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论文范例

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论文范文1

1.1形象具有外显性

这一特征主要是指,虽然一个人的形象要以他内在的素质为基础,但又需要通过他的外在表现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形象既与他本身的内在素质相关,还要受到他形体、语言、举止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如一个人的自身底蕴深厚,言谈举止得体,就会给人较完美的印象;一个人的内功深厚,但不善于表达,他的形象就会打折扣;一个人的内功不是很高深,但他有优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也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既是反映人的内在功底的方式和途径,也影响着一个人形象的完美度。

1.2形象具有综合性

这主要是指一个人形象是由他的知识结构、品德修养、外表形象、沟通能力等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即具有综合性。在日常生活中,在交往的初期,某个人会因良好的外表或某个方面突出的表现而给人留下了较为完深刻的印象。但在彼此不断深入交往的过程中,个人初始的印象最终会被他本身所具有的综合形象所取代。

1.3形象具有可变性

一个人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的深入、全面的了解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当他与他人反复接触产生的印象与原有印象相吻合时,个人良好的形象便会得到强化;当他与他人反复接触产生的印象与原有印象错位,甚至相差甚远时,个人形象就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也说明,一个人良好的形象需要进行更新和完善,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光泽;与之相反,一个人的不良形象通过自身努力,亦可被新的完美形象所代替。

2高校图书馆馆员形象设计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形象设计,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馆员形象的锤炼和塑造。既然,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形象是其良好的内功素质的外化表现。那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形象设计也就必须从他们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两个方面来更新和完善。

2.1外在形象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外在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反映的是图书馆馆员的一种精神风貌,对大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外在形象大体上分为:仪表、语言、行为等。

2.1.1仪表。

仪表包括人的仪容、容貌和着装等。在现代社会,仪表外在形象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也是精神状态的一种表述,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如果一个人五官端正、着装得体大方,便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作为高校教育者之一的图书馆馆员,为了给师生们留下美好的外在形象,女士应勤洗头、但不应烫染过于夸张的发型和颜色夸张的头发;不应留过长的指甲,涂颜色夸张的指甲油以及化过浓的妆。男士应勤洗头,不应胡须邋遢。男女馆员均应保持面部清爽,以体现作为教师的形象。着装上,由于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型的管理机构,在正式场合,如会议和上班时间,本人建议应穿着大方得体、能突显学校特色的统一的工作服,这样一方面便于学生识别,能更有效便捷的给学生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统一的工作服,能增强图书馆馆员的责任感,穿着得体的工作服能让学生产生尊敬之情。在户外、私人交往中,图书馆馆员的服饰应贴近生活,可以穿着凸显个人气质的服饰,有自己独特风格,但也不应过度夸张。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带领学生领略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便于与学生沟通。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反应。作为高校教育者之一的图书馆馆员,应尽量和颜悦色的与学生沟通,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过在与人的交往中,馆员的面部表情应是根据自己的内心有不同的反应,一味的和颜悦色反而让学生产生不真实和虚伪的感觉。同时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能让学生体会多种多样的人类情感,在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2.1.2语言。

这里指的是口头表达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主要的方式。一个人的语言从某一方面显现出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它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学生从图书馆馆员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传授知识和辅导咨询的时候,最主要的也是通过口头语言。俗语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高校教育者之一的团体,在给学生提供服务交流沟通时,馆员的语言应条理清晰,语调适中,语速适中,抑扬顿挫,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同时,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忌故弄玄虚,夸大其词。这样,便可给师生以真实、亲切感。

2.1.3行为。

行为举止是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即一个人站、坐、走等各种姿势。它也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高校教育者之一,其行为举止对学生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在正式场合,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行为举止应大方、得体。站立时应挺拔,坐姿要端正,行走时应步伐从容。优雅的行为举止能够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但是个性鲜明的行为举止能让学生更有真实感,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去体会教师的思想和感情。

2.2内在素质

图书馆馆员外在形象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因此,图书馆馆员要提升自身的形象,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外在形象设计外,更应该加强自身内在素质修养。这里谈到的内在素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2.1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先生指出,图书馆工作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是:对工作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对文献爱护备至、积极利用;对读者满腔热忱、千方百计;对同事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对外部精诚合作、公平竞争。高校图书馆馆员是主流文明的传播者和教育者,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证图书馆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大学生眼中,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图书馆员是正义的化身。图书馆员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教育学生,才能无愧于图书馆员的称号,塑造良好的图书馆员形象,也才能正确履行高校图书馆员的职责,为高校培养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大学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2广博的文化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知识、学科不断的出现,同时还出现一些跨专业学科和复合型专业学科的出现。新时代的图书馆馆员如果不了解多种学科知识,不能跟随时展,了解新知识、新资讯,就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馆员所服务的群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主力军,他们对新鲜事物、新兴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同时这个时期的人,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图书馆馆员不学习新的知识,就很难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达到共识,从而对其进行高品质服务。亦正如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2.2.3娴熟的职业技能。

具备娴熟的职业技能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必要条件。这里的职业技能包括:图书专业相关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外语技能。首先,具备一定的图书专业相关技能,在对读者提供服务时,就能够更准确地帮助读者快速的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资料。同时具备一定的图书专业相关技能,就能熟练的进行新书和期刊的录入、编目,为读者在计算机上查找资料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越来越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相关。图书馆馆员使用计算机既能提高服务质量,又能提高服务速度,使得人脑从大量的繁琐信息储存中解放出来,给人大脑空间去学习、处理更多、更复杂、更有用的事情。因此,在办公自动化的背景下,相对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新时代图书馆馆员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之一。再次,在中外友好交流、学习的背景下,随着馆藏图书、资料国际化的趋势,图书馆不仅有中文的书籍,还订阅了大量的外文书籍。图书馆馆员具备一定的外语技能,不仅在给学习外文的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能给外教和学校教师提供优质的外文文献编译报道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2.2.4健全的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社会生活都在“提速”。在面临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顺利进行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教育者之一,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馆员完成每天重复而又单调的工作,从而通过“复杂的工作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方式达到成功。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馆员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将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智,为学生成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5优质的服务理念。

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同志在《图书馆岗位培训教材》的《总序》中,对图书馆馆员的作用地位作了精辟概述,指出图书馆馆员是“信息的管理者和传播者”,是“知识的导航员和咨询专家”,是“社会教育的承担者”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人”。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文献信息中心,决定了它必须以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为根本宗旨,它的基本职能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读者明确的或潜在的知识信息需求。

3结语

图书馆论文范文2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且完整,以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统计相关文献的特征信息;以纸本期刊统计源为辅,以“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为检索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研究文献494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307篇、特色期刊22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6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64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5篇、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4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16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40篇,以文献计量学的基本定律作为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307篇文章进行统计和分析。

2研究文献分析

2.1论文文献数量分布

从1984年开始我国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文章发表情况。1985年至1993年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相关研究文章平均每年发表数量为1篇,1994年有2篇文章发表,1995年有1篇发表,1997年有3篇发表,1998年有2篇发表,1999年至2003年发表文章数量逐年增长且涨幅较大,2003年和2004年均有25篇发表,2005年有28篇文章发表,2006年有24篇发表,2007年有31篇发表,2008年有30篇发表,2009年有23篇发表,2010年有12篇发表,2011年有8篇发表,2012年有21篇发表,2013年有18篇发表,2014年(截至11月13日)有16篇发表。自1984年开始,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起步,研究文章有2篇,说明研究者对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并没有引起关注。自2000年开始,随着研究者不断深入研究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工作,文献量开始逐渐增长,且在2003年达到一个小高峰,虽然此后针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发文量呈波动增长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最高峰(31篇),但涨幅均没有2000—2003年大,2014年的论文发文量较2013年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本文统计截止日期在2014年11月13日,但分析总体趋势看,2014年发文量也可能会较之以前增多。这说明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发展且在进一步深入,但是想要如何突破并深入研究仍然是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2.2研究文献来源期刊分布

某一学科领域来源刊物水平及特点,可通过研究已发文章来源期刊分布情况来分析得出。1984—2014年的307篇文章中,发文量1篇以上的文献来源刊共刊登190篇文章,其他文献来源刊发表研究文献为117篇,共计307篇。由载文量看,307篇已发文章中,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现代情报》22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篇;《情报探索》《图书馆论坛》10篇,分列前3名。可见,这几种期刊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研究比较重视;其余载文量为1篇以上的期刊共36种。载文量1篇的其他文献来源刊载文总量为117篇。由此可见,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研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发文总量以及平均发文量均不大,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如何突破加深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讨。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就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对该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个区文章数量相等。科技期刊载文量,核心区12种期刊载文量113篇,占全部已发文量的36.81%,平均每种期刊载文9.417篇,这12种期刊情报密度最高,可以作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研究的重要情报来源。相关区28种期刊载文量为77篇,占全部已发文量的25.08%,平均每刊载文2.75篇,情报密度次之,可以作为研究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参考情报来源。区情报密度最低,每种期刊仅刊1篇文章。

3文献著者统计分析

3.1著者合著率分析论文合著率,即在已发文章中合著论文量与全部已发文量之比。

某一学科研究领域科学合作程度就是由论文合著率分析得出。因此由已发文章合著率研究入手,分析研究某一主题或者学科发展的快慢程度,合著率高则主题或学科发展程度高,合著率低则主题或学科研究发展程度就低。307篇已发文章中著者合著率分析。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已发文章中,独著文章数量为258篇,占所有已发文章总数的84.04%,即独著率为84.04%;2人合著的文章数量为36篇,占所有已发文章总数的11.73%,即合著率为11.73%;3人及3人以上合著文章数量为15篇,合著率为4.89%。经分析,在已发表的合作文章中虽包括同行业不同单位的作者之间的合作、同单位的作者之间的合作等,但是作者合作的类型较少,研究者对于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研究的合作可再加深。人们对于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合作研究存在关注,但关注度不高。个人研究仍较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此方面研究工作的合作力度必然会更高更强。

3.2核心作者统计分析对发表文章作者统计。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研究文章共出自289名作者,共发文307篇,人均发文1.06篇。发文2篇及2篇以上的作者共16人,其中2名作者人均发文3篇,14名作者人均发文2篇,其余作者各发文1篇,总体来说,发文比较分散。根据特定领域作者文献产出率规律及科学生产率频率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即在某个特定领域,撰写n篇论文作者数应该是写1篇论文人数的1/n2,而只撰写1篇论文作者数占该领域的60%。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研究文章中发表3篇论文的人数占发表1篇文章人数的0.73%,远小于11.11%(1/9);发表2篇论文的人数占发表1篇文章人数的5.13%,远小于25%(1/4);273人均发表了1篇文章,占总发文人数的94.46%,大于60%。这表明,文章作者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仍缺乏连续性,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研究还缺乏持续性研究的课题,因此,在这方面非常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普赖斯定律,科学家总人数开平方,所得人数撰写了全部科学论文的50%,将作者总数开平方,因此,前17名文章作者应为全部发表文章主要作者。但是,这前17名作者总发文数为34篇,仅占全部发表文章数289篇的11.76%,这表明我国还没有形成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核心作者群,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研究仍不够稳定和深入,缺乏多产、高产作者。

4结语

图书馆论文范文3

图书馆内相关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是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电梯故障、停电、漏电、漏水等状况的发生,都会影响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正常展开,严重的还会威胁到馆员与读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设备管理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具体包括电梯、水管、电线、厕所、空调、桌椅、电话以及寄存柜等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

时代在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也在不断拓展,因此所需设备及物品也日趋多样化。物业管理工作须与时俱进,如为图书馆召开各种会议、举办培训以及读者活动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为流动分馆送书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等。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部门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管理者,往往较少关注馆员和读者的感受需求。一些办公设备和公共设施损坏后,也往往是在读者投诉、领导催促后才着手修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必须转变原来只是单纯“管理”的观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做到:①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如加强馆员、读者的安全知识教育,组织火灾逃生演练等。②平时主动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故障。③关注馆内工作动态,为馆员、读者分忧。如配合图书馆开展各种活动,主动为有关部门提供所需的各种物品。

服务态度人性化,体现人人平等。公共图书馆物业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馆内工作人员,还有到馆读者。对待服务对象要一视同仁,亲切热情,不能只对馆内员工友善而对读者摆出冷面孔。服务设施人性化,关爱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在建筑设计、设施摆放上,应为馆员和读者考虑:阅览室要采光良好,办公用品要方便实用,阅览桌椅要美观舒适,开水间饮用水需净化过滤等。

对到馆的老人、儿童及残疾读者应予以特殊照顾,各楼层的楼梯、洗手间须按无障碍设计,电梯内要安装扶手,有条件的图书馆还要配备轮椅等,以方便老弱读者。服务内容人性化,注重细节关怀。如在寄存柜旁张贴“注意安全,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的安全警示,在洗手间张贴“小心地滑”的温馨提醒,在阅览室张贴“保持环境安静,注意室内卫生”的文明提示,在主要路口、楼梯口和大门口增加盲文指示牌等,让到馆读者感受图书馆的关怀与温暖。

图书馆论文范文4

图书馆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循环推动力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即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建立在其管理的改革基础之上的,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正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泉。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显得既破旧又落后,已经难以抵抗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严重威胁到了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当今的图书馆必须从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入手,获得在新时展的源泉。管理创新是深化图书馆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管理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全员性的,但是管理的改革必须依靠创新来完成,没有创新的改革形同于新瓶装老酒,对于图书馆的发展毫无意义,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人类进入知识时代后,知识在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运用更为广泛和普及,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储存载体,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知识的简单采集、整理和加工了,必须借助于知识经济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改革。

管理创新是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效率的有效手段图书馆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化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于人,人才是实现管理目标和推动管理的主体。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效率,而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根本途径就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这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以达到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创新目标。管理创新是塑造图书馆良好形象和积极馆风的重要方法图书馆作为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形象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图书馆通过向读者展示和提供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适用的文献信息的方式实现为读者服务的,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服务理念,就不可能实现服务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满意度。而要做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就必须全面开展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围绕“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全馆人员必须随时随地地为目标读者提供咨询、查阅、借还等服务,展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的良好形象,从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但是,良好的图书馆形象虽然是来自读者的评价,但却是图书馆内在馆风的外在表现,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内在馆风,是无法在读者心目中塑造良好形象的。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途径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一个全面的、全方位的过程,所涉及的不但是对图书文献信息的管理,还涉及对图书馆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图书馆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对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及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对图书馆发展的科学认识。以科学发展为引领就是要科学评价自身在社会信息系统和信息产业中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在文献信息采集、处理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科学认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主要方法建立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科学评价自身在图书馆界的位置,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从特色和品牌的理念出发,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文献信息和服务项目,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和特性化的文献信息需求,以增加自身在图书馆界的核心竞争力。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图书馆的发展同样也不例外,它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满足人的文献信息需求,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因此,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离不开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整体观念促进图书馆的馆际合作。每一个图书馆是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图书馆界的组成单位。图书馆界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而且只有在统一的范畴内才能促进全社会图书馆的发展。首先,这一统一范畴是以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为基础的,离开合作,各个图书馆犹如散兵游勇,一盘散沙,难以实现长期的发展壮大。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互相切磋交流、协作互助,才能实现全社会图书馆的兴盛繁荣;其次,这一统一的范畴并不排斥竞争。

图书馆管理的创新,说到底是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活动,如果缺乏人才的支撑,一切创新都将是纸上谈兵,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最终还必须回到人才建设这一中心。①重视人才引进的质量,克服为数量而引进和为完成任务而引进的做法。图书馆必须有针对性的、有限制地引进适合自身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需的高质量人才,如果为了数量或完成任务而不顾人才质量,盲目引进,一来会导致图书馆人浮于事,降低工作效率;二来是对人才的浪费。②重视人才的培养,即是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和信息化的水平。高校图书馆应该建立长期的、固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图书馆的人才质量。

服务内容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目前,各种存储介质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加,图书馆不仅向用户提供馆藏信息,还要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加强深度加工和组织,将广泛、无序、分散的信息转变为有序的、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料,以方便用户的查阅与利用。在对各类文献资源进行基础性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建设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以随时跟踪并掌握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发展;还可设置名著新作的推荐与导读服务,扩大文献资料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必须进行重大变革。首先,要改变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以我为中心”的“卖方市场”观念,正确树立起以读者、用户为中心,一切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其次,在形式上应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如建立咨询部,开展文献咨询服务;延长开放时间等;再次,图书馆应实行开放化服务,并能提供多元化服务,使读者能方便地、自由地使用图书馆的信息。在服务方式上,还应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整理、分析、综合等深加工服务。

图书馆论文范文5

1.1网站标识

网站标识是网站视觉识别系统里的核心内容,作为一款符号图形,其隐喻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具有精神上的象征性。现今国内高校图书馆多是将校徽图形进一步演变而产生的图书馆标识,且多是与图书的形象元素有关。国外高校则会采用一些范围更广的元素作为设计雏形,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这个人人皆知的元素。对于图书馆标识的设计笔者认为更应该紧扣文化、传承以及院校和图书馆的办学管理理念,既不应该死抓“书本”这个耳熟能详的元素,也不应该完全抛弃图书馆这个核心而为了迎合时代潮流去追求一些形式美,毕竟在中国,儒雅、中庸这种儒家文化已经深入办学理念,过分的张扬与外露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外界争论。

1.2网站标准字、标准色、版面、专用字体

辅助标识的使用更进一步的加强其网站的可识别性。对于这些元素的使用,除了部分外联的论文数据库外,应该深入实施于网站内的每一个网页。在这一点上,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网站做得很差,因为其馆内图书目录数据库几乎都是外包与社会中各数据公司进行设计,并且在设计时,公司、图书馆、校园网络中心三者之间没有很好的交流,这就致使设计出的数据库页面与图书馆主页之间有着很多不相符,甚至完全背道而驰的设计元素。这就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心理上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站的实用性。

2网站结构

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使用应该有明确的对象性,这就可以得出读者在使用时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或者说什么样的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主页为“馆情介绍”、“数字资源”、“读者服务”三大模块是各图书馆的对于网站结构上的共同认识。对国内排名靠前的28所大高校的图书馆进行调查,发现其主页的大部分空间都被这三大主题下的若干二级栏目占据着。主页设有“本馆介绍”“、馆长致辞”“、历史沿革”“、部门介绍”“、规章制度”“、开放时间”等传统栏目的达19所(占67.19%),主页“服务项目(或服务指南)”栏目下由“借阅服务”“、教学与培训”“、代查代检”“、定题服务”“、课题查新”“、文献传递”“、新书通报”“、荐购图书”等排出长长队伍的达25所(占89.13%)。上述这些栏目的主要功能仅仅是用于介绍和展示图书馆本身,这些信息对于一个新的用户而言,的确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新生占大学在校生的比例毕竟有限,对于那些已经熟悉图书馆情况以及使用方法的用户而言,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了。目前,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网站的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馆藏图书查询借阅与电子数据库查阅。因此,在进行网站设计时应该牢牢把握这两个模块,将其放在主页的醒目位置,而不是用更多的篇幅去介绍图书馆的自身情况。同时,作为图书馆本身应该对其办馆理念进行相对的调整,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机构,其首要功效是服务于高校师生,应该充分考虑本校师生对其栏目设置和内容的需要。

3用户体验

现代设计的风格已经从纯功能性逐步走向了体验设计。产品在设计上越来越丰富、细化,体现一种人情味和个性。一方面要求产品功能齐全、高效,适于人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和认知精神需要。对于网站的设计,更应该注重用户体验的一面。

3.1视觉体验

对于一个网页,其中信息的传递几乎都是由视觉进行传递的,其中色彩、图形的使用至关重要。在色彩使用中应该尽量避免蓝色字体与白色背景的搭配以及中国传统的白底黑字的运用,这两种搭配在电子信息的浏览中就并不合理,长时间的凝视会造成使用者眼疲劳,信息的搜索能力下降。而图书馆的主要适用人群就是长时间进行文献资料查询的在校师生。同时一个页面中也不应该有超过三种的字体颜色,过多的字体颜色也会造成是使用的疲劳与信息的混淆。

3.2操作体验

习惯用法在网页设计中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网页操作顺序应该照顾其使用者的习惯。例如,在进行图书检索的时候,人们的习惯是对书名进行检索,而部分图书馆的默认状态是对书刊号经行检索,这个设计就是不符合使用者习惯的,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使用者的不便。确保每个链接都有效,对于国内高校的网站有这样子的通病,并不是每个人链接下面都是有效的内容,很多都是为了达到一种气势而制造的空链接,对于这种链接的使用,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使用者对网站的好感度,可能致使读者再也不会去浏览这方面的链接。

3.3交流体验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网站开通论坛与留言簿的很少,多数只是留有一个电子邮箱以作为和读者的互动工具,很多时候读者所发的关于图书馆使用问题的邮件并不能得到回复,使这个电子邮箱形同虚设。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简易的论坛与留言,并安排专人进行定期管理维护,以更好地和读者经行互动。

4结束语

图书馆论文范文6

(一)图书馆对现实馆藏的数字化

高校图书馆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需拥有一定量的馆藏书目文献,这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保证,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内容。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将实体馆藏文献经过有序的数字编目处理和加工再存贮,转化为标准化的二次文献,使其能运用计算机可检索和利用的馆藏文献。如:馆藏中文文献书目数据库、期刊目录数据库、外文书目数据库等,并不断补充和完善,使其在内容上更加有创造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图书馆只有不断地对新文献信息进行补充订购,进行新书通报,对新到馆藏文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再及时提供给用户检索,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起到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二)购买电子文献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服务质量

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因特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电子文献成为用户在网上传播、交流和利用的主要载体,又因为它占据空间小、信息存储量大,又方便快捷,能共享等优点,更加受到图书馆的重视和用户的青睐。比如我馆购置的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读秀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其他电子软件读物,还有网上可浏览阅读的印刷品文献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数字图书等。这些方便了用户的检索和利用,用户不管在哪里,只要登录准确的账号就能对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全文检索和利用。因此,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购买,以投入较少的资金,增强图书馆更大的效益。

(三)建立网络专题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为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提供超强的文献资源保障,特色数据库又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关键,是要结合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并突出本馆特色,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通过调查和跟踪分析用户研究的课题对信息的需要,对大量相关专业的网络信息以及各电子出版物和数据库,进行收集整理,围绕用户学科和专业的热点和重点研究,建立一套相关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如我馆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济、文化特点建立起来的黄冈大别山文化数据库,这对我们宏扬大别山文化,研究发展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有我馆收集了建院以来师生科研所写的科研成果建立起来的教师科研成果库,以及教师的课件数据库。这无疑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加速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水平

由于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馆员角色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面对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我们要以人为本,重视馆员的培训,把培养人才、建设队伍、提高人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放在首要,简单地说,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人才,锻炼队伍的过程。高校图书馆要从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比如员工外出进修,培训和学习,请专家进馆指导讲座),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一批计算机知识技术、信息资源开发技术、网络资源维护技术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并能熟炼掌握和指导用户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读者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益的信息资源服务。

(二)注重用户教育和读者培训

高校图书馆拥有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用户,该如何使用检索引用,如何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呢?这又是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全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组织用户学习,本馆的技术人员亲临讲解各种检索工具的检索指南;也可以请网络资源开发商到馆来介绍其功能如何使用,怎样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难,培养读者自我信息服务能力;再就是图书馆通过不定期地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来加强用户的教育和读者的培训。

(三)重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

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它在图书馆有着特殊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使用联机编目,把本馆书目文献数字化,采用标准的MARC格式著录,使用标准的检索语言,对新到馆藏纸质文献规范化、数字化的处理,再进行新书通报,让用户尽快了解馆藏最新文献,及时提供给用户使用。

(四)多渠道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导航作用

高校图书馆积极主动为读者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整合、检索方面提供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比如我馆主页上开设的导航栏目:图书馆概况、读者指南、参考咨询、资源培训、读者调查、下载专区、新书通报、电子资源等项,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概貌有基本的认识,帮助读者选择和使用数据库,了解数据库的结构和检索界面,掌握其检索方法,还可以通过图书馆主页上的“友情链接”来链接其他学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可组织专门力量建立一套以专业性和学科性为主的专业信息资源库,按专业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自己的信息资源库,方便读者使用,并注意更新和维护。

三、总结

图书馆论文范文7

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实行的“刚性管理”

高层管理者对馆员行使绝对权力,将自己和馆员隔离开来,形成二者之间的对立。这样的“北风”管理只能使馆员和管理者之间、馆员和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馆员内心缺少温暖、归属感和安全感。这种形成双方对抗的管理方法很难实现人与人内心的亲近与信任,也很难实现组织的整体和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往往以强制执行的口吻下达指令,基层馆员感受不到上层管理者的体恤与关爱而易产生抵触情绪。“刚性管理”容易造成两种局面:一是馆员做事敷衍,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馆员“裹紧大衣”,只求努力保护好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为图书馆的事操心费力、出谋划策。试问:这样的图书馆怎么能有发展的后劲?如何适应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又如何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南风法则告诉我们:以柔制胜是管理的王道,温暖胜于严寒。管理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虽然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因为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实行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者在馆员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可见,高校图书馆要想加强馆内上下级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可以从南风法则中汲取智慧。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就长得矮小、单薄,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就是共生效应[2]。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如英国卡迪文实验室在1901—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共生是指组织所有成员通过某种互利机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生存发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既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共生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因这个系统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即“1+1>2”的共生效益。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寻求更广泛的协同共生,使自身通过共生系统的支撑而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强调内部合作,而且各馆之间也在尽力推进各种联合服务,地区之间的协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并不多。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普遍偏低,处于边缘化,不受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尚未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此外,图书馆的业绩往往是隐性的,馆员的业绩与师生的业绩无法挂钩,图书馆还是一株单独生长的矮小“植物”。如果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够进一步嵌入到院系中与教师科研队伍“共生”、嵌入到学生的学习科研实践过程中并与之“共生”,那么图书馆势必会呈现出更加繁盛和强大的生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3]。然后,辛巴杜把停在布朗克斯区的汽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同样放在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的汽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车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被偷走了[3]。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且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3]。久而久之,这些“破窗”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犯罪就会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滋生并逐渐猖獗。我们可以从破窗理论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进一步扩展。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3],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破窗理论折射到图书馆领域,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各个方面遥遥领先,其成功的关键是注重细节、高瞻远瞩。有些图书馆可能一开始的“破窗”不多,但因为没有加以关注并及时修补而导致更多人打破更多的“窗户”,于是“破窗”多于“好窗”变得司空见惯了。例如,有些读者在图书馆大声说话、接听手机就是一个碍眼的“破窗”,这是因为开始时图书馆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对这种行为进行干预和遏制,以致后来越来越多的读者被这种现象同化。如果图书馆在开始时就对大声说话者以温馨、妥帖的方式加以规劝和制止,那么势必会使读者养成使用图书馆的良好习惯,营造一个安静、有序、温馨的阅读环境。因此,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必须高度警觉,关注那些看起来是偶然、个别、轻微的“过错”和细小矛盾,并及时加以解决,以免更多的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

管理法则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启示

南风法则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高校图书馆要和谐、健康地发展,必须提高管理“温度”,善用“温暖”法则。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图书馆对待基层馆员要实行温情管理所谓温情管理,是指图书馆管理者要尊重馆员,理解馆员,爱护馆员,表扬和赞美馆员,亲近和信任馆员,认真倾听馆员的心声,帮助馆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馆员在职继续深造,为馆员搭建更大的展示平台。感人心者,可先乎情。图书馆在以读者为本的同时也要以馆员为本,在刚性管理制度中揉进柔性管理的元素——“人情味”,而且要体恤馆员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尽力帮助解决,使馆员真正感受到上级管理者给予的关爱和温暖。如此一来,图书馆从上至下的关系是顺畅、和谐的,管理者也可以赢得馆员真心的拥护和工作上的全力支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得到爱和尊重。同样,馆员也希望得到管理者的表扬与赞美,而温情管理恰恰能够满足馆员的深层心理和情感需要,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温情管理能够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图书馆实行温情管理、处处关心馆员、事事尊重馆员,那么将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馆员在工作中倍感舒适和温馨,就会在服务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这种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起更加亲密的互动关系。同时,温情管理能激发馆员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使馆员敢言敢行,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并乐于不断创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工作精力为图书馆做出更大的贡献。温情管理能够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忠诚度温情管理能够激发潜伏在馆员身上的善性,使馆员心甘情愿地发挥作用,乐于在工作中展现自己,产生良性竞争,增进图书馆内部的相互信任,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和荣誉感。#p#分页标题#e#

共生效应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启示是:共生共存、和谐发展。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寻求联合共生是一种发展趋势和策略。共同生长、繁荣和发展是共生的目标,高校图书馆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借鉴共生效应理论,开阔眼界,寻找能够共生的对象。谋求与数据库出版商的共生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数据库并非一次性商品,而是需逐年购买并只能拥有使用权的特殊商品,因此数据库出版商和高校图书馆之间不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还有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没有图书馆的需要和支持,数据库出版商就无法生存;没有数据库出版商的产品质量保障,图书馆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建设数字图书馆更是无从谈起[4]。不可否认,数据库出版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图书馆的目标是谋求最低的价格和最佳的性价比,“二者就像行走在平衡木上,供需价格平衡是数据库出版商与图书馆合作共生的关键,这需要相互间的妥协、互让,找到平衡点,从而达成图书馆、数据库出版商、用户三赢之平衡共生状态”[5]。谋求与图书馆联合体的共生CALIS(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BALIS(Beijing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图书馆之间共生的两个典型成功案例。CALIS的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下设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华东北、华东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7个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1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全国高校用户提供最全面、及时的文献保障服务。

BALIS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下设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协调、培训4个中心,其建设目的是: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依托成熟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高校间便捷的网络环境,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北京地区的高校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服务。这两个图书馆联合体促进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使广大高校师生受益。随着大家对这种共生效应的一致认同,图书馆界将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共生”,为图书馆带来蓬勃生机和活力。谋求内部广泛交叉协作——阶段性共生高校图书馆可以鼓励馆员尝试跨部门或跨项目小组的协作。由于馆员的知识结构、技术专长、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科研水平等各不相同,通过协作可以相互学习、切磋,从而相互影响、启发,使思想得以碰撞和激发。如此一来,对于提高馆员的思考深度与广度、提升馆员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与院系的核心科研团队结盟,成为永久性共同发展的有机体。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双翼,相应地,高校各院系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高校图书馆在这种环境下大有可为,应主动寻找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共生共荣的合作伙伴。近年来国外图书馆界已经成功地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在大学教师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随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缩短了教师查找资料的时间;同时,学科馆员熟悉了科学研究的过程,采取主动方式进行高端信息推送服务,为学校决策者提供情报研究咨询服务,为其制订学校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性信息支持。依据共生效应理论不难发现,影响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各种“共生”问题,如管理者与馆员的共生、馆员与读者的共生、馆员与馆员的共生、图书馆与图书馆的共生、图书馆与院系的共生、图书馆与数据库出版商的共生等。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这些“共生体”的作用,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在可能存在“破窗”的情况下,首先要在大环境中建立一种行为规范;其次,明示其违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再次,在“窗户”被打破的第一时间进行修补,要建立一套危机预警机制和系统,防微杜渐,把危害减到最小。建立人性化的文明服务准则图书馆应给馆员和读者明示: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肯定和被倡导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妥当、不合理、不受欢迎的。明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读者和馆员明确各自的行为准则。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与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广大读者和馆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维护,因此图书馆要建立更加透明、可行的服务规范,约束馆员和读者的行为,从而达到良性促进、激励的目的。细化工作内容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保障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基本使命。图书馆要树立良好的馆员信息道德,细化各项工作内容,不放过任何“漏洞”或者“破窗”,从小事做起,给予读者正面、积极的引导。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有了“破窗”不要紧,关键是要有发现机制,并及时修复“破窗”。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和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修正并改进服务缺陷。例如,有的图书馆赋予读者管理职责和权利,使其在各个服务环节中找问题,从而促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赢得广大师生的信赖和支持[6]。

图书馆论文范文8

1.1学校特色发展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师范院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许多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文献资源的收集和积累,在教师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学科、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其他图书馆所无法相比的。师范院校图书馆服务基础教育既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师范院校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瓶颈,不仅对高校师生开放,还为广大基础教育师生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资源建设,创新对外服务方式,加强学科馆员的建设,提升馆员素养和服务水平,这将极大地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

1.2基础教育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迫切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教育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有着迫切的需要。究其原因:①因为学校教育提倡以生为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对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相互关系、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必然需要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②教师新准入制度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这也需要大量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③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快速推进,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MOOC、微课及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喜爱,极大地激励了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师范院校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专门从事教育信息服务的人员,能较好地满足他们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2师范院校图书馆提高服务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1科学配置馆藏,优化教师教育特色资源库和相关信息资源库

2.1.1大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文献资源库,改善馆藏结构。

①通过各种途径全力收集兄弟院校、研究院所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馆藏资源。如通过收集教育报刊、大学学报、国外原版报刊等纸质期刊和非纸质的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等。②全力收集本校和本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研究成果,建设特色资源。③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大力建设服务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校已建成“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资料库,藏书3.5万余册,藏有湖北省教育厅指定的基础教育方面所有的教材、教参、教案、课件等,还有与之相配套的磁带、光盘、挂图等教学用具及部分教师教育资料。目前,学校以省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平台,以部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1.2组织开发和构建基础教育课件资源库和优秀案例库。

当前,国内面向中小学教师,为师范生教学实习服务的课件特色资源库和优秀案例库较少。但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和实习期间对课件和基础教育优秀案例的需求是很大的,图书馆针对实习生建设课件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师范院校图书馆课件资源库的构建,可以组织相关教授、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于基础教育教材,收集制作教学PPT、设计教学课件和一线的优秀教学案例等,以满足教师课改、师范院校学生实习的需要,基础教育课件和优秀案例资源库的开发和构建,促进了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

2.1.3注重建设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基础等资源库。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呼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要充分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科学教育研究,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等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举措。在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基础方面,无论是教学、研究及信息资源,师范院校经过较长时期的积累,比其他高校有着自身优势和特色。但在服务基础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师范院校图书馆必须将原有资源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相关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切实提升师范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实效。

2.2加强教师教育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教师教育学科馆员是掌握一定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并精通专业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教师教育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第一,他们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对口学科教师、学生、主管教学科研的院系领导、学术带头人、院系资料室人员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同时还要理解与跟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与基础教育师生的联系,了解他们对文献的需求状况,收集院系推荐书目给采购人员当好参谋,为特色馆藏建设提供依据。第二,要在教师教育专题检索与定题跟踪、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信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展课题查新、学科导航服务,掌握相关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为师生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信息保障。第三,要尽可能地融入到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中,成为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发挥信息管理专家的作用。第四,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信函、电话、QQ、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对用户的咨询实行跟进式服务,从根本上实现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作为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国内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学科馆员,开展对口学科文献服务,然而大多数院校在具体实施中停留于表面。师范院校图书馆要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加强教师教育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2.3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促进师范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为大学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在我国已有近30多年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常常被设置为选修课或者不被重视。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快速发展,文献信息检索对师范院校学生未来工作的极其重要。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讲授基本的信息检索理论外,重点是提高学生通过信息查找,获取知识和信息技能,对师范生日常学习、撰写毕业论文、课程设计与课件制作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他们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切实促进师范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2.4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2.4.1定期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据调查,我国许多中小学图书馆(室),特别是乡镇级的中小学图书馆(室),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平时参加图书馆专业方面培训的机会很少,师范院校图书馆有义务承担起对地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工作,重点讲授图书购置、整理排架、信息检索、用户服务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他们从本校的教学出发,掌握本校师生对图书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购置并利用图书,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服务基础教育的发展。

2.4.2通过各种渠道,为基础教育教师提供文献资源服务。

①捐书赠书。可以弥补中小学图书室馆藏不足,也可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②对中小学教师办理图书借阅证,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③加强与中小学之间教学活动的联系。利用学生实习、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等时机,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科研立项等方面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使师范院校图书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以便为基础教育教师提供更好的文献资源服务。

2.4.3对在职基础教育教师进行信息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目前,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教师教育方面的信息资源,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发挥自己和学校的整体人才优势,协调和组织人力,根据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承担培训地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工作,组织编写中小学信息技术及应用教材,推进地方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2.4.4共建共享素质教育特色资源,提高基础教育

学校优质资源的利用率。目前,许多中小学、幼儿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较好的经验,积累了较丰富的特色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发展。但因种种原因,这些特色资源还不很完善,缺乏系统性,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和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发挥高校的研究和资源优势,将特色资源系统化,形成优质的特色资源,通过师范院校图书馆这个平台,共享特色资源。

2.5盘活特色馆藏资源,以“国培”为契机服务基础教育教师

从2010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2013年10月,教育部又《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国培”计划为师范院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教师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师范院校,大多都承担有“国培”任务,国培学员大多是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图书馆就成为他们汲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和获取教育教学研究资源的重要场所。①应根据“国培”计划实施情况,依托该校图书馆拥有的特色馆藏资源,利用晚上时间开放“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特色资料库”,为“国培”学员提供开放式阅读,使之能够在课余时间获取更多的专业方面的知识,也使得各种教学资源库发挥应有的作用。②利用图书馆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培”学员提供高质量的、可利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使许多学员既学会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技能,又较高质量地完成在“国培”期间的研修任务。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