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学范例

数学教育学

数学教育学范文1

其一,要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意蕴。人的全面发展是基于对人的基本假设,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他的《人论》一书中提出,“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的存在形式就是不断探究新知,并在这种探究活动过程之中获得知、情、意、行的发展。如果人失去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就不可能获得发展。在此意义上,数学节区别于常规教学,它首先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和场所,这是它的应有之意。其二,数学节是一种教育活动。首先,教育活动就需要遵循教育最基本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教育活动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超越儿童可接受水平,太深太难甚至是奥数的内容只适合极少数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节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范围应在其年龄层次可接受范围之内。其次,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计划性。对于数学节如何开展,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有什么样的预期发展等,应先于活动反复论证,要坚决避免活动的随意性和走过场现象。其三,数学节应是一种双向的交往活动。历史上,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斐德诺一起散步,他们走到了雅典城门外的一片田园,苏格拉底看到这片风景时喜不自禁,高度赞扬,斐德诺打断了苏格拉底:“难道您从来没有出过城门吗?”苏格拉底回答道:“确实如此,我亲爱的朋友。我希望你知道了其中的缘故后会谅解我。因为我是一个好学的人,而田园草木不能让我学到什么,能让我学得一些东西的是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民。”苏格拉底的回答告诉我们,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对于人的学习是如此重要,这就是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所说的主体间性。数学节不是单向的知识与符号的传输活动,而是让学生回归到主体的位置,通过主体之间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来实现其教育价值的活动。

二、兴趣导向的活动定位

开展数学节活动,不在于通过这一活动,给学生补充多少深奥的课堂上没有的数学知识。在当前信息社会的背景下,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就算夜以继日地补课也不可能穷尽。数学节活动应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为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那么他就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原始冲动,他就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更多的问题,去思考更好的方法,这就形成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机制。兴趣导向的数学节,比知识导向的数学节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诚然,只要是“过节”,学生都应该感到开心,因为节日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活动形式,比如,学生可以讲,而不是一味地听教师讲;学生可以动手去试一试,而不是以记为主;学生可以用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只是做数学练习题;学生可以了解数学家的故事,而不是面对着一大堆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与日常的课堂教学迥然不同,无疑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然而,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因为这些新颖的形式而参与到数学节活动中来,那就注定他们在这个活动中不会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也不可能深度参与到数学节中。在短暂的新鲜感过去之后,剩下的将是不可避免的乏味乃至厌烦。真正让学生能融入数学节中去的,是数学本身的魅力,以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当教者以兴趣为导向,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一扇窗,将其引导进去,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因此,判断数学节是否成功举办的标志,不是看节日的形式是否丰富,也不是看教师准备的知识是否深刻,而是看学生是否具有持久的参与兴趣。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自己学习时,学习的速度很快且不容易遗忘,并具有高度的实际意义,而当用一种只涉及理智的方式教他们时,情况就会很糟糕。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解释道,后者不涉及个人意义,只是与学习者的某个部分(如大脑)有关,与完整的人无关,因而他不会全身心地投入。罗杰斯进一步指出,最好的学习是意义学习,它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和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数学节的兴趣导向,并不是单纯的用表象和符号来刺激兴趣,而是必须关注到儿童的直觉兴趣、情感兴趣、经验兴趣与意义兴趣。总而言之,只有对数学节这一教育活动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将活动建立在教育学的基础之上。

三、探究导向的活动内容

数学节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探究应成为活动的主题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也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数学节的探究活动与课堂探究活动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探究的内容不限定于课程标准,探究的时间不限定在45分钟之内,探究的形式也更为多样。因此,架构探究内容的基本框架,是保证数学节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所有的探究都是从“我”出发,以“我”为逻辑起点,因此,可以将学生的数学探究划分为“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知识”“我与社会”四个类别。我与自己———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每个学生在其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有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数学的逻辑才能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这些问题不同于教科书上的内容,它们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比如,我每天上学走什么路线最省时间、家里如何使用峰谷电价才能既省电又方便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先把具体的生活化的问题转换成抽象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然后再把结果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尽管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但却是“有用”的数学,能让学生终身受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都会产生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在数学课上却常常得不到关注,因此,这类问题应该成为数学节中学生探究的重要内容。我与他人———探究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数学知识的发现与构建,离不开数学家的付出与贡献,古今中外无数的数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体现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兴趣,这是数学知识体系得以不断更新的重要因素。结合课堂内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他们去探究发现这些数学知识的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和探究历程,从“人文”和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去探究另类的“数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我与知识———探究课堂外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基于课程标准,然而数学学科体系庞大,内涵丰富,数学知识纷繁复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对知识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新的兴趣,教师在数学节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立体的数学体系,指导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这种对知识本身的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数学的素养。我与社会———探究社会应用中的数学。数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在工业、农业、军事、信息技术、尖端科技等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运用,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增强学习的动机,初步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在数学节活动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生产和科研的实际场景,提高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数学的兴趣。数学节的活动内容是学生参与探究的载体,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学校对活动内容的取舍并不必刻意追求完全意义上的内在逻辑。

四、尊重选择的活动方式

数学教育学范文2

一、数学教育与文化素质培养

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通过这些教育,要使学生具有一个普通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作为初等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在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通过数学教育,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进一步提高奠定必要的基础;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结合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历史知识教育,甚至可以教给学生许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大胆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如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附之以设疑、提问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数学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作为一个人成长的超始和基础阶段,初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尤为重要。而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方面,数学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以其严密性、逻辑性而著称,是科学的科学。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这是培养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备基础。创新是科学的创新,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和猜测,数学教学中中严密而又符合逻辑的论证和推理,极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第二,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反证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一个善于创新的人,决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他应具备较强的逆向思维能力,善于应用反证法。逆向思维是一种突破习惯性思维束缚的反向思维方法,是世人的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形式,离开它,很多问题将无法得以解决或解决起来较为复杂。例如,已知f(x)=x2+ax-b,求证f(1)、f(2)、f(3)的绝对值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如利用正向思维去求证是较为困难的,但若用反向思维去求证它们三个均小于1/2,却容易得多。第三,初中数学为教师采用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首先,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内容均具有现实生活背景,教师在教学中易于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活动,也易于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教师的教学也很容易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灵活穿插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习、探究内容。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关于储蓄、国债的利息收益的比较;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提出并解决周围的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其次,数学教学为求异思维具有独创性、多样性、灵活性的批判性,是创新活动中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原有的教学方式,而应大胆地采用求异思维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在讲解下列各数的大小时:8/13、16/57、32/111、96/133,可采用求异思维的方式,统一分子而非分母,根据分母的大小比较各数的大小,这可把复杂的问题大大简化,既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起到一箭多雕之效。

三、数学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初中的数学教育似乎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关系不大,其实不然。首先,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在年中央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应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及其各个方面。其次,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尚未形成,其可塑性极强。因此,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多渠道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在科学文化知识传授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比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有效的多。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结合所讲授内容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是顺理成章、顺其自然之事,既可以发挥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作用,又可避免单纯说教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反感情绪。最后,教师可结合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通过对古今中国著名数学家个人成长历史、对数学科学发展的杰出贡献等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人生观、价植观、道德观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可根据数学自身的严密性、科学性等特点,教育学生崇尚科学,形成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等等。

数学教育学范文3

近些年来,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如火如荼的进行,小学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一直以来,数学教育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课程,在新课标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和创新已经成为了相关教学人员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新课标环境下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提高数学教育人才培养效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变化等一系列综合知识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结果,更要教会学生方法。因此教育人员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所遇见的难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小培养一种全面的数学思维。

1小学数学教育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数学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课堂表现,很少从本质上挖掘学生潜在的数学才能,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高校所培养的教学人才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中坚力量,新课标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应该在高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中体现出来,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对数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培养的过程中,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较落后,在教学理念上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很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在学生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因此目前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经常抓不住重点,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效率偏低。

1.2数学教育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所学习的观点和理念与日后的教学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可见对数学教育体系的课程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十分必要。但是从目前高校的数学教育体系来看,其课程的安排与规划存在着突出的课程比例失调、课时安排不足等问题。目前,高等院校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包括数学分析、几何解析、高等代数、普通物理、微分方程、数学模型、近世代数、高等几何等。这些课程通常在大学的一至三年纪完成,可见数学理论课程占据了总教学时常四分之三甚至是以上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内,学生只能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也没有学习如何做好一名真正的老师。通常会在大四进行数学教育理论以及实习的相关课程,而教育心理学、数学思想方法等课程的开设更是少之又少,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之内,学生对教学心理和方法的掌握知之甚少,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会走很多弯路,降低教学效率。同时,分类过少、含糊不清的选修课程也是影响学生从教水平的主要原因。

2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人才培养效率的有效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人员的工作素质,实现新课标对学生数学素质培养的目标,高校在进行数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想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精髓,就一定要以同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注重尊重学生的心理,听从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积极的表达自身的相反,这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理解,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此外,这种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与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相互一致,当学生迈入工作岗位,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才能以同样的思维和方法去教育学生,尊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从而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起一种既善于思考又能够实际应用的数学思维与能力。其次,数学教育人才的合理培养和需要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高校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应该适当的加入数学探究、数学文化、数学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充分明确数学教育的发展脉络,使其真正了解数学知识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人员所应该承受的责任。此外,为了提高学生进行教学工作的能力与水平,高校数学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应该适当的增加数学教育心理等课程的比重,帮助学生提高在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对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育工作人员。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内容无论多么丰富完善,如果没有实践行动的检验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高校应该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的课程中,归纳并总结当代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梳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思考,找到新课标教学体系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教学理念与应试教育下的数学教学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校在进行数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学教育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保进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吕世虎,曹春艳,叶蓓蓓.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三十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17(05):55-59.

[2]李兴东,张睿.关于数学教育学核心概念的认识与思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12(02):118-122.

[3]蒋桂银.对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构建的建议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12):33.

数学教育学范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关爱教育

关爱教育能够给予内心极度脆弱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与尊重,能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从心理、思想以及生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因此,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对关爱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实施关爱教育,为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关爱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同普通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在生理上存在先天缺陷,因此心灵也更加脆弱,由于能力缺陷,无法顺利独立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部分特殊儿童甚至无法独立生活[1]。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关爱教育能够从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基于学生充分关爱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传递,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助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关爱教育有助于解决特殊儿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每一个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看待自我,这是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完成的首要目标。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并拉近自身与其他人之间的距离。特殊儿童存在自卑、自闭等心理,只有通过关爱教育,促使特殊儿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才能够逐渐释放自我,并在高度信任教师的背景下,学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看待自我。关爱教育弥补了特殊儿童心理敏感以及脆弱的缺陷,可以减少其日常生活中出现情绪失落等现象的概率,对于逐渐树立较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具有促进作用。

二、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关爱教育实施途径

(一)注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同普通学生相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身心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缺陷,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小学运行过程中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与耐心,数学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学生对自身的信任,从而更加顺利的展开教学活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深入到学生内部,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以及心理等。并有针对性给予这部分儿童更多的耐心与呵护,促使特殊儿童感受到这个社会给予自身的关爱,从而积极主动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特殊教育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应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规律以及心理变化,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教学措施,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积极性。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小学生心理脆弱、敏感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营建一个温馨、有趣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并在画面中感受到教师给予自身的关爱。例如,在几何图形知识教学中,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小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作为主人公,进行各种图形的绘制,图画符合特殊儿童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放松身心,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二)从思想上给予学生合理引导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科学的数学教学有助于提升特殊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全面落实关爱教育,给予小学生思想上的高度关注,进行科学的引导至关重要[3]。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观察到某个学生独自呆在角落里发呆时,应慢慢走近他身边,同他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讲解数学故事的方式,将国内、外数学家勇敢克服困难的故事生动地描述出来,及时帮助特殊儿童化解思想上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促使小学生高效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爱教育符合特殊教育学校小学生的心理以及思想特点,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应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从注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从思想上给予学生合理引导等角度出发,为将关爱教育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王倩,田语,王小栋,肖非.融合教育环境下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制度设计与启示——以加州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02):63-71.

[2]吴道愉.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育绩效实证研究——岭南师范学院特教系首届毕业生追踪调查[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1):43-53.

数学教育学范文5

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是非常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小学数学教育是为了教授学生初步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知识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了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也许并不十分正确,但是却是学生学习潜能的一种外在表现。当学生开始积极思考某个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就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自己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问题的解法往往是多样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不同的解法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思考能力,更能表现出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潜能不仅能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使学生养成一种学习素养并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有所表现。

二、小学数学教育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方法

有些学生能够自己表现出在学习方面的潜能,但是有一些学生还需要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挖掘和培养。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正确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尽管只是数学教育的入门,但是也是小学教育教难的科目之一,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很难学好这种较难的科目。如果连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没有,又怎么能被挖掘出学习潜能呢?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兴趣。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合理的教学,不要用太难的问题打击学生的信心,破坏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成功培养了学习兴趣,那么就会主动积极学习,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培养或者表现出自己的学习潜能。

2、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一种新的知识之前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时应该特别留意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学习能力特别的学生应该进行特别的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实际能力的研究,教师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充分接受数学教育并且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潜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自己的自学能力对于这种教育方式中的潜能挖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数学学科要求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思考,这对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思考,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引导,不要让学生按照错误的方式思考下去。培养学生学习正确的自学方式,主动接受新的数学知识,老师在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后自然能够看到学生的自学成果,使学生主动表现学习潜能并且在自学过程中将这种潜能明朗化,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技能。

三、结束语

数学教育学范文6

一、小学核心素养教育中的问题

好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奠基。所以,小学课堂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格外关注。但是,教师对教学素养的认知不是很明确,认为素养与技能的含义是相同的,所以有时会进行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师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训练,对增强熟练程度有一定的作用,但经常进行此类训练会导致学生形成定向思维,遇到事情缺乏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会起到一些不好的效果。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学习和记忆,然后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现在这种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代化的教育要求,单一且没有乐趣,比较枯燥。这种只有教师的主动教育而没有学生主动有效的学习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课堂的效率不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核心素养培养方式

(一)采取正确的教学观念

现在有部分教师仍在用应试教育下的一些教学思想,把提高学生分数作为教育学生的唯一的教学任务,这在小学课堂上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自己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也很容易禁锢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这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在学生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就需要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需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教学观念,努力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建有趣的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知识并获取知识,使记忆能够更加牢固。教师也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等数字设备将相关的问题展现出来,小学生一般对图片及视频动画等比较感兴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汲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利用

在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数形结合了,在课堂上利用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表象进行理解,进而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习惯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比如,在给同学们讲解物体的重量的时候,向同学们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让同学们对重量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时候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道具,一瓶水、一个香蕉,通过具体的事物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重量的含义。在给同学们讲解长度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拿着尺子,量一下自己触手可及的物体,以此对一厘米、一分米及一米有一个大体的概念。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与实际相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提前做好教学安排。教师要积极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去,做好课程安排。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加投入,老师需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帮助,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四)利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探究式的教学并不是老师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这种方式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探究式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给同学们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进行分析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最后再由老师系统地梳理一遍。比如在进行“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时”,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索三位数的运算规律。老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三位数加减法的习题和例子,由同学们自己去探究,通过之前两位数的加减法规律来举一反三,自己总结。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的好习惯,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以问促学,勤于反思

数学教育学范文7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存在身心方面的缺陷,经常表现出自卑心理,不愿意与正常人沟通、交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时,他们也很少主动咨询教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应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以促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入手思考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设置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特殊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善于表达,但他们内心的想法和疑惑较多,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设置悬念,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以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进而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用简便方法求商》部分内容时,有如下题目:工厂食堂有大米4300千克,每天吃200千克,可以吃多少天?还剩下多少千克?小学生能快速列出算式4300÷200,并按部就班地得出答案21天,还剩下100千克。那么有没有简便方法呢?此时教师就可引导小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以促使他们运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一定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的计算法则,对算式进行简便运算。而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部分内容时,小学生掌握了钝角、直角、锐角等的基本概念,但他们脑海中会有各种疑问,即数学课本上的直角和课桌上的直角一样大吗?在放大镜下角会不会被放大呢?此时教师就可鼓励小学生自主探究和验证,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夯实他们的基础。总之,设置疑问可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入手思考数学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虽然存在着生理上的缺陷,但他们的情感较为细腻,观察也比较细致,能在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中发现很多隐含的知识。借助他们这一个性特点,教师可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设置各种各样的悬念,并鼓励学生自主质疑,从而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将数学知识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具体情境下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部分内容时,特殊学校的学生都在父母的陪同下或者独自去过超市,他们对此比较熟悉。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单位换算,就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即小明要去超市买笔记本,每个本子是4元,买3个本子需要多少钱?学生可在生活常识下,得出答案12元;每支铅笔5角,小明又买了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呢?学生可快速得出30角的答案,但是30角是多少元呢?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选出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与顾客,扮演顾客的学生可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扮演收银员的学生则应掌握找钱的运算技能,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而在学习《6到10的加减法》部分内容时,作为小学数学阶段的入门知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以引领他们进入到数学世界中,探寻知识的奥妙。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摆积木的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借助情境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可引发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心理诱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心理诱导,可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智慧之窗。尤其是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自卑、胆怯、懦弱等个性特点,与教师交流时总是因为不自信而目光躲闪,教师不经意的神态或者动作语言等也会导致他们胡思乱想,进而否定自我。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心理诱导,以在暗示、激励、尊重下,促使学生由迷茫变得清醒、由自卑变得自信,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部分》内容时,特殊学校大多数学生的方向感都较差,甚至很多学生对太阳东升西落的常识也不清楚。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心理诱导,以在循循善诱下,促使小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即当我们面向北极星时,我们的前面是哪个方向呢?很多学生并没有北极星在北面的概念,他们在尝试回答时,会给出错误的答案,此时教师要以暗示性的眼神和引导性的语言带领学生探究正确答案。而当黑板在教室的西面,教师背对黑板讲课时,此时教师面向哪个方向呢?简言之,也就是和西相对的方向是哪个?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意识到左和右是相对的,然后再慢慢引入南与北、东与西等相对的概念,以在心理诱导下,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总之,借助心理诱导,更像是为学生的学习打了一剂强心针,可使他们暂时忘记生理上的缺陷,忘我地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进而能帮助他们克服更多的困难与挫折,实现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常态化,但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这主要是由他们的身心缺陷造成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存在智力上的缺陷,还有一些存在听力、语言等方面的障碍。这样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他们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以促使他们更加直观地读懂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部分内容时,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与三角形相关的生活化物品,以促使学生产生熟悉感,进而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组合,在动画模拟下,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构成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这有助于他们发现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当后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可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下,自主探究得出底×高÷2的计算公式,这能使他们在知其然的同时做到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相对较好。而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分生日蛋糕的视频,即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吃蛋糕,视频中的小明将蛋糕平均分成了3份,并分别给了爸爸、妈妈和自己,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分数引入的意义,可为后续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学习打下基础。总之,借助多媒体技术,静态的数学知识成为动态化的生活现象,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

五、动手操作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善于动手,但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这样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可组织动手实践,以在动手动脑中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调动起课堂气氛,构建起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克和千克》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建立质量概念,并掌握克、千克、吨等与质量相关的单位,能估量实际生活物品的质量。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天平,组织学生参与到“估一估,称一称”的动手实践活动中。即教师准备好橡皮、羽毛、苹果、书本等常见的物品,先要求学生掂一掂,并估算这些物品的质量,之后布置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亲自称一称。在参与称量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得出规律:称量较轻的物品时,我们要用单位克;称量较重的物品则用到单位千克。由于是自主实践总结出的规律,小学生的记忆将更加深刻。而在学习《条形统计图》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调查班级内学生的出生日期,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上交。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可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能促使他们相互之间多一些关心和帮助,进而能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同窗的浓浓爱意,整体课堂教学氛围较好。总之,借助动手操作,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讲解,这可使学生受益匪浅,有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

六、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出方法和策略上的特殊性,要和普通学校的数学教学区别开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等,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教师除了借助多媒体、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之外,还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以更新现有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潘蓉.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61.

[2]金小丽.从无趣到有趣从感趣到想去——趣味化教学提高特殊教育生活数学课堂质量[J].教育界,2020(36):10-11.

数学教育学范文8

数学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数学推理和有效提问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收获.

【关键词】

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数学

实践活动课程此文系2016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B/2016/13/079)、(B/2016/13/060)、2016年宿迁社科课题(SK/2016/09/72)、2016年宿迁社科课题(SK/2016/09/69)、2016年宿迁教育规划课题(2015GH197)、江苏“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高职构建“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2014年江苏高校哲学与社会科学资助课题(2014SJB333)的阶段性成果;并受到江苏省“333”工程基金资助.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逐渐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借助新手段,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思考中活动.

一、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对象来学习研究创新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新需要借鉴与学习,因而获取资源特别重要,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就显得重要,这是任何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载体.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在计算上,提倡用科学型计算器.在指数运算、对数运算、三角运算、排列组合数计算、方差与标准差运算等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求值.以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计算方式,使学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图形图像、数据处理、线性规划求解等问题上,充分发挥Excel、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功能,配合使用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现代化设备,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在学习媒介上,积极开发、建设、使用微课、网络课程等资源,把课堂延伸到45分钟以外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网络学习空间.

二、在数学推理中培养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数学智慧,并非单纯地通过接受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需要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知识、技能、经验、思想、素养、智慧的数学素质教育目标.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其一,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各个学习内容,其二,它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其三,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环节.在“猜想—证明”的问题探索过程中,学生能亲身经历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的完整推理过程,在过程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极为有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后,就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后,那里是一片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个人钻研和借鉴学习,学生就会模仿,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形成良性循环后,创新思维就会水到渠成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从基础、核心、方法三个方面指明了创新意识的要素.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出了几个基本的切入点和路径,使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在了比较实在的载体上,即围绕这三个要素,教师应紧紧抓住“数学问题”“学会思考”“猜想、验证”这几个点,做足教学中的“文章”,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就有可能得到落实.教师要善于对素材进行分类加工,引导学生多经历这样的活动.

三、通过有效提问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促进职业素养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