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例6篇

设施农业工作总结

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农业灌区;社会经济;水利设施;陕西合阳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12-01

合阳县是渭北旱塬农业大县,主产是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苹果等粮经作物,是陕西省的主要粮、棉、果生产基地之一。该县长年降雨量偏少,农业生产主要是靠东雷抽黄、红旗、定国、百良、东风水库、机井等来抗旱灌溉。该县部分农业生产地方缺乏水利工程供水设施,但通过加大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支持,以及近几年来的项目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基本改善,当地的经济产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社会稳定和谐。

1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合阳县农业灌区涉及路井、黑池、马家庄、新池、坊镇、伏六、金玉等乡镇,总人口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26万人,农业劳动力29.87万人。尤其是东雷抽黄工程自1979年建成受益后,极大地改善了合阳县农业灌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高效灌溉农业种植模式得以大面积推广,农业种植结构的多元化,使灌区社会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提高。

灌区经济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等粮经作物,是陕西省的主要粮、棉、果生产基地之一。据调查,灌区农民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较往年有所降低,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家庭收入主要依靠打工和其他副业收入。种田只是依靠妇女和老人维持,青壮年人基本都常年外出务工挣钱,农民外出务工人数最少达到40%。农业灌溉对他们来说,浇的只是“救命水”而不是“增产水”,也常因灌溉不及时或不积极,导致作物产量低、家庭收入少。地方政府部门对水利事业重视不够,各级乡镇水管单位对灌区灌溉管理参与很少。例如,在工程建设中一些村民干涉了水利工程建设,如合阳县黑池镇东洼村村民干扰施工,阻拦拉料车进村,严重阻碍了施工顺利进行,影响了工程进度,后经多方数次协调,给予了一定数量经济补偿和其他条件后才得以解决。在其他项目建设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现象。

2 灌区水利设施现状

合阳县农业灌溉工程主要是以黄河为水源的大型高扬程电力提灌抽黄工程,取水方式为无坝式引水,再加上红旗、定国、百良、东风水库、机井等来为农业抗旱灌溉服务。合阳县农田作业地貌类型分塬区和滩地两大类,大部分属渭北黄土台塬区。西北塬面海拔高程635 m,东南滩地349 m。农业土地面积9.81万hm2,农业种植面积5.84万hm2。全县采用大、中、小灌区结合,提、蓄、引、节、保措施并举,灌溉、水保、供水、水产并重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县共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496处,设施灌溉面积3.69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559万hm2,为抗御水旱灾害、全面促进全县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布设总干、干支渠6条,长95.5 km,已衬砌93.4 km,衬砌率97.8%,衬砌完好率80.0%;支渠28条,长112.3 km,已衬砌108.9 km,干、支、退水渠共有各类建筑物732座,渠道与建筑物配套基本齐全。基本上没有完好渠道;斗、农渠建筑物932座,完好562座,建筑物完好率为60.3%,建筑物与渠道配套较差,老化失修严重。

合阳县整体农村水利设施仍比较脆弱,农田水利现代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较差。但通过加大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支持,以及近几年来的项目建设,合阳县水务局以项目带动为龙头,大力发展并推广节水灌溉项目区。在农田水利项目区资金来源上,县上采取“上级拿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等多元化组合投资方案,使节水灌溉示范工程与当地水源条件相结合,与高效农业发展相结合,与工程建设管理相结合,从而使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基本改善,当地的经济产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社会稳定和谐[1-4]。

从表1可以看出:小麦平均水费1 020元/hm2,占总投入4 695元/hm2的21.73%;玉米平均水费1 815元/hm2,占总投入6 375元/hm2的28.47%;苹果平均水费2 070元/hm2,占总投入12 060元/hm2的17.16%;棉花平均水费1 725元/hm2,占总投入9 120元/hm2的18.91%;西瓜平均水费1 920元/hm2,占总投入11 910元/hm2的16.12%。

综合分析,合阳县灌区作物农业生产总投入中,水费占总投入的比例为20%。灌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由种植收入、养殖收入、务工收入和政府补贴等部分构成。此次对家庭收入调查显示:种植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只占30%~40%,出外务工者居多,农作物耕作生产成本大,水费占成本费用平均20%,农民反映水价过高,农副产品价格偏低,种植收入不能满足家庭支出,大部分农民都选择外出务工。

灌区群众普遍认为:水价没有提升的空间,农民能够承担的水费为450~750元/hm2。如果提高水价会对农民用水积极性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将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阻碍灌区经济持续发展。

3 参考文献

[1] 夏效宏.固原市原州区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59-260.

[2] 刘增进,王宁,张瑞.农村烟田水利设施中的水资源平衡计算[J].安徽农业科学,2012(35):17384-17385.

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文2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分管的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前三季度的工作情况和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讲两点意见。

一、前三季度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形势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较好,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3.45亿元,同比增长6%,畜牧业总产值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23%。粮食总产量完成8.61万吨,同比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长250元,同比增长12.3%,完成新增沼气池2062口,占任务的41.24%。以村、组道路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新的步伐,“城郊型、效益型、科技型、生态型”农业已现雏形,畜牧、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展现出新的亮点。

㈠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今年全区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7.82万亩(含复种),新增蔬菜、鲜果等经济作物面积8700亩,夏季粮油总产量1.397万吨,与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全区存栏猪15.51万头、牛3.45万头、羊1.98万只、禽72.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67.8%、持平、13.6%、15.8%;出栏肉牛5013头、生猪16.62万头、肉羊5013只、家禽82.0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7.99%、8.5%、11%、8%;禽蛋产量1199吨,肉类总产量1.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99%和8.48%。

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累计完成投资878.9万元,其中上级财政专项617.9万元;完成渠道防渗27.8km,加高加固堤坊1.05km,新建成水池、小水窖280个,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03万亩,灌溉面积5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20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28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㈢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增常年性蔬菜基地4500亩,季节性蔬菜基地2200亩,订单蔬菜1500亩,进一步巩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协助市级龙头企业百花药业争取国家“富民兴县”科技项目《渔腥草冻干粉针剂》项目,协助坪丰综合农贸市场、遵义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农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争取国家农发行贷款支持1.72亿元,发展壮大了我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二、第四季度工作安排

为了全面完成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和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季度的农业农村工作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全力以赴抓好秋种工作。结合区府办发[]98号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做到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四集中,措施、技术、物资、工作四到位,千方百计努力抓好秋种工作,确保全区今年秋种目标任务的完成。

㈡因势利导,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畜牧业。按照“扩大规模,调优结构,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新品牌,拓展市场”的发展思路,狠抓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优化养殖结构,面向市场,扩大规模,建立健全品种繁育,技术推广和加工销售网络体系。确保蔬菜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30%,完成全年“生猪出栏27万头,肉牛9万头,肉羊3万只,家禽18万羽,水产品800吨”的任务目标。

㈢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采取“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赞助、群众自筹”的投入机制,围绕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大力实施“五通三改三建”和“七个一”,工程,抓好文武村、村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工作,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

㈣强化扶贫农发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总结和推广“农户参与、镇村规划、上级审批”的扶贫模式,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围绕“三个基本”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严格执行扶贫项目公示和决算公告制度,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扶贫项目的管理水平。抓好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项目打捆整村推进工作,实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00人,完成净减少200名极贫人口和355名低收入人口的脱贫解困任务。

㈤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管理。实施金鼎山镇村第一期土地治理项目,完成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300亩,完成产业化优质糯玉米加工及基地建设项目,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三大体系”和基本农田建设。重点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功能弱化问题,更新改造10套小㈡型以上提灌设施,完成渠道防渗100公里,全面完成小㈡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加紧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5000名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㈦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结合“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和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需求,抓好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这是一项由中央、省、市下达的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希望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强调度,加强督导,强化责任,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好5000口以上沼气池建设计划,同时要加大“一池三改”配套力度,促进林草畜、粮草畜、畜沼菜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把发展沼气同石漠化治理、水源保护区建设工程、农业结构调整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施10万亩风景林三期建设,做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作。

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文3

这次区农业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我区“十五”期间和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会前做了专题研究,今天的大会上,区委x书记、区政府x区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农业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十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十五”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五年。五年来,我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国家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历史机遇,围绕跨越式发展战略和“四区”建设目标,落实惠农政策,狠抓“三大基地”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在:

(一)农民增收迅猛。“十五”期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2292元增长到2005年的3365元,年均增长214.6元,年均增长46.8%,较全市的3188元高出了5.5%,而且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两年增收超过300元。

(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我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以畜牧、蔬菜、花卉、水果、水产五个主导产业和草编、蚕桑两个特色产业的农业优势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80%以上。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由2000年的57.4%提高到2005年的62.9%,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43.7%提高到2005年51.5%。董家花卉示范区、团结莲花精细蔬菜示范区、团结土柱特色水产示范区、何市王家和大山铺盐井生猪换种示范村等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示范效果明显。

(三)带动主体迅速壮大,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我区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农业专合组织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动明显增强。培育了市级龙头企业4家(即:自贡市龙雨渔业公司、川泰饲料公司、倍乐瑞克动物药业公司和天花井食品有限公司,其中自贡市龙雨渔业公司被评为自贡市十强龙头企业)。全区已累计发展专合组织20个,成员超过3000人。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大户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有农村经纪人800余名、农村专业大户近2000户,带动农户1.5万户。引进云南久泰药业、四川康源无花果开发有限公司、尚乐食品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五”期间,畜牧、水利、农林各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良好。生猪换种项目超额完成“十五”目标,建成规模化纯种猪场1个,选留和更换二杂母猪2683头。投资151.16万元,建成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2.5万亩,治理旱山村五个村。完成低产田造3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万亩,建成农药残留检测中心一个。完成退耕还林24098.5亩,天保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750亩,封山育林5500亩。实施新村扶贫村7个,卫生院扶贫2个,中央扶贫贴息贷款龙头企业1个,扶贫资金总额2037万元。立项并启动了计划投资5003万元的日元贷款生态县建设项目和计划投资1430万元完成1.2万亩省级土地整理项目。新改扩建农村公路80.14公里,乡村机耕道建设28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1平方公里。整治病险水库10座,防治白蚁水库6座。技改电力提灌站7个。新增水井800口。新改场镇供水工程3处。完成投资217.42万元的团结渠节水灌溉工程。继续推进了红层找水、沼气池建设、农村特困对象危、破、烂改造工程,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二、总结2005年,农业、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1.32万吨,超市下目标任务0.29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达6.41亿元,同比增长5.8%,超目标任务0.3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完成2.68亿元,同比增长6.7%,超目标任务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5元,较上年增加358元,增长11.91%;劳务输出7.4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73亿元;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粮经比调整为37.12:62.88。农民增收目标考核全市第一名,畜牧工作考核全市第一名,林业工作二等奖,文明新村建设受到表彰,劳务开发基地评为2005年度市劳务开发先进示范并推荐为省的优秀示范基地,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加速推进

畜禽产业。积极推进了生猪换种工程,巩固了何市镇王家村生猪换种成果,投资137万元引进良种公猪30头,引进洋二杂母猪1126头,培育二杂母猪种猪场1个,发展重点乡镇2个,建设市级生猪换种示范村1个,区级示范村7个,全区换种1500头以上,新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猪养殖户120户,全年出栏生猪17.6万头。蛋鸡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建设蛋鸡养殖示范区,现已发展1000只以上养殖户26户,3000只以上16户,1万只以上3户,全区蛋鸡存栏达40万。

蔬菜、花卉、水果、高密度养鱼等产业。通过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力度,巩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8100亩,新发展设施栽培6000亩,启动了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蔬菜年产达到15.73万吨,产值1.42亿元。北环路花卉产业带发展花卉300余亩。巩固无花果生产基地1500亩。完成水果高换700亩。巩固完善市级核心区100亩特色渔业基地,发展高密度养鱼农户2000户,助农增收2000万元。

草编、蚕桑、手套加工产业。集中成片新发展灯蒲草种植300亩,全区已达1050亩,新开发品种5个,培训草编人员500余人;通过佳宝公司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荣成公司合作新发展桑园1500亩。采取政府引导、协会助推、龙头带动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发展以新店镇为主的手套加工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

(二)狠抓“四轮驱动”带动主体作用明显增强

加大了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扶持力度,使其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依托蔬菜协会、尚乐食品厂,发展订单蔬菜2.5万亩;依托龙雨渔业公司,发展高密度养鱼基地0.8万亩;依托多利种猪场,实现生猪换种1500头;依托天花井食品公司,发展无公害优质肉猪定单3000头;依托蛋鸡协会,发展规模养鸡40万只;依托佳宝公司发展桑园0.4万亩,养蚕2512张。同时,新发展专合组织2个,新培育农村经纪人200余名,专业大户500余户。版权所有

(三)实施品牌战略取得实效

以市场营销的理念,着力培养大安农产品品牌,努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及品牌附加值。在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天花井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明火边子牛肉”和牛佛宫廷烘肘两个产品夺得金牌(全市4块)。倍乐饲料有限公司的“倍乐牌”饲料获省著名商标。区养鸡协会申报的蛋鸡生产基地、鸡蛋分别获省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金河源肉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的猪肉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山”牌和“三多寨”牌鸡蛋,朝天寺牌蔬菜全面进入城区超市,无公害水产、畜禽产品正在抓紧申报。

(四)农业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成功引进了四川久泰药业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二是成功引进四川康源无花果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无花果种植及深加工。三是成功引进浙江台州业主成片开发进行西瓜新品种规模种植200亩。四是引进北京泛华公司在凤凰乡结合花卉项目发展休闲农业。五是在第十三届重庆经济协作区市长联席会上,成功签约协议项目5个,协议资金达5.6亿元。在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农博会项目册中,成功录入投资7400万元的优质肉兔产业化项目和1000万元的花卉科技示范园项目,是全市两个成功录入的区县之一。

(五)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基地示范区和文明新村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实施各类农业项目31个,投资额达1508万元,与去年同期比增加500万元,增长49.6%。2005年底日元贷款建设生态县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5年建设期总投资5003万元,其中日方贷款3312.83万元。成功争取1.2万亩省级土地整理项目,1430万元专项资金已到位部份,正组织实施。全面完成了永嘉瓦厂村、三多寨洞云村、何市三和村三个新村扶贫建设工程,启动了大山铺盐井村、团结朝天村两个新村扶贫建设工程。2005年度市产业化示范村建设项目全面或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即:投资230万元实施了团结镇土柱村、凤凰乡永胜村以花卉、蔬菜、水产为主的示范村建设。投资77.05万元实施了大山铺盐井村、永和村生猪换种示范村建设。按照文明新村建设要求,超目标任务实施了三多寨卢家村文明新村建设。

(六)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得要求,建立健全了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了“九个必须”,实现了“十个不漏”和“8个100%”的目标,使我区成为全市唯一的无疫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疫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已完成了全面防治的阶段目标。版权所有

(七)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金融信贷支农上了一个新台阶

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川泰集团等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了贷款2000万元的受信额。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投放以小额农贷为主的农业贷款达2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0万元,增长10%。

(八)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

加快了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农业税全面取消。落实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计生补助等政策。规范和推进了农村“一事一议”工作。实施了村组财务双代管。农村信用社改革、粮食购销市场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农村贫困、特困户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

(九)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52期,培训劳动力3.34万人次,对外劳务输出8.1万人次,就地转移5.9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93亿元。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农民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仍然处在爬坡阶段,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推进缺乏有力支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四是农村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新划入乡镇无项目支撑。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揽2006年的农业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思路和总抓手。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2006年农业、农村和劳务开发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促农增收为目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多元投入为主体,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全稳定。

(二)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五个理念:树立市场导向的理念、集约经营的理念、和谐发展的理念、外向开发的理念,现代化发展的理念;遵循六大原则:“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的原则,“发展主导,项目推动”的原则,“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民为主体,实惠农民”的原则,“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原则,“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七件事发展新产业、创建新组织、培训新农民、建设新设施、打造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建好村班子。

(三)工作目标

全年粮食总产量实现11.32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畜牧业总产值实现52000万元、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20元以上;对外输出务工人员8.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7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个、启动新村扶贫和和谐新村2个;新培育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以上;对上争取项目11个、资金500万元。

(四)2006年农业工作重点

1.以北环路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园区经济建设。北环路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要坚持绿色、生态、特色、精品之路,结合区域内各项农业项目,4月底前,建设局、农业基地管委会、凤凰乡政府负责完成示范区规划编制,落实产业发展规划3000亩,设计规范民居建筑风格;凤凰乡、农业基地管委会负责完成永胜村核心区作业设计,5月份前初见成效。示范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0万元,引进建设规模50亩以上的业主3户以上,花卉龙头企业3户以上,力争建设花卉展示中心1个。大牛路畜禽养殖示范区建设:推进何市王家村养殖示范小区和以大山铺盐井村、永嘉瓦厂村、新店余家村、回龙狮子村、牛佛藕塘村等为重点的优质肉猪养殖小区建设,全区新培育100头以上养殖户20户,200头以上养殖户10户,年生猪出栏达26.9万头;示范区发展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50户以上,无公害蛋鸡养殖达20万只以上;在大山铺大山村、青龙村和新民董家村各建设无公害蛋鸡规模养殖小区1个,带动全区蛋鸡养殖达50万只以上。以牛佛为中心的种植加工示范区建设:优质粮种植达6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0亩;新申报以牛佛、永嘉、新店、何市、回龙、庙坝为主的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2.5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品种2个。全区力争蔬菜总产量达16万吨,产值达1.45亿元。

2.结合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带。经贸局牵头,农业部门、各乡镇配合,以饲料、兽药、中草药加工、肉类加工、蛋鸡加工为重点,3月20日前完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初步规划。按照“扶龙头、壮产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继续扶持龙雨渔业、川泰饲料、倍乐药业、天花井食品集团等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将久泰药业、金河源食品加工、吉星药业、联益帽业等企业培育成市级龙头企业,确保全年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户以上。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以四川久泰药业、泰山药业为龙头,在三多寨、大山铺、何市等乡镇集中发展中药材示范基地500亩,全区发展5000亩。以天花井食品加工、金河源食品加工等为龙头,发展优质肉猪、肉牛养殖加工基地。以佳宝公司为龙头,力争养蚕达3000张,鲜茧产量80吨以上,以庙坝镇为主新发展小桑园3000亩。以康源果业、青兴果业公司为龙头,巩固现有3000亩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力争实施低产果园改造1000亩,在大山铺、团结等乡镇带动农户发展无花果种植3000亩。以龙雨渔业为龙头,在团结、三多寨、新店等乡镇新发展高密度养鱼500亩,特色鱼养殖100亩,适度发展生态鱼养殖。以联益帽业公司为龙头,巩固现有蒲草种植面积1000亩,新发展200亩,全年实现产值1000万元。以科龙公司为龙头,抓好优质稻订单生产,使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达5000亩。

3.以重大项目实施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农业基地管委会牵头,农业、建设等部门和各乡镇配合,按照“以促农增收为目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多元投入为主体”的思路,于4月10日前完成我区“十一五”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和2006年即将启动的凤凰永胜村、三多寨芦家村、公平村、元湾村新村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启动和平乡金胜村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确立各村主导产业支撑,规划基础设施配套体系。芦家村于梨花节前,永胜村于5月份前实现阶段性目标。做好6月份市的新农村建设迎检工作。二是全力以赴实施好2006年度土地整理项目和日元贷款项目年度计划。3月15日前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农林局、农业基地管委会、财政局等抓紧组建自贡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4月份前完成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启动工作。三是全面实施农村道路“通畅”、“通达”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实施渡改桥4座,配合实施乡镇小码头建设4个。四是争取新开工新村扶贫、水产产业化、蚕桑基地建设等14个项目;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电力提灌站等8个项目。五是农业、国土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分系统做好旱山村治理、病害水库整治、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团结渠续建配套、林业中心建设、机耕道路建设等9个项目的包装、申报等工作,全年力争对上争取项目11个,争取资金500万元。六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引进投资额达50万元以上的企业5个。

4.以科技为支撑,强化品牌营销。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强化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技术优势和农村经济人才和实用人才的作用,切实开展好先进实用技术的指导、培训和推广。二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实施“科技兴农”项目,发挥科技园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三是树立品牌营销意识,着力打造“朝天寺”、“天花井”等农产品品牌,规范统一使用农产品品牌行为,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做好劳务开发工作,拓宽增收渠道

劳务开发工作要坚持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运作的经营理念,大力培育和完善五大体系,实施好六项工程建设。一是完善劳动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启动劳务开发信息网络建设工程。二是建立健全培训资源体系,实施“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充分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确保全年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73万人。三是完善劳务转移输出体系,实施成建制输出工程,全年实现劳务输出7.44万人,就地转移5.68万人,外派劳务50人以上。四是建立与劳务输入地协作体系,强力推进劳务合作工程。五是建立维权救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维权救助工程。六是大力抓好“回引”工程。全年回引投资额达50万元以上的业主20个,其中投资额达200万元以上的5个。

(六)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奖惩逗硬

1.各乡镇党委、政府、区级各部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带领和组织广大农民加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特别是对口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督查,注意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

2.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宣传。要切实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动员和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可喜局面。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增强宗旨观念和法制、政策意识,着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和村(居)民委员会建设,提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自觉性和本领。

3.明确责任、强化目标考核。各农业部门、乡镇要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每月要将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每季度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半年区委、区政府将组织专门力量,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督查,确保各项工程建设落到实处。

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文4

一、关于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于2月22日至23日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总结了5年来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了当前全省农业和农村形势,研究部署了今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副省长吕维峰同志作了会议总结讲话。会上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书面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特殊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大作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全省全面振兴的重大意义;要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对推进我省“三农”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后强调,要巩固发展大好形势,牢牢把握“三农”工作的重点,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实施粮食战略工程,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要提高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养殖业效益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把产品做精,把规模做大,把品牌叫响,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形成有利于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土壤肥力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工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着力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要适当调整增加弱势村尤其是弱势村试点的投入要逐年增长,大力深化和创新帮建工作,确保试点任务和建设目标如期完成;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要求,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完善“三农”工作领导机制,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引导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三农”工作;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先锋工程”,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认真抓好基层班子建设;要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全面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关于全市农村工作视频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市农村工作视频会议于1月18日召开。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对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效廉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希荣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确定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紧紧围绕农民和财政“双增收”这一核心,以农业产业化兴县、新型工业化强县为主题,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工换位”、“粮牧换位”,加快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促进工业项目向园区转移、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向种田大户转移,提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与农村文明和谐的程度。

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文5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办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采取强化学习宣传、示范带头、任务落实“三项举措”,迅速掀起党的精神学习热潮,并贯彻落实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先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发展项目为重点,全办上下齐心协力,狠抓项目实施,认真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现将有关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如下:

    一、2017年完成主要工作

  1、实施完成了2016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

我县2016年第一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安排在蒋巷镇、塘南镇、幽兰镇、向塘镇,项目区涉及垾上、石岗、潭林、合气4个行政村。项目计划总投资15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60万元,省市财政配套资金424万元,自筹资金106万元。项目规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0.99万亩。

至今为止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总投资1553.89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4447.89万元,占计划的97.5%;建设高标准农田0.99万亩,占计划的100%。我县2016年第一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存量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合同单项工程项目9个,其他工作措施2项。完成主要建设内容有:开挖疏浚渠道59.61公里;T40型承插槽渠道衬砌37.11公里,T30型承插槽渠道衬砌12.61公里,UD80型槽渠道衬砌3.2公里,砼预制块护坡衬砌3.42公里,砼现浇护坡0.57,新建斗渠红条石衬砌2.23公里;新建机耕路19.49公里,维修机耕路3.27公里,水泥路硬化机耕道1.06公里;修建电力提灌站10座,安装机组13台套,架设输电线路1.52公里;新建机耕桥24座,新建下田板372座,配套涵闸318 座,土地平整2858亩,栽种水杉树苗12490株。

2017年9月28日-29日,市级验收组对我县2016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市级验收,经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走访了相关乡镇、村、农户。验收组认为,认真执行各项农发制度工程质量普遍较好,建设标准高,资金管理规范,财务账目清晰,整体形象美观受用。在全市验收考评打分中我县排名为全市第一。

2、做好了2017年第一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前期工作。

我县择优选择塘南镇和丰村为我县2017年第一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项目区。以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枫林圩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申报2017年第一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579.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86.5万元,省市财政配套资金154.6万元(省级139.14万元、市级15.46万元),自筹资金38.65万元。按照项目计划编报要求,在今年9月份市开发办下达了2017年第一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深入实地勘察2017年拟报土地治理项目单项工程建设内容,经过实地勘察、征求乡村意见。10月27日完成了2017年第一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存量资金项目评审工作,11月20日,县政府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领导小组,依法依规开展项目招标工作;预计12月中下旬在南昌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召开招标会议,12月底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确保在来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实施。

3、接受了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对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2017年1月18日,我县代表南昌市接受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对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来到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塘南镇项目现场,通过实地考察,访问项目区群众,调阅竣工资料,查看财务账目,进行了考评工作。他们说:考评一般不随便给优。听到群众拍手叫好,看到南昌县塘南镇“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桥涵闸配套齐全,排灌自如”的高标准农田现场,完善的档案资料,齐全的财务账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定南昌县农业综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等级为“优秀”。

4、接受了市审计局对我县2014年-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审计。

2017年4月-6月,财政涉农补贴“一卡通”资金和村级涉农财政资金审计组对我办2014年-2016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为期2个月的审计,审计结束后,未反馈任何问题。

5、中国科学院项目组江西省调研组对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调研。

2017年6月19日,中国科学院项目组江西省调研组对我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实地调研。

6、完成了2016年产业化发展补助项目实施进度督导工作。

2016年全县共实施产业化发展补助项目6个,经项目实施进度督导,除两个计划调整项目外,其余四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共建成蔬菜种植基地3个、蛋鸡养殖基地1个。完成总投资87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20万元。

7、完成了2016年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结息工作。

2016年全县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共2个, 2017年4月,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会同县财政局完成对我县申报的2个贷款贴息项目进行了结息核算工作并上报到上级农发部门,经上级农发部门批复,2016年全县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共120万元。

8、完成了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和201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工作。

    根据上级农发部门的工作部署,2017年3月完成了2017年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的申报工作,全县共申报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共6个,申请财政资金486.5万元。2017年4月完成了2018年贷款贴息项目的申报工作,全县共申报201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5个。

9、完成了2015年市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工作。

全县2015年共有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大型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145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00万元。经县农业开发办强力督导,6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并有3个项目通过县级验收。其余3个项目正在进行决算,1个月之内可以进行县级验收。

10、完成了2015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成长性项目实施工作。

全县2015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成长性项目共5个,项目总投资22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0万元。经县农业开发办强力督导,目前5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并有4个通过县级验收,其余1个项目已完成项目决算,近期将进行县级验收。

11、完成了201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设计工作。

全县201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11个。201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大型项目共5个,总投资158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59万元。201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成长性项目共6个,总投资32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45万元。这11个项目的工程设计工作在2017年4月份全面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12、完成了2017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

根据南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工作部署,2017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于2017年7月全面完成。全县已申报2017年市级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市级成长性项目7个。

13、完成了2017年产业化发展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2017年全县产业化发展项目共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86.5万元。2017年10月,这6个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在市、县两级农业开发办备案。

14、完成了2019年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工作。

根据上级农发部门的统一部署,2017年11月,完成了2019年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的申报工作,全县共申报2019年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4个。

15、做好了201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进度的督导工作。

    2016年,全县市级农业综合开项目共11个,其中市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个、市农业综合开发成长性项目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0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04万元。经县农业开发办强力督导,这11个项目有10个项目已基本完工,还有一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二、下一年工作思路、打算和计划

下一年度,我办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全力推进2017年第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

2017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因开工晚,在时间不足,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难攻坚,紧紧依靠镇村两级的鼎力支持,合力推进,督促施工单位再来年春耕之前完成项目建设,不影响农民春耕生产。

2、全力推进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二批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二批资金土地治理项目扫尾工作,争取早日完工。

3、配合国土部门对高标准农田进行上图入库的工作。

4、做好2018年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结息工作。

   全县已申报2018年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5个, 2017年12月底,这5个项目在2017年内形成利息将全部到位,2018年元月开始,南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会同南昌县财政局对这5个项目的贷款材料进行进一步审核,对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在2017年形成利息进行结算并呈报到上级农发部门,争取在2018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县2018年贷款贴息项目的结息工作。

5、做好2017年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实施工作。

全县2017年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共6个,2018年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加强对这6个项目实施进度的督导,争取早日完成计划任务。

6、继续做好201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进度督导工作和竣工项目验收工作。

全县201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11个,现有10个项目已基本完工,还有一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今后我们将对未完工项目加强实施进度的督导,对已完工项目将加快工程决算及完善项目相关资料,争取早日完成201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各项工作。

7、做好2017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各项前期工作和实施进度督导工作。

   全县已申报2017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15个,其中市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市农业综合开发成长性项目7个。这15个项目还未下达计划批复,待计划批复下达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做好项目工程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项目设计评审等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开工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室将做好项目实施进度督导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完工。

8、做好2018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入库工作和申报工作。

   我办将通过调查摸底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建好南昌县2018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根据上级农发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2018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为南昌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更多的上级财政扶持资金。

9、做好2019年产业化发展补助项目和2020年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库入库工作及申报工作。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室将通过调查摸底和实地考察、审核的方式,建好南昌县2019年产业化发展补助项目和2020年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库,根据上级农发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2019年产业化发展补助项目和2020年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工作,为南昌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更多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扶持资金。

 

设施农业工作总结范文6

“一个总体目标”:以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为总体目标,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加大农机化科学技术推广培训力度,大力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机规模化作业、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全面加强农机规范化管理为着力点,扎实开展提升农机“三率”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推动全市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两大工程”:一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提升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经济作物新机具的引进推广,重点经济作物机械化(花生、大姜、马铃薯、黄烟、茶叶)万亩机械年增量达到20台以上,基本实现从种植到收获的主要环节机械化。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推进工程。通过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处理,实现秸秆由就地还田向饲料化、材料化、肥料化和燃料化多方向发展利用,有效禁止秸秆焚烧,净化农村环境。

“三个重点”:一是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强化普及力度,搞好农机农艺结合,大力实施“一条龙”作业,精心组织玉米机收跨区作业,玉米机收率达到75%以上。坚持小麦机收与玉米贴茬直播和玉米机收与小麦免耕播种结合起来一起抓,推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保护性耕作水平达到35%以上。二是设施农业机械化。围绕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大力推广以电动卷帘机、二氧化碳气体增肥机、自动化微滴灌机械和大棚保温棉被等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机械,提高设施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促进我市设施农业水平再上新台阶。三是深松整地机械化。按照省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加强与保护性耕作的统筹协调,确定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主要技术模式和质量标准,科学制定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机械化深松工作落到实处,深松整地面积突破45万亩。

“四个提高”: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机服务组织要坚持在扶持发展中促规范管理,在规范引导中谋良性发展,达到“五有”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5%以上。二是进一步提高农机“三率”水平。深化和巩固“全国平安示范县”创建成果,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对农业机械的挂牌、年检年审和办证的“三率”水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三是进一步提高维修行业建设水平。认真贯彻实施《农机维修管理规定》,全面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深化“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提升农机维修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农机培训社会化办学水平。立足“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重点,不断拓展培训范围,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

主要工作措施: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结合我市农机化发展实际,积极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各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农机化转型升级规划,努力促进全市农机化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使我市农机化发展在机械方面由传统常规机械向高科技机械转变;在发展主体方面由农机户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农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转变;在农机科技服务方面,由原来的政府包办向政府支持下的特邀农机技术推广员模式转变;在农业劳动方式方面,由传统繁重的人、畜力劳动,向高效体面的现代农业劳动转变,为其它产业发展替代出更多劳动力;在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方面,由机械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农机经营模式方面,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初步的机械化作业方式向适度规模经营高级阶段的机械化作业方式转变;在发展领域方面,由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等高效农业全面机械化进行战略转移。

一是大力提升玉米收获及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玉米机械化生产逐步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和接受,已经进入了推广应用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上级扶持政策,加大资金补贴、示范引导和技术服务力度,优先发展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同时积极推行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和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减少农业生产环节,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缩短三秋作业时间,实现玉米机械化生产的新跨越。

二是继续抓好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要把好政策关,严格工作程序,做好补贴政策落实后续工作,确保把补贴机械及时兑现到农民手中。继续把购机补贴项目作为推进农机化发展的着力点,扎实做好补贴项目的争取工作,实施的重点向大型、新式农业机械方向发展,扶持对象有针对性地向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倾斜,保证补贴资金的重点拉动和引导作用。通过补贴项目实施,引进和推广一批大型、高效、适用的新型农机设备,在农机化投入、机械总量和发展结构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对原有农机合作组织进行发展完善的基础上,依托龙头型农机大户和农机中介组织,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经营效益高、示范带动效果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在面上推开。依托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秋季农机跨区作业,将范围扩大到三秋玉米机械化生产、免耕播种、秸秆还田和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进一步扩大三秋农机跨区作业领域,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巩固和深化“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成果。通过巩固和深化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围绕“和谐农机、平安农机”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单位,通过“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和岗位标兵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机监理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规范监理业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以保障农机安全、优质、高效运行为目标,深入开展好提升农机“三率”

专项整治活动,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落实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