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范例

食品检验

食品检验范文1

一、食品检验检测简介

日常的食品检验检测包含抽样及检验检测两方面,抽样一般由区别抽样与随机抽样组成。随机抽样指的是在与随机抽样原则相结合的前提下,随机选择样品,其最大优点是在根据样本资料推论总体时,可以利用概率的方式。在整个选择过程中,需要重视样品和检测用具的清洁性,以免影响待测食品的外部结构。如果部分食品无法进行随机抽样,此时可使用区别抽样方法。食品检验是指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各种技术,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如国际、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分析,包括微量元素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兽药残留及农药残留分析、生物毒素分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检验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除了常规分析方法之外,食品检验越来越倚重仪器分析方法,其基本占据食品检验70%以上的比重。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二、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因素

1.检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检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工作人员在确定检验检测方式时,通常会根据食品的品质特点进行选择。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属于常见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方法,前者是通过仪器的运用直接对样品展开分析,但是成本较高,因此化学分析法应用得更为广泛。

2.检测管理制度及标准。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及标准,能为检测的最终成效提供关键性的保障。目前,我国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能力方面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难以妥善管理和约束各项检验流程,而不规范的检验流程和不科学的技术应用等势必会影响食品检测结果,致使结果的可信度降低,阻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不够健全,例如操作标准化不足等,也会大幅降低食品检验检测质量及结果的准确性,造成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3.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在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也很关键。食品检验工作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也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积极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与扎实的实践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部分检测机构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时,由于内部个别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资质,或是综合素质略有不足,或是欠缺工作责任心,在实际工作中无法保持严谨的态度,无法有效把控各个检验检测环节,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加大了食品质量风险。

三、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策略

1.创新检验检测技术。对于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来说,第一,要对内部现有的检验检测技术展开全面分析,发掘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适当的优化、改进和创新。第二,要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养护,保障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第三,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加大以质谱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切实提升机构的检测能力,保障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2.优化监管体系及管理制度。通过对食品质量监管体系的优化,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且有效地展开食品质量检测与监管工作,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要以全面、综合为原则,完善食品检验监管体系,规范食品检测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程序透明度,严格对照相关标准把控检验检测各环节及步骤。其次,要优化管理制度及检测标准,科学规范地监管检验流程,严格约束检测机构及人员行为,夯实食品高质量检测的基础,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3.提升检验人员的能力素养。第一,以工作人员为对象定期组织培训活动,讲解与食品检验检测有关的最新方法及食品安全法等知识。第二,组织员工定期参与操作技能、职业知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适当的奖惩,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第三,与其他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照其他机构的优势,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借鉴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管理模式及检验检测技术,共同探索解决实际难题的策略,从而推进自身检验检测水平的提升。

四、食品检验检测的关键细节问题

1.样品采集。在正式实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前,首先需要采样,常用的采样方法是随机采样法。不过在实际检测流程中,检测设备、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度都会对检测数据造成影响,引起一系列偏差,为了确保检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样品的真实情况,就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便获取更准确的检测数据。选样时除了关注样品的代表性,也要对样品数量予以考虑,规避由于采样数量而引起最终数据偏差的情况。此外,一定要使用清洁无污染的采样工具,保证工具的清洁度与相关要求相符合,以免出现由于采样工具不清洁而造成样本受污染的情况,避免样品的微生物、理化指标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采样时也要重视相关的清洁工作,以免样本由于人为影响而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

2.样品制作。制作样品时,确保样品的均匀性相当重要。一般从形态的不同来看,食品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类。面对形态不一的样品时,要选用针对性的样品处理方法。检测液体类样品时,操作流程往往较为简单,在保障环境条件为无菌的前提下,均匀混合样本与检测液体后即可开始进行检验检测。检测固体类样品时,首先应当进行粉碎处理,同一食品的不同检测项目中也会涉及不同的处理方式,要提前掌握检测要求,并以实际要求为根据合理处理样品,这样才能获取更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

3.仪器的选择。仪器选择的科学与否,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巨大影响。目前,自动校准基本上成为了各类食品检测仪器的必备功能,即一项检测工作完成后能自动调整为初始状态。不过,个别仪器依然需要人工进行校准,且在检测前需要合理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同时,个别仪器设备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同设备在型号方面也有区别,因此检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维修、保养,以便使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4.试剂的选择。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时,检测人员要合理选择试剂,例如强酸性或强碱性试剂等,一旦接触空气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基于此,对于易变质或易挥发的试剂,一定要做好密封处理。还有部分试剂会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反应,此时需要科学制定保护流程,例如在使用碘试剂、二氧化硫时,应严格遵循即配即用原则。

五、结语

食品检验范文2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

日常开展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主要包括抽样检测和检验检测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抽样检测又包括区别抽样和随机抽样两种形式,其中随机抽样检测是采用随机原则进行样品选择,最大的优势在于以样本资料为根据对总体进行推论时,可以采用概率的形式,但是在选择样品的过程中,必须保障样品的清洁性以及检测用具的专业性,以避免带错食品出现外部结构改变的情况。另外,若部分食品难以进行随机抽样,则可应用区别抽样方式。食品检验检测是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化学等相应的理论及技术,根据相应的技术标准开展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兽药残留分析以及农药残留分析等多个项目。当代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多,除常规分析工作之外,仪器分析取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甚至能够在食品检验工作中占比70%以上。

1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因素

1.1检验检测方法

检验检测的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以工作人员在选择检验检测方法时,必须根据食品自身的品质特点[1]。一般而言,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均属于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其中仪器分析法是使用仪器直接开展样品分析工作,但是其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化学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更大。

1.2管理制度及标准

科学合理的食品检验检测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对检验流程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制约。不规范不合理的制度及操作方式,必然导致食品检测结果准确度不高,使得食品检验工作整体的可信度下降,严重影响食品检验工作的后续开展。与此同时,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操作标准化程度不足,同样可影响检验质量,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更大[2]。

1.3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影响重大,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较高的责任意识,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方法

2.1色谱分析

从实质上来看,色谱技术属于物理化学分离法,也就是待测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分配系数或是吸附系数各不相同,在两相之间经过数次的溶解、吸附、挥发、脱附,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当前色谱分析技术已经基本发展成熟,整体上呈现出方便快捷、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样品用量少、检出限低等优势,并且已经可以在食品工业安全检测工作中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2.2光谱分析

应用光谱分析法是通过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物质及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辐射能及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内在联系、表现形式,以光谱测量为基础而构成的一种分析方法,呈现出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的特点,特别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以及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3微生物检测

水体及空气均为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并且在食品之中,蛋白质、脂肪等多种物质均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食品出现变质的可能性较大。在开展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设置合理的检测范围,针对致病菌、大肠菌群以及细菌菌落总体数量进行检测,以掌握食品整体的卫生程度,还可以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对食物的保质期进行有效预测。另外,在开展细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掌握食物中的病毒指标,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然而,在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取样、均质、稀释以及搅拌等多个环节,检测过程相对复杂[3]。

3食品检测工作现状

3.1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当前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最为显著的一点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在检测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部分人员并非专业人士,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另外,在开展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检测环境差的特点,且行业整体薪资待遇水平不高,导致专业性较强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队伍难以得到有效构建。

3.2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当前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检验制度仍有待完善,缺乏科学合理性,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十分显著。从整体上来看,当前主要应用的两项检查模式为传统式抽查和突击式抽查,其中均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难以降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发生率。实际上可应用于食品检验的工作方法较多,但其中多数不符合相关标准,同时相关部门不具有科学合理的检验机制,导致食品检测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4]。

3.3检测质量问题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主要由各省市及各地区的市场监督部门负责开展,虽然覆盖面较广,但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准入规则不严格、准入门槛较低,所以大多食品生产模式均为家庭式生产作坊,难以保障其整体生产质量,如果仅采用抽样检查的方式,无法有效控制食品质量,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部分地区还存在检验结果重复认定的情况,不同地方政策不同,导致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环节不同,检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覆盖,可能使同一项抽检结果数次出现,不仅增加了检验成本,且工作效率低。

4食品检测质量控制方式

4.1规范仪器的应用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对各项仪器进行科学校准,使其保持良好的精准度,同时需要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保障仪器应用过程的规范性。为了提升食品检测工作效果,要积极引用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尽可能地促使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快速弥补食品检测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食品检测工作方法更加完善。

4.2提升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检测人员是检测工作的中心,其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均能够对食品检测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首先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①应积极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并构成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工作队伍,促使检验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检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②单位方面应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参与教育培训工作,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甚至要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以保障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得到不断提升。③同时也需要引导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改善其工作态度[5]。

4.3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现阶段,政府对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所以要切实规范各个检查项目及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工作人员开展科学合理的管理以及培训,促使其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进而提升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实现食品市场的规范化。

4.4强化检测监督管理

强化对食品质量的监督,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也需要社会大众对监管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促使监督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完善的食品检测链条。同时鼓励相关检测机构完善内部组织工作,定期自检,以提升监管力度和整体工作质量,更加有效的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防,对监测数据进行更加充分的应用,以促使食品安全情况得到客观的反映和切实的改善。

5结语

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食品工业相关技术持续革新,为了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取优势,食品生产企业需要积极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基于此,各方面工作人员均应参与到产品生产的管理及监督工作中,并对食品生产工艺进行创新和改进,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生产质量,尽可能的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秋婷,尹玮璐,宋安华,等.基于HACCP和6S管理方法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3678-3682.

[2]罗银.做好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切实保障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2020(15):129.

[3]李贺泽.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问题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0(5):193.

[4]徐康康.简析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食品界,2020(10):115.

食品检验范文3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检验质量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检验工作暴露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示出食品检验实验室在管理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从实际情况看,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内容较为复杂,且日常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而管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1食品检验实验室现状

1.1食品检验工作

食品检验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检验食品的安全性,检验其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食品检验实验室常用的检验手段为理化检验。当实验室发现某一食品存在问题时,需要及时上报,并对不合格的食品进行控制。

1.2安全措施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主要分为以下3个环节:①防火。食品检验实验室会存放一定量的易燃易爆品,因而无论是实验室的检验仪器设备还是电路均需要按照相关防爆标准进行建设,且实验室内部要具备消防系统及设备。②“三废”处理。实验室会在日常工作中产生大量的“三废”,废水的产量最多。因而实验室要具备一定的“三废”处理能力,避免实验室排放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③危险品存贮。实验室的危险品主要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品,因而实验室要设置专门的存贮场所,且存储场所要具备较强的防火防爆能力,并有专人管理。

2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现状

2.1检验质量控制存在困难性

从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来看,其主要分为人为因素和检验设备因素,且这两部分影响因素也是最为常见和最难以控制的部分。在食品检验之前,需要预先对食品进行处理。而现阶段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食品在组成成分方面普遍具备复杂化的特点,导致检验前处理工序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此外,食品检验对检验人员的个人能力及工作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在无形中增添了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的难度。尽管人为因素较多,但影响最大的依然是检验设备因素。现阶段我国尚未具备完善成型的检验技术,且检验设备的规格及标准也要低于国际水平。在硬件设备及技术落后的背景下,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从业人员的能力决定了质量控制的效果,想要确保每一个检验人员的操作都达到预期标准较为困难,而这些因素影响到了对于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检验技术方面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对于微量元素的分析控制上,这一现象在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由此可见,设备及技术方面的落后性是不可控的,因而想要加强检验质量控制,应当优先从从业人员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1-2]。

2.2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危险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食品检验的过程较为复杂,内容较多,且需要使用到大量的仪器设备及化学药品,甚至个别情况会使用到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试剂和易燃易爆品。此外,食品检验的过程并非无污染的,任何检验环节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从近年来食品检验实验室出现的事故中可以发现,实验室的高压气瓶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当出现操作不正确或者存取不正确的现象时,极易引发起火及爆炸事故,甚至会导致实验室存放的危险物释放,从而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得出结论,食品检验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无论是对于工作人员还是对于实验室所在地的环境,均有可能造成伤害。因此,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始终将实验室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并通过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增设防护装置、制定应急预案等多种方式来降低实验室的危险性[3]。

2.3管理流程的复杂性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流程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①管理标准及原则。食品检验实验室处在运行状态时,参与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及安全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工作人员存在着思想懈怠的问题,片面追求工作速度而简化整个工作流程,甚至不规范操作的现象频发,这无疑给食品检验实验室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②不规范操作的后果及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往往会带动其他环节出现问题。例如:在实验室出现起火事故时,不仅会导致实验室存放的“三废”释放,实验室环境受污染,甚至会触发实验室存放的易爆品,导致出现爆炸事故,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3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引入先进的检验设备

食品检验设备对于食品检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食品检验实验室要始终在保证仪器设备先进性的前提条件下开展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多年,因而国内目前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检验程序及实验室建设流程,多数食品检验实验室会定期对内部的仪器设备进行升级,并始终将引入先进仪器设备作为工作的核心。①当新的仪器设备进入食品检验实验室之后,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对仪器进行调试,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并按规定的周期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或校准。②每当引入新的设备时,均会由仪器的供货厂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上岗前能够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流程。③时刻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后期维护和保养工作,食品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施比较精细、精密,在每次使用完以后要及时维护保养,延长食品检测设备寿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成本,通过这种途径,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准确性也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4]。

3.2规范实验室建设标准

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标准一直是实验室管理的重点。在制定建设标准时,应首要考虑实验室的布局,以科学布局的理念对实验室内部的设备仪器等进行布置和规划,根据不同的实验流程和实验性质,划分出专门的功能区域,并在功能区域之间留出来往通道,在不影响实验室检验功能的前提下,确保实验室的流通和通畅。对仪器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和仪器的正常使用。制定各类操作仪器的安全手册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最大化保障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性。此外,仪器设备的摆放也要遵循相应的检验原则,从而达到规范检验流程,提高检验效率的目的。最后,食品检验实验室要出台相应的设备维护标准,并安排专业人士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调试[5]。

3.3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

食品检验工作的危险性显而易见,无论是化学药品还是易燃易爆品均较为常见,当工作人员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时,安全事故极易发生,且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安全性,并着重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①实验室管理人员要针对实验室的现状分析可能出现的事故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宣传,重点讲解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应急措施。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事故预演,模拟事故环境,并在情境的渲染下检验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从而保证在真正发生事故时工作人员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②管理人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事故的危害性。③充分做到集思广益,总结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应急预案。

4结语

我国食品检验实验室在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显著,相关部 门要重视这一现象,给予食品检验实验室多方面的支持与鼓励,确保其能够发挥自身的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饮食环境。

参考文献:

[1]江笑颖.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6):47-48.

[2]葛贵龙,包岗雪,郝培霞.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与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思考[J].现代食品,2016,4(8):21-22.

[3]聂燕华,杨君,刘旭光.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中如何发挥质量体系作用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3(8):6.

[4]张丹丹,郑继玲.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6,3(5):68-69.

食品检验范文4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检验质量;标准流程

食品检验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各种手段,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进行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分析的一项工作,借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避免安全问题。自20世纪后期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大量食品投入市场,因质量不佳导致投诉甚至食物中度的情况也屡有发生,为社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就食品检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

1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强化方法

1.1推行全面管理机制

食品检验工作主要依托实验室进行,由实验室内的技术人员、专业设备保证检验工作的有序性、检验结果的科学性。着眼于实验室的管理强化,可在现有基础上推行全面管理机制,将所有检验环节以及其他附属工作纳入统一的框架之下,给予必要的约束,保证管理覆盖面和实际作用。例如:进行食品检验时,可能需要选取多个样本,以获取某一批次食品的合格率信息。要求针对样本选取、存放、检验等给出系统管理计划,每设定责任人,以明确的责任、条目约束管理行为,使整体工作能够全面化,避免出现检验疏失、管理漏洞,保证工作质量。

1.2强调重点管理

全面管理机制下,还应明确管理重点。要求针对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罗列目标对象的检验条目,之后以权重系数分析法,对各个条目进行排名,针对其中若干重点环节进行专门管理。如蔬菜、水果的检验,包括水分、灰分、营养物质含量、农药残留等,其中两个关键点是农药残留和营养物质含量。在进行实验室管理时,也需要针对这两个环节做好工作,选派经验最丰富的人员负责执行检查、撰写报告,合理进行资金管理,调配资金用于检验设备的采买和维护,保证重点工作的质量,实现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综合强化[1]。

2食品检验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方法

2.1明确质量标准

以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作为着眼点,核心方法之一是明确质量标准,因不同检验对象的具体态势存在差异,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做好区别对待,同时明确影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针对性控制。后续工作中,应首先对实验室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在重点管理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影响因素,食品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检验过程、检验手段、检验数据处理、报告撰写、取样数目、实验次数与参数控制,等等。每一个环节的标准都必须是明确的,如数据处理应精确至何种级别、检验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实验参数的控制方法和要求等。

2.2加强检查监督

食品检验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应在管理和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下,进一步加强检查监督,控制实验检验质量。要求成立与食品检验相匹配的检查监督制度,可在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中,以实验室重点工作项目为基准,列出若干大项,每一个大项至少选取一名负责人,专项负责工作检查监督。每日生成检查监督日志,记录当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检验质量方面,由实验室负责人进行问题的汇总,拟定处理计划。如果实验室人员数目较少,仅从事少数几项专门检验,可调整检查监督框架,由执行人员兼顾监督工作,撰写检查报告的同时,以工作总结的方式梳理检查监督结果,作为保证检验质量的依托。

2.3构建标准流程

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工作内容复杂,影响因素也较多,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多个因素制约,检验工作可能出现疏失,要求以标准化的流程约束实际工作,给出框架要求,在框架内,允许管理人员灵活运用各类方式方法保证检验质量的控制效果。例如:在针对水果农药残留的检验中,给出若干流程,管理人员可根据每一个流程的基本要求,进一步进行拆分,出具流程的细则,并结合PDCA循环管理法、目标管理法等,以管理为依托,借助切实有效的理论、检查监督等工作,将标准流程推向落实,使质量控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3结语

以保证食品检验工作质量作为出发点,需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并设法替身检验质量控制水平。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强化方法包括推行全面管理机制、强调重点管理等,以框架指导具体工作。检验质量控制的强化,可通过三个方式实现,即明确质量标准、加强检查监督、构建标准流程,从而确保检验工作得到有效的引导,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综合提升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食品检验范文5

1.1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年初,在全市食品检验机构划转协议签订后,各个食品药品检验所齐心协力,争取政策支持,特事特办,迅速完成食品检验机构资质整体划转评审,将划转机构的食品检验能力资质项目转入食品药品检验所,顺利实现了划转过渡时期全市食品检验工作的无缝衔接。具体增加的项目为: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新增食品产品610项,食品参数1219项,共计扩项1829项;万州所、黔江所和涪陵所分别扩项613,338,464项。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目前具备的食品药品综合检验能力及检品数量,居全市首位,具备的检验能力能满足全市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及消费环节的各类检验,为我市食品药品行政监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2检验队伍和仪器设备大幅增加

从市计量质量检测院划转59名正式人员编制到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另有30余名临时聘用人员;万州所、黔江所和涪陵所分别划转了25,14,20名正式编制人员。划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仪器设备价值3000余万元,包含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及ICP-MAS等高精仪器设备;万州所、黔江所和涪陵所分别划入了价值1600,270,29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为配合本次划转工作,市财政为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配套了60万元的基础设施改造费及800万元的食品检验仪器设备缺口补助费。

1.3食品检验业务量大幅攀升

食品检验统一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下属机构,政令通达,配合密切,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能,大幅增加了全市食品监督抽验的覆盖率。从完成划转评审到2014年11月10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已完成各类检品35000余批次,其中食品占26000余批次,食品检验的业务量为去年同期的6倍左右。万州所、黔江所和涪陵所的食品检验数量均有显著增加。

1.4管理体系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食品、药品检验都有各自的传统和优势,药品样品的检验基本上是由1名检验员独立完成所有检项,而食品检验都是分段分项目进行流水作业,1个样品由几个不同检验组的多名检验员共同完成所有检项。两者的技术差异明显:药品检验科室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定量分析能力较强,而新的食品检验科室各组人员对自己长期从事的分析仪器与方法十分熟练,检验工作效率惊人。食品检验职能划转后,为适应食品检验的特点,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专门新增1个食品检验业务流程和报告书系统———Kingslims系统。随着新的Kingslims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我所在吸纳质检系统食品检验管理体系的长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食品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2套检验业务管理系统在统一的管理体系的指导下运行良好,保证了食品药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万州所、黔江所和涪陵所也对管理体系做了相应的融合。

2整合后实验室管理面临全新挑战

目前,我市的食品检验职能划转与整合十分成功,检验机构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壮大时机,但磨合过程中也有很多矛盾,甚至是阵痛。主要原因:一是原来药品的常规检验技术已满足不了当前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的检验,标准体系的不同,检验技术的差异,使我所面临2种标准管理体系的融合问题,也涉及到技术管理层面的融合;二是各自独立运行多年的2支队伍、2套管理体系的磨合与融合,很多方面都存在理解上和认识上的差异。整合后,针对实验室在运行中主要面临的管理困难与挑战作了初步探索。辅助人员安置:几个检验所均存在划转的正式编制人员中一线检验技术人员比例偏少的问题,大部分都为食品抽样岗位和后勤辅助岗位人员,而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属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都不具备抽样的职能,故大量的抽样和后勤辅助人员的岗位安置成了难题。为妥善安置辅助人员,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通过耐心细致的转岗培训,逐步将全部划转人员融入全所各科室。检测场地制约:划转后,新增的大量人员、仪器设备及检验业务,使接收机构难以容纳,故划转部分的食品检验工作仍暂时在原址进行,过渡期为1~2年。借用场地开展检测,增加了管理难度,也不利于各方面的快速融合及机构的整体发展。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有管理和保障部门都在本部,只是划转部分的食品检验仍在原址。食品检样受理登录管理系统后,由专门的车辆将检样送到检测场所,检毕后,将原始记录送回本部打印发送。检验文化差异:划转人员大部分都在原单位工作多年,已形成固有的食品检验文化和理念,熟悉并习惯原有的管理体系,很难一下子对新单位有归属感和认同感。除了文化理念和习惯的差异外,食品和药品检验人员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同。没有共同的检验文化,矛盾难以避免,严重影响单位的向心力和合作协调能力。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技术交流、集中培训等方式促进了解,增进相互的认同感,逐渐培养共同的检验文化。绩效待遇差距:在划转前,原质检系统食品检验人员绩效收入普遍高于一般人员;而重庆市政府要求,过渡期间必须保证划转人员在工作量不变的前提下保持其收入水平不下降。这势必造成同一单位的分配政策难以统一,绩效待遇差距明显,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单位内部和谐。本次划转的4个所都在积极争取政策,希望通过逐步提高药检系统人员的绩效待遇,缩小内部差距。

3结语

食品检验范文6

关键词: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大家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食品药品检验能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和用药提供安全保证。因此,在新时期必须不断完善和优化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档案管理,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工作中,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和不断创新。

1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内容及意义

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所是国家和地方食品药品质量保证体系机构和技术支持部门,是一个基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药品和生物制品的质量检验机构和技术仲裁机构,承担对食品、医药、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实验动物等多类型产品注册的审批,生物制品的进口检验、监督、检验和安全评价及发放,负责国家食品药品检验与真菌类有毒物质的研究、生产、销售和管理,并进行相关技术研究。食品药品检验记录检验、科研、培训和管理及其他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和药品检验服务以及食品和药物检验管理,归于科技档案的类别,不仅与一般档案“自然形成”“历史记录”“使用价值”和其他属性相一致,还有其独有的特征,例如材料的分散性、较强的时限性、较高的使用频率、查询困难、信息的多样性,较强的专业性等。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借鉴国内外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运用计算机技术中的云计算、网络技术等手段,建立电子食品药品检验档案,拓展、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向公众开放,将有效地改善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食品药品检验建立电子档案的优点

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占用空间少。传统的档案存放各种大型档案柜储存各种案卷,需要占用大量空间。档案管理信息化后,不再需要大的存储空间,也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排序和归档工作,只需要一个小芯片就可以存储电子档案,档案保存的时间更长,存储的内容更加完备。二是信息处理效率高。纸质文件资料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将形成电子文件,并立即进行归档分类处理。文件资料的存储、收集、登记、检查和统计将获得更加迅速的结果,这不仅使文件的归档率和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得到了保证,而且也利于档案的搜索和利用。三是实现了共享资源。资源共享一直是传统档案很难实现的功能,当需要查阅时只能亲自去档案室。实施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后,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3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现状

3.1电子档案建设相对滞后

以往我国档案管理以黑白文字为主,纸质档案是留存记录的主要载体,档案管理工作未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由于单位对档案管理投入相对较少,重视程度较低,导致普遍认为保存档案就是单纯为了保管档案文件,这种思想使得档案管理失去了活力,从而导致档案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利于电子档案的发展。当前,尽管大多数的食品和药品检验机构开始高度关注食品药品档案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缺乏电子档案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来进行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绝大多数食品药品检验档案仍停留在收集存储的阶段,不能实现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的自动化管理和实时处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难以适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节奏和食品药品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

3.2电子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配置不足

由于大多数的食品和药品检验机构建立时间不长,基础工作条件相对不完备,没有为档案管理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和专门库房,防火、防盗和防潮等安防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没有安装如空调、除湿机等维护设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是档案管理的基本配置,但是一些档案管理部门甚至没有扫描仪,也没有建立全面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档案查询管理仍然处于人工阶段,这非常不利于食品药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与此同时,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不统一,在处理和管理档案上没有一致的规范,很难实现共享所有档案信息资源。此外,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档案管理团队人员配备不足,知识结构跟不上发展步伐,软硬件质量还须继续提高。

3.3查询档案不便捷

目前,许多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的保存还处于纸本阶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存储的文档越来越多,占用的空间相应也越来越大。此外,由于查询不方便,有些内容需要保密,给查阅食品药品检验档案增加了难度,档案的利用率和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这与公民享有平等使用档案资源的权利之间产生了矛盾。例如2016年,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档案的借阅量仅占档案总储存量的3%左右。除上述原因外,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由于自身存在保密性的特点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畅,也造成较低的档案利用率。

4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建设的措施

4.1加大档案管理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管理层要更加重视档案管理,从资金、存储空间等方面及时解决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好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包括内部网络、专业网络和公共互联网。内部网主要进行食品药品检验档案信息的传递、收集、预处理和检索内部信息。企业内部专业网络是负责食品检测系统的验收和信息收集及交付业务的一个处理系统,为专用网络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公共互联网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向大众媒体提供各种方式的档案信息查询和浏览服务。第二,建好硬件环境。食品药品检验档案信息管理主要包括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数字档案的建设和运行。根据整个系统的需求,建立具有高性能、高并发用户的大容量存储和访问服务器系统的信息资源数据库,配置光端机、高速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安全设备和数字处理设备。第三,建好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工具和系统工具两大类。系统软件的主要作用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操作平台,协调和管理各种独立硬件之间的工作,使它们能相互配合完成各项系统指令。应用软件是一种满足用户在文件领域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程序,如OCR识别、数字图像处理、校对、质量检验等一系列专用软件。还要对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4.2整合食品药品检验档案资源

经上级部门批准后,对食品药品检验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并按照授权的范围对库存文件资料进行编目整理。完成以上工作后,招标采购电子档案管理软件;整合硬件设备,包括文件柜、个人电脑、小型电脑、数码相机、扫描仪以及其他设备和网络设施;在此基础上,建立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数据库、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食品药品检验信息网站。不同文件格式的电子信息资源存储在食品药品检验院的服务器数据库中,由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信息网站开展公共信息的查询服务,通过食品药品检验电子档案为食品和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和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数据库提供后台管理支持。满足大众查询利用档案的需求,使食品药品档案管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4.3在食药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运用云技术

把云技术运用在通过信息网络查询食品药品检验档案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减少了维护硬件设施的成本,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把保存的档案信息资源直接放在云平台上,降低了采购服务器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成本,降低了设备维护和设施更新的成本。其次,减少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方面的开支。目前,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云存储平台的直接应用不仅节省了硬件设施,还可以直接利用云平台管理技术管理档案和信息资源,降低了研发整个管理系统和对系统进行持续维护升级的成本。第三,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基于现有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当地食品药品监督检查和档案管理机构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本地云平台,进而建立一个国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在此基础上,以实现国家统一管理食品药品检验档案信息。当然,使用云技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云服务企业掌握了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的原始信息,如果云服务企业利用这些信息牟利,将对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危险。因此,关键问题是要保证云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业务诚信不存在风险。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此外,我们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低碳管理。例如,为某个主题创建一个数字存档数据库。在资源共享原则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进行工作分工,以满足大众对档案信息使用的需求。建立在线档案阅览室和线上展览厅,突破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大家可以实时通过在线档案阅览室和线上展览厅查询档案。建立查阅网络档案BBS,更大程度发挥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互联网直接咨询和信息,促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督规范化管理。

5结束语

总之,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档案信息化,信息化程度越高越能体现出档案利用的水平。然而,食品和药品检验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而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任务。应该参考国内外同行的成功经验,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建立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在网络环境中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方法,推进国家管理网络建设,“双套制”档案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充分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低碳化,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楠楠.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7(10):73-75.

[2]陈玉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198.

食品检验范文7

基础化学是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重要基础,食品检验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狠抓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学生学习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关键词:

食品检验;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0引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中职化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对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化学更是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础。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对将来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影响也更大[1-3]。而中职生的现状及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化学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找出中职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来解决学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规的分析方法及检验手段,加强其动手能力,为食品分析与检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食品检验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适合食品检验专业的校本讲义

现在的中职学校化学教材基本上都是高中3年教材的合订缩写本,普通高中3年的学习内容,中职生的学习时间只有1年。中职学校的学习时间短,但中职生的化学基础却远远不及高中生,教材内容与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相符[4-5]。近年来,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但教材却基本没变。一些中职医学院校、食品类、农类院校都用的是相似的教材,但不同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内容并不一样,对于化学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的要求不一样,化学实验的开设内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把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开设置课程,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编写适合食品专业特色的校本实验教材。编写适合本专业实际需求的实验教材,有助于突出学习重点,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学院食品营养与监测专业的专业需求,教师编写了中职食品检验专业《化学实验讲义》,把实验内容具体项目化。该讲义中共有12个实验项目:项目一,实验室规则及安全;项目二,玻璃仪器的洗涤和使用;项目三,物质的称量练习;项目四,容量瓶和移液管的操作练习;项目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项目六,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练习;项目七,用酸度计测食醋、雪碧、果汁的pH值;项目八,乙醛和丙酮的性质探究实验;项目九,酯的性质探究实验;项目十,葡萄糖、蔗糖、淀粉的性质实验;项目十一,探究橙子中VC的还原性;项目十二,蛋白质的性质实验。

2转变实验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条幅上写着“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6]。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好奇大于求知,甚至不按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一些教师看到学生违规操作就严厉责备,这样打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化学实验充满厌恶和恐惧,形成了害怕走进实验室的心理。因为中职学生接触实验不多,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动手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应该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引导他们发现自己错误,然后自己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此,让学生快乐地走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自愿的参与到实验中去、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主角的感觉、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是教师实验教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加强食品检验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部分包含了常见的烃类化合物、醇、醛、酮、酸、酯、糖类、蛋白质等,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概念、方程式多,教师讲授内容多而空泛,学生学起来枯燥,单调难以记忆[7]。如何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利用实验室优势,把有机化学和食品检验联系起来,把食品分析检验融入有机化学的教学中,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创造性地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化学实验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难题。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然而假酒问题作为近年来多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心理蒙上了厚重的阴影[8]。以此作为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之初,教师将该资源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此教学环节主要用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在教师简要介绍醇类的性质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进行实验,由学生查阅醇的相关性质和特征反应后自己设计不同的方法检验教师提供的真酒和假酒。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在总结醇类知识的同时,还要回归课程资源本身,将假酒等与甲醇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认清甲醇的危害,更要求食品检验专业的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担当起应尽的责任,使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环境更好、人民更放心,从而实现该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地沟油,每个中国人都耳听能熟,但地沟油生产程序及危害,学生却知之甚少。在学习酯类的知识时,教师下载相关视频:“记者从小区的下水道里现场取出汲水带回实验室,经过捞取、加热、过滤、除色等几个程序后,就提炼出了浅黄色的油状液体。”学生看完后都会深受震撼,那么这些油对人体有什么毒害,生活中遇到的几率有多大呢?通过以上案例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爱国之心。作为食品检验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掌握油脂的品质监控,为人民的生活创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油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油脂的生理功能和用途,油脂和酯是什么关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课前分组查阅、收集和整理,并把自己整理的材料通过手机上传到班级QQ群。教师课堂上引导各小组交流分享总结酯类的性质和功能,指导学生设计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使学生通过亲自试验感受并验证了酯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提出问题,如何测定出香肠中脂肪的含量?引导部分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查阅《食品理化分析》、脂肪的测定原理、样品仪器的准备,充分利用食品检验实验室的优势,制备样品,准备仪器,自主学习探索脂肪的检测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基础结合专业,既让学生充分了解酯类的性质和应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完成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突出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4加强基础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规范的、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虽然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都较差,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作为专业检验的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化学操作技能,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食品检验相关的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 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实验操作,更要求学生的实验操作准确规范,能熟练使用各种化学仪器,能独立完成各种实验操作,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能获得和交流实验结果;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把规范的演示实验上传到班级云班课,让学生多次自由观看;充分利用实验室优势,对于技能不过关的学生,应反复训练、多次强化,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5结论

食品检验范文8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质量控制;解决措施

0引言

人的生活离不开食品,食品是维持人正常生活所需物质的来源,食品的品质好坏直接决定了生命是否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和注重养生,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更高。但是在我国,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比如地沟油、毒生姜、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等,这说明了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十分必要。

1食品检测的抽样方法

在食品的检测中,主要的抽样方法有2种,随机抽样法和区别抽样法[1]。随机抽样法是指工作人员随机抽取食品样品的方法,在抽样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本的卫生,防止污染,同时要保持样品的结构完整。样品的完整对于检验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区别抽样法是指工作人员对不同类型食品采取的不同的抽样方法,取样时要保持样品的均匀度,如果采取的样品是固体,可以研磨成粉状方便测试,如果是液体应摇匀后再进行监测。

2食品的检测技术

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在检测中,由于光谱的作用,有一部分的检测物质会被吸收,吸收的强弱与样品中所含的元素的比例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能测量出样品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对食品中需要控制的元素进行检测,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

2.2微生物检测法

在人们的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主要来源是空气与水,食品中一般含有蛋白质、脂肪等,是微生物生存的理想场所,因此容易导致食物发生变质。在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时,一般会对微生物特定范围,比如微生物的数量、致病细菌和大肠杆菌等进行检测。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不仅可以检测食品是否安全,还可以预判食品的有效期。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的检测,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的指标,可以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食品微生物的检测包含取样、均质稀释、搅拌及观察等多个环节,整个检测过程要求有序且无菌,检测完成后还要做好记录。

3食品检测中的常见问题

3.1食品安全检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中,最主要的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从事食品安全检测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很大一部分是高中学历,有的虽然是大学生,但是所学的也不是食品检测专业。此外,由于食品安全检测要求高,但工作辛苦、待遇低,致使很多专业的大学生不愿意来参与这项工作,进一步导致了食品安全检测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后[2]。

3.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各个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各种食品也不断创新出各种形式,这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事实上,我国的大多数食品检测设备及技术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科技的应用较少,导致食品的检测效率不高,满足不了现代食品安全检测的新需要。

3.3食品检验机构过多

在我国,虽然地方各个食品检测部门都对食品检测工作投入了很多,但由于不同部门各自为政,都设立了自己的检验机构,缺乏统一的规划及检测标准,缺乏合作沟通,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提高。

3.4食品检测流程规范化程度低

食品检测工作应遵循严格的检测流程。在我国,各个检测部门及机构的建立已经完善,但是还缺乏对流程的规范,只有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机构能有效利用设施开展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检测机构及部门,没有遵循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从而导致食品的检测结果可信度不高,甚至在操作时发生安全事故,影响工作人员的安全。

3.5食品安全检测制度不完善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一直存在相应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表现为食品检测标准不健全、工作方式传统单一等。食品安全的检测要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下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抽样不合理、检验流程不规范、检验技术不科学等,导致食品检验的威信不高,效率低下。

4提高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4.1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食品检测从业人员是这项工作的执行者,直接决定了食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需要提高食品检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由于食品检测机构大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不仅可以迅速提高队伍的素质,更可以对其他从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与此同时,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可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对本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不仅限于技术层面上的,更要加强对食品检测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的培训,从全面的角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3]。

4.2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完善检测设备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不仅依赖于技术,也需要好的设备,所以应对食品检测的技术及设备进行完善,不断优化技术、转变理念,缩短差距,保证工作的质量。同时,面对日益增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应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应对更加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也应加强食品检测理念的创新以及基础设施设备的研发,加大研发投入,用创新驱动食品检验工作的发展。

4.3整合多方资源

针对各个地方的食品检测机构各自为政的问题,除了在制度方面加强建设外,应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各个检测机构应加强沟通,协商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发挥各自的人才、设备的优势,发挥共同的作用,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整治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4规范食品检测流程

要加强对食品检测流程的规范,提高食品检测的水平。各个检测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食品检测的流程规范,并在操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食品企业也应在生产中完善食品检测流程,对食品检测设备进行更新,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检测的数据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确保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4.5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

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能够管根本、管长远。只有通过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针对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提高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探索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形成标准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发扬群众监督的力量,鼓励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的管理体系建设,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4]。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应在遵循《食品安全法》的前提下进行,应以此为标准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及时更新食品检验标准,要有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食品检测工作,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开展工作;对于特殊的检测物质,要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加强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学习及运用;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通过群众监督的方式,与质管部门监督相结合,发挥群众的力量。同时,也要发扬群众对于质检部门的监督的作用[5]。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也有利于提高质检部门的公信力。

5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关乎到人们健康的大问题,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比以前更强烈,这迫切地需要我们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面对我国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面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加强人才的培养、技术的更新、制度的建设、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着手,发扬群众的监督作用,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良好开展,发挥出食品安全管理的效力,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刘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现代食品,2018(24):48-50.

[2]邢志超.食品检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及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19(17):113-115.

[3]徐彬.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24):78.

[4]刘洪利.关于食品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研究与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7(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