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市场研究范例6篇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范文1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教授与日本设施园艺协会事务局局长户谷亨先生参加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开幕式后,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马承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杨其长研究员分别就《中国设施园艺及日光温室的最新进展》《中国连栋温室及植物工厂的现状与发展》向日方嘉宾做了着重介绍。

日本筑波大学山口智治教授、日本蔬菜茶业研究所安东赫研究员、日本农林水产省农研机构农村工学研究所森山英树主任研究员分别就《日本设施园艺及节能对策》、《超级园艺计划及日本植物工厂现状》,以及《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冲地震导致的温室损害及对策》和《檐高对管棚式温室风压系数的影响》做了报告。

通过中日双方代表的交流,大家对中日两国彼此设施园艺的先进经验进行了相互学习。据了解,中日设施园艺交流研讨会每年一届,在中国、日本两国间交互举办,该交流研讨会已成为中日科研工作者彼此交流的便捷平台。

将中国国际农机展打造成世界知名展会

2011年10月27―29日,2011中国国际农机展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张桃林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会。

从2011年开始,中国国际农机展首次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共同主办。张桃林指出,这有利于整合现有农机展会资源,合力打造全国性农机展会品牌,也将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要将中国国际农机展打造成特色明显、质量水平高、成效作用显著、世界知名的展会。

为办好这次展会,三家协会做了精心的安排,包括组织农机行业发展问题研讨活动、技术讲座、信息交流会、新产品新技术会等,为企业开拓市场、用户选购产品提供政策、技术等信息,充分发挥了全国性展会沟通产需、联系市场、服务用户的综合功能。

中国国际农机展是展示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成果、加强国际国内交流的平台,是政府、企业和农机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全国农机人交流、学习的大舞台。本届展会成果丰硕,共有来自境内外16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产品涵盖了农业生产建设所需的各种机械装备,展览面积达到17万m2,展览面积、观众人数均超过历届,并首次设立国际展区,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

来源: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张桃林考察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

2011年11月19日,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在重庆市荣昌县考察调研了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情况。张桃林先后参观考察了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荣昌交易中心、荣昌县昌州街道畜牧兽医站、荣昌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及市畜牧科学院,调研畜牧产业发展和示范核心区建设情况。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陪同调研。

2009年2月,在农业部大力支持下,荣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近3年来,荣昌县依托畜牧科技优势,以核心区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不断延伸“荣昌猪”产业链,强力推进示范核心区“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畜牧经济大幅提升,农民人均牧业收入逐年增长。目前,荣昌已成为全国仔猪、种猪、肉猪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饲料兽药集散地。

位于荣昌板桥工业园区的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是畜牧产品专业交易市场。设在市场内的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荣昌交易中心,搭建起全国唯一的仔猪网上交易和生猪期货交易平台,试运行一个月来,已集中竞拍交易了5万余头生(仔)猪。张桃林对这一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荣昌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猪产业链,还通过网上交易,有效解决了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变化大的共性问题,实现了农产品和畜产品市场的共赢。他认为,农畜产品交易所不必每个省市都建,可借鉴深交所、沪交所等股票交易所的做法,引导全国各地的生猪都进入重庆这一平台进行交易。

近年来,荣昌县在大力推进生猪良繁体系、畜牧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狠抓防疫体系建设,全县21个镇街全部新建了标准化的畜牧兽医站,配备基层畜牧专业人员400余人。张桃林饶有兴致地来到荣昌县昌州街道畜牧兽医站参观。兽医站面积不过300

m2,但产地检疫报检室、动物疫病诊断室、化验室、疫苗保管室、猪人工授精保管室一应俱全。得知兽医站检验检测设备更换一新,疫病防控水平大幅提升,近年来全县未发生一起牲畜产品安全事故,张桃林感到欣慰。

在市畜牧科学院远程诊断与监控中心,通过墙上的大屏幕,能够清晰地观看到荣昌以及武隆、酉阳、云阳等地养殖场的实况,点击鼠标即可旋转、拉近镜头,动物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专家们坐在这里就能马上会诊。”市畜牧科学院负责人汇报。张桃林对重庆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动防保障体系的做法表示赞赏。他希望重庆逐步健全动防保障体系,实现“养殖―屠宰―加工―交易”和“生产―屠宰―加工―市场”全程溯源监控,从源头上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昌州街道已启动的500万m2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里,陶然居、重庆草牧公司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建起4个规模化养殖场。仅陶然居生态商品猪养殖场规模就达到1万头,今后还将扩大到5万头。示范园里,不仅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还新建了不少沼气池,将猪粪用于沼气,沼渣用于施肥,实现了废物综合利用、相关产业链接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张桃林对陶然居下乡投资农业的大胆尝试表示充分肯定。张桃林说,餐饮企业下乡养猪、养鸡、种菜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实现“农餐”无缝对接,大大降低餐饮企业采购农产品的成本:二是可以带动一方农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从源头管控好农产品质量,让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农产品。张桃林说,“农餐”对接的做法值得推广,示范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生态养殖、规模养殖,将畜牧业等农业产业与餐饮产业、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效益。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项目

技术评价方法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1年10月26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在中欧宾馆召开了技术评价方法研讨会。项目组首席专家朱明院长、部发展计划司郭红宇副司长、发展投资处罗东处长,各课题负责人、联络人及部分主要成员共计5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朱明院长主持,各课题组分别就本研究领域的技术评价框架和研究思路,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与筛选以及技术评价方法等进行讨论交流。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齐飞所长代表课题三“设施农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从设施农业领域的技术分类研究、技术评价的方法选择、评价流程、原则、层次等方面,汇报了课题组的工作进展。

综合组卢凤君教授进行了点评,认为目前各课题在技术评价研究中,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但是对于其中“准则层”的界定,仍比较模糊,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

朱明院长进行总结,认为各课题组对理论方法研究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研究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深度不断加强。朱院长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3点要求:

(1)各课题的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课题目标,研究主线应该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现行主流技术进行分类,通过技术评价,实现技术的筛选集成,然后才是对模式的优化集成和评价:

(2)结合今年的研究任务,提出一批重大农业工程科技项目、提出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议:

(3)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做好经费的执行工作。

全国园艺作物标准翟园创建观摩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2011年11月1日~2日,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主办,四川省农业厅承办的全国园艺作物标;隹园创建观摩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负责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经作处(站)长,农业部蔬菜、果树、茶叶专家指导组及产业技术体系的部分专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的部分专家和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议议题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标准园创建的思路与措施等。四川、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及甘肃等省代表进行了会议交流,与会专家对其进行了点评,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周普国副司长作了总结讲话。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范文2

农产品市场风险问题研究 朱晓燕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郑州市  451464)

 

摘要: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断增加的市场风险,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市场供求、国民生活和经济稳定。综合国内外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理论的研究及实地调研,深入探析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系统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如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制定农产品保护价、加强期货市场建设、发展农业保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等提出了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的策略措施,以期能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

一、引言 近些年,农产品市场供求态势的变化,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受多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市场风险不断增加。农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农产品在生产、储运和销售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政策、市场行情、消费需求等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而造成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我国人多地少,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市场集中度较低、产品差异程度较弱,进而加大了农产品市场风险,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者种植的积极性,甚至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产生冲击,削弱经济发展的增长潜力。因此,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的防范机制,不仅保护农户利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市场开放条件下的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研究现状及产生原因 (一)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研究现状

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研究开始于对农业风险管理的探讨,许谨良等提出了风险管理的程序【1】,孙良媛等认为其功能主要是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或分散农业风险给农业经营者造成的意外损失的程度【2】,姜春海认为其目的就是对各种农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力图以最小代价减小农业生产波动,使农业和农民获得最大安全保障【3】。接着,李敏【4】,王俊发、戴胜华【5】等人主要研究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特点,如不确定性及季节性等。孙良媛、张岳恒【6】,王川,徐祥临等人分别从市场供给、从农产品流通、我国农村政策等角度分析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成因及影响。厦门大学经济系的许经勇【7】分析了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根源,如市场信息的偏差与滞后等。

以上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上的风险进行的定性研究,如研究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特点、成因、影响等,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特点、成因等方面的研究不是很透彻,因此所提出来的应对策略也略显薄弱,更没有从风险管理的视角下,系统性地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能显著提高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产生原因

农业的生产特性及产品特性所带来的农产品市场风脸,如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及农产品的易腐不耐储性,使农产品供给对市场价格的反应滞缓,造成供给量和需求量很难平衡。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也很难预测。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充分及不对称性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而且我国农户大多呈分散且小规模分布,区域内农产品间的同质性严重,产品的议价能力差。同时,随着我国农产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价格的波动,使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

三、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对策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系统性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建立起政府、市场、企业、农民为多元主体的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模式,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宏观措施 1、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主体的预测准度

政府部门是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可建立一个多层次配套、上下联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来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等问题。通过该信息平台,一方面将政府部门制定的与农业相关政策、法规等及时传达给农户,完善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另一方面将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应对措施传达给农户,为农户提供决策咨询,从根本上提高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

2、顺畅流通体系,降低流通环节成本

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不仅会加大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幅度,也会增加农产品市场风险。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可通过财政引导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加快农超发展,采取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价格稳定,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配送企业和超市的营销行为。

3、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保护价格

农产品市场价格往往因市场上的供需情况而出现大幅度地涨落。一般来讲,商品价格的下降,将会带来需求的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话,收益反而增加;但是粮食这种商品,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人的生活必须品,是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价格降低,需求并不会随之增加。所以,如果农产品价格过低,由于粮食生产在时间上的特殊性,供给又不能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就会减少,这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

农产品市场价格往往因市场上的供需情况而出现大幅度地涨落,可能会损害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生产安排的盲目及社会很多产品价格的动荡。由权力机构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及相应的配套措施,一方面可以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可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减少农业生产者的价格风险。

4、加强期货市场建设,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与现货市场相比,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两个突出的功能,对预防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风险及价格风险的转移作用显著。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增加交易品种,管控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发挥期货和期权市场信息的统一性和超前性优势,使农产品市场朝着对市场发展有利的方向波动。但应注意须引导农民企业和农民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并要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广大农户容易接受的期货市场及完善农产品综合信息的配套设施。

5、规范农业保险,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补偿长效机制

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生产风险的压力,但却无法缓解市场风险。为了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国家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根据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及博弈理论,一方面建立利益机制,以保证保险机构通过关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而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形成约束机制,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的保险意识,并尽可能因地制宜地设置险种,吸引农民积极参与,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投保率和总水平;同时,要制定由国家、地方、生产者和经营者多级承担的保险理赔方式,达到风险分散,保持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使保险业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互助互利的效果。

(二)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微观措施 1、发挥农产品市场经纪人的积极作用

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经营现状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很脆弱,对各种市场信息的反映也很迟钝,进入市场后的议价能力很弱。而农户与市场间的“中介组织”——农产品市场经纪人拥有着专业的生产经营知识,不仅能够促成交易,还可挖掘出农产品的潜在市场价值,甚至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拓展分销渠道,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可以利用农产品的期货市场信息,优化产品品种和种植结构,对实现农产品市场信息与广大的生产经营者的有效对接,稳定市场供求关系等起着积极作用。

2、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营体制和制度的创新,把社员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对外销售,甚至有些还办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十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将农产品加工之后再出售,在提高农产品产业化、附加值的基础上,还可减少了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此模式中企业和农民的实际地位显然不对等,农民很难得到二、三产业的增值利润,因此需对企业实行激励与监管并重,以保证合作社中较为弱势的农户的利益。

3、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

在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的农业转型发展过程,订单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衍生出来的非常主要的一种经营组织模式。订单农业在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减少农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和农产品市场风险方面,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将发展订单农业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其互补作用,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4、农产品合理养护,均衡上市

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成熟季节比较集中,再加上大规模的单个农户对农产品的储备设施不完善,导致集中成熟、集中上市,使得农产品价格带有明显的季节性。为了避免风险损失和加强市场稳定,应当力求避免农产品集中上市,而选择均衡上市。农产品均衡上市的措施有很多,如适当搭配品种或分期播种(如蔬菜生产),错开成熟期,延长上市周期,进行加工、储藏、保鲜等农产品养护措施,根据农产品自身特性而分批上市,同时也要合理选择目标市场。

5、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差异化产品

根据地域特征和传统优势,在科学规划和论证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建设,大力发展品牌农业。通过科学有序的生产结构调整,达到农产品在时间、品种、品质、色泽、口味、包装和外形等方面存在差异化,丰富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许谨良等.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M],1998

[2] 孙良媛等.转型期农业风险的特点与风险管理.农业经济问题[J],2001,8

[3] 姜春海.我国农业风险管理的问题与研究.湖南经济[J],1999,4

[4] 李敏.大力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J].中国统计[J],2003, 3

[5] 王俊发,戴胜华.提高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乡镇经济[J],2005,8

[6] 孙良媛,张岳恒.转型期农业风险管理的特点与风险管理.农业经济问[J],2001,8

[7] 许经勇.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根源在于信息偏差.经济纵横[J],1999,6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范文3

关键词:温室;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11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on Facility Agriculture

JIA Bao-hong, QIAN Chun-yang, SONG Zhi-wen, WANG Jian-chun, LYV Xiong-jie, LI Feng-ju, LIU Shao-wei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liminary discusses the current main restric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OT bottleneck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applied research lacks is the key factor. Facility agriculture IOT application research to combine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mainly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data accumulation and analysis, research suitable appli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for making a fool of Internet management system, study agriculture IOT application standards,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crop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information.

Key words: greenhouse; facility agricultur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它利用各类感知设备,采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动植物本体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无线网和互联网传输,最后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决策和实时服务[1]。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已经涉及水产养殖与畜牧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运输与流通等农业领域。由于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助力设施农业实现精准高效,因此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成效最为显著,前景十分广阔。

1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的历史及现状

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较快,20世纪后期就已经有基于网络化、分布式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研发的报道,这与他们先进的生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英国研发出用于储藏室或花园温室的入侵警报系统和霜冻系统、通风加热控制系统、远程无线洒水系统等系列无线设备;日本研究开发出“Open Plannet,OP”双向远程监控系统,利用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网络技术实现了温室环境和视频的实时动态监控[2]。荷兰向花卉培育者提供植物生长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下温室植物的个性化追踪管理。在美国,20%的精细农业都应用感知技术,在农业生产信息获取、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智能实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美国加州研发出的“草莓培育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根据土壤和环境空气的动态变化,自动启动施肥浇水或温度调节等智能设施。近年来,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大面积推广精细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并针对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生长环境、农业机械的自动控制,使得物联网技术可以无缝接入,应用环境较为完善[3]。著名的系统有英国开发的农业管理与决策选择系统、美国的作物决策管理系统等[1]。有此作保证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决策与控制。这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农业知识处理与应用系统开发方面,他们通过集成大量知识和农业生产流通第一线数据,来为品种选择、土壤营养诊断、水肥管理、病虫害诊断、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信息化服务。

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几乎与国外发达国家同步进行,在农业上的研究应用领域也较为广泛。2011 年,农业部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包括北京市设施农业在内的三大部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始启动, 2013年,上海、天津、安徽3个省市被农业部列为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4],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迄今全国已有8个省(区、市)(另外还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承担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先后启动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带动了各地农业物联网的发展。

成绩较为突出的如:北京市重点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用水管理、环境调控、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开发了与农业技术结合的墒情监测系统,为政府决策、农户技术指导、公众消费和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提供了便利,实现了设施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用水精细管理[5]。江苏省则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平台,侧重对设施农业、猪舍生产环境进行监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业设施的自动化管理,并逐渐开始进行规模推广[6]。天津市建成了国际先进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实施了农业生产经营物联网智能化控制与管理工程。应用种植业设施环境信息监测、智能化控制与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建设了总面积逾667 hm2的核心试验基地,开展了约1 000栋节能温室的示范应用。此外,国内许多企业也加入到农业物联网研发行列,如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顺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还提出了设施农业物联网体系解决方案来构建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以适应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生产需要 [7]。

2 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的发展瓶颈

虽然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成效较为显著,但农业物联网是项复杂的工程,在我国总体上尚处于试验阶段,目前主要在示范型农业、科研温室等系统中有所应用,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促进农业物联网蓬勃持续发展,必须面对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物联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优质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4]。”而且,国内产农用传感器良莠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又没有权威的评价标准,因此农业生产者很难信赖物联网设备。

二是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一次性资金投入大,需要长期更新维护,而且回报周期长。目前,我国仍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下,对于普通农民来讲,物联网设备价格偏高[4],过于“高大上”,很难大面积推广。只有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才更有利于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是应用研究缺乏,急需“接地气”的生产应用参数及软件产品研发。目前国内农业物联网的市场需求仍然是以设备采购、网络接入为主,在设施农业生产上还主要停留在监测与初步分析环节,没有真正意义实现科学决策和智能控制,根本原因在于对数据分析及其生产应用的研究不够重视。

综合分析三方面问题,首先对于设备问题,我国的企业、科研机构普遍较为重视,相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批低成本、低功耗、性能好的各类农业传感器很快会在市场上涌现。其次对于资金问题,当前还是政府投入引导为主,随着设备成本的降低,政府补贴的实施(据报道,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4]),将会引入电信运营商、企业、科研单位、高校等社会力量的加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的格局。因此,制约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无疑是采集数据如何应用,物联网如何为农业生产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即如何打破“拿上来一大堆数据,却不知道干什么用”的窘况。重视“应用层”这个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来做研发,是农业物联网发展到今天必须引起重视的核心原则和目标。

3 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方向

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确立研究方向要结合生产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重点从5个方面研究入手。一是注重数据的积累与分析,通过分析各类型数据发现农业生产规律,建立设施作物水肥管理模型、病虫害发生预警模型等,用于指导生产;二是研究成本低、效果佳、面向不同作物栽培的各种类型设施的应用模式,包括研究设施内网络节点的布控、设备系统的集成等;三是开发适用于当地设施生产实际、扩展性好、操作简便的物联网管理软件,结合专家模型的嵌入,成为农民身边的技术管家;四是以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为基础,制订操作性强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如针对不同设施蔬菜种植制定物联网栽培管理应用标准、蔬菜环境监测系统集成规范等,便于推广应用;五是加强作物生理生态信息的监测与研究,从长远来看,研究作物生理生长模型是提高设施作物生产潜力的根本和核心技术,有必要及早开始规划并实施[8-9]。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设备将会日臻成熟,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得到市场的认可,还必须与各地区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不能操之过急。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产值高的行业入手,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加强应用层面的把控与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余欣荣.物联网 改变农业、农民、农村的新力量 农业物联网知识读本[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3-64.

[2] 张唯,刘婧.设施农业种植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广场,2012(1):238-241.

[3] 唐珂.国外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700-707.

[4] 乔金亮.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N].经济日报,2013-11-5(13).

[5] 许世卫.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6):686-692.

[6] 刘家玉,周林杰,荀广连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377-380.

[7] 李作伟.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2.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范文4

按照全市价格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预期调控目标,2007年价格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1、改进价格总水平调控。加强价格总水平走势分析,研究制定“十一五”期间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建立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统计制度,定期价格总水平动态、重要商品与服务价格信息,积极引导市场价格行为和社会消费预期。合理安排年度调价计划,完善配套措施,审慎把握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落实价格调控目标责任制,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完成价格调控目标任务。

2、准确把握市场价格动态。构建反应灵敏、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的价格监测网络,贯彻实施《江苏省价格监测点管理办法》,改进监测报价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价格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真实性。完善《江苏省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健全价格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准确把握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走势,着力发挥价格监测服务调控监管的基础作用。

3、完善价格应急预警机制。贯彻实施《江苏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预警和应急监测工作实施细则》,改进价格异动监测预警办法,细化应急措施。密切关注能源原材料市场价格走势,强化连带影响与连锁反应的调查研究。跟踪监测与“禽流感”相关的商品价格动态,及时反映价格波动情况,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因时因地调整价格监测和市场价格监管重点,防范区域性、时段性以及重点商品的市场价格异动。

二、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

4、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能源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实施峰谷分时、季节性电价力度,继续对限制类实行差别电价。改革石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

5、建立节约型水价形成机制。实施“十一五”水价改革规划。明确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城市供水、城市污水处理费以及再生水等水系列价格改革目标与步骤,进一步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6、建立环境友好型价格形成机制。按照省局要求,开展环境价格体系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开展水污染物指标价格理论的研究工作,为全面建立环境价格体系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建立环境治理、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和费用补偿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强制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7、健全土地价格形成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确定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配合省局研究土地协议出让最低保护价和耕地开垦费标准,适时提出政策建议,适当提高最低保护价和耕地开垦费标准,并加强对执行最低保护价情况的督查,促进工业用地项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8、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价费政策。对照《常熟市物价局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价格意见》,加强优惠扶持政策落实的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消除对服务业实施的各种差别价格政策。结合常熟实际,分类研究不同行业、不同阶段发展服务业的价格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

9、大力扶持物流运输服务业。进一步清理整顿港口、道口、商城、园区收费,制定并实行有利于现代物流运输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适当调整航道过闸费和航养费标准,促进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结合我市计重收费实际,改革通行费标准统一模式,逐步推行差别化的通行费政策。清理汽车客运市场收费,贯彻《江苏省汽车客运站收费规则》,减轻企业和旅客负担。

10、继续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积极探索运用价费政策促进城乡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和江苏省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精神,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普通商品房及其物业收费的监管。完善普通商品住宅价格管理,加强对商品房社会成本监审。及时监测商品房价格、成本信息,引导市场价格走势,从严监管住房价格违规行为。

11、完善服务行业价格管理。贯彻《医院医疗成本测算办法》,研究单病种收费办法,制定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审议制度。进一步调整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疏导教育收费,形成合理的收费标准结构。进一步协调和规范全市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加强景区范围内垄断性价格的管理。构建公平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市政公用设施有偿服务与有偿使用。完善有线(数字)电视收费管理办法。开展涉及服务业的资格认证、考试、培训收费的清理,优化服务业发展软环境。

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加强农村价格工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服务农村“新五件实事”工作,积极参与农村保障制度建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农民建房价费监管,服务农村公用事业发展。继续清理整顿涉农收费,巩固涉农收费公示制成果。大力落实进城务工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同等待遇的价费政策。完善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切实把各项涉农价费政策落到实处。

1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涉农价费改革,利用价格杠杆服务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深入推行“价格致富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完善与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专业户建立价格工作联系点制度,扩大联系点范围,认真做好价格服务工作。大力清理涉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研究制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价费扶持政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

14、完善涉农价费政策。认真落实对家禽业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制定短缺的重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加强粮价监控,保持粮食价格合理水平。完善农资价格管理,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探索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办法。完善农作物种子价格管理办法,及时农产品价格成本、供求与价格信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服务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

五、营造规范有序的价费环境

15、深入清理各项收费。继续开展行政许可收费项目清理;加强收费许可证管理,落实审批、年审、互审等收费许可证管理配套办法,切实规范审批行为;修改完善涉及下岗职工及就业、再就业的收费减免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对建筑市场收费进行文 秘 家 园 结构性调整,清理、整顿规范全市房产、土地测绘收费,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开展农民建房收费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防止和纠正农民建房负担反弹。加强对垄断部门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强行收费行为的整顿和规范。

16、整顿药品价格秋序。落实江苏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切实将招标采购的好处让给患者;贯彻实施《江苏省医疗单位制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中药饮片价格管理办法》;继续降低政府定价药品零售价格,加强药品市场价格跟踪调查,根据常熟实际购销价格等情况,研究适应市场要求的管理办法。

17、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涉农价费整治,认真开展电力、电信、成品油价格以及涉车、延伸服务收费专项检查;继续抓好教育收费和医药价费专项规范工作。试行价格违法行为公布制度,公开价格执法信息,增强价格执法威慑力。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制度建设,细化规则,完善反价格欺诈、串通、暴利和垄断行为的监管办法。积极组织开展反价格欺诈专项行动,努力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18、创新价格监督方式。积极推行电子化工作方式;改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方式,提高进万家活动的质量;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价格监管工作实效。突出时效,促进价格举报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引入社会评判机制,确立严格标准,实施动态管理,深入推进价格诚信活动。

六、提升价格服务质量

19、高标准做好农本调查工作。贯彻《江苏省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加强对农调户记录与汇总质量的督查,认真搞好农产品收购价格询价工作,提高成本调查资料的分析质量及参考价值。加强农本调查网络建设,调整农调点(户),保证农产品常规调查、直报调查和专项调查的准确性、代表性。

20、积极开展成本监审工作。制定发电、药品、自来水成本监审办法。认真做好定调价格商品和服务的成本监审和其他重要商品和服务成本的定期监审工作,建立成本监审网络。

21、认真履行价格行政许可职能。贯彻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关于价格评估机构、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定和价格鉴证师注册管理的行政许可政策,切实履行好行政许可的管理职能。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保障行政许可的顺利实施。

22、全力拓展价格认证业务领域。明确价格认证工作的职能定位,坚持服务司法、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原则,巩固涉案财产价格鉴证职能,扩大价格鉴证、认证、评估业务,努力拓展新的鉴证业务。加强系统建设和业务指导,进一步规范认证行为,进一步提高价格认证队伍综合素质和认证工作整体水平。

七、夯实价格工作基础

23、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根据省定价目录,认真做好本市定价目录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专家论证、价格听证和群众参与的价格决策机制,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提高价格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认真贯彻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应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工作水平。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范文5

1(略)1.1(略)1.1.1(略)1.1.2(略)

1.2设施养殖业

1.2.1基本情况中国的设施养殖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使畜禽养殖由传统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向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方式转变,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畜禽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将工程技术导入畜牧生产全过程,使畜禽养殖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大促进了养殖业的科技进步,加速了养殖业技工贸一体化和产业化进程。家禽适度规模饲养已成为商品禽蛋、禽肉的主要生产方式,生猪和牛羊的规模饲养比重不断扩大,肉牛、生猪、绵羊、肉鸡、蛋鸡等在全国已形成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产业化经营逐步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方式,形成了多种模式,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2001年,中国肉、蛋、奶总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6.3%、41.0%和1.6%,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为48.1kg、17.6kg和7.2kg;其中肉类人均占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3.3%,禽蛋人均占有量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畜牧工程技术和装备得到较大发展。

1.2.2在畜禽饲养规模和畜产品生产总量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畜牧工程技术和装备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加大了畜禽环境控制和工程工艺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力度,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①畜牧工程工艺技术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养鸡工艺发展比较迅速,基本成熟配套,养猪、养牛工艺研究则刚刚起步。②畜舍新型建筑设施方面,研究、开发并推广了简易节能开放型畜禽舍,在节约资金和能源方面效果十分显著,研制了被动式太阳能猪舍、菜畜互补畜禽舍、开放型可封闭畜舍和屋顶可自然采光的大型连栋鸡舍等新型畜禽舍建筑形式并已有应用。③畜禽舍通风设备与纵向通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解决了不同类型畜禽舍内通风死角,确保气流均匀性问题,还使畜禽场的净污区自然分开,对净化场区环境,减少栋舍间的相互感染,提高卫生防疫等效果显著。也为高密度叠层笼养和大型连栋鸡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④蒸发降温设备以湿帘蒸发降温系统的研究开发为特色,具有降温效率高、系统造价与运行费用较低等特点,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⑤畜禽舍冬季保温与加温技术研究将供热和通风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了寒冷季节畜禽舍内的环境。同时换热器和热风炉应用机动,投资较少。热效率高,耗煤少,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⑥畜禽舍环境自动抑制方面,开发了以畜禽的日龄为基准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多因素闭环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技术,现已投入批量生产,初步实现了畜禽舍环境的智能化控制。进一步研究开发了畜禽舍的网络分布式控制系统,及温湿度一体式数字化传感器,大大提高了对整个畜禽场实现计算机智能控制的可靠性,并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⑦畜禽场粪污处理与利用方面,对多种畜禽粪加工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如:沼气厌氧发酵法、快速发酵法、高温高压真空干燥法、塑料大棚好氧发酵法、高温快速烘干法、热喷膨化法、微波干燥法等均已在生产中开始应用。

2农业生物环境与设施工程在中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1生物环境与设施工程代表着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生物环境与设施工程以先进科学技术与设施装备寻求解决资源合理利用和替代资源短缺问题。它是摆脱传统农业受到自然环境束缚,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以生物环境与设施工程为主要特征的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设施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的高效、持续发展,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施农业对实现现代农业技术向不良自然环境地区的转移,对于西部地区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国家战略安全同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3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代替产业从以生物环境与设施工程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设施农业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设施农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了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设施农业生产过程的工业化管理方式为实现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作出了示范;设施农业的装备优势和设施农业产品的市场优势是促进产业化链条形成的关键环节;设施农业领域的技术人才优势和先进的农产品生产管理方式是集成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教兴农的重要条件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培训基地。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种植设施

3.1.1中国种植设施的结构性能优化问题亟待解决面积虽居世界之首,但多为简易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中小拱棚占总面积40%,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占59%以上,现代化连栋温室不足1%。而世界上设施园艺最发达的国家荷兰,设施总面积仅1.2万hm2,只有中国的0.6%,但全部为现代化连栋温室,是中国的12倍,因此其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效益,远远高于中国。荷兰的温室设施行销全世界,而中国尚未进入国际市场。

3.1.2种植设施环境控制能力低下设施内光、温、湿、气、土等环境因子的监控手段非常缺乏,成为中国设施种植水平大幅提升的瓶颈。

3.1.3设施种植技术缺乏科学量化指标,还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缺乏适合设施种植的专用品种,长期依赖进口。因而产品产量、质量、效益均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例如荷兰的温室花卉和蔬菜,不但向全世界出售,而且占领的是高端市场,中国设施园艺产品基本上还未走出国门。

3.1.4在生态环境安全、良性运转等方面存在很多突出问题由于一些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户栽培技术尚未实现标准化,缺少量化指标、更缺乏控制量化的设备和手段,盲目超标使用农药,过量使用化肥,不但使蔬菜产品的品质下降,有害物质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同时也污染了生产地区的地下水和土壤,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隐患。

3.1.5中国的设施种植业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设施园艺工程的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新技术、新成果的到位率、入户率低,生产方面缺乏大规模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企业和产品。设施制造厂家规模小、分散,多数为个体经营的作坊式企业,数量虽然增加很快,但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几乎没有。

3.1.6基础性研究十分薄弱突出表现在作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设施环境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生理机制等,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尚处于起步阶段。

3.2养殖设施

3.2.1畜禽养殖工程工艺技术及模式研究与重视不够,没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工程工艺模式畜禽场建筑设施和环境调控设备及饲养设备方面不配套,或不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成套的畜牧工程技术与系列化配套设备。

3.2.2畜禽舍建筑设施产业化技术落后,至今仍以传统的砖混结构型为主在畜舍建筑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虽然有个别厂家推出了一些装配式建筑产品,但基本没有考虑到畜禽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工程工艺的要求,不能满足畜禽规模化生产的环境要求。

3.2.3环境工程或饲养设备方面不配套主要停留在一些单项技术的开发上,环控系统化技术和一体化控制装备还很落后。对整体环境系统调控技术的研究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设施与设备的技术不到位,工程配套性差,以至于冬、夏季节畜禽产量仍要下降10%~20%,严重影响到畜禽的健康与生产力。

3.2.4对于适合中国当前生产特点的畜禽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针对大量存在的农村个体生产、农村社区分散生产的环境问题的研究很少,农村人畜混杂、畜禽舍交错,畜禽疫病易交叉感染,产品质量较差。

4发展对策及建议

4.1种植设施

4.1.1以市场为出发点考虑设施种植业科技发展战略如今我国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已占70%以上,其他基本供求平衡,真正短缺的很少。设施园艺生产的菜、花、果等也是如此。尤其加入WTO后,市场压力更大,竞争更激烈,占领市场的关键是产品质量。设施种植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高科技含量、高效率生产、高安全性能和高品位(质量)产品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4.1.2设施种植业必须处理好发展的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园艺设施种类很多,档次各异,必须依照当地的自然、经济、技术水平,合理选择确定。按照中国国情,只有在不断提高当前农村应用推广的园艺设施的科技含量,并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菜、花、果,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推广和普及大型现代温室技术。

4.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大幅度提高设施种植业科技含量一要研究开发适宜于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类型的新型系列温室及相关设施,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设施环境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二要研究开发设施配套技术与装备,包括温室用新材料、小型农机具和温室传动机构、自动控制系统等关键配套产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三要研究开发温室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如节水节肥技术、增温降温节能技术、补光技术、隔热保温技术等,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四要研究开发采后加工处理技术,包括采后清洗、分级、预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过程的工艺技术及配套设施、装备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五是选育研究优质、高产、高效,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栽培创新品种,改变中国设施园艺主栽品种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局面。六要研究设施农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类型模式化栽培技术以及生产安全技术,如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环境控制与污染治理技术、土壤和水资源保护技术等。七要研究温室设施与设施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包括温室及配套设施性能、结构、设计、安装、建设、使用标准;设施栽培工艺与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产品质量与监测技术标准等。

4.2养殖设施

设施农业市场研究范文6

一、我市农业科技工作现状

1、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泰兴蔬果高效农业科技园;市级农业科技园2家:斑点叉尾鮰、长江名特优渔业科技示范园和泰兴市姚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其建设情况分别是:

(1)泰兴蔬果高效农业科技园泰兴市蔬果高效农业科技园区以新街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元竹、刘陈、宣堡等其他乡镇,规划总面积3万亩,核心区面积1.2万亩,辐射面积5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园面积50亩。2008年初创建,2008年9月年被列入“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有智能温室6800平方米,日光温室4500平方米,创新服务中心900平方米(含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及同时配有专门电力设施、排灌方便,基础条件优越。示范园多年来重视果疏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应用、推广,与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建立长期研发关系,并与省农科院建立校企联盟。高效农业园面积12000亩。2006年下半年始建,2007年12月被列入“江苏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建成高效农业基地19个,设施种植面积12000亩,养殖基地1600亩。其中,设施蔬菜9850亩、设施葡萄1000亩、设施吊瓜(籽用)500亩、金针菇650亩、500头奶牛场200亩、万只山羊场50亩、万头猪场100亩、20万羽鸡场10个300亩、10万羽鸭场3个100亩和提水螃蟹养殖850亩,拥有农业企业9家,合作社2家,高效农业面达90%,已初步形成了“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经纪人”的合作经济形式,新建的蔬菜批发市场面积12000平方米,同时,与宁、常、锡、扬等市场签订了大宗蔬菜供货合同,设立经销窗口3个,开辟了农产品销售的“绿色通道”。2010年蔬菜生产总量7957.5吨,实现产值16787.5万元;畜禽、水产生产总量821.5吨,实现产值6525万元。农产品加工园以古高公路为轴线南北分别约为1600米和500米,东至姜八公路,西达宁靖盐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约6.9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6.71平方公里。2009年初始建,其“控制性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性项目正全面启动,2009年7月被批准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12月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2)斑点叉尾鮰、长江名特优渔业科技示范园园区位于滨江镇,以部级良种繁育场、省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泰兴市水产良种场、省级良种繁育场—泰兴市天禄珍品水产有限公司、泰兴市天邦水产公司为核心。2010年,园区共保存斑点叉尾鮰良种亲本3306组,繁育鱼苗3610万尾,销售1440万尾,推广辐射养殖面积1万亩以上。同时,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工作,通过“拉郎配”、“电子标记”等技术的开展应用,定向斑点叉尾鮰55组,构建家系51个,为该品种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种质基础。繁殖其它各类鱼苗2.584亿尾,其中细鳞斜颌鲴3000万尾、异育银鲫1.5亿尾、赤眼鳟2500万尾、四大家鱼5340万尾。推广辐射养殖面积4万亩以上,形成社会经济效益近1亿元。通过渔业科技示范,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斑点叉尾鮰、细鳞斜颌鲴、赤眼鳟3种特色产品亩产量净增50公斤,亩效益净增300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泰兴市姚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本园区以园内龙头企业泰兴市源盛果业有限公司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组建高效规模农业园区,园区西起姚王集镇,东至河失交界,南起如泰运河,北至新鞠河,规划面积5000亩。园区已建成高效农业基地2个,设施种植面积2000亩,创办农业企业4个,实施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已初步形成了“园区+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的合作经济形式。先后与宁、常、锡、扬等市场签订了大宗蔬菜常年供货合同,设立直销窗口,开辟了农产品销售的“绿色通道”。

2、科技型企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经省厅认定,我市现有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家,科技型合作社1家。

(1)江苏春之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该企业是国内首家成功地引进分子蒸馏装置与技术,把从油菜、大豆中提炼出植物油的废料-植物油脱臭馏出物进行进一步加工提取出高附加值的天然VE、植物甾醇的企业。现可产天然VE油500吨/年,植物甾醇400吨/年,年可消耗脱臭馏出物4500吨折合成所需大豆和油菜的产量达15万吨。以江苏春之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围绕优质油菜、大豆的深加工,形成“公司+科研推广单位+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泰兴市建成优质油菜生产基地10万亩,大豆生产基地5万亩,消耗本市所产的大豆、油菜3万吨左右,占全年所需量的20%以上,大大缓解了原料供应上的矛盾,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此同时,公司还在新品开发上狠下功夫,先后研制开发了90%混合生育酚、d-α琥珀酸酯、d-α醋酸酯、食品添加剂天然VE粉、饲料添加剂天然VE粉和甾醇兴康等产品,其中饲料添加剂甾醇兴康还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完成了天然VE和植物甾醇系列产品的后续延伸开发,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2)江苏同源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企业围绕对银杏叶、花、果、枝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开发了银杏叶生物饲料添加剂、银杏花粉制品、超细银杏粉、银杏油及系列产品、银杏活性炭,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已完成了银杏叶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中试,建成了年产100吨的中试生产线一条,产品经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已完成了超细银杏粉和银杏油提取及制品的中试,建成中试生产线一条,形成了年处理银杏果100吨的能力,产品已投放市场,并经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部门检测,符合GB15193、Q/321283XJB10、Q/321283XJB11、Q/321283XJB12标准要求。该企业主要选用市场过剩的二、三级果作原料,年消耗银杏干果1000吨,不但解决了部分市场问题,而且直接为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同时缓解了供大于求的严重矛盾,拉动了银杏果整体价格的上扬,其间接效益可达7000万元以上。

(3)泰兴市天禄珍品水产有限公司泰兴市天禄珍品水产有限公司位于泰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斑点叉尾鮰、长江名特优渔业科技示范园内,成立于1994年,占地面积78亩,现有养(种)殖基地2100亩,拥有100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苗温室和基础化验设施。专业技术人员28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有10多年的特种水产人工养繁殖和育苗经验及特种花卉种养经验。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江苏省省级良种繁育场、江苏省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江苏省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先进单位、江苏省长江特色鱼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上海海洋大学实验实习基地。泰州市农业高新科技企业、泰州市高效农业十佳企业、泰州市十佳创新标兵、泰州市渔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泰州市民营科技企业、泰兴市科技企业、泰兴市农业十佳企业,2009年成立了泰兴市天禄特种水产品工程研发中心。曾多次承担省、市科技项目,试验、示范、推广了罗氏沼虾人工繁养殖,赤眼鳟人工培育、繁养殖,斑鳜人工培育、繁养殖、美国斑点叉尾鮰人工培育、繁养殖,南美白对虾淡化培育和成虾养殖,漠斑牙鲆鱼苗种的淡化培育、成鱼养殖技术;蝴蝶兰、大花蕙兰繁种技术、2009年成功进行了美国鲥鱼及长江刀鲚的养殖试验等。与上海海洋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省农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院校有技术依托和合作关系。具备了特种水产品项目引进、人工繁育等技术基础和条件。2007、2008、2009、2010年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天禄”牌罗氏沼虾、罗非鱼、南美白对虾、赤眼鳟、漠斑牙鲆被认证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天禄”牌赤眼鳟被认证为江苏省名牌水产品;2006年《赤眼鳟人工培育、繁养殖技术研究》获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漠斑牙鲆苗种的淡化培育技术研究》获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斑鳜种质资源研究与繁养殖技术》获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泰兴市一等奖。10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至2010年12月底,公司资产总额达1800万元。

(4)泰兴市绿色经典蔬菜专业合作社泰兴市绿色经典蔬菜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06年10月,注册资金502万元,现有成员110个,其中农民成员80个,企业成员20个,其它成员10个,是一家集新品种引进、技术开发、产加销一体化的综合性生产经营企业。企业现有职工208人,专业技术人员7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40人。先后引进品种35个,新技术6项,注册了“绿色经典”商标,申报了四个无公害产品,四个绿色食品。嫁接再生技术获得了2008年泰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合作社实行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为了规范合作社成员行为,制定出台了“七个统一”措施:即统一主要原辅材料的采购价格;统一产品销售价格;统一运输价格;统一用工及土地租赁价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标识。2010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纯效益850万元。在合作社示范带动之下,全镇设施高效农业面积达10000亩,主要种植茄子、大椒、西红柿、黄瓜等18个品种。辐射周边刘陈、元竹、宣堡等乡镇,面积达30000亩,带动农户800多户,吸纳转移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增加农民收入,每年安排180万个就业劳动日,工资性收入增加4500万元。2010年,该镇农民纯收入净增1350元,高效农业对农民增收贡献份额达76.9%。有力地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该镇及周边农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江苏省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江苏三零面粉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江苏省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成员22个,其中企业12家、高等院校4家、研究机构6家。今后一个时期,主要研究开发利用卫星遥感监测预测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确保向企业定向供应的商品小麦质量稳定一致;优质小麦新品种培育与良种繁育,力争5年内培育出优质小麦新品种5-10个,配套良种提纯复壮的扩繁,10年内培育出性状稳定、能长期种植的成本低、品质好的优秀品种3-5个;优质小麦优势区域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集成不同筋力小麦优质高产节本的标准化生产规程;优质小麦高中低筋面粉及主副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小麦制粉工艺、主食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

4、近两年的项目实施情况在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7项,其中:重点项目1个,农林生物质材料的能源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示范(江苏云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面上引导项目6个,分别是:脱毒银杏系列健康食品加工技术及产业化、苏中地区生态循环高效种养模式构建和示范、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生物解除技术集成示范、植物甾(烷)醇酯、设施葡萄高效立体种养循环技术新模式研究应用、优质瘦肉型猪高效集约化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在建省级项目:农业科技支撑项目2个:山桂花、阿丁枫等绿化新品种苗木高效设施培育技术集成与示范(江苏鑫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泰兴市好又多蔬菜专业合作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1个,江苏省泰兴市设施蔬果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泰兴市绿色经典蔬菜专业合作社)均严格按照项目合同的各项指标要求认真实施,支撑项目将按时进行结题验收,平台项目今年将提前结题验收。2011年共申报省科技支撑项目9个、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目前项目正在评审中。

5、农村科技服务工作近年来,我市已先后组织种植业、水产、林业、畜牧业专家近460多人次,赴各乡镇开展弱筋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高效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微孔管增氧设备的安装、使用与养护、大规格青虾养殖技术、无公害斑点叉尾养殖技术、池塘套养特水技术、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夏季鱼浮头的防救措施、配合饲料养鱼技术要点、精品葡萄高效种养模式、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银杏园高效间套复种技术模式、意杨管理技术、蚕桑生产技术、奶牛饲养技术、无公害瘦肉型猪饲养技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家禽饲养技术、无公害特水养殖技术、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授课、咨询等800多场次,踏田指导1800多次,对种养大户进行技术指导400多次。培训农民225000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近28万多份。组织537名市乡农技人员结对565户专业户,通过建立科技人员下乡联系农户制度、电话联系及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以项目为载体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组织102名农技人员成立25个专家组实施25个兴农富民项目,带动1000多户农民从事相关产业。选派59名科技特派员深入59个农业园区、村组、生产基地、专业大户开展技术服务,带动5400多户农民学用科技。稻麦、生猪、水产、银杏4个省级科技入户项目,173名技术指导员在全市乡镇220个行政村对3420名科技示范户进行20次以上的上门指导,共带动54000户农民学用科技,科技示范户的亩产量和效益均高于普通农户10%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密切了技术人员与规模生产基地的联系,提高我市大面积农业生产的科学种养水平。抓好《农业科技之窗》专题片的采编。按照贴近生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采编了《葡萄建园技术》、《设施大棚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微孔管增氧设备的安装、使用与养护》、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累计200期《农业科技之窗》专题片,分别通过市有线台和无线台传送到千家万户,专题片紧紧围绕农时特点,将大面积生产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邀请专家答疑释惑,传授技术、解读政策、稳定人心。让广大基层党员、农村干部、农业从业者坐在家里就能了解全市农业工作的重点、主要农产品行情、高效农业模式和常规农业关键技术的特点,为推动农业实用科技的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又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安排,已按规定建成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便利店,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为措施,积极开展科技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开展为农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存在问题

1、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和示范辐射作用有待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为发展“块状”经济发挥了较好示范带动作用,但对传统技术的改良创新,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上还有欠缺,缺乏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与市场和农户联接的纽带作用发挥不够,农业科技在农村传播受阻,园区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和风险联接机制。由于农业科技园区投入成本较高,普遍存在的资金紧张问题是严重制约园区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因素。

2、农业企业运行中的困难与问题。农业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资金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二是农业企业经济效益受种养业运行质态的影响较大。三是优惠政策落实难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善。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才缺乏。组织内缺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缺少带头人。另外组织合作不够规范,联接链条脆弱;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序管理;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不高。

4、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尚需加强。由于刚刚起步,各项工作有待规范,尤其是运行证照的办理和资金的扶持还未落实。虽然本市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这仅是杯水车薪。

5、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还面临着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滞后、高素质人才短缺、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产学研合作紧密度还不够等问题。

三、我市农业科技工作下一阶段打算

面对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需求,我们将切实增强以下几方面的科技支撑。

(一)进一步发挥我市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力。严格按照《泰兴市科技三项费用和科技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在今后,将有限的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用在刀刃上,除重点支持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外,将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由企业参与的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优良新品种,研发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研制一批装备设施,开发一批新产品,制定一批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集成示范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并实现先进技术成熟化、单项技术集成化、技术应用规范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充分利用国家、省科技资源,增强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的带动力。在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和省级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省级项目、资金和人才资源,提高我市科研开发的技术水平,争取实现相关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及时对国家和省级项目成果进行总结和鉴定,推进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生产。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积极挖掘项目源,进一步凝炼科技项目,争取国家和我省的更大的支持。

(三)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力。围绕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技术需求,加大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的培育组建,增强其创新能力。建立完善农业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加大对科技型涉农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江苏省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通过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和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培养,组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四)大力引导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实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措施,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资源统筹,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措施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倾斜支持力度,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创造条件吸引、支持市内外农业科技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参与创业行动。引导科技特派员应积极面向生产、面向应用、面向市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力度,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科技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推进现代农业优化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