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会计监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会计监管

会计监管范文1

本文首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需要分清重点,明确指导原则等,并提出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对策,以期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

1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事业单位外部监督部门较多,但作用得不到发挥

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中包含了好几个管理部门,但是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发挥的管理作用甚微。在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建设过程中,很多业务尚未完善,因此,在注册会计师过程中,行业收费标准不够明确。一般来说,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需要通过市场实行压价管理。但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不足,在管理过程中违背了会计工作准则。同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审计过程中收费较少,无法保证审计活动的效益。

1.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对会计行为监督不足

现阶段,对有关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监管不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为准则,导致实际工作存在异常情况。对于税务部门、工商部门等监督管理单位来说,开展监管工作难度较大。相对而言,我国现阶段会计职业规范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目前我国财务会计行业整体的管理与监督效益无法提升。此外,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包括自身活动的多样性、业务情况的复杂性等,给财务会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3事业单位内部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事业单位从建立至今,其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这种微妙的关系将事业单位具体工作变得十分复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主管部门等都能够给事业单位施加压力,管理层次相对复杂,并且各个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等,这无疑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工作的难度。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发生,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监管体系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工作中形式化严重,取得的成效甚微。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

2.1强化事业单位收支管理

第一,财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相关业务,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合法性。会计人员持证上岗,逐渐淘汰非专业会计人员,保证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加强税法宣传,提高事业单位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在行政区域内安排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专项税务稽查,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第三,每年都必须做好相关的资产登记,配合有关审计单位做好相关的审计。第四,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责等,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对上一年度收支不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对今后的工作作出整改。第五,充分发挥物价、监察及审计部门的作用,财务部门需要强化收缴监管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法律观念,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严格依据法律条文,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2.2形成相互制约的财务监控体系

第一,应该对事业单位会计监控体系内部工作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理念等,建立更加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监控体系。在全面性原则基础上,强调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责。第二,分析重要性原则,努力实现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全面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机构,做好相关工作的分配,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注重管理的整体性,完善相关工作流程等,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监控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企业经营效益实现增长。第三,在事业单位内部还需要建立相互制约的监控体系,各个监管部门和机构之间应该加强联系与沟通,同时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监督与制约性。第四,提高企业各个部门在财务会计工作监督工作中的参与度,根据事业单位工作现状,实现制度、理念同步更新,全面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控体系建设。

2.3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

在事业单位中,总会计室下属机构主要包括计划部门、会计部门及审计部门。各个部门需要实行双向汇报与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这一制度的执行,需要完善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计划部门一般是进行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收支计划、财务预算等编制工作,同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等,科学制订资金使用方案等。会计部门则是对事业单位各项物资收支、资金流向等进行管理,并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审计部门需要根据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及监督工作,做好事业单位中各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必须保证财务会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改变以往各个部门对其施加压力的局面。同时,还应该适当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全面性等,对财务监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根据财务管理的目标,明确监督管理工作的方向等,为各项监管工作执行打好基础。

3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构建,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的基础,也是保证事业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要解决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保证各个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建立相互制约的内部监管体系,完善各个部门工作内容,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胡慧霜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监管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管;体质分析;措施

引言

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具有多样性,在企业正常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企业带动各个部门的主动性,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财务会计进行财务工作时,会存在算错等现象,使数据出现差异,使得企业的资产得到损失,从而,造成国家、企业、人民的利益得到损害。因此,对财会实施监管方案,构成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企业资金的流转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能制止资金滥用、违法乱纪现象发生,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财会管理监督体制的不足

(一)对国有企业财会管理监制的力度较弱。在传统的监管体系中,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权在管理部门手中,在对大型财务进行决策时,具有话语权的大多是管理部门董事会成员,在管理部门和董事会意见一致后,便实施具体方案。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还参与国有企业的其他事宜,在投资、兼并、收购中都有所参与。国有企业虽然设有监理会,但在具体实施中,监理会的职权得不到真正的发挥,没有权利监管管理部门和董事会,所以,在进行大型决策时,管理部门和董事会才是掌握大权的两方,监理会只是空有其名。监事会在涉及财务的重大决定中发回不到作用,从而才亏的监管体系成为了摆设,无法发挥真正的职能。

(二)企业中的财务信息管理不当。以目前的国有企业形势来看,财会部门无法合理的管理财务信息成为了较为普遍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主要存在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得不到沟通,或信息交换时间不及时,从而影响财会信息统计的时效性,逐渐的导致财会部门和其他各个部门信息脱离。除此原因之外,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使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提高,会将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掩盖或修改,进行财务造假,通过虚假的信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影响国有企业的形象。但是,这种做法使企业进入恶性循环的现象,也使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严重。这种恶劣的现象使企业并带来了高效的经济,但也为国家带来了经济的危害。

(三)对企业财政信息监督力度较小。在实施国有企业的管理办法时,经常会出现人和委托人财务信息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使财务信息不真实,或使虚假的财务信息被掩盖。国有企业在进行交易时,经常出现业绩造假、输送利益的现象,这时就通过业绩来伪造或虚构虚假的交易信息,使财务出现状况,出现漏洞,而财会部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将这种现象持续掩盖,这种行为使国有企业资金流失严重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名誉。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应该从根本解决问题,加强管理制度,使审计财政的职能能够充分发挥,严格核对财务交易信息,保证国有企业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形势来看,目前财会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方案过于传统,监管力度得不到实施,机构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管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企业监理会和董事会的职能没有明确的定位,董事会的内部结构不清晰,无法实现职能独立,存在董事会干预监理会职能的现象。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结构不够完善,高管部门严重影响财务监管部门的工作,监管部门构成了体系后无法展开实际实施,监管部门如同摆设,发挥不了作用。

(五)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岗位职责不明确。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中,没有明确财会的正确定位,审计机构的定位也没有得到明确的指示。除此之外,上级领导约束着财会部门的监管工作,使得国有企业的财会监管岗位职能不明确,监管部门本身定位不明确,监管部们在董事会之下,无法有效展开监管工作,或存在越级的现象,这在极大程度上造成了部门之间混乱的现象发生,对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财会监管体制的构建与改革措施

(一)加大政府与国家对国有企业财会监管的力度。只有政府和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的财会监管工作,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才能构建完善。国有企业建立财会监管部门不仅需要国有企业内部的参与,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为了保证财务的真实性,政府可以建立有关监管部门,直接监管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走向,使监管体系在政府的带领下都得到发挥,也能与企业内部部分分离,成为独立的,不收任何部门约束的部门,同时也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都属于国家,政府参与财会的监管合情合理,国有企业的所得资产的受益人属于人民。政府参加国有企业的监管,就是在维护公民的利益。政府建立监管部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那个社会的每一个阶层都能参与到监管工作中,维护监管的权益,使自身的权益得到保障。

(二)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监督体制。除了政府参与监管外,国有企业自身也要定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核实。企业的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经济能力对已有的财会监管体系实施创新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对具体部门也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并监督部门按照制度规定展开工作,例如事前严加控制,时候积极确认等。与此同时,企业内部要加强员工的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制定考核项目,在人才入职后,定期做培训工作,积极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制度,保证每位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在将还人员进行信息核对时,要反复核对资金信息,保证财务信息是真实合理的,在落实财务工作时,要认真调查资金流水信息,在核对财务信息后,要对涉及到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反复确认,确保核对的全过程没有失误发生,防止后期的交接工作出现失误,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现象。

(三)建立相关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在政府和企业自身同时监管的基础上,还需要得到国家的支持,也就是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财会的工作,从源头制止财务意外的发生,从而更好地实施财务监管工作。例如:在国有企业中聘请法律顾问,建立合理的法律结构,对监管部门加以法律保护,使监管国能够高效顺利的进行。在特殊情况下,一些财务的投资难免会出现超出预估范围的情况,这是就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财务投资进行控制,或调查欠款去向,追究相应的责任,在国家已经给予警告的仍然给企业带来重大财产损失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总而言之,在发生风险之前制止风险,风险才能避免,预防措施能极大地减少国有企业的损失。

(四)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完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中必不可缺的组织结构。因此,改进和完善法人的治理结构对财务监管工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更保证监管工作更加合理、高效、科学的完成。改善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是要了解董事会的结构,合理、科学地明确董事会和监管会的定位,划分各自的职能和权利,与此同时,要明确董事会成员的结构,划分他们的职能。董事会是国有企业的最高管理阶级,手握企业的大权,所以,董事会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完善,决定着财务监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政府对董事会结构进行规范时,要充分了解董事会各个成员的职能和权利,这决定着财会的监管部门能否实现独立,能否独立的展开工作。在划分好监管会和董事会各自的职能之后,国有企业应该发挥监管会的职能,并合理利用。监管会在财会监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有企业不可或缺的监管部门,它对资金的调动进行监督,对资金的明细进行统计,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监督,这样才能体现监管会的作用,将监管的职能有所发挥,保证财会管理能够有效地进行。除此之外,在进行职能分工时,要将董事会和监管会的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让董事会实施决策权,让监管会实施监督管理权,避免二者的职责重合,明确各自的职位,使财务管理能和企业的经济发展结合到一起,加强财会和各个部门的交流,以此来加强企业的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为了国有企业能够有秩序的进行工作,财会管理明确,强制性实施监管体系是维护企业的重要方法,现阶段我国的监管体系中好巽在一些问题,如财会部门无法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领导财务状况、重大财务由董事会决策等问题,这就需要财会部门进行强有力的实施,改善监管体系,能有效解决我国国产企业财务监管工作职能不明确,财务监管机构拒绝承担自身责任等难题,对此,国企在构建监管体系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框架,从而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使监管工作能够有效的实施。加强企业和政府的交流,政府的政策企业工作中,加强监督力度,制定风险方案,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致霞.浅谈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与控制体系[J].中国商界,2009,000(007):158-159.

[2]孙怀启,卢晓梅.委托理论与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体系[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08:50-51.

[3]龚小琴.浅析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监督重点及措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14):485.

[4]陈烨.关于国有企业新会计制度下财务核算管理模式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13):67-67.

[5]范红旺.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J].经济,2016(12):00098-00098.

会计监管范文3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事业单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事业单位日常运营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组织机构工作效率,必须有效加强对相关监管制度和体系的研究。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构建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体系;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规模不断壮大,所承受的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保障如此庞大的组织机构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转,必须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财务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监督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事业单位的其他工作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紧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1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各国之间加强了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各种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实验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股趋势的带动下,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发展壮大起来。事业单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备履行政府职能的功能,对规范经济市场,管理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其他行业,财务会计工作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不断提高的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的推动下,财务会计工作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要素不断增多,财务会计工作的压力大幅度增加,为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体系应该能够对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和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时,其所包含的有关经费的筹运、报销等事项进行监管,把控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在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减少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

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时常遇到的问题

2.1主管单位相关意识薄弱

在不断严峻的资源状况和环境形势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步入了转折期。尽管许多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进行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部分事业单位的主管缺乏相应的意识,仍旧沿用较为陈旧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这些老旧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缺乏对当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状况的认识,对许多新出现的问题不能作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在财务的预算控制上,也存在诸多漏洞,使大量资金外流,加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主管单位相关意识的不足,一些对财务监管工作有益的工作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展,财务监管的工作重心也出现了一定的偏移,这也导致了财务会计管理漏洞的出现。

2.2监管体系构建技术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难点和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要想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保障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必须准确抓住财务跨级监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了解新形势下财务会计的基本现状和监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建立出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然而,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环境条件,在构建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自身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症结点,对工作中所出现的财务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做到充分的认知,这就使得构建出来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因此,为构建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适时的引入相关技术和人才,并设立相关部门对该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监督体系的构建水平。

3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3.1精简机构

财务会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许多事业单位也就此设立了许多组织结构和岗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仍旧沿用较为陈旧的组织管理制度体系。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的出现,尽管部分事业单位所设立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很多,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却很少。许多组织机构形同虚设,甚至给财务会计监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监管部门由于组织机构较为庞大,在解决一些突发问题时,在信息传递、职责分配等方面缺乏效率,问题解决的质量也不尽人意。另外,臃肿的组织机构也会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事业单位在构建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针对自身详情,精简机构。

3.2体系的人性化

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有关财务会计的工作是较为繁琐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往往是枯燥和劳累的。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下,在财务会计人员中就容易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工作质量不利的现象。因此,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考虑员工的身心状况和需求,做到体系的人性化,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4结语

总之,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时,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把握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动向,全面分析自身状况,对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把握财务会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兼顾员工身心状况和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以达到节省财务开支,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作者:马艳英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小晖.对地勘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改革的探讨[J].财经(学术版),2013(01).44.

会计监管范文4

在会计核算上,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基本上都是按照核算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报销单上的费用列支渠道和科目内容进行核算,这样就难免出现信息不完全准确的现象。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被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资产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分离,许多被核算单位往往只重资金管理而轻物资管理,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购置及报废处置不规范、随意性大、固定资产入账及核销不及时,甚至有些被核算单位为避免管理资产麻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化整为零不进入固定资产核算,形成账外资产,造成账实不符。

部分被核算单位领导认为,进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往来、财务收支都由核算中心进行核算会计核算、审核和监督,本单位不必再进行财务管理。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这些导致了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工作没有开展,造成了单位财务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弱化。

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核算中心,审计部门了解部门预算、专项经费、财务收支及核算详细情况时,往往核算中心会计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实际情况说不清楚,而被核算单位报帐会计对账务处理一问三不知,使得审计资料提供不及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

核算单位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本部门的财务状况由于核算中心每月只向核算单位报送一次报表,并且报表数字相对浓缩、抽象,这对单位财务及时、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本部门的财务状况极为不利。同样,核算中心会计对单位情况了解较少,都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事后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

针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财务现象和问题,应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初期,各部门结合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如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检查制度等,逐步建立起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但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会遇到原制度没有涉及到的新问题,各单位要根据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财务管理建立在会计核算信息基础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由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共同实施,如果不能相互很好地沟通、协作与配合,就难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被核算单位要主动、及时地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沟通,使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情况,从而对本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地核算、监督和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也要加强与被核算单位的沟通,全面了解被核算单位的项目实施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等,加快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职能转变,指导核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

会计监管范文5

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取消了存贷比不超过75%的监管约束,本文试图分析取消的原因,及政策调整对地方中小银行产生的影响,并就如何适应政策变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取消;存贷比;监管;地方中小银行

2015年10月1日,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开始实施,其中删去了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监管约束,将其调整为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自1995年起存在了20年之久的存贷比刚性限制正式解除。

一、取消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革,金融脱媒不断深化,存款保险制度已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近完成。对单家银行而言,实施存贷比监管约束,是为防止过度放贷,保证其流动性,但在资产运用与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的现实下,存贷比高低与单家银行的流行性好坏并无对应关系。银行机构资本金再多,也不能用于信贷投放,只能靠吸收存款以促进信贷增长,存贷比监管已越来越难以适应金融体系现实需求。

(一)难以适应逆周期宏观调控需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达成一个共识,货币宏观调控应该是逆周期调控,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需要银行体系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而存贷比监管约束限制了信贷的持续稳定增长,与逆周期调控相悖。

(二)难以适应银行差异化发展需求

存贷比指标简单地将信贷投放与存款对接起来,存贷比监管约束导致银行必须依靠存款经营,无法促进银行差异化发展。银行为不突破监管红线和满足考核要求,短视行为在所难免,一到月末就会突击揽存,导致存款余额大幅波动,2014年监管部门即使设定了存款偏离度指标,存款余额变动依然较大。

(三)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

存贷比监管约束下,存款是各家银行的生命线,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刚放开时,大多数银行采取一浮到顶措施,与贷款定价的千差万别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背离了央行放开利率管制的政策意图。

(四)难以真实反映银行流动性

随着银行业务结构的变化,存贷款份额均在下降,存贷比指标的设计过于简单,难以准确反映覆盖银行表内外各项业务的流动性真实情况,为更真实地反映银行流动性,我国银监会已采纳巴塞尔协议Ⅲ建议,将流动性覆盖率加入到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中。

二、对地方中小银行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资产业务

近年来,大量的“投资主体”,如民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小微金融服务平台、投资公司等出现,投资渠道多元化和新兴金融业态对资金形成分流,导致银行存款增长缓慢,信贷投放也相应受到限制。存贷比监管取消后,解除了这道“紧箍咒”,有利于地方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得以进一步释放,资产业务更具主动性。

(二)负债业务

在法定存贷比监管约束下,“存款立行”是各家银行时刻强化的经营理念,拉存款贯穿全年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地方中小银行受存贷比75%的限制更明显,为不触及监管红线,月末、季末,年中岁末,想方设法拉存款,冲时点。存贷比监管取消后,地方中小银行存款压力大为缓解,可用同业负债替代一般性存款,负债主动性得以明显提升。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已在全国银行间本币交易市场成功发行同业存单,通过同业负债替代一般存款,为下一步推出新的业务品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面向个人、企业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提升负债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经营业绩

一是成本得以有效控制。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减,不良贷款双升,资金成本增加,利润普遍下滑,相比全国大中型银行,地方中小银行存贷比更紧张相应存款压力更大。存贷比监管取消后,地方中小银行灵活性增强,改变了以往“以存定贷”格局,可以在做大资产业务时不需考虑存款问题,或根据负债的来源与成本来考虑资产的运作与规模,或根据资产情况去决定负债来源与成本。二是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取消存贷比监管约束后,地方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规模扩大,资产配置得到优化,盈利空间放大,银行利润表受益。在流动性监测指标符合要求,有利于持续稳健经营情况下,地方中小银行可根据自身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贷款余额完全有可能超过存款余额,推动经营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存贷汇向综合金融转变。

三、相关建议

(一)负债管理精细主动化

存贷比监管取消后,对地方中小银行而言,存款仍然是最主要的负债资金来源,在“互联网+”时代,存款管理应向精细化转变,通过营销、增值服务、支付结算和融资便利等多种手段对存款进行维护和管理。同时,应强化主动负债理念,创新负债工具,畅通主动负债渠道,如推进非保本理财存款、非银同业存款、同业存单和大额可转让存单等,实施主动负债管理,缓解以往传统负债存在的被动选择、竞争性强和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分散负债来源,优化负债结构,以资产匹配负债等方式,控制负债成本和稳定负债构成,提高负债质量。

(二)资产配置渠道多元化

存贷比监管取消后,地方中小银行应改变片面依靠做大存贷款规模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模式,将更多的精力由吸储转移至资产管理,以实现资产拉动负债的精细化管理。一是做好传统的信贷业务,发挥地方中小银行的优势,立足本土,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在保持合理贷款增速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服务好“三农”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发展同业投资业务,拓展合作渠道,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尝试开展同业理财投资、资产支持证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多种业务,获取绝对收益。三是做强债券投资业务,已加入货币市场的机构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时根据收益率曲线走势,灵活进行债券配置和交易操作,提高债券投资综合收益。四是拓展理财业务,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为目标,积极研发保本与非保本,风格稳健、品种丰富的理财产品组合。

(三)流动性管理全面化

存贷比监管取消后,资本充足率指标能够约束时点资产规模,但对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以及低风险资产业务规模的控制,需要采取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等指标来进行约束。地方中小银行应统筹考虑流动性管理和盈利目标,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组织架构和全面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组合:一是加强日常备付管理;二是以短期稳健投资为主,考虑收益率及当前市场消化能力,增加投资同业理财等灵活资金运用形式;三是投资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提供充足的质押融资能力。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上,除保留传统的指标法,可启用现金流模型和压力测试等现代的计量方法。

作者:马庆波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会计监管范文6

依据目前来说,一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缺乏重视,导致了他们在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任意地调动和运用,没有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也没有预先设置好的工作安排。由于他们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不重视使得会计监管工作的不足日益突出,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会计监管标准不够合理

在会计监管工作中,由于我国新制度的制定导致一些企业在监管工作中仍然会有新制度与旧制度并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监管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会计信息效率。结果往往会使得会计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在国有资产使用时不能得到约束,阻碍了企业整体发展。

(二)国家政府监管有待加强

这几年来,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不重视,从而导致会计监管存在不足不能得到完善,从企业整体型上来看,第一,由于我国会计监管工作属于分散性管理,一些相关的会计监管只能存在交叉管理,所以导致会计监管没有做到有效统一监管;第二,是由于在监管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监管工作没有目的性,各部门各行其是,致使监管工作减弱的严重问题。第三,相关监管人员缺乏法制观念,职员素质低下。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监管职能需要不断加强,这样才能使得企业会计监管工作更好地实行。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管过于表面

企业的内部管理是我国进行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内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相关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制度不健全或没落到实处审计委员和监事会这两种方式是企业内部监管的重要形式。目前来说,大多企业的内部相关的会计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即使有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制度已经形成但是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审计委员与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发挥,对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管来说就是行有虚无。

2、会计监管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会计监管人员是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企业没有充分运用好内部会计人员引起会计监管工作在国有资产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为:第一,在企业监管部门中会计监管在企业监管中做的是售后工作,这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正真理解会计监管的意义,他们把会计监管工作与审计监管工作并为其谈;第二,由于大多数企业会计部门并没有认清自身的关键,往往在企业中出现一些造假行为,所以企业在面对会计部门这种造假行为的时候并没有严惩;第三,在企业中会计部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在面对一些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懂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不能做到会计信息真实性,使之不能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社会会计监管较薄弱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不仅包括了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还有社会的监督。而在社会监督中,因本身监督意识较薄弱,使监督作用无法发挥,监管力度也不大,社会监管弥补了政府监管工作的不足,但是这并不属于政府的会计监管机制,因此政府也无权执行,政府只能做到中介监管。此外因为会计师的道德素质不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社会监管力量不足。

二、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的措施

(一)强化国家会计监管力度

建立关于国家国有资产会计和审计机制是加强国家会计监管的力量。国家的审计机关是依据特定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审计监督的,具有独立性。强化国家会计监管力度的首要条件是要保证审计部门对其实施相关的责任,全面落实会计监管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要明确分工到审计部门,这也是达到审计部门履行监督权。因此,为了能够是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目的,就要设立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

(二)落实社会监管职能

社会中介监督是属于外部监督的形式,根据相关规定,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核心对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检验审查,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会计资料等进行公正、合理评价的一种监督方式。社会中介监督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社会中介监督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定和法律的认可。除此之外,为了使社会中介监管能够具备更强的价值,所以国有企业各部门以及各机关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因此,针对社会监管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对注册会计师队伍进行全面建设,提高队伍成员的的道德素质水平,通过相关规定增加社会监督的作用和效果。

(三)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监管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会计监管达到较好的效果和作用。与此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用时也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各机构的相关职能提升企业治理结构,从而避免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做出错误抉择和违背道德的事情。

2、健全与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制度

加强内部环境监管工作。由于企业资产具备所有权以及控制权的分开,因此我们必须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的设立是为了防止企业经营人为了私利将自身的利益高于企业的利益。监事会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管理的基础。监事会主要是由企业股东、政府职员、以及企业职员组成的,依据企业相关规定,监事会有权监管财务部门的一切情况,并且可以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严查,监事会的成立能够有效地对会计部门的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企业存在问题监事会能够及时反映。

三、结束语

会计监管范文7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问题;影响;措施

事业单位在管理发展中会计人员的作业质量,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以及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分析,关于影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作业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问题,则引起广泛的关注。笔者针对财务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相关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中的该类问题处理提供参考。

一、关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影响分析

从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宏观发展现状方面分析,财务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虚假信息问题、内部管理制度问题、信息对称性原因。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及成因,在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中的主要体现,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1.虚假信息问题

虚假信息问题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其中分析虚假信息主要指的是:财务会计内部审计中,以及政府财务信息审计中,被审计事业单位财会人员提供了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引起的审计失效以及违法现象。另外虚假信息问题的出现对于国家财政管理质量,以及财政资金的有效应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对于区域政府机构的对外形象,以及廉政建设工作的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另外虚假信息问题还体现在财务会计的本身资质方面,如事业单位在招收财会人员时,财会人员提供了虚假资质,事业单位未进行有效的资质核验,最终造成的虚假信息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稳定管理。

2.内部管理制度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作业中从其服务主体机构方面分析,因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出现问题,造成的各类不良现象也较为多见。其中分析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较为松散,且财务会计作业监管缺失,最终造成了一定的财务会计信息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有效管理。同时也造成一定的违规违法现象,如贪污腐败、小金库等违规违法现象。该类现象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利益,同时对于区域政府机构工作的有效开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信息不对称原因

信息不对称为造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分析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个主体关系方面,具体如:财务人员与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事业单位与审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审计机构之间与财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下,使得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作业中存在较多的管理漏洞现象,最终产生了较多的违法活动,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同时对于国家财务审计作业,及财政管理作业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关于财务会计存在信息问题的改善措施分析

1.加强政府与行业联合监管处罚

分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问题现状,为切实有效的提升财务会计管理质量,加强政府与行业的联合监管处罚,则为有效的改善措施。具体实施中关于政府与行业监管处罚措施的落实,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落实,其一针对会计作业人员进行处罚,如存在违规作业,违法作业现象,可进行违规人员的资质吊销处罚,并进行内部行政处罚;其二针对严重违纪,违法的财务人员及主管领导,进行联合上报纪检部门及司法部门,追究会计人员及主管领导的民事或刑事责任。以此合理的发挥财务会计信息监管质量,同时对会计作业的合法性形成威慑管理。

2.加强招聘作业中的试岗测评作业

财务会计人员专业资质不合格,引起的账务混乱、账务错误、产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以及财务会计信息问题较为多见。该类现象下为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事业单位可通过在招聘阶段实施试岗测评作业,以及资质核验的方式,进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资质评价测评,最终达到合理招聘会计从业人员,并且有效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的目的。同时在具体的财务会计管理作业中,事业单位还应注重完善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相关财务会计作业流程,以及资金支出项目的内部审计,以此达到管理制度,及会计资质监管的有效结合,同时降低因财务人员资质问题及管理制度问题,引起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质量不合格现象。

3.提升处罚力度,形成管理威慑

为降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违法作业现象,并且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上级监管部门及审计部门在实际作业中,应从提升主要人员处罚力度的方向开展工作。其中关于事业单位中财会人员及主要领导的处罚力度提升,考虑合法性问题及实效性问题,上级监管部门及审计部门可通过联合司法机构,纪检机构,从违规违法人员的刑事问责,非法所得追缴,纪律处分,以及公开通报方面进行违法违规人员的处罚。以此形成管理威慑,并且达到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保障国家财政资金有效应用的目的。

4.落实多重审计监管制度

为降低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问题,事业单位及监管部门可通过两种举措进行改善。其一事业单位在实际管理中实施财务审批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的掌握及了解,避免会计人员违规违法作业;其二监管部门,审计部门,司法部门联合进行定期或抽查性质的审计监管,不定期针对事业单位自行提交的财务信息,以及资金应用现状进行核查及监管,最终达到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分析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出现财务会计信息问题,为切实有效的提升其财务会计信息管理质量,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保障财务管理质量,合理发挥财政资金应用效果。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中应从多重审计监管制度,加强人员资质核验及试岗作业,落实联合监管处罚,以及提升处罚力度的方向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璐钰.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问题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J].经贸实践,2018(21):80.

会计监管范文8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会计标准;理财业务

引言

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大资管”“大投行”“大财富”的方向,不断加快金融创新的脚步,出现了各种全新的产品以及业务模式。对于这些新业务和新产品来说,不同的农村商业银行对其进行的会计处理,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现阶段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质量,也成为一个重点的研究内容。

一、农村商业银行会计标准的定义和分类

(一)会计标准定义

对于会计标准来说,存在着多种学术说法,如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等。很多学者认为,会计标准就是会计制度,能够对会计核算作出基本的规范和指导。在经济业务中,会计制度能够对于会计科目和报表的使用,进行直接阐述,并且进一步规定了各要素的计量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另外,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会计标准的基本特点是原则性、一般性,因此,会计标准应该是指一类普适性的规定,如会计准则。但是会计标准并没有一个特定的表现形式,上述所说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都属于会计标准的表现形式之一,这二者在我国都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计准则和制度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在我国经济崛起的早期阶段,当时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不高,因此初期阶段的会计制度一般是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制定的,较为便于操作、简单易懂,对于会计核算的各项行为和内容作出规范。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农村商业银行所涉及的业务也具有越来越高的复杂程度,而且会计核算难度不断提高,使得会计制度中的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和丰富。会计标准是一种一般原则以及具体标准,用于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传输进行规范。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的各项工作中,都必须要遵守该标准。从广泛意义上来看,会计标准能够对于会计工作提供一个标准性的指导,对于会计各项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实施规则。会计标准并不限于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只要能被广泛应用和认可,都属于会计标准。因此,会计标准应该包括能够对于会计工作和行为,作出指导和规范的各项法律规范、制度要求和相关规定。

(二)会计标准的分类

在来源的角度上,可以将会计标准分成两类,即企业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是非强制性的,在会计活动中形成的规则和惯例,被人们所习惯应用。而政府会计法规则是由专业人士和机构,总结、提炼、引申会计规则和惯例,通过专门的程序制定而成的。这种分类方法普遍适用于西方国家。对于我国来说,企业的一般会计准则和制度依然具有强制性,是政府机关进行制定和的。商业银行的会计标准也可以分为公允会计和监管会计两种。在公允会计标准的要求之下,需要依据公认的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复式记账法,依照财务报告要求,进一步提供相应的财务会计信息。而监管会计标准则具有更强的约束性和强制力,为了符合银行监管机关的需要。这种会计标准下要求银行要落实好风险信息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披露工作,并进一步规范披露格式。

二、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会计标准的现存不足——以理财业务为例

(一)理财业务会计标准的不足

1.会计核算规范的缺失。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涉及金融资产投资,如果会计核算规范缺乏标准,则会导致理财业务质量受到影响,也会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核算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理财业务虽然受到公允会计标准以及监管会计标准两方面的约束和限制,但是该业务依然没有专门性较强的会计核算指引。现阶段,对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来说,重点是从整体上对于金融资产和工具的确认、计量以及列报,做出进一步规范,但是对于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工作来说,也没有针对性的核算标准,缺乏具有较强指导性的统一使用的会计标准。在监管部门所出台的各项制度和文件中,也没有对于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的各项标准进行明确。2.理财业务表内表外界定模糊。大多数银行都在表内将结构性存款产品和保本理财产品纳入表内核算,对于非保本理财产品来说,也在表内外核算中分别纳入。部分银行将全部的理财产品都纳入表内核算中。因此,就会出现记账方法不统一的问题,而且也没有一个明确、清晰地核算方法。一些银行采用总账核算的方式,还有一些银行选择表外单式记账或者复式记账。3.会计计量方式不统一。由于会计分类不明晰,而且受到技术的限制和约束,这也使得在对于理财产品进行计量时,所采用的方法过于混乱,一部分商业银行通过摊余成本,来进行理财产品的计量,而有些商业银行则是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比如,对于结构性存款来说,在整体上,以公允价值对于吸收存款以及金融负债,分别进行计量,如果拆分了混合工具,那么在拆分以后的主合同这一部分,则是会被当作摊余成本,计入吸收存款中。由于各个银行计量方式之间的差异,也使得其所推出的同类理财产品,并不具有较高的可比性。4.资金募集以及资产投资确认和分类的标准不统一。在统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在实际的确认计量时,商业银行的会计科目也具有较大的差异。现阶段没有明确的法规条文,对于理财业务的账务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只能够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会计科目的自主设计和判断,并且制定本银行的会计核算办法,这也会使得会计的分录以及列表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涉及一些非标准资产投资的核算,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会计标准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依然将以公允会计标准为主要的会计标准,并辅之以监管会计标准。农村商业银行要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本银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之后还要能够满足相关的业务监管规范。不仅对于理财业务来说,内部的各业务之间,也都具有较多的共性问题。1.会计标准不统一。对于上市银行和未上市银行来说,在具体的会计标准的使用上,也具有一定差异。而且不同的农村商业银行在进行会计制度和科目的制定时,都较为不同。尽管同为上市银行,也会由于公允会计标准,为银行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所带来的较大的自主性,而导致在不同的银行报表中,同一科目的会计代号不一致,或者同一名称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有所差异,又或者对于同一科目名称反映的经济业务大体相同,但是却用了不同的数据口径或者核算方法。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来说,其具体的会计科目的纳入,也会直接影响到货币信贷存贷款规模检测、拔备计提、存款保险基数以及具体的保率等多方面的内容。2.会计标准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原则导向之下,也进一步明确了会计准则的规范范围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原则性问题。但是在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也会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业务能力和理解力等多种元素的影响,对于会计准则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也就会使得在具体的实质与原则匹配和考量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由于理解的偏差,导致对于同一种业务来说,不同企业以及会计人员所选择的处理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差异。3.会计标准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近些年,我国一直在优化和完善公允会计标准体系,但是该标准具有普适性,因此基本适用于全部需要确认、计量以及列报的具有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企业。银行机构与其他企业在业务类型上差异较大,银行所涉及的业务类型较多,而且在近些年推出了较多创新性的业务,农村商业银行从合规性的角度出发,进行各种创新业务模式会计核算标准的创建,在企业准则中,由于没有明确的规范引导和指引,使得创新业务的处理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无法对于业务状况进行有效反映和类比,比如非标准资产的核算。综上所述,不统一的现存会计标准,会降低农村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还会使得各个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信息不具有可比性,这就导致数据报送的门槛不断提高,难以通过数据信息获取企业财务的有效信息。同时,存在会计标准不够明确,也会造成一定的标准漏洞,给予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人为调控的手段和机会,利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自主性的调整,存在人为调整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这也会使得报表信息缺乏真实性。

三、农村商业银行会计标准改进建议

由于公允会计标准以及监管跨级标准,这二者具有不同的普适性以及原则属性。监管会计标准具有专业的监管属性,更加强调对农村商业银行具体业务风险的关注,对于特定行业具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监管会计标准具有更高的指导性以及专业性。

(一)建立统一的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会计核算标准,规范业务处理规则

监管或财政部门要在相关行业规则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专业优势,面向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统一的会计标准框架的确立,进一步规范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会计处理工作。另外,还要进行一套有效的理财会计科目体系设计,通过该体系可以将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名称、代码进一步统一,借助当前金融资产三分类政策出台为契机,明确和规范核算内容。对于该科目体系来说,至少要将内容明确到一级科目。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实质、流程以及关键节点,进行清晰的把握,并且明确各项核算方法和业务处理原则,对于特定的会计科目,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在统一的指引和规范之下,开展理财业务操作。

(二)完善报送机制,细化监管信息报送要求

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的指导工作,并且将监管信息资源合理地整合和运用,进一步对于会计数据报送要求进行明确。比如,要进一步对于决算说明和经营分析中的内容进行细化,在决算说明中,必须要包含工作开展情况、年度工作组织情况、报表编制以及公司内部的特殊情况。而经营分析也要以年为单位进行,不只要分析报表项目的基础数据,还要进一步挖掘出现变化的原因,而且对于未来的经营管理来说,也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提高会计监管分析的主动性,构建动态预警机制

现阶段,监管部门在对于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作出分析时,也体现出了监管主动性以及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在具体的商业银行会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单纯以报表为基础依据,并没有全面的分析和把握相关的文字资料,披露的信息等。而且整改流程,也没有设置后续的二次检查环节,这也就使得会计监管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会计部门要对农村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从纵横向的角度进一步强化深入分析,从多维度的层面出发,分为不同的地域、业务、季度,实现进一步比较和分析。另外,还要从跨级财务的视角出发,对于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确立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该体系中要以财务指标为主,进行警戒阈值的设置,如果出现超阈值的情况,就要进一步对银行作出风险提示,并加强业务指导,将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工作指导作用发挥出来,提高管理水平。

(四)将会计核算中的理财会计科目进行明确

在当下众多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中,需要针对一些非保本理财产品会计核算科目实现针对性的处理,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科目的设计上,应当明确,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和规范使用会计科目,同时要严格遵循理财新规的要求,做到每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相对应,每只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因此,自营理财与销售理财两种业务,要明确会计科目的分设和区分,分别设计不同的核算科目,充分利用好金融工具做好投资产品估值核算,确保理财业务的准确计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理财业务为例,对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会计标准,作出了具体的研究,从会计标准的定义以及分类出发,分析和阐述了当前我国的理财业务以及农村商业银行会计标准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条有效的建议,期望通过对于会计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不断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影.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01):50–51.

[2]王军只,李丽,张雪,等.商业银行会计政策与监管标准的差异及协调——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视角[J].西南金融,2020(12):24–34.

[3]张立鹤.基于经济共享视角探索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J].黑龙江金融,2020(09):19–21.

[4]肖玉秀,马雪纯,徐婧,等.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山西农经,2020(1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