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探析论文(4篇)

初中信息技术探析论文(4篇)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析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含义,指出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进行阐述;最后从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怎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这一问题。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意识;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素质的概念

美国人波尔在1974年提出了信息素质这一词的概念,具体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信息能力素质,它包括信息组织、加工、分析、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和信息搜寻、获取的能力的能力。二是信息道德素质,就是在整个信息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三是信息意识素质,就是说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心理反应。它体现在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和对信息的科学的认识。

二、初中生要了解信息素质的意义及重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是重要任务。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能够提高获得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等问题,从而正确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在合作学习时充分运用,为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时代中能够生存下去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整个初中时期的重要任务。

三、初中生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

1、信息意识在信息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培养信息意识,就要培养学生把握即时信息的意识,以及追求新信息的观念。信息意识是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支配着信息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牵引下,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信息。信息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未来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具有了信息意识,才有迈向成功的可能。

2、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信息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意识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初中生喜欢模仿别人,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给学生。由于学生经常受到老师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影响,当遇到问题时,也会尝试这样的方法,这样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学生。

四、发挥中学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信息能力教育

1、改进教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方面,是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起来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不是直接灌输很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能力,以此来解决问题。

2、改变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等方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讲得精,练得多的原则。

五、利用内、外部环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信息道德素质包括中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信息观,等等,在信息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的社会里,信息量快速增长,虽然这些信息为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价值,但同时也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游戏、计算机犯罪等。很多青少年在网上使用不干净的词汇、阅读一些不良信息,这些行为都非常令人担忧,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结合起来,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对于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创造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氛围,正确地进行启发诱导;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将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加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利用课外活动、专题课、纪律管理等多种方式解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

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一是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策略。文章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确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重要思想;学生所需要的重要信息。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是知识的爆炸,在浩瀚如海的信息面前,一定要教会学生区分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二是概括信息策略,即指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或说出)所读的内容梗概,它是对原读物的浓缩,反映原文章的主旨。三是激活原有知识经验策略。阅读认知过程的一种重要信息加工方式是同化加工,这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释、消化文章的信息。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它包括教师为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的组织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有碍学生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在学习中,学生对榜样有一种崇拜的,而且会在实际的学习中去模仿,如果榜样的某种行为得到奖励或惩罚,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模仿行为发生强化或削弱。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可供学生模仿的榜样,用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七、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信息素质教育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同时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这样初中生才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正确地判断信息、快速地获得信息、技术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邬大鹏 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区台营学区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应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也一样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有效实施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心理教育效果。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学;信息技术教学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当代中学生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而课堂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是对学生发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信息技术课当然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问题和自制力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在以神话般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越来越独特的方式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更是吸引了许多中学生网民加盟。据调查在我国上网的人群中学生占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尤其是18岁以下的网民增长显著,随着校园网建设及各种上网渠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逐步成为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给中学生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和排解不良情绪的巨大空间,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心理问题,不少中学生染上了网络心理障碍,导致了许多不良社会行为,引起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焦虑和关注。由此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也必然要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更是责无旁贷。多年来,笔者在课堂教学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构建良好心理教育环境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以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本位,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和模仿操作,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设计,除了传统认知目标之外,还应考试情意目标和行为目标,认知、情意、行为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例如,我在利用“PowerPoint”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学校的多媒体作品,以达到学生熟练应用“PowerPoint”基本操作的目的。在这过程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学生要思考用什么素材表现自己的作品,素材应该怎样组织,界面如何安排,颜色如何设计,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等到任务完成时,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掌握了。因为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任务中,就没有时间去想着游戏之类的。在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素质。

二、有效实施教学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活动的实施环节,也就是教学活动环节的展开环节,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空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得失成败深刻地影响其情绪、行为以及人格,它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因素,从学生角度看,最关键的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策略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上。想尽办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网络安全》教学过程中,我增加一些著名的实例、案例,如“德国少年制造震惊世界的‘冲击波’病毒、北京一少年黑掉学校网站”等真实例子,引导学生从心理动机、个性特征等多角度分析青少年制造病毒、充当黑客、信息犯罪等现象,除进行口头上的大讨论外,师生还在校园网的学生论坛里进行网络道德方面的讨论,让全校老师和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论坛的辅助讨论克服了课堂上讨论的局限性,解决有的学生有感而不能发的问题。这样,学生在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懂得了要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安全意识提高了,在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灵活实施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之一是要改变评价目标,用新课程标准取代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即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标准,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从中获得的体验。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课堂上要求人人动手操作。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教学评价,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

四、总结

本人在课堂上一直注重学生的自我诊断和自我评价。在评分细则中,专门设立了“自评”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常性地开展自我诊断、自我分析和自我总结,扬长避短,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还在评价中适当渗透竞争机制。竞争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中是普遍存在的,学生应具备健康的竞争心理。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具有不甘示弱、求胜好强的特点。例如我在评分细则特别引入了学生们津津乐道的“QQ等级”制度。

作者:杜金华 单位: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顾晓.学习分析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李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赵新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调查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妙用现代信息技术探析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为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激情与动力,更能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情感基调;延伸课外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长期以来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将生动优美的文章枯燥而机械地上成知识点的条缕分析课,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并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就在于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构建生本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让语文学科更具生命的活力与魅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和谐的全面发展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与传统的黑板与粉笔教学以及传统的课件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更能展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更具趣味性、形象性与互动性,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更能激起学生参与语文探究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更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的全面发展。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量。关于以兴趣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智力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与重视。那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要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就必须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能够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注意力与兴趣点转移到具体内容的探究上来。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特点,不再是以往枯燥而单调的黑板白字,也不再是机械而枯燥的语言讲解,而以生动优美的图片、逼真绚丽的色彩、动听悦耳的音乐、直观形象的画面来传递多样的信息,使得教学更加活跃欢快,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更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来展现教学内容。

1.音乐渲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是跃动的艺术,以不同的旋律与节奏来传达不同的情感与意境,更具感染力与艺术力,更能打动与感染欣赏者。将音乐与语言文字的学习结合起来,可以让枯燥的文字、单调的语言动起来,让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这对于正处于青春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与感受,符合他们好动、喜爱音乐的天性,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2.画面烘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但仍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更为感兴趣,更能从中获取第一手感性资料。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再是单纯地就文字来讲解,而是可以以图片、照片、视频等来呈现信息,更具形象性,更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现行教材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最佳材料。是对学生进行性情陶冶、情感熏陶的重要途径。而情感并不是附属于文字表面,也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达的,而是需要读者深入文本,展开深入的思考才能透过文字深刻体验与感受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阅读,这样才能在读中有所感悟与升华,才能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体会文字的无穷魅力,才能实现对写作技巧等的内化。而情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他人可以直接传递的,而是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自我感受而产生的,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瓶颈。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诸多限制,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的效果,将难以用语言所描述的情感与意境等寓于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情境之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畅游于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与意境之中,身临其境,这样才能产生与文本一致的情感,进而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阅读,为更深刻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理解生命的内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粗犷而豪放的安塞腰鼓演出画面,将学生带入演出盛况之中,让学生亲眼见到“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学生如临其境,自然就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上人们旺盛的活力,体会到安塞腰鼓火爆而热烈的风格。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才能真切地倾听到那“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感受到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的阅读自然就不会流于形式,局限于对文字表面的理解,而是带着特定的情感来阅读,这样更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更能让学生理解用词的巧妙、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作用,从而达到对文本全方位而立体的解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课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这一狭小的教学天地,而是要向宽广的现实生活延伸,将学生带入一个宽广而开放的学习平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现代信息技术以强大的互联网信息库为后盾,为实现开放教学提供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而互联网可以跨越古今中外,将众多的信息汇集起来,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语文教学要延伸课外,实现开放化教学,就要打破教材与教室的局限,要具有更为丰富的信息,有了互联网,教师就可以利用其强大的搜索功能,来收集相关的信息。由一个点延伸出去,向四面辐射,进而收集到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从而为实现开放式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图文信息处理功能,为实现开放教学创造平台。

当教师选好相关的信息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直观而立体地呈现这是一个技术上的难度。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图文声像处理功能,可以通过再现、整合后再播放等来多角度地展现更多不同类型的信息,扩大信息的输出量,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信息,这正是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所在。

作者:曹丽杰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中学

参考文献:

[1]谭天丽.初中语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点体会.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3).

[2]牛春燕.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教学模式初探.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3]刘忠华.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析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类奇迹来。”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起来才有劲。因此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我们只要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有高效的课堂才能持续展开。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兴趣往往表现在玩游戏、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上。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情境创设有游戏、故事、问题、设疑等。

二、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先由老师讲授知识,演示操作,然后由学生进行练习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很好的调动,因此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少讲多练,能不讲的就不讲,能少讲的则少讲。并在“新课导入”、“导学达标”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堂课的知识目标上来,让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要完成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去学习、探究;通过主动自学知识并实际操作更能深刻记忆,达到信息技术课知识与实际操作完美结合。

三、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主动氛围,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的减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要从改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出发。首先,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与学生探究讨论为主,教师指导的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5~8人,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和提问,教师对该问题进行相应的补充,真正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这样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既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不会因为教学目标太高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之后还能够拓展所学知识,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表扬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肯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抽象,操作要求严格,初学者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从而丧失信心;教师往往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变得不耐烦,大声斥责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使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变成对失败的恐惧;以至于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害怕上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我想如果我们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同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多表扬鼓励,往往能把学生刚刚产生的畏难情绪,立即转化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成功体验,从而大大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努力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肯定,鼓励他们自信地参与课堂学习。另外,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也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层次进行设计,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比如,在提问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难的问题不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同时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表杨、鼓励,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努力改进教学模式,并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探究、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作者:赵振华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