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心得范例

社区服务心得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1

关键词:社区档案;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档案管理

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是将生态学引入到信息服务领域,通过二者融合实现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1]。从系统构成来看,它主要是以资源、人、环境为基础,通过信息传递与交流实现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2]。社区档案作为民生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实现信息之间的流转、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服务模式的不断优化。换言之,社区档案与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在实现平衡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获得信息服务的优先权。社区档案管理从特点上来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信息档案服务中通过自组织不断实现服务模式的动态更新,而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社区档案服务模式的一种演进路径[3]。从本质上来说,社区档案管理就是在自组织方式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运行实现平衡。由于系统层次之间存在的内在矛盾以及层次之间兼容性问题,只有处理好社区档案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系统达到整体上的平衡。在构建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对社区档案管理进行研究,将为社区档案服务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社区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档案管理对于开展社区各项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服务及安全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我国很多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尚未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些社区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制定或出台改善档案管理的政策,导致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人员不足、档案管理资金不到位、档案损坏严重等现象[4]。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档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社区档案的建档、管理严重增加了日常的工作负担,社区服务当中所产生的一些材料应交由上级管理部门处理,无需在本社区单独建立档案。另外,一些市、县等相关部门对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干涉过多,上级部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按照特定的标准建档[5]。显然,这严重干预了社区档案管理的自主性,影响了社区档案的建设与管理,给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少麻烦。

(二)档案业务保障基础薄弱

当前我国社区档案业务保障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1)人员缺失,尤其是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更是严重不足,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甚至是身兼数职,导致精力不足[6];(2)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技能培训,部分工作人员甚至不了解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3)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社区档案管理所需的经费大多数是从社区办公经费中支出,但每年的社区办公经费有限,因此用于档案管理的一些硬件设施如档案装具、专柜等,无法得到保障,档案保管室内环境无法得到改善[7]。

(三)档案管理不规范

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科学的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因为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谁形成谁管理”的状态[8]。部分社区在档案规建、借阅、保管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档案整理经常处于无序状态。显然,这种档案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文件资料的缺失与损坏,不利于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9-10]。此外,社区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着数字化信息程度低的现象。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掌握的数字化技术程度低,无法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等设备,另一方面社区档案依旧采用传统的纸质保存方式,未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库。社区档案管理所凸显的问题反映出现阶段我国在基层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考虑到社区档案与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所存在的关联性,本文从信息服务生态的角度出发,构建社区档案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以期实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

二、社区档案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从构成要素上来看,社区档案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服务资源、服务生态主体以及服务生态环境三个部分,社区档案信息服务的所有活动都是建立在这三个部分之上。

(一)社区档案服务资源

社区档案服务资源包括文献资料、数据以及文书等。从内涵上来看,这些服务资源具备一定的服务性,但是其基础性服务价值还需要深度挖掘,还要收集各种服务资源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社区档案服务资源的内在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将社区档案的凭证功能转变为信息服务功能,最终达到档案信息的智慧层次。

(二)社区档案服务生态主体

社区档案服务生态主体主要指社区档案信息行为所支配的人,这里强调的信息行为在内容上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以及使用等。从分类上来看,社区档案服务生态主体主要包括社区档案生产者、社区档案用户以及社区档案的管理者。其中社区档案的生产者是指生成社区档案的个人或组织;社区档案用户包括居民自身、需要使用社区档案的工作人员;社区档案的监管者主要指对档案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街道办事处或政府相关部门等。

(三)社区档案服务生态环境

社区档案服务生态环境包括间接环境和直接环境两种形式。间接环境指的是一些外部环境即科技、社会政治、基础设施等,而直接环境包括与档案相关的法律、政策、文化等。其中,基础设施主要是确保社区档案正常运行、保管的一系列设备;社区档案的法律、政策等为社区档案服务功能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使得社区档案在人员管理、分类、公开、修补等方面有着详细的规范。另外,受到社区档案自身性质的影响,社区档案服务生态环境还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在属性上,这些均属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范畴,而这些因素对社区档案服务生态系统各要素价值的实现起到了间接的作用。

三、社区档案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

社区档案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有利于完善当前我国社区档案管理的不足。

(一)拓宽社区档案资源生态位

资源是服务的立足之本,社区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建立在丰富的资源之上,因此社区服务型档案需要进行档案资源积累,不断拓宽社区服务资源生态位。社区档案资源生态位需要根据社区档案资源的实际情况,通过收集具有特殊意义的档案来实现资源生态位的优化。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对社区服务、治安、文化等资料进行保存,另一方面还要利用社区档案重点为社区失业人员、下岗工人等提供再就业服务。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区不仅需要为青壮年提供就业服务信息,而且要为老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在社区增设老年活动中心等。针对这些情况,社区档案管理应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社区老年群体的档案收集,并做到准确定位。另外,社区文化对拓宽社区档案资源生态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社区档案管理中其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因此社区档案资源的获取应当以社区文化特色为着力点,如社区艺术档案、老照片档案等,并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更新,在最大程度上开发社区特色档案资源,不断积累社区档案服务资源。

(二)构建主体协同的社区档案生态管理体系

在社区档案生态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服务主体间的协同来提高整体的服务效能,尤其是在服务主体与社区档案监管之间要建立协同机制。通过该机制科学地对社区档案工作进行划分,实现社区档案服务资源的生态化管理。社区档案管理属于社区管理的一部分,是由街道办事处或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当前社区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着档案管理标准缺失、用人制度不清晰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社区档案监控体制的建设。社区工作经常会与政府部门或街道办事处等存在接触,因此社区档案的监管应当与地方政府档案部门进行协调,共同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最后,在主体协同的社区档案生态管理体系中应该建立季度检查小组,对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切实做好对社区档案的监管工作。

(三)完善社区档案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保障

第一,建立完善的社区档案管理机制。这要求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社区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与工作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社区档案工作制度。在制定社区档案管理办法上要做到:(1)加强社区档案管理的基础环境建设,建立规范的社区档案管理室;(2)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严格规范社区档案移交与管理的具体细则;(3)加强人员管理,充分做到档案管理人员权责统一,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4)建立档案鉴定小组,定期对社区档案进行检查与鉴定。第二,加强社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社区档案的科学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在社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中,首先,应根据社区档案的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重点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办事态度、档案管理效率以及沟通能力。再次,要建立人才奖惩机制,通过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奖惩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服务意识。最后,在人才奖惩机制中还应纳入服务绩效评估,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定期对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的标准进行奖惩。第三,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社区档案管理应当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一些重要的档案要设立专室或专柜进行保管。我们在社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应重点做到:(1)根据档案室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自动控制系统,保证档案室内部温度和湿度,并有效地记录相关数值;(2)在档案室内部定期投放防虫、防鼠药剂,避免档案受到虫害破坏;(3)定期对档案的保管状态进行检查,重点查看档案是否因为时间过长或使用不当而造成破损、虫蛀或发生霉变等,并对已损坏的档案进行修复处理;(4)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档案在利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在归还时还要认真对档案进行检查,若出现档案缺失、涂改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报告并追查。

四、结束语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宏观社会的一个小的缩影。社区档案汇集了各种社会信息,承载着人类生活的微记忆。社区档案的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档案管理的重点。当前社区档案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尤其体现在社区档案服务工作上,优化社区档案服务已经成为社区活动的重中之重。信息服务生态系统与档案管理之间的关联性为社区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切入点,在构建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社区档案的管理必然会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郑艳昆.民生视角下的社区档案工作研究[J].城建档案,2017(11):94-96.

[2]李亚飞.我国社区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3]连志英.欧美国家社区档案发展评述与启示[J].浙江档案,2014(9):6-9.

[4]钱海峰.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京档案,2014(6):30-33.

[5]尤丽.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J].山西档案,2014(6):63-65.

[6]李小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探讨[J].云南档案,2013(6):48-50.

[7]郑爱军.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山西档案,2015(5):102-105.

[8]倪丽娟,尹航.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J].档案学通讯,2012(4):33-35.

[9]聂云霞,甘敏,张加欣.基于生态位的社区档案资源生态格局构建模式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6(4):96-100.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2

正确认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实践活动,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姿的内容、不断延伸的空间,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新的平台,这远比单纯的就文教文、简单的枯燥分析更能吸引孩子,更容易激发起学生正面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的兴趣。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语文是母语的教育课程,实践的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由于语文实践活动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有着更为直接、更为感性的体验,有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三是有助于克服语文写作中的心理障碍。长期以来,害怕写作的心理一直困扰着学生,除了写作比较难,有的教师指导不得法的原因外,主要是孩子存在着“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为孩子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自然就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在实践活动中相机指导,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实际上消除孩子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积极拓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

学校。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校园内获得的。这种在老师的组织下,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实践活动,更易于得到学生的响应和家长的认可。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本班,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报告会、辩论会、各项竞赛等,都是学校活动的主要内容。社区。社区在这里特指的是以孩子的家为中心,构成学生生活、活动的一段区域。毕竟每一个孩子在社区的时间更长,我们要把孩子学习的场所从封闭的学校开放出来,这时,家长和社区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指导者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在社区中开展实践活动,因指导者不仅仅是老师,更能张扬孩子的个性,因其人数少,更易于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可以说,在社区开展实践活动,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得更为充分。为社区服务,是在该空间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社会。社会的范围比社区来得更大,其中包含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更为丰富。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热门话题、生活事件……无一不是实践活动的好题材。只要我们细心挖掘,这空间可以任学生高飞,任学生腾跃。在这空间中开展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常见形式

读一读,看一看,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选自名家名篇,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拓宽、延伸课外阅读。如学习了《景阳冈》,就可以组织阅读《水浒传》,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组织阅读《安徒生童话选》等。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以及名著名作所描绘的年代、地域的不同,单独阅读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在班级组织阅读小组,定期专门抽出时间共同阅读,然后互相解答读书的困惑,交流读书的心得。实践表明,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阅读方式,既避免了个人的枯燥阅读,又能互帮互学,有收获。排一排,演一演,演绎文字内容。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寓言还是童话,那些故事性强的篇章,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自行寻找剧本内容、编排剧本,用演出的形式来演绎作品。然后通过剧目汇演、评戏,从学生表演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情节的安排、文章主旨的体现来评判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演促读,语文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了。查一查,找一找,学会处理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学生家里已拥有了上网搜索收集信息的条件。一般说来,让孩子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1)联系所学课文,查找背景资料;(2)拓展课本内容,查找相关资料;(3)结合社会热门话题,查找信息资料。学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千余所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达到6亿多册,远高于公共图书馆的4亿册藏书,但是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除了为本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服务外,很少开展社会化服务,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造成了资源的软浪费。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来传承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这既是高校图书馆自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教育部于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社区读者开放”(第二十一条)。图书馆的运作与发展虽然属于公益性事业,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图书馆进行适当的产业化经营不但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形成以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的模式,这是高校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为此,作为千里河西走廊面积最大、藏书最多、业务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图书馆———河西学院图书馆,应当积极进行自身创新与发展,开展适当的产业化经营和服务。河西学院应当发挥资源优势,把河西学院图书馆这一“知识宝库”变成“知识资本库”,使之不仅成为学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而且要成为整个河西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河西学院图书馆要勇于承担起振兴张掖市及河西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任,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具有的独特优势为其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专业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可能性条件之一就是它具有专业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人才队伍主要由两大群体构成,即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高校非图书馆的其他专业人员。作为常规性人才队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为广大师生、社会人士提供最优质、最专业的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接受过专门的图书馆服务训练,具有较强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仅擅长网络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而且熟悉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仅是专业图书情报人才,还是精通信息专业、计算机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辅助性人才队伍,高校非图书馆的其他专业人员,比如各个专业的教授、学者及专家,可以以志愿者身份在业余时间参与到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事业中来。高校图书馆的辅助性人才队伍是一般性地方图书馆所不具有的。作为辅助性人才队伍,高校各个专业的教授、学者及专家,他们不但专业优势明显,而且知识结构较为合理,他们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性力量,可以为师生、社会群众进行相关专业知识领域的解疑答难。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事业的人才队伍,他们不仅能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还能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查询、检索等文献信息及解疑答难、传播相关专业知识等优质服务,他们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事业的宝贵人才资源。就河西学院而言,学校和图书馆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同时,还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进修学习和交流。目前,大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具备了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各种专业人才基本具备,人员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已达到对外开放,对外服务的要求。

(2)文献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一般地方图书馆不具备的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河西学院图书馆在省、市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本科教学评估的推动下,经过长期积累,已拥有较为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河西学院图书馆现馆藏文献70余万(件),这些资料质量较高,学科性、专业性强,系统连贯,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声像、光盘、缩微制品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同时,河西学院图书馆还拥有一些主要的专业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河西学院图书馆可将这些馆藏资源和电子图书资源设置成科学的共享模式,将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为河西地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3)技术设备优势。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技术设备,这些专业的技术设备又在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事业中发挥着特有的技术设备优势。这些技术设备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声像技术、缩微复制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自动化网络系统和光盘数据库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河西学院图书馆已建成了一座智能化的高楼大厦,具有消防自动灭火、4部电梯传送、1200个千兆网络信息点、语音广播、大屏幕显示、电视电话等智能设施,并于2007年投资240多万元建成了拥有戴尔系列的9TB存储和6台服务器数字图书馆硬件平台,购置了中国知网1994—2011年2300多万篇数字期刊全文,从而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能力,提升了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水平。

2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

2.1资源共享和对外开放

地方高校一般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大多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来支持建设的,这就决定着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有义务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事业作贡献,有义务满足社会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及其与兄弟院校共享的丰富馆藏资源为其投身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社会群众服务提供了可行性条件。当今社会,知识浩如烟海,信息的获取更是畅通无阻,无论是地方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地方公共图书馆加强联系,走共建共享、互惠互利之路。高校图书馆通过这种共建共享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节约成本、发挥专长,优化藏书结构,还可以通过交流提高图书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转变发展思路,对更为广泛的社会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可以采取办理借阅卡和开放数字资源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给社会读者办理图书借阅卡来开展文献借阅服务,这样既可以提高文献的使用率,有效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也能通过收集广大社会读者的反馈意见来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推出专供社会读者使用的借书卡,根据不同的图书种类和藏本,规定合理的借阅时间和数量,还应根据不同的服务进行必要的费用设置。第二种方式是开放电子数据库资源,为社会读者提供全面优质的信息服务。河西学院图书馆应该与地方图书馆和省内各高校图书馆加强联系,共建共享,交流心得,建成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对于可以普遍免费共享的数字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校园网或者图书馆主页向社会开放。对于购买了使用权,但并不具有所有权的数字资源,由于这类数据库的供应商通过IP地址限制了使用范围,只能在本校供读者免费使用,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电子阅览室,允许社会读者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利用电子资源,并适当收取费用,或者根据用户需求,由图书馆专设的信息部门提供数字资源,开展各种信息服务。#p#分页标题#e#

2.2建设特色馆藏

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单独建立特色馆藏借阅厅。高校图书馆可以对馆藏文献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和其他专业特色的文献以及与地方经济文化特色相符合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提供阅览和外借服务。高校特色馆藏借阅厅的建立与完善,不但可以展示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借阅服务,使其增长知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自我发展服务,而且还可以间接地为地区经济发展预测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河西学院图书馆目前已经设立了河西文献特色馆藏图书厅,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2.3因地制宜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掌握本地区的特点,明确当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总方向和大政方针,有的放矢,重点突破。张掖是一个农业大市,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战略目标。河西学院将原张掖农校合并发展,这是有利于张掖农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丰富的农业科技藏书和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造诣深厚的农业教育专家,都为河西学院开展科教兴农服务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2.4主动进入社区服务居民

高校图书馆应该废除限定读者范围的规定,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主动进入社区,使社区信息服务进一步得到推广,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积极发挥高校图书馆为社区文明建设服务的职能。目前,张掖市区内只有市图书馆和甘州区图书馆是对市民开放的,而河西学院图书馆是目前张掖市以及整个河西走廊面积最大、藏书最多、业务水平最高的现代化图书馆,它对于渴望求知的各界群众和广大居民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高校图书馆主动进入社区,服务居民,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种途径进行:

(1)设立专门的社区服务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入驻楼院,开展各种咨询、宣传活动,通过橱窗、报纸、信息、广播、电视等方式宣传学校图书馆对社区居民开放的信息,增强各界群众对图书馆的了解与支持,形成有利于社区信息服务的环境。专门的社区服务部要有特定的服务宗旨、项目、方式等,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定期向居民通报本馆服务信息,并及时了解、收集社区居民对信息服务的反馈与需求,提高居民对图书馆服务的认可度,吸引更多的社区读者利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主动走进社会,目的不是为了向居民收取服务费用,而是为了加强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创造社会效益。

(2)充分发挥常规性和辅助性人才队伍优势,定期举办各种有助于提高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素质的社区服务活动,比如定期举办演示会、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展览会、专业培训班等,还可以开展读书、书评、评选优秀读者以及各类知识竞赛、文化沙龙等互动活动。这不仅可以创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还可提供就业、房地产、股市行情、市场预测等与居民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的信息,切实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通过举办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但能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文化、信息、交流中心,还能促进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支持与合作。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4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医学生;育人功能

自1997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作为育人功能的载体,丰富发展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济宁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暑假服务队一行11人深入曹县韩集镇基层一线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医疗、教育、调研、文化等多项服务,高校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得到韩集镇中心卫生院的认同和赞誉,逐步形成服务队特色。

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1宣传方式和力度不到位,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宣传方式上,有很多高校仍采用保守传统的宣传方式,这种宣传方式间接、传统、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媒介直接的作用,传统的宣传方式需要层层下发,若中间环节出现差错,将会导致通知不到位。社会实践前,学校会组织开展历年经验交流,但是缺乏宣传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国家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导致缺乏宣传深度和广度,也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因不了解政策和认识不到开展社会实践对个人的积极影响,而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服务队普遍会通过通讯、简报、微信、微博等形式对服务内容进行宣传报道。但通过电视台、新媒体、头条、抖音、网络视频等新形式进行宣传的方式较少,缺乏深度报道。社会实践后,容易忽略总结与宣传,关于活动后期的材料整理,一般情况集体可采用PPT成果汇报、班会,个人上交实践心得和总结。如果过于重视社会实践本身,而忽略总结,长此以往将会影响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1.2服务周期短,服务人员少

从服务时间上来看,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周期具有临时性和短期性,一般情况是5~7d。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具有专业课多、学习强度大的特点,低年级学生有积极性和热情,但是专业知识匮乏;高年级学生虽然专业技能提高,但面临学业、实习见习、考研就业等方面压力,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的次数不断减少,甚至不再参加任何社会实践,导致很多医学院校的志愿服务活动都缺乏持续性。学院在组建服务队时,一般采用两种组建模式,一是重点团队培养的活动模式,二是精英化的活动模式。这两种活动模式主要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表现突出的同学参加实践活动,成员为8~12人,难以满足普通同学大众化的需要,不能达到普遍育人的效果。

1.3社会实践缺少医学专业技能,服务质量较低

从服务质量上来看,医学生社会实践大多局限于测量血压血糖、医院导诊、健康调查问卷发放、普及传染病等健康知识常识等,这些活动虽形式多样。但内容简单、较为基础,专业特色不鲜明,降低医学专业服务的质量。开展过程中容易忽视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导致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逐步脱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实践的服务质量和育人功能。从服务效果上来看,学生深入农村基层,普遍得到认同和赞誉,但是仍存在服务行为不被理解,被认为是作秀或带有目的性开展服务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高校医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国情、增长专业技能、奉献基层社会、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关键的作用。

2.1有助于学生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关注民生大计,了解国情、乡情、社情,提高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理解。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攻坚克难,感悟社会责任,在服务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2有助于提升医学生专业素养

对医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传统狭小的学习时空而延伸拓展到校园、校外、社会结成超大时空,由原来单向的获取知识内容转变成为医学生全方位发展,医学生作为专业技能较高的群体,对推动医疗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服务队利用医学专业技能跟随查房、体检,服务于中心卫生院患者;为群众测血压血糖、心肺复苏,开展夏季流行病及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提升基层群众健康卫生预防等。通过走访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调研新农村经济建设、医疗、教育,提升基层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从社会实践中提升医学生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从人民群众中学习,应用所学服务社会。

2.3有助于高等教育发展,丰富思政教育的实践内容

对医学高校而言,社会实践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医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而且是促进医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培养医学技能的重要课堂。

2.4促进学生社会化

医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社会实践是个体通向社会的桥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融合,缩短社会化进程,社会个人双向收益,为国家医疗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3提升医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策略

3.1引入“服务学习”理念,专注医学技能型志愿服务

“服务学习”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提出,1990年《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中规定:为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促进学生的成长,学校、社区及社区内的服务中心需相互配合,将学生在学校所要学习的学术性课程与社区服务整合为一个教学单元,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的社区服务。医学专业课程紧、任务重,若能在志愿服务期间集中开展内容丰富的医学技能型志愿服务,边服务边学习,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服务与学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专业化技能型的志愿服务。

3.2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建设学生党建专项服务队

学生党员不应该仅限于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党建思想引领志愿服务,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组成学生党建专项服务队。学生党员深入农村基层,整合资源,深入挖掘基层本地化、特色化的优秀党建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突出党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以党建强队伍、优服务、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3.3实践基地项目化长期合作,建设稳定的服务基地

服务队历经8天的服务时间,最后在韩集中心卫生院举行济宁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与韩集中心卫生院建立项目化长期服务基地。虽建立了服务基地,但是缺乏后续长期双方沟通与维护等问题。教育部一直大力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医学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的资源,与企业、社区、医疗中心等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基地的类型,尽量解决志愿者无服务平台的盲区。

4结语

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人文主义情怀对医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更好的培养一名医者职业道德修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德育价值,促使当代医学生与基层农村有机融合,加速医学生社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敏.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08,16(18):69-70.

[2]檀丽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价值研究[D].大理学院,2012.

[3]刘亚宁,刘美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J].科教理论,2018(6):203-204.

[4]周庆华.“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7(4):57-58.

[5]杨慧,王茹薪.“服务学习”理念及其在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18,5(29):90-96.

[6]靳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J].教育论坛,2019.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5

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包括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的实施,包括社会调查的四种不同类型和资料搜集的四种不同方法,即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的撰写特点与要求、调研工作的总结与评估等。以上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社会调查工作的完整过程,体现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递进发展过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遵循社会调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务设置。如果只是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而不懂得面对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需求。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客观要求,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知识章节和实践项目。

根据对社区的市场需求调研,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岗位确定为:社区工作站专干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工作站专干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综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区组织社工主要面向社区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岗位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而需要运用到社会调查方法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社区成员信息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

第一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成员信息采集。它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居民信息、单位信息、门店信息、党员信息和民政对象等信息的采集,其中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查摸底、编制不同成员对象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成员开展普查及信息的录入等,主要涉及社会调查的概述、社会测量的内涵与特点、普查的特点与要求等相关知识。

第二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居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择等。主要涉及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个案研究与典型研究的特点、访谈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第三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它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问卷的准备、设计与实施等。主要涉及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问卷的设计与运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整理审核与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从以上工作任务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的解构与内容的重构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将社区典型调查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化的子任务,可以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解构。其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章节。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子任务工作过程的步骤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二、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区合作的新型关系,搭建课程实践的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应与街道、社区签订正式实习协议,安排该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践。就《社会调查方法》而言,学生作为方案设计者、调查员、数据录入员、资料分析员和报告撰写者,可以帮助社区完成各项调查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任务当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社区调查工作能有效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升社区工作实效。

2.采取小组式学习法,提升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根据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数量和类别,将班级成员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5人,分组时考虑小组成员性别、个性、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搭配。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社区调查工作任务教学计划及相关资料,主动选择适合的调查任务,并制订调查任务实施方案。再次,为了避免在小组式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包办所有工作任务或者有些队员坐收渔翁之利、置身事外,教师可以将小组内部成员的身份和职责轮流定为主访员、次访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并加强协调、监控,确保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3.采取联合督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协调、推动和评估。为保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使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质量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大力加强实践督导工作。而传统的实践督导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学院督导和社区督导。笔者认为,由社区专业与社区行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督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督导形式。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课程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整合。学院督导实行“项目督导”,主要负责联合实践项目的规划、联络、协调、过程监督与总结评估;社区督导则负责“职责督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实践期间的工作安排、社区环境适应、社区调查的程序指导与调查实效鉴定。

4.引入能力本位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过程表现给予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评估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质量要高,调查报告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符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特点;再次,组织小组展示和答辩,每个小组成员按工作任务进行总结陈述,把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等与大家分享,再由教师与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给予互评。

三、总结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6

1、设计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的意义

现有的普通公寓住宅不能完全满足居家养老的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普通住宅未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来进行内部设计和人性化的空间功能扩展,并不具备居家养老建筑的特征。例如,一般住宅未考虑老年人走动或是轮椅进出的无障碍需求,过道空间过于狭小甚至设有门槛等。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上,年轻人与老年人也大相径庭,年轻人喜热闹,积极求新求变,而老年人喜安静,思想传统保守;年轻人经常熬夜,晚睡晚起,而老年人易受干扰,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及冲突,必将给居家养老带来困扰。随着国家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与进步,养老机构虽为孤独的老年人提供了住宿和医疗服务,但很多机构存在服务项目不全,养老设施简陋,人文关怀不足,亲情归属感缺乏等诸多问题,社会认同度低。因此,老人主观上并不一定愿意选择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对21个城市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1/3的老人目前自住,半数老人希望居家养老,相当一部分老人喜欢独居,只有1%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院。某省地级市的一项调查表明,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基于此,为缓解家庭养老问题,弥补机构养老不足,应探索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养老模式。它是在社区管理内部空间上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配以完善的服务和管理设施,结合良好的社区网络服务,使老年人的生活与活动更加安全便利的老年公寓。在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区,老人有专人照料,提供保健服务和医疗护理;为满足亲情交流和家庭归属感的需求,子女可与老人共同居住,也可定期看望老人,一家团聚;为满足老年人群居和社交的心理需求,缓解孤独感和失落感,社区里设有室、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康乐中心等娱乐休闲空间,提供健身、娱乐、交流的平台,给予老人足够的人文关怀。由此可见,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既能为老人提供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也能兼顾亲情的交流互动,还能使老人享受到保健、护理的社区功能服务,也能满足老人娱乐、交友的心理需求,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补充与加强。

2、基于社区管理的公寓设计

2.1社区公寓的整体规模和架构设计

为享受完善的社区服务,欧美国家的老年人一般喜欢居住在自己的公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选择独居。但是老人分散居住,一方面限制了设施的统一配置,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居住的安全性和不能得到完善的医疗服务,也将成为子女的担忧。所以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由于国情不同,规模亦不尽相同,欧洲国家一般在30人左右,美国则以70人~140人为标准。社区老年公寓不论规模大小,其设计目标都是一致的,都要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家庭氛围。因此,为便于社区管理,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社区的规划设计要注重以老人为本,要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配套服务设施,既要能满足在生理上照顾老年人的日常起居的要求,在心理上,又要能充分挖掘家庭照料资源,体现人文关怀,适应中国国情下的养老需求。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可规划成组合式社区,其中包括有不同居住类型的公寓、住宅、别墅和其他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组合式社区公寓可分为三类规划分区:1)独立式老年公寓区,这是为健康并能够独立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的居住空间,可以是别墅、住宅或独立公寓,类似于普通住宅单元,居住空间独立,包括卧室、起居室、厨卫等功能空间。选择此类公寓不但可享受社区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也能体验到老年公寓无障碍设计的便捷舒适功能。2)服务型老年公寓,是为具有半独立生活能力,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集中居住单元,带有公共的活动室、浴室、餐厅和简易厨房,设有专门的老年人服务设施和人员。选择此类公寓日常起居上可以自理,也可享受一定程度的社区监护、家政服务和基本医疗。3)护理型老年公寓,是为身体机能衰退,活动能力受限或生活基本难以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宿舍式居住单元。选择此类公寓可以得到全天候的照料帮助和完善的医疗护理。组合式的老年公寓设计,可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老人不同的养老需求。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可由独立式老年公寓,到年长者专用公寓,再到护理型老年公寓中连贯性的居住,在社区不同类型的公寓中,老人和社区管理者相互熟悉,可以进行系统的长效服务和护理,避免了不同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既高效利用了养老设施、节约社会资源,也减轻了子女和老人的负担。在公寓社区管理中还可引入“服务自助存储”模式,即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选择去服务型或护理型老年公寓单元提供服务,并将其存储在“银发服务自助账户”中,可在以后的自己进入被护理阶段得到无偿护理服务,这样既可缓解护理机构的人员紧张矛盾,也可让老人老有所为,充实老年生活。

2.2基于社区管理的老年公寓选址

基于社区管理的公寓可选择在郊区地理位置较好、自然景观优美、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的地方,既可作为旅游休闲度假的场所,对外开放,与社会共享社区内的服务设施,又可方便子女探望老人,并为其提供休息的地方,增加老年人与社会的联系与交流。也可以选择在临近居住小区的地段,社区化明显,内部有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医疗体系,便于管理,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

2.3基于社区管理的公寓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这是老年公寓设计的基础原则。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比较衰弱,室外活动不确定因素较多,出于老年人对安全感的需求,应首先设计好安全防护措施。在设计中要注重活动场地的细节设计、交通通道的无障碍设计、健身器材的坚固耐用设计等,以防止发生危险。其次,社区内设置无障碍防滑坡道和无障碍步行道等,保证老人的出行安全。另外,房间的所有空间分割首先要满足安全要求,设有适合老年的低按键,高插座等人性化配置,厨房、卫生间的机械设施结构要合理,坚固耐用等。2)便捷性原则:老年人记忆衰退、反应迟缓、行动不便,室内所有设施的操控要简单便捷。比如为便于老人每天频繁如厕,在卫生间内设置助力扶手,帮助老人自如地蹲下起身;为使得老人坐轮椅也能独自上厕所,房间和卫生间的空间尺度要能满足轮椅的回转半径大小;厨房的操作台面和灶台也要考虑老人坐轮椅便于操作的可能等。3)识别性原则:针对老年人感知机能退化特点,老年公寓的所有设备应该具有易识别性。一方面,建筑设计时的尺度应该适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体现亲切感,可通过独特的外观造型、醒目的标示、图案、色彩或提示语,使得道路通往各个建筑空间和公共设施的联系指向明确,使老年人能区分各个设施和交通的位置,以及空间的行走方向。另一方面,为避免老年人因为视力衰退而无法识别,要利用建筑构件、数字,或者鲜亮的颜色显著标示,在设计识别标识时,还要注意光源与色彩的搭配,避免产生与室内外较大的反差或形成眩光,从细节处理关怀上体现以老人为中心的理念。4)扩展性原则:老年公寓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空间,扩展社区服务的功能。比如公寓的门厅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领域,老年人常在此驻足交流,在设计中,在门厅里设置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问询台,为分隔门厅空间,还可配以信箱、书报架、植物等,还可在入口处设置交流大厅、绿化中庭等,在合适的范围内添加铺有草坪的庭院,添加人性化的座椅、雕塑、绿化、景观等,以满足老年人观赏与交流的需求,还可在楼梯上贴上“迈出一小步,健康一大步”“生命在于运动,坚持加油”等鼓励性提示语,人性化地扩展楼梯的健身保健功能。5)舒适性原则:公寓社区周围的自然环境要优美安静,尽量做到无污染,无干扰,确保绿色环保,使老人入则住得舒心,出则观赏有景。社区的室外通道要连贯,从单元门到庭院的空间和各个景区、服务设施不设台阶,使老人即使坐轮椅也能方便出行。社区内的公园绿地、娱乐设施、商业活动设施等要体现使用的便捷性,不宜过于分散,且地面、楼梯、扶手等,均要针对老年人做细节化的处理,要考虑老年人行走坐立习惯,扶手强度要足够老人将体重转嫁之上。另外,室内外空间的通风、采光也要考虑老年人的舒适感。空间尺度的设计要重点突出“似家”一样的氛围,避免奢华,尽量采用木质暖色家具,充分关注不同老人的生活习惯、过往的经验和记忆,并将之融入设计中,最大化的给予老人维持自信和被需要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让老年人乐于在此安享晚年。

2.4绿色智能化理念在老年公寓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在当今建筑界成了热门话题,老年公寓作为一个延续时间很长的项目,更应该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中国老人有着勤俭节约的习惯,通常不习惯长时间开空调,希望能够更多的自然通风,在社区规划中可考虑引入地源热泵,以一种环保又健康的方式进行温度的调节。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老年公寓必将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可将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技术手段用于公寓的社区管理。可在地板和家用电器中植入全套电子芯片装置,以远程监控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如果老人出现安全事故,如摔倒等意外,可通过地面安全传感器通知医护人员或老人亲属;翻倒洒出的牛奶或是炉灶上无人看管的锅可以通过厨房传感器发出警报;自动化“药剂师”可提醒老人准时吃药;娱乐传感器则在老人进门时自动播放优美的音乐,并适时调节暖气和灯光。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有了智能化就可以省略人工服务的投资,人工护理更能带给老人以人文关怀。也可将现有的视频电话、自动清洁马桶、感应水龙头、声控灯、感应调光灯、遥控门遥控轮椅、社区监控等高新技术运用于老年住宅设计之中,最大程度的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我们可以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养老机构的发展完善中得到借鉴,但是基于我们的国情,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均有着诸多不足,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社区管理下的老年公寓。这种兼具社区人性化服务功能和居家养老和谐气氛的老年公寓,既是家庭功能逐渐弱化的居家养老模式的补充,也是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的理想模型,必将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趋势。当然,它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人们转变观念,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推进,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也需要研究人员和企业积极加入养老地产和养老产业的规划设计和研究开发行列之中。

作者:吴家禾 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第二篇

一、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1.社区各项工作相关政策宣传教育与执行。包括宣传教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规章,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劳动保障方面的信访接待、政策咨询,宣传贯彻关于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社会救助工作制度等。以上工作任务需要了解社区各项工作及服务人群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宣传教育与执行能力及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对应的专业课程为社会管理概论、社会政策与法规等。

2.社区常见公文写作。包括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介绍信、证明信等。以上工作任务需要了解简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写作规范和要求,具备文字写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职业素养。对应的课程包括社区公文写作、申论、档案管理实务。

3.社区关系沟通与协调。包括协调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工作,发挥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议事委员会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全面化解民事矛盾,组织协调街道、社区、城管执法大队、城市协管员、驻辖区单位等各条线做好城市管理整治及执法工作;负责社区内物业服务公司的管理衔接,加强社区与物业公司、业委会的联系,积极受理、协调处理有关物业纠纷,指导业委会成立和改选工作等。以上工作任务需要了解社会互动、社会角色、人际沟通等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具备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矛盾调解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大局意识。对应的专业课程有普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区管理沟通、物业管理实务等。

4.社区个人、家庭的个案辅导及管理。包括针对社区老年人及家庭开展长者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维护服务、精神慰藉服务;针对儿童青少年及家庭开展困难家庭帮扶、家庭暴力、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针对社区内的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职业技能训练服务;针对外来人员提供情绪心理辅导、矛盾调解服务等。以上工作任务需要了解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方法技巧,具备较强的表达沟通、个案辅导、资源链接的能力以及爱心助人、助人自助的职业素养。对应的专业课程有个案工作、老年健康照护、现代家政、自闭症的康复与治疗等。

5.社区特定人群的小组工作。包括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文体康乐、社会支援服务;针对少年儿童及其家庭开展430学校、兴趣小组、专题培训、拓展活动、健康娱乐、能力提升、亲子活动、儿童教育培训服务;针对社区内的残疾人提供康娱与社交、社区共融服务;针对外来人员提供文体服务、关怀支持服务等。以上工作任务需要了解社区特定人群特点及小组工作流程及方法,具备小组招募、计划、实施与评估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对应的专业课程有小组工作、成长小组、矫正社会工作等。

6.社区活动和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与评估。包括社区公益活动、娱乐活动、民俗活动、科普活动、专题活动、观念活动等和社区针对特定人群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与评估工作。以上工作任务需要了解社会工作行政、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项目的类型及策划、组织、实施与评估方法等知识,具备组织策划能力、资源整合与拓展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对应的课程有社区工作、社区活动策划、社区服务、社区建设项目管理等。

7.社区问题与需求的调研。包括掌握分析社区的社会治安和安全形势,降低刑事案件发案率;组织开展治安巡逻,及时收集、汇总有关综治工作数据,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及保管工作;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家庭状况、本人就业条件和就业愿望等情况进行核实;定期对申请社会救助的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及时掌握其家庭动态信息;及时掌握辖区各楼宇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使每项工作有原始记载,资料齐全。以上工作任务需要了解社会问题分析及社会调查程序与方法,具备发现问题及开展调研的能力以及热心为民服务意识。对应的专业课程有社会工作概论、社会调查方法、当代社会问题等。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设计

1.根据课程性质分类,构建模块式的课程结构。课程模块具体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基础课应适当综合化,按照培养“职业人”和专业价值观来设计,包括社会管理概论、成长小组、普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工作概论等课程。专业核心课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按照岗位需求和运用性来设计,包括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民政工作、社会调查方法、社会政策与法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区公文写作、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策划等。此外,专业拓展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所以专业拓展课包括当代社会问题、社区建设项目管理、申论、手语、人力资源管理、自闭症的康复与治疗等课程。

2.根据社区工作任务,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工作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每个工作任务之中。在具体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定位要准确,要以社区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设计课程,实现个人成长和岗位需求的双重目标。二是工作任务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及步骤的理论知识、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章节和实践项目。三是课程内容的重构需要打破原有的课程的知识体系,从社区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依据每一个任务的具体步骤组建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四是课程实践任务要符合课程要求,严把实践环节确保课程实践的效果。

3.凸显实践教学,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价值教育为核心,服务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环境熏陶相结合,价值内化和实务训练相结合,以社会服务推动教学,服务与学习相互促进,逐步建立“义工服务—寒暑假实习—阶段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递进式的实践体系。专业实践教学注重由一般服务逐渐发展到专业服务,由引导参与逐渐内化为自身意识,继而转变为自觉行动。

作者:廖敏 单位: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1、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根据教学实施过程,参与式教学可以划分为课前参与、课中参与、课后参与。

1.1课前参与

课前参与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和课堂资料的准备。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准备中去,让他们搜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把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其提前学习和思考。社区行业文化课程中所用的案例、视频绝大多数来自学生。学生前往各社区中寻找可以体现行业文化的载体,通过图片、视频、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收入课堂;已完成课程的毕业生“通过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等形式将自己对行业文化的理解带回课堂。其次,教师将教学目标嵌入到情景化问题或案例,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准备,带着思考进入课堂。

1.2课堂参与

参与式教学将课堂教学过程看待为一个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再是以“权威”、“讲述者”的角色从外部直接作用于学生,而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运用各类教学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通过如小活动、角色扮演等各种参与形式获得经验与知识,并将自己通过参与构建的知识反馈给教师和其他同学,形成互动学习的过程。社区行业文化课程主要通过两种参与的形式来促成互动。第一种是由教师确定一个与行业文化有关的半开放性的选题,科学地分组、小组内分工、并以小组为团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研、搜集资料,再由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并在全班交流等环节构成。学生们共同合作学习,教师定期指导和协助。学生除了了解与选题有关的行业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同伴、教师和行业的交往,直接学习到了合作精神、感受到了行业的文化,而这些不易通过教师讲授直接获取。第二种是教师设计情景化的活动,学生分组参与,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念,通过交流和分享,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世界来重构自己的经验体系,促进提高行业文化认同。

1.3课后参与

参与式教学关注个人成长多过关注知识学习本身,因此该教学法中的学习评价更注重发挥激励功能,通过多形式、多主体、分阶段的考核方式引导每个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生和教师共同作为课程考核的主体进行考核评价;课程考核不单是通过试卷考试来考核学生知识获取的多少,而是采取分阶段、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方式;考核既考核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知识的情况,也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等。社区行业文化课程摒弃了过去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将课程考核分阶段、分主体进行。分阶段:整个课程考核按照课程的四大块内容分四阶段考核;分主体:教师、学生组员、全体学生分成不同的主体,共同担任考核者。以小组主题展示情况为例,在每个小组主题展示后小组成员可就组员的参与情况和贡献进行打分,教师和其他组的成员可对该组同学的展示情况进行打分,教师、小组成员、全班同学三部分分数构成了该同学该阶段成绩。课程考核采取多阶段的方式,体现了参与式教学更注重未来发展,而不是对过去的评定;采取多元主体考核的方式,更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参与。

2、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2.1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

表面上看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参与时间多了,教师讲授时间少了,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合作者、协调者、沟通引导者、研究者等多种角色,需要能够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较好的掌握,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组织开展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要求教师不但需要具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对学生行为进行适时的引导、控制。除此以外,参与式教学是师生间的相互合作以完成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与教师的合作、互动中学习知识、感受教师职业道德等,这同时还要求教师有严谨的学风和教风,能够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引导。

2.2参与式教学选课人数规模应适度

参与式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分析、活动等方式,比传统的授课用时长许多,并且分享和讨论应在和谐、活泼、信任的课堂氛围下开展,人数过多会影响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的充分参与;同时不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和对其成长、新经验的及时肯定,对教学质量也会带来影响。因此,开展参与式教学的课程选课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是20~30人。

2.3参与式教学的课程选择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7

1.1研究对象

健康教育对象选取吉林市宝山小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老年人共200人,其中男122人,女78人,最大87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有10人并发脑卒中。

1.2随机抽样调查

根据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档案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吉林市宝山小区高血压老年人200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其预防保健包括饮食、用药、心理、运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需求(不能清楚表达的老年人可调查其照顾者),回收率为96%。发现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存在不合理饮食、易焦虑、缺少子女的陪伴,不会自己测血压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实施5个月的健康教育,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2份,有效率96%。

1.3确定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饮食、用药、心理、运动、中医疗法),如,心理:鼓励高血压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焦虑、恐惧的问题;运动:采用吴悦陶等运动方法要求每天进行1~2个运动单位(一个运动单位消耗热量约70cal),以步行、慢跑、打太极拳、跳老年交际舞等活动方式;中医疗法: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药茶、食疗进行健康保健,其中最主要的是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持精神舒畅,保证充足睡眠。

1.4实施健康教育

从2013年8月-2013年12月每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为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讲解高血压饮食、用药、并发症及急救措施等知识,团队分为5组,每组负责主讲一项,对于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合理答疑。健康教育后及时记录心得,并通过建立QQ群及时向老师汇报活动状况,队员可在群里共同分享各自的观点,每周二与指导老师面对面沟通,咨询疑难问题,为下一步计划做充分准备。

1.5制定并发放宣传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课题组讨论并制定有关老年人心理、运动,饮食方面的宣传单300份,视情况分发给调查对象并合理解释疑难问题。

1.6现场示范并指导

Hill等认为家庭自测血压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控制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干预策略。所以现场向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示范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再让老人互相测量血压,并由队员指出错误的操作步骤,及时给予纠正。对于接受能力差、行动不便或残疾以及患有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脑卒中的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进行额外强化指导并教授其家属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按摩的规范手法,并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按摩、康复训练等。

1.7电话回访

电话指导、解答老年患者及家属有关高血压相关健康保健方面的疑虑,为其排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的情绪。

1.8举办活动

健康教育过程中,举办一些活动,如老年人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有奖问答、文艺表演、游戏等。以加深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提高其参加老年人娱乐活动的积极性。

1.9统计分析

分别整理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问卷,并统计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掌握情况,使用SPSS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着健康教育的实施,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逐步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使用血压计,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间断服用降压药,认为参加老年活动有必要,锻炼后测血压并记录,饮食清淡、含盐少方面较健康教育前分别增加了56.25%、55.21%、28.13%、26.05%、24.48%、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定期做检查,轻微不适时、立即到医院检查,认为心理照护有必要,愿意戒烟,每天运动1~2次、每次10~30min,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饮酒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结果可看出,会使用血压计的人数增加最为显著,由于学校社区护理实验室免费提供血压计而且大多数家庭备有血压计,这为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血压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志愿者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宣传力度,一对一指导并不断进行强化,使更多社区高血压老年人掌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健康教育过程中着重讲述间断服用降压药、不定时定量服药的弊端,如血压反弹,靶器官受伤害等,使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能够意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防止病情恶化。但由于专业的限制及专业性的药理知识缺乏,对于有些社区高血压老年人提出的用药选择问题不能够及时解答,所以对其用药只能起到督促的作用,指导其遵医嘱用药、经常看医生(尤其是感觉不适的时候)、经常监测血压等。锻炼后测血压有利于监测血压变化,为其用药、就医提供依据。在实践过程中,举办一些有奖知识问答、娱乐活动,加强了队员与老人互动以及老人之间的交流,使老人身心得到愉悦,提高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使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活动中获取了健康知识,还可以邀请有高血压史的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讲述有效控制病情的经验,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答疑等。由于健康教育对象大多数为东北人,食盐量大,因此在合理饮食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如向高血压老年人及家属反复强调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很有可能就会诱发心脏病,使家属积极监督老人饮食,定期电话回访均有利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的合理饮食意识提高。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戒烟、不饮酒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于老人不良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在定期做检查、轻微不适时,立即到医院检查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没有明显变化,多数因为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不能够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做检查,而且家属没有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不能做到有效监督和指导。在运动方面提高不明显,因为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多数为退休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在健康教育前就十分注重锻炼,此外,饭后外出散步,晨起买菜,接送孙子上学等也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在心理照护有必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方面无差异,老人的子女上班无时间,两代之间有代沟,有些老年人性格暴躁,宜迁怒他人,所以情绪很难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我们应与家属沟通,给予其更多的关注。通过社区护理实践,学生克服了紧张、难开口和不知怎样去讲的局面,从宣讲材料的准备、对高血压知识的系统把握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这将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社区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不仅应具有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际操作能力,还必须具备健康教育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应努力锻炼各项能力,为以后成为集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一身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社区服务心得范文8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好字当头,先行先试”的工作主线和区委、区政府“三个优先发展”,打造“四个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调整战略布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推动了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坚持好字当头,街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街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好字当头谋发展”的工作要求,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举措,推动街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17838万元,完成年计划19000万元的93.88%,同比增收751万元,增长4.4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978万元,完成年计划10680万元的93.43%,同比增收385万元,增长4.01%;中央级财政收入7860万元,完成年计划8320万元的94.47%,同比增收366万元,增长4.8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9794万元,完成年计划139767万的10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7094万元,完成年计划117576万元的91.08%;外商实际到资880.3万美元,外商实际到资(按验资报告统计)367.5万美元,完成年计划350万美元的105%;海关出口总值501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6000万美元的8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64万元,完成年计划6564万美元的26.3%,招商引资14198万元,占全年招商引资任务8500万元的167%。

1、以实施项目带动为载体,不断增强经济后劲。以项目引资、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加强辖区房地产开发在建工程跟踪,建立目录库,并把跟踪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社区和个人;注重长线投资,在项目规划设计中留住空间,吸收更多企业、商家落户,重点跟踪伟润房地产开发项目(40亩地)的商业开发、街立交桥边原医药公司综合楼和南少林寺片区改造建设大型三产项目,把它作为街道经济增长点。

2、以改进招商理念为契机,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以服务引资招商为纲,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建立健全网络招商体系,创新理念,突出产业链招商,以企引企,以商引商,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提高多易电脑城入驻档次,引进新品牌,重点引进台湾电脑及动漫企业;坚持从小处、从细微处入手,抓大不放小,树立一个店面、一套房子、一间写字楼也是引资载体的意识,继续跟踪青年大厦(已基本完成前期招商,民生银行、齐鲁证券、中海集装箱物流、绿洲餐饮、泰康人寿、鸿泰科技等6家企业有意进驻),促进企业、商家尽快投入营业;落实专人负责协调各个项目,争取在区政府协调下,顺利解决多易电脑城商家税收同福厦两地接轨的问题,让入驻商家真正落地经营。

3、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力。立足中心城区优势,始终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湖心街轻型建材一条街、商城后街沿线集步行装饰设计为主的专业市场和包袋材料市场等特色专业街(市)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内环路修建后包袋街市场的发展,逐步解决湖心街东段商家的正常经营和纳税问题;落实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和领导挂钩制度,做好轻工电器、百安居市场、多易电脑城这三个专业市场的招商引资工作,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展新兴业态服务业,抓住跨国公司内部服务业外包迅速扩大和转移的机遇,扶持南威软件公司等企业拓展外包业务;创造条件发展创意产业,加强房地产业调查研究、管理服务,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发展技术、信息、人才、租赁、典当、法律、会计等中介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客运、货运以及仓储、中转等行业。2013年1至10月份,辖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企业1家。

4、以挖掘税源为突破口,不断壮大街居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挖掘财源和增加收入两项工作,不断挖掘新的税源。协助核实辖区内外资企业土地使用税征收面积及社区自有资产出租纳税情况,动员部分企业,做好预缴企业所得税工作,今年外资企业土地使用税征收面积已经核实完毕,社区自有资产出租纳税已基本上按月申报缴纳;完善楼宇经济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积极盘活闲置楼宇,引进一批企业、财团到我街道设立总部和采购、营销、配送、研发、设计等中心;协助进驻楼宇企业做好工商、税务变更及迁移手续,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对辖区内无证生产经营企业逐一排查,督促达到税收起征点的生产经营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及税收申报缴纳,确保税源不流失。今年,街道已完成203家新办企业的税务登记分类及甑别工作,协助149家企业办理工商、税务变更及迁移手续。

(二)坚持立党为公,街道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要求,以开展“两加强,一提高”活动为载体,以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素质和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基础,在创新理念上下功夫,在培育典型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构建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加强党工委自身建设,增强街道党建核心力。一是强化班子学习教育。进一步健全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街道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做好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本领,一年来共组织有关领导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35篇。二是加强街道领导班子建设。强化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内容的制度建设,完善集体领导下个人分工负责制,增进班子的团结协作;进一步完善《街道党工委议事决策规则》,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逐步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积极配合区委组织部做好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察工作,推动了领导班子的优化建设,并按照区委要求,加强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养、锻炼、教育工作,今年,街道共推荐区管副科级后备干部3名,增强了干部职工干工作、做实事的良好意识和干劲。

2、强化机关党组织作用,增强基层党建凝聚力。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首先,创新社区党建理念。围绕服务主题,正确处理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与经济创收、为党员服务与为群众服务、为户籍居民服务与为流动人员服务、党的领导和居民自治、培育典型与带动全面等“六个关系”,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在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委的基础上,按照党员数量和社区发展潜力等因素,将7个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并按照各社区的特色、地域名称等因素,设立商贸街区、社工、夕阳红等较有特色的党支部,不断提升党建内涵,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实际打下基础。其次,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发挥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的合力,以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的共驻、共建、共育、共学的“四有”建设为载体,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的新型“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的社区党建联席会,有力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目前,辖区共有成员单位140多家,街道困难党员信息库建档的困难党员共15位(其中区级困难党员2人,街道级困难党员13人)。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组织下,、仁风、凤山社区每月都为困难党员发放生活补助金,社区平均每月给每位困难党员发放补助金400元。“两节”、“七一”期间,街道共党工委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社青对象81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品共计18050元。二是规范“两新”组织工作。抓好“两新”组织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按照“抓典型带动”的工作思路,指导辖区三盛橡塑发泡鞋材、湖美酒店、轻工电器、幼儿园等“两新”党支部的组织工作;大力开展党员挂钩联系困难职工活动,通过架设党组织、业主、员工的沟通平台,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发挥“两新”组织在企业的积极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积极畴划并组织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加区企业党工委开展的区首届“两新”组织党建文化节和关爱“两新”组织党员活动;跟踪辖区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台帐,构造组建平台,今年街道又新组建了1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南威软件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加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会做、能讲、善于和业主合作的高素质党务工作者队伍。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拒腐防变能力。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健全惩防腐败体系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2年工作规划》为重点,坚持惩治预防并举,强化教育监督并重,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的目标,制订2013年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计划,与社区加强沟通,统筹安排,科学设计,促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落实;创新廉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机关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腐败案警示录、廉政演讲比赛、党纪条规测试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深入推行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以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从工作责任制度、检查汇报制度、审议制度、“五个一”公开制度、反馈制度、备案制度、评议制度这七项制度入手,有针对性地抓好规范,提高居务公开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今年,所辖社区共举行了听证会8场/次,主要内容涵盖物业管理、土地款分配、拆迁安置、山林归属及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等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日考勤、季评议、年述职、定期考核”活动,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有效提高办事效率;每季度召开一次居民代表会议,充实和完善社区的决定,扎实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三)坚持统筹兼顾,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着力民生,着力民心”为要求,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着眼点,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培育文明市民”和“活力迎农运、道德新风伴我行”活动,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为街道实现省级文明单位“四连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1、抓住契机创文明,精神文明工作不断深入。以“创建和谐社区,培育文明市民”和“活力迎农运、道德新风伴我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①抓契机、创文明、树典型。以服务2013年农运会为契机,以“创建和谐家园,培育文明市民”为基础,深入开展创建圣湖文明小区及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活动。一年来,街道先后组织了以“迎奥运,做文明城市人”为主题的游园活动、以“庆三八、迎农运”为主题的社区农家乐运动会和以“迎奥运、办农运、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家园清洁行动启仪式,通过此类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活动,推进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创建圣湖文明小区及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活动,确定“文明、安全、温馨、和谐”的总体目标,并对创建工作进行细化、量化,从宣传发动、初见成效、深化创建、巩固提高四个阶段工作入手,全面渲染活动氛围,截至10月份,已在社区悬挂相关创建横幅、标语20条、出版宣传专栏6期、在电视台报道新闻5则,在《晚报》刊登宣传文章5篇,入户分发《争当文明市民倡议书》、《市民文明公约》、《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规定》等各类宣传材料1000份,创建活动知晓面愈来愈大。②抓科普,强思想,创佳绩。围绕“提升科学素质,共建和谐海西”主题,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发展观意识,一年来共悬挂横幅30条,大型咨询活动1场,标语186张,科普画廊8处,出版二期以科普知识为专题的科普宣传专刊,共21版,分发科普宣传材料1万多份;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在圣湖、少林两社区“三位一体”市级示范点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完善“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于第一中心小学举办第五届“五自”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比赛,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分健体、学会审美,推动“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开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优化教育环境,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中心幼儿园省级优质园水平,巩固提升区第一中心小学、十中省级达标学校创建成果,推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5月下旬,街道在市级教育督导检查工作中得市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坚持“两手抓”的方针,疏导结合,抑扬并举,在巩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文化阵地“五个一”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2013年,街道的文化体育事业硕果累累,社区曲艺团荣获市“迎农运”民间歌吹漫步邀请赛一等奖、街道选送的花灯获得市第七届“海丝”文化节比赛优秀奖、街道组织的男女气排球队获得市迎新春气排球公开赛男子组第三名、女子第四名的好成绩。

2、突出平安重和谐,社会安全稳定不断增强。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区委“好中求快、先行先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平安建设为载体,加强和改进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的社会管理,进一步形成大综治格局、大调解机制、大防控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①落实综治维稳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把综治与平安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工程,在认真规划和组织“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平安铁路”等创建活动的同时,深入推进责任追究制度。截至10月份,各社区居委会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和公共场所等重点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360份,签订率达100%。加强对犯罪规律、治安形势的分析和预警预测,适时调整整治策略和“严打”措施,把整治重点放在东凤、圣湖两大社区上(东凤社区被列为区重点整治单位,圣湖社区被列入街道级重点整治单位),通过全面动员和部署,增强严打和整治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效性。2013年,辖区共发刑事案件826起,破获131起;刑事拘留44人、逮捕24人、劳教18人,抓获网上逃犯17人;查处案件3对6人、治安处罚176人、治安拘留102人、罚款97人。②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建设,完善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把及时调处民间纠纷、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综治、平安建设工作重点来抓,坚持开展每月矛盾纠纷大排查,及时调解各类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今年来街道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18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2起,调处率达100%,成功调处81起,成功率达96.6%,及时劝解和制止群体性上访事件2起,有效地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和《信访条例》的落实。③抓好综治专项工作,提升维稳综合水平。一是强化平安建设和普法宣传。结合“综治宣传月”活动,采取广播、板报、宣传栏、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图画、公益广告、法律咨询、发送短信和分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结合打击“”、重点整治、“五五普法”、社区矫正、平安建设等内容,开展不间断的平安建设和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1至10月份,我街道和所属各社区居委会共悬挂横幅75条、张贴标语985张、出黑板报18期、召开座谈会9场、设立宣传点8个,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场次,分发各类法律宣传材料近25000份,展出挂图110版次、出动宣传车25车次、咨询人数达2800人次。二是强化流动人口和出租私房管理。根据《关于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市综治委《关于开展房屋委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在继续推广出租房屋委托和房屋租赁合同登记报备等经验做法的同时,对出租私房、流动人口采取分级管理,同时建立出租私房、流动人口分级管理检查登记入档制度。今年,共录入信息8236条,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7044本、出租私房证1336户。三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要求,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社会保障和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今年3月份,街道综治委、司法所还配合区综治委、区司法局到第四监狱对籍服现刑人员进行帮教送温暖活动。截至10月份,辖区尚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案件。四是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通过摸底排查、矫正档案等规范化管理方式,密切跟踪和了解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本辖区现有的10名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动态较为稳定。

3、夯实基础抓落实,人口计生事业稳步发展。立足于抓早、抓实、抓好,始终“争一流,居前列”的良好工作态势,以“抓日常、强基础、攻难点、创先优”为工作目标,以拓宽新思路、健全新机制、突破重难点为抓手,不断提高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截止9月30日街道现有常住人口43701人,已婚育龄妇女11127人;流动育龄妇女11441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5571人;出生人口463人,其中男孩240人,女孩223人;人口出生率10‰,政策内出生456人,政策符合率97.6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6;共办理《生育服务》313本,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51》本,兑现奖励金73400元。①高要求夯实计生基础工作。一是加强特例人群跟踪管理工作,落实“双查”和节育措施拖欠追查制度、计生人户分离移接管理工作制度和特殊人群跟踪服务制度,重点对辖区内未婚青年、离婚、丧偶、原农村一女或二女家庭等特殊人群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并落实每季度跟踪服务工作制度;落实政策外生育隐患消除工作责任追究制,试行人口计生工作季统计分析制度,根据每季度报表对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一年来,共向未婚适龄青年发放《致全区未婚青年的一封公开信》8000多份,签订《街道未婚青年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协议书》8000多份。二是抓好“两查”工作,健全计生“两查”通报制度和责任制,对“两查”不到位的社区,限期追查,对超过限期的对象进行行政处罚。三是加强对政策外生育隐患跟踪,对6例政策外隐患逐个分析采取对应措施,并把责任落实到人。四是积极配合征收社区抚养费工作,街道共上报政策外生育3例(凤山社区),社会抚养费征收面达100%;应征社会抚养费27.9886万元(包括少林社区1例),现已征收5.164万元。五是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建立流动人口月督查、季清理制度,将流动人口“四术”、“双查”落实量纳入考核分值中,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作中的问题能及早发现、及时整改,确保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②高标准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围绕上取环、双查、随访、咨询等业务,推进街道服务站(所)等级建设和社区服务室的规范建设,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入户访视,发放温馨提示卡,对怀孕妇女实行孕前监测、孕期保健、孕后随访的全程跟踪服务,减少意外和人工终止妊娠,一年来,尚未出现怀孕十四周以上未经审批终止妊娠现象;充分发挥辖区宣传阵地优势,把婚育文化融入公园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当中,今年,共分发《致用工单位信》、《致房屋出租信》、《致外来员工信》等各类宣传材料1万多份,设立楼道宣传牌300多块,组织辖区用工单位和出租借户的法人代表、出租户主、用工单位计生管理员参加街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座谈会、业务培训会10次,开展以母婴健康、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活动共15场/次,举办生育文明进社区活动20场/次;加大“幸福工程”、“致富工程”、“安居工程”的实施力度,按照幸福工程的要求,我街道已确定1户需救助的下岗职工,并为其申请小额无息资助;按照致富工程的要求,我街道上报2户独女困难户作为扶助对象;按照安居工程的要求,我街道上报1户计生低保困难户作为扶助对象。③高水准通过国家早教验收。依托计生网络优势,采取入户宣传形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组建4支早教师资队伍,定期送教上门,使广大育龄群众享受到科学、方便、及时的早教指导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原原幼教机构建立示范亲子园,在辖区新村内设“三优”辅导站,实施“三优工程”,目前,幼教集团所辖幼儿园均设立了亲子园;投入近20万元,为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5月中旬街道代表区政府接受“中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考评验收组考评,获得一致好评,同时,街道荣获“区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街道”的称号。

4、关注民生重协调,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街道坚持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创新社区服务方式,依托街道爱心捐助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一年来,共开展各类捐助活动3次,仅“抗震救灾,支援灾区”捐款捐物活动,就募得善款76万元;不断优化社区人居环境,围绕“家园清洁”行动,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垃圾治理彻底、排水排污通畅、环卫设施健全、日常保洁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提升社区环境建设档次,努力建设街道整洁有序、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城市新形象;以圣湖小区“双创”工作为载体,及时成立街道创建“圣湖文明小区及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活动领导小组,并结合社区实际,制订了街道创建“圣湖文明小区”及圣湖社区创建“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活动实施方案,逐步实施小区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作,从招聘小区物业管理机构、论证和规范小区管理、提高业主的创建意识入手,扎实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逐步推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高效运转的“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以争创“甲、乙级社区”为抓手,深化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扩大社区工作的影响力,少林、圣湖社区被评为“甲级社区”,松林社区被评为“乙级社区”,社区分级考评取得初步成效;以创建特色定位为重点,着力丰富社区建设内涵,继续做好“一社区一特色”的创建活动,引导社区向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带动“创建、培养”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让老典型社区有新内涵,新典型,社区有新特色,提升创建培育质量;认真开展“邮政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目前,圣湖社区已经和邮政局签订合作协议书,其他社区也在积极的筹备当中。

5、凝聚人心形合力,民政、双拥、群团组织不断加强。健全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的覆盖面,按月发放养老金,做到“应保尽保”,经调查,街道现有低保对象67户,178人(其中今年新增低保人员2户3人),1至10月共发放低保补助金202020元;大力开展春蕾助学等特殊困难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救助和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充分发挥街道“爱心捐助中心”和社区办的作用,着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继续巩固“爱心献功臣行动”成果,按时足额地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和立功士兵奖励金,今年,发放优待金9.1万元,各类抚恤金10.59万元,为6名立功士兵发放奖励金2100元;认真开展部分军队退役人员调查摸底和身份认定,抓好民兵整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地落实好民兵整组工作任务;认真开展侨情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调查工作任务,充分地发挥基层侨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街道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辖区人大、政协代表为街道各项事业建设出谋献策的作用。

6、对接农运整环境,城市管理建设不断提升。以迎接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和国家卫生城市复评为契机,努力提高辖区城市管理和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扎实推动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上新台阶。①创新机制,稳步推进制止和查处“两违”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巡查队伍的巡查工作成效,街道根据辖区背街小巷多又窄的实际情况,开创新型巡查模式,新购买10辆二轮摩托车,坚持分散巡查与集中巡查相结合的巡查监控机制,严格落实片区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避免巡查不到位、不落实,尽最大限度预防违建行为的发生;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整合制违工作力量,成立“两违”工作领导小组,见违就拆,做到现场拆除与责令停工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一年来,组织拆违行动16次,拆除面积近600平方米,辖区无一例抢建成功的违法建设。②抓早抓实,全力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评的相关工作。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街道党政成员组成的“街道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领导组”,制定《街道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方案》,从细化八个职能组及任务安排入手,全面开展落实创卫迎检工作;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宣传阵地优势,通过悬挂宣传布条、张贴标语、广播等形式,宣传迎接复评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实现创卫为了人民,人民参与、支持创卫的良性循环,一年来,共分发“门前三包”责任制宣传单近1500份,悬挂维护城市市容市貌、迎复检及环境卫生宣传标语8条,出版健康教育版报18版,张贴标语10张;抓好立面整治工作,街道城管办与执法中队根据辖区城市景观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拆除未经审批的宣传红布条120条,并对辖区内一些广告牌进行拆除,目前已完成坪山路北渠水利管理站大型广告牌一处、刺桐路二处、湖心街五处广告牌的拆除工作;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抓好尚未签定“门前三包”沿街店面的补缺补漏工作,一年来,已纠正商家落实“门前三包”2200起;抓好绿化景观整治工作,街道已完成东环城河段绿化整治项目,清除东环城河段垃圾30车,在沿街绿地新增补植乔木105棵、灌木200棵、苗木900棵,投入金额近13万元;落实主干道路卫生24小时保洁工作制度,在遵守清扫及日常保洁时间的同时,增加日常保洁巡查人员,监督卫生保洁质量,提高辖区卫生保洁水平;组织辖区灭“四害”药物喷洒活动,落实药物喷洒及投放工作,分发喷洒灭蚊蝇药360公斤、投放灭鼠药200公斤,清除卫生死角50处,清理疏通沟渠240千米;做好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开展沿街立面专项整治、市容市貌定点专项整治、建筑工地规范专项整治、运输车辆“滴、洒、漏”等专项整治活动;认真组织落实创卫工作,及时解决区创卫办通报街道创卫迎检中存在问题,通过逐项对照全面落实各项整改工作,今年,区组织八次的环境卫生考评中,街道取得了五次第一、两次第二名、一次排名第三的好成绩。③攻坚克难,进一步落实“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在辖区内全面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治宣传工作,通过入户分发宣传单(5000张),设置专项的宣传广告栏(20处),张贴宣传墙报(25份)等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面;按照区统一要求,将工作分为情况摸底、预防登记、及时上报三个部分,及时了解“手、足、口”防治重点;严格遵守信息上报流程,及时上报发现的疑似、确诊病例,对已上报的13例,根据实际情况跟踪随访,现街道辖区发现的13病例已全部治愈。

7、推进建设迎发展,重点项目工作进展顺利。街道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成立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将涉及街道的重点建设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目前,各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24线拓改及片区改造已顺利完成选房工作,南少林片区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射击馆复建已完成土方平整,AB、E地块项目已成功实现“招、拍、挂”,并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我们在充分肯定一年来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不足,我们的工作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经济运作存在困难与问题:因片区改造部分企业拆迁外移,影响到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出口产品商检的严格程序及时间滞后,影响了生产企业的正常运作;由于今年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导致生产企业开工晚,劳动力短缺、生产跟不上,影响了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序时进度;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度攀升,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矛盾加剧等因素影响,2家加油站销售额、税收均下降。二是辖区部分群众因城市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个人利益而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造成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有所下降;辖区刑事发案中侵财犯罪、涉车盗窃和流动人口犯罪还较为突出。三是辖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建设热情不高、维护卫生、保护环境意识不强,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2009年工作中认真分析,加以克服。

第二篇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推进“三个优先发展”,打造“四个服务中心”,主动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旅游区的建设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街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街道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2003-200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是区唯一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三连冠”的单位;被省政府评为创建安全生产合格街道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省人口计生委评为省新型生育文化基地建设先进单位;社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2003-200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区被评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主要成效:

一、抓基础、增后劲,经济实力稳步提高:

街道坚持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阶段全区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定期分析街道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找新经济增长点,重点抓住招商引资、市场开拓、财税协征三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发展街居经济,突出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工商总税收16555万元,完成计划的93.78%,比去年完成数14681万元增长1874万元,比增12.76%。其中地方级工商税收10089万元,比增27.22%,中央级工商税收6466万元,比去年6392万元,增加了74万元,比增1.16%;实现企业总产值20.35亿元,完成年计划100.11%,比增15.6%,外商实际到资完成(按企业实际到资统计)5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500万美元的100%;海关出口总值预计完成321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3110万美元的103%。

1、支柱企业经济快速增长。街道共有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9482万元,完成年计划129834万元的76.62%。其中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年产值超亿元,分别是依凌服饰、地方发电公司。我街道共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企业21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388万元,完成年计划56536万元的138.7%。这48家企业是我街道经济发展的支柱,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加大跟踪服务区级重点企业的力度。以新华都、奇龙、好又多、轻工、永乐等大型市场为依托,带动周边商贸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融汇集,成为我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贯彻执行《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及时分解了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区级重点企业的任务,今年我街道共有9家区级重点企业,工业企业5家,第三产业4家。其中7家区级重点企业2013年产值,税收都比去年同期增长,总体分析2013年区级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3、加大创名牌和开展认证工作力度。一是依凌()服饰有限公司的“依瑶”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力争2008年创中国驰名商标。大地生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植物床式水资源化处理系统”和“植物育苗筒”在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铜奖。同时该公司的“含营养成分的生物砖的开发应用”,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2013年度科教兴区重点项目,获得项目扶持资金6万元。二是三盛橡塑发泡鞋材有限公司与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研究开发的“EVA发泡材料”被省科技厅确认为2013年省与省级以上高等院校建立技术依托关系并实施具体研究开发项目。同时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2013年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该公司新型抗静电发泡材料研究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被确定为2013年省级专利工作试点单位。科达电脑有限公司被市知识产权局确定为2013年企事业专利工作试点单位。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组织32家次企业参加第十四届深圳国际礼品展、9.8投洽会、广交会等。引进了多易电脑广场、金莎进驻体育中心,晶都酒店进驻宾馆,宾宝贸易有限公司进驻利华针织厂三、四楼,中港健身有限公司进驻圣湖菜市场二、三楼,百安居家装建材市场五楼6家公司进驻,进一步开拓了国内外新市场。

5、充分发挥保障事务所职能作用。组织4期80人次参加各类培训。鉴证劳动合同1360份。调解来电来访投拆纠纷案件17起,涉及人员48人,追回欠薪金额47449元。

二、抓关键、增活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党工委“龙头”作用。一是深化中心组学习制度。一年来共组织6次中心组集中学习,组织有关领导撰写了4篇先进性教育活动理论研讨文章,其中有1篇《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被《通讯》采用刊登。二是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及时做好党建工作任务的分解量化和立项工作,向各支部颁发了《党建工作责任书》,并下达了《2013年街道党建工作要点》,三是落实选人用人制度。党工委按照职级相同、适才适用原则和街道各部门职位特点,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今年共调整了3名工作表现好的同志到部门担任负责人,轮岗交流了1名工作人员,推荐了3名区管副科级后备干部。四是加强机关建设制度。街道机关在坚持“日考勤、月考评、季评议、年述职”及街道工作例会和部门周例会等效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市委提出的做好本职工作的“五个应知”的要求,抓好干部培训工作,深化岗位练兵活动,推动街道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等“四型机关”的建设。

2、认真做好街道党代会工作和开展庆祝建党85周年系列活动,增强街道党建工作实效。一是做好街道党员代表大会相关工作。根据泉丰委[2013]综80号文《关于选举中共市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通知》精神,选出了32名党员推荐为中共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二是扎实开展纪念建党8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街道党工委在电影院召开庆祝党建85周年暨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了党支部等6个先进党支部和9名优秀共产党员、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及2名优秀纪检工作者,并组织了全体党员观看抗日战争史诗巨片——《太行山上》。少林社区党支部、泉艺轻工电器有限公司党支部被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曾华艺、白和祝等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陈诗阳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3、扎实开展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按上级要求扎实抓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对八个社区“两委”和工作人员德才表现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考核调配社区干部、工作人员8人。经过选举产生支部(党委)委员32名,其中书记8名,副书记8名。同时社区选举产生4个党支部及支委成员,分别为中共街道社区第一、二、三、四支部委员会。

4、深入开展城市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坚持以“三好一增强”为载体,以人居环境大整治为抓手,以创“名社区”和“七进社区”为依托,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合于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按照区委教育办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抓好整改落实。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轻工、三盛等2个党支部被分别被区委和街道党工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5、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着力抓好规范化建设。(1)抓领导,打基础。街道党工委坚持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责任目标,做到“两新”组织党建和社区党建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2)抓典型,促规范。重点从党建基础较扎实的“轻工、三盛、湖美、亿威、绿园、万通等6家“两新”党支部抓起。(3)抓班子,探组建。今年及时选派了2名党员健全有关“两新”组织班子,并新组建了1家“两新”组织党组织。

6、强化措施,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党员学习培训机制。结合党团活动日和岗位练兵活动等制度,在街道全体党员中开展“五个一”的学习活动。二是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今年,街道共新发展党员22名。

7、加强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认真组织全街道党员干部学习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和省、市、区的意见,学习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宗旨意识,营造欢乐祥和,廉洁喜庆的良好氛围,形成“组织倡廉、领导守廉、家庭助廉、群众督廉”的工作格局。抓好辖区内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设的行为,对社区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设进行督查跟踪,对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设责令停止和整改,并对社区四名社区工作人员因其直系亲属参与“两违”建设进行暂停工作的处理,有效遏制党员干部参与“两违”建设。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老龄委工作有声有色,社区被评为“全国敬老模范村居”。认真开展侨情普查工作,据统计8个社区涉侨户504户、侨眷数1376人、华人数6169人、华侨数1284人、出国人员26人港澳人数3878人、重点人士14人,海外华侨华人分布19个国家,发挥基层侨联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人大选举工作,顺利选出区级人大代表22人。

三、抓实效、促和谐,宣传和科教文体工作成效显著

围绕我街道为实现“123”创先目标,切实做到“五抓”,为建设现代化科工贸文化旅游区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和发展环境。一抓理论宣传,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围绕街道重点工作,做好中心工作和专项工作宣传。制定《2013年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并落实。今年,街道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纪念建党85周年论文征集和精神文明论文征集任务,街道党工委张书记撰写的论文《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表在今年的《通讯》第4期,2013年第四期《通讯》用大版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街道的发展情况。今年圣湖社区被表彰为首批“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单位”称号。二抓精神文明建设,打牢构建和谐社会基础。(1)在巩固提高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同时,做到“五个坚持”、把握“六个关键”。即坚持服务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三贴近”,推动创建活动增添活力;坚持改进创新,推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上新水平;坚持重在建设,推动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把握“关键”,在“合力”上建机制,在“创新上”求突破,在“责任”上抓落实,在“结合”上探新路,在“提高”上显作为,在“保障”上出实效。(2)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做到“五进五结合”:进机关,与“两个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进社区,与道德、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等“七进社区”相结合;进企业,与建设诚信企业和塑造合格职工活动相结合;进学校,与建设教育强区,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相结合;进家庭,与创建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活动相结合。(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街道充分发挥辖区海交馆、华侨历史博物馆、青少年宫、第四监狱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10月份,区第一中心小学参加市第七届童声合唱节获一等奖,参加市举办的“我们是祖国的小主人”演讲比赛获二等奖。(4)以建设“名社区”为突破口,以开展“七进社区”活动为着力点的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街道在致力于打造圣湖、少林、松林等学习型、自治型、服务型等新型社区的同时,精心打造培育典型社区。今年2月,松林社区被区评为“2005年度人居环境大整治工作最佳精品社区”。三抓教育强街建设,推进街道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总结推广圣湖社区典型经验,同时抓好少林、圣湖两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试点工作。今年街道共帮助8名“二女”困难户孩子上大学,共计5万元;为贫困家庭子女减免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春季19人、秋季28人。街道加强学校安全建设,结合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制定《街道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四抓科技科普,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主创新、共建海西”这一鲜明的活动主题,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科技进工业区、进企业、科普知识进学校活动。举办大型咨询活动2场、知识讲座2场。五抓文化体育工作,为街道文体事业创佳绩。一是加强社区文化阵地“五个有”阵地建设。6月份,街道创建“省社区体育先进俱乐部”通过省体育局的验收,并在交流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加强对辖区内文物保护,与、凤山、仁风三社区和区文体局签订了委托管理责任书。街道还组织社区人员参加区文物保护管理上岗培训。二是强化文化市场的监督力度,提高文体协管员的素质。三是街道在各种节日期间组织协调、指导各社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街道组织社区曲艺团参加第六届民间“歌吹漫步”踩街邀请赛荣获表演团体一等奖;选送花灯参加市第五届“海丝”文化节由晚报社、市文化局等单位主办的“‘金博士’我喜爱的花灯”评选活动荣获15盏最佳花灯之一;组织气排球队参加市迎新春气排球公开赛荣获男子组第2名。六民政、武装、双拥工作成绩显著。1、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做到应保尽保,规范依保档案管理,织牢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从最急需困难群众救起,帮助解决“低保”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医疗救助,利用街道“爱心服务中心”继续为困难群体提供困难帮助。今年为一名革命烈士家属陈西解决医疗救助,报销医疗费近万元。个别比较困难的老复员军人继续享受城市低保。2、结合街道民兵整组工作实际,重点组建好基干民兵,特别是应急分队、专业技术兵的建设以及退伍军人和地方专业对口人员的登记统计工作,使我街道的民兵组织建设达到规模适当、编组科学、结构优化、管理有序。保质保量完成冬季征兵工作任务,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14人。3、双拥工作不断深入,军地感情日益加深。在巩固街道市级双拥模范单位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军地共建、军企共建活动,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全街道8个社区参与驻军共驻共建,三个企业建立军地共建活动,2013年全街道送去慰问金近4万多元。今年街道共向区慈善总会捐资105.1万元,超额完成任务。

计生工作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强基础、攻难点、争一流”的工作目标,通过“固基础、强宣传、促流管、拓深度”,提高了街道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街道现有常住人口41735人,流动育龄妇女14499人,计生年度街道出生人口422人,人口出生率10.1%,政策符合率99.76%,出生人口性别比98.1,群众对街道计生工作满意率达98.38%。一是加强领导明责任。街道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一手抓控制人口不松懈”,把人口计生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好。2013年8月份,街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4—2005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二是筑牢基础创特色。多形式开展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2013年8月份街道和东凤社区作为我区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示范点,接受市计生委检查,得到一致好评,在全区计生协会中心户长演讲比赛中,街道获得第二名;为计生户提供优质服务,2013年共兑现独生子女奖励金86500元,落实“四术”补贴21000元,给计生困难户送去慰问金27520元,发放计生困难户最低生活补助金18150元;与东南医院合作在仁风工业区、影剧院前举办了5场大型医疗咨询活动;按照“三有五到位”的要求,已组建百人以上企业计生协会26家。三是拓宽思路攻难点。严格考核和督查,落实“四术”加权考核制;实行“二定四包制”,落实管理责任;严格执行《街道持证育妇跟踪管理服务责任追究制度》,计生年度内,街道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加强政策外生育隐患的排查力度,落实双查和节育措施拖欠工作追查制度、政策外生育隐患追补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上新台阶:深化“名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和科学界定各个社区的发展定位,圣湖社区以学习型,环保型社区为综合定位,规范学习型机关、社区、校园、家庭的学习制度,树立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少林社区以自治型文明、文体型社区为综合定位,充分发挥社区成员单位资源、党建联席会作用,继续巩固省级文明社区,积极开展问题活动,不断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松林社区以服务型、科技型为综合定位,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居民爱科学、学科学活动,树立好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形象;社区以商业型、文体型为综合定位,积极开展文明经商一条街活动,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繁荣社区文体事业,完善社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有偿、低偿服务项目上,街道组织制定了《街道发展社区物业管理经济工作方案》鼓励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开展物业托管,承接和扩大经济业务管理范围。社区服务内容和项目不断拓展:本年度,社区服务中心及各社区服务站的营业总额为676万元,入库税收51万元,社区服务中心营业额为5613.4万元,营业收入68823.64元。

四、抓稳定、促平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显著

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两个意识”,实现三项目标,做到“六落实”,推进“平安”建设上新台阶”。即一落实综治责任制:继续以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层层签订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二落实五项工作制度:坚持综治月例会制度、坚持刑事案件实时通报制度、坚持季度群众满意率测评通报制度、坚持综治检查制度、坚持强化联防队伍管理制度。三落实各项专项工作: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加强人民调解四级网络建设,完善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2013年度,街道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26次,调处矛盾纠纷113起,调处率达100%,成功调处112起,成功率达99.1%,并及时劝解和制止群体性上访事件5起。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本年度,辖区18名“两劳”人员都已自谋职业,就业安置率达100%,无发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案件。今年10月份对本辖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摸底,做到底子清、对象明。四落实重点整治:为巩固“平安1-9号”街道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财产犯罪,把集中打击、专项整治和经常性防范相结合,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安定稳定,群众满意率平均达91%以上。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租私房的管理,今年派出所共办理出租私房证1550本,流动人口暂住证7700本,在辖区出租私房内破获各类案件13起35人。五落实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工作,一年来,共开展8场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悬挂宣传标语215幅,张贴宣传标语1822条,分发宣传材料35000份,参与咨询的群众达3900人次。通过加强阵地建设和典型培育,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综治工作的宣传和引导。目前,街道所属百人以上企业在三盛、依凌2家的带动下,积极要求参与到综治工作中来。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区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会议精神,以安全生产检查促隐患整改,以安全生产培训促业务水平提高,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投资环境优化,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促管理到位,以安全生产宣传促防范意识增强。今年共发出整改通知书127份,与8个社区居委会,168家生产经营性企业和15家外商投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咨询4场,今年,街道安全生产工作以97分的高分顺利通过省级合格街道验收。

五、抓长效、促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围绕“抓长效、促管理、争一保三”工作目标,按照“一健全、二整治、三落实”搞好城市管理和建设。“一健全”:建立健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评。街道有专职保洁人员194人,市容环境督导人员20人;实行全日保洁,做到人员、时间、质量、巡查“四到位”。“二落实”:落实好“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今年投入资金6万购买环卫三轮保洁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区组织8次卫生检查中,四次第一名、四次第二名。“三整治”:加强对辖区内乱摆滩设点的整治,特别是把东门头、圣湖西大门作为重点整治点。加强“两违”制止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制止“两违”领导机构,街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制止“两违”领导小组,制订制止“两违”工作方案,并成立一支40人组成的拆除搬运队伍,采取24小时的值班巡逻制度,把责任细化分解到人。今年来共组织15次大拆除行动,出动近2500人次,拆除违章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出动宣传车300次台,印发宣传材料、宣传提纲15000份,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有效地遏制“两违”建设势头。

“两类项目”和人居环境整治问题顺利推进:按照区委的要求,街道成立了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同时将涉及街道的四个重点建设项目和六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各个项目建设有序进行。一是324线拓改及片区改造,部分安置房建设已封顶,其他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二是南少林寺旅游片区改造进展顺利。少林寺演武馆于9月份竣工,确保省海峡旅游商品城奠基顺利进行。少林寺片区改造拆迁工作截至12月底共150多户民房签订拆迁协议,动迁工作完成97%左右。三是湖心街二期改造,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已进入勘探施工阶段。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今年共修筑排水沟3898米,绿化12909平方米,道路硬化121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4590米,拆除破旧房屋650平方米,整理土地2000平方米。