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体系范例

税务管理体系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我国的市场竞争局势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愈演愈烈,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企业对税务筹划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越来越严格的管理手段。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税务风险,这对企业的有效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重视税务筹划工作。基于此,本文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展开探讨。

一、企业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为了维护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尽可能地减少财政税收制度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财政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创新。具体的改革内容包括:面对不同种类的企业,税收制度也相应地进行划分。例如,用消费型增值税代替生产型增值税,在国内各个生产环节中出口商品产生的间接税被退换等。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更高,加强税务风险管理,能够促进税收制度的转型,使预算体制得到优化,财政支出体制也因此得到改进。同时,转移支付以及预算体制会更加规范和完善,税收执法的层次也因此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税收中出现的无信用可言以及执法不健全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这可以让企业在税收制度下获得更好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

二、企业构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企业评估和识别税务风险的能力

要想有效规避风险,首先必须要学会识别风险。换言之,企业只有有效识别所存在的风险,才能以此为依据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的方式有很多,如风险清单、报表分析等方法。其中,在财务风险识别工作中,报表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报表分析法,企业可以通过表上的具体数据将各项指标计算出来,然后再对这些指标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假如得到的数据信息与以往得到的信息之间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则说明企业中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必须要予以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识别和分析完企业的税务风险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是这些税务风险在实际中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得到具体的数据,还包括税务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造成的损伤。在评估出具体的结果之后,企业再根据最终的结果,立足自身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大限度避免税务风险,使税务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要想对税务风险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通过以下两点表现出来:首先,严格监督和评价风险管理工作。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成立监督部门,要求该监督部门实时监督和评价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通常来说,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监督企业相关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状况,同时客观地评价税务风险解决措施的实施工作状况。假如企业没有条件成立专职监督机构,可以将这些评价和监督任务委托给相应的机构,要求该机构对其工作加以监督和评价。其次,应当针对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工作进行强化。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让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税务信息能够做到及时了解,譬如企业税务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每一个经营环节中涉及到的税务信息以及适用于企业的有关政策等。除此之外,企业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要和相关的税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以及已经存在的税务风险等进行交流、讨论,尽可能地在得到税务部门认可情况下制定相关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制定针对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在实际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企业可以依据对税务风险的分析和评价等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防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受损失。一般来说,企业针对税务风险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第一,尽可能地减少税务风险。对于税务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力度的加大进行规避。通常来说,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相对来说危害比较小的税务风险,对危害较大的税务风险采取这种应对措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第二,对税务风险进行转移。这是企业在财务风险处理方面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主要通过对外部相应处理机构进行外聘的方式加以处理,在这个基础上将税务风险有效转移给其他机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税务风险是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管理层必须予以重视,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社会形象、商业信誉以及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失,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国强.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J].会计之友,2014(14):2-9.

[2]胡国强,吴春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综述与框架构建[J].会计之友,2012(31):65-69.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及实施的思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水务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及实施。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性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水务企业能更好的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组织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整合在一起的一套体系,由管理学家戴维提出。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从长期的发展角度出发,制定出水务企业的整体规划;制定出水务企业中长期的规划;制定水务企业年度预算的目标等。将这些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发展。对水务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对水务企业中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过程,确保工作的流程具有科学性以及规范性。

二、水务企业全面概预算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明确

水务企业战略目标不明确是当前状况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制定时,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使该项工作的进行不能将眼光放长远,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水务企业若长时间这样下去,将会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

在当前状况下,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中,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保障。正是因为缺乏这种保障,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权威性,使各个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缺少协调性。这就导致了该项工作缺乏科学、规范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看来,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组织体系保障的缺失,不利于各个部门之间关系的发展,也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这种情况严重的限制了水务企业的发展。

(三)水务企业缺乏有效的控制体系

在当前状况下,全面预算执行缺乏较为有效的控制手段。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导致了水务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态度以及操作均不严谨,使水务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缺少严肃性。导致预算工作出现较大的疏漏。(四)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体系在当前状况下,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体系不完善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由于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基层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认识。

三、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及实施的思路

(一)使市场的战略与市场的发展为方向

水务企业有一个较为强烈的性质,那就是公益性。水务企业主要由政府来进行管理,具有较强的垄断性以及自我封闭性。但是,在当前状况下来看,各大水务企业在市场经济上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央企,外企,以及国企与民企之间各自抢占资源。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水务企业应当扩大自身生存的空间。这就需要水务企业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来顺应时代的发展。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在该项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以每个年度预算为着手点,做好长期的战略规划。企业应当以这个规划为导向,构建全面预算管控体系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在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务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为: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管理部门,以及预算执行单位。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构建出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框架。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者主要包括:总经理,副主任,或者是财务部门的负责人。该部门的成员主要有:财务策划部门,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的销售部门,企业的工程管理部门等。这些部门对水务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该部门主要的职能是对企业中相关的部门进行合理的分工,并且促进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全面搭建预算管理的电子合作平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税务企业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规模也不断的被扩大。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趋势,水务企业中运营工作的任务量也逐渐的增加了。水务企业管理对当局的部门以及二级公司的经营管控能力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全面预算汇报的方式为制作电子表格。这种形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应当在水务企业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合作平台。如:EPR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编制工作,执行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和考核工作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电子平台。在电子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应当将接口的设置工作重视起来,采用标准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以及预算数据的共享,使这些数据起到协同的作用。为水务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搭建一个自动化的平台。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更高,同时,也避免了认为随意的调整,使水务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为了促进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就应当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以便于评价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在完善考核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设立合理的考核目标。首先,应当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水务企业年度经营的目标。适当的增加或者删减考核的指标。例如:某水务企业截止到2015年底,以往的几年中应当收的水费以及工程款项共计约为6000万元。由于投资平台以及企业内部的原因,为收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自2016年起,该企业制定出了“老旧应收款回收额”的考核指标。这一年收回了老旧款项共1200万元,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因此得到了非常大的鼓励。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应当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实际发展的情况为出发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这个标准应当符合企业中工作人员的水平。最后一点,就是对水务企业中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例如:水厂的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服务方面的管理等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全部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中,使水务企业综合管理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水务企业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水务企业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前对其进行周密的计划,注意各项重点内容中的细节处。强化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本篇文章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全面概预算管理,随后,又分析了当前状况下,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水务企业中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玉清.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及实施的思路[J].财会学习,2016(08):86.

[2]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J].湖南水利水电,2016(05):1-12.

[3]确立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开拓水利建设新局面——山西省水利厅各处室负责人与各地市水利局局长谈“十五”计划、2016年治水新思路[J].山西水利,2016(01):8-16.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问题;举措

为了解决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国内的公立医院持续进行改革和发展,医院的综合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公立医院财务问题涵盖很多的事项,不但有平时运营中形成的财务收支问题,而且有一系列业务活动牵涉到的财务问题,公立医院正常运营的前提条件是每一个财务环节,倘若存在较大的财务偏差,那么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探究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显得非常迫切和有意义。

一、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结合财务管理体系的持续完善,可以提高医院各个方面(经济活动、成本管理、预算等)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在预算管理范围中控制医疗成本,在保障医院平时运营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内部会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医院财务资金应用效率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医院财务应用效率,也有助于医院保证平时财务支出的前提条件下科学地调配资金,从而大大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服务能力。

(三)有利于保障医院财务资产的安全性

医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可以大大地降低医院财务信息管理中的失误率,实现医院财务信息管理准确性的提升,进而奠定医院提升财务资产安全性的优良基础。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控观念差

在推进医改政策过程中,国内持续改进居民医疗保障机制,然而,医疗市场面临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倘若医院未曾实时管控与识别财务风险,那么将导致相应的损失。纵观当今的实际情况而言,国内医院大都设置了专门的财务部门,以执行财务管理事宜,可是未曾关注风险管理和控制问题,缺少较强的财务风险防范观念,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非常容易形成漏洞。除此之外,投放使用资金的不合理性导致浪费国有资产。再者,医院不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防范体系,经营管理模式不仅粗放,这也较易导致财务危机问题。

(二)固定资产内控缺失

在逐步推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要求大量的资金实现运营。并且,一些医院在管理固定资产上仅仅是书面性的表面指导,具体管理较为混乱,维护、使用、处置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性差,管理制度形式化,未曾真正地贯彻实施。除此之外,有的医院不注重盘存固定资产工作。再者,尽管医改之后购置较贵的医疗器械等可以实现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可是由于不具备完善的资产管理控制体系非常容易造成设备的低效应用问题,从而使医院面临损失,这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能力的强化。

(三)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

一是设计的财务管理系统技术较为滞后,一系列部门之间互相孤立,也未曾建设共享平台,信息孤岛容易形成,这导致财务部门跟其它部门的协同性低。二是一些财务软件不具备多样性功能,软件体现的价值只是由人工向电脑转变,仅仅是简单录入与核算数据,不具备决策制定与数据分析的功能,这使数据核算的应用率降低。三是选用的财务软件不先进,软件设计者不是专门的医务工作者,不能够真正地熟悉财务管理程序与财务理论等,这导致后期应用时一系列问题的形成。

三、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举措

(一)强化财务风险管控观念

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一种关键方式是强化财务风险管控观念。一是企业领导需要密切关注风险管控,及时明确工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根据时间节点实施自纠自查方案,探究财务收支中面临的问题,且不断加以优化。并且,保障财务自查工作不搞形式主义,确保真正地开展自查工作。二是即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能够组织多样性的活动,强化有关财务工作者的财务风险防范观念,且定期组织财务管理技能与知识的培训事宜,在强化财务风险防范观念的同时增强财务风险管控能力,降低浪费的资产量。三是医院应清楚风险管理职责。一些风险是能够防范的,也有些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医院应持续强化风险观念的教育及宣传,尽量地减小风险形成几率。倘若出现风险,那么应严查且把责任落实到人。

(二)强化固定资产内控

医院竞争力、技术实力等硬件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医院固定资产的库存量上,即电脑、办公桌、大型医疗器械、建筑等。这一系列资产分类多、数量大,尤其是医院的一系列医疗设备具备多样性的品目,尤为需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以降低流失的固定资产量。并且,医院需要建设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统一购置与更新固定资产,实现购置环节的规范性,清楚一系列环节的工作事项,事先分析购置的可行性,防止重复购置与盲目购置的情况;严控固定资产的领用存制度,大至重型设施,小至一张桌椅等,都应明确其去处与来源,且对应用过程予以监管;应清楚资产的处置与维护工作,归口管理报废以及保养维护等环节,且对有关设备应用的制度与流程予以约束;应根据折旧管理办法进行医疗设备的折旧,而报废应严格遵循医院的相应标准。总之,应对管理固定资产的全部环节进行严格约束。

(三)注重对成本效益的追求

基于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的医务性收入与财政补助是资金的主要来源,资金总额中的财政补助只是占比大概为10%,而医务性收入是主要资金源。并且,为了跟我国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相支持,医院不断响应国家关于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探析■李晓婷韩芳桂的号召,降低了器材、药品价格等,这使医院的收入来源间接降低。为此,医院应注重成本效益的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体,医院存在职工福利、薪酬、一系列管理费的支出,为了科学地管控成本费用,应精打细算,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减小成本消耗,以保障医院的顺利运行。并且,降低大成本意味着增加了业务收入,因此医院需要结合成本效益的减小实现增效减支的效果,进而增强医院的竞争优势,最终使医院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四)注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纵观我国财政部在2011~2018年执行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指导意见》,能够明确在财务改革中,信息技术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健全的信息系统可以引导医院会计将初步数据实施下一步的账目处理,进而实现医院财务会计的实际需要,很好地衔接财务数据。不然,倘若医院的信息化工作缺失,未曾开通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形式,那么将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医院实施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并非一味地以计算机应用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而是有效统一财务与信息技术,解决账目处理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方式,对医院核心业务系统的一系列重要信息予以整合,实现会计核算、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资产处理与配置等一系列工作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所有人员的积极响应,无论是医院的管理层,还是医护人员和医疗人员,都应增强信息化管理观念,立足于财务软件与信息技术,建构和完善医院全过程的智能互联、内部控制、业财统一、数据共享的财务管理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应该对相关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发展的需求,制定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公立医院在新医改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会.分析新医改下怎样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

[2]林增发.论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财会学习,2018(18).

[3]白东晋.基于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8(09).

[4]刘华申.新医改下如何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8(03).

[5]仲卫东.新医改条件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6]陈安琪.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及其措施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

[7]黄晓东.新医改形式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J].中国卫生产业,2017(29).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常见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工程。农田水利相关单位必须落实好农田水利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系统中融入农田水利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工作,否则会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计划以及施工安全和质量造成影响,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在对农田水利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项目和劳务分离是十分常见的情况。每个环节的工作主体不一,利益主体也不同,出现了只看重自身利益,无视甚至影响他人利益等问题。这样一方面造成大量资源被浪费,另一方面阻碍了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1农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1.1对象单一性。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对象单一性的特点,加上农田水利部门本身的特点,农田水利工程成为农田水利财务管理的对象。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按照不同项目的特征和性质,合理选择农田水利财务管理方式,为财务管理打好基础[1]。

1.2一次性。农田水利财务管理这项工作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从农田水利工程启动到结束,是一个无法同步且不能重复的过程,农田水利工程应一次性推进。正是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备这个特点,农田水利财务管理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一次性是农田水利财务管理与普通财务管理的重要区别。

1.3超前性。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具备一定超前性,这个特点是在一次性特点的基础上得来的。由于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能重复,这就要求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具备一定超前性,以此确保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可以有序进行,从而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2]。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应该针对农田水利在推进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预测,尽早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顺利推进,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利益。

2农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2.1施工中采取粗放经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粗放经营是农田水利财务管理最普遍的问题,发生该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水利单位还处在经验型和生产型发展阶段。水利部门内部的管理者没有正确全面认识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部门也无法对农田水利财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只能被动通过发票支付各种款项。这样的农田水利财务管理无法促进水利部门正常发展。

2.2没有足够重视农田水利成本管控。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成本管理是农田水利财务管理最核心的部分之一。通过相关调查发现,水利部门没有对成本管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水利部门将关注点放在了利润方面,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全部归于财务[3]。正是由于这样不正确的认知,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施工以及管理等人员没有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的责任不能具体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身上,容易造成成本失控问题,这给水利部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水利部门健康发展。

2.3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农田水利财务管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大部分水利部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只做表面文章。在这样的情况下,虚开发票、不合理支出等问题在各种农田水利工程中层出不穷,无法实现高质量、高效果的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另外,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后仍然发生了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现象,对资料存档造成了一定影响,审计部门处理相关问题时十分被动[4]。

2.4农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农田水利财务管理与普通的财务管理存在差异,但是大部分农田水利财务管理人员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没有掌握足够的农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和预算经验,不能从整体上掌控农田水利的财务管理工作,致使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有效落实到位[5]。

3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效果的对策

3.1落实全过程财务管理。施工过程中存在经营粗放问题主要是水利部门内部管理者对财务管理认知不到位导致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水利部门应该从整体上加强对农田水利财务管理的理解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全过程财务管理,以此减少财务管理不足或者脱节现象。实现全过程财务管理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效监督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中每一笔资金的使用,为优化农田水利预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2)重视招标、投标以及签订合同等事项,对相关的财务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做到充分理解,通过合同确保维护水利部门自身的权益。(3)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专业知识或者工作经验等,在合理范围内为水利部门发展出谋划策。水利部门应制定合理的管理控制制度,对各项支出费用进行有效控制。(4)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农田水利的验收环节。验收工作结束之后应开展财务管理的总结与评估工作,从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

3.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为解决水利部门忽视农田水利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问题并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财务管理的效果水平,水利部门应该从以下方面弥补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1)水利部门应该从整体上加强对成本管理观念的认知。不管是水利部门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要对成本管理有深刻认识,这样才能在水利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集合整体员工的智慧,为提高农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成本管理效果提供保障。(2)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水利部门在农田水利成本管理中的工作质量。例如使用作业成本法,水利部门通过一定措施降低非增值的作业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田水利工程的支出成本,并且能为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提供一定保障。(3)水利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技术具有重要作用。水利部门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实现财务成本管理信息化,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成本管理的动态化发展,发现过去很难发现的成本问题,方便水利部门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做好农田水利的成本管理工作[6]。

3.3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水利部门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许多管理措施无法真正落实,说明大部分水利部门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对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可以帮助水利部门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水利部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农田水利工程资金、财务收支、使用材料和设备等方面加强管理。(1)水利部门应该对各项财务收支进行详细准确的分类,将每一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体上。例如在成本支出方面划分混凝土、木工以及钢筋等小组,通过这样划分,可以大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及质量。(2)水利部门管理农田水利工程资金时,可以将多个方面联合起来,实现有效管理,例如财务管理人员、采购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员等。(3)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的材料和设备实施严格、合理的管理与维护,并且只针对报备及时、符合相关标准的单据进行报销。施工完成后,剩下的材料和设备应该归为固定资产,交由第三方进行保存和管理。

3.4水利部门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引进与培养。水利部门管理者应该大力引进和培养财务人员,针对已经在岗的财务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及培训,定期进行财务人员考核,制定合理的奖罚机制,以此促进水利部门专业财务管理队伍的形成。落实专业、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避免水利部门在农田水利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

4结束语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财务分析;信息;决策参考;医院管理

2017年7月,针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意见在完善医院管理制度部分中明确指出要“健全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将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纳入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要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步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中指出:“要根据医学规律和行业特点,发挥大数据优势,强化考核数据分析应用,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财务人员利用信息系统发挥大数据作用,做好财务分析,特别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已成为财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医院财务分析的内涵

医院财务分析是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包括医院管理者、职工、政府、投资者、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等,结合医院相关财务报表,运用专业化的手段,对医院的经济实力进行多角度分析,从而明确当前医院资金运营的真实情况;同时对医院的经营绩效和管理效率进行客观评估。随着我国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院投资呈现多元化格局,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医院经营的外部环境与过去已大不相同。所以,在对医院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针对医院的管理要富有成效,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推动医院的平稳持续发展。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主要包含预决算分析、阶段性分析、各专项分析等,通常采用以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医院财务数据与标准之间的对比来分析医院财产状况和资金运营成效,标准是比较分析法中最基础的要素,常见的有医院计划或预算标准、历史标准、同等级医院标准等。通过对其中的差值进行计算,得到相关数据来反应医院的财务状况,比较分析法可以通过多种数据差值方式来反应指标变动状况,不仅能用绝对值表示,还可以用百分率和财务比率来表示。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把同等级的各个财务信息要素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最终数据,表示医院的资金运用情况和运行状况的方式。比率不是具体的数值,而是反映了对比双方所存在的差距与关联性,表现了医院指标间各要素的不同,把各要素间关系简洁处理,获得比较明晰的信息。根据分析的不同目的和要求,比率分析法主要有趋势比率分析、相关比率分析和结构比率分析。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可以表现各经济主体间存在的经济联系,同时也可以查处医院财务漏洞和防范财务风险,解决相关问题。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替代法,是指在分析特定要素产生变化时,而其他的要素保持原来状态,从而得到每个要素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医院的各项指标是许多要素相互关联,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财务指标状况,在要素发生变化时,相关的要素也就会发生变动,从而影响整个指标。所以,对财务指标进行研究,必须研究主要因素,找到问题关键所在,从根本上促进问题的解决。

(四)趋势分析法

将医院各月的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处理,从而得到医院各月之间财务状况变动趋势,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在趋势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绝对数额分析、环比分析、定基分析等方法,趋势分析也可以绘成统计图表来直观表示相关项目的趋势变化。医院作为承担多种责任的社会性公益机构,经济状况比较复杂多样,许多要素共同影响着财务状况,对于医院财务状况的分析必须在很长的时间内来看,不能只分析短期内的变化,应该通过财务报告发现数据周期性变化,认识到其中的规律,从趋势上来分析和判断问题。上述分析方法有共通之处,有可以相互替代的功能,同时各类财务分析方法也都有自身的弊端,运用时要结合实际状况和分析目的酌情思考,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结合使用。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以往医院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医院的资金流向做出总结报告,通过会计部门把资金的运营状况进行记录审核,运用专业方法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形成报告。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大数据的应用,为财务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方法。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对于财务的分析已不只重视单一指标,而是通过多个动态指标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以下内容分析对医院较为常用和重要:

(一)全面的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分析是医院进行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通过成本分析客观地反映医疗经费需求,减少消耗,增强职工节约意识,提高对成本的调控能力,从而对提高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降低患者费用起导向作用,实现有效控制医院费用开支和促进职工收入分配合理化以及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现金流量情况分析

现金流量信息有效的反映了医院内资金流动的去向与来源渠道,对资金进行明细化区分,同时对现金流量差异所产生的原因综合研究,有利于医院明确资金的运用,为医院的各项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促进合理计划与分配医疗服务收益,使医院更加适应公立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长远发展需要。

(三)整体与专项绩效分析相结合

在对医院的整体经营状况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绩效分析,对运营中存在的劣势方面和资金薄弱环节进行政策补助,把医院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财务、资金等各项指标方面进行整体及专项分析,同时在专项绩效分析方面,重点对具体的设备及新开展医疗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并合理配置医用仪器设备,提高开拓和把握医疗市场的能力。

(四)开展同级医院间的横向分析

开展与其他同级医院的财务指标横向比较,分析本院各个要素的优缺点,对自身的财务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明确自身战略定位,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五)卫生资源的效能结构和医院创新能力分析

医院在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应该将资金的重点分配到在科研方面,在医疗方面不断更新自身的技术,提高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将财力重点运用到创新方面,促进医疗方面人才的培养,提高医院的创新实践能力,引进新的医疗设备和新型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

四、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评估医院的经济实力、决策医院的未来发展方向

揭示医院各项财务数据内涵,对医院的经济实力进行相应的评估,从而有效的把握医院的整体经济实力。对无用的资料进行剔除,对其中重要关键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分析处理,然后针对医院目前经营的情况,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促进医院收支按计划完成,提高预算执行率

相关审核部门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核实,对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有效调控医院的资金运用,使资金的运用科学合理,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模拟投资活动,保障资金流向安全,合理的规避风险,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率。

(三)挖掘内部潜力,提高资金及资产的使用效益

通过财务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经费收支的规律,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制定有效成本控制措施,促使医院充分挖掘潜力,提高管理效益。固定资产管理与医疗业务、医疗质量技术、财务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设备购置可行性分析,避免盲目投资。

(四)有效防控医院的运营风险

通过财务分析促进单位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议,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堵塞漏洞,及时消除对公立医院正常运行的消极影响,有效防控内部及外部财务风险。

五、医院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医院的财务报告是医院进行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但是由于部分财务报告本身存在纰漏的可能性,导致医院财务分析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报表以货币计量为前提,难以对非货币计量的因素进行全面反映

在制作财务报表时,涉及的相关数据需要用货币计量,然而用货币计量的方式无法表现出医院信息的全面性。例如医院的人力资源、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医院规划等部分信息都不能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准确的表现,但是医院的持续发展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所以,通过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来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在反映内容方面可能存在不足。

(二)财务分析是对过去的资料进行分析,只能作为未来的参考

医院过去相关的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来体现,虽然它是对医院经营活动的整理,但是财务报表上记载的相关信息具有静态性和滞后性。因此,用医院财务分析的数据来预测未来时,只能作为动态预测的参考,并非绝对可靠。

(三)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受到环境的制约,有被人为操纵或粉饰的可能性

编制财务报告的工作主要由医院自主进行,所以在编制的过程中会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并且还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其最终反映的信息内容可能主观修饰程度较深,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客观公正。并且在开展分析工作时,对于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受到分析人员主观因素及业务能力的影响,导致对医院的分析存在偏差,对于最终产生的医院会计分析报告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六、结束语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ERP系统;电力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

0引言

电力企业通常都会从企业内部物资管理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从物资的采购、存储等环节进行组织和管控,在降低电力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电力企业的产品质量。如此,才能使电力企业的效益提升。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对现有的物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优化升级,本文将引入ERP模式,对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改进,具体分析如下。

1ERP在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1.1电力物资管理系统的特点

电力企业想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进行发电、调度等依靠传统方法是很难实现的。因为电力企业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社会电源供应充足,而且是按照正常电量进行供应。在传统管理模式中,无法同时做到对电力企业的发电、送电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供电管理。毕竟用电场所是比较分散的,这对统一模式管理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1.2电力物资管理系统的不足与需求

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系统中,相关的管理流程都比较混乱,人力资源的配置也不太合理,加上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使电力物资管理系统中很多方面的资源管理都不够明确,而且管理过程比较烦琐,信息之间的传递也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不仅影响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效,还无法满足大部分员工的需求。[1]此外,电力物资系统中没有明晰的物资领用记录,经常会出现各部门的相关资料丢失或被盗用,以及各部门的物品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因此,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无法做到对电力物资精准汇总,从而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1.3ERP技术在电力物资管理系统中的意义

现代电力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地完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使用ERP系统后,可以集中进行物资的计划、采购、支付等环节,简化采购流程的同时,节约了部分人力资源。告别了传统模式的存储信息方式,把书面信息转变为电子信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员流动时重要信息丢失等情况的发生。采用ERP系统后,可以轻松实现信息共享。

2目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在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根据物资管理部门提供的购入单或领料单等直接对相关物资进行价值处理,并没有详细记录该物资的型号、规格等。致使企业相关的管理层无法精准掌握物资的全面信息,很难做到对物资管理部门的有效管控。[2]电力企业在对资产整改或扩建方面进行管理时,需要同时管理好几个部门,若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就很容易导致项目管理部门只针对自己部门管理项目的物资予以采购,无法充分掌握库存积压问题,使物资闲置或浪费,不利于资金周转。电力企业在报废物资的处理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比如报废物资没有经过相关登记就直接被物资管理部门移交到了企业的仓库。就会使相关的报废物资被别人私自回收或者盗用。这些都是电力企业缺乏与报废物资回收的相关制度引起的,若电力企业从资产建立到其报废回收,全程跟踪管理并采取报废物资的相关再利用策略,就可以使企业整体利益得到保证,同时报废物资的价值也能发挥到极致。

3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引入ERP系统,加强前期工作准备力度

ERP系统越早导入电力基建项目,对企业越有利,而且企业可以在最开始的时候,根据投资规模建立ERP系统,然后结合参与方的类别分设系统的相关模块。充分与ERP系统的商家进行有效沟通,精准设置业务流程模块,使ERP系统从项目的决策或立项阶段就开始参与相关的管理工作,以此促进后续工作更好地发展。

3.2优化使用过程

ERP系统可以根据电力企业的服务对象,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其规划到不同的管理模块,可以针对建设期间的意外情况,进行准确分析然后及时找到合适的方案予以解决。毕竟电力基建项目的建设程序比较复杂,而且施工周期比较长,遇到问题若不及时解决的话,后期的决算环节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因此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深度分析,逐步优化出更加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投入运营的同时建立相关的信息库,为后期的大数据管理提供有利条件。[3]电力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高效地采集到企业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分析,进一步优化信息管理模式。认真做好电力基建管理工作,使后续的项目评价以及数据分析都能通过ERP系统来完成。

3.3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ERP系统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在应用过程中,关键需要在职的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才能发挥其最好的效果。因此,在使用ERP系统时,应先进行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毕竟电力基建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隐含着不同的利益点,使得有些工作人员不愿意导入ERP系统。他们觉得ERP系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监控系统,对此,企业应引导员工改变这方面的思维观念,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使ERP系统的优势能满足员工的客观需求,并规范员工的实操行为。在ERP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必须调整该系统所产生的问题,然后转变工作人员的思维观念,使相关工作人员能按ERP系统的相关功能,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根据系统要求录入相关数据。以此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开展下一个相关项目做好准备。[4]

3.4集中物资管理

电力企业通过ERP系统,设置好企业需求管理模块,然后根据相关的业务流程,将企业需要的物资进行精准分析与统计,然后根据采购方面的信息资源,对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管控。利用库存模块将物资库存量进一步细化,最终提供给企业最合理的采购计划,减少库存的同时,实现集中物资管理。

3.5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的计划管理

电力企业可以根据生产需求以及往期对物资的使用与消耗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综合调控。对全局的物资消耗情况以及利用率进行计算,进一步深化物资管理部门对物资的预测与管控,通过制定一些周详的计划,使之在各个生产环节得到有效落实。如物资的采购、破损、储备等过程,均需精准把控。而且物资管理部门必须重视相关计划的严肃、及时与合理性。

3.6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的仓储管理

电力企业通过ERP系统,对企业采购流程进行全程管控,在材料入库环节,将物资按规定进行登记,合理堆放。对应的物资记录尽可能详细(如规格、数量等),这将对后续物资的使用与分配提供很多便利。[5]新入库的物资,进行合理分类处理后还应做好防损工作。对于一些废旧物资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养,确保废旧物资完整且能被再度合理利用。通过ERP系统能使各个部门之间产生联系,相互协作,可以减少信息不通为企业带来的损失。此外,电力物资部门还能通过ERP系统第一时间知道资源是否能准确到达或是有没有被合理使用等,根据紧急物资储备计划,还可以解决一些紧急物资的需求问题。采用ERP系统之后,减少了部门沟通的烦琐环节,使交流成本降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浪费。

3.7实行透明采购

在采购环节,电力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把招标交易双方作为主体,利用网络平台,快速挖掘市场潜力,让电力企业通过相关的竞争选择最适合的材料企业[6]。在物资招标采购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采购工作能够公开透明,杜绝“吃回扣”等违规行为产生,让物资采购更加合理化进行。

3.8加强物资信息化管理

很多企业都会出现账本记录的资产数目与库存数存在差异的情况,引起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账目记录不明、管理不善等)。引进ERP系统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该系统能使物资的变动情况自动上传到财务系统中,同步反映整个业务流程,使传统人员疏漏或时间差异造成的一系列账实不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电力企业可以利用ERP信息技术使物资采购模块的整体计划、执行、仓储以及发放等情况进行统一管理,细化每一个细节,从而弥补传统书面传达信息的各种不足之处(如以前只有月中才能得到上月的报表数据,如今,领导随时都可以获取财务信息,即使是月初也能查阅数据报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时效性,简化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4结语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7

关键词:水务企业;预算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迅速发展,水务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来,为了使水务企业管理与市场发展相结合,我国积极主动推进水务企业的深化改革。在战略目标的导向下,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方式深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安排资金与业务活动,为企业的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保证,促使水务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水务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实现战略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包括短期预算管理和长期预算管理。短期预算管理表现了企业一段时间内的预算计划。这份报告对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以及资本运行等方面的规划十分重要。长期预算管理能够保证企业战略规划和具体行动联系更加紧密,对企业增强经济实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此外,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起到了作用,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企业风险控制,有利于企业工作的考核。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目标与绩效、奖惩机制连接起来,对员工及部门的绩效考评、整体经营情况等方面提供了更加精确的考核依据。

二、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不足

(一)预算与战略目标不匹配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和夯实的企业管理基础。但是,当前有些水务企业本身的管理基础较弱,在全面预算管理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使得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够匹配,两者的连接度不高。当前,水务企业的预算管理重视成本控制而忽略整体战略。预算管理的整体性和战略性定位不够准确,预算更集中在短期战略目标上,缺乏对企业长期的预算目标把控,但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属于长期发展计划,短期的预算管理无法满足企业长期发展计划的需求。

(二)预算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企业战略目标就是将企业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以达到企业获取利润的目的。企业将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需要健全的激励机制,但是,当前水务企业的预算评估考核机制在部门权责、具体执行和奖惩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考核部门权责落实不到位、考核具体执行设置模糊、奖惩标准缺乏完整的制度体系,进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在实际运营中难出成效。同时,水务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上存在力度不足,执行部门相应奖励不到位,导致整个部门在预算管理执行上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三)全面预算监控机制缺乏

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监控工作的时候,存在预算执行监控力度不足的问题,整个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反馈机制有效性比较低,这就使得实际决算远高于预算结果,进而导致企业资金和资源出现紧张的现象,甚至会使企业经营效益呈负增长,无法有效的控制成本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都会造成影响,最终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

三、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

(一)以战略为导向实行预算管理

水务企业的公益性质比较强烈。在政府管理的前提下进行管理的,垄断性和封闭性比较强。而就当前的市场情况而言,水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多元化局面日渐明显,外企、民企、国企等各个类型企业之间资源抢夺激烈,水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对此,一方面,水务公司需要制定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在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实行预算管理,企业战略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指导,企业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活动需要与战略目标相匹配。企业建设全面预算管控体系,以便确保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要明确预算目标,目标与企业价值取向保持相同,便于操作执行,根据预算结果考核工作,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在编制预算的时候要遵循“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制定预算,确保预算涉及的各部门能够积极参与,反复沟通,为预算管理体系的实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力度,要建立健全考核体系,便于预算管理体系的评价和执行。在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立科学的考核目标。对此,首先要基于实际情况对水务企业年度经营目标进行分析,适当增删考核指标,例如某水务企业在2018年底计算应收水费和工程款项是7200万元,但是由于企业内部问题使得收款工作困难,从2019年开始,企业更改了考核指标,部分旧款项回收顺利,员工工作积极性受到鼓舞,之后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制定新的考核标准,与当前企业工作人员水平相匹配,整个工作开展也十分顺利,因此,水务企业制定的预算考核标准要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水平。其次,水务企业要严格管控重要指标,如水厂安全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时将其列入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提高水务企业的综合、全面管理水平。

(三)全面构建预算管理监控机制

一方面,为了提高预算执行标准化程度,降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实现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科学性和程序性,水务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务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工作量也逐渐增加,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监控水平,企业需要引入新的预算管理方式。如ERP系统等电子系统提高全民预算管理水平,能够将编制、执行与管理、考核等整个工作程序都整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电子化预算管理平台[6]。在构建平台的时候,要重视各个接口的设置,利用数据交换方式完成业务、财务和预算等数据的共享工作,使这些工作能够达到协同作用。水务企业简历自动化全面预算管理平台,不仅能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效率,而且对预算的监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工作的随意调整,强化了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规范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比较复杂,企业相关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必须要严密的计划,重视各个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增强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虽然在现阶段水务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短期预算管理和长期预算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以及战略目标效益。本文从战略、考核、监控三个维度出发,提出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睿.浅议供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J].公用事业财会,2016(4):33-37.

[2]范瑞娟.水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当代会计,2018,No.53(05):76-77.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8

关键词: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税务风险就是其中主要风险之一。伴随着现在市场就业、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因素的不断增加,企业想要跟上社会和经济发展脚步,就需要内部监控发挥其作用。内部监控在防范税务风险管理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及税务风险管理

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管理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企业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最需要进行全面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很多企业都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政策。而现在中很多企业对风险管理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出现风险危机和问题的时候往往是采用“头疼治头,脚痛医脚”的态度,这样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管理体系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体系,这样直接导致企业发展经常会因为一些小问题的出现而停滞不前。所谓的风险管理体系(RiskManagementSystem)指的是“管理体系中与管理风险有关的要素的集合体”,这其中包括了企业有关风险管理的策略、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理财措施四个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风险管理系统可以说与市场财务、营销、生产等有关的一切不确定的因素。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在企业发展中,可以节约企业经营成本、降低风险发生及风险发生时更好应对和处理、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步的发展。税务业务也是企业中重要的工作环节,有税务业务就会存在税务风险,因此税务风险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点。每个企业的各项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会计核算,而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税务核算,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对税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企业税务风险一方面指的就是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法律法规,比如企业出现未纳税、少纳税等问题;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经营行为与税收法律法规之间没有很好的科学的结合,导致企业多纳税,在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也会产生税务风险。由此可见,一个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政策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促进企业长足的发展,税务风险管理也是企业在遇到税务风险时可以很好度过难关的重要保证和条件。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必定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而企业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为主,因此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见了风险管理体系就是为了更好防范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和解决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当然对风险进行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可以持续稳步的发展前进,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是一个由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

(二)内部控制

内控就是“内部控制”的简称,内部控制就是指“一个企业内部的控制和运作”,其目的是企业为提高经营效率、各种资源充分有效获得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达到企业的管理目标,也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符合法律和符合法规的重要基础,更好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和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的环境”,具体内容就是管理层的职能,重要的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机制的态度和认识,并结合企业特点来制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这也是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条件;“风险评估过程”,指的是识别和发现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及早采取和制定应对这些风险的具体措施;“信息系统与沟通”,就是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的信息化系统,在方便管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税务相关的比对,更好掌握税务政策的变化,更好处理税务问题;“控制活动”就是有助于确保管理层一个企业要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更好管理税务问题,并且在税务风险时可以从容面对风险危机的指令能够顺利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就是对企业内部人员或者制度监督,这就是内部控制因素的五个部分。内部控制在管理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人为因素方面的局限可以说是内部控制受限的主要原因。内部控制决策人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压力的因素,而使得内部控制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和制度执行,都是人的行为,肯定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层在个人利益面前,而做了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也是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局限之一。为应对内部控制管理规定,员工之间通过舞弊来躲避管理,也导致企业很难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也影响了内部空间建立的成本和效益之间不能成正比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税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企业内部控制来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也可以在出现税务风险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解决和处理。一个企业要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更好管理税务问题,并且在税务风险时可以从容面对风险危机。

二、基于内部控制构建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策略研究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表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各种风险。税务风险也是企业经常面临的风险问题之一,而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绝大部分来自企业内部,因此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企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企业在发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性的问题。发票是税业务中的最重要的凭证之一,发票的管理规范性问题也是导致企业出现税务问题,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成为税务风险。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税务机关在事税务管理方面也是越来越规范,但是很多企业在发票管理方面不规范会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税务机关可以根据追踪发票的源头等来查询,对那些虚开发票的会进行税务处罚。还有一些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发票开具和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性或者不够专业的行为,这样就会导致税务机关对这些不规范行为的处罚。还有一些企业采购人员虚开发票来报销等问题,就会使得产生涉税风险的概率增高。因此财务在票据管理上不规范会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2)企业对纳税数额核算环节的不重视,也会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就是通过违反税法,与交易方串通减少开票金额从而少缴税,还有一些是由于企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马虎、不认真的原因,造成税费计算上的一些误差。这些都是引发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都需要在工作中注意。(3)纳税意识是一个企业避免税务风险的一个基本的思想意识,但是很多企业在纳税意识方面的欠缺直接导致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之一。现实中很多企业也会因为纳税申报工作的繁琐性而忽视对纳税业务的关注,以及纳税人对纳税意识的欠缺,这样自然会让企业出现税务风险问题。纳税人意识不强,很多时候纳税不及时,也是增加税务风险的因素之一。(4)企业纳税过程中会利用一些手段来合理避税,这是很多企业存在问题,虽说是合理避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有些税务政策规定了起止时间,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注意截至时间,防止因为错过时间而产生的税务风险。从上文可知,企业的大多税务风险都是来自企业内部,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基础,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否,与企业税务风险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很多企业在购销环节缺乏科学的管理,就会出现税务风险,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更好防范和避免税务风险。

(二)基于内部控制构建税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税务风险内部环境控制,这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从上文可知,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基础。在企业的工作中,导致税务风险的往往都是人为的因素,要想控制这些人为因素所引发的税务风险的,那么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管理层上考虑,为了避免税务出现问题而导致税务风险的出现,应该在企业的管理层中达成一致意见,思想统一,形成有效且有约束力的监督和制衡关系,要对依法纳税的认识上高度一致。增强纳税意识是一个企业避免税务风险重要的手段之一。企业内部员工的素养和企业文化在避免税务风险也有一定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支撑,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很好的避免税务风险的出现。企业重视员工的素质培训,提高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遵纪守法的员工也会在工作中避免失误引发税务风险。企业的管理层也需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对企业涉税人员的培训也要重视起来,涉税的工作人员也要掌握纳税政策法规,对税务业务的熟悉,从而来完成企业的税务工作,涉税人员的行为也要规范,这就需要企业在选择涉税人员的时候需要更专业的从业人员,涉税工作人员入职之后企业也要统一进行税法知识的培训,从而降低涉税人员在工作中因不规范而出现的税务风险问题。(2)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就是各个企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税务风险的出现不仅仅是人为因素,这也跟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税务机关税收政策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个企业如果管理层的纳税意识不强,税务从业人员不专业,工作规范程度不够,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是导致企业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不能很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一些风险,税务工作人员没有对税务风险的高度敏感度,就不能很快识别出企业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风险必然会导致企业面对风险措手不及。因此,财务人员需要对税务风险有高度的警觉性,这样才能及时意识和发现税务风险,也能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税务风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定期对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的评估,这样是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途经之一。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远远大于评估成本的,因此定期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预防税务风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3)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控制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内部控制政策是保证企业管理的重要指令,也是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重要途经。企业的涉税业务中,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基础,从而及时找到税务风险的源头,落实一些具体的政策,对这些涉税事件的典型案例,进行加强学习和教育,从而提高企业防范税务风险问题能力。企业要及时与税务机关互相沟通、配合来完成税务机关的复核调查,这样使得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包括会计系统权限设置、业务权限授权审批等内容。在企业内部,就需要进行各个部门职责分离,企业需要对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之间的不同职责实行一定的监控,并在各个部门形成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这样才能跟好保证税务工作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下有效的进行和完成。互相制约的管理机制也能在具体的工作中防止企业工作人员私自去办理涉税的一些业务,这样就可以实现内部控制对企业税务风险有效控制。(4)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保证税务风险信息沟通顺畅的重要条件。行之有效的税务信息沟通和交流也是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税务政策变化特别频繁,且政策约束特别多,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税务政策的数据库,可以更及时收集和更新税收的政策法规,从而更好实现企业税务工作。而内部控制也要做好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直接按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的避免税务风险的出现,这样才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的各个重大的决定,战略发展等重要事项中都需要财务、购销部门的参与,因此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需要相关人员对税务风险的及时识别、评估并形成一定的报告,之后企业管理层可以根据税务现状尽早的要做出反应,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政策。(5)建立科学完善的税务风险监督管理机制,是一个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管理是很多管理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对税务风险的监控也是避免税务风险的重要保证。现在是信息科技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实行信息化,税务信息化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税务管理工作也时税务管理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必然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税务管理部门也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出现信息化趋势。税务机关的信息化趋势也带动了企业税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企业税务信息化在税务风险防范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税务信息化过程也可以更方便税务的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在税务业务的运用,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的业务流程,把购销、财务西戎数据为基础,来制定科学的企业税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设置纳税知识库、审批的一系列流程,完善整个业务使得更具有科学化。企业管理中,需要把购销和开票业务、合同的管理、收入实现的情况、应付应收款项的管理及退税管理在一个系统,每一笔交易的不同环节都可以在系统中体现出来,这样管理层对税务相关的每个环节都了然于心。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税务信息化的应用一方面是信息科技时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管理层对整理税务业务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更好管理企业促进发展。信息化的税务系统也时防范税务风险的一种操作,信息化使得税务风险的预防和处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信息化税务管理系统还可以更好的提供数据的比对,可以更了然企业发展的情况,而现实中开发一套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系统的好处远远大于开发研发的支付,因此还是值得的。

三、结束语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社会高速发展和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能长久生存发展下去,就需要企业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各种风险中,税务风险可以说是企业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因此必须要建立起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更好防范和管理税务风险的管理和应对。税务风险是跟企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加强企业税务方面的控制和管理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税务风险产生的因素往往是企业内部,所以有必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更好防范税务风险问题。我国的税收体制会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变化,为了配合国家税务政策改革,各个企业都从内部控制方面,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涉税人员的工作流程要熟悉,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工作都需要定期进行,而从业人员也需要定期进行培训,从而更好的提升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完成税务相关工作。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对税务风险最好的防范和管理,这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任务;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建立一个税务风险评估体系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次企业需要强化税务风险控制活动,这也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方法;再次各个企业要保证税务风险信息沟通顺畅,这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最后各个企业必须建立税务风险的监控体制,而内部控制就可以更好发挥其作用,这也可以实现内部控制对税务风险有效制约。企业要长足发展就必须要建立更好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样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8年22期.

[2]迟丹凤,付晓,邹婷.基于内部控制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