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管理论文范例

设施管理论文

设施管理论文范文1

(1)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较低下。

由于我国各类骨干小型农田水工程是上世纪中叶建造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些设施从设计、勘测、规划和施工方面都有局限性。特别是施工过程中,主要依靠农民建造,直接造成标准低、技术落后、配套不足的结果。经过多年运行后出现设施老化、损坏以及失效也就在所难免了。据调查,国内各类中小灌渠和干支渠的完好率只有50%左右,节水灌溉也只占到总面积的43.5%左右。

(2)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不符合实际现状。

上世纪末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增加。个人务工收益的增加导致农民兴修水利设施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另外,各种水利设施材料的应用(如:水泥、管材、钢材)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导致人员投入上的大幅降低。这也造成了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所需资金的大幅上升。资金投入的增加制约了偏远地区水利施工更难以推进。

(3)相关设施管理体制不健全,主体责权不清晰。

国家将水利投资重点放于城市防洪、水库发电以及大江大河的治理上,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与管理上属于短板。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这些项目收益较低、政府资金紧张以及各级组织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要求不严等客观原因的存在,造成了只建不管、带病运行等局面的出现。

2.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的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不及全部基本项目投资的1%。这是小型水利设施发展和管理不力的根本症结。

(2)农民缺乏投资能力和欲望。

由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并且不够稳定,他们消费后的剩余额非常有限。此外,当地信用社为了降低信贷风险,要求农民提供抵押物才能放贷。这就造成了农民很难提供必要的担保无法获取信贷资金。

(3)基层农村干部有抵触心理。

由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基层农村干部要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

3.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思考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一号文件,该《决定》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设施的抗灾、减灾能力也逐步提升。完善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需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民生项目来管理。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属于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大事,这项工作问题多、工作繁琐艰巨。基于当前状况,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相关要求,真正将这些工程作为民生工程进行管理。我们要增加相应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水平纳入对基层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范畴。

(2)制度化是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顺利建设先决条件。

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农民参与的管理机制,倡导农民参与项目规划。这样才能逐步确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制度化。①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民参与要依照注重实效、自愿互利的基本原则,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村民委员会的民主程序加以引导。②规范议事法定程序:经过民主表决和讨论确定集资酬劳会更符合民意。议事过程中要依照“规范、公开、民主”的原则,切实采取每条河、每个水塘、每条水渠单独议事的过程。只有这种民主的方式才能更好的推动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③小型水利工程要做好协调工作。众多河流、塘坝与沟渠都有跨县市、乡镇的区域特点,施工中要依照“谁负担,谁受益”的基本原则。所有涉及到的村组、乡镇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协作互助。所筹资金必须进行统一安排,采取有偿用工、换工、借工等多种形式加以实施,真正做到轮流受益的效果。这就要求相应部门与基层组织要加强合作,不断在新形势下开创出有利于水利建设的局面。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要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根据国家发展情况,我国暂时不能在小型农田水利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中提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由受益单位负责”,这一原则可以确保建设者与投资者的收益。这样可以引导农民增加相关建设项目的投入。这样工作的基础就是统一分散经营农民的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上级部门的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上都具有难度大、工程复杂,这要求各级政府在整个工程推进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各级政府需要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放入工作日程之中,各级领导要根据目标指定必要的考核办法。

(3)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扎实开展。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出现了农民群众出工、地方政府组织困难、跨区协作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要充分调动舆论宣传部门做好相应的教育宣传,切实引导、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建设当中。第一,以宣传教育为基础,真正实现土地承包权与之挂钩的硬性机制。第二,切实完善农民参加建设的政府资金补贴,真正调动这些人员的工作热情。

(4)调整资金结构,完善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机制。

①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属于特殊的工程项目。因此国家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在继续对各类重点水利设施出现加固投入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农村堤坝、沟渠等专项资金的投入。这个过程要有必要的监管机制,确保这部分资金能切实应用到实际工程之中。项目所在地的政府机构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按步骤、分重点的去解决当前农村水利项目中的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抓大不放小,稳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的逐年改善。②由于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有明显的公共性与公益性,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做找相应的支持和引导。第一,对相应政策不断完善来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事业。我们要真正与当地农田水利工程情况相结合,做好调研并指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建管与投入机制。第二,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费用要逐步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财政列支要给予定期的处理解决。第三,依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逐步整合相应的资金投入。这种增加切忌盲目,要保证其科学有效性。相应管理部门必须将相应资金进行合理规划,集中使用。真正做到治理一处,受益一方,建设一处,巩固一方的实际效果。

(5)实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引导农民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

我们要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方面的产权改革。前提条件是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真正实现投资、建设、所有、管理与受益的一致性。此外,要合理的放宽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权。只有这样才能确实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人力、财力的投入。

(6)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理念。

设施管理论文范文2

无线网络安全隐患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调查统计目前照成无线网安全防范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

(一)用户对无线网的防范意识非常差,广大的无线网用户在臣服于无线网强大的便利性的同时严重忽略了无线网的安全性,对这种高科技新生事物缺乏足够的敬畏和防范是当前无线网被不法分子广泛利用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对无线网的保护,在使用的时候也就逐步的养成了多种不好的使用习惯,如无线网络设备长期处于开启状态;无线网络访问密码和互联网接入密码一致,而且长期不尽兴密码更换;任意将自己的终端设备接入陌生的无线网信号。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的,随时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损失,因此我们的广大用户要保护无线网安全,首先就是要要提高防范意识。

(二)加密设施过于简单易破解。作为802.11b无线网络的安全协议标准wiredequivalentprivacy(简称WEP),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来为无线网提供安全保护。而事实上,这种加密方式在今天的社会已经很难起到有效的保护,通过一些黑客软件即可以进行破解。其次,如前文提到的,部分无线网提供者将无线信号访问密码和互联网接入密码设为一致,甚至通过无线信号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便利性但安全性却比较低。如果能够使用双重密码,其安全保护就将会有较大提高。

(三)无线网络信号具有开放性。在使用线缆传输的年代里,访问局域网内的资料必须将终端设备连接到局域网的线路上,这就具有较大的地域性,安全性相对较高。而无线网则具有开放性,在信号覆盖范围内谁都能看得到,如果信号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强,那么地域限制就相对较小,从而给不法分子留下更大的作案空间。

二、保护无线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手动改变无线路由原始数据无线路由器由厂家生产出来之后都有一套统一的或者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数据信息,比如无线网络信号名称和密码,这两项是无线网访问的关键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原始密码都一样的路由器,更需要及时进行手动更改无线信号名称和密码,避免其他人根据名称来获取路由器型号进而较容易的破解密码。同时在进行密码设置的时候应当使用难度较高的,比如密码内容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如果是单独的数字排列,尤其是具有序列性和规律性的数字排列是非常容易破解的。这点需要我们的用户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最好能够经常性对密码进行变更,其安全性就更好了。

(二)使用无线网络安全监控通过对无线网络进行监控,可以无间断的了解网络的使用情况和接入情况,一旦发现恶意接入或者出现遭受攻击的情况,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对网络进行保护或者断开互联网接入和关闭无线信号,以此保护信息安全。

(三)对接入端口进行身份认证端口认证是一种无线局域网安全防范措施,当客户端需要访问无线网络时需要先进行802.1x进行认真,通过认证即可以利用接入点AP进入互联网,否则就无法接入到网络内部。这种方式增加了认真环节和破解难度,其目的在于阻止不合法的用户强行接入,能够对无线网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四)将无线信号名设置为隐藏每一个无线网信号都可以设置名称,用户也是通过无线网卡扫描区域内的无线信号,然后根据对应的名称来选择接入点,但如果我们将自己的无线名称设置为隐藏,就只能通过手动添加网络名才能进行访问,这种情况下对陌生人来说,通过普通的扫描就接收不到该信号,也就不存在破解或者攻击的问题了。

(五)不要随意使用外界提供的无线网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无线网使用者,当前许多被称为“低头族”的年轻人每到一个地方都习惯性的搜索无线网信号,希望有免费的Wi-Fi使用,事实上很多无线信号并不安全,当接入一个网络之后别人便可以通过网络信号窃取终端上的数据信息。这对用户来说是很不安全的,尤其是最新的技术显示网络病毒已经可以通过无线网进行传播,因此,我们的用户们最好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对陌生的无线网切忌盲目接入。

三、结语

设施管理论文范文3

城市建设开发资金来源可分为:国家专项补助、地方统筹基本建设投资、城市四项费用、企业自筹资金、地方机动财力、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其中以城市四项费用的占比最高,内容也在随着发展不断变化。1962年前,城市建设开发资金主要靠国家投资和财政拨款。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后。对城市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大中城市的公用事业附加税、工商业附加税、房地产税统一划为市财政,保证用于公共设施、城市的公用事业不需要上缴,不可挪作他用。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有关规定,此后的《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等规定陆续出台,对资金来源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城市建设开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从《关于使用各种专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资金的几项规定》到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后,各地均了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资金管理通常一般由城建部门提出年计划,会同计划、财政等部门协商后,报政府批准通过后执行。城建部门负责资金的使用,财政部门负责实施监督。自从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加大城市建设开发的投入后,城市建设开发管理工作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持续增强。

二、城市建设资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但是城建资金项目在财务与资金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项目的前期准备严重不足,存在“三边”工程现象,也就是边勘探、边施工、边设计,这样极易造成概算变随意过性大,出现超支严重;项目资金缺口和项目财务管理弱化并存,归纳起来建设开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挤占或者挪用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的问题。此类问题往往是以各种名义和借口向上级部门申报计划,在资金到位以后,没有用于城市建设开发,而是挤占挪用了。二是会计核算不符合规范。因为建设开发资金会计核算的时间性较短,可比性不大,因此很多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由会计代管也有政人员代管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出现过不能够按照要求设置会计科目的现象。三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部分单位存在完工工程挂帐的问题,这些问题违反了有关建设财务管理的制度和法规,并存在由于利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三、城建资金财务管理应加强的重点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城市建设开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解决的要求十分迫切,加强财务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1、财务管理工作应当引起相关领导高度重视。

城市建设开发项目必须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对项目科学论证,完成资金划拨使用后,为确保专款专用,应该委派专(兼)职财会人员对具体城市建设开发项目进行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法规以及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

2、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概预算以及竣工的决算管理。

管理以及审查项目的概算、预算以及竣工决算,全面加强项目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为此一定要认真进行工程概算审查,对于在建项目工程概算存在超支的,需要安排财政资金追加投资的,都应该经过财政部门参与的审查和概算,在全面落实财政资金来源后,才能追加投资。同时要搞好工程预算的有关审查工作,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办理和提供工程拨款以及结算的依据。对于竣工项目应及时做好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决算审查,应交财政的竣工节余资金、投资包干节余、基本建设收入都应及时上交给财政,对于交付使用资产中的国有资产部分,应该及时完成办理国有资产的验证工作。

3、进一步加强财务审计工作。

一是要防止城市建设开发资金收入项目的遗漏。城市开发建设资金的涉及到的征收单位很多,包括:财政、建设、国税、地税、电力、邮电、国土管理、交通、市政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审计时应结合收入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防止漏征、漏缴。二是避免项目不到位问题。在征收中,要避免乱收费,也要避免征收不到位。当前造成欠征的主要原因是征收工作透明度不够,拖欠现象普遍;也存在人情网、关系网的干扰,随意越权减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审计时,一定要结合征收计划和有关规定,对征收单位逐户检查,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城建资金管理方面要重点审计执行情况以及资产的核算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努力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如使用国债专项资金应该确保按期归还。

对于使用中央财政国债专项资金的城市,更应当切实加强国债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增强还贷能力。应当深人分析地区财政状况以及城市基础投资的规模,严格遵守同中央财政确定的转贷资金数额以及期限和利率,落实好各项还贷款的来源,明确制定还款计划,确保国债专项资金应该确保按期归还。

设施管理论文范文4

我国水工建设的管理想要进一步提升,最主要的是针对当前的施工管理水平予以加强,在全面了解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施工的不同时期中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别对施工前期的管理、施工中期的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管理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如下:

1.1前期

在该阶段应当形成必要的合同管理模式,以建立工程师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充分协调施工各方的利益,包括承包方、业主以及监理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即合同管理,主要是对合同内容予以明确,包括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以及对投资予以明确。

1.2中期

在这一时期的施工管理中,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通过严格审核制度,保证施工能够按照图纸严格予以执行,同时也能够对现场的安全措施予以核查。另外还需要对工程量的完成状况以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

1.3后期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竣工后的验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保证验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以此对施工的质量予以保障。

2实际存在问题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多年的施工资料总结,针对水利施工项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如下内容讨论: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人员也不具有与岗位相符的管理素质;在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充分的予以准备;对于施工管理的目标没有予以明确,最后则是现场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管理手段予以规整控制。

2.1施工人员缺乏相关质量意识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质量有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是免谈。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培养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而目前,我们很多的水利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出现了较多的豆腐渣工作,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疏忽大意,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按照规定办事所致。由此可见,施工相关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2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素质较低

在水工建设中,低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中,很多技术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因而不具有专业的技术素养,在控制工程成本、进度以及质量等共组欧中,无法正确的予以抱我,有些人甚至没有现场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影响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导致水工建设的质量受影响。

2.3前期工作不充分

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了后期的水工建设质量,并决定了施工管理水平的发挥。一个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水平,而我国当前的很多水工建设项目,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调研中变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往往为了协调施工进度,而没有对此类问题予以充分的解决,带着问题开始施工,这样就使得在后期的施工中便存在问题,无法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施工管理工作质量。

2.4管理目标不明确

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管理目标,但是很多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导致了管理方向模糊,且无法落实和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加大了成本,降低了管控力度;并且在质量管理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的现象,这都会对项目的推进造成影响。

2.5现场管理秩序混乱

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推进状况。当前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有科学合理的现场管理经验,因而现场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这是造成现场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3改进措施

水工建设项目仍居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3.1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知道施工管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做到了有章可循,因此,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3.2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资金管理,尽可能的做到用最小的成本,建设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避免浪费,对资金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3重视材料管理

很多的水利工程所处环境复杂,需要的材料品种多,变化性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管理,必须重视材料管理,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计划管理,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做好材料的储存与保管,做好材料的使用和监督,做好材料的回收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节约投资成本,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4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为了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人员和机械一定要相对固定,实现操作证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

4结束语

设施管理论文范文5

实训设备管理系统属于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比较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主要有3类:基于C/S架构的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基于B/S架构的动态网页技术,以及结合C/S架构和Web技术的复合应用程序技术。这3类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技术各有优缺点,本设计通过综合考虑罗定职院电子信息系实训设备管理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选择基于C/S架构的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来实现实训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的开发平台选择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后台数据库选择SQLServer2005,后台编程语言选择C#语言。

2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

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本系统采用基于C/S结构的设计模型。C/S架构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实现。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是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对于前台程序的用户来说,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透明的。在C/S体系下,数据库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2.2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对实训设备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从而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结构图。系统划分为4大功能模块:系统维护管理、设备信息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借还管理,每个功能模块又划分若干个子功能模块。

3系统功能实现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图,系统划分为4大功能模块,以下是对这4大模块的具体功能及其实现作具体的介绍。

(1)系统维护管理:

该模块包括4个子模块:添加系统管理员、修改登录密码、显示帮助信息以及安全退出系统。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添加或删除系统管理员账号,修改登录密码以及安全退出系统等操作。

(2)设备信息管理:

该模块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4大子模块:新增设备入库、设备信息查询、设备信息统计、设备维护管理。其中新增设备入库子模块实现储存新增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供应商信息、设备单价、购买时间、存放地点、使用方向等信息。设备信息查询子模块能够实现通过设备编号和设备名称等关键字查询设备,获取待查询设备相关的一切信息。设备信息统计子模块能够实现具有相同属性的多种设备信息的统计输出。设备维护管理子模块实现设备报修、设备保养、设备报废等设备维护信息的登记,管理员通过查询相应的设备维护信息就可以及时对设备做出相应的维护。

(3)设备使用管理:

该模块也是系统的主要模块之一,包括设备使用登记表和设备使用情况查询两个子模块。其中设备使用登记表子模块实现登记设备使用的相关信息,包括使用时间、使用班级、使用用途、指导教师、使用前后设备状况等。用户可以通过设备使用情况查询子模块查询设备的使用情况,能够及时获取闲置设备的信息,更好地安排教学、科研活动。

(4)设备借还管理:

该模块包括设备借出登记、设备归还登记以及设备借还信息查询3个子模块。其中设备借出登记子模块能够有效管理借出的设备,登记的信息包括借出人、所在部门、借出时间、借出用途、预期归还时间、借出审核人等。设备归还登记子模块登记的信息包括设备归还时间、设备归还审核情况、归还审核人等。管理员能够通过设备借还信息查询子模块集中管理借出的设备,清楚地知道逾期未归还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的借还历史情况。

4结束语

设施管理论文范文6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实践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纵观这些社区管理创新的实践,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二是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基础上,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机制、方式创新。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方面,主要分为三个以不同特征为典型的社区管理创新:①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目的,推行社区直选的实践模式。以2001年7月在广西南宁武鸣县的6个社区同时举行社区居委会委员直选为代表的“广西模式”、2002年8月在北京东城区九道弯社区进行居委会直接选举的“北京九道弯模式”、2007年浙江宁波城市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直接选举的“宁波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是通过居委会实现直选的方式,来推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②以“去行政化,归还社区自治功能”为特征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主要以2005年的深圳“盐田模式”、2007年浙江“宁波模式”和2013年重庆市南坪社区去行政化实践案例为代表的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③以取消街道办事处为特征的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其典型的代表以2003年7月18日在北京石景山区成立的“鲁谷社区”、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2010年8月19日铜陵市铜官山区实现区直管社区的取消街道办事处为特征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模式。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基础上,加强社区管理机制、方式创新的典型代表有:2010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通过构建“一二二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机制,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全覆盖的“无缝”关爱的“泰达模式”,2013年10月份重庆市礼嘉街道社区以服务为导向,构建“一室一网三平台”即社区“113”管理服务模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个城市在推进社区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构建起一整套属于本地区社区管理创新的模式,各具特色。这对推进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无疑注入了新的活力,满足了社区建设在当前城市社会管理过程中的需求。但是,不论是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方式的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随着城镇化快速的推进,社区管理面临艰巨的任务。如何推进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就必须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重新认识。

(一)对社区管理创新核心理念把握不准确,“重管理、轻服务”

“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是社区生命力所在”。随着我国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由“单位包干制”向“社区服务制”的转变,“单位人”已经变为“社会人”,社区作为人们生活集聚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社区的管理创新应该以服务为核心理念,将服务作为任何社区管理创新工作的前提。2011年1月31日,民政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必须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社区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但是,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过程中,缺乏对服务这一核心理念的把握,偏重于管理,而轻对服务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主要是理念上的缺失。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其原有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而设计和建设的。任何的社区管理创新都是为了强化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政治控制,方便政府管理,社区建设也成为控制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实现途径。这种服务理念的缺失,偏离了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初衷。另一方面,在创新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各种以服务为载体的工作平台,服务项目的设置不够完善,服务的重点不够突出,服务平台不够健全,服务手段不够人性化。例如,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对于服务对象不够细化,社区办事的主要是以老年人、残疾人为主,服务的项目往往出现“两头管理”的问题,这不利于社区服务的发展。这种社区管理创新理念上的偏差,导致社区管理创新呈现“为更好地管理”而进行创新,却不是“为更好地服务”而进行创新,社区管理创新缺乏服务意识,重管理,轻服务。

(二)社区结构关系不清,社区管理呈现“强行政、弱自治”

“社区自治是城镇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是推进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具体的方式。社区管理体制是由街道、社区、居民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推进社区管理创新,就必须处理好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社区自治职能和公众参与职能的有效统一,才能够整合社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政府行政行为与社区自治行为的矛盾形成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结构关系上的不清晰,成为制约社区管理体制发展的重要障碍。在具体的社区管理操作层面,出现社区行政事务与社区自治事务之间的冲突。这种结构关系的不清对社区管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一是社区行政化倾向依然严重。随着街道下放行政事务与相应的权力至社区,街道与居委会之间不再存在行政隶属上的关系,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街道办依然在社区事务管理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决定性角色,包括社区人员任免权、社区管理经费划拨等等。这种浓厚的行政化色彩不仅是由于其受传统行政观念的影响,更多的是由于社区管理机制方面的不完备,街道只是在下沉政务,权力下放也只是简单的腾挪。二是社区自治功能弱化。居委会作为承担社区自治事务的管理机构,应该是“由民做主”下的社区自治机构,而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括社区重大事务决定、社区民主选举、决策、监督等等都受到街道不定程度的影响,社区自治发育和成长的土壤被附加上政府强行政的因素,社区自治的功能进一步弱化。由此,我们发现,社区结构关系上的不清是“强行政、弱自治”的社区形成的根源所在。

(三)居民参与效能低下,社区管理凸显“主体单一、非社会化”

社区的管理是社区居民与社区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结果,是社会化的管理,也是未来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作为社区的自我管理主体和参与主体,居民参与效能低下,社区管理呈现单一化、社会化参与不足成为当前社区管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自治管理主体的社区居民个人,探究其参与效能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薄弱,对社区不关乎自身利益的事务往往表现出不在乎的态度,自身主人翁的观念意识没有形成。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居民参与的渠道不畅通、方式固化,信息时代下社区网络化参与平台建设滞后,参与方式比较固化。再次,由于社区自治参与人员结构不科学化,导致参与的整体效能下降,主要表现为,人员年龄结构偏老龄化、知识结构偏向水平低化的特征。居民的参与效能大打折扣,也偏离了居民参与作为社区发展的核心理念要求。而作为社区管理的社会化参与主体,包括非政府组织、辖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志愿团体在内的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参与不足,社会化参与程度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创新过程中的定位不清,纠结于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到底是排斥还是互惠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基于角色定位不清,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出现“合法性危机”,准入门槛比较高,限制的条件比较多,包括对社会组织的参与范围、服务项目等都有严格的限制。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管理的过程中,总体上表现为无序、散乱、低效的状态。而这种第三方参与不足,整体上表现为社区管理的主体单一化、非社会化的特征,这对当前社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四)社区管理制度化建设滞后,“重眼前、忽视长远”

制度是最有效的保鲜剂。作为观念转变上的成果肯定,必须做好制度层面的有效建设。虽然我国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却缺乏一套与社区长远发展相适应的前瞻性、系统性的制度体系,社区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比较滞后,重视眼前问题,忽视长远的制度规划,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从总体上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法律形式规范和保障下的社区管理体制问题,这里面包括对街道办、居委会、社区事务治理中心等的角色职能、权责定位问题,在现实中缺乏严格的制度化操作界限。二是社会组织法律制度问题。包括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登记制度、准入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等都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还有对社会组织积极引导、规范化的具体操作制度问题。三是居民参与制度的建设问题。包括多元化的社区组织参与制度,民意表达、民意回应、民意反馈、民意监督实施制度机制,社区民主评议、听证制度等等,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制度化建设的滞后。四是制度固化,缺乏灵活应变。这主要是由于制度建设初,对社区管理考量的不全面,缺乏系统思考,在快速变化的社区管理环境下,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修正和完善,制度不适合发展的需求。五是社区管理制度化建设重视眼前的问题,而缺乏长远的思考。社区在管理过程中,随着问题的出现才去构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上升为制度化的层面,不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度化的规范解决,实现预防。可见,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滞后性,重视当下,缺乏长远思考和制度体系的建设。

三、未来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再思考

社区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在新型城镇化时代,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已然要求我们对当前城市社区建设进行重新的思考,因此,我们必要做到:

(一)积极推进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变“管理”为“服务”

“服务”是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永恒的主题。在当前形势下,推进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就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由传统的重管理、轻服务向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现代化社区管理理念转变。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工作开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在参与社区的管理创新过程中,应该以“更好的服务”为目的,而不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包括政策制定、制度设计、方式创新、执行环节等方面,都必须实现“服务”意识的相嵌,管理不是最终的目的,建设服务型社区才是根本。另一方面,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都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导向,通过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以标准化的服务解决居民迫切需要解决和关注的生活问题,坚持服务突出重点、有层次、有系统,同时,扩大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建设起覆盖全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另外,除了观念上的转变,还必须健全服务设施,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志愿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综合行政服务平台等服务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创新适合本社区发展的现代化服务方式。

(二)理顺社区结构运行关系,实现“弱行政、强自治”

城市社区的有效运行必须处理好包括街道办、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结构关系,着力于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发展,破解当前行政与社区自治张力之间的矛盾,科学划分好行政事务与自治事务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政府行政与社区自治相衔接的社区管理体制。一方面,包括政府机关、街道办必须转变职能,实现政府管理重心着重于向宏观层面管理发展,减少微观层面的管理和操作,包括在政策引导、社区自治监督、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作用。同时,通过下沉政务,科学合理地设置权责限度,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双重下放,剥离强加给社区的行政职能,改变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弱化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真正实现“还权于社区、还利于社区、还位于社区”的初始目的。另一方面,必须扩大社区的自治功能,真正建立起社区居民的自治体制,包括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建立起居委会重大事项居民讨论机制、负责报告机制,回归居委会的本职工作,成为居民真正的利益代表,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完全借鉴国内城市社区“去行政化”的方式,通过在社区设立公共行政事务中心站,构建纯行政关系下的街站隶属,实现社区自治。

(三)提高居民参与效能,实现参与由“单一”向“社会化”转变

居民和社区力量积极有效的参与是社区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当前居民参与效能低下,社区参与单一化、非社会化的问题,在未来推进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于作为自治主体的居民个人,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创新宣传的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自主管理意识,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社区的管理关乎他们每一个人自身的利益,社区事务应该由他们来管理。另一方面,创新社区居民参与的方式,利用社区网络的便捷性,构建网络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例如,可建立居民网络参与平台,也可以采取包括民主议事会、听证会等方式,畅通居民民主参与的意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还可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优化人员结构,进而提升居民参与的效能。二是对于社区管理的参与主体重新进行定位。一方面,改变传统的社会组织与社区管理之间相互排斥的错误观念,认识到社区与社会组织在参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是相互促进、互助互惠的关系。另一方面,破解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产生的身份合法性危机,放宽包括辖区企事业单位、志愿团体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门槛限制,拓宽他们参与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围和项目,细化社会组织参与服务供给的标准,重新整合社会组织的资源和力量,从而使社会组织有序、高效地参与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管理的社会化水平。

(四)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制度化建设,重视长远规划而非眼前

设施管理论文范文7

1.1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特性的吻合

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是指在资源、预算及时间等限定条件下依照规范完成的活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项目有特定环境与要求的待完成任务;②必须要满足技术指标、数量、质量及性能等要求;③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完成。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调研、采购、维修、保养及使用等环节,必须与以上定义相吻合。

1.2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

(1)复杂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技术与效益问题需要多部门、多科室之间协调解决,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2)约束性。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采购到安装投入使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设备费有预算约束;购置、安装、维护有人员岗位定额;技术资料有厂家保护性限制;投入临床使用有时间限定。降低约束性办法只能通过合理管理手段,提高综合效率来获得。(3)目标性。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方式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既促进技术建设和学科发展,又能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2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2.1项目申购

根据临床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设备管理委员会列入计划并集中论证,并根据项目类别和论证结论,选定项目工程师。

2.2技术调研

由设备科、项目工程师、临床科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技术调研小组,对设备进行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价格、参数、性能、售后服务以及厂家资质等,形成主要设备参数表,按照质量、成本及效益原则结合参数表筛选设备供应商。

2.3商务采购

根据采购方案及标书相应内容,对设备的保修、配置、功能及其他常规条款与中标厂商进行约定及澄清,确保医院利益不受损害。

2.4合同执行

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签订、设备到货、安装验收、人员培训及交付使用等工作。由项目工程师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同时,项目工程师及设备所属科室相关人员要搜集、整理技术资料,以保证交付使用后设备能正常进行维护保养。

2.5使用跟踪

设备使用跟踪要贯穿全寿命周期。项目工程师要及时跟踪记录设备使用情况,并定期进行总结汇报。在保修期内要进行设备使用情况整体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提出是否申请延长设备保修期建议;保修期后,做好保养及维修记录,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取得技术支持。

2.6报废管理

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管理规定。对于拟报废设备,项目工程师要请示医院主管领导,协调生产厂商、设备科及临床科室对设备状况进行科学分析鉴定,并将分析结果上报设备管理委员会,由设备管理委员会集体决定。

3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3.1有利于规范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行为

近年来,企业化运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就是企业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一项有益的尝试,项目负责人按照计划开展设备管理,根据项目进展对管理计划合理修正,使得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不断完善,以满足功能要求与目标期望值。

3.2有利于优化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

资金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制约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因素,将时间、财力、物力及人力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是解决这一矛盾直接有效的方法。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3.3有利于完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体系

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设备管理均有详细规定和规范流程,但实际工作中,不同医疗设备有着各自特点,不同医院也有各自具体情况,因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完善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引入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机制,可促使管理活动中体系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构建。

4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4.1选准项目工程师

项目工程师通常在设备科人员中选择。医疗设备分类一般为:院内感染设备、公用医疗设备、病理与检验设备、肿瘤治疗设备、超声成像与放射设备及其他类设备。可将项目工程师专业特长与设备分类进行对应,发挥其特长。通过专业化分工以更积极、更专业、更高效的态度参与医疗设备全程管理。

4.2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生产技术为少数国外公司垄断,医院在购买前虽然具有多向选择的优势,但在购买后的售后环节上很难摆脱卖方技术强势地位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技术屏蔽和信息不对称造成。因此,医院方面要高度重视设备信息存档和收集工作,在采购时就与供应厂商争得利益,寻求主动,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良影响将至最低。

5结语

设施管理论文范文8

1.加强公民参与,推进警民共治

依法推进公民参与行政制度,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行政管理中,以表达自己的合法诉求,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的行政决策制度。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建立起多样化的公民参与社会治安渠道,不仅有助于有效维护社会的治安稳定,更能建立起更加具有服务意识的公安机关。此外,公民建立起的诸如社区保安队、联防巡逻队等组织更能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治安功能和职责,能有效缓解治安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推诿乱象。

2.构建新时期的管理格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各种新时期社会矛盾也层出不穷,公安机关明确自身的管理的职能地位,依法进行社会管理不仅能有效维持社会治安,更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带来新鲜空气、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形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可避免。要进一步对社会治安问题进行管理,不仅要依靠公安机关的行政权力,更应依靠人民群众的群策群力,实行综合治理。善于挖掘和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积极吸引公民参与其中,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授权基层,将基层保安员纳入到公安管理工作中,深入开展“大调解”工作,使公安工作真正成为全党、全民参与的大工程。

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为了切实维护我国的社会治安,加快推进文职制度的步伐,做到将有限警力投入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国的《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职位实行聘任制,这一制度的实行,不仅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切实引入了竞争机制,更打破了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垄断,让许多私营企业或者部门参与到了公共服务之中,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不断强化和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管理质量与效率。通过市场机制的引进与转变,公安部门只需要通过对具有相应资格的企业进行监督,就可以达到对社会管理的最大化。同时,这些私营企业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警力不足的问题,使得节约下来的警力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在对案件的侦破和执勤前线上。

三、营造出具有“顾客导向”的社会行政文化

随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欧美国家实行的新的公众行政理论,这些国家在现在国际社会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大多依赖于此。比如美国率先进行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以现代经济学为基础理论,引进企业的成功管理案例,并将之实行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将所有公民作为服务对象,按照对象的不同和对象所要求的模式不同而进行随机变化,将顾客作为市场导向,形成“企业化服务”的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与模式。

四、树立起情报主导观念

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情报的收集和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新的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强调的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建立起电子化政府。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原有的政府运行机制以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的社会管理工作。为满足建立电子化政府的需求,建立起具有高速信息通道的警务模式,对信息进行集中整合、集中管理才是关键。

1.建立“大情报”平台

以科技手段为后盾,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发展为核心构建起“大情报”平台,并以此对社会进行动态管控,切实加强公安系统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充分激发公安民警的创意潜能,建立起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对日常情况进行预警和研判。

2.加强勤务与考核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