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特点

摘要: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演变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快速上升期、集中暴发期、平稳下降期和衰退波动期五个阶段,且具有快速上升期突发性裂变性强、集中暴发期热点更迭快、衰退期波动频繁等特点;网络舆情热度演变趋势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进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提出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旨在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

肺炎作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场疫情,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取得了战略性、阶段性胜利。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承担了民众居家隔离期间的信息传递、沟通等需求,网上舆情规模达到历年峰值,网络舆情引导与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如何正确地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对于科学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以肺炎疫情为例,通过百度搜索指数数据分析其网络舆情演变的特点及规律,旨在为今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监测与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一、网络舆情演变的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网络舆情演变的分析工具——百度搜索指数。百度是免费大数据分析平台,百度搜索指数反映了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及自身关注话题的点击浏览量,体现的是公众关注度;媒体指数反映了媒体对于热点事件的跟踪报道,体现的是媒体关注度。以百度网民搜索行为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进行分析,可以深度挖掘舆情热点,客观反映舆情变化规律。以百度搜索指数作为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热度演变分析工具,并结合疫情期间重大标志性事件,综合分析该事件各阶段网络舆情演变特点及规律,可以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和引导提供经验借鉴。

(二)网络舆情演变的分析材料与方法。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由武汉暴发,进而快速蔓延至全国,所以本文样本选择全国作为研究区域。由于肺炎疫情持续时间长,我们选取2019年12月27日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至2020年9月8日举行全国抗击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这段具有代表性时间段的百度搜索指数数据进行研究,通过百度官网,以“肺炎疫情”为关键词进行数据检索,包括搜索指数和媒体指数,以分析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热度演变特点及规律。

二、肺炎疫情网络舆情演变的阶段分析及研究结论

从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演变趋势可知,搜索指数和媒体指数走势基本一致,且均出现多峰值波动,但峰值时间点有所不同。根据舆情走势,结合肺炎疫情的现实演变,发现该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变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快速上升期、集中暴发期、平稳下降期和衰退波动期五个阶段。

(一)肺炎疫情网络舆情演变的阶段与分析。1.萌芽期(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19日)。2019年12月27日,武汉市卫健委通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1日,国家派出工作组赶赴武汉指导疫情处置工作,疫情开始引起关注,舆论开始在网络上酝酿。2020年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病毒毒株;1月19日深夜,高级别专家组经过认真研判,明确出现人传人现象,立刻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当日,搜索指数和媒体指数开始迅速上升,正式揭开了全国疫情防控的序幕。在舆情萌芽阶段,由于对病理还未完全了解,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不够、政府的信息量有限、真相相对滞后与缺位,极易引发公众的质疑与猜测。一些自媒体平台为了博眼球、要流量,捕风捉影地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各种疫情言论,这些信息源真伪难辨,大多比较偏激、消极,稍有不慎会使舆论迅速发酵,引发舆论风暴。2.快速上升期(2020年1月20日~2020年1月24日)。2020年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疫情防控工作;22日,作出重要批示;23日凌晨,武汉实施对离汉通道实行严格管制;同日,火神山医院开建,浙江、广东等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4日,从全国各地和军队调集医疗队驰援武汉市。这一系列防控措施,立刻引发关注,再次将肺炎疫情推向了舆论高潮。此阶段,百度搜索指数迅速上升,媒体指数迎来第一个峰值,网络舆情持续高涨,全国抗疫战正式打响。由于武汉实施对离汉通道实行严格管制,引起了部分公众的恐慌不安情绪。为了缓解焦虑情绪,部分公众在社交媒体上通过阅读、转发、评论等形式实时关注疫情的最新进展,在“肺炎”主舆论场周围产生了很多子舆论场,如“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但舆论存在博弈现象,在消极情绪的煽动下极易形成沉默的“螺旋效应”,挤压理智正面舆论的传播。3.集中暴发期(2020年1月25日~2020年2月20日)。2020年1月25日党中央成立疫情工作领导小组;1月26日雷神山医院开建;1月27日再次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随着各级政府各项防疫工作的有序部署、扎实推进以及媒体的持续跟踪报道,但媒体指数一直居高不下,搜索指数在25日、28日迎来了两个高峰。1月30左右,政府的防疫工作得到了公众的认可,搜索指数出现短期回落,但媒体指数继续高峰值波动。2月7日李文亮医生因感染离世,同日,国家派出调查组前往武汉进行调查,舆论热度再次升温,搜索指数迎来又一个小高峰。随着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再加上2月中下旬开始,国内每日新增确诊人数逐渐减少,每日治愈人数逐渐增多,国内疫情得到初步遏制。集中暴发期的后阶段,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公众紧张情绪得以释放,关注点开始转向其他相关的抗疫问题。短期内网络舆情出现峰值波动、次生舆情频发。如湖北红十字会事件、大理扣留重庆口罩事件等,都是典型的肺炎疫情引发的次生舆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舆情热点频繁更迭,导致媒体指数持续居高不下。由个别政府机关疫情应对不力引发公众对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讨论,也直接导致了政府机关形象受到影响,疫情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便,也转移到了对政府的不满上。4.平稳下降期(2020年2月21日~2020年4月28日)。2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发展迎来拐点。各地因地制宜,陆续下调疫情响应应急级别,宣布有序复工复产,肺炎疫情的舆论热度开始稳步回落。3月11日至17日,国内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维持在个位数,新增发病数持续下降,直至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首次实现零报告。4月8日,武汉解封。4月26日,武汉市所有肺炎住院病例清零。4月27日,中央指导组离鄂返京,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从3月中旬开始,随着本土病例降至个位数,除湖北之外的公众生活也逐渐恢复至疫情之前。此时,公众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致敬白衣天使、抗疫必胜、复工复学等正面热点方面,疫情话题的讨论热度大幅下降,搜索指数开始稳步快速回落。平稳下降后期,即从3月中旬至4月底,随着武汉解封,全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验证,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公众前期的质疑恐慌情绪也得以完全释放,疫情的网络舆情热度降至较低值并趋于平稳。5.衰退波动期(2020年4月29日~2020年9月8日)。2020年5月开始,党中央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及时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境外输入性病例基本得到控制,境内疫情呈零星散发状态。6月11日,北京出现新增本土病例,再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政府立即采取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二次暴发。次日,搜索指数和媒体指数开始上涨,网络舆情迎来另一个小高峰。北京疫情刚刚结束,7月15日新疆出现本土病例,22日大连出现本土病例,百度搜索指数在16日、23日均出现小幅上涨波动。随后哈尔滨等地也陆续出现了本土病例,无疑再次给我国的疫情防控敲响警钟。此阶段,境内本土病例局部零星出现,网络舆情出现小幅波动变化,但波动峰值相比快速上升期和集中暴发期来说处于一个非常低的值,搜索指数和媒体指数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国内复工复产复学全面推进,公众生活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但境外疫情防控局面依然复杂,美国、印度等国疫情还在持续增长,疫情输入风险很大,政府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媒体在疫情报道方面还在持续跟进,公众对疫情的关注度短期不会完全消失,但网络舆情热度将长期处于较低平稳状态。

(二)肺炎疫情网络舆情演变的研究结论。1.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特点。肺炎疫情的网络舆情具有快速上升期突发性裂变性强、集中暴发期热点更迭快、衰退期波动频繁等特点。第一,舆情快速上升期突发性裂变性强。这期间公众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突发性增长,与疫情相关的舆论热点快速裂变,网络舆情热度呈直线飞速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肺炎疫情直接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社会关注度极高。第二,舆情集中暴发期热点更迭快。此阶段公众高度关注政府的疫情防控处置进展,新闻媒体持续跟踪报道,舆论热点频繁更迭,导致网络舆情集中暴发、次生舆情频发。第三,舆情衰退期波动频繁。此阶段国内疫情防控基本结束,但国内疫情局部零星出现,导致网络舆情热度小幅峰值波动频发。自身的属性特点决定了疫情防控是全世界、全人类的整体战、持久战,中国取得疫情保卫战整体性胜利后,还面临不断暴发的境外输入病例;只有全世界联合抗击疫情,才能最终取得疫情保卫战的全面胜利。2.网络舆情演变趋势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密切相关[2]。2020年1月19日,专家组明确人传人之后,百度搜索指数、媒体指数都从当日开始迅速上升;1月23日武汉实施对离汉通道实行严格管制,搜索指数继续上涨,媒体指数迎来第一个峰值;1月25日至28日,政府展开了各项防控措施,媒体持续跟踪报道相关工作进展,媒体指数一直居高不下,搜索指数也迎来了两个高峰;1月30左右,政府的防疫工作得到了公众认可,搜索指数出现短暂回落;2月7日,李文亮医生的离世,舆论热度再次升温,搜索指数迎来井喷式暴发的小高峰;从2月中下旬开始至5月,境内疫情趋于平稳,网络舆情热度也开始稳步下降;6月11日开始,北京、新疆等地陆续出现新增本土病例,政府立即采取有效地管控措施,避免了疫情的二次暴发,网络舆情只出现了短期小幅波动。通过对疫情期间重大标志性事件及各个峰值的分析可见,突发事件的处置进展,直接影响舆论热度的变化。因此,疫情防控一刻不能放松,解决疫情带来的舆情问题,最根本还在于政府的疫情处置和疫情防控。

三、网络舆情演变的对策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新技术给信息传播、公众交流提供了便利,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准确把握舆情演变特点,及时透明地权威信息,构建合理的舆情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全媒体传播体系,使网络舆情治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一)及时权威信息,引导公众理性应对。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地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不仅是网络舆情生态治理的基础,更是消除公众恐慌情绪、增加政府公信力的良方。政府在具体实施时要做到:第一,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权威信息。相关部门要第一时间发声,回应热点问题,把握话语主动权,引导公众理性应对。如及时疫情防治措施、通报临床病例详情、公布疫情调查进展等,避免因疫情信息不及时、不透明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造成公众恐慌。第二,要做到“一个声音说话”[3]。相关部门要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认真核实,保证内容的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情况的出现,并减少公众的质疑和猜测。第三,要学会运用“平民语言”,为舆情回应注入“暖色调”。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公众心理较为脆弱、情绪起伏较大,因此,相关部门在回应舆论热点时,不仅要兼顾准确、客观、全面这一原则,还要采用更加温和的语言,为舆情回应注入“暖色调”,以安抚公众的恐慌情绪。

(二)完善舆情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做好舆情风险评估。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世界,信息量大、准入门槛低,导致关键信息容易被忽略,而且由于信息源真假难辨,容易产生舆论旋涡,引发舆情危机。完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抢占舆论先机,引导网络舆情向积极理性的方向发展,成为舆情治理的重要环节。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第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舆情监测系统,为舆情研判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具体实施阶段要坚持在时间上全过程不间断监测、内容上全方位有重点监测。特别是舆情暴发期,网络舆情热点频繁更迭,次生舆情频发,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测。第二,要健全舆情研判预警机制。对于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要从舆论对象、影响因素、涉及范围等方面进行分级、分类研判,做好舆情风险评估,找准舆论引导的切入点,对症下药。第三,要建立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完备的应急处置方案,设立专门的舆情干预处置管理部门,以协调多个相关部门的联合联动,确保应急处置措施的高效执行,更好地实现舆情信息的早发现、早化解。

(三)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网络舆情引导在网络舆情治理中至关重要,它与舆情监测处置机制相辅相成。完善的舆情引导机制,能使舆情运行在健康良性的轨道上。第一,要转变舆情治理观念,尝试开放引导策略。传统的舆情治理主要是封、堵、防,这种盯防战术成本高、效率低[4],在新的条件下是不可取的,因此要转变治理观念,摒弃传统舆情管制思想,尝试开放引导策略,强化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第二,把握舆论生态变化,重视网上舆论引导。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舆论交流的主阵地。面对肺炎疫情,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波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论会出现一边倒现象。在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要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主流舆论格局,必须重视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让主流舆论加速进入网络空间。第三,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内容建设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凸显主流舆论,以优质内容回应公众关切、满足公众需要;借助人工智能、5G、推荐算法等先进技术加快优质内容呈现,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效果;创新媒体管理手段,统筹好各个媒体平台之间的关系,形成协同高效、结构合理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作者:丁晓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