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路径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路径探讨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局势下,疫情防控成为长期且不可懈怠的任务。我国疫情防控成绩斐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巧用互联网,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化二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路径,以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助力高校开展更为优质高效的思政政治工作。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疫情防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现状来看,我国疫情防控成绩斐然,这得益于互联网在疫情防控期间提供了维持社会运转的基础服务平台[2]。在后疫情时代,大规模的人群聚集需要谨慎对待,迅速发展的互联网设备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各大高校采用的线下教育教学恰巧是一个人群聚集、紧跟科技的过程。对高校而言,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省份,生源地覆盖面广,这样的情况使得高校大学生线下教学的疫情风险更高,防控任务更为艰巨,这也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高校的疫情防控势在必行,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优质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舆论环境等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在后疫情时代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的重点工作,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是信息活跃的重点区域,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获取社会、日常生活等各种信息的重要载体。如何正确对待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线下课程时长减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凸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受到最明显的影响体现在线下课程时长的减少。这主要是因为高校通常会根据国内疫情的最新情况来决定是否让学生返校学习。如果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往往会推迟学生的返校时间,这使得大学生的线下课堂基本转移到线上,教师通过互联网,以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满足“停课不停学”的新要求。如果疫情形势较为良好,学生在返校之后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来确保自身安全,这又进一步地缩减了学生线下课程的学习时间。而线上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和教师适应各类线上相关学习平台的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师生关系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人独居高位”的局面,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模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因素。碎片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快捷,不再是以往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更加多维、双向以及多元化地传播信息,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到充分展现。但社会生活环境的多元变化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社会公共道德与肩负责任的认识、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以及科学法治多方面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具有重要作用,这同样给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以及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3]。

(二)学生课余时间增多,时事影响力增强

育人为本是我国教育的生命与灵魂,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人,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第五大战略空间”—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中的一部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由于线下课程的减少以及线上课程的推广,学生可自由安排的课余时间变多。该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部分课程无法在线上展开而取消或延期,此外,线上课程的便利性使得学生不需要在往返教室的路程上花费时间,而因此所增加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获取不同渠道或平台的信息。由于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如信息传播的广度、速度与深度,导致大学生易受到近年来时事新闻的影响,例如“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河南特大暴雨灾情、2022北京冬奥会等,不同的事迹与观点引发大学生产生对疫情、生命、爱国等话题的思考,而这些内容及思考往往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更能影响大学生的三观。加之各大高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授课方式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未把思想教育与文化课学习放在同等位置上,也未认真学习,从而导致自身文化知识与思想提升的不足。

二、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视困难为考验的决心,把挑战当机遇的眼光,变被动为主动的勇气。在疫情防控要求下,高校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多有不便,而线上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教育形式,让大学生拓宽自身的眼界和格局,使其能够立足现实,线上教学有望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新契机[4]。

(一)善用科学技术,优化教育方式

得益于信息时代的发展,线上教学不受地域限制,师生通过移动设备即可开展教学活动,其上课便利性优于线下课程,同时部分平台还支持课程录制与回放,方便更多学生参与课程。首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借助网络的优势,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创新各具特色的操作便捷的网络平台,努力开发各色各样的远程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其次,线上平台方便教师利用各种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改变传统课堂的刻板印象,提升大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兴趣。在始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教师更要积极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他们关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需要引用时事新闻、课程案例、党史资料等材料,而其借助网络数字资源能够让这些内容更加生动自然,同时这些资源在线上平台引用便捷且易分享,方便对此感兴趣的大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对教师而言,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大学生明确网络行为的界限,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排除网络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止于口中,其应摒弃说教式的PPT教学模式,做好价值引领工作,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制订丰富的教育特色专题,避免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并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做到有效沟通、保证实效,以提升课堂吸引力。

(二)关注网络舆情,紧跟时事步伐

现今,通过互联网移动端应用软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早已成为各大高校惯用的方法。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其首要任务就是在理想信念上下足功夫。高校利用好互联网来指导当代学生树立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思想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弘扬正能量,尤为重要。高校是网络化非常发达的区域,其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时刻保持鲜活性。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不断汇聚的世界,各种信息借助不同的平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我们对各种国家政策、热点新闻的正确解读尤为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有责任在这纷乱的信息流中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如总书记强调:“……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5]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事热点,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与时俱进的能力,才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根据时事案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踏实修炼自身品德,更要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大事的建设。时事案例的选取要侧重国内外重点会议、国家政策导向以及其他相关形势,譬如六中全会、“一带一路”建设、“双减”政策等,通过重点介绍其中的重要内容,分析其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帮助学生紧跟时事、获悉国家大事,与时代一同并行。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舆情较为复杂,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值得关注。如有需要,高校应及时分享官方消息,通过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党中央最新的理论成果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的能力,并教育指导大学生在网络上与转发相关内容时要时刻保持审慎态度,避免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三)关注思想情绪,加强网络监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大高校的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环境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疫情不容乐观之时,很多大学生会感到紧张、恐惧、愤怒、难过、担心等,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6]。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更关注大学生情绪心态的变化,引导他们建立稳定平和的心态。一方面,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勇于并敢于接纳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后有可能给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要及时分享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提醒学生注意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问题,避免发生瞒报行程、擅自提前返校等不配合疫情防控的行为;高校还要通过不断地更新疫情信息让大学生认识到疫情是客观存在的,消极的心态对解决疫情问题没有增益,更要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疫情当前,勇于担当、坚定学习、服务社会、知行合一、遵纪守法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高校要提供心理健康咨询的便捷途径,让有需要的大学生可以寻求心理援助,以避免自身情绪失控而影响学习生活等。另外,各大高校要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重要性,根据大学生所处的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促使他们建立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将人文思想与疫情防控教育二者相结合。针对即将进入毕业阶段的高年级学生,高校除了要提醒学生按学业要求完成毕业相关事务,更要引导他们巧用互联网,积极主动地关注与自身相关的就业信息,对低年级的学生,高校则要注重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他们在网络方面的认知教育,帮助他们做好符合自身需求的人生规划;并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与管理,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创建带有学生自身特性的文明网络监督管理模式,以有效地应对互联网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传播弘扬正能量,从而净化学生不健康的心理。

三、结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势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处在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更需要在特殊时期不断审视自我,笔者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化的路径,更加证明利用互联网自身特性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时势,结合现实的具体情况,积极面对新的局势;善于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勇于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丰富课程讲授的内容,保持线下线上课程的鲜活性;引导学生解决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困难,最大限度地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我认同感;教师则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黄莉莉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