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防范范例

税收风险防范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1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风险;税收风险;防范

一、小企业财务和税收风险来源

1.小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的来源

小企业发展首要条件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让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小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直接措施是严控成本支出,其中配备专业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就是一项不小的成本支出,大多数小企业选择低成本聘用低价格的财税记账机构进行财务管理,更有甚者,直接不按规定进行财务核算,这样在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和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需要面对和承受较多的财务风险,既有小企业明知的原因,也有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才凸显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小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1)加强小企业财务管理不是小企业求得生存的第一要务,小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占利润比例过高的实际,促使小企业放弃财务管理的同时,加大了财务风险,这是小企业明知的原因。(2)当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因经营发展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时,才凸显前期对财务风险的主观性认识不足。规范的财务管理是展现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3)小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企业财务活动中都可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财务风险,有的是因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不急时造成的、有的是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造成的。(4)小企业财务在成长初级阶段,在广大企业主心目中是不产生利润的部门,只是应付检查的工具。这是小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因为我国目前大多数小企业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大多数小企业投资人之间多由家庭关系组成,投资人与企业法人运用企业资金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所以,资金使用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小企业税收政策风险来源

(1)小企业主在创业初期未能正确认识依法纳税,规范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广大小企业主在创业初期第一目标是创造利润最大化和让企业生存下来,很少有人认知到依法纳税、规范会计核算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而纳税和财务管理是否合法,最直接的是通过各财税部门的监督检查来验证,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对财税政策的反映状况。(2)未能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由于小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从经济的角度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获得专业性的税收筹划和服务。税收政策常随宏观经济形式变化和国家扶持或限制某类行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更新和完善,其更新次数较其它法律规范更频繁、时限性更强,小企业日常只能满足于按时申报纳税,很少能够做到进行经营活动的事前税收筹划。(3)未能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国家财税部门制定的有些财税政策,因人理解的不同造成执行的不同。因此,小企业要加强同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学习交流争取在财税政策理解上与财税部门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方式方法上得到财税机关的认同。

二、小企业财务和税收政策风险防范的目标

现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和税收政策的不断更新,使小企业出现了大量的财税职业判断和选择。小企业在进行财税筹划时,要充分考虑财务和税收政策风险对自己生产经营的影响,并对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作出合理的预计和筹划。“稳健性原则”是小企业在若干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核算方法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收益最大化的核算方法。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对存货的会计核算,在物价处于上涨周期时,企业成立之初选择“后进先出法”计价方法,可使计算出的销售成本最高,使存货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将利润留在以历史成本计法的存货中,以延缓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时间;当物价处于下降周期时,企业成立之初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方法,可使计算出的销售成本最高,使存货账面价值更加接近市场价值,将存货降价损失更早地体现出来减少利润,以减少企业所得,这样尽量避免未来收益不确定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允许选择使用的方法中没有“后进先出法”,计价方法的选择小企业在成立之初,作为备案类事项就已进行了选择,正常经营情况下财税机关不允许随意变更。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对比

1.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方面

《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第二条规定适用于中小企业,但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却没有进行详细说明。这里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第四条对小型、微型企业从行业类型、从业人数、营业收入三个方面进行的划分;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年4月23日国务院令第714号)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是从行业类型、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四个方面进行划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号)第二条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是在为国家非限制行业的基础上,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三个方面进行划分,不同财务税收政策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小企业在进行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时,“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才能享受实际企业所得税20%、10%、5%的税率。

2.存货核算方面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条规定的小企业应当采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两者规定一致。

3.固定资产折旧方面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条规定,小企业应当按照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计提折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才准予扣除。且从国税发〔2003〕70号文下发之日起,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在计算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固定资产残值比例统一确定为5%。在此文件下发之日前购置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不高于5%的比例自行确定的残值比例,不再进行调整。

4.无形资产摊销方面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在其使用寿命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10年;《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5.应付职工薪酬方面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九条规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相关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依规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财税〔2009〕27号规定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不超职工工资总额5%);第三十六条规定,依规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等才可以扣除。

6.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方面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四条和第五十五条规定,投资人按照股东约定或相关规定投入到小企业、构成注册资本的部分计入实收资本;投入的资本金额超过注册资本金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会议,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实行由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关于资金账簿印花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25号)规定,自1993年7月1日起,按照“两则”及有关规定,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不再设置“自有流动资金”科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税目税率表中“记载资金的账簿”的计税依据已不适用,将修改为执行“两则”后记载资金的账簿印花税计税依据改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关于对营业账簿减免印花税的通知》(财税〔2018〕50号)为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投资创业,自2018年5月1日起,对按万分之五税率贴花的资金账簿减半征收印花税,对按件贴花五元的其它账簿免征印花税。

参考文献

[1]陈爱玲.浅谈我国企业纳税筹划问题[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17(3):70-73.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这类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降税减费政策,极大缓解了中小型企业的税收负担,使得这些企业在发展的根基上营造了积极的外部环境。不过,从当前的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经过调查发现,仍然有较多的企业并没有了解到税收政策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没有对税收筹划准备工作做到足够的重视,这样不但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中小型企业应该重视税收政策在企业中的运用,以此来确保税收筹划工作流程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

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当中,但是税收筹划的工作流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发展缓慢,了解得较少,所以在管理制度上比较落后另外,家族私营的中小型企业一直是主流,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其重点关注的是怎样在短时间内使企业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就忽视了税收筹划工作的作用,致使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展现出真正的优势。简单来讲,当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层对税收筹划的预见性不高。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模式相比,中国的家族式私营中小型企业较多,并且是集中发展起来的。这些中小型企业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便将经济的核心放到市场的开发、霸占市场的份额以及对相关产品的优化等方面。与此同时,在降低成本税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缺乏税收风险意识,导致多数中小型企业缺少对于税收筹划的理解,只按照相关单位规定的制度进行纳税,认为避免偷税漏税就是税务筹划工作的全部内容,这是一种肤浅的想法,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钻空子的思想,想要在税收筹划方面节省税务成本,这就极易导致偷税漏税的现象发生[1]。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处于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不会在税收筹划活动中投入过多的人力和财力。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是家族式企业,结构秩序问题较多,尤其是在对财务的控制力度上,实际上并没有配置相对应的专业素质较高的财务人才,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税收筹划部门,所以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体系,从宏观层面看会对于税收筹划的工作计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分析

(一)中小企业对涉税所处风险认知不足。企业作为市场的核心形式,负有不能避免的税收责任。不过在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的运营的阶段当中,由于没有专业的领导核心队伍,所以企业设施的整体结构都不完整,企业的整个目标方向比较混乱,没有一致的方向,所以使得企业相关人员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都比较匮乏。对于企业推出的制度方针来讲,不能够很好地将税收管理和企业单位相互联系起来,同时对于国家推行相关税收的优惠政策,中小型企业也未能及时地掌握,致使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税收问题缺乏足够了解[2]。此外,中小型企业在对税收进行合理化的筹划过程中,就只贪图当下的经济利益,进而在短期内会将工作重点侧重于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收益上,这就极易导致管理上的失衡,长此以往会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二)中小企业与税务部门信息不相符合。在税务业务的开展当中,中小型企业和税务部门都是以税法的要求来进行的,不过在业务发展的进程当中,两者对于税法的要求规范的理解各有见解,导致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的风险。企业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税务部门没有将推行的政策内容理解透彻,同时对于政策的内容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对偷税漏税现象的预防制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把控,并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又缺乏对税法的了解,不能够及时地捕捉到相关的税收的相关政策的更新变化,导致中小企业与税收部门不能将信息及时连接到一起,造成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中小企业会计税务业务能力较弱,缺乏专业性。在企业财务工作内容当中,只有使得各部门之间达到一个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才能够使税收工作更稳定地进行下去。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与税收有关的风险是由于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及相关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的制定要求不规范造成的,整个工作流程不按照正常的工作环节出发,纳税申报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等问题。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所涉及的税收问题同样也会牵连到整个公司,造成更大的涉税风险。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税收是控制中小企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内部控制和企业可以由企业强行管理,并在控制企业中发挥作用。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通常存在内部控制机制的问题。其系统内部控制不适用于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预而出现问题。风险征税过程中,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直接从成功企业的内部控制模型中学习,从而了当前双方在规模、市场环境、市场力量方面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使中小企业的税务管理现状出现较大的问题。

三、企业税收筹划实施的过程中降低风险的对策

(一)企业需要对税收筹划管理有着正确的认识。现阶段,我国在原有税收规划制度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科学地设计以及相应的实践,主要的目的是有效地明确税收的收入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社会发展正常秩序。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企业公司对于国家推行的税收政策没有做出详细地了解,对待出现的问题只是解决表面问题,因此更加加剧了企业涉税风险的问题,所以,现阶段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使得其对于政策的理解更加充分[3]。

(二)对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建立公司的税收计划系统时,有必要建立与计划相关的预防系统,以更好地减少工作过程中的风险。纳税人应当对税收筹划有相应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企业税收筹划预防体系,以提高防范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能力。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系统主要包括风险预测功能,信息收集功能和有效的风险控制功能。信息收集实际上是对企业某些内部业务活动的相应控制,需要对市场供求进行详细分析。侧重点在于把握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控制市场,使企业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风险预测主要是检查公司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和预防系统。目的是使风险预防系统能够及时通知纳税人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公司税收管理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但是在有效地制定了税收筹划计划之后,最好评估该计划的实际执行水平和其中的风险因素,为公司税收筹划奠定坚实的基础[4]。

(三)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一个健全的企业税收沟通机制对中小型企业的税收规划工作来讲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在税收方面的相关政策经常会进行修改和调整优化,所以导致人们对于政策的推行制度规范要求都有着各自的见解,同时也会导致中小型企业以及税务部门对相同的政策形成不同的理解。除此之外,在中小企业的财务以及税务的项目当中,其特征在于规模小并且繁琐。因此,要想避免企业相关业务之间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就要加强培养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中小企业与税务部门的沟通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型企业取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能够在社会经济环境中能够更平稳发展,那么中小型企业就必须加强对税收工作的规划。在税收规划工作进程当中,避免不了的是关于对法律、税收以及人事的风险管理。因此,中小型企业要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有效地保障好税收规划的有效完成。在现实的企业发展进程中,要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特点制定相符合的税收规划制度,尽可能地税收规划的过程中出现偷税漏税等风险因素。除此之外,企业也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减少法律风险,要为企业创造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形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恒.中小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与防范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8):126-127.

[2]朱丹华.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防范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0(03):161+163.

[3]陈媛.中小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与预防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208.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3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税收筹划是近几年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税收管理内容之一。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在国家应允的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必要的税金支出,以此实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目标。就税收筹划来说,其本质是一种对企业即将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前管理筹划的方式[1]。近几年,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税收筹划在企业日常管理中所受重视程度也随之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税收筹划的方式,帮助企业提升有限资金的利用程度,同时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

结合笔者以往近十年的工作经历研究来看,开展税收筹划的意义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合理地开展税收筹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隐患[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在市场中所面临的风险和竞争也随之增多。合理地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出现“投资扭曲”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经济损益所带来的风险。其次,合理地开展税收筹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税收筹划的目标则与企业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税收筹划的开展能够合理地降低企业税务方面的支出,通过低税负或延期纳税等多样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收益的最大化。所以,在现阶段时展背景下,科学地开展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已成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防范企业税收风险,推动企业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造成企业税收风险的因素分析

虽然合理地开展企业税收筹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整体开展税收筹划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企业在实际税收筹划过程中会引发税收筹划风险的因素有很多,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不仅仅无法实现企业税收筹划的根本意义,同时也很容易以这些风险因素为切口引发后续企业经营的隐患。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其因素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家税收政策变化所造成的企业税收风险

对着我国经济市场环境的变革,国家税收相关政策、法规也在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革,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税收筹划环节,不仅需要关注自身实际情况,同时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要做出适当的应对,以此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税收筹划目标[3]。然而,在笔者以往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很多企业在税收筹划环节都忽视了这一问题,从而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埋下风险隐患。

2.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基础不稳定引发的风险

纵观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由于其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使得税收筹划工作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对于税收筹划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影响到企业实际开展税收筹划的效果,并会引发企业后续的税收风险。比如,笔者发现很多中小型企业管理者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逃税、漏税”,这一思维的存在不仅会为企业埋下税收风险,严重的也可能会导致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企业税收筹划和防范税收风险的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未来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如果想要更好地完善企业税收筹划、防范企业税收环节存在的风险,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提升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筹划的理解

就笔者数年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来看,如果想要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税收筹划和防范税收风险的目标,提升企业中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这一工作的理解是未来实现预期税收筹划和防范风险的重要路径之一。比如,就这一环节,企业的财务人员就应从日常的工作入手,提升对有关税收筹划理论知识的理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税务法律、法规的要求,最大程度上避免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税收筹划偏差,以此完善企业实际的税收筹划质量,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实际税收筹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问题。

2.加强企业税收筹划中风险事项的管控

在完善企业税收筹划的环节,财务人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纳税情况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合理地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明确在实际税收筹划过程中相关风险市场的管理控制,帮助企业更好地对风险事项做出评估,确保这些风险事项能够长时间地处于能被控制的范围中,以此实现防范税收风险的目标。比如,就这一环节,企业财务人员应将动态的税收筹划思想渗透到实际的企业财务工作中去,适度沿用传统审计工作中常见的资料搜集、整理以及分析等操作方法,实现对未来税收筹划数据的分析,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完善,同时防范税收风险。

3.结合企业发展综合确定税收筹划方案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其本质意义是为了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支出,所以,在完善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应结合企业成本管控的思维,综合性地确定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案,以此保障凸显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性,同时实现对税收筹划的完善。比如,就这一环节,财务管理者应尽量避免以短期的视角确定税收筹划的方案,从而帮助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能够在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同时,防范税收筹划不当可能会引发的税收风险问题。此外,纵观以往的税收筹划经验,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实现税收筹划目标的税种项目有很多,财务人员也应在原有单一针对某一税种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对其他税种的税收筹划,以此积少成多地实现对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4.优化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

就完善企业的税收筹划、防范税收风险来说,合法性是实际工作中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这一环节,由于我国企业类型较多、税种涉及的不同法规类目也相对较多,如果想要在这一背景下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税收筹划目标,财务人员也应该及时与税务专管部门进行沟通,对不同项目的税收法律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解析,确保后续税收筹划的准确性,同时最大限度上防范因对法律法规解读不正确而引发的税收风险问题。比如,在未来完善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应结合自身企业税收筹划的核心需求,积极学习相关税收财政法规,及时发现自身理解中可能存在的不足部分,与税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以实现完善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5.完善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团队体系建设

受我国特有的税收体系影响,在多边形的税收政策背景下,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对税收筹划的完善,也需要从税收筹划管理团队建设环节入手,吸纳更多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税收筹划过程中,以此实现企业税收筹划的创新发展,同时防范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应针对自身的能力水平专业素养进行针对性的提升,通过参加中级、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多样化的专业考试,实现人员与企业税收筹划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如何从财务工作者的角度完善原有的税收筹划模式,实现防范税收风险的目标就成为近几年人们关注的核心。由此,本文针对现阶段企业税收筹划中容易引发税收风险的因素进行阐述、分析,从而探究了能够完善税收筹划及防范税收风险的路径,希望能够对未来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丽萍.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分析[J].商讯,2018(5):93-94.

[2]孙晶.新时期建筑企业税收筹划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9(13):38,40.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4

关键词:企业管理;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一、引言

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可帮助企业降低纳税支付类风险、经营损益类风险、投资失败类风险等,还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延迟纳税期限,提升经济效益,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过程中,因认识不到位、税收政策变化、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征管机构执法界限不清等原因引发税收筹划风险,不仅难以发挥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价值,还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为此,企业需要正确认识税收筹划风险,在税收筹划工作开展期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相关风险,促使企业逐步提升税收筹划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企业加强防范税收筹划风险,可使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使企业在合法环境下实现稳健发展。在我国国家治理法治化推进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企业在当前这样的大环境下必须坚持遵纪守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取经济效益,结合国家政策法规,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稳健发展。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开展期间,加大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力度,能够使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构建法治化发展体系,在合法背景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企业积极防范税收筹划风险,有助于企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规避风险发生,避免其所造成的损失。而企业在税收筹划期间加强风险防范,是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防止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当中投入过多成本,在此基础上对税收筹划成本加强控制力度,基于风险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强化筹划管理,减少涉税风险的发生,避免其所造成的损失。最后,企业加强防范税收筹划风险,能够使企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管理最终目标是获得更高经济效益,而有效的税收筹划工作能够使企业提升筹划工作质量,帮助企业缩减经营管理中各项成本,降低税收负担,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企业在实际运营期间,需要加强防范税收筹划风险,促使企业健全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更加稳定、有效的获得高利润、高效益。

二、常见的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点及其表现

1.企业因对税收筹划认识不足引发的风险。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需要基于健全的基础条件,比如企业的经营规模、融资能力、职工素质、流动资金等。不同的企业在这些基础条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企业管理层以及税收筹划相关人员不能深刻认识税收筹划工作,掌握税收筹划深刻内涵与背后价值,只将税收筹划当作是扩大利润、减少成本的一种手段,同时企业又不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会计核算也不健全,那么企业整体社会诚信度就会相对较低,进而会使企业面临较高的税收筹划风险。整个税收筹划过程和企业经营生产过程存在着密切关联,税收筹划工作其本质上和漏税、偷税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一味的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盲目的按照相关税法规定条件开展税收筹划,不对企业综合经济策略进行有效考量,在以偏概全状态下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未必能给企业带来良性影响,甚至有可能损害企业利益。一些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减轻税收负担,这种单一目的下的税收筹划工作缺乏对其他相关因素的充分考量,会导致企业面临较高风险,相关财务者以及管理者也可能面临法律的严惩。

2.企业税收筹划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引发的风险。企业所开展的各项税收筹划工作,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税收筹划者,所以税收筹划者自身业务水平及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税收筹划质量和有效性。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相关税收筹划者缺乏足够的能力素质,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税收筹划工作要求。一方面,税收筹划者对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调整缺乏足够的灵敏度,所以有可能使税收筹划工作在发展方向上和正常轨道相偏离。另一方面,既有税收筹划者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陈旧,对于现代税务知识缺乏及时更新和学习,其知识水平不足以满足当前税收筹划工作需求,为了使税收筹划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势必要提升企业税收筹划队伍综合素质。

3.税收政策改变引发的风险。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及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国家税收征管以及税收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在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会不断调整税收政策,立法部门也在持续统筹并优化税收法规,所以税收优惠政策会体现出短期时效性、不定时性等特点,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或者税收法规会发生变化,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政策变化,容易引发税收筹划风险。由于企业进行的税收筹划工作从项目选择直至积极落实需要经历一定时间,若在这期间发生税务政策变化情况,那么税收筹划细则就可能违背原有初衷,已经制定好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在实践中不能实施,如果实施将面临违法风险,而原本会对企业产生良性影响的因素也可能变成不良因素,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

4.征管机构缺乏清晰执法界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持续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目前已经趋于完善,不过相关配套机制特别是税收征管机制目前尚不健全,所以税收征管机构在对有关税收活动进行合法性裁定期间,其所具备的裁量权相对自由。由于很多税收筹划工作会游离于法律边缘,而相关税收筹划者不能准确把握税收征管机构明确的执法界限,因此所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不会获得税收征管机构的认同,进而会引发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要深刻认识税收筹划,健全会计核算。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税收筹划归纳在理财活动范畴,因此企业决策者、管理者以及经营者需要高度重视税收筹划,并深刻认识税收筹划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积极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努力提升税收筹划者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为税收筹划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降低税收负担。同时,税务机构开展的纳税检查工作主要的依据也是企业会计凭证以及相关记录,所以说企业需要严格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合理、健全的设置会计报表、财务会计账册以及会计凭证等相关资料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具有准确性和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不断完善和规范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整理等工作,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奠定坚实基础。

2.企业重视培养优秀的税收筹划人才。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一个重要主体就是税收筹划工作者,税收筹划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会直接决定税收筹划工作质量。为了有效提升税收筹划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需要企业积极培养优秀的税收筹划人才,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税收筹划队伍。为了使企业税收筹划者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一方面企业可以定期的对税收筹划者开展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活动提高税收筹划者专业知识水平,从而准确把握国家税收政策未来发展方向,正确调整税收筹划工作目标,事先对税收筹划工作开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实现及时防范。另一方面,企业还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税收筹划人才,吸纳社会上和各大高校的高素质人才,为税收筹划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税收筹划团队综合素养。

3.态了解税收政策,提升税收筹划有效性。我国目前实施的税收法规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并且会不断结合经济环境变化发生改变,一些旧政策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取消或者是更改局面。另外,受到外部环境需求的改变,一些税收政策也体现出一定时效性特征。企业税收筹划开展期间所依据的税收政策若发生更改或者失效,那么税收筹划方案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税收筹划工作面临风险。为了规避税收政策引发的税收筹划风险,企业需要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对各种税收筹划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保证筹划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基于自身经营状况建立相应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通过报刊媒体、互联网技术等方式多方采集并整合税收政策,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变化情况,根据最新政策内容,分析对涉税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而对税收筹划方案做出科学判断,决定是否要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确保税收筹划在合法区间内具有良好可行性。

4.和税务征管机构加强沟通。国家对经济实现宏观调控过程中,一个重要工具就是税收,而税收同时也是国家参与分配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形式,若政府税收征管机构不能对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做出认可,那么相应税收筹划活动则属于无效活动,进而也不能取得预期效益。因此,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要先深入了解税收筹划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和税收征管机构保持顺畅沟通,在了解征管程序以及执法尺度等要求基础上,最大程度确保税收征管机构认可企业税收筹划方案,进而达到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目的,促使税收筹划成功。

四、结束语

综上,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对扩大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企业深刻认识税收筹划及相关风险,动态把控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和税务征管机构保持顺畅沟通,积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税收筹划人才,为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充分发挥税收筹划价值和作用基础上,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彩红.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与规避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70-70.

[2]吴俊岭,武玲玲,张海凤.中小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营销界,2019,(33):91-91.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5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税收筹划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最直接的管理方式是由国家控股,政府机构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国企的发展方向和经营行为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中的税务会计通过调控企业经营节奏、规范业务流程、合理选择核算模式等财务活动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并通过合理的方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税务筹划,利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保证企业完成纳税义务的同时,降低自身的税收负担,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税收筹划也能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合理避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

一、税收筹划概念阐述

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税收筹划可以理解为合理调整纳税节奏。它是指企业运用合法的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规划,以通过调节纳税节奏、纳税模式、纳税流程等方法,实现较高的经济收益。企业通过合理调节纳税节奏、纳税模式、纳税流程等方法进行的税收筹划,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节约成本支出,让企业实现相对较多的利益收入,从而促进企业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税收筹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想实现较高的盈利收入,就要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税收筹划。税收筹划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避税、节税、转嫁等类型。避税规划这一行为不同于非法的偷税逃税行为,它在实行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利用企业自身经营特性来进行避税规划,以减少资金支出,实现利益获取的最终目的。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尊重我国税法的基础上,根据税法中规定的起征点、计税方式等条款,在企业的经营、筹资、投资等方面调节缴税的金额。税收筹划的方案进行有两种方式,即低税负方案与纳税时间的延长,二者都在不同程度上为企业节约了纳税金额。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如何获取最大化的税收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二、税收筹划在国企财务管理中的模式选择

1.合理选择纳税模式

支撑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是国家。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下行压力,社会的老龄化现象严重,财政赤字较大,国家面临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因此,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够仅仅依靠国家的支持,要运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进行业务的拓展,并在企业经营运行的过程中,利用地域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优化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增加国企盈利收入。在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要学习掌握所涉及业务的相关税法规定,深入研究业务相关税种的纳税方式,在不同的方式中选择最适合企业特点和发展的方式开展纳税工作,使纳税工作沿着依法合规的路径踏实前行,也在确保综合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在整体上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发展。例如:一个即有销售业态又有持有业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上交十多种税款,其中就包括房产税。而房产税可以选择从价计征或从租计征,不同的经营模式,应选择的纳税模式也不一样,从而也会导致纳税金额的巨大差距。对于自建的房产就可以通过成立子公司单独运营的方式,将持有运营业态以租赁的方式使用,将自建房产的房产税由从价计征改为从租计征,以降低房产税的缴纳金额。由此可见,税收筹划的筹资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作用巨大,国有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对筹划过程进行严格监督。

2.合理选择纳税时点

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中的各行各业都在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和资金结构,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有企业要想在这一竞争过程中寻求自己的优势,必须要想尽办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不同的行业,确认收入的时点不同,确认成本的时点也不同。如房地产行业,以房产交付为确认收入的时点,但在房产交付时,工程的决算往往没有完成,成本不完整,增值税进项不充足,会导致当期税款交纳金额增加,而后期工程决算后,发票陆续获取,又会导致进项税款留抵过多,所以,选择确认收入的时点就至关重要。正确的确收时点,也就是正确的纳税时点,会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不同经营范围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学习、掌握所涉税种的特性,并根据其特性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纳税节奏,减少企业税款中的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益。

3.合理选择税率

自2016年国家全面开展“营改增”以来,抵扣链条越来越完整,进项税款的重要性已深深地融入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的意识里。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进项税率越高越好。对于流转性企业,经营重点是产品的快速流转,增值税销项税额月度发生额稳定,需要同样稳定的进项税额予以抵扣,所以,生产性企业在增值税进项税率的选择上要倾向高税率的。但对于企业修建固定资产时,因为没有固定的增值税销项发生,所以会随着自建固定资产的建设沉淀下大额的增值税进项税,因此对于自建固定资产增值税的进项税率在合同洽谈时,就要着重考虑低税率,从而增值税进项留抵额,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企业的经营者在合作者的选择及合同洽谈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从经营的期初即开始进行相关的纳税筹划,以确保资金有更好的流动性,有更高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三、国有企业加强税务筹划风险防范的措施

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适合自身的经营方式,企业要想实现长久的健康发展,必须要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经营优势,只有适合企业发展模式和经营特点的方式,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此,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要注意税收筹划的运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其节约成本支出,让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精力去创造更多的收益。自2016年5月起,全国开始实行“营改增”政策,成本发票专票、普票的选择,发票认证工作是否及时、完整,合同内容描述是否精准,是否进行了价税分离,都对企业纳税有着重要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要求,对不同业务税率选择、发票认证时限、发票归档时限、合同价款描述等业务进行培训,制定规范化的流程,并严格执行。要确保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

1.增强操作层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加强对税务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依据自身的经营情况来确定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划分税务总监、税务经理和税务操作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税务总监负责定期向管理层汇报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税务管理目标;税务经理协助税务总监筹划税务工作,参与制定税务筹划方案;基层操作人员负责税务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并执行税务筹划方案。另一方面,企业要编制税务管理工作手册,完善税务管理奖惩制度,规范会计、财务以及税务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明确处理标准和处理方法,要求财务部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并在后期对税务风险损失的责任主体进行追究和惩罚。

2.增强管理层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国有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要加强对税收筹划环节的风险控制,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加强企业建立税收筹划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审批授权制度、加强内部监督与稽查,严格把控税收筹划的信息安全等措施来确保税收筹划的顺利进行。其次,企业要加强对法律风险与运营风险的控制。由于税收筹划必须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企业对外部税收政策理解不足或税务筹划前瞻性不足等造成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所以,企业也要同时建立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加强对税务筹划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最后,企业还要加强会计信息泄露风险管理,信息化在会计处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会计处理效率,但同时也给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会计信息安全机制,增加信息建设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并对信息系统防火墙进行及时更新,以抵御外部攻击所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

四、结语

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地位,因此,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是我们当下必须研究的问题。国有企业在竞争力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也会更加强大。而这一系列的成果都离不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规划与实践,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运用经营中所有税种特点,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对企业的筹资、投资、经营等进行有效的运作,努力提高国有企业节约生产经营成本的能力,增加其盈利收入,进而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试论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纳税,2019,13(10):47.

[2]曾德轩.刍议加强企业税务筹划与税务管理之我见[J].纳税,2019,13(10):54+56.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6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成因;应对策略

1引言

税收筹划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影响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更会影响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企业加以重视。加之营改增后税收政策的变化,对建筑企业纳税要求产生了新的变化,如果不能够按照营改增有关规定来合理开展税收筹划,企业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税收风险,影响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工作时,存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机制等常见问题,这使得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极易出现问题,从而诱发税收风险;而企业出现税收风险,对企业长期经营的危害将是无法估量的。为此:建筑企业必须要重新审视自身税收风险防范机制,查出其中存在的漏洞,做到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企业合理地进行税收筹划,可以规避税收风险,降低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

2建筑企业税收风险常见诱因分析

在建筑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其工作质量不仅受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影响,还会受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只有做到了兼顾这两者,才能够对风险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识,提出风险防范对策,构建更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科学、合理应对税收风险的能力。所以,做好税收风险诱因分析,对建筑企业来说十分重要且有必要,在此将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内部及外部诱因进行分析。

2.1外部诱因导致风险。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外部诱因是相对于内部诱因而言的,之所以被称为外部诱因,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不在企业经营能力范围内,而且不受企业所影响,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更迭变化、宏观经济发展调整、税收政策调整革新等,每一项外部诱因对建筑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譬如:在外部诱因中,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具有直接影响的是税收政策的调整。2016年3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2016年4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全面推开营改増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全面推开营改増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从2016年5月1日起执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纳税要求更加严格,涉税风险度更高,对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往往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从而很难根据政策内容来科学的设置税收筹划方案,一些建筑企业不但没有节税减负,反而工作失误增多,增加了税收风险。虽然政策的调整会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造成一定的不适应,但这并不能够成为建筑企业的借口,营改增后,加上时常更新的税收政策,企业如何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跟进政策,根据政策要求科学设置税收筹划方案是能够实现节税减负目的的。

2.2内部诱因导致风险。在建筑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外部风险诱因是不受企业所控制的,建筑企业只能够被动去接受,而且如果从外部诱因上找突破也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所以从内部诱因入手来探索税收风险防范对策才是明智之举,这就必须要对内部风险诱因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管理水平与风险概率成反比,当企业税务管理工作质量越高,则风险发生概率就越低,而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工作质量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队伍实力、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所以,想要做好税收风险防范工作,需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工作质量。其次:如果建筑企业税收筹划人员能力素质达不到管理要求,也容易诱发风险,这也是建筑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常见的内部诱因。企业财务人员由于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税收风险的产生,包括:对于税收政策法规掌握不够、理解不够精准等;从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发展情况看,专业化的税收筹划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随着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掌握最基本的工作知识已经远远不够,需要税收筹划人员在信息化运用领域、创新发展方面、格局思维方面等都要有所建树才行,而这种人才实属难得,这与我国税务领域职业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琢磨、实践。另外,部分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培训机制不完备,培训内容过于老套,缺乏新意,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又或者是培训很难落实到位,往往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缺少内容与内涵。最后,部分税收筹划人员对自身的要求过于松散,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不思进取,没有及时认识到工作上的新变化与新要求,对建筑企业开展的培训、考核等工作也不是很配合,往往都是被动参与,这种态度很难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3建筑企业税收风险规避对策探讨

3.1确立提升企业对税收风险认识。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税制改革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源监管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在实务工作中,建筑行业常见的5大增值税涉税风险:①虚开增值税发票;②税目适用错误;③计税方法选择错误;④进项抵扣不符合规定;⑤混淆兼营与混合销售,涉税业务处理错误。但是实际工作中,建筑企业往往不以为意,认为都是一些小问题,并没有按照财务人员的要求。建筑企业一定要树立增强风险意识,依法纳税,不要等到出现涉税问题,才后悔莫及,悔不当初。

3.2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实时关注税收政策动态。由于税收政策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征收双方对税收政策理解可能存在差异,以及近年来税收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地征管模式也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保持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税收筹划必须要通过税务机关来落实,所以想要做好此项工作建筑企业必须要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这样既能够方便税务机关对其进行监督、检查等,又能够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合法、合规。企业做好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沟通工作,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收法律、法规和当地税务机关颁布的地方税收政策等。对于一些税收政策和涉税业务处理方面存在疑惑,向税务机关进行咨询,谨慎操作,尽可能让建筑企业涉税业务的处理方式得到税务机关的批准,有效避免税收风险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经济处罚;同时避免因与税务机关沟通不畅而错失享受税收政策优惠、不合法避税等。此外,可以邀请税务机关定期组织专业队伍深入建筑企业当中,为建筑企业进行纳税培训,并指导建筑企业更好地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3.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建筑企业想要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必须要保证自身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全面性、严谨性。首先:要建立税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利用会计指标、财务指标来判断税收风险,增强税收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其次:构建完善的信息体系,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中,要提前制定周详的计划,对会计数据、财务数据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数据汇总到税收筹划信息系统当中,以便更好地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此外,在构建税收筹划管理系统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风险管理思维,加强信息化风险预判与处置能力,并委派专人来管理系统,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再次:建筑企业必须要建立客观的税收风险意识,明确知道构建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管理机制中存在的漏洞,做到查漏补缺。最后:建筑企业在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聘请专业的税务机构进行解决,促进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提高,促进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建筑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潜在的税收风险展开分析、进行评估。

3.4切实提高建筑企业税收筹划人员整体素质。要想工作做得好,队伍必须要过关,所以建筑企业为保证税收筹划质量,从而降低税收风险,必须要进一步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两方面。首先:建筑企业要继续优化人力资源招聘与培训机制,巧妙结合招聘与培训,在招聘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人才引进,并根据岗位需要来进行招聘,而在培训中要根据实际招聘的人才来设置培训计划,这样能够做到培训更有针对性,还要积极听取税收筹划人员建议,这样能够主动让税收筹划人员参与到培训中来,增强培训效果。其次: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从业人员要及时认清工作变化,要具有忧患意识,在工作中要逐渐养成爱学习、爱交流、爱实践等优秀品质,在建筑企业培训、考核之外,自身也要利用时间去充实自己,去提高自己,为做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也为自身今后更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

4结语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7

企业涉税人员税收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就目前来看,国家针对实际状况对国家的税收法规进行了适时的调整。而企业涉税人员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企业改制、并购及外资、出口业务及财产清算等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这就使得企业不能更好享受国家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或是多交税金。再加上企业涉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内部控制能力和会计核算水平等不能更好满足实际需求,使得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无法得到保证,从而无法为企业纳税提供有效依据。

解决企业税收风险有效策略

(一)完善税收规避机制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税收风险,但是其风险性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根据不同税收风险性质采取相应策略。在制定企业正常运行风险规避策略时,应该强调最大限度的降低税务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而在制定那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税收风险、无法承担或没能力承担的风险,采取的规避策略应该是使税收风险彻底消失,以促进企业安全且正常的运行。

(二)完善企业内部涉税制度

企业内部涉税制度作为企业规避税收风险重要组成部分,其能为企业制定正确税收风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应该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涉税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应该将税收风险作为审计重点,并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不仅不能虚报假账、隐瞒收入,同时也应该诚信纳税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企业规避税收风险过程中,应该注意事前、事后和事中管理。尤其注重事前管理,在纳税筹划之前,审计部门应该协调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合理安排相应活动,以降低税收风险。而事中控制就是降低不同环节风险,从而达到税收风险最低的目的,其也是实践过程。而事后控制则比较注重事后总结,就是税收工作结束后通过总结税收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策略,以更好地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

(三)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素质

防范企业税收风险并不仅仅是企业主管和相应涉税工作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与企业相关设计人员、营销人员及采购人员的责任。而这些企业人员要想更好地规避企业税收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就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因国家政策和法律会随着国家实际状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税收相关的人员就应该随时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税务或是法规汇编等获得与税收相关的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税收信息,提高税收意识。在企业出现相应问题时,能拿出相关税收依据,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税收风险能力,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风险。为了更好避免企业税收风险,企业相应涉税人员还应该及时和税务人员、税务师事务所或会计事务所人员进行相应沟通和交流,以便将企业税收风险降至最低。此外,还应该提高企业主管和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以便更好地提高税收职业判断能力,以便为税收风险控制工作提供相应依据,避免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8

关键词:国际贸易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0引言

对于国际贸易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来说,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主要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导下,我国国际贸易企业需要降低风险,以此提高企业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实力,财务工作也要围绕着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展开。

1国际贸易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

1.1资金风险

国际贸易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风险主要有资金回收风险、资金运营风险以及资金支出风险几种形式:首先,资金回收风险受客户信用影响,很多国际贸易企业的客户都来自境外,客户信用无法确定。其次,资金运营风险与资金运营效率有关,一旦资金运营出现问题,国际贸易企业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最后,资金支出风险指的是交易过程中资金在支付时面临的合法性风险。

1.2税收风险

国际贸易企业受到国家税收政策影响,交易活动中面临税收风险。我国对外签署了相关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但是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税收协定,有的国家税法体系存在问题,征税自由裁量权过大。各国国际贸易企业所得税税率有所差异,使我国贸易企业与其合作时面临税收风险。

1.3外汇风险

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和汇率风险。有些外汇管制国家对国际结算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国际经济市场发展中,如果外汇储备不足,我国贸易企业与该国进行贸易合作时就无法按期确定货币收款风险。

2国际贸易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措施

2.1明确风险管控目标,建立资金风险管理机制

明确风险管控目标。国际贸易企业经营时为了占据市场资源,需要不断优化资源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企业的发展优势,通过核心竞争力建设形成有效的资金风险防范体系。面对各种情况的资金风险,企业要进一步确定管控目标,根据企业经营情况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此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可以加快国际贸易企业专业力量建设,在交易全过程中关键部位建立管理责任制,规避财务风险需要与国际贸易金融相联系,通过贸易融资、信用担保等方式为国际贸易企业保驾护航,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会遭受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贸易企业面临的财务叠加风险不断加大,很多跨国金融机构将资金撤回国内,导致国际收支平衡受到不良影响,贸易融资出现困难。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经济贸易活动都需要融资、保险和担保等金融服务的支撑。对此,我国银行可以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帮助,让国际贸易企业将应收款提前转为流动资金,帮助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利用银行信用提高国际贸易信用等级,进一步降低财务交易风险,提高交易成功率。除此之外,综合金融服务可以帮助国际贸易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竞争实力。贸易融资是各国贸易企业的主要活动方式,一个客户会用到多个贸易融资产品,建议银行机构与国际贸易企业在了解国际贸易进出口形势的前提下,为企业定制国际结算与融资方案,将金融结算、融资与理财合为一体,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2.2借助中介机构力量,降低财务税收风险发生概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贸易企业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业务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国际贸易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力量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税收政策,需要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做好税收风险规避措施。中介机构更加熟悉各个国家的外汇管制政策,可以在一场经济交易活动中准确评估出交易双方的实际付汇能力。要求国际贸易企业和中介机构熟悉我国相关外汇管制制度,明确各项内容,了解交易活动对方国家外汇政策,实时分析该国的外汇情况,评估国际贸易企业与对方交易时的支付外汇能力。建议中介机构为企业定制财务风险评估系统。财务风险评估是风险控制的核心,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效率的高低,可以使用定量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估。中介机构需要根据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性质进行初步评判,随后再定量分析,使用标准差或方差等指标量化财务风险程度。通过这种方式,中介机构可以向国际贸易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财务风险报告,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帮助下了解本次贸易活动中的风险大小,提前制定财务风险规避措施,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从而在接下来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占据优势地位。

2.3建立外汇财务管理机构,规避财务外汇风险

转变财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使其朝着财务风险范方向转变,为国际贸易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例如建立专业外汇财务管理机构,负责时刻关注交易双方国家汇率变化情况,分析汇率变化给国际贸易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及时作出财务风险评估,并根据实时信息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中信银行国际业务抓住了汇率改革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机遇,顺应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在“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推出了换汇宝、汇添盈等外汇资金产品,满足国际贸易企业发展需求,拓宽企业收入来源。国际贸易企业在中信银行付款责任业务的帮助下,提高了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国际贸易企业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因素,财务风险最为主要。国际贸易企业想要规避财务风险,需要提高财务风险识别能力,采用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同时,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力量,了解各国外汇管制情况,分析汇率变化给交易双方带来的影响,从而降低国际贸易企业在交易中经济效益的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朱文磊.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及管理[J].时代金融,2018,(08):22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