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育范例

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网民比例的不断攀升,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在构建“平安校园”,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仰恩大学富有实效性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出了通过“警校共建”模式创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警校共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更是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教育部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73.1%的学生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网络”“搜索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新闻”和“聊天或交友”在学生“通过网络主要进行的活动”中占据前三位。微博在学生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59.9%的大学生使用微博①。正是因为大学生与网络的高度黏合,国内不法分子及国外敌对势力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施行网络诈骗,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如何在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扎实有效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保护其利益不受或少受侵害,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安全工作中一个常谈常新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逐步形成期,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真假判断未能正确把握。而网络世界犹如万花筒,网络信息技术神秘莫测,众多信息内容似是而非,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置身其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威胁。

(一)从网络安全认知角度看。

大学生由于对网络安全认知不到位,使用网络容易受到两个方面的侵害:一是硬件使用上,有的学生的手机或电脑不懂或没有安装有效防御和杀毒软件,存在较大安全漏洞,浏览钓鱼网站等被安装插件或感染病毒,留下安全隐患;有的学生使用移动设备,随意接入端口,没有采取杀毒等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木马、病毒在多个网络终端传播,个人信息在不经意间被盗取;二是软件使用上,一方面相较中学时期,大学自主学习的时间较为宽裕,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脱离了父母的监管,自身又缺乏自制力,深受网络游戏、BBS、各类新奇网站等的吸引,陷入网络泥潭不能自拔;另外一方面互联网上海量的内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涉毒、涉黄、涉赌、暴力等信息充斥,如何鉴别真假、好坏,避免受不法分子诱惑,掉入网络诈骗陷阱等,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从法律安全意识角度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网络安全方方面面从法律法规层面逐步进行了规范。对于频繁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互联网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有的受利益驱使使用病毒盗取数据贩卖;有的随意转发微博、微信虚假、造谣信息;有的因为意见相左,发帖对个人或组织进行攻击诽谤;有的利用互联网组织黄赌毒活动;有的利用翻墙,浏览并传播境外敌对势力的不良信息。这些大学生因为不了解互联网法律法规基本常识,触犯法律,为自己的不懂法付出惨重的代价,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

二、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互联网在高校得到普及运用,但因为网络引起的校园贷致死事件,网络购物受骗事件,网络暴力事件频发,这些都显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日渐提上高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但却未能根本上打开该项工作局面,主要是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没有处理好网络安全教育与育人目标的关系。有的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在顺利实现育人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提高学生网络素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应有之意。一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素养。这也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和做出多大贡献的重要影响因素;二是没有处理好网络安全教育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导致网络安全教育被边缘化。有的高校认为网络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予以替代,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甚至停留在应对上级文件要求的层面,网络安全教育时间被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挤占,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二)网络安全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开展系统性的富有成效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离不开良好的体制机制。虽然一些高校建立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虽然成立了大学生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但由于规章制度、措施保障等不够到位,没有打通宣传、学生、网络、保卫、教学单位彼此间的壁垒,加之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工作开展困难重重,打折扣、拖拉、推脱、应付,甚至不落实等情况时有出现,领导小组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没有形成自己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工作开展存在力量分散,各自为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现象,对教育的内容、时间安排、教师教学等没有统筹规划,按计划、分步骤实施。有的高校仅仅停留在开展简单的宣传活动层面。

(三)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因循守旧。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网络终端设备更新更是日新月异。轰动全球的“维基揭秘”和“棱镜”②等网络安全事件警醒我们,网络安全教育开展要切实取得实效,就必须紧跟时展潮流,不仅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地及时改变教育的具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注重计算机基础应用,忽略网络安全教育这一模块;有的高校忽视了当前最大的网络终端智能手机的安全运用教育;有的高校则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在宣传教育中,有的高校则简单的进行横幅宣传、主题班会宣讲、传单分发等,形式单一、内容呆板,无法吸引广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三、构筑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探索

创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切实从思想上筑牢大学生网络安全防线,增强网络素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需要。2015年4月,仰恩大学与泉州市公安局共同举行“警校共建”启动仪式,拉开警校共建助推“平安校园”创建的帷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作为“平安校园”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共建活动。双方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建设,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新方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

仰恩大学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制度、责任“三大机制”。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并将泉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有关负责人吸纳进来,对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分管校领导负总责,党委宣传部、教务部、学生事务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治安处(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派驻机构)、保卫处等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分工职责;二是建立层层落实的责任机制。学校与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网络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年度网络安全教育管理责任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建立了安全责任与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相挂钩的考核机制;三是建立警校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由公安局网安部门,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部、学生事务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治安处、保卫处等构成的法制与安全教研室,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承担组建专业师资队伍,编定网络安全教育教材,研判网络安全工作形势,分析网络安全教育成效,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网络安全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等。

(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和队伍建设。

一是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让零散的、单一的、随意的网络安全教育变得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仰恩大学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该课程,坚持网络安全教育从“新”抓起,力争将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程度降到最低。网络安全教育作为该课程的模块之一纳入其中。课程共16个课时,设定1个学分,作为必修课纳入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统一的教学管理。同时,为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搭建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依托法制与安全教研室,组建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自编与时俱进、符合学生需求的网络安全教育教材。聘请来自网安、国保等警务部门的优秀干警为兼职教师,配合承担《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中互联网管理反网络诈骗、网络舆情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心理预防与疏导、法制教育等教学模块的授课任务。授课教师采取“1+1”的模式,即一名校内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教师+一名来自警营的优秀干警共同为学生授课,协调配合,相得益彰。校内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了理论教学的优势;优秀干警丰富的“新鲜”的实践经验对理论进行鲜活的运用,增强的授课的效果。这样有效破解了目前众多高校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实务经验不足,教学内容无法跟上行业前沿,相关网络安全知识欠缺,导致授课效果无法保证的突出问题。挂牌成立实践教学基地,辅助校内课程教学,在洛江公安分局网安大队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点,分批次带领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体验学习。在近两年暑期,一批的学生以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参与到教学实践基地所在警营的工作生活中,了解基层警营文化,参与网安警务工作,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而且以学生的视角向社会各界传递了基层警营的满满正能量。2015年,仰恩大学警营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入选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二是加强学校网安警务室建设。在“警校共建”活动的推动下,省内首个“高校网安警务室”———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仰恩大学网安警务室建设得到加强,进一步发挥了其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派驻专职网安民警和安全员,除了积极开展联网备案、安全技术指导、案件线索协查、网络安全培训等工作,还定期为师生开展互联网安全主宣传咨询活动,强化对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和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掌控,并与学校党委宣传部、网络中心、学生事务部等单位负责网络安全的工作人员组成网络安全工作小组协同开展工作,做到提前预警、有效处置。三是成立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站。与泉州市公安局洛江分局共建舆情引导工作站,并组建了由党员教师、学生为骨干的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下设网络舆情收集、网络评论,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等小组,并以课时补助、勤工俭学补助、创新学分认定等形式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该工作站在学校党委宣传部与网安警务室的双重指导下,根据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总体规划开展工作,对涉校、涉生的较为敏感性、不实的校园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报送,对形成的网络舆情进行正面有效的引导,对网络安全常识进行形象化的生动传播。

(三)创新宣传教育形式

充分利用校内宣传阵地,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上和线下宣传,做到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电视中心、新媒体中心等协同发力,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做到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全年不断线,重要时间节点有加强。学校除了利用校园网、校报、校广播电视中心、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还搭建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安全教育官方微信、微博平台、QQ空间等大学生极为活跃的平台,将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的软文、公益短视频等与其他文化创意作品结合推送到移动终端,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如春风化雨般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同时还着力拓展这些平台的校园服务性功能,增强学生与平台的黏性,吸引学生关注平台内容,促使推送的内容的宣传效果最大化。在新生入学、“双十一”、就业实习、寒暑假前等时间节点,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开展了网络安全专项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创建“平安校园”,实现育人根本目标的需要。仰恩大学以“警校共建”为抓手,协同推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对于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意识、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为当前高校在网络安全教育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解决的路径。

作者:陈章祧 单位:仰恩大学

注释: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人才培养

近些年来。网络逐渐应用于我国各个领域之中,金融、教育、国防、科技等多个方面,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网络犯罪的情况层出不穷,很多人都有收到过诈骗短信的情况,或是个人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网络犯罪正逐渐发展为一大社会问题。

1我国网络安全现状

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益引人注目,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指出,当前网络安全不仅仅涉及信息战,还涉及舆论、公共关系、技术,更涉及公共安全。强调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是开放的,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信息传输没有安全保障,在计算机上传输信息时不像纸质信息的传输一样能够明确走向,并保证信息不会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他人窥探。机密信息的传输缺少特殊的路径,网络病毒也是一大安全隐患。网络是开放的、普及的,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具有网络安全意识,据《中国网民网络安全意识调研报告》统计,90%企业安全问题是由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所造成。其中,华住5亿信息泄露事件起因疑似是华住程序员误操作,导致数据库被黑客攻击。我国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普及程度不高,导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往往会因为网络意识淡薄酿成大祸。2017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律的出台是为了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对网络安全的充分重视。

2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主要课程中没有明确规定要加入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各大高校也没有重视网络安全教育,导致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泄露个人信息、传播色情文化,入侵他人网络的情况,或是受到病毒攻击和网上诈骗。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支柱,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我国现阶段有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院校少之又少,只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无法满足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在网络安全人才的培育中,各大高校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只培养学生的技能是不够的,要进行全方位的教学。高校的网络安全专业所培育的人才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网络安全领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专业就业前景良好,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培育主要阵地的作用,完善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专业课程教学,扩大招生范围,为我国网络安全的维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3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举措

3.1网络安全教育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网络安全教育主要针对以下三类学生分别进行,首先是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我国开设网络安全专业晚于国外许多国家,2001年武汉大学第一批创建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要鼓励高校开设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并针对相关课程加以完善,努力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承担实际系统的开发,又可进行科学研究。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开设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普及的课程,现阶段网络安全的相关教材大多只适用于专业的学生,专业性非常强,非专业学生只需要对网络技术和规范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有一定了解并具有网络道德意识,知道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培养学生具有道德意识和安全知识为目标。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只需要加强法律道德规范的教育即可。

3.2学校加强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要对网络安全教育在信息化时挥的作用给予充分重视,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学生的身心性健康,可以使学生有能力抵御不良的网络信息,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有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能够从根源上避免学生因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促进高校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发展。

3.3对非专业学生进行知识普及教育

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培养专业人才要从法律、技术、管理、物理等多个领域共同着手,不能只关注技术方面的教学,要在国家发展形势和社会背景下对网络安全进行重新定位。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主要是进行信息检索和休闲娱乐,所以要针对性地进行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的教育,其次,对上网安全和病毒木马的防范也要多加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网络安全作为一门选修课加入课程中,也可以在相关科目的教学中进行渗透。例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课程中加入网络安全法律与网络道德的专题内容,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网络安全专家来进行专题课的教学,在讲课的过程中引用较为有名的实际案例,营造网络安全教育的氛围。定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以网络攻防战的形式展开教学,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害信息,并掌握一定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

3.4对专业学生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信息网络安全对学生的要求是动手能力强,能够将安全意识与道德修养相结合,做到技术和管理能力共同发展,在这一领域之中,信息技术是基础性的,实际应用是基于信息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的。网络安全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的环节,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情境,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对网络攻防的情境进行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和动手能力。

3.5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建设

网络安全教育的发展对师资力量有较高的要求,要给予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访问其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或是参与学校访问项目。积极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鼓励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行情,学习先进的主流技术,为教师教学找到正确的方向,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不仅可以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也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内进行授课,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探索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

4结束语

我国针对网络安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前沿阵地,要针对国家法规开展相关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事业,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相关知识,高校要做好长期规划工作。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要加强专业技术以及各项相关技能的培养,成为网络安全技术性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韦俊旭.高校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1):21+148.

[2]姜德嵩.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思路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1):185.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3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给社区居民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社区网络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社区网络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网络安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区居民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社区居民易受到网络失范行为的影响;社区居民运用网络成瘾。对此,需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创造一种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强化社区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社区居民网络安全意识,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社区;网络安全;教育

社区安全是确保社区居民生存和生活以及发展的基础,也是社区发展与存在的前提条件。一个社区在安全方面做的好和坏与社会甚至国家稳定的大局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改变着社区居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开放性、互联性及共享性程度越来越大。小到一个社区大到一个国家,会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威胁,甚至可能造成社区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1]。由于网络对于社区影响的广泛性与深刻性,社区居民对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社区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安全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社区与社区网络安全教育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作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00年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规模做了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2]。目前,我国学术界就社区给出了多种定义,尽管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是较为一致的,认为一个社区应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同时认为,社区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有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社区家庭是使用网络最多的群体,几乎每个家庭都涉足网络。社区居民作为应用网络非常广泛的人群,他们对生活、学习以及对于人生的认识往往由于网络的融入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尽管一些社区居民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但使用网络时却缺乏相应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就使社区居民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这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社区网络安全教育滞后,一些社区居民的安全观念陈旧、自救自护意识不强、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同时,许多社区居民在主观上不重视网络安全教育,缺乏“网络安全观”理念,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网络安全事件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其网络安全意识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因此,一些社区居民在使用网络时往往会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对象,他们在网络上受骗上当主要表现在:其一,在与网友进行聊天时上当受骗。许多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平台与人聊天,从中寻找目标来实施诈骗,而大多数社区居民由于网络基础知识欠缺,在与网友聊天时,往往会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从而成为犯罪分子的诈骗对象。其二,使用网络进行交易时上当受骗。近几年,由于方便快捷、价格相对偏低,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社区居民购物的一种方式。一些社区居民对网络购物所涉及到的安全知识不太熟悉,导致他们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很容易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而被不法分子利用,这样就会造成个人财物损失。其三,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时上当受骗。现在,国内和境外的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抹黑中国,在互联网上刊载许多具有煽动性、反动性以及低级庸俗的文章,大肆宣传西方思想、文化等。由于一些社区居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不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如果他们长期受到西方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就有可能误人歧途,并实施违法行为。

(二)社区居民易受到网络失范行为的影响

网络失范行为主要包括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和网络失德行为。当前社会网络传播速度较快,但我国网络法律尚未完善,网络道德还需要建构,这就使得一些社区居民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比较淡薄,在思想上与行为上形成了一种网络是没有道德空间、没有规则的错觉,进而实施一些网络失范行为。网络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其一,运用互联网对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进行破坏,例如,使用网络技术复制制作作案工具盗取他人财物,以及在网上从事与交易等违法行为;其二,运用互联网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如利用电子邮件来散布一些虚假信息、泄露他人隐私、对他人进行心理上与生理上的攻击以及冒用他人网名而损害对方声誉等;其三,运用网络黑客技术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黑客入侵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体系中影响力最大的威胁因素,当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时就会为黑客提供可乘之机[3],包括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通讯服务和侵入特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三)社区居民运用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又被称作因特网性心理障碍,是由于人们长期应用网络而造成一种着迷网络的状态,进而给人们带来一种不能抗拒以及想再次进行使用的欲望,除此之外,人们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会有依赖性。网络成瘾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成瘾以及网络交易成瘾等几类。当前网络成瘾的居民在社区并不少见,网络成瘾往往让社区居民从心理感到非常无助,非常痛苦,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对此,相关部门专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网络成瘾症的学生人群在社区居民所占比例为6.8%,相当多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而选择了放弃学习以及退学,其中因使用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学生人群占比在60%以上。与此同时,网络成瘾的社区居民大多数情况下沉溺在网络带来的虚拟世界里,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社会,这就使得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和接触,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被老师与家长管得较严,几乎没有自由,在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氛围变得相对轻松,于是就在网上放松自己,这种情况男生比较常见;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新的人际交往领域与学习环境之后,一旦受到挫折就会感觉失落,此时他们一般会把网络作为寄托,在网络上寻找朋友聊天,向网友倾诉所遇到的烦恼。另外,还有一些社区居民由于好胜心比较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某种诉求没有满足或者受到了某种伤害,于是便在网络上寻求心理补偿。这样久而久之,上网时间会逐渐增加,从而导致网络成瘾。

三、社区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

一是社区领导要重视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有效途径。二是创办一些网络安全主页并及时登载网络安全的一些法律法规,便于社区居民学习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和黑板报等方式促进他们了解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应举办社区网络安全演练,加强相关训练,以强化社区居民的网络安全意识[1],他们在思想上构筑一道防线,自觉抵制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与违法内容,从而维护网络安全。

(二)创造一种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社区网络文化是一种互动性与开放性的文化,社区在制定安全教育规划时,可以从安全文化的顶层设计入手,大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使社区安全管理制度与居民的生活活动具有较强的文化约束力。[4]对此,社区可以针对居民的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社区网络文化活动,尽力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增强他们辨别不良信息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社区也可以联合高校通过开展“网络文明”讲座等形式讲授社区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力求给社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网络文化环境。

(三)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般没有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大部分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由保卫干部承担,导致社区网络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尽管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师资不足,但还是要做好网络安全教育,以确保社区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是要强化对保卫干部的培训,努力完善其知识结构;二是社区可以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邀请高等院校专家和教师来到社区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或者培训活动,为增强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实效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是在社区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纠正以往只教理论知识不注重技能培训的做法,可邀请有关专家进社区开展社区网络安全教育演示、演练活动,推动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到社区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罗志成.关注网络攻击对社区安全的影响提高社区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J].国际博览,2010(03).

[2]张海波.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角色整合与能力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1(06).

[3]吾湖兰•吾拉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风,2016(16).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高度普及,病毒攻击或者网络诈骗等事件日趋增多,手段也是千变万化。因此,进行全民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势在必行。特别是对刚走出高中校园,文化素质不是太高,自律性不强,自控力较弱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更加迫切。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014年2月27日成立,主席亲自担任组长。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主席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并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社会包括高职院校的网络安全要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新高度,高职院校对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1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的“弱势”群体,网络安全教育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比较落后。入学后许多男生沉迷于游戏,整天吃吃喝喝,无所事事。许多女生以化妆为主,荒废学业。这些学生自身基础不牢,学习能力差,小时候也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不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虽然有幸跨进了大学的大门,但实际上一直以来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好这一条一点也没改变,他们也没有弥补和自我加压提高自律性、自制力的意识。基础不好、学习劲头不足,专业知识没有很好掌握,自然知识也缺乏广泛涉猎,侧面也反映了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匮乏,只有发生了影响自己的安全风险事件,才意识到其重要性。

2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办公及教学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内多数情况没有对网络和办公教学使用的计算机进行统一的安全防护;而且很少进行安全防护策略设置、定期维护、病毒查杀等;院校内大多还在使用比较过时的操作系统,有的厂商都已不提供安全补丁维护了,为了保证其稳定,一般通过重启自动还原技术应付了事。

2.2专业人才缺乏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大幅需求,提高知名度,改进教学质量,引进大量计算机相关人才,但理论性、学术类的较多,具有实践经验、专业维护能力的较少,也不能为学校创造更多的收益,学校也不愿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网络安全设备老旧,多数使用年限达10年以上,不能适时更新换代。出现既无专业人员维护,也不能适应快速迭代的网络安全环境。

2.3师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足

网络信息安全除了从网络或操作系统层面进行设置外,使用者如果有良好的上网习惯,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减少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但在使用者的信息安全教育方面多数学校也并没有很重视。目前学校大多数师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重要数据不备份、外置存储设备交叉使用、外置无线随意安装、密码设置过于简单甚至无密码、对陌生链接或者文件无防范意识随手打开浏览等。这些行为也为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提供了便利。

3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无论是网络信息安全还是公共安全,都是投入大,效益不能立即显现的。因此大多数学校都养成能省则省,存在侥幸心理,从上到下安全意识都比较淡薄。因此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就需要一把手带头,自上而下地提升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做好学校网络安全的发展规划,从一把手开始,分管领导主抓,网络安全部门落实,形成全校师生全覆盖,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的制度流程办法并严格执行,让全校师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最后加强专业运维人才的培养,全面建设安全、和谐的、健康的网络环境。

3.1时刻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职院校新系统、新设备不断上线,但对系统周边的网络安全软件、设备重视不足,存在先上线系统设备,出现问题时再弥补增加网络软件安全、设备,即使有了网络软件安全、设备也不能适时完善和加固。所以需要不断宣传提升学校领导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大经费投入,做好人财物等基础保障。

3.2建立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内外网物理隔离,根据内网的使用场景设置相应的安全策略,仅开放访问特定所需的服务;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更新和杀毒;定期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禁止私自接入具有无线功能的设备;禁止安装可穿透局域网的远程管理的第三方工具;禁止其他反向或其他绕过现有管控体系的方法或技术手段;禁止外来存储设备使用。内部信息应在可控范围和环境中使用,禁止上传至“百度网盘”、“百度文库”等互联网平台,文件传输使用专用的存储设备或者设置内部文件服务器等方式。

3.3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站在学校的高度,从学校的层面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全员参与,让老师和学生能亲身体验网络安全事件并学会处置。

3.4定期举办网络信息安全交易培训和交流

学校定期举办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或者相关的活动,让学校师生了解近期发生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了解网络信息安全造成的危害,学习如何防范网络常见的攻击、诈骗手段,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安全上网人人有责。

3.5网络安全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习惯

防范网络安全,除了学校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交流活动外,还要鼓励师生将所学落到实处,从日常工作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1)妥善保管密码,严防泄漏密码。密码安全是最基础的防范网络安全的手段。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要设置一定复杂强度的密码,并定期修改,以防止密码被破解或者泄露。一般情况下密码的复杂程度至少由大小写字母、数字或者特殊字符组合而成的,不少于6-8位为好。在设置密码时尽力不要使用常用字词、生日、连续字符或者数字等容易猜或者破解的密码。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瓦解的,因此除了建设坚固的堡垒外,也要预防内部泄露;个人使用的计算机要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公用或者专用电脑规定密码定期修改或者变更的策略,以保证人员变动等原因带来的密码泄露风险。(2)办公上网安全。用户在使用办公电脑时,要提高对未知网站链接、陌生邮件附件等信息的警惕性,防范垃圾邮件、钓鱼邮件;养成良好的上网、办公习惯,不清楚的文件不打开、不清楚的链接不点击、不清楚的邮件不查看,尤其是来历不明的如.bat,.com,.exe,.vbs等文件类型的文件或者邮件附件不运行。自己发送邮件时,一定要使用普通的文本格式;客户发送邮件时,也一定要求对方发送普通的文本格式,严禁发送和接收HTML格式的邮件,附件也不要使用不安全文本类型。禁止邮件执行HTML代码,可以通过在邮件服务器上设置过滤功能,阻止接收不安全邮件。(3)有的放矢,做好办公安全防范措施。师生要养成随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的习惯,不是等网络安全专业人员来更新,防止他人利用操作系统漏洞对学校教学办公系统进行破坏,盗取学校敏感信息。每位师生做到每个电脑都要设置屏保密码,人离机关、密码开机,不将敏感信息随意拷贝、传输,使用U盘前要查杀病毒。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安全目前仍然比较薄弱,非常有必要持续不断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在校师生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基础环境的投入和建设,提升学校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逐步加强高职院校的整体信息安全水平,防止初入社会、经验不足的高职院校学生发生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事件,为全社会网络安全贡献高职院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裴秋芬,方辉.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调研与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1):51.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5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运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当今的大学生中,网络的使用便利了学习和生活,但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本文以宁波地区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对策

1997年以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得到发展,统计显示,2014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大学生群体已经实现互联网使用全覆盖。在强势的互联网环境中,传统的安全问题也开始转移向网络,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选取宁波部分高校进行,涵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男生占48%,女生占52%。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网络的使用范围、遭遇的网络安全问题、遇到问题时采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据数据分析,当前大学生存在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分析原因主要有:(1)大学生存在惰性心理和猎奇心理。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惰性心理。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往往选择“记住密码”、“一键登录”等形式进行操作。虽然简便了操作,但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中毒后,就极易出现个人财产、隐私等信息被盗取而产生伤害。调查中有24.67%的大学生表示遭遇盗窃和侵权等问题,而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使用便捷登录信息的情况。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猎奇心理,也为不法分子提供有利条件。他们往往会通过一些无厘头的链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进而跳入不法分子设计的“圈套”之中。(2)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在“遭遇过何种安全隐患”问题中,58%的大学生表示自身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金钱损失占据比重最大,少则几十,多则上万;另外,针对“网购安全措施”问题,90%的大学生会选择快捷支付的方式,仅不到1/5的大学生会选择使用U盾等安全性高的支付网银支付方式。而在遇到网络安全问题时采取的应对措施中,竟有43.33%的宁波高校大学生选择不了了之。在铺天盖地、花里胡哨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大学生受众群体,缺乏社会经验,对事实真相的辨识度相对较低。

2.大学生主动意识不足,关于网络及相关设备操作知识匮乏

调查显示,病毒成为重大安全隐患,70%的大学生表示曾在使用网络及相关设备过程中为病毒问题所困扰。从众心理驱使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网络安全维护软件时不加判断,同时对于电脑最基本的维护知识概念模糊,关于网络及相关设备的操作知识匮乏。尤其是与计算机专业关联性较低的大学生,他们主动学习意识往往不强:每当遇到开机慢、卡机或黑屏等问题时,普遍选择电脑公司解决;在安装软件时选择一键安装,更对附带插件不加判断进行安装;对于难度稍高的安全技术知识更是浑然不知。网络及相关设备操作知识的匮乏提高设备的中病毒概率,由此成为黑客的囊中之物,引起财产乃至人身安全等问题。

3.社会、高校及家庭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认识不足

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不少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高校提供的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系统性、实用性不足的情况。学校往往是在觉察到近期网络事件发生过多后或由辅导员组织学习,或通过信息群发的方式告知大学生注意安全。但对于其中具体的如何注意,怎样提升网络安全素养涉猎的并不多。此外,网络安全相关法律的普及度不足,社会及家庭对网络安全教育重视度不够,也致使大学生群体网络安全事件易多发。

4.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对策

(1)提高社会群体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平台审核机制,提高网络信息监察力度。在社会层面,需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平台审核机制,提高网络监察力度。首先,健全网络平台的信息审核机制,从信息传播的根源进行遏制,有效降低受众的权益侵害,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保障其隐私等权益。其次,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好受害者权益,及时有效的惩戒犯罪分子,维持社会公信力。第三,在网络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不断提高网络信息的监察力度。根据公众利益进行全民监督,实现全民教育,通过公众的社会影响力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知。(2)提高学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度,构建并完善系统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在学校层面,需提高度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度,构建并完善系统化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高校可以针对本校学生自身特点,选择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构建针对性较强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注重师资力量培养,提高教师层面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认识,通过讲座、研讨、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们合理安排用网时间,走出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健康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保护其身心健康。

5.加强家庭环境及大学生自身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大环境中,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因此,除了加强对传播源和传播者的建设外,也要从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层面加强大学生群体网络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通过系统的教育环境的打造,能实现大学生主观上对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认识,让大学生意识到了解基础的网络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二、结语

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的快速普及,在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风险,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其利弊轻重的份量无法权衡,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在时代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在挑战面前乘风破浪。

作者:郑钰 邵霞琳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腾蛟,郭昀.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安全意义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07).

[2]桂钰涵.新媒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金媒体,2014,(04):116.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6

随着社会网络经济的发展,一些过度消费大学生的不良P2P网络借贷平台,逐渐在高校当中不断扩展业务。大学生在即时消费满足的诱导下,随时都可能在“高利贷”的陷阱中越陷越深。因此,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与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在大学生网贷这一问题上,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网贷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状

虚拟性作为互联网的核心性质,使得当今的网络使用过程明显具有自由性和隐秘性特点,以至于部分畅游虚拟网络中的高职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即时享乐,追求新鲜刺激在网上人身攻击、互相谩骂、虚荣拜金、过度消费,以及推崇享乐主义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不仅让当今的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上摒弃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时代责任,降低了自己的道德底线,扭曲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削弱了自己人身安全的防范意识,还导致了网络犯罪几率增长,让原本混杂纷乱的互联网环境更加恶化。

二、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1.追求即时满足。大学生追求的物质生活,希望今天可以透支明天的收入,来提前享受,这一心理是如何落实到过度消费的网络借贷,以致于借贷金额已远远超出了自身的偿付能力呢?下面举例说明。李某作为一个每月只有800元生活费的农村大学生来说,在一个节俭朴素的传统家庭环境中,很多物质需求并不能即时满足,本身就具有物质匮乏的心理的李某,在大学这个群体环境中具有可以对比的对象时,这种无法满足的物质欲望愈演愈烈。当李某面对网贷可以为他支付他目前想要的苹果手机,但是负债可能超越他自身的偿付能力,李某没有被理性叫醒,并幻想在未来也许自己会有一个好的赚钱的方式,并补上这个“窟窿”,从而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诸多商品。借贷消费最大的特点就是鼓励消费,并超出目前消费能力的范围,被认为现在所享受的金钱,在未来的几月或几年的时间内,平均受到的支付金额与目前金额相比,被打了很大的折扣,出现了偿还总额翻倍,但是分期偿还金额大打折扣,从而给了借贷者一种被优惠的感觉。这种即时就能拥有商品的满足感可以解释为,人们情愿支付贷款的利息,却不愿意在久远的以后为了需要的商品而存款。

2.互相盲目攀比。由于大学生们的出身、家庭背景以及地域的不同,消费能力的高低不等也在所难免。处于社会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定时期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盲目攀比的心理现象。大学生这一没有固定社会经济来源的群体,大多数还在受父母供应消费,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在一定的范围受到限制。一旦在他们眼前出现“零首付”“无手续费分期”“款项秒到”等噱头的网贷服务项目,他们就很容易被诱惑而贷款,从此看似满足的攀比心反而进入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漩涡,享受其中却无法自拔。

3.高估自己的偿还能力。在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中,虚荣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散发着奢靡华丽的光环,一些追求物质和崇拜金钱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冲动,这也给了网贷一个广阔的市场契机,因为网贷的便捷性而深受大学生群体青睐。大学生并不觉得自己没有偿付的能力,但事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稳定的经济来源,为了“花未来的钱,圆当下的梦”,对未来的收入也是充满幻想而不切实际的。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网贷对大学生带来的盲目攀比,冲动消费,无力偿付这些负面作用以外,网贷的出现对大学生创业,助学助贫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这一作用可以减少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顺利毕业,还可以鼓励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培养社会经济型人才,培养大学生独立自强的意志,还能让大学生有计划的去理财偿付贷款,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感。基于此,笔者认为,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桥梁,很多大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并不完善稳定,需要校方呼吁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加强社会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的深入教育,需要家长们对孩子们悉心教导,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使命感。因此,校方和家长们应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与孩子们热心交流,倾听孩子们的心理需求,防止恶行的发生。

2.加强对网贷服务的规范与监管。网贷在社会中的业务扩展,缺乏法律规范与监管。作为市场经济近年来的新生事物,法律的制度无法实时规定,因此,网贷公司的存在与经营,所受到的法律约束不够完善。当然,利用法律边缘空隙来隐秘经营,混淆网络公司和网贷的性质,在工商监管部门允许的经营范围之内,网贷公司在没有“借贷”这一许可经营范围之外,仍然借助电子商务的形式继续推广贷款业务。假使网贷公司意识到了经营范围受到法律限制,仍然采取规避的方式,法律必须对网贷公司的经营资质进行规制。如果不对网贷进行规范和监管,制定条规,必将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错乱。

3.对学生网贷进行管制。为了保护大学生的安全权益,减小大学生网贷所承担的风险,校方应把控网贷事件,严格审核网贷款项目的用途,力求款项明细,对学生的借贷要控制金额范围和用途范围,征求父母同意并提供父母同意证明的前提下,由贷款公司经由学校审核再将款项打给学生,杜绝个别学生借助网贷进行过度消费或冲动消费,以防止学生因无法偿付巨额贷款而导致的种种悲剧事件。

4.限制大学生可贷款额度。网贷存在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数额越大,风险也就越大。由于网贷市场现在缺少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制约,没有统一管理的信息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多种渠道贷款,其额度无法限制。倘若大学生无法承担过高的偿还额度,便会出现诸多意想不到的继发恶性事件。因此,必须限制大学生借贷的额度。

四、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时代价值

1.高职学校承担着建设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职责。学校是国家寄托未来社会新接班人的枢纽,作为社会新接班人理应具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及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包括对互联网技术技能的认可,学习并参与到互联网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维护良好互联网环境的义务与责任相互辅助等等。在教育大学生行使权利与义务的同时,也在引导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这是当今学校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和使命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新生代力量,积极自觉维护网络安全,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拥有时代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与社会的责任感,是更好地建设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必要前提。国家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型人才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更需要素质型人才为社会建设奠定基石。因此,高职院校承担着推广并加深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职责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年来的思政教育活动的发展,以培养素质人才为首要任务,这一教育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教育。但是,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课程更加重视操作实践,即使高职院校在不同程度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但是由于对网络安全意识的不同认识,使得部分学生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导致在实际当中,学生对个人主观的想法过于偏激,把个人利益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而没有将个人的价值观与网络安全联系在一起,在这种现状下,确保网络安全意识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中,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在社会中的追求与发展,还关系整个国家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强化社会发展稳定的坚实基础。

作者:钱伟 张诺 白其安 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顾娟;高鸣.“人本”哲学视域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79-82.

[2]张超.针对高校学生P2P网贷分期消费模式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124-126.

[3]刘懿.“校园网贷”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131-135.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网络文明素养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1.6%。超过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1]Z世代(指网生代)的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将决定和影响着下一个百年我国网络文明的新高度。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亟待提升

从青少年文明素养分论坛反映的数据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呈现日益繁荣景象。但在技术发展的背后,还暗藏了许多缺乏妥善监管和治理的盲区。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各级网络监管部门共受理16319.2万起网络信息安全投诉,较2019年增长17.4%。[2]显然,互联网并不止为人们带来便利和高效,网民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网民遭受各类网络安全问题最为显著的4种形式包括:个人信息泄露(22.8%)、网络诈骗(17.2%)、设备中病毒或木马(9.4%)、账号或隐私被窃取(8.6%)。其中,除了设备中病毒或木马之外,其他类型事件发生的概率均有提升,并且每一类案件都涉及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涉及网络安全事件的形式主要有三类,即成为受害者、间接参与犯罪、直接犯罪。首先,最为常见的类型是成为受害者。许多大学生在不清楚网络环境是否安全的情况下,就主动参与各种信息交流、网络购物和交易等活动,导致个人信息、私人财产遭受侵害。犯罪者通常以虚假中奖信息、网络兼职、冒充好友等方式实施诈骗;其次,大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间接犯罪实施人。如,2020年发生的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两名大学生参与“帮人解封微信账号”的兼职活动,但两人并不知道这些微信号曾涉及诈骗案件300多起,其中仅立案的12起诈骗案件,总金额就高达96万元。这些大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犯罪分子的帮凶;第三,个别大学生成为侵害他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接犯罪嫌疑人。有学者对1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1/5的大学生曾有过故意扰乱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3]这表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根治网络环境,对于具有一定网络使用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青年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我国未来的网络安全。个别大学生因为蝇头小利落入网络陷阱、参与网络犯罪。因此,因及时引导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大学生,学会识别不良信息、鉴别虚假信息、规避潜在风险,掌握在网络中自我保护、自我维权的基本常识。对此,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一些高校正在尝试开设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亟待加强

很多人误认为青年群体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会比中老年人更懂得如何安全地使用互联网。事实并非如此。有调查显示,当前青年网民的安全意识低于我国网民的平均水平。有将近60.1%的青少年网民盲目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54.6%的青年网民认为当前网络环境很安全,该比例均高于网民的总体水平。[4]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群体重要的学习和娱乐阵地,学习、听音乐、玩游戏、聊天都是他们排名靠前的网络活动,但许多人尚未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且自身的网络安全未得到充分保障。这些调查结果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即我国高等教育中有关大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亟需加强。造成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安全教育策略尚不明晰,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教育匮乏的问题,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已出现。教育部对此也在积极探索优化策略。如,《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学校应当尽快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加强信息科技教育。但具体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还需要专业教师共同探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条件量身定制。对于已经结束义务教育的学生,同样也存在网络安全教育缺失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不应止于义务教育阶段,高校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博采群议。另外,我国网络安全法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相关知识领域的教学时,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5]截至目前,只经历了短短5年应用和修正时间。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网络安全法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充,这无疑给网络安全教育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部分学生即便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仍存在知识体系滞后等问题,不足以应对许多新的突发状况。二是网络安全教学存在片面性。“教学”理应包括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然而纵观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或计算机公共课程中的一个独立章节,开展一些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讲座或是文明使用网络的社团宣传活动。这两种方式都缺少让学生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知识的机会,也缺少检验大学生是否提升网络安全意识的合理考核方式。因此,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前大多只停留在教师讲述的层面,具有一定片面性。三是网络环境净化程度不够,缺乏健全管理体系。缺乏良好的网络环境,极易造成一些学子的思想道德滑坡。国家需要尽快完善网络监管体制,落实到每个网站和平台、程序中,让网民能够明确看到违背法律法规的后果及惩罚。否则,仅仅对学生施以规训,而对一些管理疏漏置之不理,网络安全教育就会形同虚设。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构建各界合作联动机制,要尽快改善网络环境、出台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让大学生看到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更好将教育内化为道德自觉。

三、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改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教师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及相关法律知识,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其中不仅需要开展安全意识教育、给予学生足够法律知识的讲授,也要结合一定的实操实训,开设安全行为教育课程。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教育考核制度,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在安全意识教育层面,高校应转变课程的设计思路,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安全教育,而不是在思政课程中简单讲述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日常行为和道德规范展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规范地使用网络技术,以及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应多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从网络犯罪的特点来看,加强学生信息保护技术的练习,可操作性较强。网络犯罪具有专业性强、侦破难度大,隐蔽性强、犯罪黑数高,网络犯罪国际化、管理困难等特点,[6]学校很难提供机会真正让学生接触到电脑病毒、黑客技术或是破坏系统运行的插件。可考虑从信息保护的角度出发,安排和设计相关技术的实操实训课。如,练习信息加密技术。利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将信息变换,保护重要信息的安全;练习信息隐藏技术。让有用的信息看上去是无用的乱码,让攻击者无法理解其真正内容。信息隐藏技术包括隐写术、数字水印技术、可视密码、潜信道、隐匿协议等,可以更好地起到保护信息的作用。[7]还要掌握建立认证技术的方法,包括身份认证、消息认证、数字签名等。只有将这样一些实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提升他们保护信息安全的实操能力,在确保自身信息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安全地使用互联网程序。教学过后,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教育的反馈机制,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对高等教育而言,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不应只局限于试卷,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化。如,开设网络安全信息方面的辩论赛、文艺演出、论文写作竞赛等。同时,增设对教师及辅导员的考核,如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育引导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紧跟网络信息安全法的修订思路,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修改调整。

结语

网络安全教育范文8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网络文明素养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1.6%。超过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1]Z世代(指网生代)的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将决定和影响着下一个百年我国网络文明的新高度。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亟待提升

从青少年文明素养分论坛反映的数据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呈现日益繁荣景象。但在技术发展的背后,还暗藏了许多缺乏妥善监管和治理的盲区。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各级网络监管部门共受理16319.2万起网络信息安全投诉,较2019年增长17.4%。[2]显然,互联网并不止为人们带来便利和高效,网民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网民遭受各类网络安全问题最为显著的4种形式包括:个人信息泄露(22.8%)、网络诈骗(17.2%)、设备中病毒或木马(9.4%)、账号或隐私被窃取(8.6%)。其中,除了设备中病毒或木马之外,其他类型事件发生的概率均有提升,并且每一类案件都涉及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涉及网络安全事件的形式主要有三类,即成为受害者、间接参与犯罪、直接犯罪。首先,最为常见的类型是成为受害者。许多大学生在不清楚网络环境是否安全的情况下,就主动参与各种信息交流、网络购物和交易等活动,导致个人信息、私人财产遭受侵害。犯罪者通常以虚假中奖信息、网络兼职、冒充好友等方式实施诈骗;其次,大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间接犯罪实施人。如,2020年发生的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两名大学生参与“帮人解封微信账号”的兼职活动,但两人并不知道这些微信号曾涉及诈骗案件300多起,其中仅立案的12起诈骗案件,总金额就高达96万元。这些大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犯罪分子的帮凶;第三,个别大学生成为侵害他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直接犯罪嫌疑人。有学者对1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1/5的大学生曾有过故意扰乱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3]这表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根治网络环境,对于具有一定网络使用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青年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我国未来的网络安全。个别大学生因为蝇头小利落入网络陷阱、参与网络犯罪。因此,因及时引导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大学生,学会识别不良信息、鉴别虚假信息、规避潜在风险,掌握在网络中自我保护、自我维权的基本常识。对此,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一些高校正在尝试开设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亟待加强

很多人误认为青年群体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会比中老年人更懂得如何安全地使用互联网。事实并非如此。有调查显示,当前青年网民的安全意识低于我国网民的平均水平。有将近60.1%的青少年网民盲目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54.6%的青年网民认为当前网络环境很安全,该比例均高于网民的总体水平。[4]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群体重要的学习和娱乐阵地,学习、听音乐、玩游戏、聊天都是他们排名靠前的网络活动,但许多人尚未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且自身的网络安全未得到充分保障。这些调查结果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即我国高等教育中有关大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亟需加强。造成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安全教育策略尚不明晰,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我国网络安全教育匮乏的问题,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已出现。教育部对此也在积极探索优化策略。如,《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学校应当尽快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加强信息科技教育。但具体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还需要专业教师共同探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条件量身定制。对于已经结束义务教育的学生,同样也存在网络安全教育缺失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不应止于义务教育阶段,高校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博采群议。另外,我国网络安全法还在逐步完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相关知识领域的教学时,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5]截至目前,只经历了短短5年应用和修正时间。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网络安全法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充,这无疑给网络安全教育增加了难度,造成了部分学生即便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仍存在知识体系滞后等问题,不足以应对许多新的突发状况。

二是网络安全教学存在片面性。“教学”理应包括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然而纵观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或计算机公共课程中的一个独立章节,开展一些有关网络安全方面的讲座或是文明使用网络的社团宣传活动。这两种方式都缺少让学生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知识的机会,也缺少检验大学生是否提升网络安全意识的合理考核方式。因此,我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前大多只停留在教师讲述的层面,具有一定片面性。

三是网络环境净化程度不够,缺乏健全管理体系。缺乏良好的网络环境,极易造成一些学子的思想道德滑坡。国家需要尽快完善网络监管体制,落实到每个网站和平台、程序中,让网民能够明确看到违背法律法规的后果及惩罚。否则,仅仅对学生施以规训,而对一些管理疏漏置之不理,网络安全教育就会形同虚设。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构建各界合作联动机制,要尽快改善网络环境、出台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让大学生看到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更好将教育内化为道德自觉。

三、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改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教师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及相关法律知识,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其中不仅需要开展安全意识教育、给予学生足够法律知识的讲授,也要结合一定的实操实训,开设安全行为教育课程。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教育考核制度,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在安全意识教育层面,高校应转变课程的设计思路,将思政教育融入网络安全教育,而不是在思政课程中简单讲述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日常行为和道德规范展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规范地使用网络技术,以及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守法的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应多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从网络犯罪的特点来看,加强学生信息保护技术的练习,可操作性较强。网络犯罪具有专业性强、侦破难度大,隐蔽性强、犯罪黑数高,网络犯罪国际化、管理困难等特点,[6]学校很难提供机会真正让学生接触到电脑病毒、黑客技术或是破坏系统运行的插件。可考虑从信息保护的角度出发,安排和设计相关技术的实操实训课。如,练习信息加密技术。利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将信息变换,保护重要信息的安全;练习信息隐藏技术。让有用的信息看上去是无用的乱码,让攻击者无法理解其真正内容。信息隐藏技术包括隐写术、数字水印技术、可视密码、潜信道、隐匿协议等,可以更好地起到保护信息的作用。[7]还要掌握建立认证技术的方法,包括身份认证、消息认证、数字签名等。只有将这样一些实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提升他们保护信息安全的实操能力,在确保自身信息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安全地使用互联网程序。教学过后,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的网络安全教育的反馈机制,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对高等教育而言,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不应只局限于试卷,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化。如,开设网络安全信息方面的辩论赛、文艺演出、论文写作竞赛等。同时,增设对教师及辅导员的考核,如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教育引导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紧跟网络信息安全法的修订思路,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修改调整。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