和分析了网络直播平台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而网络直播监管应采取政府监管、平台自律、社会监督等主体协同监管的模式。

1我国网络直播发展概况及其法律规制

1.1我国网络直播的发展

2018年,我国直播行业观众总数达到4.25亿人,比2017年增长53%,占视听用户总数的53%。新一轮资本催化产业的洗牌,扩大了直播平台的规模与发展前景之间的差距。首发平台掀起了上市热潮,寻求资本收益机会,强化了资源和流动的集中效应。整个直播行业朝着稳中向好方向发展,未来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1.2网络直播平台的消极影响

1.2.1直播内容侵犯公民人格权

随着网络直播渐渐进入日常生活,直播范围在不断扩大,可以说当下已经进入全民直播时代。一些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故意或者过失侵犯他人人格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1.2.2直播内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网络直播行业自出现以来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一直存在许多问题,侵犯著作权的直播时有发生,例如未取得转播权而现场直播体育赛事、娱乐节目等。因为直播平台本身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而且很多主播法律意识淡薄,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监管亟待加强。

1.2.3不良网络直播内容扰乱社会秩序

一些直播平台主播为了一夜走红,博得更高的关注度,成为所谓的“网红”,获得更多的礼物以换取更多报酬,哗众取宠、吸引眼球,有违公序良俗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

1.2.4不良网络直播行为危害未成年人成长

网络直播在给未成年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影响着未成年人社会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作为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为关键,所以针对网络直播的监管中,要坚决取缔不良直播内容。

1.3我国网络直播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1.3.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从我国网络直播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针对行业监管方面的法律规范并不多,这就要求立法机构加强立法。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国务院、地方政府部门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效率,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克服网络直播平台监管无法可依的问题。

1.3.2相关立法理论实践不完善

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还处于不断发展过程。国内外对其理论研究也较为缺乏,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故针对网络直播的立法条件还不是很充分。

1.4我国网络直播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1.4.1政府部门监管不明确

从监管者的角度来看,主播数量之巨给监管带来了困难。当今已经进入全民直播时代,由于网络主播进入门槛较低,群体扩张迅速,主播的增长速度甚至快于观众。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机制创新,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监管模式,努力提高监管效率。

1.4.2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

我国网络直播的自律监管机制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自律监管机制。在网络互动过程中,观众与观众、主播与观众之间的实时沟通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体验。然而,因为人工审计仍是很多网站监管的方式,要全面、及时地找到覆盖范围有很大的难度,在此建议所有主播的直播内容应该予以录像并保存。

1.4.3社会公众监督不普遍

一方面广大网友对网络直播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国家关于这方面的立法也少之又少。在网络直播过程中遇到违法行为后,网友的态度多为冷漠对待,听之任之。而且公众的举报渠道也非常封闭、狭隘,并没有相对高效、公开的途径。

2我国经济法对网络直播的监管

2.1市场监管方面

当今社会是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通讯工具,与之伴随的网络犯罪也时有发生。2018年7月31日,江苏网警通过微博公开:接到网友举报,斗鱼直播平台主播陈一发儿在早年直播过程中,曾公然诋毁史实、民族英雄的行为引发诸多网友的不满,更有损国家形象,最终被斗鱼直播永久封禁。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应以身作则,注意社会影响,不要挑战道德底线、僭越法律红线,同时网络直播平台也必须加强自我监管。

2.2宏观调控方面

《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是由公安部、信息化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个部门在2018年8月联合,严格要求网络直播平台落实实名制、黑名单制,也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整治网络直播平台的决心,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对直播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是一个普遍的监管规则,实名制长期以来一直被应用和实施于社交媒体的监管中。例如,微博在2017年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因为有微博开辟了实名制的先河,所以直播平台实行实名制也势在必行。

3网络直播市场中的市场监管失灵

3.1网络直播行业中市场监管失灵现象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竞争是用户的竞争,有用户才有人气、有流量,才能盈利。在网络直播平台中存在两种不正当的竞争现象:一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提高人气;二是造假直播数据。首先,因为数据欺诈引起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层出不穷。在网络直播行业中,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数据欺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观众的从众心理吸引人气和流量,以获得更多的回报和利益;二是为了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首位,利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公平、平等、诚信的原则。其次,平台驱使互联网企业通过竞争增强流量,然后通过流量实现获益。对于平台来说,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主播,就等于失去了核心竞争能力,导致市场占有率和平台的综合能力下降。如果擅自使用他人的签约主播,其性质就跟窃取他人的竞争成果一样,存在不公平竞争。

3.2网络直播平台中市场监管失灵现象

3.2.1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权益

网络直播平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收入。而广告形式不管是赞助广告,还是嵌入虚拟奖励项目中的广告,只要广告本身有虚假宣传、夸大效果或虚假成分误导观众,就应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惩罚。然而,自从《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以来,低俗、色情、虚假广告在平台上的渗透率并未下降,这一类虚假广告严重侵犯了网络直播平台受众和消费者的权益。

3.2.2打赏机制引发负外部性

随着直播平台不断崛起,打赏主播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对主播没有设置相应的门槛,有移动终端的都可以成为主播,直播内容来源也不同。打赏模式导致的内容违规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平台直播内容审核工作和直播相关法律法规都没有普及,使得主播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另一方面,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一些主播存在故意制造事故、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随着政府互联网直播监管文件,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由于技术更新速度快,人力、财力不平均,监管薄弱,违规现象依然存在。

3.2.3直播导致隐私安全隐患

当今的网络直播平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播,各种形式的直播扩大了公众隐私的传播,那么在直播平台上逐渐出现监控功能的直播是否突破了原来的监管局限呢?带有监控功能的直播在直播平台上出现,已经突破了原来安全监管的权限。毫无疑问,在公共场合安装监控对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起到无形的保护作用,使违法事实能够更清晰地呈现,便于公安和司法机关侦察、审判违法案件,而且又不会侵犯公民在互联网上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又受到了法律的保护。然而,在网络直播平台上监控视频的行为是否侵犯公众隐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网络直播平台监管中的政府失灵

4.1多类型行政许可使政府有寻租空间

在网络播出平台的操作中,有多达6项涉及行政许可。一方面,行政许可程序延迟了效率;另一方面,权力的过度集中会导致政府腐败。截至2016年,我国网络直播平台达到200多个,每个平台至少涉及4种行政许可审批,给政府部门带来寻租空间。

4.2政府单方面监管效率低

网络直播平台由政府单方面监管。由于政府监管的区域性特点,互联网全网是网络直播平台的基础,政府部门只对辖区内注册公司进行监管和执法,这将导致网络直播出现问题。例如,A处建立平台,A处监管机构无法及时发现,而其他区域的网络监管机构虽然发现,但却没有执法机关,监管滞后,效率低下。

4.3监管内容多,导致政府部门扩张

当前,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和对利益的追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政府部门,部门利益的不当扩张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一问题在网络直播平台领域同样存在。这些都是监管部门众多带来的副作用,进一步导致部门间相互推诿,行政效率低下,机构冗余。

5完善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监管的思考

首先,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应该由多部门监督、平台自我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联合监管。具体来说,公安部门、工业与信息化部门、网络安全监管部门等政府相关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和程序严格执法,努力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网络直播的公平竞争。其次,网络直播平台应当建立起高效、协调的自律监管模式,例如运用工作人员专门针对固定板块的主播进行专门监管,建立工作责任制。由此实现人工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大大加强了监管的效率、准确度和及时性。此外,还应当加强对网民的法制普及宣传,提高网民在观看网络直播过程中的法律意识,及时举报直播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也要求平台建立相应的举报机制,及时、公开受理网民的举报。就国家层面来说,应该加强网络直播方面的立法工作,使得政府部门有法可依。最后,建立起政府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监管、社会公众监督的多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管理模式。就政府部门监管来讲,各部门间应加强合作,明晰权责,网络安全监管部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完善监管模式。对企业来说,为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违法乱纪主播的黑名单,坚决取缔非法直播间。组织主播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各类主播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努力提高主播的整体素质,实现主播审查实名制并从入职门槛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对主播的信誉、学历、犯罪情况进行审查,对违规直播绝不姑息。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网络直播平台监管需要人人参与,要提倡公众主人翁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监管的热情和信心。作为网络直播监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公众进行普法教育必不可少,让公众监督得到高效运作。网络直播平台在提供网络直播过程中,将涉及多种技术、多个主题,这就要求监管部门紧贴实际,增补相关专业人才,加强网络人才储备工作,对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请求专家指导,做出合法、合理、正确的行政决定,引导网络直播走向良好的轨道。

6结语

网络直播平台飞速发展,这种快速增长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对于网络直播市场的监管。目前,在网络直播市场内容导向的趋势下,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平台出现了许多市场失灵现象。然而,我国政府部门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更强调单边监管。这种监管模式显然存在弊端,不同的监管部门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边界、监管目标和监管定位存在模糊不清、相互交叉的情况。由于网络直播平台是多重属性的,政府部门单方共同管理,造成监管部门职责交叉不明确、监管缺位和错位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借鉴了相关论文中的一些先进的观点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网络直播平台监管理念,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联合参与的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司徒玉琴.双边市场中平台经营者搭售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

[2]陆高峰.治理网络直播亟需创新思路[J].青年记者,2016(33):118.

[3]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6(5):40-47.

[4]李昌麟,岳彩申.经济法学[M].第2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5]魏小雨.互联网平台经济与合作治理模式[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1):105-111.

[6]刘权.分享经济的合作监管[J].财经法学,2016(5):46-52.

[7]马英娟.监管的语义辨析[J].法学杂志,2005(5):111-114.

[8]许青.网络移动直播热潮现象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9]王勇,冯骅.平台经济的双重监管:私人监管与公共监管[J].经济学家,2017(11):73-80.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5

工商行政管理的最大难度在于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体制特征。如何将体制监管从内容上和手段上向国际通行规则不断靠拢,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另外,对网络经济的监管,所面向的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其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网上购物问题,还涉及其它在有形市场中都很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中病毒传播,黑客侵入等这一系列问题始终是网络的一大弊端。在这样一个更复杂更广泛的监管空间中,工商行政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独自探索着前进的道路。

二、网络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的现状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发达市场经济形式,由于其独特的运营环境和特有的依托技术,使其超出了传统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范围,造成了一定的“规范真空”,这常常使得网络经济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常常无规可循,无法可依。针对网络经济的诸多特点,网络经济亟需的合法性规范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网络经济中身份确认机制亟需完善。所谓网络经济中经营者身份的确认就是在交易之前,确认每一个当事人的身份并且划分出交易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传统的经济形态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企业户口,有着完整的企业档案和相应的执法手段,长期以来在有形市场中很好地完成了确认经营者身份的任务。但是,网络经济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虚拟性,在虚拟的环境下加强公平性和合法性,就必然要求对经营者的身份有明确的确认。在目前的网络经济中,网络经营者的身份确认制度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这一范围也还只局限于企业内,并未形成整体网络经济的普遍规则。

2.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网络经济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催生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其所遵循的现有的规则大多来自于市场需求,政府的干预十分有限。现状则是在传统的工商管理机制下,对网络经济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诿,责任混乱,并出现管理盲点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建立独立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业的技术,设立有针对性的规则是解决问题的较好的办法。

3.网络经济急需公平竞争秩序。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秩序为原则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建立公平竞争的秩序十分重要。这是网络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人们熟悉的领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传统经济形态中合同的有效性如何在虚拟的网络经济中实现。而这些新问题都是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权益和打击不正当行为的关键点。显然,如何使网络经济能健康长久的发展,光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工商行政部门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网络经济发展的保障

目前网络中存在着企业或个人利用网络的便利谋取私利,做出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事情的现象。例如,频频散发的广告谣言,盗用他人信息资料,仿制或者截获他人证书文件等。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对网络交易的可信程度和可靠程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信用市场,网络经济以其独特性更为强调信用。所以,对网络经济信用的损害会直接影响其运行和发展。为了杜绝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发挥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在源头上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工商行政部门的严密监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从工商干部自身的素质提高和监管手段的创新两方面进行。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工商执法队伍。首先,建设网络化的工商管理系统必须要有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由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崛起,造成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没能与行政管理机制有机结合;其次是要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克服信息技术部门仅仅作为一个技术单位而依附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思维误区;最后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组建专职监管网络经济的职能部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经济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中的侵权、恶意欺诈等犯罪中运用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对此,必须要有来自专业监管部门的防范和遏制。

2.适应新形势,监管好网络经济。网络本身是自由的、共享的,但是网上交易行为必须规范管理。我国的网络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对网络经济的监管应早做研究,提前入手。(1)抓好网站的准入关由于网络经济的监管空白,个别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在网上进行超出其核准的经营范围的交易,企业由此获得的收入则属非法收入。对于未办执照的企业或个人建立的网站,由于未做工商登记,在网络交易中的所得收入会造成税收流失严重。因此,规范网站的主体资格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国家都十分重要。(2)创新监督管理手段。网络经济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形式,它的公平竞争秩序需要法制化的管理。目前,有些问题直接出现在了我们熟悉的领域,比如对广告、合同管理、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等等。监督管理好网络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系统的工商行政管理网络,做到以网治网。(3)加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综合执法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监管市场的主管部门,与公检法、税务、技监、银行等部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部门间的联网将有效地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使部门协作更加密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加强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的力度。

四、加强网络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举措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6

关键词:网络经济;互联网;财务会计管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注入了新的动力,实现了传统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改革。基于互联网的多元化优势,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实时化,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传统财务会计管理的内容,提高了财务会计管理效率。因此,加强对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必然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分析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财务会计管理属于社会经济体系的新生事物,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缺失、会计信息安全性差、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会计信息风险四个方面。

(一)财务会计监管制度体系缺失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未在财务会计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相关监管制度体系依然采取传统方法。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得到推广,基于这一变化,传统财务会计监管制度体系则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进行最为全面的财务会计信息监督,也就容易导致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二)基于法律法规的行为约束力偏低

法律法规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标准,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关于网络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逐渐完善,然而,受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思维的影响,在法律法规的适用方面依然过于依赖传统法律法规。如此一来,针对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行为的约束力将明显降低,进而弱化了法律的权威性,以至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违法代价较小,进而使得财务会计领域违法乱纪现象日趋严重。

(三)人才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来说,它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与国家税收相关工作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对人的要求也就较高。并且,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除具备传统财务会计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关软件。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并未具备这一能力,因此,人员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也是影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财务会计信息风险

所谓财务会计信息风险,是指区别于传统财务跨级管理工作而言,在以往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主要以书面形式完成各项流程的签发过程,相关环节紧紧相扣,缺少任一环节都无法继续执行。但是,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则需要对相关会计行为进行严密监控,否则,很容易出现信息泄露、代签等现象,甚至存在伪造财务会计信息的可能,这对网络经济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二、网络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风险应对

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经济丰富了我国传统经济形式,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加快了现代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于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社会秩序的建立除了依靠传统道德体系之外,还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撑,为规范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行为,则需要在传统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使之适应新时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各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所以,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能够与我国新时期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下,网络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开展。例如,针对网络财务会计管理软件的版权保护,任何侵犯版权所有人利益的盗版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以此杜绝包括盗版、侵权在内的有关网络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违法行为。

(二)加强内部审计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审计是确保企业财务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并通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管理,从而避免以权谋私行为的出现。然而,内部审计效果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素养有着密切关系,在明确个人职责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并且,随着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内容的变化,深化相关知识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成为加强内部审计机制的必然要求。

(三)建立完备的财务会计管理人才队伍

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经济领域的应用而出现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为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效率,避免会计信息风险,则需要组建一支强大的网络财务会计管理队伍。因此,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需要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还需要对现有财务会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养,以适应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各种改变。

三、总结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虽然简化了相关流程,其中存在的风险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网络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经济时代的优势,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J].林旭光.经营管理者.2016(18)

[2]基于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管理研究[J].李宁.财会学习.2017(13)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7

关键词:网络经济;市场经销;经济发展

一、引言

当前阶段,得益于网络技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网络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观念、消费方式等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企业如果仍然采取传统营销方式、发展策略,将会逐步落后于市场,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大背景下,相关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发展战略、营销策略以及管理理念进行不断改革和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人民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二、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环境特点

(一)市场范围扩大的特点。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避免了因时间、控制限制对经济活动有序开展所产生的影响。有效借助于虚拟市场环境积极作用,提升了交易活动的发生率。作为一种新式消费方式,能够有效推动消费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我国最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所创设的淘宝。这便是一种在网络上所经营的店铺,其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讲,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需求,进行消费活动。对于企业来讲,能够借助网络平台优势,完成产品供应和销售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经济发展水平。

(二)产品交易手段方面的变化。在传统交易活动中,主要是通过现金交易方式。在网络经济时代,产品交易方式也出现了较大变革。人民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信用卡交易、电子现金交易等多种方式。从其特点来看,这些新型交易方式的安全性、可靠性优势较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式交易方式的广泛应用。

(三)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变化。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营销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线上交易方式的满足消费者体验需求。在这种营销活动中,可以减少不必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投入,而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三、现阶段网络市场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思想落后的问题。网络经济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经济活动和方式。因此,从人们思想观念角度来看,仍然有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对于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来讲,他们并未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快速发展为其所带来的契机。一些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方式还停留在传统营销方式中,从而限制了企业经营活动有序开展。

(二)营销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不管是在传统经营活动还是网络经济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到营销活动的监管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经济中,因其兴起时间不长、信息变化速度较快,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将会产生诸多问题,具体来看,如果监管人员工作意识不足、营销者服务意识不足、对于网络营销认识不科学等,都会导致其最终供应的产品出现质量上的差异。

(三)营销模式单一的问题。就目前工作形式来看,网络经济时代的营销仍然是局限在广告方面。仅是按照既定发展目标和需求,借助相关信息平台优势,来完成对产品的宣传工作。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行起到宣传性作用,但其效果甚微,单一化特点较为明显。

四、网络经济时代下市场营销转变的具体策略

(一)不断转变营销理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积极作用,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对于企业来讲,需要对时展规划的转变形成正确认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若想能够取得优势地位,就需要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对自身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进行更新和调整。从传统营销方式特点来看,其固定化、特定化较为明显,并且尚未具备健全信息作为储备,为其发展创造条件。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在现阶段企业营销活动中,仍然会受到传统营销理念和方式的影响,并未对市场发展状况及其未来规划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为此,在今后工作中,企业需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充分调查和研究。尤其是需要考虑到市场环境和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唯有在充分了解到市场发展动向基础上所制定的营销策略,才能够进一步满足企业发展、行业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推动其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另外,企业还需要对过去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借助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营销策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不断丰富营销方式。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具体来看,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导致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企业仍然采取传统营销方式,将会导致其逐步落后于市场发展潮流。为此,在今后工作中,企业便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方式对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于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依托于网络技术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推动营销方式面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深入到市场消费群体中。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最终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消费的需求。为此,在进行营销方案制定时,就需要深入走进市场消费者群体中,对其消费需求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完成对各项产品的升级。将消费者需求和产品创新进行有效结合,一方面能够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消费者消费需求都可能会出现明显差异。因此,企业还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升营销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2.做好产品的定价。在产品购买过程中,产品价格是消费者着重考虑的因素。对于企业来讲,其所制定的产品价格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制定时,既需要考虑到消费者因素,又需要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对产品质量和成本做好合理预算,能够在满足成本的基础之上,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三)不断扩大网络营销途径。1.公众号运营方式。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如果能够建立自身公众号,便可以有效拓宽其销售途径,从而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在公众号上,企业可以及时传输自家新型产品,让大众通过搜索公众号的方式,对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企业发展理念等内容有更为全面、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借助微博平台积极作用。近年来,在营销方式不断深化调整背景下,微博营销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对此,企业便可以创建自己的微博号,加强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也能够起到宣传企业产品的目的。2.引擎搜索方式的营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搜索引擎的发展变化。因此,这也成为了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营销模式。如果消费者想要了解某项产品,往往会借助于搜索引擎的积极作用,对产品相关信息进行查找。在此过程中,因为产品类型相似,便会出现众多信息。企业若想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便需要对其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以吸引消费者眼球,获得更高点击率。

(四)促进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提升。在任何一项产业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到“质量”对其所产生的影响。类型相似的产品,消费者往往会选择高质量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讲,便需要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优化、调整和升级。确保产品质量和价格具备较高的相似性特点。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唯有高质量产品、完善的服务才能够获得消费者信赖,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竞争优势。为此,在今后工作中,企业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加大对营销手段、营销方式创新力度。对于市场环境、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企业自身发展规划角度出发,对产品进行科学定价,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总体来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结合现阶段的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国家经济未来发展变化,对其营销方案进行有效调整,充分认识到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当前阶段营销方案制定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此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敏舒.谈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2):152-153.

[2]张楠.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转变的路径探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0):46-47.

[3]彭雪莹.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0):176-177.

[4]何晓娜.浅谈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J].山西农经,2020(17):114-115.

[5]张耀天,王珂新.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探究[J].西部皮革,2020,42(16):73.

网络经济监管范文8

【关键词】网络经济;工商管理;策略

1工商管理的特点及内容

1.1工商管理的特点

工商管理这门学科开展的目的就是对经济发展进行管理,由于市场经济的走向受很多因素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没有规律,只有逃不过郭红环的调控才能保证经济朝着利民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与国际接轨,增加国内外经济的合作交流,促进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取长补短,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国内外经济交流次数变多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如果对外输出商品过多,而且未能及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就会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工商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带来保障,扫清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工商管理部门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行业形成规范,保障商家和消费者的最大利益,让商家安心经营,让消费者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保证良好的交易环境[1]。

1.2工商管理的内容工商管理实际上就是管理部门人员就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3]。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两个管理部分的内容和特点来进行规划,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工商管理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工商管理部门的规范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针对具体的市场经济特点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规范化监督,从而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工商管理部门的第二个职能就是引导职能,伴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工商企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各国工商企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企业是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就是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引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计划,使企业的发展积极迎合市场进击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最后一个职能就是监督职能,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依照法律对经济市场进行监管,对经济市场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帮助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2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

2.1创新工商管理理念和模式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工商管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工商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不进行革新就失去了工商管理部门存在的意义。因此,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革新,它不应该只服务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打造一个完善的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效的发展,降低网络交易的不安全性,创新发展有利于工商管理更好的服务市场经济中的个体[4]。与此同时,对工商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激发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更好的为实现工商管理部门的价值而努力。工商管理的发展理念也需要创新,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体系,根据我国特定的发展模式来融合改革,通过工商管理的有效执行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网络经济的持续性高效发展。

2.2提升工商管理行业从业人员技能素养

网络经济急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随之变高,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发展成为符合时代特征的专业人才[5]。全面提升工商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具备创新理念,学会不断自我总结、自我提升。

2.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政策制度

工商管理作为网络经济时代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创新发展必须要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才能从部分根本上保证工商管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工商管理的发展只有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才能保证其能保障我国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监督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工商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需要在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调查之后在进行,在完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积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级部门进行严格监管,保证法律法规更好的执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结合经济市场对发展,加快工商管理相关法律的健全完善,增强市场和企业的调控力,保证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进而促进经济市场的良性竞争。

3结语

目前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网络经济已然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经济时代中工商管理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净化交易环境,保障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交易安全,使企业的竞争更加公平。工商管理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积极革新,应该将网络经济模式与工商管理知识相结合,才能创造出适应时代的工商管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康岭娣.网络经济下工商管理的发展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7(3):173-174.

[2]杨若莹.网络经济对工商管理的影响探析[J].长江丛刊,2017(32):176.

[3]王艺霏,金环.浅论网络经济对工商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数码世界,2017(12):335.

[4]赵萍.网络经济下数据挖掘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智富时代,2018(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