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教学法范例

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

历史是一门需要一定的情境才能学好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情境教学法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入或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且这种情境是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的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一种教学体验。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够通过创设一些生活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那个情境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法呢?

一、利用历史小故事营造历史教学情境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但是如果加上了一些历史故事,它就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讲一些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个跟这个人物有关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对于这个人物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比如说,老师在要讲述有关于秦始皇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先讲孟姜女哭长城民间传说:在秦朝有个叫孟姜女的,她的新婚丈夫被抓去修筑长城,在她历经千辛万苦去到长城的时候,得知丈夫已经死去的噩耗,于是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停歇,城墙为之崩裂,她也绝望而死。这虽然是一个民间传说,真假性还有待商榷,但是它反映了那个时候国家的一些政策或者决定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并且这个皇帝,还被人称为“千古一帝”,他有很多功绩,也有很多罪过,对于他的评价人们历来各执一词,那么有同学知道他是谁吗?这个时候如果有通过电视剧或者电影等对于秦朝历史有一点了解的,就会知道这是讲的秦始皇。那么老师就可以接着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对这个人物有更多的了解呢?然后就可以接着开始自己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营造一个有趣的历史情境,同时可以交代这个事件发生的背景,让学生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可以更加全面,同时讲一些历史小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教学需要来塑造历史教学情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情境。和小学生不同的是,初中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他们可以根据一些语句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老师在讲到禁烟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给学生建构一幅这样的画面:1938年6月3日这一天,看起来和其他时间没有任何不同的一天,但在我国广东的虎门滩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国清朝政府委任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这里亲自主持禁烟活动,已经六十多岁的他,看起来依然威风不减,气度不凡,随着一声令下,一袋袋鸦片被倒入熊熊燃烧的大火中,顿时黑烟滚滚,还发出难闻的味道,而这场大火整整持续了23天,在这二十多天内,林则徐一共主持销毁了上万箱鸦片,重量达数百万斤。这件事在当时虽然遭到了来自各方力量的阻挠,但是由于林则徐的不畏强暴,下定决心要禁烟,于是禁烟运动才得以顺利开展。在讲完之后,老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提示:百万斤的鸦片,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还也可以看出中国人被鸦片的毒害之深,如果没有林则徐这样一位大英雄,我国人民将被鸦片毒害得更深。同时,这么多的鸦片输入,表明我国已经严重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害,为了我国的发展,这场禁烟运动是必须要开展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全面地认识这个历史事件,同时能够让学生明白当时我国严峻的社会状况,还可以让学生对于林则徐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更加完整的认识。

三、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

对于历史的学习来说,时空观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学好历史,必须具备良好的时空观。所谓时空观,就是要求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横向和纵向上的认识,这样纵横交错,才是历史。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教学生制作时间轴,就是画一条横向的线条,然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这些历史事件依次标注在这条线上,标上箭头表示方向,并且标注上年份,同时在各自的历史事件旁边标注出这个事件的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时间和空间的方面去认识历史事件。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学习中避免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总之,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是比较实用,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情境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首先可以利用历史小故事来营造教学情境,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通过教学语言来塑造教学情境,最后,老师还可以利用时空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庆超.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7(30):145-145.

[2]马晋平.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63-64.

[3]廖品.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3):118.

实例教学法范文2

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最近2年的教学实践,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系统总结案例教学基本结构及特性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过程优化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对改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桥梁施工课程;应用与实践

案例教学法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中,并把典型工程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3]。由于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桥梁施工课程实践性强,课程知识体系主要围绕着实际工程中具体的施工方法、流程、设备使用等方面展开,具有知识点繁杂、相互关联较弱等特点[4]。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实习的学生而言,往往觉得形象模糊、概念空洞,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掌握。案例教学法通过还原典型工程施工场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概念、施工流程等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授课效果[5-6]。本文针对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特点,讨论案例设计、案例教学实践及案例库构成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近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1案例的基本要求及构成

1.1教学案例基本要求

案例教学法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案例的合理选择及科学组织是重要基础。授课前,教师应对拟采用的案例素材进行细致筛选、加工整理,使其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案例的选择及处理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其一,所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每一位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在课堂谈笑风生,工程实例可以信手拈来。但讲授前如不加甄别,个别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例子很可能误导学生,并对课堂教学造成负面影响。所选择的工程案例应与教学知识点相呼应,并为课堂教学服务。其二,案例应具有生动性和现实性。所选择的案例能否展现真实施工场景,是决定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真实、生动的施工案例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枯燥的概念变成鲜活的画面,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是生动、真实的案例,越能引起同学的共鸣。其三,案例应具有问题性,并能引发反思。施工案例可以是一个施工场景,或者是一种设备、一种工艺过程,但都应具有问题性。在案例的逐渐展开过程中,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是否有其他办法?在逐步的探索、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1.2案例类型及基本结构

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案例根据所关联的课程知识模块,可以划分为知识点案例、知识单元案例。知识点案例主要围绕教材的某一知识点或基本概念,通过工程案例方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悬臂挂篮结构知识点,采用一般教学方法时往往罗列挂篮的基本形式、性能指标等。而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以作者参加的某在建项目为背景,介绍施工企业在施工设备专项评审时所提出的方案,以及评审专家所提出的问题等。引导学生从现实场景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发现关键问题的所在。此类案例一般内容简明,案例介绍及分析讨论时间为10~20分钟。知识单元案例服务于包含多个知识点的知识单元,比如拱桥的满布支架施工工艺等。此类案例由于包含知识点较多,一般授课时间为1~2学时。目前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高潮期,各类型工程案例的素材资源非常丰富。收集素材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师个人工程经验整理;教研室教师的相互交流;互联网多媒体。为使教学案例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应对案例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教案。不同工程教学案例均要包含相对完整事件要素,包括案例目的(案例所对应的知识点及所需达到的教学目的等)、案例背景(时间、地点工程概况等)、案例主题内容(事件过程描述)、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程知识点回溯(针对所提出问题,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分析讨论(细分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讨论多种解决办法)、总结与反思(以案例为基础,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经验教训进行反思)。

2案例教学顺序设计及实施

2.1案例教学顺序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讲解与案例应用之间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一般采用前置案例或者后置案例。前置案例是指在讲解知识点前,首先介绍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展现,使学生对知识点形成直观认识,并在案例的逐渐推进中,抓住问题主线,预先思考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在随后的知识单元讲解中,更有助于对所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梁桥就地浇筑法施工支架是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目前工程实践中最容易出现工程事故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介绍近期国内出现桥梁支架事故的典型案例,通过图片展示事故现场,并介绍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引导学生思考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可行的解决办法。而后再给出支架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等教学内容。案例中所展示的惨烈的施工事故画面,使同学深刻理解未来肩负的安全责任重大,更能深刻理解枯燥技术标准的重要意义。后置案例是在完成相关知识点的一般讲授后,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介绍相关的工程案例。由于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学生更容易抓住案例的关键问题,进而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这种案例设置非常适合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例如连续刚构桥合龙段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涉及到温度应力、超静定结构分析等相关内容。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先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给出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龙段与一般悬臂段有什么不同;环境温度对和龙段施工有什么影响,怎么解决;和龙段施工有什么特殊要求等。以上问题均与前面所讲授的背景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对现实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主动回顾相关力学知识。通过知识点学习、问题思考、知识点应用等过程,使学生自觉完成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及应用。

2.2案例教学展示方法

与一般教学方法相类似,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传统教师讲述+黑板板书、ppt图片展示或动画短片等形式展现。由于案例教学法需要实现施工场景还原,因此ppt及短片在真实性、生动性及传输的信息量等方面更具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响、动画等手段,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及授课效率。在桥梁施工案例教学法实践中,精选施工现场图片,用以展示施工流程、工艺方法等。所有图片都是在施工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拍摄。实际教学中采用后置案例法,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简支梁桥装配施工方法,然后引入施工案例-某高速公路项目部梁体预制及装配。案例中着重介绍实际施工中出现的连体开裂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施工问题产生原因。通过充分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再对简支梁桥装配施工方法流程要求进行总结。

3结语

在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优势,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情况良好。与此同时,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亟待改进:1)桥梁施工案例虽资源丰富,但良莠不齐,需要按照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同时应考虑与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进行协调统一,并建立课程案例库;2)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实施要求授课教师在熟练掌握一般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越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施工案例教学效果就越好,而且也容易被学生接受;3)虽然ppt、施工动画等手段具有真实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实际采用时应对教学节奏、信息量及时间长短等方面加以控制。个别施工动画制作精良,场面宏大,但学生观后就忘,实际效果并不理想;4)对于桥梁施工课程而言,再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如学生的现场实践;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两次施工现场参观实习,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课堂与同学进行经验交流。

作者:黄海东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2]宋高丽.以案例为主线的钢结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3):68-71.

[3]崔武文,韩红霞,王喜燕.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7(5):51-52.

[4]黄海东,巫祖烈.桥梁施工及组织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3):67-70.

实例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多元的地理教学方法和课后地理教学研究深刻影响着新时代的地理教育工作。其中,案例教学法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并且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中地理课堂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更好的建设地理学科的教育。

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1.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形式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并掌握学习方法。在了解到的案例教学方法实践中,不同的案例教学形式包含着不同的地理知识及原理。在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就是讨论式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形式是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出的关于给定的案例的相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到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此外,还有讲解式案例教学、活动式案例教学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适当的案例教学形式。

1.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优缺点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学会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其中,教师以总结的形式来概括课堂的主要内容、指出学生的问题。但是,总结是具有片面性的,不能涵盖所有的地理知识内容。此外,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缺少连贯性。因此,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2.1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学生应在高中地理案例的分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选取合适的案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具有主动性,逐渐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能够达到自主建立知识体系。

2.2培养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兴趣

学生对于地理案例法的兴趣关系着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投入程度以及课后的掌握程度。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中,案例的选取要贴合学生的兴趣,然后逐渐培养学生对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兴趣。此外,学生对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兴趣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也有很大关系。以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等内容为例,在了解长江各个区域的过程中,联系当地的环境、经济以及历史等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进行介绍,从学生的角度提供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3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在学生方面。首先,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当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地理知识的时候,是地理案例教学法有效性的最高表现。其次,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能力等,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时,也是地理案例教学法有效性的一种表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与地理案例的展示是息息相关的。在案例的展示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案例的不同,应用的展示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比如在教学长江流域的发展时,地区优势的内容由文字展现,而长江的流经地区又有地图展现,还会有景观照片等。多种展示方式现结合,使教学内容的体现更加灵活,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践总结

3.1有利于实现师生双主地位的体现

案例教学法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达到学习知识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更加体现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案例教学法离不开教师的循序善诱和精选准备,课堂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在教师心中。故而师生双主,是案例教学法最佳的体现形式。

3.2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思想上的改革。案例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用一种全新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问题。在学习地理知识上,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孙妙玲.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5,(14):40.

实例教学法范文4

[关键词]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虚拟仿真技术

一、引言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原理讲解后,教师进行示范传授或在图纸或模拟板上进行模拟演习。传统教学法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限制,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克服上述缺点,产生了一种基于案例的教学法并被不断地摸索探究成为了国内外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热点。2017年,L.F.S.Minniti通过文献回顾介绍了案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巴西的发展历史,指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主动学习策略的应用,将促进批判性思维,鼓励辩论,激发师生互动,可行性高。2014年,秦长城提出在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而精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但上述案例教学方法因缺乏案例场景的沉浸感,学生参与体验不均等,受场地时间所限案例学习也不能系列化系统化,教学效果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二、基础教学方法与技术

1.CBL教学法。案例教学,指的是指以案例为基础通过设置特定的情境,以学习者为主体,在教师的导引下通过学习者之间对案例的相互讨论交流和总结,从而切实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一般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案例讨论的课前准备;第二阶段:案例讨论的开场白;第三阶段:案例的课堂讨论;第四阶段:案例讨论的总结。案例教学的优势是:①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启发式教学学生参与热情高;②以学生为主导,注重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发挥;③鼓励思考、交流、合作;④注重实务,强调学生分析处理能力。案例教学的局限性是:①案例的完整展开受课堂时间、所在空间有限性的约束,案例片段肢解化;②经典案例缺乏,形不成系列化、系统化,理论深度不够;③学生参与度、接触知识要点机会无法均等;④课程成绩评定无法客观公正。2.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对系统进行仿真,它将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的三大基本特性来进行真实环境的营造;利用了系统仿真技术建立相应物理系统数学模型的能力用于充分揭示系统的内在运行规律[2]。虚拟仿真教学是指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出案例发生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探究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因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案例内容丰富、性能有效和安全等优势,在教学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

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CBL教学法

将虚拟仿真技术与CBL教学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CBL教学法。本教学方法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准备。①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取经典案例。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CBL教学法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时,围绕教学对象,课时安排中的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通过QQ、手机微信app在线等软件提前告知学生本次课上要实践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罗列出与此相关的所有案例,而后从真实性、示范性、简洁性、开放性四个角度做进一步的筛选,保证选取的案例不虚构-能够复原再现、不复杂、不具争议性、过程清楚明了。②学生阅读有关的理论。针对教师提前告知的既定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在网上或者图书馆进行查找相关文献、阅读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步骤方案,并列出自己的疑问。③案例的虚拟仿真制作。根据教师授课所选定的经典案例集合,分析每个案例操作中所牵涉到的厂房环境、设备型号、性能、具体操作步骤、设备在每一步地操作过程中给予的响应变化、理清设备变化背后所蕴藏的基本工作原理。到案例事发现场进行调研拍照获取设备的纹理照片并经过photoshop软件进行简化处理。对于案例所涉及到的厂房环境、设备、天气状况使用3Dmax软件进行1∶1的三维实体建模、纹理贴图、灯光渲染生成。并将所建三维模型导入到虚拟现实软件unity中,供在unity软件所构造的虚拟视景里,使用者能在触发虚拟设备部件时进行交互操作体验;构建专家知识库使软件对使用者的每一步操作给予指导。在unity软件中,根据课堂教学所在环境将上述虚拟仿真程序进行生成在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端可运行的虚拟仿真教学exe文件。2.案例的简介。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通过简单提问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该案例情境此时还是由教师口头描述。随后教师通过文本、影片、报纸文章等方式介绍案例内容,并告诉学生课程实验的工作内容及计划,此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案例发生过程的情境框架。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程序,使用键盘、鼠标在案例虚拟场景中进行虚拟漫游,使学生沉浸在案例所发生的虚拟情境中,对案例产生的背景、环境、设备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3.实验案例实现步骤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成员协作分工,通过书、网络等途径获得解决实验案例的相关信息、并于成员对各自所形成的初步解决方案进行交流和讨论。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求只进行线索引导不对学生给出详细的实验技术方案步骤。4.学生做出决策。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提供了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总结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但每人心中都会有一种最优方案。5.实验案例的虚拟仿真实践。每个学生操作计算机或智能手机在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检验学生心中所提供的决策方案是否是最优方案。在学生具体的虚拟仿真操作过程中,软件将依据专家知识库实时针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语音、文本、动画的指导。6.课堂总结。重申实验案例操作重点,加强记忆;讨论并进行细致的分析操作失误的主要问题并引导学生揭示该现象背后蕴含的专业理论,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际动手的能力。

四、教学法实例与分析

本教学方法应用于职业教育———电力系统实习训练的实践教学中。为使学生全面掌握110KV变电系统设备的操作,教师亲自到上海洋山港配电系统深入调研,共完成283个变电站操作票案的选取与整理。在实践教学上,教师简介了实习训练的内容并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实习情境。随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虚拟仿真软件在110KV变电系统中进行3D场景漫游沉浸在案例所发生的虚拟场景中,见图1。而后学生分组,在组中讨论如何实践操作任务并形成书面的解决方案。学生打开虚拟仿真软件,对设备按照自己拟定的操作任务实现步骤利用鼠标、键盘或点击触摸屏进行仿真操作。在程序界面里选取149操作票“10KV1号电容器从开关检修改为冷备用”案例如图2a。1.按下“x”键出现第一步操作语音提示“将10KV1号电容器车式闸刀推至试验位置”在此语音提示下,鼠标左击图2b红笔标示处,车式闸刀被推至试验位置。2.出现第二步操作语音提示“放上10KV1号电容器开关二次插头”,鼠标左击图2c红笔标示处,二次插头合上。3.出现第三步操作语音提示“合上10KV1号电容器开关合闸电源开关”,鼠标左键点选图2d红笔标示处,开关合闸电源开关被合上。4.出现第四步操作语音提示“合上10KV1号电容器开关直流操作电源开关”,点选图2e红笔标示处,直流操作电源被合上,上柜门的绿灯变亮见图2f红笔标示处。5.出现操作票操作成功对话框如图2g,各种设备恢复到冷备用起始状态,整个实习训练案例结束。上述交互操作过程中,虚拟仿真软件给予的语音、flash、动画都取自专家知识库。100名学生上过该课,经过统计100%的学生在最后的总结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乐于谈及切身的感受并做体验小结:表示此种教学方法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对系列或系统的操作任务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良好的人机交互、启发式导引,学习者自身对操作步骤、技术要点了然于胸;学习者对任务背后的设备、系统的工作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秦长城.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及小而精案例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4(2):45-47.

实例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工程类课程;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理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认为理论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主建构获得;学习为了取得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1-2]。案例教学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或设计的案例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理论与案例结合,围绕案例组织和展开的教学行动,是一种“行为引导式”教学形式,创造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究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案例设计、实施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完成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4]。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建立了课程教学案例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开阔了学生学术视野,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更高,适应面更宽,实践与创新能力更强,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和学生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5]。

(一)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的意义

第一,实现激活与展现教学实践智慧。在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利用主持或参与项目所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多年授课经验,以及对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目标的理解,将工程实践应用于课程教学[6-7]。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得以激活与展现。一方面,教师对工程实践项目最为熟悉,可以充分挖掘工程实践案例自身在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值得借鉴和应用的做法;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时要调用与启动长期课程教学所积累经验,通过多次课堂教学实践,与学生一起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确认所引用案例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或者确认所引用案例是否与阶段教学内容匹配,进而改进和优化所引用案例的不足之处或更好地将所引用案例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第二,分解与重组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理论透视和解读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使案例分析实现宏观与微观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这样既使得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不再仅限于理论层面,即抽象教学理论有了教学实践做附着点,也使得课堂教学具体过程不再流于经验层面,具体教学实践有了教学理论做支撑。第三,突出与凝练教学理论知识。着眼于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并提供教学理论支持,为教师突出和凝练教学理论创造条件,从而确保教师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引导教师重新认识教学实践,实现从操作层面到理性层面的上升。

(二)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对授课对象的意义

首先,教学过程中引入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改变单一纯理论教学,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内容,有利于开阔授课对象的创新思维。不同案例分析指向同一个教学目标,有助于打破授课对象的固定思维,促使授课对象快速建立触类旁通、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创新思维模式。其次,案例教学的实施,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这也符合工程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案例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学过程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利用案例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打破传统单向、静态理论知识灌输过程,形成双向互动、动态反馈的知识分享和知识运用教学模式[8]。最后,新颖的案例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形成终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厚实的理论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一)案例选择原则和来源

1.案例选择原则。第一,案例的选择不可脱离课程授课内容,不能以案例为主体而弱化理论教学主导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理解和了解三层次学习要求,所选案例必须与授课内容有直接相关性,能起到辅助和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作用,同时,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第二,在案例资源中挑选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资源,同时确保案例资源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授课内容非常熟悉,对授课内容的工程实际应用非常了解,兼顾授课内容重点和难点,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案例要具有启发性。通过引入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在授课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案例的来源。案例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实际工程案例,二是通过实际调研获取的案例,三是课程组教师主持和参与的实际工程案例。学术刊物发表的内容由于其背景介绍不全面或不深入,导致对工程案例本身了解不透彻,很难有效支撑课程教学内容,而通过实际调研或主持参加工程实际案例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时效性很强且工程案例背景详细。工程案例实施过程中各种细节和种种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与措施有效落实,使所选择案例真实性、可读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更强,通过整理和加工,所形成的教学案例更具引用和参考价值,学生更有兴趣去深入和细致地分析案例。

(二)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对于工程类课程教学,理论学习目的是在理论指导下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即理论学习必须紧密结合实际,以案例教学贯穿整个理论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思路如图1所示。授课教师应根据工程类课程性质进行理论阶段教学。在理论教学阶段,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或结束后,由教师从案例资源库中引入与理论内容相关的工程实际案例,通过对案例详细介绍和学生对案例充分了解,组织学生以分组形式或学生自由组合、以团队形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找出案例在设计或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点或实际应用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可能的解决措施。授课教师针对学生小组或团队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或点评,并结合案例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讲。让学生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同时,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实现工程类课程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具体步骤可细分为三步,具体介绍如下。步骤一,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思考案例。授课教师要基于工程类课程特点,引入与本门课程在本阶段所授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在介绍工程案例背景和实际运行情况之后,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思考,以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所引入的工程案例。步骤二,展开各种形式小组讨论。对于工程类实际问题,在发现问题期间,授课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由授课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中要引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以教育规律、原则为准则,指出适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涉及的课程理论知识。可采取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及集体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步骤三,学生案例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对所引入工程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小组讨论期间的团队精神体现,授课教师给予客观公正的点评和总结,指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或小组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过程中存在的设计规范、标准引用和职业道德等问题。

三、案例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一)师资力量的保障

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工程类课程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不同,任课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能够将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案例灵活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目前本课程组成员已将研讨式教学、案例驱动式教学及案例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工程实例,并结合自己承担的工程项目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研究。从授课效果来看,此类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工科类本科专业课程、专业型硕士课程和非全日制硕士课程,研究生对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感兴趣,教学内容实用性更强,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更为明显。同时,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工作,主持完成或参与省、校教改研究项目多项,获得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品牌专业和教学成果奖多项,教学改革经验丰富,对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改革也有很好的思路和想法,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案例资源保障

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学科研究生课程“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教学为例,课程组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燃煤烟气除尘脱硫脱硝除汞技术研究工作,承担完成燃煤烟气汞去除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与多家环保公司配合完成多项燃煤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可研报告的编制、标书的编制和相关项目验收工作。部分任课教师从事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多年,主持生物滴滤法净化有机废气方向课题多项,指导化学法强化生物方法净化有机废气技术的相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气态污染物治理研究和实践经验。同时,任课教师还与环保公司开展了气态污染物控制相关合作,提供技术指导和设计调试,环保公司所承担的大量工程项目也可作为案例库资源,确保案例库建设期间案例数量和质量得到保障。

(三)教学条件保障

目前,各大高校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基于网络的系统设备管理平台可实现远程开关设备、语音呼叫与可视化监控、音视频同步录像等功能,形成了集“远程操控、本地操控和手动操控”于一体的设备三级保障系统,案例教学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或网络调用案例库资源开展案例教学,为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软件方面,绝大部分高校均提供了比较齐全的文献资料和检索系统,如SCI、El和CA等文献检索系统,订购了大量常见相关中、英文杂志和电子版杂志的版权,可以随时查到最新国内、外文献,能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学生在案例教学期间,不仅通过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也可在案例教学期间,通过及时便捷地查阅文献资料和检索系统查阅教学相关案例的深度学习,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随着人才市场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加强了工程类本科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强调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研究生教学,特别是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更逐渐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注重课程教学期间对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强化。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学内容结合丰富的工程实践案例,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涉及教学内容和设计计算与工程项目直接相关,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直接有效。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案例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对增强学生系统、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新兵,罗增儒.案例教学:谋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协同提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2):17-20.

[2]金漫彤,孙烨.以项目式教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8-9.

[3]孙学习,凡广生,岳福兴,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1,28(1):126-128.

[4]张杨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案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2-85.

[5]王锐,李冬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建构[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3):87-90.

[6]段中学.案例教学的优越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5):114.

[7]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40-144.

实例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职业院校;生物教学;案例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教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而在职业院校中,生物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获得能力的提升,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用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生物学习的方法,并且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思维方式,并将这种学习方式用到今后的学习之中,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生物学习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对生物教学的作用

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生物教学的时候,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探究协作能力,还能在实践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1]。毕竟,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将逻辑性、严密性和精准性合为一体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反复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枯燥,而案例教学法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只要教师能够将生物知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并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并通过有效的分析、讨论和讲解来解决生物问题,让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生物教学的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教师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生物教学的时候,首先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目标和备用方案设立相应的生物问题,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给出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和讨论,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准备阶段中,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也就是要让选取的案例和教师设定的生物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且学生在学习这个案例之后能将其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生物案例教学不只局限于获得基础的生物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将这种学习方式用到今后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准备案例的过程中引入提问环节,及时调整生物教学目标和方式,让整个案例教学法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分析阶段

分析和讨论都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教学能让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并且能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一个系统的案例分析方法,毕竟案例教学法本身就能够通过案例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之后教师再进行适当引导,并通过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分析,增强学生的互动,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不断改变分析引导的方向,让学生能真正掌握生物学习的方式,提高整体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讨论阶段

讨论是除了分析之外的又一个重要阶段,那么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就要将学生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身的观点,并且听从他人意见,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获得很多新的启发,这是案例教学法能带来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时候,可以选取案例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不一定要统一学生的观点,只是希望学生能通过整个讨论了解到用案例教学法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法,避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

(四)总结阶段

总结作为方案教学法的收尾阶段,对整个生物教学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总结的时候,能够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将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将分析、讨论阶段获得的结论进行总结,学生能更加深入的进行生物学习,并且能和教材上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有全面看待生物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通过生物学习获得更加好的发展,同时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在选取生物教学案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案例的代表性,而且这个案例需要具有实效性,符合当前社会大方向的发展要求,这种案例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物知识理论体系,还能打好实践基础,并能在今后将其引入到之后的生物学习中[3]。像是在教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时候,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入案例,毕竟不同的物种细胞结构可能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选取动物、植物等物质的案例,选取最具有特征的细胞结构进行课堂展示,可以用多媒体将物质细胞的结构展示出来,还可以体现整个细胞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细胞的本质结构上获得一定的启发,而且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型细胞结构,这些结构只是在原有细胞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的改动,便会出现不同的物种。用这种案例进行生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综合能力,能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之后的生物学习。

(二)分小组进行案例合作学习

和其他教学方法相同,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同样需要引入合作学习,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自行分组,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手能力和性格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小组的平均实力基本相同,再引入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生物学习。以讲解动物的新陈代谢为例,在教学开始之前就要让学生明白不同动物的新陈代谢速率不同,那么在对这些动物进行观察的时候,就需要引入适当的案例,并对不同的现象进行记录,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针对性,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而且因为是小组讨论学习,不同学生在看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通过不同学生的案例去分析不同动物新陈代谢的规律,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案例教学

生物和生活存在一定的联系,那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要将案例教学法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是生活经验找到学习生物知识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日常事务的观察,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4]。例如,在讲解生物的进化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演示不同生物的进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初步的进化概念,之后再让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以毛毛虫到蝴蝶的进化过程或是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为例,引导学生能从实际动物中获得启发,还可以花一些时间对这些动物的进化过程进行一个观察记录,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观察过程中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生物知识,还能提高其将生物知识和实际联系在一起的能力,在打好学生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让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扩展教学

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生物学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基础的生物知识,更多的是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尽量让学生能形成多种思维方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时候,除了可以引入多种不同的生物,还可以将现在遇到的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像是外来物种的入侵实例“紫色恶魔”“紫色恶魔”原本是生长在南美洲的凤眼莲,因为它的造型独特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注意,很多人甚至会将其带到自己的国家进行种植,但因为其繁殖速度过快,就导致湖泊、溪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还让水里的一些生物灭绝。教师从这个例子入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保持物种平衡的重要性,不能让一种物种繁殖过快,这会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一定的灾害,以此引起学生的反思,并将生物多样性的例子运用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到适度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生物教学的时候,首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确保引入的案例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学生能通过案例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生物综合能力,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小组进行案例合作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案例教学、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扩展教学四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整个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姚菁华,肖雷,苏显中.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广州化工,2018(10):165-166+179.

[2]侯建成,张红,卢晓晶,等.辅以微信的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4):125-126.

[3]张丽红,张杰,王东胜,等.高校“普通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143-145.

实例教学法范文7

关键词:成本会计;案例教学;应用研究

成本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会计作为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既可以看作是理论课中的实作课,又可以看作是实作课中的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恰好适应了该课程的特点,在理论讲解清楚的基础上,以案例引入展开后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又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实作性是成本会计的一个典型特征,教师必须要灵活地进行课堂的安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表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老化,教学过程呆板枯燥,很多时候教师仅仅是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实作训练,没有有效地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学生方面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括各种费用分配率的计算、不同核算方法下的计算规则、图表的编制、账务处理等,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较强,综合性较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逻辑思维。对于计算基础相对较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经常会在计算上出现错误,导致整个计算无法进行。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介绍其基本理论,而缺乏实作训练,导致学生对于企业的管理、运营方式一知半解,无法将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这样培养的人才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3.教材方面

在教材的使用上,一些学校所用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更新滞后,或是有的教材虽然知识内容比较新颖,但又缺乏案例分析内容。这样使学生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无法通过案例进行强化训练,以掌握其计算的精髓。在企业的经营中,大部分企业均会通过财务软件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但教学中成本会计教材未做及时调整,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运用脱节,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4.沟通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上课时仅是跟随教师的思路,按部就班地跟着进行学习,很少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也很少对教材内容提出异议,老师讲,学生听,沟通机会少之又少。这种学习的后果导致学生只是知识学习的工具,只掌握知识的学习能力,而非应用能力,这与我们人才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使成本会计教学无法顺畅地进行沟通,尤其是课上的沟通互动,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忙于完成各类各种计算,整个学期都在忙碌中度过,但到了学期末,却总感觉未完成学期任务,这就是缺乏沟通所致的。

二、案例教学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提升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教师在授课中不再是照本宣科、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强塞,而是有效地设计课堂,找适合学生实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备课中通过详细地教学研究,进行反复地实作认证,最终选定的案例要能让学生通过该实例的练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恰当地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真正将内容掌握。与此同时,教师也摒弃原有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能有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来充实课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较大的提升。

2.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在课程讲授前,要求学生对授课中所引用的案例进行预习,若不进行预习,将无法进行案例的讨论。这样既能敦促学生保持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最终获得一个既有理论支撑,又为大家所接受的有效方案。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真正掌握成本会计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3.有利于实用性高质量教材的诞生

教材的选取对于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本适合的高质量教材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清晰掌握理论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实例,进行规范的操作实践,为今后处理企业的实际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能掌握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教师们通过资料的查找,反复地论证考究,编写出高质量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以清晰的思路,严谨的逻辑对所学知识透彻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材编写中能熟知各种法规,在规范中进行游刃有余的计算,这样能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4.有利于多方多向交流以提高综合能力

大学的学习是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沟通。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成功实现了多方多向的交流沟通。在案例讨论中,学生之间的讨论互动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学习,既增强了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有效应用后,将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实现成功就业保驾护航。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务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1.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与一些社会企业进行合作,提供教师和学生实地观摩和学习的机会。特别是针对一些在成本核算环节中,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短期内提升和速成的教学模块软件的培训学校,可以将他们的一些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作为课程授课的一项必要补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对成本会计的核算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

2.运用教辅工具,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课前分析

在成本会计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包括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将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解读,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可以将需要预习的案例通过现代通信工具传输给授课学生,让学生通过看书、查找资料,对案例进行预分析,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监控和辅导,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若不事先进行预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将无法参加互动讨论,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将无法顺利过关。

3.课堂组织讨论、互动、再讨论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引入预先设定的案例中,让学生可以以个人或是分组形式,就该预设的案例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怎样进行具体核算、相关理论支撑等。其余同学在认真听取的同时,可以随后对不同观点进行阐述,始终在有序讨论和互动之中来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的方案。最后,由教师带领同学对教材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后,就所提出的案例进行再讨论和分析。这样产生的结果是大家都乐于接受,并且既有理论支撑,又能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整个讨论、互动和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正视其他同学的优势,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分析、表达、计算能力,使自己快速成长。

4.积极开展校园技能比赛

学生以自愿形式加入由教师组织的专项技能的培训学习中,继而在校园中组织一些专业技能比赛。例如,会计科目扑克大赛、分岗位的会计实训比赛等,学校让学生参与这些比赛中,通过比赛以提高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并且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在比赛中,也能让学生意识到目前的不足,及时地查缺补漏,进行自我完善。

四、结束语

随着企业关注点的变化,成本会计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改变过去的狭窄枯燥的教学方式,引入案例教学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通力协作,通过进一步的优化,能为成本会计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罗荷英,李薇.成本会计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李水秋.论案例教学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胡煜.浅谈对《成本会计》案例式教学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6

[4]潘广伟.《成本管理会计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J].商业会计,2012

[5]程磊.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细部:理论版,2013

实例教学法范文8

关键词: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鉴定式案例教学

随着近年来法学教育的发展,法学人才数量呈大幅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的数据,法学普通本科毕业生在2000年至2015年间,从19806人增长为131285人。在法学人才数量增长的同时,法学人才培养质量是否同步增长呢?目前,高校和实务界对法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普遍反映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学生科研能力不足,应用能力差,实践能力弱。为加强本科生培养质量,把好学生质量关,教育部于2018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其中规定了法学类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其中包括四项专业能力,即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那么,在四项能力的培养中,应当以何者为“中心”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呢?本文认为,法学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应当是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而将科研能力作为学生培养质量的核心,有助于全面提高法学本科生的专业能力。

一、以科研能力为核心提高法学本科生培养质量

何谓“科研能力”?国外学者对科研能力的界定,采用广义的观点。英国学者克里斯蒂娜•休斯、马尔克姆•泰特对“研究”所做的定义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研究,需要的很多技巧都是普通的、日常的技巧,包括提出问题、倾听、做记录和思考的能力;研究并不是由超然的科学家进行的完全客观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到研究者本人持有的动机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影响。美国学者布鲁姆对学习的认知过程的分类,除知识外,还包括对知识的理解、适用、分析、归纳与评价。理解是指该人知道或被告知的是什么,也可以使用被告知的材料或概念,虽然不一定能将该概念或材料与其他东西联系起来或完全了解它。例如,对《合同法》某一条文,能举例说明其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适用是指将某一抽象的规则应用于特定或具体的情况。例如,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学生能找出适用的规则,然后将它适用于有关事实,得出结果。分析是指将某一个概念或事实分解成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属性和关系。例如,民事法律关系可分解为主体、客体及内容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归纳是指将不同成分或部分放在一起形成一体。评价是指关于材料及方法对某些目的的价值判断。从两国学者的观点可得出以下几点:第一,科研能力就是一种认知能力或者智力能力。第二,在这种广义的科研能力概念下,学习能力、应用能力都属于科研能力的组成部分。我国学者通常对科研能力采用狭义的定义,普遍认为,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结果的能力,以及对科研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表达的能力。我国学者将科研能力界定为较高级的认知能力。显然,新国标中的“科研能力”也在此意义上使用。本文认为,广义的科研能力即智力能力。学习的认知过程中各项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新国标中所区分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实际上都是智力能力的组成部分。本文在不同语境下使用“科研能力”,但就文章的主旨而言,采用的是广义的科研能力。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才能解决学生培养质量问题。就高校法学专业而言,毕业论文一直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高校法学院普遍反映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差,学生只会陈述法条和他人观点,有的学生甚至连他人观点都未理解,只是复制粘贴、囫囵吞枣。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并未掌握科研方法的知识和缺乏写作技能的训练,但究其本质原因是高校在理念上认为“科研能力”只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而非本科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此理念之下,很多学校并未在本科阶段开设法学方法论课程;有的虽然开设,也未结合学生进行法学研究活动的需要。就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有的学校虽然有学年论文实践环节,但也流于形式,学生并未通过学年论文的写作获得法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举例而言,法学研究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为法律解释方法,而多数法学院校并未系统传授这一研究方法并训练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实务界对学生培养质量的质疑主要是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不足。实务界认为学生只学习了理论,而未掌握应用能力。事实上,法科学生并未掌握的是“理论知识”而非“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问题,未能真正获得和更新理论知识。例如,从事实务的毕业生咨询的民事疑难案件,有的案件属于法律存在漏洞,需要补充;有的属于法条更新而并未了解新的法条背后的理论。多数情形,不是应用能力的问题,而是理论知识的问题。至于所谓“实践能力的不足”,不应当归因于法学院的教学。因为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法学院教学的“核心”。何美欢教授对此有很好的论述。她认为,实务技能(即可认为是实践能力)的核心是处理业务中的人际关系,尤其表现为对待客户的“临床态度”或办公室管理技能。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法学院的教学活动,往往通过实习等实践环节来锻炼。

二、法学鉴定式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所谓鉴定式(Gutachtenstil)案例教学法,是指德国高校法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分析案例时,要遵循逻辑三段论的规则,先假设所有可能的情形,再分别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该种教学法适用于民法、刑法和公法等各部门法。在德国,通常在一、二年级开设案例练习课适用这种教学法。这种课程往往进行小班授课,授课人数通常为每班15~20人。民法的案例教学,通常称为“请求权基础的方法”。典型的案例题的出题模式为:“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寻找依据的法律规范是“找法”的过程。而相应的支持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法律规范,即为请求权规范基础,简称请求权基础。请求权基础方法在适用时,有一定的检查顺序,须按照合同请求权、类合同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物权关系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及其他请求权的顺序依次检索。而在检查每一个请求权基础是否成立时,又必须严格按照请求权是否产生、是否消灭、是否可行使三个步骤来进行。刑法鉴定式案例教学则以构成要件的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这三个阶层为分析框架,行政法鉴定式案例教学则存在着违法性审查和请求权基础两种模式。源自德国的鉴定式案例教学法在日本、中国台湾被广泛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其有利于法律人能力的培养。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其适用能力。鉴定式案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为研习对象,需要学生从法律条文出发解答案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以法学概念、理论为出发点回答,需要加深对法条的理解,同时加深对法条中所涉及的概念、制度、理论的理解,才能真正理解法条。在此基础上,学生查阅法条,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可增加其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适用能力。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及评价能力。鉴定式案例教学法需遵循逻辑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分析模式。在法学逻辑三段论中,法条是大前提,具体案件的事实是小前提,将事实适用于法条,才能得出结论。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归纳法条、事实的能力以及理论观点、学说的能力将不断提高。同时在适用法条的过程中,对现有法律规定的价值取向、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是否合理,也会形成自己独有的评价与判断,学生的评价能力会逐步提升。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收集、检索资料的能力。学生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法律规定有漏洞,而理论、学说有分歧,这会促使学生主动收集、检索国内外资料,以求证理论、学说的合理性。收集、检索资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的提高不亚于或者说比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提高更快,因为有了问题意识的主动收集和检索更有效率。第四,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在“找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法律适用的“大前提”,若找到法律,可能要进行法律解释;若找不到法律,可能要进行漏洞补充或价值补充。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进行的是独立的“法律思维之旅”。而为了更好地解释法律,学生可能要比较对法律不同的解释理论、学说及判决,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评析文献中提到的观点,与其中的观点交锋。在案例研习中,通常以小组进行,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他需要倾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也可能要说服他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三、法学鉴定式案例教学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国内鉴定式案例教学法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不同方式开展鉴定式案例教学法的高校主要有: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这些高校开展的鉴定式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为在法学培养方案中设置案例课程,面向本校法学专业学生开展,例如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另一种模式为通过暑期夏令营的形式,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开展,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以下介绍的内容主要来自2019年5月24日至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研讨会相关学者的经验分享。北京大学的葛云松、车浩、刘哲玮分别开设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案例教学课程。葛云松老师的案例教学分为初阶训练与高阶训练。初阶训练在理论课程中完成,高阶训练则通过高年级开设的案例课程完成。初阶训练主要是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控制学生依据材料处理案件的能力。具体方法是给学生两个法条,与个案材料结合,让学生给出分析结论。这种训练方法通过随堂检测来完成。华东政法大学姚明斌老师在2012年开始开设请求权基础案例研习课。大二开设民法初阶课程,课程为单周上课;大三开设民法高阶课程。平时作业有七至八次,占考核成绩的70%,期末考查占30%。该课程的授课师资要求是在德国学习过鉴定式案例教学法或者独立完成过解题报告。学生反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主干课的知识学活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主要特色是开展鉴定式案例教学法的暑期夏令营。该夏令营在2017年、2018年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于2019年8月2日至15日再次开设。授课分为中国民法案例分析、中国刑法案例分析、中国公法案例分析。授课形式为每天上午由任课教师授课,下午由学员分组讨论次日讲解的案例,并制作个人案例分析报告,每个学员均需提交个人作业,每组选出最优的一份作业并附讨论记录,当晚按组汇总提交。任课教师次日上午对作业进行评讲,下午进行答疑。教学团队由张家勇、夏吴晗、季红明、陈大创、王复春、查云飞、曾韬、黄泽敏、刘征峰组成,师资队伍全部具有留德或海外留学背景。在“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对“鉴定式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达成了共识,会后不久,北京大学于2019年9月4日至5日举办“首届全国法学教育师资研修班———民法教学方法:基础课与案例课”。此次师资培训不同于以往的一个特色是关于案例课的教学展示与培训,而该案例研习课也将主要展示德国的鉴定式案例教学法。从上文的典型院校开展法学鉴定式案例教学的形势来看,未来这种案例教学法会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被引入我国其他高校。但是,目前在国内法学院校开展鉴定式案例教学还存在诸多障碍。其一,“法律思维能力”定位不准确。从法学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来看,“法学类专业的思维方法”只是作为“素质”要求被提到,而在法学专业能力中并未明确规定“法律思维能力”。纲举则目张,如果在国家标准中“法律思维能力”未被作为一项能力来对待,那么在法学教学中这种能力的训练被忽视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必要在“国家标准”的能力要求中明确将“法律思维能力”作为法学本科生专业技能之一。其二,案例教学未被设定为“课程”。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必须依据国家标准提出的“法律思维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案例课程。鉴定式案例教学法以一定的理论课为基础,所以不宜开设过早。在培养方案中可设置在大二或大三的课程中。同时,民法、刑法、公法都应当开设相应的鉴定式案例教学课程。但由于对“法律思维能力”训练认识不足,许多学校并未开设案例教学课程。其三,师资队伍培养不足。德国鉴定式案例教学法引自德国,本国培养的高校法学教师基本未接受这样的能力训练。虽然目前国内一流法学院校已有留德师资的引进,也有个别高校培养出经过案例教学法技能训练的毕业生,但全国能胜任这种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培养仍需假以时日。其四,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理念有待变革。我国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有大量案例考查,但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从命题目的、命题方式均未依循鉴定式案例教学法原理,仍然存在大量对法条知识点的记忆考查。如果不能改变司法考试的案例考查方式,那么鉴定式案例教学法在全国的推广仍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鉴定式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但是,毋庸质疑,鉴定式案例教学法已开始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生根、开花和结果。

参考文献:

[1]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J].清华法学,2006,(9).

[2]夏昊晗.鉴定式案例研习:德国法学教育皇冠上的明珠[J].人民法治,2018,(18).

[3]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英]克里斯蒂娜•休斯,马尔克姆•泰特.怎样做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