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范例

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税收管理;创新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时代给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发达国家,税务管理已经开始将税收的信息化重点转移到数据的具体运用上,这对我国适应新形式,完善税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时代,加强税收管理创新工作是业界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1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新形式下,只有掌握了知识经济的主动权,才能有能力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目前,各国都致力于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在我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要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要加强税收管理上的创新。即要从税收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及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执法水平为目标。税收管理创新是一项科学、严谨、复杂而又具体的系统工程,税收管理理念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基础。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和推行税收的经济观、服务观、信息观是当前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财力资源的重要保障。税收管理创新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财力基础和激励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信息化时代下进行税收管理创新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资源利用效益低

CTAIS(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精细税收管理的有效工具,税务管理开始采用信息化后,利用它存储了大量基础资料和数据资料,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能有效提高税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我们也应看到,面对大量数据,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整理和加工,虽然信息很多,但能用上的却很少。此外,单项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互不相通,数据多重采集、平台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信息资源利用效益。

2.2税收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仍沿用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现代税务管理的需要。传统税收管理模式中的主要的税收方式是“人管人”,按照属地划分上下级关系。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纳税人企业具体情况,即没有从实际出发,较为死板。此外,在整个税收管理系统中,纳税服务作为重要的环节还存在严重缺失。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不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税务机关没有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对纳税服务的理解不够深入细致,不能真正从纳税人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2.3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不完善

虽然信息化税务管理已经普及开来,但我国税务管理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仍不完善,存在较大问题。在使用税务管理数据平台的过程中,很多数据相互独立,不能共享信息,难以实现综合利用。此外,各地区的数据格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数据跨地区使用难以实现。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中,缺少统一的规范和具体标准约束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起的数据平台也仅仅具有低级数据查询、报表等功能。

3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创新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税互动机构

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有序开展税务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税互动机构。在新形式下进行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使税务机关及时整合并加工用户信息,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此外,税务管理还应根据需要完善信息管理互动环节,实时更新纳税人信息,保证税收的真实性。在建设互动机构的过程中,要制定统一标准,由政府牵头,保证信息共享。

3.2规范税收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税收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税收管理手段不规范。因此,规范税收管理手段尤为重要,只有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有效进行税收管理创新。国家要规范税务管理,就要出台统一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使税务管理规范化。首先,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以保证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保证评估的公平性。其次,提高税务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对税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其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其掌握新技术,从而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3.3对税务管理进行分类

新形式下,税务管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实施专业分类,使税务工作更加简洁高效。在实际税务管理中,税务人员要结合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应的标准划分类别。在税务分类中,税务人员要具备专业性眼光,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正确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分类情况,为每项类别安排一名专业税务管理人员,使其重点关注相关类别纳税人的管理。分类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依据行业规模;依据行业性质。税务管理中采取分类管理,可以打破地区局限性,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或行业性质,为其设置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从而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提升管理成效。

3.4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发票管理

目前,在发票管理方面,税务部分缺乏较为准确、简洁的认证方式。而发达国家都已建设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数据管理库,并采用电子发票的管理形式。我国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国情况,大力发展电子发票和监控税控收款等,以有效避免假发票的盛行。此外,采用电子信息,税务管理部门也能得到诸多满足需要的信息数据。

3.5加强税收管理机制创新

首先,我国应根据需要建立税收征管协调联动机制,有效协调牵涉到的各个部门。加强日常管理,督促各个环节相互联动,共同协调配合做好税收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如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综合征管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使多部门协调配合,相互制约,共同开展好税源管理工作。再次,要建立纵向的各层级税务机关间的任务分配机制。上级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向下级下达分税税种及任务指标,畅通反馈渠道。同时基层税务机关也要针对具体任务,加强数据整理,有效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用先进的科学观念考虑各个税种的管理要求。

4结语

我国税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信息管税,在信息化时代,加强税务管理工作,积极改革陈旧的税务管理理念,加大税务管理创新,是税务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条件下,只有完善税务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管税互动机构的建设,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综合各项软件与硬件的情况下,税务管理的创新之路才能走的更加顺利。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飞,葛开珍.国外税收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及借鉴[J].税务研究,2001(8).

[2]谢波峰.“互联网+”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J].中国税务,2015(8).

税收管理范文2

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1税源管理对象单一,具体项目缺乏管理原来的税收管理主要是从整体上对企业进行管理,从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上得到相关信息,忽视了具体的项目的管理,使大量税源流失,由于现在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的项目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以前传统的只抓企业整体管理,放任企业项目管理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企业的发展。

2缺乏企业前期的管理由于我国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中,没有规定税务机关对企业前期运行的工程立项、招标、资金投入和承包合约等时期的管理,这就造成了税务机关部分职能的缺失;很多企业在决策管理中往往也会忽视税收问题,或者对我国的税收制度不了解,在出现税务问题后,才努力协调,给税收的管理增添很多负担。2.3企业中的税收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现在我国企业中的税收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严重缺乏,只能完成简单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报表编制工作,很少懂得税务知识,也就无法深入分析申报表,没有能力进行税务评估等专业化操作,大大增加了跨区域经营项目的涉税风险。

4企业依法纳税意识不强,漏税、逃税严重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追求利润,有些企业心存侥幸心理,认为企业这么多,税务机关不会注意到每一个,铤而走险逃税漏税。在企业经营面临问题时,更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做一些隐瞒收入、违规使用发票、虚假申报等违法行为,使逃税、漏税、欠税现象严重。

5会计核算不准确,账目混乱有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税收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会计核算账簿不规范,账目混乱,成本核算不真实,随意伪造单据、分摊成本。造成这样的现状有部分原因是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还停留在家族管理的阶段,不能接受外部的专业人员,存在任亲为贤的弊端,而且关系的制度不健全,主观因素往往胜过企业的客观需要,不能实现经营的正规化,税收的管理也不能系统化,致使出现账目的混乱现象。

6不同地区税收政策不同,随意性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较大地域差异,且多以暂行条例、通知等方式,这就使税收的征收人为因素过大,给征收的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7税收管理模式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变化我国目前税收的优惠政策比较单一,对中小企业只有直接税收优惠形式,比如税率优惠、减免税等。与国外的丰富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相比尚不成熟,也可以进行借鉴和学习,采取间接地优惠方法。国际上比较常用的间接优惠形式有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和延期纳税等做法。不光优惠形式单一,我国有些地方税务机关为了自己工作方便省事,在有些企业没有设置账簿的前提下使用“核定征收”的形式,这就使应纳税款不能真实体现实际税款,影响企业的利润分成,直接打击企业的税收管理积极性,而且不能合理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8纳税服务体制不健全过于重视大型企业的税收工作,对中小型企业的纳税服务不够,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数量比较大,税收工作繁杂,有些税务机关往往忽视对这些中小型企业纳税人的服务,对其工作惩罚多于服务。

解决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的思路

1加强各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达成共识。依法纳税要在充分了解国家法律、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地按照有关规定主动缴纳税费。首先一定要学习税法、研究税法、知道税法制度的各个基本要素,了解税法的适用范围,熟悉税法的有关规定;其次,要对税法的变化进行预测,税法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配合国家的政策导向,服从政府指引。依法纳税的观念应该深植于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脑子里,不论高层领导还是基层职员都要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使企业和税务工作人员一起推进税制的完善。税务部门严格管理,帮助企业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在企业自觉依法纳税,主动了解学习税法的同时,税务部门也应该积极开展引导和管理工作,辅助企业增强和培养依法纳税的观念。由于企业各自经营状况和内部结构等各不相同,税务部门最好针对不同企业考虑不同的措施进行辅导。像一些刚成立的企业,可以使用征前辅导的办法,在把相关的税收法律和法规讲解清楚的前提下,确保企业对申报缴纳税款能明确了解,切实完成。对于纳税人,要帮助其设置账簿,规范管理纳税的相关资料,而且适时向其进行税收法律的宣传,告之如果出现偷税行为,则会承担的严重后果,而那些没有按照规定设置账簿和少申报收入的企业,税务机关应该及时敲响他们的警种,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于其他经营的企业,可以通过开座谈会的形式,集中企业法人、会计、管理者等,组织他们学习纳税法律法规和国家税收政策,宣传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增强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

2实现信息化管理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变得十分便捷,税收管理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依托信息平台,管理税收信息,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信息平台具有集成功能,能够很好地整合各种税收信息。过去由于税源信息不准确或者不及时,经常导致税源的流失,现在建立信息化平台,形成税源信息体系,把多元的信息载入系统,能够使税源更便于掌握,使信息便于细分,方便各类信息的管理。传统的税收主要是被动的,等出现了问题再根据各方面的数据和材料进行调查、分析和治理,有了信息平台就方便了对业务实时监控,在数学和智能的方法协助下,分析、研究和整合数据,对业务作出控制和评价,遇到存在问题的环节,随时监控随时处理,在流程中解决好问题,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利用好网络的资源共享,信息的快速查询功能。网络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原来需要几人甚至几十人查询的资料,现在只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实现,这为税收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税收管理人员和各职能部门可以利用信息的平台,查询税源状况,监控企业收入情况,更容易的应对税源发生的变化,掌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大大地提高管理的效能。

3税务工作人员和多部门配合,推进管理体制的完善税收管理不仅是与财务部门有关,还与生产、计划、人事和采购等企业的多个部门有关,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税收的管理工作,积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真正与税务机关人员配合好,切实处理好企业的税收管理事务。目前,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战略决策、生产、营销等部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做好税收管理也就保障了其他部门的正常运行。#p#分页标题#e#

税收管理范文3

关键词:船舶制造业;税收管理;利润;实际问题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依靠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权力,参与到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收能够有效地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经济增长。因此,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的义务。加强完善船舶制造业税收管理,提升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能够有效地保证行业的良好发展,是我国经济能够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目前船舶制造业税收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税收的监管难度大

船舶制造行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二种:一种是造船企业根据自身技术、资金、设备和场地等生产条件,按照市场需求,直接接单生产制造船舶进行销售;二是造船企业接受别的企业委托,委托方提供技术、资金等生产条件,被委托方提供场地和人员,向委托方收取租金和建造费用。上面两种经营方式因为可能存在两个企业或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的情况,很难对加工方和委托方的原材料进行区分,双方企业可能发生交叉抵扣的情况,都对税收的监管及征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增值税难以准确计算征收。

(二)税款征收周期长

由于船舶生产工期一般超过12个月,且生产时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广且多,企业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往往采取预付方式在制造初期就购入大量原材料,这使得进项税额暴涨,形成留抵税额滚动。同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这中间有一个较长的收款时间差,导致短期内税款无法及时到位。

(三)缺乏统一的征税方式

目前,我国各地均存在着不同的税收征管方式,对船舶制造企业更是缺乏有效统一的规定,造成税负的不平衡现象发生,这种不平衡现象不利于船舶制造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发展。

(四)税款存在流失现象

各地目前成立的船舶交易市场规定不够清晰明确,执行力度不够严格。主要表现在对新船和旧船的划定不够严格,企业刚刚才建造好的船舶,还未备案便也能参与交易,给部分制造企业偷税漏税提供了便利,造成国家财产流失。对中小造船企业税款征收难。中小造船企业财务核算相对不够健全,按双方协议合同生产,有时仅凭口头协议,在购买钢材、发动机等主要物资时不索取发票,销售也不开票,大量现金交易。同时,由于修理维护保养船舶业务的不确定性,客观上给这些小规模船厂造成偷税漏税之机。

二、如何完善船舶制造业税收管理的方案

(一)营造良好的税收氛围

税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从依法缴纳税款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好处及偷税漏税造成的严重危害入手,营造良好的纳税氛围,让企业主动按时依法交税。同时应当加强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阐述企业法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规范企业的财务处理、申报问题。加强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协调企业和税务部门的关系。

(二)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从根本上规范财务核算的流程。对于一般纳税人企业,应当制定按照不同经营方式核算的方法计算出应当缴纳的税款额度,按时主动缴纳税款。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船舶制造企业,要改变以往常用的现金交易模式,建立起完善的账本,按规定开具合法票据。船舶制造企业还应当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税收评估模型,对税负进行评估测算,发现疑点或错误及时进行稽查和修改,查出的问题应进行企业内通报,以此来促进企业的规范合法经营。

(三)明确管理人员职责

船舶制造企业应当明确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日常监管。财务人员要加强日常的巡视和结算工作,建立起一套船舶制造企业的管理档案,对于企业的每条船只的生产合同需及时报备到国税部门。企业的开工制度还需要完善,对于开工生产的每条船只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如税务部门不清楚的地方应主动解释清楚。财务人员每月至少两次应对企业在建和下水的船只进行巡查比较,清楚知道每条船只的在建进度,进行登记造册。

(四)分清楚企业的责任和连带责任

政府部门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明确税收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变化。因为船舶制造本身的特性,制造周期一般较长,建议政府税收部门可以按照船只的制造进度来确定企业的销售收入情况,保证企业税款的及时缴纳。政府税务部门还应当明确纳税主体,确定好纳税企业的责任人,对接受委托船只制造或加工的企业按照签订的合同确定纳税的主体。分清船舶制造企业所要承担的纳税协助责任和连带责任,如企业应为没有按时向税收部门报备而造成漏税情况发生的企业应负主要责任,为其生产船舶的被委托企业则应负连带责任。对于船舶交易的规定法律也应清晰明确,如发现违规经济行为,责令其企业退回生产地做好纳税工作后才能交易。

(五)科学征收环境方面的税收

推进“费改税”政策的落实进程,做到生产企业的节能减排,政府还应将船舶制造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费项目改为征税项目。对于制造行业现有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城市废水污染严重的情况,应当充分调查企业的污染情况,适当的征收环境保护税。如可以对船舶制造行业开征“工业企业污染税”按照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和大气污染量实行定额征收。但由于各个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一,制造船舶的种类不一,所以在征收工业企业污染税时要按照一定科学方式确定企业的污染量,根据污染量设立不同的征税单位,税率则按照船舶制造企业的污染程度实行累进税制。

三、用科学技术完善税务管理制度总体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各行各业的前进速度。我国原有的税务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扩宽税收信息收集,建立一个稳定、及时的税收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源头上完善税务管理总体制能够有效地杜绝各行各业偷税、漏税的行为发生,且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能够保证税务部门在面对一些企业出现的问题时合理有效的实行征税。定期抽查企业的征税情况,将相关企业的征税报表及时更新到税务库中,保障税务管理体制的稳定运行。

四、结束语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国家征税的重要意义之一,依法纳税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依法纳税是我国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船舶制造行业在我国的税收总量中占据着一定分量,但现有的船舶制造行业税收管理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流失,也会为船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相信做到以上六点,并用科学技术完善我国税务管理总体系能够保障船舶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昌年,李毅心,刘卫忠等.内容型激励、税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与纳税服务质量相关性研究[N].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3):6-15.

税收管理范文4

关键词:税收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税收规划研究

1建筑施工企业税收规划的意义

建筑是一项特殊的行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与其他的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纳税方面。建筑企业纳税多是以营业税和附加税为主,税收规划的重点大多数都是在企业固定收入的基础上进行税率选择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营业收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营业的收入款项没有具体时间规定,每一次工程结款都是以工程进度和质量来确定完成,因此,在纳税规划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为了促进企业稳定发展,需要对建筑企业进行合理的税收规划,从实质上真正实现降低税收成本的作用,使建筑企业拥有富余的流动资金以供周转运营,为建筑企业的后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2建筑施工企业税收规划的合理性基础分析

2.1组织形式是否合理

建筑企业进行有效税收规划的前提是对相应的企业组织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整合。假如建筑施工企业是属于那种集团组织形式的,在税收规划过程中可以采用保持集团子公司税收负担平衡的方法,实现子公司进行税收规划结算和注册形式的实用性,将集团当下的子公司进行平衡以及协调分支机构利益。比如,对集团内部的交易定价进行转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

2.2企业收入确认是否合理

根据有关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结算方式可依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对工程量的计量进行工程周期结算。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从进入场地到工程结束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无法确定具体的完工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结算规划,在延期纳税的时间内,可以享受在没有利息的情况下使用税金,进而真正发挥出税收规划的实用性[2]。

2.3会计科目设置是否合理

若企业税收项目安排不合理,使所得税的扣除产生误差,会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要避免这种情况,建筑施工企业不仅需降低资金支出,还要对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突出依法避税的目的。比如,在税法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只要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的原始文件真实可靠,会议费的扣除可以赶在所得税之前进行。

3新时期建筑企业税收统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对税收统筹认知规划不足

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均属于中小型建筑单位,因此基本对税收统筹规划认识不足,使得企业忽略了税收统筹规划的关键作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员工觉得税收统筹规划属于财务部门工作范畴,和其他环节没有太大关联,因此使得企业实施税收统筹规划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工作成效得不到体现,无形中在成本支出采购环节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企业对税收统筹有关政策了解不够透彻,造成企业未来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2建筑企业税收统筹人才缺乏

正是由于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对税收政策认识不够透彻,使得企业领导认为普通财务人员即可完成税收统筹规划相关工作内容,对税收统筹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投入大量资金及资源对税收统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意愿更加微乎其微,导致建筑行业统筹规划能力不足。然而税收统筹规划从业人员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同时需要拥有充足的统筹规划及相关阅历,方能制定良好的税收统筹方案。将建筑单位现实经营状况作为基础,对战略目标进行合理制定,从而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3.3建筑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建筑单位不能对税收统筹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回避,因此企业需要针对落实统筹方案时出现的风险提出规避措施并认真落实,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无法有效降低企业课税支出,反倒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课税比例增加,对统筹方案的执行造成更大困难。正是由于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造成企业忽略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且没有针对风险做好防控工作,使得企业经营效益出现下滑。比如,对相关物料及日常设施进行采购时,可针对相关项目对其价值进行比较,防止税收统筹实施过程产生风险,或因信息误差造成税收负担。

4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合理税收规划的主要途径

4.1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系统

新的建筑工程开展时,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是需要企业自身先行垫资的,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依然没有拿到相应的工程款补给,这一现象在现实工作中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还是出自企业的本身原因,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管理工作未衔接好,对工程项目信息还没有完全具体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便下达了施工操作命令,出现了施工中项目信息报错的现象,导致税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冲突。此外,还应优化企业财务信息体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的稳定运行,把税务管理模块与财务信息体系进行统一最大化发挥网络信息化的联动效应,有效提高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真正从本质上实现现代一体化的税务及财务的未来发展模式,能很大程度上节约企业财务管理成本[3]。

4.2建立良好合作供应名单

对于施工方而言,若没有及时获取抵扣进项发票,一方面会使企业的税负加重,企业的运营资金也会因此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会使施工方的运营成本增加。施工方想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关系网实现,将进项抵扣弊端控制在公司承受范围之内,税务筹划工作也会更加灵活。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施工方也参与到了规划传统采购供应模式当中,在合作伙伴选择方面,要从供应商的信誉以及交易方面进行考量,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更要及时地应对各种状况。如果施工方没有进项发票,对于新老项目要进行有效合理的调配,对于合作供应商的选择,要充分考量各类项目的采购情况,并先行支付预付款项。基于完成采购没有发票的情况,供应商对于之前的发票进行取回,用于当前应纳税额的抵扣。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符合法律标准的基础上运用这种模式。这样才能使税务筹划工作从根本上变得灵活,及时弥补增值税进项税额存在的申报问题,并将施工方的税负效果进一步提升,进而使企业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

4.3做好工程款项节点管理

应该不断加强对于工程管理的节点收取控制,控制制度也要不断完善,将时间节点进行合理规划,使进项发票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及时间,便于以后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规避税务风险状况出现。实施营改增的阶段,在公司内部要设置独立的税收核算部门,加强税收核算工作人员增值税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核算水平[4]。

4.4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对税收统筹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定制,在税收统筹管理的过程中建设完整的管理体制。企业建设税收统筹管理体制时,应将自身发展情况、经营范畴以及经营特点作为出发点,将有关政策作为工作创新的重要根据,激发高新技术人才积极性,使企业税收工作在坚固、牢靠的基础下顺利完成。与此同时,需要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对统筹系统进行优化及完善,跟随社会发展进程,发挥建筑行业税收管理体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不断发展。

5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管理视角的税收筹划策略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建筑承包单位只有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才能实现企业竞争目标。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经营管理筹划。建筑施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在税务相关法律规定范围之内对企业经营成本和详细支出情况进行总结规划,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赋税支出,减轻建筑施工单位课税负担。建筑行业容易出现很多特别支出款项,比如,薪资待遇、对外开销和日常招待等,这些不会计算在税前支出中,建筑承包单位应当妥善控制这类成本。再有建筑承包单位税收规划还可以用存货计价的办法,也就是对现有货物进行库存计算,帮助施工单位实现减少税收的目的。比如,施工单位经营过程中,物品有所变动,建筑单位就可以在将物品库存和使用预算作为根据的情况下使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另外,因为钢筋水泥这类建筑耗材价格不断攀升,致使建筑企业成本不断提高。所以,使用合理的存货计价办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建筑单位减少税务支持款项,减轻税务负担。

(2)合同税收筹划。建筑单位在进行招标工作时,多数采用合同承包方式,此类合同中许多规定增加了建筑施工单位的税务支出方面的负担。所以,充分了解及研究合同相关条款,合理编写及优化合同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帮助施工单位完成课税规划,特别是对于经济类型合同的签订,建筑单位必须仔细研究使企业产生课税负担的相关条款。比如,关于土地转让相关条款,尽量在税法允许范畴之内对合同进行优化。从细节着手,最大程度规避因为相关条款或失误等增加施工单位课税负担状况。

(3)承包方式税收筹划。当前形势不难发现,建筑承包单位主要生产模式有包工包料以及只包工不包料两种,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承包方法,承包单位的课税标准均按照包工包料这种承包方法全额征收。因此,建筑承包单位不管按照哪种方式承包工程,终究都是全额交纳课税。不过,现实建筑施工中,包工包料的方法利润更加丰厚。所以,建筑承包单位一般都会使用包工包料的方式进行施工,经过对原材料的合理控制和管理,尽量降低成本浪费以减轻赋税,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经营利润。

6结语

税收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管理

引言

对于税收工作而言,本身可以看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企业一直扮演着纳税人的角色,通过合理合法纳税,能够为社会的整体发展创设良好基础。因此,企业就需要提高对财务管理以及纳税管理的重视度,不断调整管理模式,以此促使自身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进而能够实现进一步发展。

1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的概念及关系

1.1基本概念。所谓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运用的管理方案,通过设置一个整体目标,将企业资产购入、资金筹措、合理运营以及利润分配当作管理基础,促使企业的整体运营具有较高的效率,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所谓税收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对内部税务问题展开处理的重要方式,基本上都以税收筹划为主。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可以基于方法的差异,具体划分为两类,分别是广义以及狭义。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将国家颁布的法律政策作为重要前提。这其中,广义主要是通过有效管理方案,实现预期目标,而狭义则是对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予以利用,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战略安排,缩减投入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1]。

1.2实际关系。对企业来说,自身发展的主要目标便是盈利,而财管和税管则是重要的方案。因此,两者可以看作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企业通过财管的方式,可以为税管创设优良条件,而税管则是财管的基础部分。只有做好两方面工作,才能解决企业管理工作的难题,促使企业的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一,企业在开展财管工作的时候,理应参照当前缴纳税种和税额,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整。通常来说,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满足税务缴纳的法规要求。其二,在遵守相关法规的同时,企业还要尽可能缩减资金成的投入,制定满足企业自身要求的纳税计划。同时还要时刻把握国家政策的动向,对各项优惠政策予以合理利用,逐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其三,财管部门理应提高财管工作的重视度,合理利用财政税收的方式完成管理工作,并将企业销售、经营以及融资的各项因素全部整合,以此反映出企业现有的情况,为未来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保证。其三,通过财管的方式,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并通过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不给企业的未来发展留下任何隐患。同时管理者还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而能够打造一个长寿企业。

2企业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2.1.1企业融资能力差。当前市场中存在许多规模相对偏小,资金技术仍然不够成熟的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尽管政府部门在近些年提高了重视程度,拓展了融资的渠道数量,使其变得更具多元化特点,但仍然有许多难点存在。诸如,中小型企业通常对融资的时间要求比较紧急、频率偏高,同时每一次的金额数量也偏低,显然这一需求和银行的借贷模式完全不匹配。除此之外,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营收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经营效果较好的企业,能够保证资金流稳定,可以持续还款。但也有部分企业的财务能力极为不稳定,并不具备长时间还款的基础能力,从而使得银行逐渐失去了提供借贷服务的想法[2]。2.1.2财务控制能力差。从目前来看,部分企业内部并未针对财务方面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导致各个员工之间未能做到有效分工,经常会有交叉工作的情况出现,使得财务管理变得极为混乱,并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方面问题有所忽视。时间一长,企业的经营水平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无法做出科学性决策。

2.2税收管理遇到的困境。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浪潮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脱颖而出,企业自然需要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在日常经营的时候,企业实际面临的风险非常大,但凡有任何决策出现问题,都有概率造成所有投资打水漂,无法收回,影响企业未来的实际发展。这其中,税收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许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税收管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高的借贷款,相互进行担保。当其中一个企业无法正常还款的时候,相关担保企业也会受到牵连。此外,在2015年到2016年之间,国际税收领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使得国际企业现有的税收格局完全改变。为了实现自我革新的效果,自然需要对管理方案出现调整,否则一些后知后觉的企业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3财务人员水平有限。对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来说,整体效果往往会和人员的基本素质存在直接联系。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十分有限,不仅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对收税工作的主要流程也不是很了解,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很难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使得各方面问题出现。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轻则企业的管理工作会受到影响,导致经济效益下降。重则企业会受到巨大的财务损失。

3提升财务管理和税收管理的方法

3.1提升财管水平的方法。3.1.1加强法规建设。政府部门理应做好法律建设工作,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融资制度。并随着时间推移,对其不断完善,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氛围,促使企业能够有效完成融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融资水平。当地银行需要将法律政策作为参照内容,尽可能放低借贷门槛,对各项手续予以简化,以此提升借贷的实际效率。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还需要做到诚信经营,不能有任何违规的情况出现,为自身树立优良的品牌形象。3.1.2创新财管制度。对企业来说,针对内部财管制度,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对各个员工的基础职能合理划分,促使整体工作效率有所提升。此外,企业还要对现有的财务流程予以有效控制,打造一个较为完善的控制管理体系,运用最新的管理方案,提升经营工作的创新化水平,促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3]。

3.2提升企业的税收管理水平。3.2.1时刻贯彻五项原则。对广大企业来说,为了确保税收筹划得到全面优化,自然需要在实际筹划过程中,时刻贯彻五项基本原则。其一是合法性原则,也就是所有税收工作不能有违法的情况存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其二是服从财务目标原则,所有筹划工作的目的便是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收益,因此必须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其三是服务于财务决策,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当财务部门提出相关决策的时候,理应按其要求执行。其四是成本和效益的原则,在税收筹划的时候,理应将成本和效益考虑进来,不能出现投资成本过高或者效益不达标的情况。其五是首先筹划原则,所有工作都要进行预估,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企业在日常管理的时候,理应时刻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原则,做一个知法守法的良心企业。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促使内外管理能够得到全面结合。同时还要对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予以充分利用,制定与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完全匹配的战略活动,进而使得自身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4]。3.2.2以经营目标为方向。企业之所以开展经营工作,主要目的便是确保最终的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因此,企业理应将这一目标作为核心,推动相关生产活动正常开展,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参照当前实际的格局,按照职能、业务、税种以及地域,打造特有的税收管理体系,持续提升管理效果,与时展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除此之外,各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要进行有效协调,针对现有的经济热点持续探究,按照实际情况,提出最为合理的建议。

3.3提高财务和税收人员的整体效益。其一,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理应提高对税收管理的重视度,加强内部人才培养,促使其基础知识变得更为扎实,懂得运用实践技能完成问题处理。同时还要进行考核工作,以此把握员工们的知识技能,所有考核不达标的人员坚决不允许上岗,直到考核通过为止。其二,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奖惩措施,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除了要给予表扬外,还要在物质层面提供奖励,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除了要批评外,还要追究其责任,若问题严重,甚至可以直接开除[5]。其三,管理人员必须时刻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懂得运用各种现代化工具,从而能够在业余时间,持续完善自己的知识基础,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关注相关政策的调整动向,进而为未来的财务决策提供帮助。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在日常管理的时候,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管理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理应予以充分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持续提高管理水平,把握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尽可能规避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为企业的实际发展创设良好条件。如此一来,企业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进而能够获得更高效益,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周静娟.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J].商,2014,000(037):179.

[2]赵海云.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J].经贸实践,2016,000(003):95,97.

[3]王蕾.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J].中国民商,2018,No.68(08):236.

[4]高密.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J].中国商论,2017,000(013):117-118.

税收管理范文6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引言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是划分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税收管理权限的管理制度[1]。由根本上分析,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保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间税权关系的管理机制[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原本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显现出了其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我国需要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优化。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并将其充分落实。只有保证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与时展趋势相符,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推动经济稳定发展。

1财政税收制度发展中的问题

依据我国税收改革现状,可以发现我国财政税收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不断的改革、完善。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同时,社会结构也在逐渐调整。因此,在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1.1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受限

中央政府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目标规划、规定的中心,而地方政府则依据中央规定进行财政税收管理、落实相关规划及制度[3]。地方政府要在规定时间想中央报告目前当地税收情况。此种集权管理方式仍存在措施性问题,致使一些分税制度不能充分落实。此外,财政管理制度优化措施、收入分配制度并不能出现平均的情况,因此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能实现合理分配。除此之外,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能进行合理分配,如此将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医学资产收入没有纳入财政税收范畴中,导致财政税收收入征纳范围不够晚上。可见,财政管理体系仍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

1.2财务核预算信息不完全真实

目前,财务税收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偷税、逃税、漏税情况,如此将直接影响我国财政税收收入。另外,在进行年终核算的过程中,一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能会出现人为影响核算数据的情况,导致最终核算结果不准确[4]。若财务管理部门编写、提交的报告中存在虚假信息,报表的实际数据与实际情况及数据存在差异,可以确定在此过程中存在偷税、逃税问题。一些不法分子还会以伪造专用发票的方式偷税、逃税,以造假方式偷税、逃税涉及的金额比较多,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收。除此之外,会致使企业内部财务核预算会议中提交的年度报告数据信息不够准确,引发利益缺失问题。一些企业会准备多个财务账目信息表,利用多个财务账目信息表隐藏企业实际采取收支信息,以达到规避缴纳应缴税费的目的,导致财务数据不够真实、准确,财政税收系统会出现管理问题,同时会对总体财政税收情况产生影响。

1.3财务监管工作中存在利益交换情况

为推动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中央、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联系,以达到保证财政税收制度充分开展、促进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目的[5]。现阶段,中央政府对地方了税收政策,但是地方管理财政税收工作中仍存在消极开展管理工作的情况。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态度不够积极,面对财政管理工作的责任心、责任意识不够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的认知不够全面、详细。一些地方政府认为,财政税收与地方政府管理的联系不大。这些将致使地方政府未制定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部分管理部门领导会出现造假的情况。日常工作中,以人工记录的方式开展税收记录工作,在提交财务税收报表时伪造财务信息,以达到隐藏真实财务情况的目的。部分管理部门领导未将财务税收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其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偷税、逃税。在此情况下,财务记录人员、管理人员可能会以协商的方式确定违法行为,从而获取违法利益。若没有相应管理制度对此种情况进行约束,这些情况出现率将增高。同时,会严重影响企业税收管理、税收工作稳定性,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地方政府负责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将直接影响税收改革制度的落实,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4税收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财政税收体质也在不断完善。因此,原有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政策制度,很多财政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都显露出来[6]。比如:财务管控能力不够好,在税收体制改革中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一些人甚至会出现违法的行为,导致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在改革过程中若存与社会经济不符的情况,将引发社会经济结构错乱的问题,这也证明了地方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为保证国内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需要依据市场实际发展现状、国家发展现状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同时经由经济发展趋势,对现存经济方面问题加以解决,进而提高国家财政税收管理水平、推动国家经济稳定发挥发展。

2相应对策

依据我国税收改革现状,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优化。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同时推动我国社会结构不断完善。因此,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优化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问题。因而要依据国家发展现状、建设要求,对财政税收制度、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以推动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2.1保证财政税收制度权利合理划分

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是以中央政府为目标规划、规定的,地方政府将依据中央规定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落实财政税收制度,在规定时间内向中央政府报告目前当地税收情况。正是因此,地方财政收入并不能被合理分配,一些资产收入并不能没有被纳入地方财政税收范畴内[7]。为保证我国财政体制得到改革、优化,中央政府需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权力。第一,在融资、减税免税工作中,可以要求地方政府直接对当地的财政活动进行调整。第二,以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的方式对地区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以达到地区生产资源合理匹配、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合理划分的目的。此方面工作,可以确保地区财政支出不受影响的基础上,由中央政府直接对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及监督,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基础设施可以迅速日投入使用管理当中,提高基础事业建设速度及标准,最终实现完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工作效率、促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目的。

2.2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

依据我国税收改革现状可以发现,我国财政税收体质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及完善。因此,在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时,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需要对财政税收制度进行完善[8]。在优化财政税收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发展现状、市场发展情况,以保证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科学性及合理性,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因而,为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需要对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只有保证财政税收制度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发展趋势要求,才能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主要可以由以下方面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第一,针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可以提升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收。第二,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改革。依据地区实际发展现状、国内经济发展现状,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依据不同地区的贫富情况科学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第三,合理调整总体税收占比。对总体税收收入中直接税间接税的占比进行合理调整,对原有税收体制进行改革,逐渐增加直接税在总体税收中的占比。

2.3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工作

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为达到加大财政管理力度、促进财政税收管理系统发展的目的,需要保证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完整性、科学性。现阶段,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在落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存在风险问题。此种问题将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而需要依据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对财政税收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保证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可以充分落实[9]。为达到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目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调整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同时,需要对财政预算中有关资金活动的部分进行调整,并对预算形式进行完善。第二,在对财政预算工作进行规划时,需要合理设定发展目标。第三,加大对社会保障、文化相关领域等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第四,加大对财政的监督管理力度,避免出现偷税、漏税、逃税等问题。针对偷税、漏税、逃税等问题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依据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以免偷税、漏税、逃税等问题泛滥。

2.4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需要保证不同功能主体安排合理、协调合理,以推动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优化,从而达到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改善不同地区善财政税收收入水平差异、促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的目的[10]。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集中管理,在保证资金来源稳定发展的同时可以组建专业管理机构,以保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协同管理。另外,可以通过比例调整的方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符,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在实施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以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依据主体在功能性方面的差异,对主体特点进行区分,对主体区域进行划分,保证不同区域之间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发展特征,从而对不同区域、不同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价值。

2.5组建优秀财政税收人才团队

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仅仅对制度进行改革并不能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同时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对国家经济建设及发展的影响,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推动国家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第一,对目前基本国情、经济建设情况、区域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场岗位需求特征,加大各个岗位针对性发展力度。组建高素质、高质量、规范性财政税收人才队伍,并对这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在保证财政税收人才充分了解财政税收理论知识后,为财政税收人才提供实践实习岗位,以提高财政税收人才能力水平,进而达到提高财政税收人才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二,在培养财政税收人才、组建财政税收人才队伍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提升相应领导队伍的展业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同时,需要引导相关领导重视财税部门的人才建设,对人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以督促财政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实践能力,进而提供财政税收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领导团队对提升领导人员的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可以由领导层面引导企业重视财政税务管理部门,提升其对财税工作的认知程度,这对避免出现消极应付财税管理工作、减少偷税或漏税等违法事件发生率有益。

3结束语

税收管理范文7

关键词:税收管理视角;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认识

在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就要通过合理的税收规划有效节约成本。实施较好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与此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在思想上进行转变,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在工作过程中还要借助先进的思想和经验,对税收筹划部门加以指导,同时促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较为合理的税收规划体系,从根本上进行相应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

一、分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税收规划的积极作用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促进了整体工作的高效发展和质量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经营方式种类较多,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多个专业,导致所选择的施工单位种类也比较繁多,而且在长时间的组织协调过程中,容易产生多方面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拖延我国建筑工程期限,造成相应的成本提高,而且增加了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的可能性。因此要求相关管理者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同时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详细了解掌握自身经营管理和其他企业的差别,详细分析和探讨不同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思路。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缴纳合理的税收是建筑施工企业筹划纳税工作的重点,应在确立营业收入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税率,确保达到相应的成本合理管控,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不仅如此,在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下,对于当前的收入要有一个确定值,同时对于未来发展的收入也要有一个预期规划,基于当前建筑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背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方案合同严格地安排施工工作,同时保障施工企业在资金上得到支持,减少由于资金不到位而产生的一些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加快企业工程进度,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同时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

二、阐述建筑施工企业构建合理税收筹划所具备的基础

(一)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

在建筑企业整体的运行过程中,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可以为企业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要建立更为合理的税收筹划,需要相关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集团式的组织形式可以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针对当前集团组织模式下的具体施工情况来开展工作,并且通过平衡其他子公司的税收,有效促进内部各公司的税收工作推进,进而促进利益协调发展。

(二)实现合理的收入确定

为了更为明确地建立应缴纳的税额制度,需要相关施工企业在利润额归集时,要明确自身的收入程度,以期能够对企业所得税的汇率进行计算。在当前施工企业中,收入的计算要依据相关的施工进度和完成量来确定,据调查了解发现,我国企业项目开展施工所耗时间较长,且遇到的问题较多。不仅如此,在国家大量政策出台之后,企业相关筹划也要符合国家标准,并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希望可以通过较为合理的举措,减少相应的工程成本浪费,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三)合理设置会计科目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转过程中,财务工作较容易出现一些重大的负面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企业项目的有效推进,为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工作者高度重视。企业在进行会计科目计算过程中,如果没有详细设置科目,就会导致会计表中的各项费用与实际所产生的消耗不相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计算,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压力。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大量发生,需要相关管理者予以高度重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在合理安排资金的基础上,对成本进行合理管控,减少相应的资金投入量。其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合理设置科目,对于企业自身的各项费用支出情况进行详细记载。以期能够为后续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税收筹划的关注要点

(一)增值税进项抵扣方面

在建筑施工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增值税在企业纳税额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比重,因此企业相关部门也要重点对增值税进项抵扣加以关注。然而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时候增值税进项抵扣都存在不充分且占比较低的情况,进而难以在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两方面的管理要点:第一,采购环节的进项税额抵扣方面。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料以及钢材等,为实现工程项目的稳定开展,一般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充分考虑税收缴纳对其的影响,同时树立完善的科学税收筹划理念,进而对供应商与原材料的相关参数进行详细计算。如果不考虑税收缴纳,往往只会考虑原材料报价因素的影响,进而会选用一部分小规模的供应商,这将对企业长期的纳税筹划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第二,施工环节的进项税额抵扣方面。结合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企业人力劳务成本往往会占到总成本的30%,但在人工成本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取上往往面临着较大困难,进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纳税负担。建筑企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用很多的临时劳务者,其人数众多、涉及领域宽泛等特点将明显增加工资发放以及代扣代缴等环节的难度,对税收筹划的稳定开展也会产生一定限制。

(二)税收政策理解方面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具备工程周期长、投入资金规模大等特点,同时在工程的不同环节往往也会面临不同的资金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施工建设期间往往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闲置资金或资产,而针对这部分资金应重点对其时间价值进行充分考量,确保税收筹划可以实现其现实意义。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资金时间价值被占用,企业有必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一方面,应加强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关注。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各种机器设备,而最常见的折旧方法则是以直线折旧法进行计提折旧。这种方法虽然在操作上比较简单,但却没有关注固定资产的时间价值以及其在不同时间的使用强度,因此会给固定资产税收筹划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增值税的纳税形式多为按月纳税,然而考虑到增值税缴纳的滞后性,施工企业可以将申报时间控制在纳税期限满后的15天内就可以充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然而实际上由于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对税收政策进行充分理解,进而导致在税收筹划中失去了部分税金的时间价值。

(三)树立科学的纳税筹划观念

现阶段,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对税收筹划不够重视,这对于税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纳税筹划理念的树立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据当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建筑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时仍然采用传统的观念,认为只需要按照税法规定依法纳税,进而没有树立相应的科学纳税筹划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内部对税收筹划的关注不足,同时也没有针对相关工作设置专业的部门与岗位,处理相关工作时更多由财务部门人员兼职,这不仅难以满足现阶段国家税收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构建合理税收筹划类型的主要对策

(一)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上实现合理税收筹划的相关途径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查,了解到为了更好地节约成本,使其效益实现最大化,需要采取下面几种方式来有效减少相应的企业税负压力,主要是依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在不违背法律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将企业的各项损失和成本费用最大程度地罗列出来,进而在降低自身利润的基础上,合法降低自身所承担的税负。因此,建筑企业要强化限额控制,以避免因超出限额所管控的内容而采取存货计价方法。如果出现通货紧缩情况,企业就可以选择降低税负的方式进行相应工作,以其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躲避市场风险,同时促进自身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承包方式上实现合理税收筹划的途径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承包方式上主要包含总承包和分包等方式。总承包对于企业来说,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包含建筑材料方面的工作。但是分包对于企业来说,所承担的内容减少,不包含对于材料的采购及其他内容。因此,在传统的企业承包方式中,大部分追求分包方式。但是在我国政策出台之后,对于一些政策进行调整,对于分包的企业来讲,也需按照总承包体制进行纳税,所以加大了市场中对于总承包体制的需求。这也就表明大部分企业需要按照自身的营业额进行纳税,但是这对于分包的企业来说较为不公平,因此选择总承包的方式会在建筑企业中获得较大利益,并且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我国部分企业为了有效地节省相应的经济效益,逐渐分包到总承包体制改革以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一些成本消耗,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选择了总承包的工程,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管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工程建设工期。对于建筑材料也需要工作人员予以高度重视,进而实现税收筹划准确建立的目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合同方面实现有效税收筹划的途径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项目承包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合同承包制。同时依据经济合同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增加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经济合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这样较容易引起企业内部的税负压力,因此需要我国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工作的细化,同时对合同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合同的规范性。在线下一些合同签订过程中,对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减少影响赋税的各类条款,而且对各项内容还要进行详细地分析,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不合理而产生的问题,从而实现我国企业的全面税收规划,降低相应的税负压力,增强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济的稳步提升,增强竞争实力。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促进自身经济效益提升。

五、结语

税收管理范文8

关键词: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创新

一、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乡镇层面的经济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财政税收作为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环,也应该引起乡镇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以求促使财政税收工作可以发挥出应有作用价值。结合当下乡镇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虽然整体管理水平确实有所提升,无论从人员还是技术层面均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欠缺,整体财政税收管理效率不高,也容易滋生隐患问题。基于此,针对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予以创新优化极为必要,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二、乡镇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乡镇是我国行政机构中最基础的环节,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具备关键作用。在乡镇经济发展管理中,财政税收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其自身具备典型的特殊性,工作开展难度同样也比较大,进而也就容易出现问题;而这些财政税收管理问题的出现不仅仅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公平性,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乡镇发展不利。比如因为乡镇基层的特点,在财政税收工作开展中往往容易滋生“偷税”、“漏税”现象,如此也就必然会给乡镇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会导致乡镇财政税收的直接减少,不利于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乡镇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重点关注财政税收极为必要。针对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力求采取恰当策略进行不断创新优化,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乡镇层面的财政管理水平,确保税收这一难点和重点得到较好解决,相应乡镇一级的经济发展能够得到较好维系和优化,解决以往乡镇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另外一方面,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优化还能够有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解决当前城乡二元发展局面具备重要贡献,可以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乡镇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三、乡镇财政税收管理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乡镇财政税收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自身相关工作开展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总的财政税收明显增加,对于乡镇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更高的压力,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工作开展难度比较大,相关工作任务量繁重。比如乡镇财政税收工作面临的对象往往较为分散,并且相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工作对象都难以体现出较高的配合度,增加了财政税收负担,同时也滋生了一些偷税漏税问题。在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虽然相应财政税收收入有所提升,但是同样也面临着较大的财税支出压力。比如在分税制改革下,虽然乡镇能够针对和地方发展相关的税种予以自行征收和管理,但是绝大部分税收相对较高的主体税种并不包含在内,如此也就导致乡镇一级单位可控的税收比较有限。在此背景下,乡镇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大量财政支出却需要自身承担,尤其是在当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多的发展趋势下,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着较大压力,往往自身难以实现理想的财政收支平衡,较少的税收难以支持各项支出。另外,从当前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流程上来看,往往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效率低下问题,很多乡镇在执行财政税收管理任务时往往表现出了明显的粗放式现象,难以结合不同税种进行精细化管控。与此同时,相关预算编制等工作也存在着明显的混乱局面,所用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也相对滞后,如此也就必然很可能导致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难以发挥应有效益,整体管理效率低下。在乡镇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中,因为该项工作的特殊性,其往往还对于监督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监督工作开展不畅,或者是监管不全面,同样也会滋生一些问题和隐患。当前乡镇财政税收监督工作虽然引起了高度关注,但是在具体执行中依然存在不足和漏洞,难以实现全方位监管,相关监督体系不够规范,致使一些财税风险发生,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影响。

四、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创新举措

(一)创新培养税源

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到税收来源的扩大,力求在增加财政税收收入的前提下,确保各项工作得以优化。因为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当前乡镇政府具备管理权限的税种并不多,税收相对有限,进而也就需要在未来围绕着该方面工作进行优化,以求创新培养更多的税源,最终实现自身税收收入的增加。在税源的创新培养中,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应该避免随意增设税种,需要密切联系自身实际状况,确保其能够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速度的背景下培养多种新型税源。比如乡镇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依然占据重要位置,这也就需要围绕着农业发展进行创新转变,借助于先进技术以及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乡镇特色农业,如此也就可以较好实现新型税源的培养。当然,乡镇政府如果能够针对自身原有税种进行深入剖析,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将其培养成为主体税种,同样也能够对于自身财政税收增加有所帮助,可以缓解当地财政支出压力。

(二)创新完善管理机制

在未来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创新优化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促使财政税收管理更为高效可靠,往往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完善优化,以求最终保障乡镇财政税收工作执行更为规范合理。基于此,乡镇政府首先需要重点围绕着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以求全方位了解各个具体职责和任务,把握好财政税收的具体要求,然后形成较为协调有序的管理流程,保障财政税收管理可以发挥出更高效率,避免因为环节设置混乱影响工作实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进行优化完善同样极为关键,需要结合任务需求安排恰当的工作人员,保障工作人员的胜任力较强,能够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具备更强执行力,可以较好规避因此出现的严重缺陷问题。比如在财政税收的预算管理方面,不仅仅要明确具体工作流程和机制,还需要确保相关预算工作人员具备相匹配的能力,在准确掌握预算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工作投入度,尽量保障财政税收预算准确可靠。此外,乡镇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完善还需要重点考虑到监督体系,在更为完善健全的监督体系指导下,保障乡镇财政税收更为规范可靠。基于此,乡镇政府需要围绕着相关财税监督法规进行分析,把握好监督对象、内容以及具体要求,进而才能够予以全方位监管,保障财政支出状况以及税收状况都能够得到准确监管。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密切协调当地财税审计管理部门,以求进一步优化监督审查效果。

(三)创新宣传工作

在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优化创新中,为了更好契合乡镇实际状况,对于较为繁杂的纳税人形成针对性管理,往往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关宣传工作进行不断创新,以求降低征税难度,有效解决偷税漏税问题。在乡镇财政税收宣传工作开展中,首先应该关注到当地纳税对象较为分散的问题,能够较好扩大宣传面,促使纳税宣传工作能够兼顾所有企业和相关人员,灵活借助于传统渠道以及多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促使各个纳税人意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违规偷税漏税的危害,为税收管理创造理想条件。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还应该注重成立专业的宣传部门,针对宣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学会换位思考,以求更好优化依法纳税宣传的效果,尤其是需要积极运用下乡访谈等模式,促使所有纳税人都可以得到兼顾,并且能够把握好问题的核心,最终便于推动乡镇财政税收工作开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我国乡镇财政税收工作开展中,伴随着乡镇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难度同样也越来越大,容易滋生一些问题和缺陷。基于此,未来乡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需要注重切实做好创新优化工作,力求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完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努力培养税源,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新常态下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探讨[J].纳税,2020,14(01):33+35.

[2]余兴灿.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0(0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